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太阳与海的教室精选(九篇)

太阳与海的教室

第1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怎么办?查,还是不查?”我脑子里激烈地斗争着。公布栏是我们班的“法宝”,上面的表扬与批评栏,记录着学生们每天的得失成败,它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每一名学生,督促着他们,鼓舞着他们。

“要是查不到怎么办?真查出来又怎么处理?若是谁无意之中弄上去的呢?”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宽容,教育最美丽的花朵”这句话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是啊,学生毕竟是孩子,谁能没个错呢,就算真的是谁有意涂上去的也没什么,何不多给孩子们些宽容呢!

想到这,我微微一笑:“我班同学这么优秀,批评栏本来就用得少,看来有同学认为这一栏是多余的,想让我把它去掉又不好说,用这种方法来告诉老师,对吧?”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实,老师也觉得批评这一栏是多余的,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我们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它,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公布在这里。所以老师决定取消批评栏,大家看好不好啊?”

“好!”“太好了!”同学们一阵欢呼。

“可是,这几个斑点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放在上面吧,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让公布栏恢复它靓丽的身影?”

“用水洗!”

“贴上纸!”

“老师,你在上面画幅画吧,你的画可好看了,我们都喜欢看。”美术课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老师在上面画幅画。”学生们纷纷赞同。

“好,既然同学们这样要求,那我就在上面画幅画。”

画画可是我的拿手本领,盯着那几团斑点,我看了一会儿,画什么呢?对,画几朵太阳花,太阳花是我最喜欢的花,它顽强执著,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我拿来画笔,不一会儿,火红的瓣,金黄的蕊,碧绿的叶,几朵漂亮的太阳花笑盈盈地开在公布栏上,像阳光里的笑脸。

“同学们,太阳花是阳光、积极、顽强、拼搏的象征,我希望同学们也像太阳花一样,乐观、开朗、自信,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同学们能做到吗?”“能!”教室里传来一阵排山倒海的回答。

“能!”教室里传来一阵排山倒海的回答。

第2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U1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是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最佳地区之一。近年来,青海省坚持多元发展、多能互补的方针,实施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使得新型的太阳能应用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一个个光伏电站在戈壁摊上的建起,使青海省由太阳能富省逐步变成太阳能大省、强省。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牧区定居点、小城镇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青海农牧区户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产业的同时,结合牧区定居点、小城镇建设,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综合应用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切实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是实现牧区跨越式发展发展的富民之路。

1 青海农牧区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应用现状

青海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太阳能的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资料显示,青海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全省年日照时数在2300~3550h之间,仅次于,居全国第2位,太阳辐射总量在5637~7420MJ/m2之间,年接收太阳能折合标煤为1.623×1015kg,合3.60×1015kW·h的电量,相当于龙羊峡电站年发电量的6万倍[1]。由于太阳能资源具有分散性,而且随处可得,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有适合于作为独立电源使用,可以同其他发电系统组成混合供电系统,与电网相联构成联网发电系统的特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以上特点有利于解决青藏高原农牧区居民因居住点分散、电力输送困难而存在用户用电难的问题;风能和太阳能的互补发电技术的研发,使户用型独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效率更高,实用性更强。

1.1 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技术在青海农牧区民居建设中推广的成就

1.1.1 被动式太阳房为主的太阳能光热技术普遍推广

长期以来,我国民房建设以单层的平房为主,经济又实用。而北方地区更注重房屋朝向的向阳性,即是被动式太阳房建筑。随着居民经济条件的提高、住房建设观念的转变以及铝合金等建筑材料的普及,我省农牧区太阳房建设更加趋于合理,目前较流行的民居建筑从原先单一扩大向阳面墙体采光面积的设计,现在又增加了铝合金(或塑钢)+玻璃的“封闭”部分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采光、挡风、保温的功能,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1.1.2 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选择性应用

相比较而言,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低、寒冷期长、昼夜温差大,1a中采暖期长达半年(青南地区超过半年),仅采暖消耗的能源和为此而增加的居民的经济负担占每户全年能源类消费的50%以上。因此,关于能源类的新技术,如地膜种植技术、太阳灶、节能灯等,经政府技术部门介绍推广,很快得到普及应用;而太阳房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等,也经居民在实践中遴选而自发推广。

1.2 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技术在青海农牧区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条件还不够成熟

虽然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是未来太阳能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而言,还存在核心部件—-光伏组件的研发还不够完善、生产成本较高、安装复杂、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其向民用住宅的推广,目前只用在一些公共场馆的建设和部分高档住宅建设中。

1.2.2 太阳房建设普及面广,还有进一步拓展应用的空间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牧区、楼房还是平房,太阳房已是居民首选的建筑形式。全省城镇和东部农业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民居改造建设步伐,近几年青南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牧民定居点的建设,改变了游牧民族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帐篷为家的生活习惯,牧区一排排漂亮的太阳房建设让广大牧民享受到了实惠。若在推广太阳房建设的同时,根据农牧民生活的需要,增加太阳能温棚、畜棚等,使太阳房建设技术更好地为牧区群众生活、生产服务。

1.2.3 户用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功能需逐步完善

独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的推广,为牧民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但也存在购置成本高、蓄电池寿命短的弊端。经过不断改进,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逐步在提高,而风—光能互补性发电技术的应用,为牧民使用更多的用电器提供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可考虑由过去单一的照明功能向太阳能发电采暖、小型LED蔬菜温室等新型应用技术发展。

1.2.4 保温墙技术的应用需进一步向农牧区推广

自2002年以来,青海省在房屋建筑中推广保温墙技术,率先在西宁市及周遍城镇楼房建筑中使用,资料显示,增加了保温墙的房屋冬季室内温度平均提升2~3℃,具有“冬暖夏凉”的保温效果,节能效果明显[2]。如果在规范保温材料市场的前提下,逐步向农牧区推广应用,受益面会更大。

1.2.5 太阳能热水器向农牧区推广中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不断实践,家用紧凑式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以其价格优势、实用性优点逐步被用户接受。目前西宁市周遍地区、海东地区的用户已超过30%,并且由东部农业区逐步向全省推进,太阳能热水器在牧区推广使用,关键是要解决热水器全天候应用和冬季安全性问题,并且使单一的热水功能向热水+供暖的多功能化技术改进。

2 促进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综合应用的思路和策略

太阳能的利用,基本方式可分为4大类:光热利用、太阳能发电、光化利用和光生物利用,相对而言前两种方式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有专家认为,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光电与光热结合;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3]。就目前而言,如太阳灶、节能灯等产品,单一的一种技术或产品产生的效益是十分有限的,也容易被忽视,若将较成熟的相关技术或产品加以整合,应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综合利用技术,使太阳能的利用更加科学、高效,为广大的农牧民群众造福。

2.1 太阳能的利用无论技术还是产品,还没形成系统、高效的应用模式

目前正处在研发和探索阶段,所以太阳能的利用应从一点一滴做起,继续向牧区推广太阳灶、节能灯具,鼓励使用LED光源,有条件的城镇、村庄使用太阳能路灯等,减少能耗。太阳灶在农村推广使用接近20a,特别适合于庭院式居民使用,但过于注重低成本化,质量、使用寿命问题较突出,影响了群众使用的积极性。青南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电力输送成本较高,节能灯具的使用率普遍较低,而街道亮化工程的实施,太阳能路灯更是首选的节能产品。

2.2 因地制宜,民居建设中形成以太阳房为主体,附加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的综合技术应用

2.2.1 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热应用设计

如图1所示,是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热应用设计平面示意图,其中A部分是房屋外墙,增加6~10cm厚的保温材料,B部分是太阳能热水器,C部分是采光墙,由铝合金(或塑钢)构成门、窗,若使用双层玻璃可增加室内保温性,D部分为铝合金“封闭”,E为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的散热器,F为节能灯。这种设计在太阳房建设中增加保温墙,冬暖夏凉,太阳能热水器在夏天提供生活热水、洗澡热水,冬季提供供暖热水,通过增加热水器集热器面积(或设计成两部分)改善冬季供暖效果。

2.2.2 太阳房+独立式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综合应用设计

如图2所示,是太阳房+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光热、光电应用设计平面示意图,其中A部分是房屋外墙,增加6~10cm厚的保温材料,B部分是太阳能电池阵列,C部分是采光墙,由铝合金(或塑钢)构成门、窗,若使用双层玻璃可增加室内保温性,D部分为铝合金“封闭”,E为风力发电机,F为节能灯。这种设计适合于高海拔的牧区,在太阳房建设中增加保温墙,冬暖夏凉,风光互补型发电机弥补供电困难。同时,每户设计4m2的小型太阳能温室,利用太阳光+LED灯光照明技术,种植青菜,缓解牧区冬季吃蔬菜难的问题。

3 结语

太阳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各国竞相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是长期实践和研发的过程,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将太阳能产品与房屋相联系,向房屋要能源,是太阳能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综合利用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佐,张才骏,韩文,等.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太阳能推广应用调研报告(之二)[EB].青海省政府网,2008,07.

[2] 青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5.

[3] 马文生,庾汉成.青海省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思路[J].建设科技,2011(24).

第3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关键词:热舒适;热环境;MTS;aPMV

中图分类号:TU1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764(2017)01003206

收稿日期:201603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462、51378411、51678468);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KCT01、2016JQ5016)

作者简介:王登甲(1984),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热环境调节与太阳能采暖研究,(Email)。

Received:20160304

Foundation item: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408462,51378411,51678468);Science Planning Subject of Shaanxi Province (No. 2014KCT01,2016JQ5016)

Author brief:Wang Dengjia (1984), associate professor, PhD,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building thermal environment regulation and solar heating, (Email) .Thermal comfort of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winter in Qinghai province

Wang Dengjiaa,Wang Hanxua ,Liu Yanfenga,Jiang Jinga,Liu Jiapingb

(a.School of Environment;b. 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Xi'an 710055,P.R. China)

Abstract:The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on dressing condition and thermal sensation for more than 420 students of 10 classrooms in 4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Qinghai.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ir speed and globe temperature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thermal neutral temperature were 13.8 ℃ and 14.5 ℃, respectively. The preferred temperature was 16.2 ℃, and the thermal comfort temperature range accepted by 90% students was 15.8 ℃~18.7 ℃. Students had the adaptability to partial cold environment under the facts of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dressing habit,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and physical characters. Adaptive PMV model (aPMV)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students’ mean thermal Sensation. It could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indoor environment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assrooms in winter.

Keywords:thermal comfort; thermal environment; MTS; aPMV

基于稳态热平衡方程建立的PMV模型仅适用于均匀、稳定的热环境,但大量热舒适现场研究表明其与受试者实际平均热感觉存在较大偏差[1]。基于ASHRAE RP―884项目提出的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2]。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姚润明等[34]将气候、季节、社会文化等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考虑在内,运用“黑箱”理论提出了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并建立了“适应性PMV模型”(aPMV)。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域地^无完善的集中采暖措施和明确的设计依据。而且,中国目前关于热舒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办公[56]、居住[79]、高校教室[1011]等建筑中,对乡域中小学教室涉及较少。已有研究表明,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13],而过高的室内温度容易使学生感到头痛、胸闷,导致注意力下降[14]。相比成年人,中小学生拥有更高的新陈代谢水平[15],对室内热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合理确定冬季教室内热舒适性参数,对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青海西宁乡域地区中小学教室热环境、中小学生热舒适的大量现场测试和实地调研,获得该地区中小学教室内学生冬季热中性温度、期望温度、舒适温度范围等,并提出适用于青海乡域中小学教学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模型,为中小学教室冬季热环境设计提供依据。1热舒适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概况

现场调研于2015年12月5―13日进行,处于一年中教室使用的最冷时段,选取青海西宁地区4所乡域中小学校的10间教室,在对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测量的同时对42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14名(占50.8%),女生207名(占49.2%),年龄在10~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6岁。测试教室内景如图1所示。

图1测试教室内景

Fig. 1Interior of test classroom1.2环境参数测试

测试的室内参数有:空气温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室外参数有: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主要仪器有TBD1型太阳辐射仪、TR72ui自记式温度计、TR102S黑球温度计、ZRQFF30风速仪,每隔10 min自动记录一次。其中TBD1型太阳辐射仪布置于屋顶,四周无遮挡;室内温湿度采用五点法平均布置在教室内,并以锡箔纸遮蔽;室内风速、黑球温度布置一个测点,位于教室中间位置;室外温湿度测点位于屋面背阴处。室内测点高度均为1.1 m,热环境参数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图2室内热环境参数测点布置

Fig. 2Arrangement of measuring points of

thermal environment parameters1.3主观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1)被调查学生的年龄、衣着情况等客观信息;2)调查时刻学生的热感觉、舒适感等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感受,热感觉投票采用ASHRAE 7级标尺;3)热接受度、期望度调查。

1.4热舒适评价指标

冬季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较低,当相对湿度在热舒适的范围内、且室内风速很低时,人体热感觉同时受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影响,应采用操作温度to作为热舒适评价指标[16]。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室内外热环境参数

测试期间均为晴天,室外气象条件相近,选取12月8日的室外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图3室外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强度

Fig. 3Out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由图3可知,当日室外气温变化范围为-11.1~4.2 ℃,平均值约为-4.0 ℃;室外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16%~73%,平均值约为45%;日太阳辐射持续9~10 h,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306 W/m2,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557 W/m2。可见,该地区室外气候寒冷,但太阳能资源丰富。

对室内环境参数的统计结果见表1,ta为空气温度,to为操作温度,tr为平均辐射温度,φ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to的分布频率如图4所示。表1室内热环境参数统计表

Table 1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parameter table统计值ta/℃to/℃tr/℃φ/%v/(m・s-1)平均值15.915.615.4410.10标准偏差3.53.94.18.00.05最大值23.123.523.8610.39最小值6.25.65.2190

图4昼间室内操作温度to的分布频率

Fig.4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daytime

indoor operating temperature to由表1可知,昼间(7:00-18:00)教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范围为6.2~23.1 ℃,平均值为15.9 ℃,低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18 ℃[17];室内相对湿度范围为19% ~61%,平均值为40%,绝大多数在30%~60%的正常范围内,满足卫生要求[18];风速v≤0.2 m/s的样本占94.2%。由图4可知,上课期间室内操作温度to位于5.6~23.5 ℃之间,平均值为15.6 ℃。

2.2新陈代谢率及服装热阻

G.HAVENITH通过研究给出了9~18岁不同年龄中小学生在不同课程类型下所具有的代谢率[19]。中小学生新陈代谢率取值1.2 met(70 W/m2)。

统计分析学生衣着情况,参照ASHRAE标准计算服装热阻值,获得其分布频率如图5所示。

图5学生服装热阻分布频率

Fig.5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students' clothing thermal resistance由图5可知,中小学生的服装热阻主要集中在1.3~1.9 clo(约占90%),平均值高达1.6 clo。主要由于青海西宁地处严寒地区,室外气温低,学生普遍穿着较厚的衣物,通过自身行为调节以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且学生频繁进出教室,即使室内温度较高,也没有频繁更换衣物的习惯,这一点与城市居住和办公建筑有很大差别。此外,女生服装热阻平均值略高于男生,分别为1.62 clo和1.59 clo,说明女生更期望温暖的环境。

2.3热感觉及热中性温度

学生热感觉投票TSV(Thermal Sensation Vote)采用ASHRAE7级标度表示,青海乡域中小W教室内学生热感觉投票分布频率如图6所示。

图6学生热感觉投票分布频率

Fig. 6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students' thermal sensation vote由图6可知,学生热感觉投票值0、+1所占比例为59.8%,男女生热感觉投票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55。可见,由于学生衣着较厚、教室普遍有取暖措施,学生对室内热环境的整体感觉偏暖。

由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计算得到预测平均投票值PMV。采用温度频率法[16],得到每个温度区间内实测平均热感觉值MTS(Mean Thermal Sensation)。将MTS和PMV与操作温度to分别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图7。

图7热中性温度的计算

Fig. 7Calculation of thermal neutral temperature由图7可知,当MTS=0、PMV=0时,实测和预测中性温度分别为13.8 ℃和14.5 ℃;MTS曲线的斜率明显小于PMV曲线的斜率。说明由于该地区冬季室外气温低,加之衣着量普遍较大,长期生活于此的学生通过自身调节形成了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其实际热中性温度并没有预测值高,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比预测值要小。

MTS与PMV之间存在“剪刀差”现象的原因是,教室虽有取暖,但并非标准的采暖系统,使得室内热环境仍处于非稳态条件且波动较大,而中小学生对这种非稳态环境的适应性使得PMV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学生的平均热感觉。

2.4热接受率和热舒适区间

计算某一温度下的热不可接受率PPD*(热感觉投票值为-3、-2、2、3的学生占总投票人数的百分比),将PPD*与室内操作温度to进行回归分析:PPD*=0.93t2o-32.05to+281.46,相关系数R2=0.79,如图8所示。

图8不可接受率与室内操作温度to的回归分析

Fig. 8Regression analysis of unacceptable

rates and room temperature to由D8可知,冬季80%的中小学生可接受的温度下限为13.5 ℃,90%的中小学生感到满意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5.8~18.7 ℃。

结合图4可知,舒适温度范围15.8~18.7 ℃约占昼间教室内温度分布的45%,即由于采暖水平的不同,仍有一半的时刻室内温度过低或维持过高,室内热环境难以满足热舒适需求,需要进一步改善。

2.5热期望温度

将室内操作温度to与冷热期望百分比进行线性回归,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期望温度,如图9所示。

图9期望温度的计算

Fig. 9Calculation of expected temperature由图9可知,期望温度为16.2 ℃(以to表示),在寒冷地区冬季学生趋向于达到温暖的感觉,所期望的温度比热中性温度(to=13.8 ℃)高24 ℃。

3讨论

3.1适应性预测平均热感觉aPMV模型

如前所述,由于教室内热环境是非稳态的,PMV并不能准确预测学生的平均热感觉,人体自身的适应性是引起MTS和PMV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姚润明等[3]提出的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aPMV模型(Adaptive Predicted Mean Vote model),采用自适应系数λ(λ值反映了人体采取的自适应调节水平高低或自适应机会的多少)将PMV与aPMV联系起来,用以解释MTS和PMV之间的差异,见式(1):aPMV=PMV1+λ×PMV(1)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λ=-0.53(PMV0),由λ和PMV值可计算得到aPMV指标,如图10所示。

图10PMV、MTS与室内操作温度的关系对比

Fig. 10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MV, MTS and indoor operating temperature由图10知,对偏冷和偏热的热环境采取不同水平的自适应调节后得到的aPMV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学生平均热感觉。分析发现,相比于PMV>0的偏热环境中,PMV

3.2与其他研究结果的比较

与其他冬季现场研究结果[811]相比,本文模型中的平均热感觉随温度变化的斜率较低(0.13),即中小学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其他研究结果;同时乡域中小学教室内学生的中性温度、舒适温度均较低。分析其原因是:该地处于严寒气候区,长期生活于此且频繁出入室内外的中小学生形成了对冷环境的心理适应性;乡域中小学生衣着量普遍较大,且频繁进出教室并没有更换衣物的习惯,形成了对冷环境的行为适应性;此外,相比成年人,中小学生拥有更高的新陈代谢水平,使得其对热环境的敏感度要低于成年人。

严寒地区乡域中小学教室冬季室内设计温度的取值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衣着习惯、心理期望、生理特性等因素的特殊性,提出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热舒适标准。4结论

1)青海乡域中小学生冬季服装热阻普遍较大(平均值为1.60 clo),其中女生衣着水平高于男生。主要原因是室外气温很低,学生频繁出入室内外,即使室内温度较高,也没有频繁更换衣服的习惯。这一点与城市居住和办公建筑有很大差别。

2)冬季中小学生的热中性温度为13.8 ℃,期望温度为16.2 ℃,80%学生接受的温度下限为13.5 ℃,90%感到满意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5.8~18.7 ℃。较大的服装热阻、偏冷环境对心理期望的调节作用以及新陈代谢旺盛的生理特性,使得乡域中小学生中性温度、舒适温度低于城市其他冬季现场研究结果。

3)青海乡域地区中小学教室取暖不属于标准的采暖系统,室内温度非稳态且波动较大,学生自身的适应性使得PMV与MTS仍存在较大偏差。由实测数据计算得到自适应系数λ=-0.53(PMV0)时的适应性aPMV模型可对该类地区中小学生的平均热感觉进行准确预测。分析λ值大小可知,学生对偏热的环境较为敏感,对偏冷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DE DEAR R J, BRAGER G S.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 revisions to ASHRAE standard 55[J]. Energy and Building, 2002, 34(6): 549561.

[2] DE DEAR R J, BRAGER G S.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J]. ASHRAE Transaction, 1998, 104(2):146167.

[3] YAO R M,LI B Z, LIU J. A theoretical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daptive predicted mean vote(aPMV)[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9, 44(10): 2089209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2012[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Civil building indoor thermal and humid environment evaluation criteria:GB/T507852012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2(in Chinese)

[5] ~晓江, 周正平, 连之伟,等. 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状况研究[J].建筑节能, 2007, 35(4): 5557.

YE X J, ZHOU Z P, LIAN Z W,et al. Study on thermal comfort of neutral ventilated buildings in different city [J]. Construction Conserves Energy, 2007, 35(4): 5557. (in Chinese)

[6] 王怡, 刘加平.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致适参数的分析与研究[J].暖通空调, 2000, 30(3): 1214.

WANG Y, LIU J P.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for air conditioned space in winter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00, 30(3): 1214. (in Chinese)

[7] WANG Z. A field study of the thermal comfor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arbi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6, 41: 10341039.

[8] 曹彬, 朱颖心, 欧阳沁,等. 不同气候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对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52(4): 499503.

CAO B, ZHU Y X, Ou Yangqi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thermal adapt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various climate zones during the winter [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2, 52(4): 499503. (in Chinese)

[9] 王昭俊, 方修睦, 廉乐明.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 34(4): 500504.

WANG Z J, FANG X M, LIAN L M. Field experiments on occupant thermal comfort in Harbin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 34(4): 500504. (in Chinese)

[10] 李敏, 曹斌, 欧阳沁,等. 北京地区大学教室热舒适长期调查研究[J].暖通空调, 2014, 44(12) :6770.

LI M, CAO B, OUYANG Q,et al. Longtime investigation on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n campus buildings in Beijing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14, 44(12) :6770. (in Chinese)

[11] 李百战, 刘晶, 姚润明.重庆地区冬季教室热环境调查分析[J].暖通空调, 2007, 37(5): 115117.

LI B Z, LIU J, YAO R 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lassroom thermal environment in winter in Chongqing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07, 37(5): 115117. (in Chinese)

[12] MARCHAND C G, NARDI M N. The impact of the classroom built environment on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4, 40: 187197.

[13]CUI W L,CAO G G, PARK J H,et al. Influence of indoor air temperature on human thermal comfort,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3,68: 114122.

[14] TURUNENA MARI, TOYINBOA OLUYEMI.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school buildings, and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stud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4, 217: 733739.

[15] 李百战, 郑洁, 姚润明,等. 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LI B Z, DENG J, YAO R M.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n human thermal comfort [M].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in Chinese)

[16] 王昭俊. 现场研究中热舒适指标的选取问题[J].暖通空调, 2004, 34(12): 3942.

WANG Z J. Selection of thermal comfort indexes in the field study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04, 34(12): 3942. (in Chinese)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小W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GB500992011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2. (in Chinese)

[18] 刘加平.建筑物理[M].3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第4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萨达尔老城奠基于古罗马帝国时代,位于一个半岛的尖端,三面被亚得里亚海包围,周边散布着十几个景色优美的岛屿和四、五个国家公园。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让萨达尔自古就是东南欧两大强权查里曼大帝的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之间的连接点。两千多年文明的交集、冲突和融合在萨达尔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

萨达尔是克罗地亚第五大城市,位于达尔马蒂海的北岸。它的老城以丰富的历史古迹而被联合国列入了人类文化遗产名单,在它的考古博物馆里保存着十万件从新石器时期到公元十一世纪的文物。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一致认为克罗地亚的萨达尔市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建筑。在这座拥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里,从公元前一世纪修建的古罗马圆形剧场、公元九世纪的圣多纳特教堂、十一世纪的圣玛利修道院、十二世纪的圣安纳斯大教堂,到在古罗马废墟上修建的古老东正教教堂,罗马帝国、拜占庭、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奥斯曼帝国统治,历史一路走来,在萨达尔留下了各自的印迹,把这座亚得里亚海滨的古城变成了一座人类杰出建筑的博物馆。

可贵的是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在萨达尔停下来。相反,它的步伐因现代化的发展而有了新的活力。萨达尔人并不满足于躺在祖先的遗产上睡觉。正如萨达尔的市长所说: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挖掘自己悠久的历史。城市需要前进。古城需要更多的吸引当代人的元素。萨达尔已经是克罗地亚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城市,它还雄心勃勃希望成为这个国家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因此,在考古和挖掘历史遗产这一纵向发展的同时,萨达尔政府也寻找更广的横向城市发展规划,希望把过于集中在老城的旅游关注度和压力疏散缓解到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历史尚未开发的地区。位于城市西北角的一段海滨因为离市中心较远,一直比较偏僻荒凉。但是这里离萨达尔的游船码头不远,是外来游客在海上最先看到这座城市的地方。因此市政府决定开发和改善这里的海滨环境,让它既成为游客们从海上眺望古城风姿的美丽背景,又是本市居民休闲聚会的新颖场地。

2005年,根据《重新规划海滨,把人们吸引到这里来》的规划宗旨,负责项目的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克设想修建一道大理石海滨步行道,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建造一个新颖的海风琴。为了实现这个设想,设计和建设者不仅应该是建筑师和工程师,还需要有对艺术的修养和理解,因此这个设计队伍里除了一名建筑师外还有三名顾问,包括一名声学专家、一名海潮专家和一位音乐家。

这座海风琴有七十米长,由七组各长十米,高度不同的大理石台阶连接在一起组成。每组的台阶数从最高的八阶依次减少到两阶。所有最下层的台阶都没入海水里。三十五只聚氯乙烯管子分七组安装在台阶的内部。每个管子的下端开口在海中,然后在台阶里面向上伸延,到达一个小气室。从小气室伸出的管子开口在最上一层的大理石台阶的地面上。

随着海浪和潮汐的波动和升降,海水从管子下端的开口进进出出,引起管道和气室里的空气压力变化。因为三十五个管子的长短和直径不同,压力变化产生了频率和强度不同的气流。人们站在台阶上的不同地点就可以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台阶少管道短的地方,声音比较高亢尖锐,而台阶多管道长的地方声音会比较低沉。海浪和潮汐随着季节和一天的时间发生变化,也受到附近海上船只造成的波浪影响,因此海风琴的旋律也会产生不可预测的波动。这正是大自然这位演奏者与人类音乐家的不同。她把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更加随意和不羁,更挥洒自如。

利用水的波动制造有声音变化的效果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伟大的发明家克特西比乌斯就发明了利用波浪造成气压变化而产生简单声响的乐器。公元五世纪以后,更精密的管风琴代替了水琴。直到1986年一位名叫彼得・理查德的美国人在澳大利亚海滨听到码头上的风管受海浪激发发出的声音而产生灵感,在旧金山湾的海边建造了一座“波浪琴”。他用水泥固定住二十五根管子,把它们围成半圆形。海潮的涨落在管子中产生气压的变化,可以让人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设计者还在这座“波浪琴”的四周把从一个废弃墓园收集来的大理石叠摞放置造成艺术效果。因为这个装置比较简单,“波浪琴”的音乐性并不太理想,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世界上最大的海螺”。从这一点上看,旧金山“波浪琴”更像是一件视觉艺术品而不是一件乐器。

然而萨达尔的“海风琴”得益于更加精确的声学设计和计算,让海浪推动七组音管可以交替产生相当于全音阶的大调和弦之声。据理论计算,人站在某一个地面音孔的旁边可以听到附近五到七个音管发出的和弦。

海风琴的诞生使萨达尔城郊的这片本来少有人光顾的荒凉海滨很快成了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场所。典雅漂亮的大理石阶梯式海滨甬道,奇妙的海风琴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孩子们,为萨达尔增添了一处新的热门景观。海风琴也因此荣获了2007年欧洲城市公共场合设计大奖。

海风琴取得成功以后,萨达尔人再接再励,又一次与大自然携手,推出了一个新的大型艺术作品《向太阳致敬》。

1964年,美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在萨达尔的海景酒店里写下了萨达尔的海上落日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巨大辉煌的落日渐渐沉入海中时,我感到了大自然的永恒。萨达尔的海上落日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象之一。”多年来,印着萨达尔海上落日的明信片飞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它的美丽。今天,萨达尔人要用赋予了艺术灵魂的现代科技,向太阳致以崇高的敬礼。

《向太阳致敬》是一个直径为22米的可踏玻璃大圆盘,安装在海风琴附近的海滨大理石平台地面上,在玻璃下面安装有三百片光伏电池。在白天这些光伏电池接收阳光并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黄昏以后,光伏电池驱动一万支光电管发出五彩光。在电脑系统的调控下,这些光电管组成不同的图像和画面,并且根据古老的圣格里索格太阳历,在地面36个阳光投影的位置上轮流拼示出萨达尔历史上的36位古代圣贤的名字。

第5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本文初探新能源实验室在中学的建设模式及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新能源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首先以趣味性吸引学生,利用理论与实际并存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再利用研究性实验强化学生在可再生能源科技方面的竞争力,并进而持续累积更大的研发能量,为学校培养出符合时展的人才。通过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率,让他们具备将来进入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也让他们达到更高一级的学习追求。

一、实验室的构建规划

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知识难易程度不同与新能源的种类不同,系统地将学习实验区进行分类。规划结构如图1所示:

这样系统性地区域规划有3个方面好处:

(1)便于教师安排实验教学的课程和教室。

(2)在同一个实验室内,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将来要学习实验的各个区域,教师也能以此激励学生学习。

(3)随着学生们知识广度、深度的增加,他们可以从最初的基础学习区转换到中、高阶的实验区域,甚至实验室中还有符合专业研究层面的区域及设备;这样的实验室能伴随一批学生几年的学习,是为学校提供高性价比的实验室方案。

二、利用实验室进行综合的科学教育,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通过实验室的规划可以看出,新能源创新实验室中以氢能、风能、太阳能3种新能源知识学习为主,在学习利用3种能源发电的原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3种能源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电化学、空气动力学、光-电学)。

新能源创新实验室集成了可再生能源科学、电工电子学科、机电学科、信息科学、自动控制学、传感器及检测学以及通信技术等众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是一个综合型的教学实验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们各种类型的科学知识。

如图2所示可以对涉及的学科知识有总体认识。

在学习科学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设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以理论结合实际的仿真分析实验,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使学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并且在实验系统中设置一些实验――既提供了理论计算公式,也提供了实际测量推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地了解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实验间的差别。

三、通过灵活的实验室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通过知识“模块化”设计的实验室结构,便于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学校经费和实验室面积等因素自行选择建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以阶段性建设方式,逐年升级实验室设备;也可以一次性根据学校需求以最佳的性价比建成实验室。同时,这种“模块化”的教学实验室结构,十分便于教师提出需求和灵活规划与扩建实验室。

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块中,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的设备进行饶有趣味的学习实验,并且进行外部应用扩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科技竞赛,利用各种创新型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在自主学习、体验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

例如,以当下主流的3种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风能、太阳能)为学习实验课题。在基础学习区域中,3种新能源实验箱设备可以组合成一套“风海鸥”系统(如图3所示)―利用风能、太阳能制氢,再进一步利用氢气发电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这种系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纯绿色环保的能源系统。利用基础实验装置中的几套氢能燃料电池实验箱,将其中的燃料电池装置进行串联或并联组合,以此达到和燃料电池堆能量输出相近,但结合更为灵活、搭建更加便捷的效果。针对节能减排和合理进行室内设计的课题,安排了利用各种能量检测设备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分析以及合理化改进的实验。学生在上述等课题的深入研究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主研究的兴趣,并逐渐对生活,对环境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开发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针对节能、室内空调、室内光源、用水量与用电量等相关节能项目设计出最佳测量方案及测量设备等。所以,一定意义上,我们的学生在创新的征程中也是经历了一个“风海鸥”的过程。

第6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原来儿子就想向老师证明自己的造的句子是对的,在拿到父亲的信后更加激动,第二天起来个大早,飞快地跑进学校,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拿出信和画,对她说:“老师,我想要向您说,我的那个阳光很活泼的造句是对的,爸爸都同意。不信您看一看这封信和画!”本来就有些睡眼朦胧的老师只是扫了一眼它们,便不耐烦地说道:“我不是给你说了吗?你这个句子是错误的,是我知道还是你知道得多呀?!”“可是……”儿子急忙道。“好了,什么也别说了,快去上课。”于是,儿子就只能伤心地回到教室。看着他离去,老师生气地说:“现在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连我的话也犟,哎……”这时,一个同事对她说:“我们好好读读那封信。”“好吧。”老师揉了揉眼睛,强打起几分精神,拆来了那封信,念道: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可以是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读完后,老师沉思了一会儿。道:“可这也无法想到阳光活泼,那幅画也是如此。”那个同事想了想,说:“既然静物看不出什么,那我们去看看视频吧!”“嗯,这也是个不错的注意!”于是,他打开电脑,搜出太阳初升的情景,立刻看了起来:太阳还未出来时,天与海的交界处已是一片徘红,像镶嵌了一道红项链。随后,太阳微微露面,然后像女孩一样害羞地露出羞红的脸蛋逐渐升起……就这样,太阳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起伏荡漾……

她看着看着,不禁陶醉了,阳光太美了!“妈妈!”一声叫喊让她从梦中清醒过来。老师扭头一看,原来是她的女儿来了。“妈妈,我的作业忘到这里了,我过来拿。”她的女儿说着,看见了那幅画,”那是谁的画呀?太阳好美丽,阳光好活泼呀!“女儿的一句话让老师深有感触,连自己的孩子都说阳光很活泼,看来我是错怪那位同学了!知道她上课时,老师心里也无法平静。一下课她便让那位同学来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孩子对老师说:”我那个句子是对的呀!“老实说:”你说得对,我是来向你道歉的,是我理解有误,伤了你的心,对不起。你爸爸也是一位好父亲,是他让我如梦初醒,我也要谢谢你的爸爸。“

第7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人才 瓶颈

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世界生产工厂,随着整个行业的爆炸式增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培养太阳能光伏人才的机构却非常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一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1 我国太阳能光伏应用产业长期看好

未来我国光伏应用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长期发展前景被看好,这是因为:

1.1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极寒和高温天气,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低碳、环保上,低碳经济得到各国大力扶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廉价,显示出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呈现成本下降的良好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太阳能行业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整个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1.2 中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报道,2011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1298.39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34.9%,是世界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约有96%的光伏产品的市场依赖于国际,国内市场容量较小,只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不到1%,但未来有望加快增长。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到2050年力争达到600GW。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10%。如此巨大的市场说明这个行业肯定有光明的前景。

2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2.1 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各类人才均处于短缺状态

近些年来,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技术工艺、营销、设备安装和维护等各类、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需要数十万各类、各层次技术人才。

2.2 太阳能光伏行业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是“两头在外”,即生产在国内,但是原材料、设备在外,核心技术和市场在外的一个畸形发展状态。这里所说的核心技术就是指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这种技术一直控制在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控制了整个产业的上游产业链,我国大多数太阳能光伏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工作,高耗能,高污染,利润低。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攫取了整个链条的大部分利润。我们要摆脱这种处境就需要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加大技术研发和科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降低整条产业链的成本,提高竞争力,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要靠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完成。因而,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瓶颈。

3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滞后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综合运用电子、电气、机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专业性突出,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来说,该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却相对滞后。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专门为该行业发展设立的人才培养部门和机构都比较少。目前,国外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一种是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企业自主培养模式。在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部分著名大学都建有新能源学院或新能源实验室,用于培养风能、太阳能科技人才,如美国的能源部每年都会专项拨款大量资金用以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些年这一资金数额已经达到上亿美元,足见其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再比如丹麦技术大学设立了新能源学院,专业涉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设立了太阳能相关专业,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光伏工程专业、瑞典达拉纳大学的太阳能工程专业等。而企业自主培养模式中,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以及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国外有很多企业具备这种实力,完全能够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人才的自主培养。如美国的SolarCity,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太阳能系统的提供商,该企业的资产总计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美元,因而具备了自主培养人才的实力。这对于培养太阳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当地太阳能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来说,太阳能相关专业的教育相较于国外,无论是从资金、技术和实力上讲都更加逊色。国内培养太阳能相关专业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随着科研项目来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就是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完成受资助项目的过程中顺带着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周期长,培养太阳能领域的人才数量也较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企业自主培养专业人才,这种方式在一些大型企业都有所体现,这些企业从海外招募专业顶尖人才,构建本企业的科研团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如保定的天威集团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所急需的人才问题的。

应该说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要通过高等教育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在最新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中还没有找到太阳能相关专业的专业代码,可见从专业设置的角度还没有给予该专业足够的重视。国内第一个设立太阳能光伏学院的是南昌大学于2008年10月6日创立的,该学院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少数高校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学院,主要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有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在合肥工业大学有太阳能光伏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正在组建硅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另外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工程学院[1]、淮海工学院[2]等十几所大学创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够进行太阳能领域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新余高等专科学校[4]开办了太阳能工程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培养太阳能专业人才。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太阳能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专门培养太阳能专业的高等院校和机构太少。

虽然国内从2008年以后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办了光伏类专业,但很多都是在物理、材料、电气等专业下设立的光伏方向,专门的独立的培养太阳能专业的机构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来说是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高等学校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没有走出来,没有主动进行市场调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高等学校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市场却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却培养不出来。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将走入岌岌可危的边缘。

②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

已经开办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都不够成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师资队伍极其匮乏,能够担任这一专业教学的老师非常有限,好多学校都是从外边的科研机构请一些专业人士担任教学工作,或者是从一些行业中比较有名气的企业中请技术人才担任教学工作,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处在起步阶段。

③高端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高端核心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工作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人才瓶颈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制约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哪个机构能够培养出能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

4 太阳能光伏行业人才危机的解决对策

4.1 大力引进行业内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

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能够快速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许多留学海外的留学生,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回国的意愿,只要我们加大政策引导,提供优厚的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高端人才是愿意回国创业的,有了这些高端人才的加入,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质的进步。这些海外留学生很多都有很高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应该尽力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精神条件,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和聪明才智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2 建立完善的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资源,满足企业对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和对一线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商务谈判、营销、管理类人才也应当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可以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双学位的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积极推动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样人才培养才不会与实践脱钩。

4.3 促进产学研结合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产学研脱钩的现象,企业自己经营自己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闷着头搞自己的科研,使得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应该认识到要想生存,必须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方面要加大本企业内部的科研投入,重视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之长,补自己的人才之短。高等院校也要改变办学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结合,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4 培养稳定而专业的师资队伍

鼓励相近专业的老师和有潜力的老师转行到太阳能行业中来,开展太阳能或新能源领域的研究,鼓励这些优秀的师资深入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合,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教育体制,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磨练,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不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才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4.5 企业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

企业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短视行为,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相互冲突。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脱离技术创新的经营行为终归要被市场淘汰,而任何的技术创新都以人才为依托,所以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只使用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使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参考文献:

[1]郭瑞,王胜辉,高微,王帅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3).

[2]刘学东,邵理堂,孟春站,宋祥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

[3]周雷,孙云龙,刘伟.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0.

[4]廖卫兵,罗双根,孔青荣,熊明辉.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 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关于太阳能光伏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2012-3033。

作者简介:

岑玢(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统计学的研究工作,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讲师,2012年6月受资助承担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本文就是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第8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但荷兰人似乎并不乐意这样的转变。他们就跟夸父追日一样成天追着太阳跑,一到艳阳天就不分男女老少,全把自己当做被子一样晾晒在阳台、草坪,或是任何能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我问他们为啥这么喜欢晒太阳。有同事开玩笑说:在他们看来,皮肤白就说明成天在办公室干活儿,是个苦逼的打工仔。只有教授、老板和大富翁这些人才能够有大把大把的假期挥霍在室外、海滩。每到暑期度假季节,就看到不少白人度假完之后晒成小红人,而其他同事却也投去羡慕的眼光。

好吧,中西差异又来了。中国和很多亚洲其他国家的女孩都是以白为美的,大家出“闺”秀,必定是白里透红才好;皮肤黝黑恐怕多是成天在外头撒野或是在户外干体力活儿吧。与亚洲姑娘不同,大多数欧洲女孩子似乎并不想成为“白”富美。在这里甚至有不少晒黑沙龙,里面藏着不少类似《阿凡达》电影里传送仪一般的“大柜子”,就是日晒机。白人们把自己脱得跟浪里白条一样往里面一躺,以期待能够改变肤色,晒出古铜色。

当然,在荷兰住了几年之后就知道荷兰人之所以这么喜欢晒太阳,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实在是晒不到太阳……和英国的倒霉天气差不多,荷兰一年里有一半时间都在下雨,整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很湿润。虽然这种天气让荷兰牧草丰盈,牛肥马壮,但对人们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儿。几个来自加勒比海小岛的移民同事说,他们在荷兰养成了晒太阳的习惯,回到加勒比之后跑太阳底下享受时,路人都投来“看见蛇精病”的目光。突然想起来前几年国内大学也出现过国外女留学生在草坪上晒日光浴的奇事,现在想想真是咱们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当然,其实最近几年国人对于肤色也渐渐有了新的看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除了物质上的富足之外也越来越重视康健体魄了。晒太阳,特别是户外运动也越来越流行了,于是,对肤色的审美标准也从简单的白富美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了。甚至有不少小伙伴们也已经选择海滩日光浴作为度假的主要内容了。

说起晒太阳,当然是有不少好处的。例如晒太阳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能够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且如果是跟户外运动结合在一起的话,那对于健康的益处就更加持久了。对绝大多数中国白领而言,我们的日晒以及户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夏天咱们应该在太阳底下燥起来。

第9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趋势。

关键字:新能源;建筑设计;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do a simple narrative of a new energy economy , hope can actively promo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o ensur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reduce air pollution,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trend.Key words: new energ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办法是积极发展新能源。然而,人又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新能源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新能源经济下建筑设计的方向和要求到底什么?建筑节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一、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加剧,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过量捕捞和海洋污染,世界渔场产量全而下降。而 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水体总量的1%弱,且其中绝大部分冰封在南极等地的水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03%。全球共有250条国际河流,对这些河流中水资源的利用、水质的防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以前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如美国人就有“湿地是浪费的大地”一说。实际上湿地是地球生物物种的宝库,世界上将近70%的生物都在湿地环境中孕育、牛存。保护湿地不仅是环保的要求,而且对抗旱涝也有重要作用。

全世界的生物种类迅速衰减,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签署的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旨在通过控制国际贸易来制止对野生生物的滥捕滥杀。

能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现在人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不仅造成了地球升温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而且这种社会经济运行本身也难以为继。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将消耗殆尽。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环境课题。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新能源的定义及主要新能源介绍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从1985年开始在我国推广太阳能暖房,尤其是从“十五”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仅2002年就有多所中小学建成了高标准的太阳能暖房教室或教学楼。经济效益好,成本只比普通建筑增加成本15-20%,是一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质量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每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26?。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2、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

1、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日本最近提出“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3、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建筑节能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