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腊八节的美好寓意精选(九篇)

腊八节的美好寓意

第1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每年的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和腊八粥。

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糯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白果等干果一起组成的。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在这一日,有些地方的寺庙里会分发一些腊八粥。人们往往会拿着碗到寺庙里去盛一些腊八粥,这一天,尤其是一些老人老早就在寺庙门口排着队伍等候庙里的人发腊八粥。因为传说喝了腊八粥,寓意是年年有余。大家都要讨个好彩头,希望来年有个好丰收。

这不,外婆也去寺庙里要了一大碗粥,特意还给我剩了一些,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希望年年有余吧!

第2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除夕吃什么

【豆酱儿+芥末堆儿】

代表地:北京

“大年三十吃饺子”已成为大家对除夕年夜饭的印象。但随着时间的逝去,北京人的宴席也更新了,虽然吃什么没有“规矩”,但必有鱼和丸子,以及“芥末堆儿”、“豆酱儿”等压桌的小菜。其中鱼寓意“年年有余”,丸子则代表团团圆圆,“豆酱儿”与“芥末堆儿”一般会提前准备好,除夕年夜饭直接切块食用即可。

豆儿酱要说打豆儿酱,没人说做豆儿酱。至于为什么也没谁能说得清,反正就得这么叫。过去老北京家家户户一到要过年了,就得准备这个。平时做肉时剔下来的肉皮都留着,留到年底能攒不少,正好能用上。

其实豆儿酱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凉菜,做起来有点麻烦功夫,但做好了能放,腊八儿的时候打好,就在屋外头冻着,可以放很长时间,吃的时候切一小盘,就着腊八醋,有的还带冰碴儿的,下酒特有味儿。豆儿酱里加了酱油还有不少材料,冷却凝固后像琥珀,从半透明的冻中能看到里面的豆子豆干胡萝卜,赏心悦目,年味儿十足。

【发菜蚝豉汤】

代表地:广东

广东比较讲究“好意头”,除夕团年饭怎么少了“好意头”的菜呢?发菜蚝豉,寓意发财好市,是过年必备的汤水,如果家里是做生意的就更加要喝的。这道菜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蚝豉味浓郁。但是今年由于搂发菜的破坏极大,已经禁止采集和销售了,真发菜在市面上也较难买到。

【太平燕】

代表地:福州

福州在除夕会吃太平燕,酒店里一般是用肉燕,鹌鹑蛋,炸猪皮,猪心,花菜等等煮成的;在家中一般只有肉燕和蛋。其中用的蛋是鸭蛋,取福州方言中“压乱”的谐音,寓意是新的一年会平平安安,只是鸭蛋有些太大不易食用,所以有时会用一些其他的蛋来代替。

【粑粑肉】

代表地:四川

粑粑肉也叫香碗、肉糕,是四川特有的一种汉族传统美食、节日食俗。从古至今在当地流传。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做粑粑肉作为节日餐桌的一道主菜。食用时取汤盆一个。按照个人爱好可以在汤盆底部垫上芋头、黄花菜、菜头、木耳、水发豌豆或者新鲜豌豆、酥肉等。将之前蒸好的肉切成小指粗细的薄片,转圈码放在垫菜的上面。汤盆中加入高汤至没过肉片。上锅大火蒸。出锅时在表面撒上葱花即可。

【八宝菜】

代表地:安徽

八宝菜是在江浙、在安徽一带的一道有名的汉族传统酱菜类美食。它又称“如意菜”,富有如意、吉利、发财之意。此菜系绍兴人“过年”、“祝福”和除夕“分岁”的必备之菜。色泽金黄,酱香味浓。通常来说,有白萝卜、红萝卜、豆腐皮、酱瓜、花生、冬笋、木耳、香菇等八样蔬菜和果物,菜切丝、果切丁,烹制而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很麻烦。首先准备材料,就不是临近过年可以做的,通常都会提前2-3周开始准备,萝卜要晒干、材料要切丝,家家户户都会烹制很大一锅,整个春节,都需要用到它,几乎每顿饭它都要上台面。可见工程之浩大、劳心费神。因此,八宝菜作为家宴“镇家之宝”也是有其道理的。

【八宝饭】

代表地:福建 上海

“八宝饭”如今寓意着“聚宝盆”,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财源滚滚。其实古代民间认为八宝饭来源于古代的八宝图,各百科全书也是采用了这类说法。除夕晚上,八宝饭放在八仙桌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筷子一戳,豆沙就满溢出来。一口下肚,颇感油腻的肠胃,在这道甜点的抚慰下,得以安稳地休整。

【排骨藕汤】

代表地:湖北

不爱喝排骨藕汤的人,不能叫做湖北人。那一大吊子煨到排骨在锅里微微发颤、莲藕的粉红色和清香扑面而出、一层薄薄的粉红色汤衣蒙在面上、油花儿轻轻飘动的藕汤,在幼年时就植入了几乎每个湖北人的味觉里。它关乎美味,也关乎温暖亲情,和每个人的成长相伴随。过年时排骨藕汤更是少不了!湖北人不仅拿排骨藕汤招待客人,更从简单的做法中变化出各式各样的私人风味,滋养家人脾胃。里面除了藕的粉糯、肉的鲜香,更盛满了家人般的殷殷关怀。

【糖醋鲤鱼】

代表地:山东

“糖醋鲤鱼”是鲁菜的经典名菜、山东济南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肉质细嫩。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据说“糖醋鲤鱼”最早始于黄河重镇—洛口镇。再加上鱼又含有“年年有余”的含义,春节期间更是大江南北家家都必备的菜。

【杀猪菜】

代表地:东北地区

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门店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这就是原始的东北地方杀猪菜。黑龙江人特别喜欢吃杀猪菜。“杀年猪”,一般多在腊八之后杀,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过去乡下一到“腊八”,过年的大幕就徐徐拉开了:杀年猪、豆腐、蒸豆包、办年货……十里八村、家家户户,就连清冷的空气中,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息。现在在东北许多地方常年开设杀猪菜,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除夕当晚,杀猪菜出锅,热气腾腾,喜气满屋。

【狮子头】

代表地:扬州

狮子头是江苏省扬州等地淮扬菜系中的一道汉族传统菜肴。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狮子头绝对占有重量级的地位。它是除夕饭桌上,最令人垂涎的一道年菜;是家里宴客时,父母会一同下厨做的宴客菜;也是历史剧或章回小说中,满汉全席必备的宫廷菜。美味、富贵、喜气,它集一切美好的食物于一体,可以说是家业兴旺最好的代言。

【糊羹】

代表地:江西

糊羹,也叫福羹。在江西人过年时,糊羹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有家庭团圆和睦相处的寓意。“糊羹”实际上是一锅大杂烩,把鸡胗、鸡肠、腊肉、荸荠、冬笋、香菇、腐竹、酱干以及红萝卜、白豆干等切成小丁,放进油锅翻炒。然后倒入鸡汤、鸡血,撒上辣椒末和些许作料煮沸,最后加薯粉调浓成糊状。食材并不昂贵,但丰富美味,有着家乡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炸糕】

代表地:山西

山西炸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做好后蘸上肉菜相当口,即所谓“黄糕饱肉,吃个没够”。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起来都是里香外脆,美味可口。山西省内雁门关以北的地区,盖房要吃上梁糕,乔迁要吃搬家糕,婚嫁要吃锣鼓糕,逢年过节要吃节日糕,用黄米面做出来的炸糕,一般人是不会做的,有的地方作先结婚,庆典的必备糕点。

【大盆菜】

代表地:广东 香港

你知道香港明星的聚餐、喜宴、庆功、年夜饭首选吃什么吗?当然是象征着“团聚”和“盆满钵满”的港式大盆菜。盆菜乃广东、香港元朗围村的地方风味特色菜,象征着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加上盆菜盘满钵满的形态,尽显繁荣兴旺之寓意。吃盆菜宴是广东以及香港人民在除夕夜里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大、香、全著称的盆菜,延续的是浓浓温情。过年时,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品尝丰盛的盆菜,一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传统的盆菜用锑盆盛载,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工序十分复杂。更别提还有要提前焖软稔的鲍鱼,要花一日一夜时间去浸泡至回软的花胶、辽参,就连冬菇和蚝豉都要提前处理妥帖焖入味,每一样都是极为细致的功夫活。至于盆菜的层数,比较多见的是六层,象征着“六六大顺”。难度高一点的如九层菜,寓意“长长久久”,再加一道,就是“十全十美”了。

【陕北四大碗】

代表地:陕西

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忙活新年饭菜的陕北人家。在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新年美食。陕北四大碗是陕北传统的美食,是陕北人过年必不可少的菜品,包括丸子、烧肉、酥鸡、酥排骨。这四种食物各有其味,丸子香而脆、烧肉肥而不腻、酥鸡酥软而鲜美、酥排骨烂而入味。一菜四味,相得益彰,吃在嘴里,余香满口,让人真正享受到了“年”的味道。

乡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饵块】

代表地:云南

饵块在云南昆明民俗中是过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热衷于“饵食”,执传统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饵块最受欢迎,年节时往往被抢购一空。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煮、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成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您知道年夜饭吃什么好吗?

一、饺子:招财进宝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寓意着久财之意,因为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冬季典型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还有酸菜,据说有算财之意。

二、鱼:年年有余

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终端,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鱼尾。

三、猪手:发财就手

猪手,可以焖猪手,也可以发菜猪手,也可以花生猪手等等,吃法很多,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所以这道菜式也是广州街坊最喜欢的一道吉祥菜!

四、腐竹: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都知道腐竹是黄豆的衍生物。专家指出,腐竹与黄豆相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也更丰富,因此经常吃一些腐竹,是很好的饮食习惯。

五、生菜:生财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上面再摆一把金灿灿的油炸馓子,便是“金条生财”了。

第3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1. 为了提倡环保,节省纸张,在新年千万别送我贺卡,请在尽可能大的人民币上写下祝福的话送我就可以了,节约是美德,祝腊八节快乐!

2. 送你一个如意勺,舀起好运千千瓢;送你一个吉祥碗,盛下快乐千千万;送你一份腊八粥,喝下幸福跟你走;送你一句真心话,愿你日子美如画。

3. 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成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4. 可口的是腊八粥,香香的,甜甜的,香甜中透着暖意。可乐的是腊八节,吵吵的,闹闹的,吵闹中含着温情。腊八节到了,喝香甜粥,过快乐节,愿你尽享这美妙的时刻。

5. 腊八送碗腊八粥,愿你来年的每一周:粥粥快乐,粥粥好运,粥粥如愿,粥粥健康,粥粥平安,粥粥吉祥。腊八节快乐!

6. 腊八家家煮粥多,五谷杂粮浸豆果。曾为佛粥济众生,代代相传至今朝。子孙后代不忘本,铭记祖先勤俭美。俯首农桑民安泰,丰衣足食好年景。

7. 腊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收粥福。

8. 腊八到,在生活的大锅里,添些快乐元素,幸福感觉,吉祥氛围,如意心态,开心表情,健康体魄,美妙心情,平安和睦,加好运火焰烹制,煮成一锅美好生活八宝饭,全部送给你,愿你腊八乐相伴!

9. 腊八节了,愿你的爱情像腊八粥一样粘稠;生活像腊八粥一样丰富多彩;日子像腊八粥一样甜甜蜜蜜;幸福像腊八粥一样热到心坎。祝你腊八节快乐!

10. 腊八节啦,你拉拔了吗?抱住村头的大树,使劲拉腰身变长啦,郁闷变短了。体重下降啦,快乐变涨了。圆脸变长了,愁云变走了!腊八好运连连。

11. 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12. 愿幸福像狗皮膏药粘你不掉,好运像狗屎被你经常踩到,快乐像苍蝇围你萦绕。财富像垃圾被你随处捞到,意外之喜像老鼠总是让你尖叫!腊八节快乐!

13. 勺勺如意糖,粒粒福运米,颗颗温馨豆,份份健康果,浓浓祝福心,点点关怀意,滴滴友情水,烈烈幸福火,煮出一碗美美香香的腊八粥,祝你腊八快乐!

14. 腊八到,送你一碗吉祥腊八粥,保你喝一口,心情舒畅,万事逍遥;喝两口,生活甜蜜,幸福无比;喝三口,神采飞扬,其乐融融;喝一碗,必定福气冲天,好运如潮!祝你福寿安康,日子越过越美!

15. 支一口锅,为你熬一碗腊八粥。投入思念炖一炖,撒上问候搅一搅,幸福的滋味更浓了,快乐的香气弥漫了,愿你喝出幸福安康,喝出开心甜蜜。腊八节快乐。

16. 腊八节了,来吃一碗甜甜的内容丰富的腊八粥吧:吃一颗红枣,事业步步高;吃一勺黑米,财富滚滚来;吃一粒花生,投资花开生财。祝你腊八财气发!

17. 腊八拿把快乐欢,腊八节来送祝愿:拿把快乐永如愿,拿把顺利来陪伴,拿把健康与你缠,拿把鸿运祝连连,拿把美好再呈现;腊八节愿你:拿出气势一手揽,把享幸福一生安!

18. 祝福悄悄地向你走来,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幸福环绕着你!

19. 农历腊月初八,是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腊八节!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和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您,祝腊八节快乐!

20. 腊八腊八冻掉嘴巴,腊八吃粥防止冻伤。五谷杂粮天地灵气,暖胃驱寒健体强身。送给亲人关怀温馨,祈福平安病魔不沾。一生健康好身体,事业路上彩光溢。愿朋友腊节快乐情!

21. 我的话语虽不能像腊八粥那么香甜,我的祝愿也不能像八宝粥那样填肚子,但我希望我的祝福能为在寒冬的你带来丝丝暖意,祝你腊八节快乐!

22. 腊八粥饭味美香,粥汁寓意多吉祥。祝福亲人意浓浓,如意幸福全家康。家人进餐粥一碗,温暖严寒一冬天。身健体康不畏寒,待到寒去春满园。祝全家:辣粥节吉祥安康,祥光照幸福冬天。

23. 腊八粥节寓意多,家家户户煮辣粥。吃了辣粥冻不掉耳朵,闻了辣粥驱走邪魔。尝口辣粥身体健康,看了辣粥吉祥喜乐。愿你腊八节:吃一碗辣粥健康永伴!

24. 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愿你身体温暖如粥,暖呼呼;爱情缠绵如粥,甜蜜蜜;生活丰富如粥,乐满满;人生美满如粥,美滋滋。

25. 腊八送您八碗粥,一碗幸福粥,一碗甜蜜粥,幸福甜蜜绕心头;一碗爽心粥,一碗开心粥,开心爽心在左右;一碗好运粥,一碗美满粥,好运常在无忧愁;一碗健康粥,一碗快乐粥,健康快乐幸福久!

26. 闻一闻腊八粥,忧愁不再有;尝一尝腊八粥,喜气满口头;喝一喝腊八粥,全身精神抖;品一品腊八粥,快乐心里留。腊八节到了,祝你全家乐悠悠,一生顺溜溜。

27. 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28. 腊八到,祝你遇八就大发:事业发,爱情发,生活发,事事都会发;腊八喝口腊粥,愿你身体错,心情错,运气错,事事都错。祝你腊八节快乐!

29. 腊八节到了,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元消费;用布什的千金买醉;用拉登的方法逃税。天天开心!

30. 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31. 我点击整个春天看到了你的笑颜,我复制了你笑脸粘贴在我的心间,我下载我的思念把它另存为永远,我打开我的手机给你送上最真诚的祝福:祝腊八节快乐!

32. 我想用阳光温暖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满足你,用烟花灿烂你,用幸福淹没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语言祝福你,祝腊八节快乐!

33. 一碗腊八粥,是指引心回家的路,是亲情热烈的潮涌;一碗腊八粥,是情谊粒粒的沉淀,是祝福切切的惦念。无论距离远近,心儿永远相拥。祝你腊八节快乐!

34. 冬天,是一个有画面感的季节。萧瑟的枝条,记载着季节轮回的秘密。冰雪的世界,把所有的忧伤深深收藏。送你一碗腊八粥,温暖你的心,该冬眠就别挺着了。

35. 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36. 又是一年腊月来到,祝你来年大旺,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腊八节快乐!

37.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或斧看破树皮,将腊八粥倒在砍痕处叫做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会多长果实,民谣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

38.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动动手脚,我们一起来做腊八粥。超市购物,买米买豆,买枣煮成一锅粥,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39. 腊八到,祝你遇八就大发:事业发,爱情发,生活发,事事都会发;腊八喝口腊粥,愿你身体错,心情错,运气错,事事都错

40. 喝了腊八粥,心情爽朗无烦忧;喝了腊八粥,事业爱情双丰收;喝了腊八粥,神佛保佑增福寿;喝了腊八粥,幸福美满年年有!腊八节到了,别忘了喝粥哦!

41. 腊八节为了给你熬碗粥,我绑架了幸福米,劫持了美丽豆,抓来了甜蜜枣,迷晕了开心果,熬出了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送给你,祝你吃了腊八粥幸福跟你走,甜蜜在心头,美丽永常驻,开心伴左右。

42. 腊八节到了送你八财八气。祝大财小财正财偏财金财银财艳财喜财,聚你亿万家财;志气才气正气英气骨气勇气和气虎气,换你一生福气!

43. 腊八来到,送你一碗惬意逍遥腊八粥,保你喝后青春靓丽,神采飞扬;身强体健,福寿百年;吉星高照,好运不断;日子红火,天天幸福;财气冲天,势不可挡;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44. 腊八节到,送你一碗腊八粥,蜜枣甜甜蜜蜜,红烧肉红红火火,莲子开开心心,杏仁快快乐乐,桂圆团团圆圆,绿豆顺顺利利,香米欢欢喜喜,福水平平安安!

45. 腊八节日到,幸福熬制中,加入吉祥米,粥稠情意浓,加碗无忧水,快乐香气冲,加把如意火,温暖你心灵,添加圆满糖,生活甜蜜涌。腊八节,喝幸好运腊八粥,品快乐滋味,走幸福人生!

46. 逢必发,腊八到了,喝一碗八宝腊八粥,保你身强体健,壮硕如牛,财源滚滚,事业发发,幸福快乐,洪福齐天,好运如潮!

47. 一勺甜蜜糖,甜你心房;一把快乐米,绕你身旁;一盘好运枣,伴你左右;一碗健康豆,护你身心;熬碗腊八粥,美你一生。腊八节,愿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48. 腊八粥,熬的是快乐喜欢,盛的是体贴感动,喝的是幸福团圆,品的是亲情娇宠,想的是平安出行,盼的是好人好梦。送你一碗腊八粥,祝你和乐安康吉祥喜庆。

49. 值此腊八来临之际,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

50. 腊八节日好!衷心祝福你,上帝保佑你,真主关心你,菩萨爱护你!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花天酒地,黄金遍地!

51.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记忆!腊八节请勿忘我!

52. 腊八节祝愿你的生活: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心情雪碧,工作红牛,爱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岁岁美年达!

53. 腊八节祝愿我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俊人丑,顺眼就要;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54. 祝你腊八喜气洋洋,满面阳光灿烂,爱情扬眉吐气,事业洋洋得意,晦气扬长而去,万事阳关大道,来年一旺向前!

55. 不管在路边,海边,天边,好运一直陪在你身边。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一直给你最暖的关怀,愿你成为世界上最开心最幸福的人。笑口常开,好运常在!腊八节敬上。

56. 腊八到,门神灶神财神,佑你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风神雨神土地神,保你一生一世风调雨顺;福神乐神健神,祝你腊八节里事事皆顺!

57. 星星多的地方黑暗就少,笑容多的地方烦恼就少,寂寞少的时候心情就好,心情好的时候一切自然好!祝:腊八节一切随着心愿跑!

58. 腊八粥一口一口地喝,温暖一点一点地积攒。祝福一字一字地看,好运一步一步地相伴。腊八节到了,祝你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59. 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腊八喝一盅吧!

60. 不知今年腊八节你好不好,我情况可不妙。只觉得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脑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嗡嗡的都是你,你想我吗?

61. 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愧;伤了,会明白坚强;醉了,会知道难忘;闷了,腊八节就找我聊聊!

62. 腊八节了,来吃一碗甜甜的内容丰富的腊八粥吧:吃一颗红枣,事业步步高;吃一勺黑米,财富滚滚来;吃一粒花生,投资花开生财。祝你腊八财气发!

63. 腊八节,我教你怎样过印象才深刻:早晨辣椒当早点,中午辣椒熬汤喝,晚上辣椒水泡脚,睡前涂点辣椒膏,嘴里不停叨叨着:辣吧,辣吧,腊八节快乐!

64. 腊八送礼啦,送你钱财高八斗,送你快乐通七窍,送你好运到六方,送你学识装五车,送你开心过四季,送你兴旺达三江,送你幸福满两仪,送你祝福一箩筐,最后发条短息提醒你及时查收。

65. 腊八节到,祝福送到。吃完腊八饭,新年已不远,离春节只有二十二天半。祝你腊八节快乐,同时还要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幸福绵绵!

66. 腊八喝碗开心粥,快乐一生不发愁;腊八喝碗顺心粥,诸事顺利笑容露;腊八喝碗健康粥,身康体健精神抖;腊八喝碗幸福粥,欢聚一堂乐悠悠。腊八到了,记得要喝腊八粥哦!

67. 悄悄地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第4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饮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必定成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2、年糕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年糕最早是用来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的,后来才发展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3、元宵

元宵,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而南北方对其称呼也各不相同。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带有团圆的寓意和象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已经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日美食。

4、腊八粥

腊八粥现又称八宝粥,用料以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选自己喜爱的如芡实、栗子等)。

5、春饼

汉族立春饮食风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6、糖瓜

第5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习俗1:吃五豆

妈咪说:

到了农历腊月初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豆”,这个习惯已经流传几千年了。吃“五豆”就是吃用五种豆子熬成的粥,古人觉得这样可以寓意来年丰收。

好玩方案:

腊月初四晚上,妈妈事先取出五种豆子,比如黄豆、绿豆、红豆、豌豆、黑豆等,洗净。再跟宝宝一起将这些豆子放进一个碗里,加上清水,泡一夜。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带着宝宝一起来观察这些“变胖”了的豆豆。然后,将已泡好的五种豆子放到锅内,加适量清水熬煮,熬成一锅香喷喷的五豆粥。泡好的豆子也可以加上燕麦、薏米、大米,这样熬出的粥口感会更软嫩香甜。

腊月初五早晨,喝上一碗由宝宝直接参与熬制的五豆粥,“年”的触手已经开始悄悄地伸进了宝宝的心里。

习俗2:冻冰冰

妈咪说:

腊月初七的晚上,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大人要给家里的孩子们做“冻冰冰”。待到第二天早晨,如果碗里的水冻成了冰,便觉得是美好的征兆,预示明年会是个丰收年。

好玩方案:

买一棵白萝卜,雕刻成各种花朵的样子,用香菜叶子当绿叶,放在一个加了清水的碗里。做好后,把碗摆在室外的窗台上。第二天早晨,清水就会连带着花朵冻成一棵晶莹剔透的“冰花”。如果妈咪心灵手巧,不妨打破传统,还可以试试雕刻小动物等等,给宝宝创造一个微型的冰雪世界。想想就觉得无比兴奋。

习俗3:腊八节

妈咪说:

在我国古代,人们每年都会在春、夏、秋、冬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天祭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举行冬祭这一天便被称为“腊日”。后来,人们将农历腊月初八确定为“腊八节”。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

好玩方案:

妈咪跟宝宝一起去超市挑选腊八粥的食材,可以提前列张纸条,写上:白米、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传统的老北京腊八粥原料不下二十种)……在选择时,宝宝也顺道认识了这些五颜六色、形态不一的食材。

腊八前一天的晚上,妈咪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洗米、泡果子、拨皮、去核,这么多食材放在面前,宝宝一定兴致十足。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把这些食材加水放入锅内用慢火熬煮,第二天清晨,软糯香甜的腊八粥就可以入口了。平时熬煮的粥内难以有这么丰富的食材,宝宝一定会在新奇的驱使下吃得津津有味。

更有趣的是,以前有些精细讲究的人家,还会事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朵等样子。如果您是个巧手妈妈,不妨也跟宝宝一起试试哦。或者再古香古色一点,给宝宝的腊八粥碗里也放上可爱的“果狮”――用剔去核并烤干的脆枣作狮身,半个核桃仁作狮头,桃仁作狮脚,甜杏仁作狮尾,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到粥碗里。

不过,要提醒妈咪的是:红枣等食材内有核,一定要仔细去除,以免宝宝误吞。

习俗4:扫尘

妈咪说:

春节前扫尘,即年终大扫除,这也是中国人过年的一项传统习俗,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每一家都要打扫,用长长的掸子清扫墙面的灰尘、蜘蛛网,清洗家里的各种器具,拆洗被褥床单窗帘,清除顽固的污垢,打扫平时做卫生不会触及的床底、沙发底下等死角……春节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意思,也就是将旧的一年中所有的不开心、晦气统统扫出门,迎接顺利、充满希望的新年。再加上中国人很好客,春节期间都会走亲访友,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也能体现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好玩方案:

妈咪在扫尘时,也给宝宝准备一套工具:小抹布、小笤帚、小簸箕,可以给宝宝划分清扫的责任范围,也可以让宝宝跟着妈妈一起打扫。打扫时,不必苛求宝宝的完成质量哦。

打扫过程还可以变成寻宝活动,宝宝平时弄丢的玩具,有可能就在我们挪开沙发或者茶几时被发现,失而复得的惊喜会让宝宝和妈咪开心很久。不用担心整个过程或许会一无所获,因为谁家的沙发底下、床底下、茶几下都会躺上几样平时不小心丢失的“小宝贝”,何况还有宝宝这个藏物高手的帮忙呢!

习俗5:贴春联

妈咪说:

春联,俗称“门对子”、“对联”,是过年时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新的大红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抒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让春节变得更加喜气洋洋。贴春联的时间并没有统一规定,有的人家喜欢腊月二十几日就开始贴,有的人家则等到大年三十才贴。

好玩方案:

跟着大人一起贴春联,是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很爱干的一件事。在农村,孩子们还会贴完自家的,又热心地到邻居家帮忙。贴春联时,顺道告诉宝宝贴的顺序,一般是先贴正门,每道门再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春联很多都是富有诗意的佳句,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春节期间,带着宝宝走亲访友时,跟宝宝一起诵读见到的春联,可以陶冶情操。

习俗6:贴窗花、年画

妈咪说:

除了贴春联,中国人过年还有贴窗花和年画的习俗。窗花就是用红纸剪出各种图案,比如:花鸟鱼虫、生肖动物、神话人物、传说故事等等,春节时贴在窗户上,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喜庆。

以前春节,不少人家还会贴年画,年画都是一些喜庆、美好的内容,比如:丰收、长寿、兴旺、赐福等。在中国,有三个地方出产的年画特别有名,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

好玩方案:

妈咪可以提前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剪纸学习视频,跟宝宝一起学习,拿别的纸来练习,熟练后再用喜庆的大张红纸剪。剪窗花就像做剪纸手工,宝宝会很喜欢。剪好后贴在窗户上,宝宝会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家里来了客人时,宝宝可能会迫不及待向别人介绍自己剪的窗花。如果实在不会剪,买现成的窗花贴上,贴的时候,可以让宝宝选择哪个窗户贴哪张、负责递窗花,等等。对宝宝来说,能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劳动,本身就是一件开心自豪的事。

妈咪还可以带着宝宝去卖年画的店里,实地观赏、挑选年画。家在天津等年画产地的宝宝,父母还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带宝宝观看年画制作的流程,对宝宝来说,也是关于春节的一个美好新奇的记忆。

习俗7:吃年夜饭

妈咪说:

吃年夜饭是中国人过年的一件头等大事,也是一年中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刻。除夕夜,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既享受满桌的美味,更享受团圆的快乐。吃年夜饭一般少不了鱼,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好玩方案:

虽然现在的人们大多都能做到吃喝不愁,大鱼大肉已经不再是馋人的诱惑,但是,看到大人精心准备的年夜饭,这份异常丰盛和用心就足以让宝宝印象深刻了。如果妈咪再用点心思,可以选取几样宝宝爱吃的菜肴,在造型上做出花样,一定会引来宝宝一阵欣喜。

做年夜饭时,妈咪也可以请宝宝当助理,帮助妈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夕夜,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包饺子时,还会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谁先吃着了,寓意来年就有财运。妈咪可以改变一下,包饺子时,包几个馅儿不同的饺子,或者在饺子里暗藏其他玄机,看看谁能吃到“幸运饺子”。

习俗8:守岁

妈咪说:

除夕夜,中国人有守岁的习惯,俗名叫“熬年”。以前,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家人慢慢吃,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表达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并对新的一年寄予美好的希望。

好玩方案: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在除夕夜熬个通宵,家有宝宝更是不能如此。但是,在这个喜庆沸腾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允许宝宝稍微晚睡,一两个晚上并不会对宝宝的睡眠习惯造成多大的破坏。一家人在一起,可以欣赏绚丽的烟花,玩玩游戏、聊聊天。跟宝宝聊聊过年的习俗,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烟花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早晨,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需要提醒的是,守岁时虽然不用像往常那样严格限制宝宝吃零食,但也别让宝宝吃得太多,以免造成不适。记得给宝宝补充白开水,别睡得过晚。

习俗9:放鞭炮

妈咪说:

过年放鞭炮是中国的传统。除夕,大人忙着做年夜饭,孩子们开心地在屋外放鞭炮。吃年夜饭时,每家都会燃起震天的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吉祥喜庆。晚上,大家还会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

好玩方案:

提前跟宝宝说说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以免宝宝不解而害怕。如果宝宝较小,妈咪要防止突然响起的鞭炮声吓着宝宝,有人放鞭炮时,妈咪可抱起宝宝安慰他,待习惯后,宝宝就不会害怕了。几岁的宝宝,妈咪可以带着他下楼,远远地看着爸爸放鞭炮。晚上,吃过年夜饭,收拾妥当,一家人可以一起下楼欣赏美丽的烟火,漫天绽放的烟花一定会让宝宝兴奋得手舞足蹈。

习俗10:压岁钱

妈咪说:

压岁钱又叫红包。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岁”与“祟”谐音,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给,也可在除夕夜宝宝睡着时,大人悄悄地放在宝宝的枕头下。红包里的钱,只是表示好运和开心,没有多少之分。宝宝不要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哦,这是不礼貌的做法。

好玩方案:

宝宝收到红包后,可以先由妈咪统一保管,等到春节结束后,再和宝宝一起取出里面的压岁钱。如果数额较多,建议宝宝交给妈咪管理,也可以趁机给宝宝灌输一些理财知识,比如,给宝宝单独开个账户,用来储蓄每年收到的压岁钱,积少成多,并从中收获利息。当然,妈咪也可以从宝宝的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让宝宝自由支配,买些玩具、零食、学习用品等。

习俗11:拜年

妈咪说: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要到亲朋好友和邻里家祝贺新春。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邻里间要相互登门拜年,外出相遇时都要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好玩方案:

随着时代的不同,现在拜年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邻里间已经较少登门拜年,朋友间也大多是短信或者电话拜年。不过,至亲的长辈还是要上门拜年,人们相遇时依然要互道“新年快乐”。把这些习俗告诉宝宝,电话拜年时也可以让宝宝说几句祝福的话,走亲访友时也不妨带上宝宝,增进宝宝的社交能力。

习俗12:说吉祥话、讨口彩

妈咪说:

春节期间,各地都有说吉祥话、讨口彩的习俗,虽然如今已经没那么严格了,但是节日期间谁也不想听到不好听的话语。以前,春节期间很多不好的话语都要避讳,比如,死,倒霉,破,坏,碎,散,等等。过年前,家里的大人都要提前教宝宝哪些话不能说。

第6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2017年的元月5日是农历丙申年腊月初八,北京城的百姓一直传承这一古老的习俗,即腊月初八,剥蒜泡醋,熬豆煮粥。在北京这样一个寒冷干燥、有时还有雾霾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肯定会让人身心舒畅。

喝腊八粥的民俗由来已久。腊八粥起源于佛教文化,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腊月初八那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他修行六年中,每日只食一麻一米。后人记得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纪念,颇有“忆苦饭”的含义。寺庙也在这天以杂粮煮粥分赠信徒,称之为“福寿粥”。流传到民间,成了过年食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分享腊八粥能带来好运,所以每逢腊八这一天,全国很多地方的寺庙都有舍粥的习俗。在南方如杭州的灵隐寺,每年腊八粥的舍粥队伍会排得非常长。在北方如北京的潭柘寺、雍和宫、广济寺、广华寺、法云寺、灵光寺、白云观等地,每年舍粥的场面也非常壮观。

如今,京城许多寺院和著名老字号餐馆还在延续并组织规模不等的舍粥活动。今年,除了北京著名的如潭柘寺、灵光寺等将举行舍粥活动,全聚德、烤肉季和众多老字号餐饮店也将向市民送出精心熬制的免费腊八粥。这腊八粥吃着好吃,熬制起来却不那么简单,熬腊八粥用的大米、糯米、莲子、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百合、桂圆肉和各种豆类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从腊八凌晨或腊七晚上就开始熬,舍粥用的锅都很大,一锅粥要熬制几个小时甚至通宵。

喝腊八粥的学问

近些年来,随着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及养生功效又有了新的认识。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有谷物、豆类、坚果、蜜饯等,谷物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腊八粥中常用的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豆类,符合了“要长寿,多吃豆”的说法。但腊八粥配料是有学问的,针对不同人群配料可稍有不同。现在患糖尿病的老人较多,但老人们恰恰大多喜欢喝腊八粥,将腊八粥的用料稍作区分,就可满足不同人群喝粥的需要,使大家食用起来更可口、更健康。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腊八粥要少放米、多加麦和豆,以便起到调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有人胃不好、消化不良,熬粥时可多放粳米、少放豆,粳米可以养脾胃、和五脏;心脑血管病患者熬粥时可多加薏米和黄豆,降胆固醇、健脾;给小孩熬粥时可适量多放些果仁和水果干,健气促消化,但熬煮的时间可适当加长;对于老年人,多加些核桃果仁可补肾纳气、强筋壮骨;孕妇的腊八粥则可多加糯米、黑豆,补钙补铁。

腊八粥寓意吉祥、好运,更是一种感恩的体现

在佛教中,腊八粥不但意味着好运,更是一种感恩的体现。融入中国文化后,又带上了“旧粮吃完,新粮开食”的好兆头,所以在老北京风俗中,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熬上一锅腊八粥,不但家里人吃,街坊四邻之间还会相互赠送,在这个过程中,邻里们不仅仅对熬制腊八粥进行交流,更多的是借此送上祝福和联络感情。北京一些大的寺庙和餐饮老字号组织的送粥活动,实际上也是借喝腊八粥传递吉祥、祝福好运,喝粥的人心怀感恩之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暖。

如今,城市的餐饮业非常发达,年轻人身受外界众多美食的诱惑。但腊八那天下了班,也应该赶着回家与家人同喝一锅腊八粥,享受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年味”,同时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家人为家庭的付出。

过腊八节、喝腊八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的腊八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腊八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之后,中国人对冬至这个节气非常重视,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所以认识腊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二十四气”,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除了腊八粥,老北京在腊八这天还要腌制腊八蒜,腊八蒜是为大年三十吃饺子准备的,看着蒜一天天变绿,意味着春节就要到了,春天也就要来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按照老北京的说法,腊八是新年开始的标志,所以,老北京的歌谣里便有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腊八节后,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再往后,又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正月,至少热闹到正月十五。

第7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诗题是“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诗中描写了春节的民间习俗。一是“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之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二是“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在除夕用屠苏草泡酒,第二天全家老少都来饮用,据说饮了此酒,可以避开瘟疫灾病。三是“桃符”,古时候,人们过年时,将暗红的桃木削成两块长方形的木板,上面分别画上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像。传说这两位神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能吃百鬼,所以鬼怪便畏惧他们。过年时,人们将这两块桃木板分别钉在大门两旁,用它来镇鬼驱邪,这就是“桃符”。直到第二年新年才取下旧的,换上新的。桃符传到唐朝,人们就不再在桃木板上画神像,而是写上吉祥的话语,再到后来,这种吉祥的话语要对偶起来成为对句,桃木板也被红纸所代替,这就是后来的春联。所以,过年贴春联就是由换桃符演变来的。

2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生查子元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桂花等,煮、煎、蒸、炸皆可。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带有团圆的寓意和象征。

在元宵节还有燃灯的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灯的式样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风灯、琉璃灯等。“猜灯谜”是后增的一项元宵节活动,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很受群众欢迎。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放风筝、植树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 端阳》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诗中描写了端午节的两个民间习俗,一是悬“艾蒿、菖蒲”。艾蒿、菖蒲,都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人中药,艾蒿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防治病虫害的草药,端午节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希望达到驱魔祛鬼的神效。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种草药的香气。二是喝“雄黄酒”。人们认为端午节饮雄黄酒,可以防毒蛇,在长江流域地区很盛行。

赛龙舟和吃粽子也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传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以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5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诗中写道:中秋之夜,人们都在观赏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但不知他们都在思念谁?诗人在月下,抒发中秋之夜的情思,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桂花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诗中描写了重阳节的两个民间习俗。一是“登高”,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二是“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据说可以避难消灾。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说明唐朝时重阳登高、插茱萸已很盛行。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7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清・李福《腊八粥》

第8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我国过旧历年的习俗,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彩,人们喜闻乐见。通过这些活动祈求和谐,纳福迎祥,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习俗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财富。中华民族的文化,说到底就是饮食文化。因此,食物是春节习俗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春节的吃,要从一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年货说起。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成了春节的前奏,在民间有“送信的腊八粥”之说,意思是说离春节不远了。

腊八粥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佛教在我国流传很深远而沿袭了这一习俗。至于腊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黄豆、豆子等;南宋时以胡桃、松子、柿栗之类;元代粥色则是殷红的,亦称红糟粥、朱砂粥,可能用赤豆、莲子、花生、红枣之类致红的原料。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十二月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旧时,小孩子盼过新年吃好吃的,其心情格外突出,经常问大人什么时候过年,于是北京民间谚语有:“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中国传统节日,又有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等称谓。在小年这一天主要有两项活动: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传说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样,他就不会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吃年糕

春节吃年糕,是我国南北方共同的习俗,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原是汉族的节令食品。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为防外侵,命伍子胥筑阖闾城池,建成后吴王宴请群臣,伍子胥却郁闷地对群臣说:“我若去世后,倘吴国遭难,粮草不济,百姓饥苦,尔等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则可得救。”伍亡后,越破吴饥民遍野。危难时人们按伍生前所言乃挖城,发现城基砖是用糯米所作,众大喜。于是将米砖洗净蒸食饥荒得解,后人每逢新年蒸糯米年糕是为纪念伍子胥,吴国古称吴郡,即今苏州,故苏州人吃年糕历史悠久。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黏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黏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黏黏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大年三十吃饺子

关于饺子,早在三国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到了唐代饺子的包馅制法和形状都与现在近似了。清初古籍有:“元旦时盛馔同享,如食扁食,名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更岁交子之说源自古代把一昼夜24 h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是2 h,12个时辰用地支作为名称。从半夜算起,半夜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12点以前是即将过去的1年,12点以后就是新的1年了。辞旧岁,迎新年,都在“子时”之间进行交替了所以就“交子”,人们用吃饺子来辞旧迎新。

北京等一些地区在春节包饺子的同时喜欢将一枚硬币包在馅内,喻义大家谁能吃到谁就要走“财运”。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年夜饭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感受那份快乐的气氛,除了有大菜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多少也应该喝一点。

虽然有人认为搞这些菜名是噱头,但在太多人眼里,它们是从古至今人们渴望来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的体现。这种无害的“老传统”,我们应该继续沿用下去并且加以创新才是。

春饼

立春(也叫打春)在这一天要吃春饼,有的地方叫春卷。这叫咬“春”打春之说,俱说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塑造一个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之日用红绿鞭抽打,俗称打春,就是鞭策春牛下地耕田之意。立春季节春回大地农民栽的葱已出嫩芽称羊角葱,鲜嫩香浓,蘸上甜面酱,别有一番风味。北京人吃春饼还讲究炒菜,将韭黄、粉丝、菠菜切丝炒熟,拌合在一起,成为和菜,卷在春饼里吃,有钱人在春饼里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吃春饼讲究包起来,从头到尾,这叫“有头有尾”。

春卷

春卷是用面加适量水和盐拌匀揉按成很软的面皮,在烧热的平锅上旋转烙成面皮包上馅,用油炸制金黄色。春卷的馅讲究用嫩荠菜剁碎,味道鲜美。

元宵

正月十五日,节日的气氛再一次掀起高潮。这一天的叫法有“元宵节”、“上元节”、“灯节”,最讲究吃元宵了。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之名来自汉朝,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夺权,吕死后,太尉起兵扶刘恒为帝称为汉文帝,这一天晚上离开皇宫到大街上“与民同乐”因正月又叫元月,夜在古时叫”宵”,故从这时起,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的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第9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范文

过节的食物

小时候的我总认为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腊八这天,妈妈会泡腊八蒜,把蒜剥好,一颗颗放进一个盛醋的大的玻璃瓶里,然后封紧口,看着瓶子里的蒜一天天变绿,大年初一也就越来越近了。

在农村,每个村子隔上五天都有一个大集,年集是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的日子,孩子们最愿意跟着“帮忙”了!因为每一集,大们都会买几样好吃的,先是买肉买水果,后是买糖买瓜子,有时糖和瓜子买回来还没到过年就被吃光了,大人们还得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每个村子都有集)再买点。进入腊月二十,妈妈就着手做过年的美食了,豆腐已经在前几天冻上,接下来要蒸馒头、蒸包子、蒸虎皮糕、炖肉、炸丸子、炸馓子、炸带鱼……妈妈每做一样好吃的,我和弟弟都会围在一旁,学着她的样子做点什么,或只是闻着香味,等待美食出锅,大快朵颐!

过年,每家每户都要吃肉,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都会杀一头猪。那个年代生活困难,每家从开春就买头小猪养着,到了年底杀了过年。虽然杀头猪有不少肉,但人们都要在腊月把肉放进大缸里用盐腌起来,一点点儿地吃,这样的腊肉,节俭一点的家庭能吃到第二年夏天。妈妈说,他们家就是这样――夏天的时候每次家里用腊肉蒸点包子,妈妈的奶奶都会在包子出锅前把院门插上,这是防止有人来串门――果真有人串门,给人家吃包子吧,舍不得,不给又怕丢面子。

从我记事开始,家里从没杀过猪,过年时也就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时集市上都能买到肉,也就不用杀猪做腊肉了。

吃不完的饺子

或许因为北方人民更衷爱面食,在我的印象中,一到过年总有吃不完的饺子,在我们老家,饺子绝对称得上是过年的主角。

过年包饺子,一般是从腊月三十开始,每到这天,我都比较紧张,不是因为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兴奋的,而是害怕说错话。从我学会擀饺子皮开始,过年期间吃的饺子基本都是我和我妈一起包。腊月三十这一天,既要包出晚上过除夕吃的,还要包出大年初一吃的,每次我的小胳膊累得生疼也不敢吱一声。因为妈妈说,这天包饺子时不能乱说话,像皮多了、馅少了,怎么还不完、累死了、包了多少个了、还剩多少……这些都不能说,而且说不清楚还有哪句话不吉利,就会招来妈妈恶狠狠地白眼。

老家关于饺子的年礼儿可不少,比如在我们那儿三十晚上、初上早上吃饺子,初五、初六吃饺子,正月十五、十六吃饺子,正月二十五吃饺子,二月初二还要吃饺子。另外,老家还有初一剩馅、十五剩面的说法,初一剩馅,寓意当年五谷丰登,有饭吃,十五剩面寓意当年财富兴旺,有衣穿。

对于新媳妇来说,春节期间的饺子就更吃不完了。因为在我们老家,新嫁到男方的媳妇,亲戚朋友、同姓家族都要邀其去家中坐客,其中一项最重要内容就是吃“百家饺”。每天的早饭、午饭、晚饭基本都是在各家吃的,而且都是饺子。各家也都排着号,今天午饭你家请新媳妇,晚饭就到我家吃。妈妈说,有的人家亲戚朋友多,新媳妇往往要从初一吃到十五,恐怕能吃此生最大量的饺子。

过年礼俗

咱们国家是个礼仪之邦,注重“父子纲常”,“长幼有序”,日常生活中都有好多“礼节”、“讲究”,更别说过年这样的大日子了。不过,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在城市已经很少见过年晚辈给长辈行礼了,在我们老家,这个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大年初一这一天,村子里是最热闹的,男人女人们先是在自己家给父母行过大礼,然后三三两两结成队子,去给同族的长辈们拜年。进得屋内,大家或是先跟长辈寒暄几句,或是有憨憨的小伙子,一进门就直接跪在堂屋的地上喊道“大爷、大娘,给你们拜年了”。在我们老家,未出嫁的女孩是不必给父母和其他长辈行大礼的,而过了门的媳妇就要跟男人们一样了。最有意思的就是新媳妇行大礼了。还未行礼,媳妇脸颊已通红,虽则长辈会拦着说“不必行礼了”,但媳妇还是会羞答答地低下身子,结果膝盖才刚着地,就被搀了起来,然后一起拜年的亲人笑作一团。从女孩到嫁作人妇,虽然会一下子行好多礼,但长辈的红包还是很丰厚的!

妈妈说,大年初一这一天,不许叫家人的名字,只能称呼“女儿、儿子、孩子他爸”,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摇摇头。我想可能因为古代的人太怕“年”这个怪物了,怕它知道了家人的名字,会加害家人,所以才不敢说的。除此之外,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不能见着鸡毛掸子、扫帚、床刷这类物件,因为这些物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扫帚星”,人们认为不吉利。所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爸妈都会把这些东起来。

城里人过年是从初一到初八,现在法定假日又改成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不过在老家,这年可是要过到二月初二的。除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庄户人家还要过正月二十五和二月初二。正月二十五是打囤的日子,俗称“填仓节”。早上在太阳没出来之前,早早地把灶膛里的炉灰掏出来,用簸箕盛好,就开始在院子里画囤。先画几个大圆圈,比作粮仓,圆圈的边缘再延伸画出一个梯子的图样,寓意往囤里装粮食的时候要上梯子。圆圈中心画个小圈,在小圈里分别放上玉米、花生、小麦、大豆等物用砖头压上,祈求当年粮食长势好、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是春龙节,旧时曾有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也是是预示五谷丰登的,这一天很多人都去理发,叫“剃龙头”,可以保佑人们鸿运当头。过完了二月二,这庄户人家的年才算真正过完。

武强年画

在中国,你若提及“武强年画”可能知道人并不多,但在河北,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老家离武强县很近,小时候爸妈经常在集市上买回年画来贴。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过小年”,家家户户要在晚间送灶――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神揭下来烧掉,然后再请一张新的灶王神,供除夕接灶王时贴用。

按照我们那儿的民间旧俗,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寓意扫去一年的尘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把里里外外打扫一番,把习以为常的家居摆设换换位置,动动地方。然后在合适的位置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年画,大门上贴门神神像、春联,影壁墙上贴上福字,还有炕画、窗画、中堂画、条屏画、灯方画……各色年画异彩纷呈。

过年的时候,人们在早已“请”来的诸神年画下面秉烛焚香,自家包的饺子,也要先摆在画前。然后,在院子里对画着天地全神的图像焚香致礼,希望在来年生活富裕平平安安。

关于年画,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业,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一年年底,他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一张中堂武强年画,上面画有美貌女子,像真人一般,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去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