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职工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职工技术创新

第1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

1、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展示职工技能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企业增效节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转发《市工会2009—2012年发展纲要》、颁发了《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3、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泛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跨越式发展和区域性现代化滨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4、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全市创新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职工技术创新目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做好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技能创新培训,把技能创新培训同传经授业、名师带高徒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培训与职工技能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工人技师、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活、绝招、绝技,做好传、帮、带。市总工会汇制职工技能比赛目录和规划,广泛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及行业性的技能比赛活动,对在全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理论、实际操作获得成绩优异的选手和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单项前六名选手、企业(集团)技能大赛单项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技术标兵”、“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上获奖选手给予晋升(或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等级。选树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金牌职工,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紧紧围绕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环节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创新型发明创造、节约型工艺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从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列支,并根据成果不同,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特等奖项目牵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对获奖的技术工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或申报)高一级技术等级证书。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开发一种新产品,创新一项新记录,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化为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自觉行动。

6、以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科协等各级组织大力支持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技协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发展和扩大职工技协会员,把劳动模范、优秀技师、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实到职工技协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专业分会作用,广泛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协作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组织技协会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难题会诊、工艺改造攻关等技术协作活动,提高技协会员服务意识,扩大技协组织影响力。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对接牵线搭桥,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能减排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之中,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内容的节能竞赛、节能攻关、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节约能手”、“节能标兵”、“节能班组”、“节能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气做起,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8、成立市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小组,成员由市总工会、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经信委、市农委、市科协、市职工技术协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市职工技协办公室共同承担。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分类指导工作。

第2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学科要相互渗透、相互完善。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设置《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知识深入到具体专业与其他的领域,既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又提升了研究能力。总体来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树立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传授知识围绕学生够用且实用而展开,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但本门课程难度较大,授课时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是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基础、轻应用,这也严重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与发展,与“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不符。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能高、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差,不爱死记硬背,动手实践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如果教学不重视知识应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与理论教学存在时间、内容上的脱节,那么久而久之,实践不能运用好理论,学生就会对学习不重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以需求为导向,以钻求导向为目标,加强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该课程的教学要能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以工具学科的形式合理地融入到化工专业的教学当中。

三、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中注重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当今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是信息化社会最关键的技术。那么,高职化工专业的学生究竟需要学习哪些电工电子知识呢?本文认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放在应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层次上,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边讲边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即知识面要更大一些,涉及的内容不深,减少或去掉理论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有关电工电子类知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常识,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传统教学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构建课程建设方案,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抓住知识主线,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理清脉络,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变化,要求学生用变化、联系的观点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创新的与时俱进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就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较量,是人类智力的竞争,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就等于多一种视角、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表明,拥有跨学科认知结构的人,往往容易突破认识的局限,不拘泥于某种见解,从而提高其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使之终身受用,还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可靠的思维基础。

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3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79-02

创新创业基地约3400平方米,包括就业与创业训练中心、创新工作室、民族工艺产品设计研究中心、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创新研究院是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就业与创业》课程2007年10月被确立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创新创业组织工作的开展

1.形成“素养・管理・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国际引领,内涵升级,六化并举,建成特色鲜明高职名校”的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展生存型创业教育SIYB创业项目起步;第二阶段迎进KAB项目注重创业意R的培养,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创业人才;第三阶段注重公益创业与社会责任,注重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第四阶段形成了国际化、现代化、立体化、特色化的创业教育,注重创意、创新、创效、创思、创行。

2.健全协调联动的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名副校长为副组长专管创新创业工作。成立由教务与实训管理处、就业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素质教育基地、二级学院等多部门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构,以教务处为主导,二级学院为主体,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成立对应的创新创业工作室,配置专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3.制定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等相关制度,从制度机制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落实国家政策文件和相关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1.制订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围绕总体定位,系统设计“二维”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创新与创业教育并举、创业与就业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

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先后引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科学商店和绿色创业以及创业咖啡、社会企业家培育与公益创业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创建了特色鲜明的“1+X”课程体系。(1)建设创新创业主体平台,即创新创业课程,严格遵照教学计划安排课时。(2)开拓创新创业的多维补充。

3.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8年。因创新创业等原因没能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完成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延长学习年限。

4.开设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创新创业训练营。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知名企业家、名牌高校创业金牌导师、知名投资人等授课,采取“项目导引实训型”实践教学模式,与柳州市众创空间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共建基地协议。

5.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多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炒股大赛等,建立了“公益创业社”,参与了“女童保护”、“E农计划”、“暖流计划”、“候鸟飞”等项目;丰富公益创业活动内容,规范原有的科学商店、恒源祥编织吧、“柳职印记”校园创业书吧等公益创业项目。

三、创新创业实训层级递进,政企校资源协同育人

1.校企深度交融,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机械全球客户体验与培训中心、柳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中厂”,柳州市3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参与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和技改,不断激励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

2.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协同创新的建设思路,集聚校内外相关技术团队和创新资源,深入开展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协同合作,重点建设智能装备(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和新材料等三个产业技术应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3.促进实验教学平台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达到30%以上,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协同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完整的商务活动环境,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四、创新创业指导的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

1.建设“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2014年建设了“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每年接待学生约3万人次,学生可预约接受学业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

2.创业顾问咨询团帮扶学生创业。学院组建的创业顾问咨询团由校内创业授课教师,校友、企业中聘请的成功企业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等)聘请的专家等组成,主要是对学生提出的创业计划书进行价值评估和可行性评估,对通过评估的方案提供经费、岗位、智力等支持。

3.多渠道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学院网站的校友风采、新闻网等版块成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宣传主阵地,采用专题新闻、人物专访、优秀典型等方式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典型。不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和创业典型人物到学校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4.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学院打造了一支热心创业、德才兼备、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专兼职创业培训师及创业咨询师队伍。

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果显著,学生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近3年,“两延伸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共计使3万余名学生受益,学生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引领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发展,学校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次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满意比例均在96%以上,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评价较高。

第4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一、组织领导

成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徐新华、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各工会小组的作用,紧紧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着公司2007年“两会”和公司工会工作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公司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在全所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中心,开展建工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工会组织要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入手,立足本岗位,以推进公司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节能降耗、扩销增收、优质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按着2007年公司工会会议要求组织好《长春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2.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围绕“安全生产、扩销增收、优质服务、提高技能”等方面内容,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①组织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②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③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4做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3.结合“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系列活动方案,做好下列工作。

(1)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本单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

(2)认真学习春检专刊、安全月活动两本专刊,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3)组织开展三项活动:安全示范岗、青年安全哨活动;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竞赛活动;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筑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以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4)积极开展“十佳班组”活动,按着公司工会制定下发的“十佳班组”评比条件,申报、考核、评比。

(5)提炼总结百条合理化建议。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力开展攻关有价值的建议或课题,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生产、经营、增效做出新贡献。

五、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取得行政、党支部的支持。把制定的“方案”落到实处。

2、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重点抓住创新活动的群众性,结合今年“安全月”,广泛宣传“创新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全体参与,人人努力创新的热潮。

3、着眼于新,立足于创。热情支持广大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职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好行之有效的“创新活动”经验。

第5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的有效载体,是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即能加速企业发展步伐,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培育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广大员工参与工会活动的积极性。

一、搭建创新舞台,让职工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显身手

工人阶级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技术创新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工会应积极及时为职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建设职能的直接体现

职工技术创新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大显身手的舞台。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对职工技能培训活动。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劳动竞赛,不断地把先进生产者创造的先进操作法迅速推广应用,让更多的职工所掌握。

(二)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维护职能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利益,效益是职工利益之源,素质是职工立命之本,职工与企业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更加明晰。实践证明,通过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既是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手段,又是促进企业效益提高,从“源头”上发掘职工利益的源泉,实现职工利益的有效措施。

(三)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载体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是广大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民主实践。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吸引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劳模、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可以促使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可以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作为先进文化创造者、倡导者、传播者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参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

职工技术创新作为工会参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合理化建议的内容不仅涉足企业的生产技术领域,同时会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广泛调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织劳模、行家、技术能手对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措施。工会也可以通过集中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成果,在参与企业决策方面有所作为。

二、建家育人促进素质提升,让职工技术创新加速企业发展步伐

(一)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职工技术创新的立足

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企业培养各类技术骨干和技术人才,推进职工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工会组织应引导和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督促企业行政,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职工技能培训、考核、聘用机制。大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通过加强班组建设,为职工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班组抓起。在新形势下,虽然班组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但班组工作的重要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工会要积极协助企业党政抓好班组建设,围绕建设“和谐型班组、学习型班组、节约型班组、管理型班组”加大工作力度。要督促行政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建设工作制度,包括班组创新工作制度;要配合和协助企业行政加强班组长培训,提高班组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通过班组工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士气。

(三)注重机制建设,保证职工技术创新的持久发展

第6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职业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结合中职培养目标,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内容,突出与职业岗位的联系,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与学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强化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减少验证性试验中的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即: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形成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体现目标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分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一直对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对技能操作课不考核,技能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过程中态度问题和完成技能实验报告的情况给一个技能课分数,很多院校的技能实验分数才占到总课时的15%~25%。技能课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缺陷,很多教师在技能课上把考察重点放在学生课前是否预习,是否完成本次技能实践实验内容,记录的数据是否合理,等等。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创新能力,同时对这门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二)电子电工技术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守旧单一。从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看,一般的电工学实验题目大都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技能性实验偏少。学生在做技能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不利。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老师板书,示范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发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师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重点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层次[1]有难度地提问,鼓励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做到畅所欲言,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鼓励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立异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而有创造性,便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目前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有限,大部分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居多,自身就缺少熟练的技术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更无法教会学生熟练技能,导致学生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脱节。提升教师技能与理论结合教学的能力,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需要能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指导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在实践中能熟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理论上应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证书,他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理论和生产技能操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技能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把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校外实践、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真正到企业锻炼实习机会,同时开展中职生科技学术活动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省级部级技能操作大赛等,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紫婷.构建分层次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1-13.

第7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为了进一步总结中央企业职工创新工作情况,研究推广央企职工创新成果的新思路、新模式,3月13日至17日,国资委群工局与中国发明协会组成调研组赴南方电网广西公司开展调研座谈活动。

调研组一行由群工局工会处副处长贺建飞带队,群工局工会处吴月华、中国发明协会朱汉夫及南方电网公司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刘文权等一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广西电网公司召开了座谈会,走访了贵港供电局、崇左供电局、百色供电局等职工创新工作各具特色的基层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董事、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瞿佳兵和工会副主席苏宏羽出席座谈会并介绍了公司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情况,广西电网公司是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员工5.1万人,下辖22家分公司,44家县级供电企业,资产总额511亿元,年售电量933亿千瓦时(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广西电网公司工会成立于2005年9月,与广西电力工会合署办公。2005年以来,有6人获得全国劳模称号,18人获得广西劳模称号,15人获得南方电网公司劳模称号,5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9人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5人获得广西技术能手称号。广西电网公司职工创新工作有两大亮点:一是试点建立“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以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二是不定期举办青工“五小成果”(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评比活动、现场召开青工创新成果会、举行五小成果巡展,及时把获奖的成果推荐给业务部门推广应用。近两年来,评出职工创新成果282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65项、优秀奖142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700万元。

广西电网公司各单位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也很有特点。南宁市供电局在22个基层单位设专题开展“员工论坛”、“创新论坛”、“管理论坛”,围绕“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如何消除设备隐患”等25个专题开展讨论,挖掘职工创新成果,并组织推广应用。2011年在南宁市总工会指导下,首设“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和“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先后投入220万元为创新工作室添设备、改建培训场地,激发了技术标兵和劳模的创新热情,在工作中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贵港供电局每年都会组织各部门申报技改、创新课题,聘请QC(质量控制)专家进行指导,生技部、企管部跟踪每个项目小组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每年召开QC成果评审会暨会;围绕重点工程、重点施工项目和生产实际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等。崇左金马变电站班组共11名员工(2名研究生、7名大学生、2名大专生),负责5个变电站的巡检和运行维护,探索出“行政班+备班”值班模式。百色供电局借助集团整体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和成功模式,快速提升了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涌现出央企劳模黄战英等一批创新标兵。

据南方电网集团工会职工权益部刘文权部长介绍,南方电网今年将建设50个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年底将评选出十大优秀创新工作室,以此全面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

第8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B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共有108人。如何将它组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推广好的电力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在局人资部的引领下,该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基层电力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四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及成果推广激励措施。一是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二是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激活班组创新创效;三是鼓励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四是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一、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

一是承办厦门市继电保护工劳动竞赛,人力资源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将进行专业面试和笔试,好中选优选拔出优秀选手参赛,在培训教练、训练场地、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力争选手在比赛中创佳绩;二是继续深化执行“员工三年技能提升工程”,分阶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一年两次的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计算综合成绩,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技术理论及实践培训,促使新员工尽快成才,丰富部门人才储蓄资源;三是在全部门推广“五.四”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的应用,每月在班组层面根据全月综合“五.四”考评结果评选“卓越之星”,鼓励优秀员工,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助力职工队伍建设。

二、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开放“智慧众筹微平台”,激活班组创新创效

继续发挥“创新+实训工作室”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部门利用一、二次实训工作室等专业资源,在部门成立创新工作室,将各专业日常积累经验编辑收录成册,形成具有班组专业特色的“智慧库”,可将其作为培训青年员工的实用教材。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发挥基层班组的专业综合优势,围绕电力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重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者每季度安排一定数量的攻关课题,开展“智慧众筹”,鼓励基层电力职工争当“微创客”,在广大会员中集思广益,引导职工互动,主动揭榜立项攻关,敢于创新创造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攻坚克难中提升个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力营造会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氛围,扩大活动效果,提升建议含金量,一是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无形收获,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会员职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是电网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扩大合理化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果。二是立足本质岗位,培育合理化建议成果转变的土壤。践行“立足于本职岗位的合理化建议更容易转化为成果”的理念,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环节。提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的技术措施,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四、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第9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

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国工会面向21世纪,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引导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上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帮助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为建设和谐社会建功立业。工会实施创新工程,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强化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实施创新工程正是从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以创新为切入点,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完成“十一五”规划上来的重要途径。

实施创新工程,是工会维护和数育职能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只有在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把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才能更好地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建会和维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实施创新工程是对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同时,职工是创新的主体,只有构建起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有实施创新工程的人才保障和坚实基础。工会一方面要教育引导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教育职工增强提高文化、技术素质的紧迫感,更新观念,引导广大职工争当新型劳动者,在全社会倡导“精一会二学三”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班组、知识技能型职工。

实施创新工程,是工会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技术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开发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为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亿万职工中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号召,我省于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并在省总工会技协办设立了办公室。至此,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拉开了序幕。

多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全省百万职工中发起了技能提升活动,建立了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通过选树典型,如“云南省职工十佳技术创新能手”、“云南省职工十佳能工巧匠”、“云南省职工百佳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云南省百佳智能型职工”、“云南省百佳创新型班组”、“云南省十佳工人发明家”和“云南省职工十佳先进操作法(工作法)”等,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锆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举办以启迪创新思维和理念的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搭建起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的思想平台;通过技术技能大赛,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逐步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我省“415”工程的顺利完成;通过举办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创新活动影响力,搭建促进创新发展的平台。

通过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发现了一批以郑淮和、肖国昆等技协会员为代表的全国劳模,培养了以耿家盛、赖伯康等能工巧匠为代表的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挖掘了一批创新意识强的工人发明家,推广了一批先进操作法,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普遍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实施创新工程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认可。

实践证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已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

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已成为我省工会工作的重要品牌之一,各级工会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卢:首先,组织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导。各州市纷纷成立了由常委、常务副市长、副州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工会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工会、经委、人事、劳动、科技、财政、国资局等为成员单位的组织机构;各产业成立了党政领导任组长,工会、人事、劳资等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其次,建立健全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职工积极投入职工创新活动。第三;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统筹考虑,将职工技能培训、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各基层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集体合同。第四,以实施百万职工技能提升活动为主线,以开展技术技能大赛、名师带徒、绝招绝技传授、先进操作法推广、岗位练兵、技术讲座交流等活动方式为载体,把普遍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与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机结合,形成企业、行业、地区、省级四级活动体系。第五,积极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技能重要”的时代精神,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近年来,我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卢: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自2001年启动以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热烈拥护。在活动中形成了“政府领导、工会牵头、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我省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2005年4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使高技能人才的建设突破了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建立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机制,构建技能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或在全国、全省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授予相应技术状元或技术能手称号,并可破格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省政府特殊津贴;对企业聘用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校毕业生等高技能人才,其待遇水平作了相应规定。

二是广泛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重点推进百万职工技能提升活动,构建了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近年来,省总工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以举办省级大赛为龙头,形成了各州市产业系统竞赛为链接,基层企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为中坚,广大职工自我提升为基础的上下联动机制。截至目

前,共在我省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开展了近百万人次职工参加的93个工种省级技术大赛,产生省级技术状元88人,省级技术能手585人,近4000人通过省级竞赛破格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全省16个州市,4S个产业、厅局(公司)制定了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制定率分别达100%和83%,基本做到了单位有提升目标,个人有提升计划。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三年十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前完成,同时,也为十一五期间“415”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起好了步。

三是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推广了一批先进操作法和成果。省政府表彰了“云南省十佳工人发明家”、“云南省职工十佳先进操作法”、“云南省职工十佳结对师徒”和“云南省职工十佳技能提升班组”、20名“云南省职工十佳创新能手”、20名“云南省职工十佳能工巧匠”,100名智能型职工、100个创新型班组、100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00个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通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这一平台,有23人获“兴滇技术能手”、4人获“兴滇技能人才”、1人获“十佳兴滇人才”光荣称号,20多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劳模。通过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发现了一批以郑淮和、肖国昆等技协会员为代表的全国劳模,培养了以耿家盛、赖伯康等能工巧匠为代表的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挖掘了一批创新意识强的工人发明家,推广了一批先进操作法,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普遍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是在改善我省职工队伍整体技术技能素质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一大批懂技术、能创新的年轻技术人才不断涌现,使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直接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现代化管理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培训、练兵比武、技术革新、技术开发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广大职工提合理化建议3.5万余项,实施近1.7万项;技术革新9.3万余项;技术攻关、技术开发10.7万余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8万余项;通过技术发明,取得专利2230项,培训职工40多万人。

五是建立了我省的高技能人才信息库,为储备高技能人才,及时掌握高技能人才发展动态搭建了平台。录入了我省4个类别、14个重点行业、32个关键工种、347名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信息,为发挥这些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开展技术交流、技艺传授、先进操作法推广奠定了基础。

六是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凡是组织大型活动,我们都做到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网络有报道,电视有影像。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单位给予广泛、适时的宣传报道,让广大职工群众以他们为楷模,以他们为榜样,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宣传,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为我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七是举办展览会,使创新活动中涌现的创新成果得到集中展示。为宣传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创新活动影响力,搭建促进创新发展的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二次展览会。展示了“九五”、“十五”期间我省职工在创新活动中涌现的创新成果共1243项。开展技艺表演交流4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