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音标教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标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标教学课件

第1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一、清晰流畅,“说”得动听

在课堂教学上语言规范正确、清晰流畅,这是对任何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还可以把声乐发声的技巧,用在上课的语言表达上,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说”得标准、流利,还能有优美动听的音色,使老师的语言在听觉上充满艺术美感,像歌声一样动听,像旋律一样优美,不仅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使学生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同时,音乐作品又是富于变化的,有的曲调像和风细雨,轻抚人心,有的曲调像轻快的舞蹈,跳跃激情。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像音乐曲调一样富于变化,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快,有时慢,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样在课堂上,用语言创造出的情境和音乐的氛围互相融合,学生才能为音乐所打动,陶醉。 在一堂低年级的唱游课上,我先用语言给学生描绘了一个情境: 听,农场上小鸟在“叽叽、叽叽”欢快地叫着;风在“呼――呼――”柔和地吹着;鸟声中还有小河水在“哗――哗――”地流动声;水声中夹着牛和羊的叫声:“哞――”“咩――”;远处还有马蹄声:“的的答答、的的答答”,然后请学生听音乐做节奏游戏。老师的描述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得很认真,并能够专注的去听声音长短和轻重,很快在音乐中找到了相应的节奏型,十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分辨长音和短音。

二、精炼形象,“说”得生动

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小学生的思维正经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教师使用的语言只有结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把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例如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欣赏由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时,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唢呐这种乐器,当音乐声刚出来的时候,有的学生立刻皱着眉表现出一副不太爱听的样子,甚至低声议论:“这声音好尖好难听啊!”。我看在眼里,并没有立即制止他们,而是随着音乐的播放,绘声绘色的向大家描述 “春天百花盛开,争相斗艳,这时候,百鸟也在一起商量要给鸟王凤凰庆祝,你听,它们的叫声……”,这样,学生立刻停止议论,为音乐所吸引。在教师形象的语言的引导下,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了音乐所描绘的景象。

三、诙谐机智,“说”得幽默

幽默是人与人之间的剂,教师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会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也更喜欢音乐老师。在平时的音乐课上总是有同学喜欢低头弯腰的唱歌,对此,我没有生硬呆板的说:“XX同学,唱歌时背要挺直!头抬起!”,而是换了一种方法说到:“哎呀,今天有几位老奶奶和老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说完模仿他们的样子,同学们立刻发出笑声,把眼光投向那几位同学,这几位同学立刻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坐姿调整好……这样,课堂上的笑声制造了积极的气氛,教和学也变得轻松起来。

此外,小学音乐教师都有一定的舞蹈修养,还应注意发挥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是面对低年级孩子时,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扁扁嘴”,小鸟的“展翅飞”,小鸡的“叽叽叽”等等,学生会十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

第2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论文摘要: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本文就如何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为写字教学建构科学的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孕育和发展我们人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建构科学的训练体系,使学生在写字方面有所收获呢?我结合本校的一些教学谈一点认识。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2001年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明确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如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又进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而第三学段(5-6年级)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这样的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写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我们不是为培养书法家而开展写字教育的,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写字的最低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此,学校在全校十九个班级开展书法实验工作,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确立了“三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并举,以软笔促硬笔”的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提毛笔、练大字。

我们该如何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放宽思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书法艺术既体现《课标》精神,又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呢?众多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天真浪漫、活泼好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他们选帖时应尽量以此为原则,而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出发点。但是,也许是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颜柳欧赵《中学生字帖》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仿佛中国书法唯楷书一体,仅颜柳欧赵四家,因而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一些书法教学者片面地认为这四家是每一个学书者的最佳人口,一开始就让他们去临习那些笔法精熟、法度森严的碑帖。但是,这些在少年儿童看来是呆板沉闷的,因为这与他们自然浪漫的特点格格不入,如果硬要如此,难免弄巧成拙。所以,我们不妨让他们从汉隶或魏碑中那些用笔、结体稚拙率真、天然奇趣的碑帖人手,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所以,教师应大胆地让他们从众多流派和碑帖中自由选择临习的范本。为此我校在内容的安排上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认识正楷与其他字体的关系的突破;二是在年龄结构与学习要求关系上的突破,尝试了“师汉隶,学魏碑、习唐法”的学习思路,低年级以汉隶为主,中年级以魏碑为主,高年级以唐楷为主,提倡“百花齐放”,使学生在习字中解决“决心一信心一恒心”的心理矛盾。

二、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写字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应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注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一)课堂教学—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1.写字课堂教学,系统指导写字。

写字课是系统、集中、重点进行写字指导和训练的课程。为此,我校以每天40分钟的写字练习课为龙头,以系统指导、教给方法、培养兴趣、推进训练为主旨,紧紧抓住三个必须”改进写字教学。必须强化“两姿”习惯的培养,我校组织专人对学生的“两姿”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将抽查情况列人星级写字班的评比之中。必须在指导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与赏析、讲评相结合,一般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必须充分体现指导、训练的系统性、渐进性,逐步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我校采用定期检查(期中、期末各一次)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及学生段位考核的办法予以审核。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加强写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成了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针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不重视写字的实际,我校突出强调并落实“四个坚持”: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写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坚持指导写字和训练“两姿”(即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习惯有机结合。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与审美教育、品性教养有机结合。即结合指导和评价、赏析,有效地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结合写字,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写字练习中,培养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每学期期中期末对语文作业作定期检查,平时采用抽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反馈整改,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并将检查结果纳人星级写字班的评比之中。

3.各科教学渗透,配合抓好写字。

为充分发挥全方位、全员化合力,我校在提高各科教师认识的同时,突出强调并落实了三点:一是各种写字教学必须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渗透写字教育,形成各学科齐抓共管的写字教育横系列;二是必须配合写字教学,加强“两姿”训练,培养良好习惯;三是每学期配合写字教学,在班上组织一两次作业展览。各学科协调配合,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而且,我校也对学生的各科作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有效地促进写字教学的不断深化。

(二)兴趣小组活动—写字教学的延伸。

课堂教学固然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但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巩固写字课的教学成效,并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我校尝试构建了三个层面的兴趣小组,力争在普及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对写字有专长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

1.书法精英班的构建。

精英班的构建以学生的已有写字水平为依据,打乱年级的秩序,学生自愿报名,择优编成,其指导老师亦由常熟市理工学院的专职书法教师担任,满足写字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2.书法提高班的构建。

提高班以学生已有的写字水平为依据,在精英班编班后余下的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取,打乱原班级的秩序编成,由学校的书法教师进行指导,满足中等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

3.书法基础班的构建。

对精英班、提高班建立后余下的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按年级段编成若干个书法基础班,指导老师由年级段的书法教师担任,重在初步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随着学生写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班学生随时进行合理流动。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写字水平考核评价在写字教学研究中起着检测、反馈、矫正与驱动的功能。为此,我们尝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评价体系。

(一)组织开展写字星级班的评比考核。

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和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指导纲要》,结合《常熟市写字合格学校的评估标准》及学生实际,制订《董洪中心小学各年级写字能力检测办法》,对学生的书写质量、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作业书写习惯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一办法在全校开展写字星级班的评比活动。写字星级班共分五个等级,根据平时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结果给分。每学期期末,根据各班得分情况,评定相应的级别,对三星级以上的班级、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组织开展学生段位考核。

为促进评价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和竞争心理,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我校制订了《董洪中心小学学生段位考核办法》,要求全校所有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段位考核,考核分别设1-9段,鼓励学生逐级而上,不断进取。这样,对不同段位学生提出不同训练要求,进行不同辅导,实施不同评价,力争做到因材施教,起到导向与激励作用。

第3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00-02

引言

自我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试验)》以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领域获得认可[1]。在新课改形势下,基础教育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音乐鉴赏课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具有教育功能及教育价值,对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具有很大的帮助。从其功能来看,音乐鉴赏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所以对音乐鉴赏课不够重视,甚至不感兴趣。若要改变这种情况,音乐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教学加以改进。下面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中一条即为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换言之,这是要求教师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2]。若要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则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学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对这一部分学生,老师应以激励为主,在鉴赏课上可以通过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对其表现予以肯定,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缺乏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态度比较随意。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教师应保持严厉,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音乐鉴赏课。此外,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及方法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二,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时,需认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需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而非主导者,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使用的教材仅仅围绕“鉴赏”这个教育理念,教材内容则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应重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音乐体验。例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将学生以往学过的有关西北风光的诗词列举出来,从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画面以及审美感受。例如,描写青海草原的《敕勒歌》,描写黄土高坡大漠风光的《使至塞上》,都能展现出西北的风土人情,教师可将这些诗词引入教学,让学生对西北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再深入教学,通过播放西北民歌等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西北腔中融入的情感,感受高亢的西北腔的音乐价值。此外,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应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灵活使用教材。例如,山东省的沂蒙小调非常著名,在教授《醇厚的中原韵》这一节时,除了让学生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以及民歌的音乐特点之外,还应重点让学生欣赏沂蒙山小调,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沂蒙小调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视野与审美体验。

3.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鉴赏教学中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加强音乐与各种文化、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课堂上穿插讲授各种相关知识,从而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在鉴赏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时,教师可联系其他的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乐曲,比如《阳关三叠》、《扬州慢》、《明月几时有》等。或者可以让学生从流行音乐中感受到古典诗词与乐曲相结合的魅力,比如著名词人方文山所填歌词中很多就用了诗词典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乐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

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弹唱能力之外,还应有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的音乐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3]。为保证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保证音乐教学的基本需要;同时,教师还应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比如诗歌、影视、美术、戏剧等,学会融会贯通,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鉴赏课的广度与深度。

5.结语

从以上所述可知,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对教师及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其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萧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的措施[J]. 音乐时空.2014(09)

第4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音乐鉴赏课程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和对音乐的大体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音乐鉴赏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强调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情况,留心观察并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所表现的独特优势和个性,同时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利用这些优势,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被表扬,这类学生只要经过表扬就能使成绩得到提高。这时,教师应对于这类学生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内心拥有一种满足感,增加了他们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然而,有的学生需要进行严格对待,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他们认真学习。由于在一个班级里,每个人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相差很大,同时对于感兴趣的音乐类型也存在很多不同,这些差异性因素都需要教师进行留心观察和思考。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采用不同种类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只要学生对于音乐鉴赏充满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积极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要注意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鉴赏方向探索。由于音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进而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音乐鉴赏是一种美的享受。而音乐鉴赏课程强调的是重视音乐作品内涵的审美能力,即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感性的角度入手,用最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激发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样,学生才会对音乐鉴赏课程充满想要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学习,将对音乐的审美需要贯穿于整个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真正魅力,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有关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礼赞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和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大好河山,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有效将自然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将音乐和文化充分融合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现代的教育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对于音乐学习的范围,逐渐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比如,在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出来,将音乐和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音乐鉴赏和古诗词或爱情故事之间的有效结合,这样更能引发学生主动进行音乐鉴赏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不断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课程过程中充当着“指明灯”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增强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的能力等,不仅让自己在音乐专业上有着明显的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拓展对于文学、美术等方面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新标准课程的要求。另外,教师在注重音乐方面的提升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拓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相关的现代化技术,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等,更好的将音乐鉴赏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新颖,更好地将音乐鉴赏课程做得更加出色。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新的榜样,这样才能确保音乐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5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教育;课程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26-2

一、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流行音乐的演唱教学及现状

我国在流行音乐实践创作中,演唱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之路。自1920年流行音乐诞生以来,一直到70年代,一直处于大上海时期,其发展环境、速度、技术以及相关部分的投入都远远的落后于欧美其他国家,这与他们的音乐学院很早就开设专门的流行音乐科系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因为他们专业的流行音乐有着一套长远先进、结构丰富的学科建设。随着我国二三十年改革的变化,我国流行音乐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过去,我们对“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理解比较简单化,仅仅把它定义成流行音乐的分支,或是理解为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科目。但流行音乐是当代传播幅度最宽,力度最强,速度最快,并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音乐类型。慢慢的教学过程中,提倡以英语语种教学为主,让学生更靠近欧美流行音乐文化,更能树立自己的音乐风格。为了迎合流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出现了组合音乐教学,让学生将发声练习、歌曲技巧、舞蹈肢体、舞台表演、和声配合等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分解式教学,效果会更好。自08年开始,南京艺术学院刘新庚教授一直精心揣摩,改善创新流行音乐教学的理念。他初步尝试“组合演唱”课程,实践以来,它的影响价值,研究亮点,都带来不容小视的收获,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默契程度,把团队优势发挥出来,多声部和声的完美共鸣,肢体表演艺术的植入,初步完成了音乐与舞蹈的交叉性,融入这些新鲜血液,更加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展示出多种音乐元素。让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的技巧,舞蹈的功底,表演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一个歌舞组合“π”,组合致力于原创校园音乐歌舞剧,获得了一系列海内外大奖,足以证明组合演唱课程在高校开设的重要性为其成为优势学科打下了重要的根基。

二、传统声乐体系演唱形式的变化

根据人数的多少而确定演唱形式,在演唱活动中,一般的会选择独唱,即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个性比较鲜明,要求独唱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是直接表现音乐作品的诠释者和表现者。随着人数的增加,出现了齐唱和小组唱,即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齐唱和小组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只要歌声整齐,统一,宏量,一般是歌咏活动的主要形式。人数多的还有一种演唱形式即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之为“合唱”,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平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领唱在合唱和齐唱中即是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再往下走,人数参与的越多,演唱的形式就越变化,出现了一个小组的演唱,即一个小的的人同时来演唱一首单声部的歌曲。小组唱实际上是齐唱的一种形式,如果演唱的是多声部的歌曲,则称为“小合唱”。人数增加,主题不变,选择相关的音乐、戏剧、文学、台词、舞台美术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将各类音乐门类连贯起来进行表演,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表演形式,不一定局限于齐唱、独唱、合唱、轮唱等各种声乐演唱形式――歌剧的形式顺应而生。

三、流行艺术声乐体系演唱形式的演变

在对比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声乐体系与传统声乐模式是相互呼应。在最初的几年内,各大艺术院校多是注重对个人演唱风格的训练,大量的训练,培养出一批舞台风格好,演唱功底深厚的歌手,但这也是有缺陷的,如上所述独唱歌手演唱者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演唱组合的出现,是传统声乐模式上的重唱,或者小组唱从单人训练到了多人训练的阶段,演唱组合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团体之间的合作性。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默契程度,把团队优势发挥出来,多声部和声的完美共鸣,肢体表演艺术的植入,初步完成了音乐与舞蹈的交叉性,融入这些新鲜血液,更加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展示出多种音乐元素。让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的技巧,舞蹈的功底,表演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音乐剧是20世纪的产物,虽然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夜的英国,但只有到了狂放不羁、无拘无束的美国人手里,才变成了现在的摩登艺术。有一种陈腐的思想障碍,把歌剧神圣化、贵族化、沙龙化,认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戏剧艺术水平和发达程度的标志,是不能与作为市民文化、反映市民文化心态的歌舞剧同流合污的,很多传统的歌剧艺术家们认为去搞这种格调低下的杂耍视的流行艺术,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丧失艺术家良心的表现。这肯定是对当代的市民文化、流行艺术、通俗文艺不熟悉,尤其是对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观念和意识的不了解,其实从形式上、文化观念上、审美情趣上及艺术趣味上是一样的。

四、高等艺术院校新兴学科的交叉及崛起的主导地位

流行音乐歌舞组合课程是近年来在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刘新庚教授的带领指导下率先开展起来的流行音乐教学的新兴课程,“π”组合的成就离不开组合课程的教学指导,“π”组合多次夺金成功的同时给该院组合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肯定。歌舞组合课程是其他课程教学于一体的课程,是声乐,视唱练耳、舞蹈、乐理、和声等课程内容的高度整合融会贯通的结晶。之所以会把歌舞组合课程作为流行音乐学院的一个主要课程,是因为组合演唱的专业度和层次度较之于独唱,舞蹈具有更高的内涵,更加讲究组合成员间声音的融合,舞蹈动作与旋律的配合以及和声的编排,整体的配合度在演唱组合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组合课程更好地把众多课程融合到实践当中,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各声部之间的和声配合,需要以和声、乐理的理论基础为基础进行改编,视唱练耳的加强学习能够稳定学生的音准旋律,以阻断主旋律声部音调受其他声部的影响,避免走音、跑调等现象的产生,舞台的表现力需要舞蹈和歌唱语言的表现力,从组合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意识到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成为演唱组合中合格的成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基础专业素养才能胜任这一角色。这也客观要求其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加强课程之间的连接性,组合课程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课内外实践的机会,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流行音乐教育课程的产物,推动了流行音乐多元化教育的步伐。

流行音乐从某种程度上走到了一个既确切明白又难以表达的境地,人人都知道自己指的是什么,但很少有人能提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结果显得单一。教学方法要科学灵活,不提倡单纯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流行歌舞组合演变成校园歌舞剧,具有一个开创性的意义,南京艺术学院歌舞剧《青春笔记本》,完全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歌舞剧的成功演出是顺应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大力鼓励,大力支持。歌舞剧俨然是艺术门类里面一个重要的类型,但也许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说,是陌生的,接触的不多。西方的音乐剧建立在一个真实的基础上,一切都是以叙事为主,所以一切对戏剧的奇思妙想都可以在音乐里面呈现,它能让你觉得一切都是现实生活存在的。虽然艰辛,但是还需探索,中国是全世界最早有关于音乐剧方面的国家,如越剧、豫剧、京剧等等,我们的音乐剧和歌舞剧也只能看国外的制作团队,用他们的心和理念来感动中国的观众,所以需要我们大力支持本土的原创的歌舞剧茁壮成长。我们国家的歌舞剧创作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艺术上肯定是不成熟的,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成功就如爬山,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就像在半山腰,距离成功登顶,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第6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评价标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评价指标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在中小学现代教育中越来越体现出它不可替代的地位。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为《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教育技术能力都做了详尽的定义,在标准中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具备“……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这说明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和评价方面都提出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许多小学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了负面效应,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和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必须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科学的评价,筛选出优秀的课件应用于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制定一个针对于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标准及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小学教学软件审查标准》主要是对小学课件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二、小学生认知特征分析

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其思维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多采用联想学习法,即用原有的知识与现在的新情景进行联想、比较、类推,如果类推成功,则得出合乎逻辑的知识概念直接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完成意义建构;如果类推不成功甚至是相矛盾的,小学生就会对原有知识结构或新的情景进行转换和调整,补充新的认识。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教学需依据建构主义,贯彻直观性、启发式的设计原则,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教学课件可很好地辅助教学完成小学生的认知。

三、课件制作原则及综合评价标准

1.教学性

教学是课件的出发点也是课件的终结点,也就是说课件来源于教学最终要服务于教学。课件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符合小学教育应遵循的整体梯度推进方式。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中要注意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应符合教学的要求,准确无误地通过从各种感官来激发小学生,积极调动小学生多参与,使其集中注意力,优化教学过程,获得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效果。具体评价标准:

(1)课件知识点是否依据小学课程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覆盖全面,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和关键知识点讲解透彻;提供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

(2)课件中是否使用多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能否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课件从教学实际出发,有较强的针对性,选题和内容表达能突出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4)课件符合教学原则和认知规律,结构清晰合理,符合教学内容表述的需要;内容组织清楚,阐述、演示逻辑性强,分析、综合、推理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能使抽象理论形象化,复杂问题简明化。

(5)课件能够调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课件之间丰富的交流活动。

2.科学性

科学性是评价课件的基准,它是课件设计的生命,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尤其是小学生对概念及观点的认知处于记忆再理解的阶段,对概念及观念的表述特别要求科学、严谨、准确无误。又由于小学生对色彩、动画的感知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对动画、视频和图片等素材选取要恰当;课件的展示手法、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体现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评价标准:

(1)语言表述、用词、概念、定义、公式、字词用法等规范并准确无误,文字符号无错别字,实例贴近生活,真实可靠。

(2)分析、阐述要严谨准确,实验方法步骤正确无误,符合科学。

(3)动画模拟效果逼真,能正确反映具体现实生活现象和科学原理。

3.技术性

技术性是完成课件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课件的效果和课件运行是否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课件应能达到让每一位使用者易于上手,因此制作出的课件应条理清楚、功能明确,易于使用。这需要有较强的技术性作保证,具体评价标准:

(1)对运行环境要求低、性能稳定、兼容性强。

(2)人机交互性强,操作界面新颖,可靠性好。

(3)图像清晰稳定,画面美观,色彩清新明快,动画或视频播放流畅,画面过渡自然。

(4)配乐得体,音响效果好,声画同步。

(5)技术先进,程序设计合理,技术有突破。

4.操作性

课件操作简洁明了、功能明确、易于操作,对教师课堂教学及方便处理操作错误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评价标准为:

(1)课件跳转或交互菜单设计层次分明、简捷、准确、快速。

(2)较长的等待课件应有提示信息,能按要求控制课件播放进程。

(3)如果不慎执行了误操作,可以方便地退出,或重新切入,不会出现死机现象。

(4)按钮和图标设置寓意明确;交互操作尽量采用“用鼠标寻找交互,用光标形状的改变表征交互,用鼠标左键实现交互”的方式;信息提示形式运用恰当。

5.艺术性

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件的成功与否,因为课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较长时间把目光停留在课件上。这样就要求从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审美观点出发,通过课件构建一种知识与艺术相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生理和心理始终处在积极认知的状态中。具体评价标准:

(1)色彩符合实际,背景选用突出主体;整体颜色明快、和谐。

(2)画面布局主体突出、构图均衡;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搭配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观。

(3)文字采用了适宜小学生的字体,字号适当,数量适中。

(4)音乐旋律优美,音响效果与画面相协调,节奏舒展;配音标准,语速适中、音量适度,不会干扰注意力。

(5)图像、动画、视频处理细致,运用恰当。

6.共享性

课件的共享性对于现在这种注重知识产权的时代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现在网上比较好的课件都采用了一定的技术保护,一般技术人员都很难进行二次修改。但是共享却能有效地提高课件的质量,因为一个课件制作者所具备知识和技术毕竟有限,所以做出来的课件具有一定的技术偏向性,那么共享对课件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评价标准:

(1)能够实现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共享。

(2)易于对课件进行全部修改或部分修改。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件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方面充分刺激学习者的感官来获取知识,大幅度充实了课堂信息量,似乎计算机达到了“无所不能”,但它毕竟还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黑板更不能替代教师。课件是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及现代教学媒体的制作与设计技巧。更主要的是,还要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控制者。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起助手作用,它的图文并茂、虚拟现实的效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各种能力更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课件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学,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帮助教师更有效、更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评价课件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其辅助功能,使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苏男,刘艳.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任克强,李云浩.多媒体教学课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5.(4).

第7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 融合

一、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作用

1.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需要依靠教师的扩展延伸来帮助学生获取。由于农村的英语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导致英语教学在农村的开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声画将教学内容形象的传达给学生,这对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来说影响深远。

2.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由于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师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方法单一,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节奏,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课堂上师生缺乏互动。而在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情景式教学”模式下主动进行学习。

3.增强课堂互动效果。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的状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使师生相处更融洽,在课堂上学生也更愿意与教师互动。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转换成声音、影响等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眼、耳、口、脑、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写作能力和综合成绩。

二、如何促进新常态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为例

我国国土辽阔,农村的数量远远在城市数量之上,不同的地区,农村地区的方言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农村地区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学习英语,但对于英语缺乏必要的重视,学习方法仅仅是背过有限的几个单词,追求考试的高分,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等到了初中,由于缺乏锻炼,学生不愿意、不好意思说英语的现象十分常见,并且,即便是说,也会受到方言的影响使发音不标准。

1.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模拟情境、会话情境等可以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主动探索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图画情境。在备课时通过截取淘宝上的一些异地美食或者特产等图片放在教学课件中,在上面标上价格和商品所在地,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来询问学生Do you want to buy them?学生会说:Yes,I do.然后选一张学生最感兴趣的,例如潍坊风筝的图片,问大家 How can we buy them? 学生就会各抒己见:We can go to Weifang to buy them./We can go to supermarket to buy them.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外出才能买到,此时教师继续发问How can we buy them at home?借此引出本课时的主题。在农村地区,有学生知道网络购物,但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网上购物的流程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购物流程的视频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当注重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来展示教学内容。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有电脑进行资料查询,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择的图片等内容广泛、知识量充足。这些教学资料教师可以提前整合,根据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进行分类存储,以便于使用。

3.准备并灵活、有效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在听说课堂上,教师应准备英语课堂用语,@些用语应当以问句为主,以便于师生互动。例如What about your weekends?/Long time no see!等等,同时,教师应注意语气要委婉含蓄,不能质问、斥责。例如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很多教师会严厉地说:Why didn’t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Finish it in the next time!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Is everything OK with you?这样既能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又能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受伤害。

4.运用多种方法教授单词正确发音。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发音不准确,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这方面。除了常规音标教学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枯燥的音标学习增添一点乐趣。例如可以搜集一些标准发音的音频,让学生听写,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发音的不足;另外可以将一些学生发音的典型错误口音与标准发音整合到一个音频中,让学生自己挑错,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三、结语

初中英语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梁英.谈新常态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校园英语,2016,17:137.

第8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有关教学计划,积极迎接学校“创建四星”,在学校和年级部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课堂上体现“让学引思”的主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分析

由于招收的高一学生来自于不同初中,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第一学期应该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与生活。高一年级目前有9位英语老师,跨年级成员较多,所以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显得极其重要。在组织教师们学习讨论新的主体合作性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让学引思”的同时,备课组实行集体备课,要利用好教参和网络资源,制作统一的教学课件,学内容和进度。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教学的针对性。

三、具体措施

通过双基教学,主体合作性教学,进一步开展“让学引思”活动、让学生在听和读方面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提高在说和写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写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且能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阅读英文报刊和有关文摘,了解并掌握语言文化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策划组织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的能力。为大冈中学成功创建四星级中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主要工作

一、全面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由于招收的高一学生来自于不同初中,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第一学期应该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与生活。具体来说高一英语教学要搞好三个衔接,做好六个到位。

1.搞好三个衔接

1)明确英语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利用第一课时,对高中英语教材编排特点分析、介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提出高中英语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

2)语音和书法的规范训练。

在第一周的第二、三课时,进行音标规范。安排在第一单元教学之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单词和自学单词的习惯和能力。在第四、五课时,进行书写训练。由于书写对高考两篇作文的得分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容易忽略的书写的规范有必要进行统一纠正与训练,并引导学生长期坚持练习书写。

3)词汇、语法的复习。在第一周规范语音和书写的同时,利用早读课复习初中基本词汇,要在授课的同时插入英语语法的基础:词类、句子成分和5个简单句的复习巩固。

2.做好六个到位

1)基础知识到位

作为高一年级,务实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在日常教学中,要立足课本,积累知识,务实基础,采用起点低、密台阶、小步子的策略,使学生对语言知识彻底理解,准确记忆。

2)了解学情到位

对于高一新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程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甚至发音和书写习惯,我们都应了解清楚,为下一步进行高中英语教学做准备。

3)活动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都应注重学生的活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考试活动也要到位,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并进行合理评价,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4)重视阅读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到位

英语老师手中的教材和教学课件不应该是唯一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不应该是单调的。英语老师手里起码应该有多种教辅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互为补充的借鉴作用。除此以外,我们更应发挥英语报刊、杂志、简易读物和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加大阅读材料的输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5)因材施教到位

高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高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备课的环节中,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和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活动起来,都有事情可做。课外辅导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都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让优等生深化学习吃得饱,让中等生全面学习吃得好,让学困生侧重学习吃得了”。总之,关注两极分化,避免过早分流和掉队,帮扶工作从高一就应着手排查,措施应得当,不能浮在面上,还要全面,既有知识上的,也要有学法、心理层面上的帮扶,课内课外都要关注分层教学。

6)能力培养到位

能力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高一年级阶段务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他们识记词汇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做题的能力、交际的能力等等。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目前有9位英语老师,跨年级成员较多,所以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显得极其重要。备课组实行集体备课,要利用好教参和网络资源,制作统一的教学课件,学内容和进度。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每一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力争用45分钟处理好原来一个小时才能处理好的内容。

2.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具体要求:

1)新老教师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多学习、多问、多研究,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三个确定。每周的集体备课与说课,备课组长要负责组织,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

第9篇:音标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学生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形象、直观、生动,把语言创设得准、真、实,能诱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了课堂语言输入量,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英语学习创设更多的情景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努力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为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机会。如九年级上学期语法中有虚拟语气,教师可以开辟一个虚拟环境,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教学中可以假设我是他或她,让学生思考该去怎样做、怎样说使学生自己学习、自由交流、自学探究成为可能。它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要,并可以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从画面上得到启示,展开联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广播功能和课件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声行并茂的教材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很快融入内容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接受生动的英语教育,真正体现“寓教于乐”。如在教苏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下)Unit6Doyoulikebananas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肯德基食品等方面的单词,教师应先逐一分类,再依次呈现。如先打出一张草莓照片(草莓鲜红可口,光彩照人),给学生以视觉享受。点击鼠标左键,单词strawberry伴随铃音融入视线,然后点击出现音标并朗读,学生跟读。再点击鼠标,“嗖”的一声飞入一堆草莓,出现复数strawberries。如此讲解单词,直观形象,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这样各种单词的学习也就轻而易举了。

二、运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教师创造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学生吸取教师的知识是被动的,教师大都是采取安排个别学生朗读、会话的方法。而多媒体教学是大容量、高速度、高密度的信息传播,它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教学的提问、应答、个别提问、个别辅导等多种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题、确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可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可见展开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鉴于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多在形象、直观的演示上下功夫,集图、文、声、像的综合功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多搜集媒体素材,制作Flash课件。素材的搜集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进行,同时要进行适当地整合、取舍。素材的搜集方法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用话筒输入语音,或从Internet上下载各种信息资料等。最后,进行素材编辑,制成效果好的课件。

三、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省时省力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技艺65%。”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直观感。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画以及电影、录像、课件中画面的交换、切入、特写、定格等技术,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到充分的强化,使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如在教苏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Whatdoeshelooklike?时,可给学生安排任务:看图描述。课件中设计几副人物图像,把每幅图片中的细微环节放大,让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根据所学过的描述人物的单词说出人物的特征。教师问“Isthisyouruncle?”学生答:“No,itisn’t.”再问:“Whatdoeshelooklike?”学生答:“He’stall.Andhehasmediumbuild.Hehasblondhair.”通过反复操练听、写,增加记忆的强度,重点的语句得到进一步巩固,难点也迎刃而解,既加快了学习进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加大了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容量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难以应付,并且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满足不了他们的口味,导致练习的密度不大。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单词或词组闪现、图像缩放或移动、颜色或场景变换等,可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根据由易到难的规律,利用设计好的软件随机发送若干练习题,既省时,又操作方便,还可以让学生上前自由操作。对学生的每一种评价,可以用笑脸或哭脸,也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点击鼠标,它们就伴随掌声出现在图片中。这时,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容量,它可以展示许多内容,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pairwork和groupwork,可以代替教师口述几句甚至几十句,教师省去了许多板书、画图、出示习题的时间,从而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启发学生思维上,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得到更为合适地运用。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1.多媒体运用要适度。通常有三个时机可供选择:一是插播教学,即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抓住有利时机,插入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内容融于形象直观之中,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适用于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二是全程教学,即利用整节课时间,插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是经过剪辑的英文影片、歌曲、图文、风土人情简介,内容简单,难度小,适用于英语欣赏。三是课外教学,为学生自学时用,此类多媒体课件不受运用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造要精。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应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去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在计算机上实现。当然,课件设计的本身不能忽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