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粉丝经济论文精选(九篇)

粉丝经济论文

第1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信;粉丝经济;用户粘性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66-02

一、粉丝经济

1.粉丝经济的含义及其演变

“粉丝”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来自于“Fans”一词的英译。随着社会的发展,“粉丝”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模式。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1]。简而言之,可以理解用信任兑换商业价值的行为。

国内“粉丝经济”是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开始出现的。在该节目进行中逐渐形成了“玉米”、“凉粉”等粉丝群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当李宇春等人获胜是建立在粉丝强力支持之上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从小米的品牌营销成功到最世文化的大获全胜,无一不是建立在粉丝经济的巨大经济效益之上的。

2.粉丝经济的三个核心要素

“粉丝经济”运行模式包括三个关键词:“圈粉”、“用户黏度”、“口碑营销”。所谓“圈粉”是“粉丝经济”得以实现的第一部也是关键的一步。“粉丝经济”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牢固且庞大的用户。没有足够的粉丝群体的话,那么所谓的“粉丝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增加用户黏度”是指在拥有一定粉丝基础之后,即要企业或个人通过增加用户和企业双方之间的使用频率或者是使用数量,来搞好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黏度是指粉丝忠诚度,即粉丝愿意与品牌或主体保持密切联系的意愿。通常来说,粉丝黏度越高品牌的价值也会越大。口碑是指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评价与看法,所谓“口碑营销”即是利用口碑为手段来进行营销。在粉丝经济模式里,这种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很重要。

简而言之,粉丝经济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二、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圈粉模式

粉z经济的运作模式首先有赖于要吸引大量的粉丝,这个模式称为“圈粉”。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都有一定的粉丝数量。“有人将当下的粉丝经济的发展分为两方面:一是因人而粉物,带动了产品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因物而粉人,进而步入了因人而粉物的循环经济发展。而在社交媒体中,其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就是因人而粉物。[2]”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以及在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的商业经营,都是人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此类社交媒体参与粉丝经济的方式。具体来说,微信公众平台的圈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以优质内容获取关注

在微信公众平台,一些公众号是通过稀缺的、高质量的原创性内容获得关注和转达,粉丝数量不断攀升。这种“圈粉”方式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在文章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可以与粉丝保持较为长久的关系。这种情况如:

知名时尚公众账号“gogoboi”,gogoboi是最近几年崛起的微信公众账号,其公众号文章主要是以时尚潮流、娱乐新闻为主。文章基本为原创文章,观点在时尚领域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阅读性。该账号即具备时尚杂志的深度,也具备网络论坛话题更新速度,因此其文章的阅读量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0000+。总的来说,“圈粉”模式主要体现在原创性强、专业程度的公众号。

2.平台互推获取关注

平台互推是指微信公众账号之间利用各自的现有资源进行相互推广,共享彼此用户群体。一般来说,进行互推的微信公众平台之间一般所处领域不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平台之间的知名度相差不能太大,否则易出现一方平台光芒过亮完全遮掩另一方平台。

微信公众账号发展至今,平台互推模式也更加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末互推。这是平台互推当中较为常见的互推方式之一,实现方式主要是在彼此推送的公众账号文章文末互相推荐平台。好处在于受众在看完文章的内容之后,随之就会关注到文末的推荐,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关注,并且也不会影响公众账号本身的文章质量,不易引起粉丝反感。但是这种互推方式的数量不应太多,最好控制在五个左右,否则会影响到互推效果;(2)图文合作互推。图文合作互推是指在互推过程中以加入合作对象的图文的方式进行相互推荐,可以将形象直接的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对于自身的粉丝影响较大。粉丝关注某个平台主要是出于对于对该平台的兴趣。吸引他的是你的内容,偶尔进行内容互推或许会为双方都获得一定的粉丝,但若长时间的在文中加入互推内容甚至推送量超过自身内容,极有可能造成粉丝排斥,从而导致自身的粉丝减少,最终得不偿失;(3)阅读原文互推。阅读原文互推是指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编写时,利用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将此点击此按钮粉丝可以直接跳转到另一个平台的页面。这种互推方式成本较低,操作方式简单易行,粉丝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是否点击,不易造成反感。但是毕竟链接是在文章最不起眼的地方,难以吸引粉丝的眼球,因此点击率也较低。

三、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增加用户黏性的方式

1.既得利益。这是增加用户黏性最直观也最速效的方式,通常通过抽奖或发放奖品福利的方式,增强与平台之间的联系。此种方式一般能够引起粉丝的自主转发,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达到为平台宣传、增加粉丝的效果,运作比较简单,被大多数公众平台广泛使用。

2.内容众包。内容众包即UGC(用户自生成内容),结合用户所发表的观点及评论,相比于原创微信文章,此类文章与粉丝的联系更加密切,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粉丝,相比互动留言的内容生成方式来说,内容众包更容易引起粉丝的关注,获取粉丝认可,以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我要WhatYouNeed”为例,在2016年年底即将到来之际,平台推出了“晚安日历”。该平台收集了5188个来自粉丝的故事,并从中选出365个故事,代表2017年的365天,每天一个故事,这个活动既激发了用户的兴趣(希望入选),同时也完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合成,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3.互动留言。一些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末未保留粉丝留言区域,微信平台文章的留言经过运营者的筛选最终在文章下方展现出来。如果粉z的留言被选中,粉丝本人会产生极大的荣幸感,大大增强粉丝与平台之间的黏性。

四、微信公众账号的利益变现模式

1.衍生品售卖。这是微信公众平台最为常见和直接的利益变现方式,即在拥有一定粉丝的基础上直接售卖商品,换取利益。这种模式以最直接的商品销售为手段,产品销售较为稳定,变现方式也适用于大多数微信公众平台。

例如,知名的考研辅导公众号“朱伟老师”采取的就是这类方式。“朱伟老师”在考研备考期间会定期推送与考研软文或者是单词短语的速记背诵内容,在此基础上推荐自己编撰出版的书籍。同时,该公众账号定期推送双语阅读文章及外国原著,并提供刊物购买。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完文章能够及时购买到商品,在每篇文章的“阅读原文”即可链接到微店。在公众账号界面方面,其导航键分为了三个部分:“恋练卫衣”、“伟哥荐书”、“伟哥荐课”。点击这三个按钮依次会链接到微店的相关商品部分。

2.奖励制度。随着微信功能不断升级改造,近年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文章打赏功能,即微信用户在阅读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时如果对文章的内容非常的认同或者喜爱,可以随即通过文章下方的打赏按键进行随意的金额打赏。尽管这样的变现方式所得到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但如果结合一定的营销手段所吸纳资金或许不容小觑。例如,在“罗尔事件”中,罗尔的文章在短时间内获得了32800元赞赏金,这充分说明了如果这种功能运用得当,一样能带来经济利益。

3.社会融资。社会融资现在已经成为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大号获取大量资金的主要途径,而粉丝基础是投资者评判是否给予资金支持的指标。以在2016年3月获得1200万融资支持的papi酱为例,在获得资金支持以前papi酱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基础,而投资者正是看重papi酱所拥有的庞大粉丝群体,并且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特点,将庞大的资金注入用于切入papi酱的原生广告、构建粉丝群、IP孵化。除此以外,指标还包括粉丝与微信公众账号之间的粉丝黏度、创作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原创能力、团队成员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等。

五、结 语

由于微信公众账号的申请门槛较低,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随着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行业的竞争淘汰,这样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弱肉强食的市场定律将同样在这一市场上适用,最终的微信公众平台市场将由少数发展成熟的平台大号所占据。笔者预测,由于受众细分也将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都将出现一到两个此领域的终极大号,并占据这一领域的大量粉丝,因此粉丝所带来的资金也将越来越趋于集中。在未来完全的web3.0,粉丝经济也必将与自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O2O等线上与线下互动方式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届时粉丝经济的运作模式会有新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了个人为主体的公众账号,并没有企业、媒体公众号纳入到研究之中,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将会持续关注企业、媒体的公众号纳入其中。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持续关注这类公众账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第2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抛开互联网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平台都与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正是因为有文化元素的存在才让这些平台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在行业跨界轮番上演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自然不会孤芳自赏,文化跨界同样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新兴的热门领域。

BAT入局搅动文化跨界

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papi酱,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可以向四周发散的自媒体。那些能够引起足够多粉丝注意的自媒体便成为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网红”,而对于这些“网红”的追捧者便成就了这些媒体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正是因为粉丝群体的存在最终才成就了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的出现。

由粉丝衍生而来的粉丝经济无疑成了推动文化跨界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联网+文化”则为这种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加速度。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众筹为例,项目在开始之前便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热积累粉丝,然后再借助粉丝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获得初期急需资金的同时积累人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项目的首要选择。

阿里、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便已经开始利用粉丝经济的理念开始将项目进行众筹,以项目当中的故事或者创作人员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来获得项目发展前期的关注和资金。这种利用粉丝经济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的全新模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

不同的是,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苏宁众筹、聚米金融、京东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案例却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已;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不断形成规模的粉丝经济实现最为直接的资本转化。无论是原生于粉丝经济本身还是觊觎粉丝经济的资本力量都已经成为促使文化跨界的关键性因素。

B2B、B2C、O2O,何种力量造就行业发展?

如果说粉丝经济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那么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则成为粉丝经济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的关键。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形态,粉丝经济源自于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号召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并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少了情感驱动,那么粉丝经济就缺少了利润转化的动力,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就不能称之为粉丝经济。

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贴吧为例,尽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版面缺少对于粉丝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样不能利用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利润转化,那么这种模式同样不能够称之为粉丝经济。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正是弥补了知乎、豆瓣和贴吧的缺陷,将粉丝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拢起来,再通过情感驱动来号召粉丝购买,实现变现,这种经济才能被称之为粉丝经济。

可见,一个平台或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情感驱动力是判断平台或项目是否为粉丝经济的关键指标。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灵魂罪男女》、《小主起来嗨之死亡直播》、《谋杀之彼岸荼蘼》等网络大电影陆续获得众筹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驱动已经成为制约粉丝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利用源自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媒介,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联网的经济形式不同,粉丝经济直接连接依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形式大多强调的是公司或者团体的作用,很多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或公司的集体运作才能实现变现,而粉丝经济则强调的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粉丝自传播的力量,这种力量累积和发酵而成的长尾效应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作为粉丝经济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将情感驱动的这种内生动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众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交意味,这种感受能将以情感驱动为主的粉丝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一经出现便成为连接文化跨界的桥梁,更成为促使粉丝经济快速变现的渠道。

“桥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质

文化跨界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让文化以一种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变现”,让广大用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种衍生于互联网本身的东西,这种东西较之前的文化产品新颖,更加容易让这个市场情势下的用户接受。

粉丝经济是一种发端于粉丝自身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以文化跨界产生的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态为载体,借助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形成能够进行迅速变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如此看来,文化跨界与粉丝经济必须通过某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而当下兴起的文化众筹恰恰扮演了这个“桥梁”的角色。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都是一个传播体。传统行业环境下用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扮演的是主动传播的角色,而且用户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动的。

这种多向互动的信息流便是我们称之为的“社交”。而以“4I理论”为基础的文化众筹恰恰又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式。因此,文化众筹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链接文化跨界和粉丝经济的桥梁。

随着以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丝经济为主要盈利点的平台迅速实现变现,papi酱近期召开的广告招投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虽然类似与papi酱的网红能够顺利实现变现,但是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网红来讲,依然在寻找着较为合适的变现渠道,而文化众筹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绝佳的平台和入口。将粉丝流量在文化众筹平台上实现过滤,获得粉丝当中的“真金白银”,再将这些粉丝进行“变现”和转化。

成功率是“杀手锏”,产品闭环是“终结者”

所有衍生于粉丝经济的项目都必须通过某种平台或某个形式才能实现变现。这个规律就连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这样的网红都无法回避。因此,对于一个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来讲,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项目众筹成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内众多众筹平台的出现,粉丝经济能够顺利转化的途径不断增加。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同样导致了当下众筹平台质量的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众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众筹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保证众筹成功,顺利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呢?

众筹成功率依然是杀手锏,谁保证了成功率谁就能获得项目和用户。对于每一个上线到众筹平台的项目来讲,它们之所以会进行众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众筹平台无法保证上线项目顺利实现众筹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势必会面临难以启动甚至搁浅的风险。

而对于用户来讲,只有众筹成功率较高的平台才能保证投资的高效率,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投资都能得到回报。因此,保证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平台才能获得项目和用户两方的青睐,并最终促进文化众筹的成功。

众观国内众筹市场,尽管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不断涌现,但就众筹的成功率来讲,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中只有京东众筹、聚米金融、苏宁众筹等平台的众筹成功率较高,这些平台除了在前期就对上线众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之外,后期依靠平台良好的背景能够从用户、风控、资金、公关传播等方面对上线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样也能够帮助项目在上线到平台之后便能够轻松实现众筹成功。

强化用户体验,才能形成“用户+平台+项目”的产品闭环。社交属性始终是众筹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也是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区别于其他P2P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就必须要求众筹的过程不断强化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文化类众筹项目本身又带有很多互动的属性,很多参与众筹的用户除了看重众筹的收益之外,还会掺杂进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对某位明星的崇拜、对于某个项目故事的热衷、圆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这种带有情感的互动成为众筹区别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体验的好坏成为判断一个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国内很多众筹平台都在尝试着优化用户的体验,但是依然还有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京东众筹、聚米金融和苏宁众筹为例,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筹领域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相当要紧的位置。每一个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较为严格的风险把控,这无疑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摒弃了一些P2P网站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监管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用户有关投资安全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上线项目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结合影视众筹的特点,组织参与投资项目的用户探班、观影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种活动无疑在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给上线项目涂上了更多的轻松互动的色彩,通过互动,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所投项目的具体进度,而且能够真正满足用户投资这个项目的初衷。

“用户+平台+项目”这种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的用户体验方式无疑更加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投资,因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完美的产品闭环,这种闭环能够带给用户一种优质的体验。这无疑将会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线到这些平台的项目亦可以顺利实现众筹成功。

打通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让投资者与项目方实现双赢。随着项目运作进入到新阶段,全产业链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打造的拳头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有横亘整个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保证上线项目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成功回笼资金。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只有对这个行业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了解,才能保证上线项目的安全,即使是在项目众筹成功之后,依然能够借助全产业链的优势对成功众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运作。

因此,只有能够具有全产业链的穿透力才能对众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运作和支持,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更加能够让项目方得到后续运作的支持,最终保障投资者和项目方才能实现双赢。

第3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名人在跳舞、唱歌之外,还可以做什么?跳水。这个事儿虽然有些难度,但它还是真真切切在观众眼前出现了,并且引来不少明星、名人挑战自我。4月初,纵使老牌歌手们再怎么拿出看家绝活比拼歌艺,也比不上明星跳水来得大出风头。4月6日,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首秀,4月7日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紧随其后播出,“明星跳水”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成为电视荧屏关键词。

跳水大打明星牌

明星跳水为何比歌手唱歌更吸引人?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唱歌是歌手们的老本行,唱得不好才奇怪,而跳水这种高难度体育运动则是明星们从未涉及过的领域,跳得不好是正常,观众要看的正是明星们如何排除万难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种猎奇心理,才是明星跳水如此受到关注的根本原因。

在海外授权节目大行其道的当下,浙江卫视是这股风潮的引领者。《中国星跳跃》是浙江卫视继《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之后倾力打造的综艺“中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与前两档节目相同,《中国星跳跃》也不是本土原创,它来源于荷兰原版节目Celebrity splash,当前已有超过十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这个节目的版权。当一个节目模式火了之后,免不了同行的觊觎,即使在国外也不能免俗。荷兰的Celebrity Splash也不是明星跳水模式的首创者,第一个让明星跳水的节目是德国的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正是来自于这档节目。

韩庚挑战5米台当场昏厥,阿雅上5米台被吓哭,蔡卓妍伤脸又伤腰,牛群64岁高龄仍坚持挑战10米台……明星跳水,大打“催泪、苦情、励志”牌,每一下都打在明星粉丝的心尖上。无论是《我是歌手》,还是《中国星跳跃》《星跳水立方》,今年国内综艺节目的内容从草根选秀进化为了明星角力,这既满足了观众对于明星的窥探欲,又借助明星的人气让粉丝经济再火了一把,毕竟早已成名的明星的号召力远远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草根们可以比拟的。

粉丝经济向各个产业进军

作为明星们的忠实拥趸,粉丝消费在近年来被文化娱乐产业视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而创造出了“粉丝经济”一词。在粉丝消费的推动下,各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俨然形成了一条粉丝产业链。

如果不算上唱片、歌星演唱会与选秀狂潮的话,粉丝电影可谓是粉丝经济较早进军的领域。2011年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用400多万的小投资,一举换来9000万元的高票房,令人瞠目结舌。虽然这部影片被评论为披着惊悚外皮的无剧情奇葩,但仍然挡不住杨幂的粉丝们走进影院为其贡献票房。有了可以预期的商业回报,就会有投资。2013年开春,《孤岛惊魂2》上映,并且传出了第三部即将在明年上映的消息。

粉丝电影是近两年的现象级话题。由韩庚、吴尊主演的《大武生》,被定义为“粉丝电影”,也得到了韩庚、吴尊粉丝们空前的支持,他们不仅花钱买票捧角,更义务做起了媒体公关与票务监督。五月天主演的电影《追梦3DNA》,用亲情与爱情加工润色讲述了三段追星同时也追梦的故事,三段梦想之旅,与五月天的演唱会融为一体,让粉丝看电影就像在看演唱会。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粉丝电影上映仅仅3天,内地票房就破了2000万。

有感于粉丝的巨大力量,微博干脆就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前沿阵地。明星们开微博,而粉丝们从微博上了解明星的最新动态,至于粉丝之间的大打口水仗以及漫天的“黑话”,则早已被忽略了。“围脖女王”姚晨的微博粉丝数在2011年便已突破900万大关,2012年更是突破了2000万大关,在中国微博粉丝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虽然微博自身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晰,但这并不妨碍人气极盛的姚晨转眼从“围脖女王”变身为广告女王。

在影视之外,粉丝经济的硝烟弥漫到了文学界与整个文化娱乐产业。当韩寒的粉丝与郭敬明的粉丝、南派三叔的粉丝与唐家三少的粉丝们为了各自的偶像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偶像们的新书一本接着一本的畅销。如今,粉丝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推动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力量,粉丝本身也成为了有商业组织的职业性群体。

明星不代表一切

说到底,粉丝经济之所以如此受人青睐,还是因为粉丝这种群体与消费密切相关。粉丝本身就是一种认同性消费。在个性化、多元化大行其

第4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自媒体、网红、短视频……衍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不断涌现,并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疑,这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则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对于互联网催生的这些新事物的青睐。抛开互联网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平台都与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正是因为有文化元素的存在才让这些平台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在行业跨界轮番上演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自然不会孤芳自赏,文化跨界同样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新兴的热门领域。

BAT入局搅动文化跨界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papi酱,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可以向四周发散的自媒体。那些能够引起足够多粉丝注意的自媒体便成为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网红”,而对于这些“网红”的追捧者便成就了这些媒体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正是因为粉丝群体的存在最终才成就了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的出现。

由粉丝衍生而来的粉丝经济无疑成了推动文化跨界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联网+文化”则为这种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加速度。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众筹为例,项目在开始之前便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热积累粉丝,然后再借助粉丝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获得初期急需资金的同时积累人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项目的首要选择。

阿里、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便已经开始利用粉丝经济的理念开始将项目进行众筹,以项目当中的故事或者创作人员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来获得项目发展前期的关注和资金。这种利用粉丝经济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的全新模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

不同的是,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苏宁众筹、聚米金融、京东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案例却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已;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不断形成规模的粉丝经济实现最为直接的资本转化。无论是原生于粉丝经济本身还是觊觎粉丝经济的资本力量都已经成为促使文化跨界的关键性因素。

B2B、B2C、O2O……何种力量造就行业发展?如果说粉丝经济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那么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则成为粉丝经济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的关键。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形态,粉丝经济源自于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号召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并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少了情感驱动,那么粉丝经济就缺少了利润转化的动力,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就不能称之为粉丝经济。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贴吧为例,尽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版面缺少对于粉丝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样不能利用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利润转化,那么这种模式同样不能够称之为粉丝经济。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正是弥补了知乎、豆瓣和贴吧的缺陷,将粉丝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拢起来,再通过情感驱动来号召粉丝购买,实现变现,这种经济才能被称之为粉丝经济。

可见,一个平台或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情感驱动力是判断平台或项目是否为粉丝经济的关键指标。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灵魂罪男女》、《小主起来嗨之死亡直播》、《谋杀之彼岸荼蘼》等网络大电影陆续获得众筹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驱动已经成为制约粉丝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利用源自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媒介,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联网的经济形式不同,粉丝经济直接连接依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形式大多强调的是公司或者团体的作用,很多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或公司的集体运作才能实现变现,而粉丝经济则强调的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粉丝自传播的力量,这种力量累积和发酵而成的长尾效应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作为粉丝经济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将情感驱动的这种内生动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众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交意味,这种感受能将以情感驱动为主的粉丝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一经出现便成为连接文化跨界的桥梁,更成为促使粉丝经济快速变现的渠道。

“桥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质文化跨界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让文化以一种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变现”,让广大用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种衍生于互联网本身的东西,这种东西较之前的文化产品新颖,更加容易让这个市场情势下的用户接受。

粉丝经济是一种发端于粉丝自身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以文化跨界产生的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态为载体,借助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形成能够进行迅速变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如此看来,文化跨界与粉丝经济必须通过某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而当下兴起的文化众筹恰恰扮演了这个“桥梁”的角色。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都是一个传播体。传统行业环境下用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扮演的是主动传播的角色,而且用户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动的。

这种多向互动的信息流便是我们称之为的“社交”。而以“4I理论”为基础的文化众筹恰恰又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式。因此,文化众筹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链接文化跨界和粉丝经济的桥梁。

随着以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丝经济为主要盈利点的平台迅速实现变现,papi酱近期召开的广告招投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类似与papi酱的网红能够顺利实现变现,但是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网红来讲,依然在寻找着较为合适的变现渠道,而文化众筹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绝佳的平台和入口。将粉丝流量在文化众筹平台上实现过滤,获得粉丝当中的“真金白银”,再将这些粉丝进行“变现”和转化。

成功率是“杀手锏”,产品闭环是“终结者”所有衍生于粉丝经济的项目都必须通过某种平台或某个形式才能实现变现。这个规律就连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这样的网红都无法回避。因此,对于一个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来讲,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项目众筹成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众多众筹平台的出现,粉丝经济能够顺利转化的途径不断增加。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同样导致了当下众筹平台质量的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众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众筹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保证众筹成功,顺利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呢?

众筹成功率依然是杀手锏,谁保证了成功率谁就能获得项目和用户。对于每一个上线到众筹平台的项目来讲,它们之所以会进行众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众筹平台无法保证上线项目顺利实现众筹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势必会面临难以启动甚至搁浅的风险。而对于用户来讲,只有众筹成功率较高的平台才能保证投资的高效率,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投资都能得到回报。因此,保证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平台才能获得项目和用户两方的青睐,并最终促进文化众筹的成功。

众观国内众筹市场,尽管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不断涌现,但就众筹的成功率来讲,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中只有京东众筹、聚米金融、苏宁众筹等平台的众筹成功率较高,这些平台除了在前期就对上线众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之外,后期依靠平台良好的背景能够从用户、风控、资金、公关传播等方面对上线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样也能够帮助项目在上线到平台之后便能够轻松实现众筹成功。

强化用户体验,才能形成“用户+平台+项目”的产品闭环。社交属性始终是众筹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也是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区别于其他P2P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就必须要求众筹的过程不断强化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文化类众筹项目本身又带有很多互动的属性,很多参与众筹的用户除了看重众筹的收益之外,还会掺杂进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对某位明星的崇拜、对于某个项目故事的热衷、圆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这种带有情感的互动成为众筹区别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体验的好坏成为判断一个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国内很多众筹平台都在尝试着优化用户的体验,但是依然还有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京东众筹、聚米金融和苏宁众筹为例,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筹领域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相当要紧的位置。每一个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较为严格的风险把控,这无疑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摒弃了一些P2P网站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监管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用户有关投资安全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上线项目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结合影视众筹的特点,组织参与投资项目的用户探班、观影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种活动无疑在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给上线项目涂上了更多的轻松互动的色彩,通过互动,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所投项目的具体进度,而且能够真正满足用户投资这个项目的初衷。

“用户+平台+项目”这种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的用户体验方式无疑更加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投资,因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完美的产品闭环,这种闭环能够带给用户一种优质的体验。这无疑将会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线到这些平台的项目亦可以顺利实现众筹成功。

打通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让投资者与项目方实现双赢。随着项目运作进入到新阶段,全产业链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打造的拳头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有横亘整个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保证上线项目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成功回笼资金。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只有对这个行业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了解,才能保证上线项目的安全,即使是在项目众筹成功之后,依然能够借助全产业链的优势对成功众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运作。

第5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粉丝经济

实际上,网红经济本质就是粉丝经济,所谓的网红达人其实就是草根里的明星,与明星一样,网红达人们的粉丝数量越多,粉丝黏度越高,商业价值也就越大。

就在不久前,巴黎欧莱雅的代言人李宇春参加戛纳电影节颁奖礼走秀活动,巴黎欧莱雅通过美拍账号进行现场直播,直播期间,有23.8万人通过美拍平台观看直播,82分钟内共收获超过3101.4万个赞,粉丝们为了点赞甚至要求欧莱雅再多播10分钟的广告,这和以往人们对电视广告的态度大相径庭然而,这种魅力已经不是明星专属,很多网红也同样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在美拍有170万粉丝的美食达人“香喷喷的小烤鸡”通过展示厨艺和分享美食走红,并宣布要开网店,粉丝们非但不反感,而是抱着热切期待的态度。

这就是做直播、短视频达人与做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巨大不同。视频网红的粉丝们对于他们商业化的宽容程度相当之高,粉丝看重的是偶像的人格魅力,因此会为他们的商业化主动买单;而对于输出内容的媒体,粉丝喜欢的更多是内容,而不是人本身,因此不具备真正的忠诚度。

甚至很多网红的粉丝还会主动帮助自己的偶像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帮助偶像扩大影响力。比如破破在美拍走红之后,他的粉丝自发组织破破音乐下载qq群、粉丝微信、微博和贴吧,每次破破上传视频,总有热心的粉丝通过弹幕为其配上歌词,还会第一时间做gif图,把经典语句整理出来到各大平台上分享。

这些忠诚度极高的粉丝已经成为达人们的后援团和“经纪人”,为进一步扩大达人的知名度而奔走和无条件付出。而这其实也凸显了网红经济的本质就是粉丝经济,只不过原来的粉丝只属于那些在电视舞台上的偶像明星,而现在由于美拍这样的平台出现,使得草根明星们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

网红能够走红全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尽管由于社交网络的发达,短视频和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井喷,让很多草根有了走红成名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实际上这些达人能够走红成名至少有三大关键因素。

首先,需要持续的输出风格鲜明的“作品”。纵观目前网络上的当红的达人们,大多不是突然走红的,而都是通过在平台上持续输出优质的“作品”,一个粉丝一个粉丝的积累起来的。以美拍达人“香喷喷的小烤鸡”为例,作为地道的美食家,他每周在美拍上分享一道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而且表情到位语言幽默,再加上完美地配合上音乐和画面,让学习厨艺成为一种娱乐,并且他做饭的每个步骤都说的很详细,让人食欲大增。

而“skm破音”之所以能够成为粉丝眼中的第一男神,除了自己极具颜值和唱歌好听之外,风趣幽默的开场白也成为特色,而为了保持自己的粉丝热度,“skm破音”更是从每周更新一个到两个到现在的更新三到四个自己的演唱作品,这让其长期高居美拍热门榜,从而获得了超过170万的粉丝。这都说明,网红达人们的走红需要积累,跟明星一样,坚持的输出风格鲜明的“作品”,塑造独特的个性才能够走红。

其次,需要持续频繁地与粉丝进行亲密互动。实际上,与很多善于经营粉丝的明星一样,网红只有与粉丝亲密互动打成一片才其能够持续走红。与粉丝互动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的热度,让粉丝更具粘性,还能够让网红们找到二次创作的灵感。

比如“喵大仙带你停药带你菲”,目前在美拍平台上有208.8万粉丝,除了自身作为高颜值且很有才华的美女让粉丝热爱之外,她的另一个重要的“吸粉”秘诀就是与粉丝频繁的互动,打成一片,在以往和粉丝的小规模聚会中还与部分粉丝建立了朋友的关系。而在美拍在突破200万粉丝之后,更是通过美拍的直播功能与粉丝互动,向粉丝大肆派奖,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第6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旅行社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迷茫期。本文着重探讨在粉丝经济视域下,传统旅行社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借势粉丝经济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关键词 ]粉丝经济;旅行社企业;产品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70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线上旅行商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迅速崛起,一方面扩大了广义的旅游服务产业的范畴和边界,另一方面又让传统旅行社陷入了更为不利的竞争格局。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均衡,服务体系和游客体验的不匹配,产品的同质化,使得传统旅行社的市场瓶颈越来越突显,而产品创新成为传统旅行社突破瓶颈的不二法门。但是,旅行社企业一般只关注产品内容创新,由于信任危机、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人才缺乏等因素,使得旅行社企业陷入产品创新的困境。如今,已进入到了“得粉丝者得天下”的粉丝经济时代。借势粉丝经济,改革产品创新模式,或许能给旅行社企业以新的启示。

2粉丝经济

美国学者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粉丝研究的经典著作《文本盗猎者》一书中曾指出,作为最积极的受众,粉丝一向试图对媒介娱乐工业施加影响,粉丝社群可以说是消费者行动主义(Consumeractivism)的大本营。英国学者西尔斯(Matt Hills)观察到,在由有线、卫星电视所构成的多频道媒介环境中,忠实的粉丝变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消费者。

粉丝经济被中国消费者重视是因为乔布斯的苹果开创的一个个颠覆式创新,而国内学习乔布斯学得最好的是雷军和他的小米,因为有远近两个大标杆,粉丝经济也就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标签。粉丝经济给了传统旅行社很好的启发:“如果想赢利,不应再追求最大数量的普通游客,只需要制造和迎合一定数量的最忠诚的游客。”而粉丝经济模式也给旅游产品创新模式带来新的启示。

3粉丝经济视域下的旅行社产品创新模式

(1)分众定位,找到粉丝。粉丝经济的关键点就是要拥有自己的粉丝团,而形成粉丝团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定特色产品,找准特色化市场。比如小米手机把用户定位于发烧友极客的圈子,乐视电视把铁杆粉丝定位于追求生活品质的达人,Roseonly则把产品定位于肯为爱情买单的高级白领人群。大众团队游的时代已经结束,旅行社必须转型升级找准自己的特色化市场。如果把粉丝定位于高消费,追求品质旅游的人群那就专注开发高端定制旅游市场;如果把粉丝定位于健康养生的追随者,那就可以主攻健康旅游市场;如果把粉丝定位于喜欢新奇,喜欢刺激的人群,那么就可以专注于不走寻常路的探秘旅游市场;如果擅长策划各类活动那就可以开拓商业企业各类活动与奖励旅游市场。

(2)培育客户,制造铁杆粉丝。传统商业模式是以“需求”为动力,而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则是以“追求”为动力。旅行社必须拿得出能让消费者“追求”的产品,才能吸引到铁杆粉丝。菲利普·科特勒把顾客的消费行为分为3个阶段:量的满足、质的满足和感性的满足。传统旅游者较注重物质需求,而现代旅游者更注重情感体验,强调旅游过程中的情感释放。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游客的消费行为逐渐上升到情感的满足阶段。在这个阶段,顾客消费行为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产品与自己的关系紧密程度,他们购买产品是为了一种满足感情上的某种渴望,或是追求商品理想和自我概念的吻合——这便是体验消费。要使普通消费者升华为“粉丝”则必须使产品能让消费者达到感性的满足。因此旅游企业在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粉丝以后,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市场调研和客户体验,不断修改完善产品细节是制胜法宝。

在充分调研粉丝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关旅游产品后,还可并可邀请一些活跃的粉丝参与小规模旅游产品的内测。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收集粉丝的反馈意见,让旅游产品快速完善。通过与粉丝的不断沟通和互动,既培育了客户,制造出了一批铁杆粉丝,同时通过粉丝的参与又能设计出可供粉丝“追求”的产品。

(3)社会化营销。产品成熟后,进入社会化营销阶段。在社会化营销过程中,铁杆粉丝的价值就会得以充分展现。这些铁杆粉丝变成消费者之后,只要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段表达一下自己的旅游感想,秀一秀美景,秀一秀自己享受的瞬间,就会引来朋友圈的一群人。于是,铁杆粉丝就会发生“裂变”,由1个粉丝增长为2个粉丝,甚至是一群粉丝,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社会化营销的过程中,也可参照小米公司采用“闪购”、“F码”等饥饿营销法,制造一种稀缺的错觉,激发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下一步传播和逐级分享。

(4)联结客户,构建部落。按照传统思维,旅途结束,游客各回各家,然后进入新一轮的客户开发。然而,按照移动互联网思维的逻辑,在售出了产品之后,营销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圈子社交和部落生活,使得粉丝经济得以无限延伸。这就给广大的旅行社一个启发:把购买了旅游产品,拥有相近的旅游理念,价值观念的旅游者联结成社群,然后把专家请入社群,培养带头大哥、意见领袖,这样社群就有了氛围。于是,可以不断在社群里创造好的交流内容与项目。不断地互动与交流使得粉丝们的黏性越来越强。之后,可以将铁杆粉丝打造成自组织,这些粉丝自组织便会不断通过口碑帮助寻找和培育新的粉丝。同时,还可以为社群提供各类衍生服务如:旅游攻略、主题派对、海外代购、订房、订车、订机票……

(5)情感注入,不断维护。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即使拥有暂时的粉丝群,如果产品不及时转型升级,就很快会被粉丝群所抛弃。“粉丝迷恋周期”则以“月”,甚至以“日”,以“小时”来计算。在这样严苛的背景环境下,“粉丝忠诚度”的构建与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粉丝经济其实就是如何在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中融入情感,让价值认同者超出理性的层面成为粉丝。理性认同者不会成为粉丝,需要有情感的激素刺激。要有情感就需要互动,这和谈恋爱类似,需要双方不断进行互动才能产生和增进感情。另外,互动的目的是要强化自己的品牌个性和优势价值,才能维护粉丝的情感寄托,情感依赖越大,就越容易成为铁杆粉丝。

4结论

用户关注的是产品和产品满足的物理需求,粉丝关注的是产品品牌和品牌带来的精神追求。粉丝经济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一定不能是冰冷、程序式的产品,而是丰富情感和具备感觉的产品。在去中心化、碎片化的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旅行社想要破局重生,借势粉丝经济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粉丝帝国或许是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5(8).

第7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记者:人努力,天帮忙,最终成就了京东史上第一众筹。众筹活动成为三个爸爸在粉丝经济生态中建立传播品牌,实现产品营销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是粉丝团的作用。有财经作家曾这样定义粉丝经济: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不断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追根寻源,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基本还是个舶来品,是欧美流行文化的东移。只是让西方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粉丝文化在中国居然那么风行,那么有冲击力。从早些年的超级女声,到近年来的小米手机、罗辑思维。有人甚至大胆提出,双创时代,得粉丝者得天下!那么,三个爸爸是如何把营销搭配到粉丝经济的呢?

陈海斌:粉丝经济绝不只是营销,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用户变粉丝,不是一种营销技巧,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中,产品的品牌直接依赖于用户的口碑。打造品牌,须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这与传统商业模式正好相反。要以产品概念为圆点,定义你的粉丝。针对你的用户群,考虑怎样把用户变成粉丝,然后从原始粉丝团出发,去建构用户的平台设立方式。过去,人们提到品牌形象,讲的是大众形象。但是在粉丝经济中,都是小众形象。刚开始产品不必让太多人知道,就让一部分人知道就可以,然后在用户与产品一起成长完善之后,通过这一小部分人影响大家。利用粉丝的力量打造口碑,以口碑打造品牌。按照“三个爸爸”的方法论,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中,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和用户零距离、互依存。三个爸爸净化器的一切卖点都源于其产品粉丝团的需求痛点。我们把调研阶段挖掘的65个需求痛点提炼成12个焦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都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痛点。比如有

父母反映空气净化器一般只有红绿两种提醒灯,无法判断屋内的空气质量,我们就在设计产品时加了一项PM2.5显示功能;有父母反映说孩子经常去拉扯空气净化器的电线,可能导致危险,我们就将机器设计成方方正正的形状,同时在机器底部安装滑轮,使得孩子不会拖倒机器;有父母说孩子能够把手指净化器里面,我们就把净化器的出风口叶片做得很小,让孩子的手指根本伸不进去。经过多次实验试产,三个爸爸团队最终打造出一台足以让市场“尖叫”的新型智能空气净化器。

其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粉丝的参与。在最初产品调研阶段,我们将深度沟通的700多位父母沉淀下来100多位“偏执狂爸妈”,这成为三个爸爸产品粉丝团的基础;而后,我们整合利用黑马商圈资源打造梦想天使粉丝团,再后来推出爱心检测活动积聚的明星爸妈,这些人都是传播粉丝团的重要组成人群。三个爸爸重视粉丝的参与感,尊重用户的能动性发挥,在整个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包括帮助三个爸爸冲击千万级众筹的过程中,粉丝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总之,企业对粉丝参与的重视和精心管理,会促成粉丝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购买力和购买行为。只有尊重粉丝的角色认知,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

第三,粉丝经济讲究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价值理念的传达。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以企业文化的柔性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利用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理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于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希望把这个产品变成一个情感沟通的东西。比如我外出时能够通过手机看到孩子房间的空气环境质量,然后手动调节空气净化器,给他一个舒适无污染的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一直都在他身边。

第8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事件描述

长江证券传媒小组携新三板小组力邀业内行业专家、企业、投资机构、知名创客会于京师共话FP(FansProperty粉丝创造力),实现产业与资本之联动,一级与二级市场之共振,深剖新型娱乐经济,研判文化产业趋势。

事件评论

娱乐消费升级,FP时代崛起。在消费升级的机遇下,IP泛娱乐产业的模式成为文化娱乐领域的热点,以内容为核心的传统娱乐正在向以粉丝为核心的新型娱乐转变,IP遍地开花,但多数运作仍停留在收割变现阶段。IP与粉丝经济已经进入FP为导向的新型娱乐经济时代。从影游联动到全娱乐跨界,理解FP,才能把握住娱乐领域投资的趋势。

FP时代更注重粉丝的参与互动,粉丝群体推动IP的迭代与演进。IP时代,其精髓体现在优秀内容具有足够圈粉能力,焦点在于内容。FP时代代表着以用户为核心的“按需定制”,更强调与粉丝的互动。当下粉丝的参与度远远超过以往,同人创作等已成为IP的重要传播渗透方式,维护IP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增强二者互动粘性,才能更好的释放IP价值。

第9篇:粉丝经济论文范文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红”。如果你认为只是靠脸吃饭的电商模特那就太肤浅了,“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除了那些年轻貌美穿衣好看的女装电商模特外他们还可以是意见领袖、草根达人、COSER、段子手等。

当人们还以为“网红”只是一起娱乐圈事件之时,阿里CEO张勇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出惊人之言:“网红经济的时代即将来临!”对此,有人评论说,“不是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快。为何昨天还是‘花瓶’的网红,今天却一跃成为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中流砥柱?”互联网家电品牌SKG一直倡导的大社群经济也许能给出答案。

不能否认的是,网红经济已经实打实地成为一种拉动互联网电商增长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且它的可复制性、操作难度甚至比构建粉丝更强。单单这一点,就会得到无数品牌方的追捧。互联网家电品牌SKG对此曾有过非常深度的观察。他们发现,无论是粉丝,还是网红,背后的根源都在于社群。社群的产生将极让产品和消费者的联系不再试单纯功能上的链接,产品被赋予了产品更多的灵魂,如身份、标签、文化、逼格、魅力等,从而建立起感情上的连接。

SKG认为,网红经济的勃兴,同样是大社群经济的另一种延伸。网红们表面看是“貌美如花”,但在关注者、粉丝的眼中,她们却是理想生活模式的具像化代表。

其实,粉丝文化在社群经济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网红现象其实就是粉丝文化的一种。只是这些网红并不一定要是大红大紫的当红明星,但他们一定或有颜值优势,或身怀绝技,就像SKG找的“网红”一样。

粉丝经济、网红经济对经济模式最大的冲击在于他们革新了营销手段,宣告了社群营销的时代的到来。SKG董事长刘杰曾说:“大家可能都知道,SKG不做广告,也不会花钱做品牌冠名或者产品植入。或许这样做可能让我们卖出更多的产品,但是我不想误导人们去购买产品。”有人不禁会问,如果不卖广告,怎么做品牌呢?答案就是”大社群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