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精选(九篇)

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

第1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呼吸危重症;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我科于2012年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呼吸科专科病房,收治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症、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自发性气胸。我科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0.1±1.98)岁。其中护士6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将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426例作为对照组,男226例,女200例;年龄18~76岁。将2012年1~12月抢救的患者489例作为观察组,男242例,女247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通过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对我科全年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进的方面:护理人员对呼吸科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医护工各级人员抢救配合偶有不协调现象;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需继续加强等,为使优质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我科需持续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因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近年充实临床大量年轻护士,本病区3年新进6名护士,均在规范化培训轮转期,对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存在问题;对急救技能及呼吸科专科急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使用不够熟练;机械执行呼吸科急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时医护协调不好,抢救时人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对此采取设计、培训指导、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及时制定或改进工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集思广益,通过每月1次的质量分析会、个别征求意见和护士长归纳总结,对原有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新增订呼吸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呼吸科执行抢救医嘱补充规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转运补充规定;呼吸科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呼吸科实施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科内要求(年轻护士导师制);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电监护等)。

1.2.2执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管理小组。针对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将护士分为新进人员、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针对各层次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由护士长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培训指导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急救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对本病区全部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士长还应全面指导及督导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培训内容:(1)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专科急症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等。(2)护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技术、导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3)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包括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及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低年资护士指导采用MU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4)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基本抢救程序等。

1.2.2.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按照科室计划进行培训,每周培训1次,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技能培训:病区由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病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紧急救治演习,由急救管理小组结合临床实际,设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或出现意外情况的场景,进行紧急救治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层级护士全部参加。

1.2.2.3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护士不断强化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实景模拟进行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最终达到人人过关。

1.2.2.4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数量变化等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长。每天调整护士分管床位以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需求,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4]。科室制定“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晓,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由护士长统一安排,由3名护士负责。将3名责任护士的急救职责明确分工,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发挥与医师合作的协调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体为:1名护士判断病情,通知医师,准备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抢救仪器(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接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其他护士进行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做好病房内其他患者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第2名护士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气吸人,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及通知麻醉科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护理,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第3名护士快速推抢救车至病房、准备抢救药品,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的同时进行采血,以备检查生化指标,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1.2.2.5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投诉率为0;护士长对科内急救仪器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练兵,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对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能很快识别与排除;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核对、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性能完好,并登记,班班交接;使用后由当班护士负责清洁、消毒、检查等处理后备用;科室规定负责急救仪器的护士每周检查仪器的性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2011,2012年度,护士急救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3小结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统一性、连续性,不断循环,不断提高[5]。将PDCA循环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终,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表1显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前后,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总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充分证明了PDCA循环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士在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总之,PDCA循环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鸳英.PDCA在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4-15.

[2]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银先,叶红梅.MEWS评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7):419-421.

[4]倪洁,林琳,赵琦.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第2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4个月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很快结束了,但学习是无止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在进修的日子里,学习过程里随时都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给我在这里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使我院内科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4月,我有幸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由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在来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才不枉此行。来到邵逸夫医院以后我才发现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所医院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人文理念。在这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内,随处可见水粉康乃馨的年轻身影,她们坚定的步伐、自信的言谈、专业的举止,无不体现了护理职业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邵逸夫医院的护士?走进花衣的世界,我感触到的更多!邵逸夫医院的护士,始终围绕系统的患者评估,正确的分析、判断、计划、采取措施、合作、教育和标准的专业实践来开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秉承着"给予您真诚、信心、和爱"的服务理念,她们的关爱渗透到每日护理病人的点点滴滴中。是什么让她们的步伐如此坚定?在这方以开拓者、实践者的爱为营养的土壤里,医院及护理部一直致力于传承这份爱的脉动,逐渐行成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队伍。邵逸夫医院一直秉承"nursingnurse"的理念,护士被关爱后才能更好的关爱病人,营造一个让护士参与管理,学习成长,专业自主的工作环境。委员会管理制度是邵逸夫医院护理部为实现一线护士参与决策与实施的重要手段,至今共创建了18个委员会,共有500多名护士参加,涵盖了医院管理、专业实践和人文建设委员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临床护士在积极、理性的氛围中思考与实践,保障了全院护理的同质化,搭建了临床护士发展的平台。为了更好的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各部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建设是有效工作的保障,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同事,你来我往,群策群力,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会创造与众不同。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邵逸夫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在肾内科病房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护士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们的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护理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是市里的,也是从各个县的农村转过来的,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然而在此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医护的协作关系

  无论患者对床位医生的任何疑问和顾虑,作为护士她们都能够完善的沟通和安抚。例如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复程度慢时,护士会说:您放心,您的主管医生很优秀、非常负责任,是个心细的人,您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那唠家常的语句像是熟人的嘱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炫耀。假若我们能够为医生在患者面前把话说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减少转院率。

  三、严谨的医疗作风

  护士输完液体后给每个患者主动更换液体,护士也没有聚众聊天、大声喧哗的现象。对待每个人都谦卑和礼让,那种修养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护士每天八点钟开晨会交接班,然后进行十五分钟的业务学习。夜班护士会将每个患者的情况交接清楚,即使到了九点不交接清也绝对不会离开。每个患者撤离心电监护、吸痰、气垫床等设备时,当班护士主动清洗和整理。没有人监督和罚款来做条件,尤其是心电监护,一旦撤除护士便会自觉用抹布把仪器和电线擦洗干净,用测血压的袖带把所有电线_一起,既干净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了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假如我们都拥有这种素质我相信无论从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围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科室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注意安全、小心地滑、拔针后沿血管方向按压5分钟、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虽然他们时常与病人沟通但却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邵逸夫医院肾内科的学习时间虽然仓促,但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摒弃懒散和不良的态度,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才对得起护士长和院领导的良苦用心!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虽然我这一杯水也就算半杯,但是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谨以此文共勉。愿我们的科室团结友爱、相互协作,共创佳绩!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第3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呼吸机;安全;目标管理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作为常用的急救设备,呼吸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是临床工作中最易出问题,使用难度较大的医疗设备之一。

ICU仪器使用的安全管理对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降低病死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ICU于2009年2月~2012年2月通过实施呼吸机安全性目标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呼吸机6台,采取集中管理。呼吸机使用情况:ICU平均使用呼吸机2台/d,护士18名,均为女性,年龄21-47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2名,床位设置:固定床位10张,另设5张机动床位。

2做法

2.1落实呼吸机管理制度

2.1.1 每班清点护士每班清点并登记呼吸机台数,为便于区分呼吸机类型,对每台进行编号,号码粘贴于呼吸机的侧面。对发现存在故障的呼吸机挂上醒目的“已坏”标识,详细注明故障情况,并立即通知器械科技术人员及时维修与处理。

2.1.2 定点放置将呼吸机按类型进行分类放置,如:将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处于维修状态的呼吸机分类放置,以备应及时能准确、迅速到位。

2.1.3 规范操作流程编写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打印后塑封悬挂于呼吸机上,便于操作者参考。备用呼吸机要求备有模拟肺,使用前先连接模拟肺试机,检查呼吸机及管道性能,并在每台呼吸机上粘贴醒目的“使用呼吸机时请备好简易呼吸器”的警示。

2.2立每台呼吸机档案资料,实施专人管理呼吸机档案资料由专人管理,以便学习和查阅。资料内容包括呼吸机操作流程、使用说明书、故障备忘录等。故障备忘录上详细记录呼吸机每次发生故障的时间、原因及处理结果,以便根据故障维修情况了解故障的多发处,减少和避免故障的重复发生。配一名专职护士负责落实所有呼吸机的管理工作,包括呼吸机每日清点、消毒、管道的安装、保养等,并及时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使用时间。

专职护士每周一与器械科技术人员负责呼吸机的性能确定,在呼吸机管道连接好后,对安装好的呼吸机与护士共同试机,在确定其性能完好后挂上“备用”标识,注明消毒日期及负责人,并在专用登记本上登记呼吸机型号、消毒日期。

2.3加强呼吸机使用培训将护士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培训,一是长期固定在ICU工作的护士,学习培训1次/月;二是新入科的护士,入科后采取一对一带教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1个月,培训老师为呼吸机设备的专业培训人员、护士长等。培训内容包括:①呼吸机基本结构、性能、各管路拆卸、安装与连接方法;②呼吸机操作流程及各种参数的设置;③操作中的注意事项;④呼吸机报警时一般处理方法;⑤呼吸机应用过程中管道的更换与消毒方法等。每次培训结束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

2.4用电安全管理求使用中的呼吸机旁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便突然停电时备用。ICU每张床均配有12个电源插座,其电源插座分两条线路安装,每条线路配置6个电源插座,当一条线路停电时,可以将电源切换到另一条线路的电源插座上,这种“双保险”可以减少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停电情况。突发停电的紧急情况,医护人员按照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停电的应急预案操作。

2.5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呼吸机外管路更换频率,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呼吸机外管路每周更换一次,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更换。保证呼吸机附件清洗、消毒的质量。

3效果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2年中,因管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有12次,出现损坏情况有5次,而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3年中通过对呼吸机安全性目标管理,未发生呼吸机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坏或故障现象。

4体会

4.1保证了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呼吸机在电源插座上配置双线路以防因短路出现停电。同时,对与呼吸机相关的配套设施,如:中心供氧装置等均采用每张病床各安装2套设备,以防出现紧急故障时使用。

4.2规范了呼吸机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呼吸机每班清点、定点放置、安全管理、呼吸机外借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4.3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通过系统培训,时ICU全体护理人员对呼吸机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降低了故障的发生率,延长了呼吸机的使用寿命。

4.4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增强了护士的抢救应急能力,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临床抢救成功率,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近几年,随着医院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不论是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医疗护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对应的是,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也更多了。作为接触患者最频繁的医院职工群体,医院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1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1.1意外事件类

1.1.1误吸、窒息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占多数,年龄因素使老年患者肌肉组织减少,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吞咽速度下降,当有疾病影响时,高龄老人的吞咽功能更容易失代偿。研究报道称住院高龄老人中误吸的发生率为57.9%。再加上部分老年患者曾有脑梗死病史,吞咽肌功能不同程度降低,进食时易呛咳,极易造成误吸,甚至窒息。咯血患者如无力咳嗽,或情绪高度紧张、屏气,当一次性咯血量大时,极易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

1.1.2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患者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如果出现局部固定不当、过度牵拉、接口处松动等易导致管道脱落而出现意外。其他管道如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等,都可能因各种意外出现计划外拔管。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技术方面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各种医疗新技术对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和护理操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2.2护理操作执行不严谨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细心,缺乏慎独精神,导致一些护理缺陷的发生。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大多数是90后的年轻护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主动护理服务的理念。

1.2.3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低

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抢救中缺乏预见性,导致工作忙乱无序,且协助能力差。

1.2.4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易产生烦躁和焦虑情绪,忽略了与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不注意服务态度,导致患者和家属产生误解、反感、甚至与患者和家属发生冲突。

1.2.5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抢救患者和护理重病患者时,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与医疗病程记录不一致等。

1.2.6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紧张的工作环境与人力资源的不足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大,服务不到位,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暴力事件发生后,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理人员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干预措施

2.1意外事件防范

2.1.1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易呛咳患者进行饮水实验,正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决定患者的饮食种类。若有必要,行鼻饲营养。对存在潜在误吸的风险、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护,重点交接班,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班班落实。

2.1.2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进行防呛咳、误吸的宣教。

2.1.3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予翻身拍背,也可以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的排出。

2.1.4对咯血患者做好宣教,嘱其再次咯血时避免紧张及屏气,轻轻将血咯出。

2.1.5对窒息风险高的患者,床头准备吸引装置。告知家属24h陪护,并在晨会上和全体医师、护士沟通,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潜在误吸、窒息风险患者的重视和监护。

2.1.6对兴奋、烦躁、谵妄易发生坠床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使用床拦和束肢带。

2.1.7制定并学习呼吸内科常见意外事件预案:充分考虑呼吸内科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制定详细的处置流程,利用每月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严格规范各种流程细节,不断提高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

2.2.1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优质护理活动的要求

认真落实核心制度,完善疾病的护理常规,优化、细化护理服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强调护理安全工作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安全工作细节的关注度,使每位护理人员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做到对护理安全隐患防微杜渐。

2.2.2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采用不定期检查、经常性提问、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强化,并按条例给予相应的奖惩。

2.3设立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

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对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后再及时准确无误地向医生汇报,使患者能及时予以治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要经过主管医生的同意,并且由医生护送陪同。病情稳定的老年体弱患者外出检查由工人护送并使用保护带,以确保患者安全。建立护理缺陷主动报告本,除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外,还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

第5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护理; 隐患;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96-02

护理作为呼吸内科日常治疗工作中重要的环节[1],对患者病情监控、及时了解患者治疗及自身情况、缓解患者病情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呼吸内科患者高龄化的趋势逐渐增加,患者病情趋于加重且不断变化,进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隐患,不仅影响了护理效果、延长了患者康复进程,更间接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患纠纷时常发生。因此,本研究结合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常规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其预防措施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现将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1 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隐患风险

1.1 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

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是要求其将理论方法与实际结合,灵活地运用到工作中来。部分新进护士在实践工作中,缺乏临床经验,并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未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和正确的指导。例如未能指导患者正确咳嗽,鼓励患者痰液排除。当患者痰液较多且不易咳出时,应遵循医嘱给予盐酸溴己新等排痰剂,及时阻止患者吞咽痰液,以免造成呼吸道反复感染。

1.2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强调步骤的严谨性与规范性[2]。然而有些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强,认为某些操作可忽略、不予进行,在护理工作中常出现偷漏操作步骤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呼吸机的使用,须重视呼吸机的清理,空气滤网每48~72 h清洁一次,注意避免呼吸机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吸痰操作时,有些护士没有做到无菌操作,未能及时更换吸痰管就对患者进行气管吸痰,诱发患者呼吸道感染。

1.3 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

良好的沟通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作出正确评估、采取正确救治方案的有效途径之一。呼吸内科患者多为年岁较大的老年患者,其言语表达往往不流畅,造成了极大的沟通障碍。某些患者行为、言语过分激烈,为医护人员带来困扰,沟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部分护士缺乏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往往不能全面获取患者病情,患者情绪激动时易与其发生冲突,造成医患纠纷。

1.4 护理管理工作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是护理管理工作中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标准,亦是优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大部分的护理管理检测只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其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多死板、无创新,导致对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的忽视,导致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预见性与协调性较差,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呼吸内科护理隐患的应对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鼓励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开展学习国内外最新发展的医学成果。举办讲座、竞赛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避免耽误救治、延长病程的情况发生。对于新进护士的培养可采用“一对一”模式,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指导,纠正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错误,使其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2.2 积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立足于改变“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积极开展护理人员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和分层训练的方式。重点强化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氧疗、排痰操作等重要护理工作的训练,做到操作零失误。同时,举办规范操作演示、护理人员临床技能大赛等多形式锻炼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寻找护理工作中不熟练、易疏忽的环节,加强实践能力的提高,减少安全隐患,将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2.3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查找护理工作中的纰漏,优化管理制度,是根本上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隐患的核心。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探讨解决方案,将护理工作充分人性化、合理化;设立监督小组,不定期实际考察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护理方式。另外可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反馈患者意见,根据患者出院时对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组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表现良好者予以奖励。将护理管理制度平台透明化、先进化,促进护理工作更高质量的完成。

2.4 对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提倡对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有需要的特殊患者给予特殊监护,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疏通患者焦虑不安、排斥治疗的情绪,为患者通俗地讲解医学知识,事先告知患者预后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加强护患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对医师充分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进展,使护理工作成果事半功倍。

2.5 训练突发状况紧急处理

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由于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突发状况紧急处理的训练尤为重要。对护士定期进行突发状况情景模拟,反复加强应对练习,培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意外突发,护士可以冷静思考,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协调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3 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正确、规范的护理工作可以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隐患发生的风险因素是复杂的,如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不强、经验缺乏、护理管理工作不完善、突发状况紧急处理预见性和协调性较差,都是威胁患者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存留的弊端,笔者所在医院着重致力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护理人员对突发状况紧急处理能力的训练,积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加强护患沟通,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的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查春红.对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2,10(33):66.

[2]张晓敏.安全标识在护理安全文化中的实践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56.

第6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品管圈;护士;主动膨肺;依从性

膨肺吸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吸痰方法, 能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肺不张, 提高血氧饱和度,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减少相关并发症, 提高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1]。近年来,膨肺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2],膨肺技术应用于吸痰可以作为一项ICU常规操作[3]。为了更好的管理人工气道、提高ICU护士的操作技能,我科2013年4月~8月开展了以"提高护士吸痰后主动膨肺的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ICU护士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共10人,选举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监督圈活动;科内带教组长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与合作。每月活动3~4次,一共活动16次,总结2次。

1.2圈名及圈意 确定圈名为"鹏飞圈","鹏"代表ICU的全体工作人员,"鹏飞"一是谐音膨肺,二是象征ICU的工作人员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日日夜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的同时,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带领我院护理事业不断开拓创新,愿我们的重症事业能够"鹏飞九天,卓尔不凡"。

1.3方法

1.3.1主题选定 每个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4]讨论出备选主题,按"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实行5、3、1分值打分原则,"提高护士吸痰后主动膨肺的依从性"以总分最高被选为本次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是:①人工气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而膨肺技术对人工气道管理的作用非常重大。②膨肺技术可以作为一项ICU常规操作[3]。

1.3.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查阅2013年4月科内所有气道开放患者(共12例)的病历资料,通过衡量指标计算方法得出护士吸痰后主动膨肺率为32.18%。首先由圈员们从人员、设备、方法、其他4个方面提出印象中可能会影响护士膨肺依从性的各个因素,然后由所有管理气道开放患者的护士填写自制的"膨肺吸痰调查表",通过1个月的临床调查,结合印象中的因素,最后确定出影响护士主动膨肺依从性的原因。

2对策制定与实施

2.1加强护士技能培训,强化"膨肺"意识。辅导员、圈长及资料收集员共同收集"膨肺"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整理出一套相对全面的膨肺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再由圈员们共同讨论、修改,通过模具模拟演练,逐步改进,最后临床实践,制定出了一套系统、规范、实用的膨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指定辅导员和圈长随机对当班护士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和讲解,让护士深刻地理解"膨肺"。

2.2 改进设备

2.2.1将氧气装置移至吸引器同侧,护士单人或双人都方便操作。

2.2.2 在每个吸引装置旁固定放置一个简易呼吸气囊,护士可随手取用。

2.2.3经气管插管处给予射流氧吸入的患者,吸氧时使用的是"一次性可分离式氧气管",而用简易呼吸气囊膨肺时需要更换气囊配套的连接管,更换管道给操作带来了麻烦,圈员们在简易呼吸气囊接氧处增加了一个自制的"小接头",护士只需将患者吸氧时使用的"一次性可分离式氧气管"从分离处断开后接在"小接头"上,就可以膨肺。

2.2.4 多次测量得出简易呼吸气囊(台湾崇仁科技事业公司生产,型号2339)容积为1600ml,气囊球体由8个大小相同的磨砂面组成,当双手大拇指置于任意一个磨砂面相邻2条线的中点上,中指置于与其对应的磨砂面的中点上,捏至大拇指和中指重合时,气囊容积为690ml,与750ml相接近,此容积符合膨肺时的潮气量,此手法护士操作方便、规范。

2.3制作流程及工具 圈员们制作了各种形象的宣传画、温馨提示牌等悬挂于每个吸引装置附近,时时提醒护士吸痰后记得主动膨肺;将膨肺的操作流程制作成简明的流程图及顺口溜(吸-膨-湿-吸-膨),并引用"徒手心肺复苏术"中的计时法1001、1002、1003・・・・・・来控制膨肺时的吸呼比,保持患者呼吸均匀一致,最后由标准化的负责人录制了规范的"膨肺手法操作视频",方便护士学习和记忆。

2.4加强考核 制定出科内考核计划,专人负责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直至所有人全部合格。

3效果评价

经过3个月的效果评价,护士主动膨肺的依从性由32.18%提高到72.32%。

4体会

4.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每次护士们在一种轻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讨论、出谋划策,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创新意识。

4.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特性要因图法等工具找到了膨肺依从性低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运用PDCA循环法,边实施边检查边改进,最后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及标准化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了人工气道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翁惠英.膨肺吸痰法在ICU 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53-1054.

[2]白冬梅.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痰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2009,21(1):74-75.

第7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86-01

.一般来说,呼吸内科疾病患病的时间比较久,同时,难以一次性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由于以上这些特征,内科呼吸疾病患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常出现烦躁、郁闷或者恐惧的情况。内科呼吸疾病给患者的身体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除了一般性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外,病重患者还经常处于危机的状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要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质量,为治疗疾病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的80例内科呼吸疾病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8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22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6例患者属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2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15例,患有肺癌的患者3例,临床出现呼吸衰竭患者2例。

1.2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呼吸观察。呼吸观察主要针对患者呼吸的频率和节奏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呼吸节奏是否稳定,如果患者呼吸出现不稳定、不规律的情况,则要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意识观察。意识观察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白天嗜睡、反应不敏捷的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考虑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咳嗽观察,咳嗽观察的主要指标是看患者的咳嗽是干咳还是咳痰,是否有咳血、胸痛、久咳不止的情况。此外,护士细心观察患者的咳嗽的节律和时间点,并做好记录,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真实的资料。

1.3护理方案

内科呼吸疾病患者入院之后,首先给患者细心的讲述医院的情况,以及疾病的状况,针对患者的疑虑,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护士耐心的解答,让患者稳定情绪,能够配合医院的护理和治疗工作。为患者安排干净清洁的病房,病房要保证有重复消毒,并且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不在病房里面摆放任何的花草,避免花香对患者造成刺激。护士每天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并陪同患者到室外活动和检查。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叮嘱患者要少量多餐,进食流失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2结果

在研究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有67例患者已经成功被治愈康复。其余的13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并出现并发症,例如,心脏衰竭、呼吸堵塞等等。

3讨论

3.1心理护理

根据统计显示,呼吸内科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所以,患者入院之后,护士首先要主动去帮扶。并在帮助的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后期展开有效护理收集信息。对于部分有沮丧、烦躁情绪的患者,护士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给予患者需要的帮助。对于不配合医疗人员治疗的患者,护士要积极和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2舒适环境

病房作为患者平时居住起居的地方,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必须,要经常的用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水来拖洗地板;为患者整理床铺被子的时候要避免灰尘和棉絮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限制每天探望患者的人数,避免感染;热水瓶要放置在离患者比较远的地方,床上要装上防护栏,保证患者的安全。

3.3口腔护理

呼吸机经常作为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并发症的主要器械。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容易被口腔的细菌感染,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所以,护士要经常性的帮助患者清理口腔。清理用生理盐水棉球为宜,让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避免真菌感染。护士要及时使用阿米卡星0.2g加生理盐水100mL对患者展开治疗,使得患者的气道湿化。如果患者出现了黄粘痰,说明已经感染,要及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给患者治疗。患者如出现血痰,就要检查套管和气囊是不是有压迫患者,并及时的修正。

3.4饮食指导

由于呼吸内科疾病属于慢性消耗疾病,发病的时候都会有咳嗽、咳痰等等症状。所以,护士要叮嘱患者经常进食一些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以水果和蔬菜最适合。同时,要每天保持饮用一定量的水,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为了避免患者失眠,要叮嘱患者不要在睡前喝茶或者咖啡等。

3.5用药安全

依照药敏实验结果,使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的时候,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要检查是否真菌感染。祛痰使用溴己新,镇咳常用咳必清,平喘常用氨茶碱,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如果输液太快或者太多就会导致肺水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

第8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总结危机管理在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258例外出检查的危重新生儿出现危机事件的原因,提出危机管理的方法,即组织开展危机培训课程、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等。经过两年危机管理的实践,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关键词:

新生儿;危机管理;安全管理;外出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新生儿尤其是危重新生儿住院期间,需到辅助科室行相关检查,对需要持续监护或生命体征维持的危重新生儿来说,从病房转运到检查科室并接受检查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或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并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危机管理是对危机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规划、调整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减少和避免危机因素带来的威胁[1-2]。本院新生儿科自2013年初将危机管理应用在新生儿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危机前的预防及控制进行管理,两年来在安全、质量和护患关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新生儿外出检查危机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外出检查的258例危重新生儿,原发病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外出检查过程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呼吸暂停6例、呕吐5例、低体温26例、镇静无效12例、设备物品故障4例。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1.1.1患儿因素

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差,呼吸、循环、体温等尚不稳定,病情危重,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而且同时做多项检查(如CT、MRI、彩超、脑电图、胃肠道钡餐等),需要辗转多个科室,而这些检查又多要求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下才能完成。因此,新生儿外出检查对镇静的需求也显著增加,然而新生儿脏器功能不完善,镇静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3]。

1.1.2疾病因素

外出检查新生儿原发疾病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由于病情危重、复杂且进展迅速,易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面色紫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口鼻腔分泌物所致的呼吸道堵塞、呼吸心搏骤停、低体温等危机表现。

1.1.3护士因素

转运护士的资格和能力是确保转运成功的基础[4]。本科室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8岁,护龄在3年以下的占40%,护士普遍年轻,经验不足,预见性差,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缺乏或急救技术不熟练,同时法律观念淡薄,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护理工作稍有疏忽或沟通不到位,极有可能诱发危机。外出检查前护士未与相关检查科室、途经电梯及护送工人沟通协调,导致患儿等候时间过长,或镇静超时失效,结果未顺利完成检查。

1.1.4设备物品因素

由于在转运途中一般用氧气袋供氧,流量调节欠准确,另外由于对转运患儿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未多准备氧气袋,都可造成氧气供给不足导致患儿出现经皮氧饱和度(SpO2)下降。由于危重患儿带有各种仪器如呼吸机、微泵注射仪、便携式氧饱和仪等,在转运途中无交流电,只能依靠仪器中的内置电池供电,内置电池供电量不足而导致仪器低电压报警。另外,护士对患儿检查可能出现的危机预见性不够,未携带所需使用的药品和物品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1.2危机管理的方法

1.2.1组织开展危机培训课程

科室组织开展专门的危机培训课程,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树立危机意识。设置的课程包括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处理危机的方法等。同时告知护理人员尽管危机很难预测,但大多数危机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预兆、有过程的,并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来强化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5]。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警讯事件与案例剖析,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1.2.2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和护理制度是保障危机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6]。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分工到位,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对科室潜在的危机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制定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制度及护理应急预案,如突发呼吸心搏骤停、窒息、低体温、意外拔管、停氧、停电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理预案,患儿家属投诉处理预案等。

1.2.3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

对3年以下护理人员重点培训窒息复苏、心肺复苏等各种急救技能,开展各种急救仪器、急救药物使用的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各种患儿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应急模拟演练,当场点评,通过案例的学习与分享,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外出检查安全隐患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增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另一方面,根据新生儿科专科特点及疾病特点,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前瞻性预防危机发生能力的提高。

1.2.4充分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2.4.1准确评估病情

危重新生儿病情凶险、变化快。严格遵循“转运前尽可能使患儿病情达到最佳稳定状态”这一基本原则[7]。护理人员在转送前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着重评估呼吸、循环系统,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针对性给予吸痰、胃肠减压、扩肛、镇静止惊、止血、保暖、纠酸等相应的处理。需气管插管者,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必要时抽吸净胃内容物,防止转运途中因呕吐而窒息。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便于转运途中静脉输液和抢救用药,对需要安静睡眠状态检查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诱导入睡,动态监测心电和SpO2。

1.2.4.2转运人员配备

为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转运护理人员必须由具有新生儿抢救经验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以使对新生儿病情有正确估计,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认识,并能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与预防措施。

1.2.4.3转运设备物品的配备

抢救仪器由专人负责,定时充电、班班检查,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估计检查所需时间,备足氧气袋供氧、连接便携式监护仪监护,携带简易呼吸气囊及便携式的急救箱备用,内置相应的急救用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药品,注射器和吸痰管等。

1.2.4.4鼓励家长陪同

通知患儿家长,向家长交代患儿病情、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取得患儿家长最大的理解和配合,并陪同完成检查。

1.2.4.5与各部门有效沟通协调

外出检查前与各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协调,包括检查科室相应人员及科室的相应准备、沿途各关口(如电梯等),以减少患儿在转运途中不必要的等待。告知检查科室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镇静效果等,需要准备的抢救药物和仪器,并应配备氧气筒和足够多的电插座以备仪器使用;冬春季节通知检查科室先开空调预热,保持室内足够的温度,避免在检查过程中松衣被而受凉。

1.2.5转运过程的处理与救护

1.2.5.1安置合适

视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呼吸道分泌物多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时误吸,病情稳定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搬动患儿时注意动作轻柔,尽可能减轻震荡。

1.2.5.2呼吸道管理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SpO2变化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防止气管堵塞、气胸等异常情况发生。

1.2.5.3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当环境温度较低,保温措施不全时极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患儿皮肤硬肿,还可使其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为了减少患儿低体温的发生,转运途中可使用棉被包裹患儿,由家长或护理人员抱于怀中取暖。

1.2.5.4病情观察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新生儿肤色,因其可综合反映呼吸、心搏和周围循环状况。尽管检查前已清理呼吸道,但在途中仍有可能出现呕吐致呼吸道堵塞,一旦出现,立即以纱布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吸痰,窒息者按窒息复苏处理,予托背、拍打足底刺激患儿,如患儿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SpO2下降,予皮囊加压给氧;心率<60次/min,予正压人工呼吸同时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就地处理后如需进一步复苏应立即返回病房,做好进一步抢救工作,恢复正常后安慰患儿家长,稳定紧张情绪。

2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危机管理方法应用于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中,进行事前的预防和控制,期间共有362例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发生呼吸暂停1例、呕吐2例、低体温5例、镇静无效2例,未发生新生儿窒息及设备物品故障,危机管理后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3体会

危重新生儿的检查过程是一个连续监护和治疗的过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外出检查制度和流程,降低风险的发生率[8-9]。充分做好转送前的评估和准备、途中监测和必要的处理以及急救是确保危重患儿安全转运和成功检查的重要保证,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危重新生儿安全、顺利地完成各项检查。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是为应对各种危机情景进行的正确决策的动态调整,以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9]。而化解危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要使危机管理更加完善,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本院新生儿科将危机管理理念引入到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历练了护士预防危机的能力,也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惠仙 林美玉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洪燕玲,叶丽君,季双美.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96-98.

[2]胡祝红,罗艳,叶会玲.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3):264-266.

[3]金立红,陈煜.儿科镇静的安全问题[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18(5):390-393.

[4]万玲燕,潘丽慧,刘寅素.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4):332-333.

[5]夏欣蓉,宋云平.危机管理在老干部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1,23(4):210-211.

[6]黄文祥.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6(9):258.

[7]金汉珍,黄德泯.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7.

第9篇:呼吸内科新护士工作范文

方法:对发生窒息的48例新生儿采用规范化的复苏方案进行复苏的回顾总结。

结果:重度窒息5例,中度窒息28例,轻度窒息15例,经积极术前准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抢救,48例窒息新生儿在手术室全部复苏成功,没有1例死亡,有12例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结论:做好新生儿剖出前的复苏抢救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时采取迅速有效的复苏措施,是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 复苏 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8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2-02

新生儿窒息是剖宫产后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1],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脑瘫、智障、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复苏则是帮助窒息的新生儿转换有效呼吸、循环的过程。因此,积极抢救和正确及时的处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剖宫产术共862例,新生儿中有4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中重度窒息5例,中度窒息28例,轻度窒息15例;窒息原因有母体因素、胎儿因素、新生儿因素;新生儿剖出后根据窒息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复苏,48例窒息新生儿全部抢救成功。

1.2 窒息诊断标准。用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法判断窒息的轻重程度。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

1.3 复苏方法。采用规范化的ABCDE复苏方案(简称ABC复苏法):A保证通畅的呼吸道;B达到有效呼吸;C建立有效循环;D适宜的药物应用;E评价、监护。

2 结果

通过复苏及护理配合后,窒息新生儿娩出后5min复苏成功40例,10min复苏成功8例,显示10min后48例窒息新生儿在手术室全部复苏成功(Apgar评分8分以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没有1例死亡,术后有12例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3 护理配合

对择期手术的孕妇,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常规访视,了解病情,对产妇及胎儿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及程度进行评估。对急症手术的孕妇,手术室护士及时与产房医生做好沟通,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估计新生儿可能重度窒息者,应充分做好新生儿剖出前的复苏抢救准备工作。

3.1 复苏前准备。

3.1.1 物品准备:听诊器、新生儿专用喉镜、吸球、给氧装置、剪刀、无菌手套、注射器、电动吸痰器、新生儿吸痰管、输液器、小儿静脉留置针、消毒液、止血带、预热的新生儿辐射台。

3.1.2 药品准备:1∶10000的盐酸肾上腺素、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0.4mg/ml、维生素K1、0.9%NS或乳酸林格氏液。

3.1.3 人员配备:剖宫产手术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掌握复苏技能的妇产科医生进行,所配备的助手应掌握插管以外的复苏技能,同时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相应增加医护人员、急救器械及物品。有发生窒息可能的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加强产儿科合作,避免错过抢救时间而造成不可逆损害。

3.1.4 调节好手术室内室温。应提前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在55%~65%,以免胎儿娩出后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出现体温骤降;预热好新生儿辐射台,辐射台温度维持在37℃左右,使婴儿最佳体温保持在36.5℃左右。

3.2 复苏配合。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按照ABCDE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进行。

3.2.1 通畅呼吸道(A):确保呼吸道通畅是复苏是否成功的关键。新生儿娩出后一方面详细观察羊水的清晰度、新生儿有无呼吸和哭声、有无肌张力,进行Apgar评分,一方面采取正确手法挤出其口鼻分泌物、羊水、胎粪等,用负压吸引球吸净口咽部和气管内的粘液,吸引口、鼻内分泌物的时候应防止损伤或者刺激咽后壁,致使迷走神经反射兴奋而使心率减慢或呼吸受到抑制。

3.2.2 达到有效呼吸(B):呼吸道清理后,轻度窒息者可手拍或手指弹新生儿足底、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重度窒息无反应的新生儿不应继续使用触觉刺激,需重新摆正新生儿,鼻吸气位,护士协助用气囊面罩正压给氧,面罩给氧应注意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有效性,通气频率为40~60次/min,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及时对患儿进行评估。

3.2.3 建立有效循环(C):100%浓度正压给氧30秒,若心率

3.2.4 药物应用(D):护士在实施用药过程中做到药物剂量、用法、时间等准确无误。新生儿一娩出,巡回护士要遵医嘱先行肌注0.5ml维生素K1,经过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后,若患儿心率

3.2.5 评价、监护(E):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快捷、有效,分秒必争,尽可能在5min内改善Apgar评分 [2]。评价的3个主要体征是:呼吸、心率、肤色。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及其并发症占围产儿死亡原因的20%~30%。剖宫产术中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有发生,复苏的关键是迅速纠正缺氧,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复苏的成败与是否及时实施复苏密切相关,每延迟复苏1min,喘息开始时间约晚2min,呼吸恢复时间则要晚4min [3]。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及时备好复苏抢救药品及器械,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使窒息的新生儿得到第一时间及时有效的救治,才能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