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员工关怀范文

员工关怀精选(九篇)

员工关怀

第1篇:员工关怀范文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指基于对人性和人权的关注,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建立舒适的环境,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培养达到促进员工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当今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了掌握着高科技知识的现代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知识经济社会中拥有知识的多少和能否正确地运用知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人是创造知识的主体,也是知识运行的载体,所以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创造促使员工不断进步的环境,发掘员工的潜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是促进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被管理的对象是人,他们主观能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人文关怀,干群关系融洽,人的个性和素质才能充分发展,管理才能出成绩,企业才能够发展,最终使单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员工思想观念、认知能力、道德水准、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员工的精神需要。企业应贴近实际,走近员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有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对自己工作满意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当保健因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员工会觉得很舒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而当它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为此,企业要确保员工的保健因素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比如工作安全、工作条件、工资、企业内部人员的关系等,但是在工资福利职位上面还有可行的上升空间,就是保持足够的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可以说是更高一层次的人文关怀,激励机制运用恰当,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效果。有效的人文关怀,展开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人才成长通道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同时员工也希望从企业获利,只有企业盈利其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二者的目标并不冲突。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员工解决重大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能同时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让职工有成就感。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才能不断实现企业目标。 

2 完善企业文化机制 

把企业的员工当做家人看待,经常换位思考,深入员工的内心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员工对公司有家的温馨感和归属感。一方面,企业要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让员工有畅通的诉说途径与求助渠道,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引导和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企业要关心职工的疾苦,解决职工的困难,要满足职工的生存的需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一个和谐的企业,必定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发展的企业。 

3 心理疏导健康教育 

“二八原理”是经济学上的重要法则,它的意义是:一个事物20%的特性决定了事物80%的重要性,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事情上。把这个原理运用到管理上,就是企业要把弱势群体和问题员工作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注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员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关联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对员工心理问题的疏导,显得尤为必要。针对企业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员工心理问题疏导的长效机制,完善员工心理疏导的多元化渠道,防患于未然,把员工心理有效疏导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生产工作和员工日常生活中。企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完善工会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劳资矛盾没有合法、合理的解决渠道,劳资矛盾就会演变成劳动者和政府的矛盾,甚至演变成整个社会的矛盾。由于我国的工会制度还不完善,工会已经间接沦为公司福利发放传达员的形象。工会很少为员工争取权利,是因为工会的权利很小。改革现有的工会制度,发挥公司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其实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企业的改革已经推进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大型国有企业已经由原来的部、处演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这样的环境已经具备了推进工会制度改革的条件。这是完善企业人文关怀建设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第2篇:员工关怀范文

人性化管理的原动力,不在于对个人欲望的实现,而在于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关注员工基于人性特征对企业目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企业行为对员工可能产生的作用。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人文关怀,因此,企业的人文关怀其实不只是员工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的需要。

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

使员工主动成为企业发展的贡献者

如果简单地把人们参与市场或加入企业的行为,归因于纯粹的经济利益权衡,就会抹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其他的需求动机,也就不可能正确地洞察到人们在企业中真实的心态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种社会性组织,而不像“黑板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个人逐利的工具,它满足的是人们适应社会的需要,即满足员工与人共处、共同获得利益和信任、保持种群繁衍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诚然,在组织演化和组织分工的过程中,企业组织更多地承担了创造和获得物质财富的责任,但这决不是企业的全部。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性组织,在将人们组织起来形成更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承担着与它所处的环境交换信息、观念乃至思想、信仰的义务与责任。试想,我们多数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企业这个组织体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相对宽容,有助于员工能力与智识全面发展,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帮助的人文环境,员工又怎么可能主动而不是被迫地成为企业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贡献者?

使员工成为联系顾客、社会的桥梁

创造顾客价值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那么,谁来创造,谁来发现这种创造后面的顾客需求呢?自然是员工。因此,员工与顾客以及这个社会的联系,是企业能力的基础。

企业是一种社会化组织,因此,它的竞争力来自它的社会化程度。产品作为这种竞争力的载体,从本质上讲体现的是企业认知社会、按社会需求组织社会资源的能力。企业要融入社会,必须要了解社会。陈春花教授在《企业增长的活水》一文中指出:“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没有机会贴近顾客,但是如果没有长期地贴近顾客,是无法真正了解顾客的。”然而真正可怕的也许不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机会贴近顾客,而是这些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政策、所倡导的文化、所影响的氛围隔断了员工与顾客、与社会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企业,必须基于分工与合作的原则,不断拓展员工与顾客、与社会的联系渠道,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了解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其实,多数时候顾客离我们并不遥远,距离经常只是一堵人造的墙。在当代社会,每一个员工都承担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只要我们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的能力,少一些合近求远的官僚习气,就可以从员工的身上发现更多有关顾客的真知灼见。

启动员工创造性的钥匙

从员工身上洞察顾客的需求,首先需要了解员工。这种了解不只局限于把员工看作管理对象的专业性考评,更需要在交流过程中,将员工还原为各种现实性所激励和困扰的社会人;这种了解也不只局限于关心员工当期的表现,更需要在与员工的互动中,了解他基于特定历史条件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并在此前提下谋划他与企业相关的未来。

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我们过多地沉迷于对员工物质利益诉求的分析,沉迷于通过物质激励手段解决遇到的管理难题,结果让企业和员工一起,在一条看不清未来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过多地沉迷于对物质利益的考究,是短缺经济带给我们的心理阴影,不走出这个阴影,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发现启动员工创造性的钥匙,就不可能让员工因为激情去贡献他们身上的“隐性知识”。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利益追求的积极意义。我们强调的是,在一个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企业必须顺应这样的潮流: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特定的个人喜好,没有一种利益机制可以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当员工内心对安全、尊重、自我价值实现这些社会性需求,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得日益丰富和个性化时,企业只有顺应这种需求,才可能深入员工的内心,使员工对企业生发出自觉的热爱和相应的责任。今天,“责任、权力和利益”三位一体的规则秩序,也许要颠覆为“自由、权力和责任”。在一个选择更加自主的社会,员工的个人活动空间往往决定着他的创造性和社会价值,而这也正是企业价值最根本的源泉。

当我们超越利益立场,以更加人性化的视野审视员工时,就会发现:如今的企业领导人,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术知识、商业技巧和战略眼光,还需要人文情怀。只有具备这种情怀,才可以超越立场之争,使企业不再停留在技术语言与销售语言、管理原则与工具选择等各种矛盾冲突中,才能还原出企业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企业只有这样关心员工,员工才会这样关心他的顾客以及与顾客相关的一切事情。

拓展财富的边界

以前,我们对企业的理解过于简单,以为它只是一种通过提品和服务获得剩余价值的赢利性机构。如今,网络技术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企业的边界,使得作为社会性组织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我们需要重新从人的需求和发展上认清企业的本质,需要理解组织分工的演进也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轨迹。

第3篇:员工关怀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员工关怀

随着对科学管理理论和员工认知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以简单的物质奖惩作为管理激励的方法已经体现出了它的滞后性。相应的,由于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科技、通讯、媒体和阶级流动性增强所带来的扁平化社交结构,以及员工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扩大,导致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比重日益增加。作为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员工关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地位变得日趋重要。

一、员工关怀的定义

员工关怀又称为“员工援助计划”,它是现代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关怀主要包括员工自我实现关怀、尊重关怀、安全关怀、归属感关怀等部分,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改善企业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力求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共赢与长远发展。

二、当前企业员工关怀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1.对员工关怀的理解并不准确。员工关怀作为最近越来越受重视的企业管理方法,其发展和应用十分迅速。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员工关怀的理解并不准确,部分企业领导层还在将员工关怀与员工培训和员工福利简单地划等号,没有全面理解员工关怀的内在含义,也没有对员工关怀这一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了内涵与外延的混淆,使企业的员工关怀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2.重形式轻落实的隐忧。部分企业在工作开展之初建立了“员工发展规划”、“员工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制度,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预算资金的不足或者部门权责不清晰等,导致了员工关怀只停留在了表面,很多制度只是上了墙,却没有付诸行动。这些企业虽然一眼看上去制度健全,但是由于制度得不到落实,员工“画饼充饥”,导致了企业的隐忧更为严重。

3.透明“天花板”依然存在。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也是员工奋斗的“兴奋剂”,但是由于固有利益的阻挠,很多企业在实现员工职业规划的时候依然阻碍重重,员工发展的透明“天花板”依然存在,员工的积极性仍然得不到有效调动。

4.员工关怀未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挂钩。员工关怀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该而且必须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当中,将员工关怀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明确的指标。但是多数企业中,只是将员工关怀作为一个阶段性强的工作,或者划归到一个部门的工作,导致了员工关怀工作得不到重视,也缺乏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对创新企业员工关怀工作的建议

职业规划是员工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最能体现出员工的价值以及企业对员工价值最大化的期盼,是员工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与企业双赢的“定心丸”。企业应该力求建立更为清晰、明确的全员职业规划,并保证员工充分了解其内容,为全员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解除固有利益的阻碍。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培训工作,为员工达到职业规划目标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机会,助推员工的职业成长。

精神激励是员工关怀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企业突破僵化的管理模式和家长式的管理思维,更多地肯定、赞美员工的成绩和进步,突出“表扬”、“赞美”、“鼓励”、“协作”等正面词汇的应用,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拉近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距离,构建更为和谐、沟通渠道更为多样化的员工生存环境。

解除后顾之忧,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对员工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对职业“保健因素”的具体要求。通过建立更为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同样是体现员工关怀的重要方式。

归属感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是个人价值关系隶属于或依附于组织的一种意识倾向。企业文化中对于“家”的文化理念的构建,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员工的个人情感需求,建立一种长期的情感上的互动关系。另外,加强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上的参与程度,完善工会组织,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能更好地凝聚员工向心力,提高企业应对重大变革和挑战的能力。

总之,员工关怀任重而道远,其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辅相成,其作用对于企业提高整体绩效、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十分重要。可以预见,员工关怀将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第4篇:员工关怀范文

贵阳供电局

贵阳供电局由原贵阳市南供电局和贵阳市北供电局合并组建、并于2007年2月挂牌成立,全局正式职工2000多人,承担着贵阳市云岩、南明、金阳、乌当、白云、小河、花溪、修文、开阳、息烽7区3县、清镇1个县级市以及黔南州的龙里、惠水、长顺、罗甸4个县共15个区、县、市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1696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46座,主变253台,总容量14592.63兆伏安,拥有各类客户156.81万户。

近年来,为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式,提升员工幸福感,承担好社会责任,服务好电力客户,贵阳供电局提出并实施了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背景

(一)构建和谐企业提升员工幸福感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幸福南网”的企业宗旨,贵州电网公司提出了打造电网强、队伍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国内先进的电网公司,要求所属企业加快和谐企业构建步伐,努力提升员工幸福感。贵阳供电局认为,和谐企业的建设需要广大员工的推动,需要企业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而员工的幸福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一种评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努力创造和提升。对于贵阳供电局的长远发展,怎样让员工有幸福和谐的状态、感受和评价,怎样用亲情温暖员工的心,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员工的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例如谈心、慰问、帮扶等手段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GDP的增长,人对精神需求的提升,员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必须要有科学的、有效的、涉及员工内心感受的心理健康管理手段才能解决,这些都是构建和谐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电力客户服务的需要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是贵州电网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近年来,由于用电客户不断增加,供电量不断扩张,业务量不断加大,员工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显现。例如有的员工带着心理情绪上岗,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控制,引发了操作安全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薪酬,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工作质量;有的把自身的心理负面情绪传播到客户,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引起客户严重不满。贵阳供电局要承担好社会责任,提升电力供应服务形象,就需要增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力度,从提升电力供应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着手,培养有利于企业实施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公司发展理念宗旨、承担企业使命的积极正面情绪,大力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服务水平、敬业精神,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管理,缓解窗口员工焦虑不安、恶劣心境等不良情绪,让他们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去做好电力供应服务,让电力企业透过他们优良的工作服务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这一要求,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前教育人、批评人,转到关怀人、关爱人,转到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将人文关怀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更多的关爱员工,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光荣感,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必将增强企业活力。   

将人文关怀理念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用和谐思维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工作岗位、周边的事物,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形态,以开阔的心怀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增强克服中着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将人文关怀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刻认知员工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他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发展、自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

二、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贵阳供电局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内涵是: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为指导,以打造电网强、队伍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国内先进的电网公司为目标,把员工心理健康作为工作出发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运行体系,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营造关爱员工氛围,引进外部知识技能,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评估,创新集体干预、工作坊、个案咨询等工作方式,全方位疏导员工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与与党建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四有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电力营销有力结合起来,使心理健康管理落到企业生产经营实处。其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

贵阳供电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两级组织。

1、加强领导

成立了由副局长谭小青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政工部主任、营销部主任、分县局局长等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项目推进方案审查,审定作业流程,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组织进行心理健康管理的各项工作。同时划拨专项基金,给予心理健康管理有效的组织、资金保障。

2、建立二级实施队伍

为积极顺利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建立了心理专员队伍,在涉及部门选定对心理学有兴趣和责任心强的骨干担任心理专员,不定期召开专员会,安排布置工作,让专员负责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部门的实施,做好员工与心理健康领导体系的沟通与互动。

3、构建心理健康作业流程【见下图】

 

 

 

通过上述工作,形成了贵阳供电局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日常运行体系【见下图】

(二)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管理知识,营造关爱员工氛围

贵阳供电局是全省推行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第一家国企,“员工心理健康”这个理念全局干部员工都比较陌生,更不知道怎样配合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分三步进行推进:

1、召开全局心理健康管理启动会,进行全局心理健康管理知识普及

为让全局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的实质,召开了召开全局性心理健康管理启动会,机关各主要部室成员、车间及分县局负责人及各部门干部员工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邀请了国内资深的专业心理人士对心理健康管理进行解说:

一是让员工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本质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消除员工对心理健康管理认识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有心理问题是丢面子的事情 。如果有人得了心脏病,他不会觉得丢面子,他的家人也不会,而只会觉得他不幸,并给予他特别的同情与关照。但如果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他和他的家人就会千方百计加以隐瞒和掩饰,他周围缺乏教养的人甚至还会取笑他。其实,这是由于缺乏对心理问题的基本了解。 一般心理问题是人人都会遇上的,心理障碍与重症精神病的患病率却很低。但即使得了神经症或精神病也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因为它们只是们未能处理好内心愿望与环境间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已。

有心理障碍或得了精神病就是产生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与其他危机一样,也是危险与机遇的结合,因此,只要处理得好,人就会有超出常态的自发现与成长。这里所说的"处理",指的就是通过心理健康管理找到专业人员即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专门指导下的康复过程。

误区二:心理医生只管治疗心理障碍。的确,心理医生有责任治疗心理障碍并且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然而,心理医生的工作并不止于此,就如同心理卫生学有最低与最高目标一样,上述工作也只是心理医生的工作目标之一。除了向有心理障碍和康复中的精神病人提供心理治疗外,心理医生还向人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也有最低和最高目标。最低目标:帮助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走出情绪的低谷,并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最高目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的潜能。

例如奥运冠军在赛前所接受的正是这后一类的心理咨询。这样的咨询其实是一种享受。想想看,当他们作为当事者而迷惘的时候,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帮助,让他们在寻找并且实现自己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感觉该多么美好!可以说,普通人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其实远远多于心理障碍患者。 那就是说员工不是一定要有心理障碍才进行心理帮助,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管理提高生活品质得到精神享受,感受企业带来的人文关怀,从而拥有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和生活。

2、对两级组织体系人员进行先导性专题培训

要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必须要对两级组织体系人员进行深入的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有效领导和推进这一工作。

首先针对以及领导体系人员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学习,先后到北京专业心理咨询公司学习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到北京移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国企学习心理健康在企业的实践方法。其次还利用“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论坛”( 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的英文单词第1个字母组合)在北京召开的机会,聆听了国际、国内杰出心理学教授的演讲,对心理健康管理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心理健康管理项目推进得到很多启发。

其次针对二级实施体系人员,举办了多期心理健康专员培训班,邀请了国内资深心理培训师进行授课,让首次接触心理健康工作的专员对工作的概念、内容有了了解;并通过生动案例,培养心理健康专员队该工作热情,同时通过心理沙龙、小型讨论会等多种培训形式,使心理健康专员对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辅导技巧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

3、通过多种手段分阶段宣传心理健康管理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出后,就要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分阶段让全局干部员工对这一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第1阶段,是整个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开端,首要任务就是让所有全局人员了解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接受是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能够主动配合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各项服务。本阶段通过讲座、心理健康使用手册、电子邮件、网页、手机报等形式,向全局员工全面介绍心理健康管理的概念、服务内容、执行程序,以及员工如何获得心理健康管理的帮助,让心理健康管理理念及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第2阶段,在心理健康管理各项服务开始展开的情况下,宣传促进作为辅助,推动整个项目更加顺利的实施。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专题培训、海报、随心刊、爱心卡、宣传栏、电子期刊、内刊专栏、网页等渠道,向员工进行主题知识的介绍、服务的反馈,活动的预告和建议信息的收集等信息互动。

第3阶段,本阶段是宣传的最后部分,同时也是心理健康项目的阶段收尾。经过一个心理健康管理周期的磨合,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此时的宣传促进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针对性。这个时期的宣传主要目的有两个,首先是对全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展望下一步新一个周期的工作;其次,由于心理健康这阶段的重点是评估工作,宣传促进作为辅助,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呼吁员工积极参与问卷调查、访谈、反馈等,对推动评估的开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心理健康抽样评估,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1、明确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的目的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要有目的性和准对性:一是增强员工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一定数量的抽样评估,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二是给员工提供一个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机会, 在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发自的潜能;三是可以全面了解员工整体的心理状况,针对员工心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2、选择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的有效手段

在抽样评估工作中借助外部技术支持,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开展,采取了心理访谈(“一对一”、 “一对多”)和心理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心理访谈是由心理咨询师与员工进行“一对一”、 “一对多”的谈话,谈话通过设定的内容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心理问卷调查是通过问卷(心理健康调查表、心理卫生自评表、压力测试表等通过国内国家权威心理研究所认定的评估表格)的形式,让员工进行答题选择,反映出心理健康状况。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首先在调查人数上确保达到全局员工总人数的30%;其次员工类别涉及中层干部、普通专责、班组长、一线员工;还在评估中强调调查指导语和保密原则,消除员工顾虑,如实反映情况。

3、准确界定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结果

1)焦虑、抑郁人员比例偏高:从抽样结果看,中度和重度抑郁倾向的员工比例占12.0%,中度和重度焦虑倾向的员工比例占9.2%。焦虑问题主要集中在婚姻情感、人际交往方面。

2)职业枯竭现象明显:员工的职业枯竭现象明显,表现在“质疑工作价值”、“怀疑工作能力”方面。

3)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较低:表现在“活力”、“奉献”、“专注”度不够。

4)员工的压力感受较高:高压力感受的员工比例占60.1%,58.7%认为压力更多的是给自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一线员工普遍反映长期压力积累让自己变得易怒、身心疲倦、工作更容易出错。过半员工认为带来负面影响的压力源前五位分别为薪酬、客户服务、工作负荷、组织公平和管理制度。

5)员工的满意度稍低:员工同事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单位满意度、晋升满意度、酬劳满意度偏低。

6)员工组织支持和组织公平感受等组织指标稍低,包括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受、群体的组织公平的感受稍低。

  通过心理评估整体分析,发现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职业压力、婚姻亲子、组织公平四个大方面。

(四)创新大型心理培训、专题心理工作坊和个案心理咨询方式

针对第一阶段心理调查出现的四大心理问题,引入外部技术支持,通过认真研讨,贵阳供电局创新了大型针对性集中心理培训、小规模焦点工作坊和个体心理咨询三种工作方式,用“点、线、面”都涉及的方式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1、运用大型精品讲座解决一线员工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先后举办了“人际沟通技巧与压力管理”、 “解码亲密关系,享受幸福婚姻” 、95598人员“你好!也好!—压力管理”等40余场讲座,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进行授课,通过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充满热情的讲课,通过体验式活动、游戏、学员互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员工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

特别在 “修炼领导情商,让员工快乐工作”大型讲座中,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的教师授课,从管理者必备的洞察力、觉察力、表达力、同感力、情绪管理力四个方面将心理学的理论、技巧运用在管理工作中,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一位从事多年政工工作的中层干部在听完讲座后,感慨万千的说:“以前在做政治思想工作时,只知道进行“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单方面的努力,现在听完讲座后,知道了员工的个性千差万别,首先要了解员工的气质特点,跟不同的员工打交道要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学习心理学技巧,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包括通过了解员工人格类型、肢体语言、字体风格、面部表情等,观察员工的状态,运用同感共情等谈话技巧,很好的切入员工的内心世界,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

2、运用心理工作坊的形式解决一线员工小规模焦点心理问题

心理工作坊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在工作坊中,是一个咨询师同时和一组具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参与者进行。心理工作坊不只是上课、讲座,而是将互动与主题相结合,让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帮助。 针对心理调查出现的小规模焦点心理问题,举办了心理健康系列工作坊。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给员工介绍负面情绪处理、认知调整的方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扰,现场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

例如:针对员工职业生涯厌倦情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解决心理问题。员工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单位里度过,都在职场上打拼,不同角色的人难免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老员工常遇到的问题是:工作了几年,也换过不同的岗位,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对工作也无法表现出更多的激情。

    新员工的问题常常是这样的:作为新员工加入公司后,始终无法与公司的文化与理念融合,具备的工作能力也因心态的影响大打折扣。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和激励,但在基层“留人”却越来越难,该如何知道他们都要什么呢?

针对上述心理问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员工指点迷津。老师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核心,以提高企业内员工敬业度和职场幸福感为研究领域,围绕员工的积极优势、积极成长、积极应对、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五大积极因素展开。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丰富生动的培训课程以及一对一咨询形式,帮助员工充分认识自潜能,在组织内规划并发展职业生涯,以积极的心态成长和应对环境变化,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并最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积极组织! 并形成以下特点:

一是运用心理测评工具:运用“职业兴趣测评” 调查问卷,让学员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适合的职业岗位领域,帮助学员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二是运用镜子技术:课程是面镜子,镜子的背面是大量的心理学理论。镜子前的学员不必掌握深奥的理论,却可由此照出自己内在的心态结构和优势领域。

三是尝试渐修渐悟: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帮助学员对内在心理冲突、内心与环境冲突进行分析,促使学员领悟并由内而外的的改变。

许多参与活动的员工对这种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讲到:课程很丰富,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可以让他们参考使用的,活动中充满了欢笑与快乐,大家都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来自调度管理所的新员工说,这种授课方式真是意犹未尽,平时觉得有些枯燥的理论在今天的课上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其中很有印象的是老师提到的几个“非理性”观念,着实纠正了们很多人的错误意识。

    工作坊根据“小组讨论-成员分享-老师讲解”的模式进行,老师布置了很多题目让大家去用心选择、填写,每个人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都可以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大家在聆听别人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

3、启动个人心理咨询培训平台解决员工敏感性心理问题

个人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员工敏感、隐私类心理问题,主要涉及比较隐私的婚姻情感、亲子教育、丧亲疾病等方面。这些问题员工往往不愿意暴露给同事、朋友等亲近的人,但是这些问题又沉重的压在员工的心底,不良情绪时常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贵阳供电局针对这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创办了个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了北京远程电话咨询平台和贵阳地区面询平台,员工遇到这类不愿启齿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拨打心理健康提升系统“心灵相约”爱心卡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见下图】

在这张卡上,设计了心理咨询预约方式、预约电话,还有咨询电子邮箱,专家会在2个工作日给予答复。心理咨询平台分为北京远程和贵阳本地两个平台,主要考虑贵州本地的心理咨询水平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而两个平台,可以更好的适应员工提出的、难度高低不同的心理问题,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解决不同问题。据统计,目前员工个体心理咨询北京远程、贵阳共计达200余人次。

例如:新分到配电岗位一位22岁的女员工,喜欢本部门一个小伙子,向他表白后遭到拒绝,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比得上别人,什么都觉得自己一定干不好,工作总出错。该女员工拨打求助热线后,经过心理咨询师的4次咨询,使她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受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劣势,咨询师对她进行了情感认知调整,帮助她建立了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使她恢复了快乐、自信的状态,工作日渐出色。

(五)创新三个结合,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在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创新三个结合:

首先把员工心理管理与党建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局把部门支部书记作为二级心理健康实施体系的成员,对支部书记进行了心理健康管理系列知识培训,要求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技巧与员工进行沟通。

其次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企业非常有必要引入心理健康管理系统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心理培训、咨询服务。企业心理健康系统的开展可以建立在员工转换心理契约的基础上与企业文化结合,这样不仅能为员工解决心理问题,更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员工间的渗透,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三把该项目与安全生产、电力营销有力结合起来。安全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我局把安全生产、电力营销与心理管理密切结合,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心理困扰等问题,在员工遇到上述问题时,可以进行心理援助,同时在没有调整好状态时,可以申请进行“工作风险避险”,确保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环境,避免安全事故和行风事故的发生。

通过三结合工作的开展,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六)加强对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的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推行以来,其效果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该管理模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实效,通过定期评估进行效果测试。评估的时间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评估的员工数量为总人数的30%,评估的手段为通过经典心理测试问卷进行评估,问卷选定国家权威心理研究所认定的“Campbell幸福感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工作投入量表(UWES)”、“神经症状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委托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在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推行期间,一共进行了2次评估:

第一次评估结果如下:

维度

心理指标

对比增幅

结论

身心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11.3%

改善

身体幸福感

12.3%

改善

职业枯竭

缺乏工作活力

15.6%

改善

质疑工作价值

18.4%

明显改善

怀疑工作能力

10.5%

改善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活力

25.7%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奉献

29.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专注

22.6%

明显改善

组织支持感受

组织支持感受

21.4%

明显改善

组织公平感受

分配公平

10.9%

改善

制度公平

21.5%

明显改善

满意度

对酬劳满意度

0.5%

未改善

对晋升满意度

0.8%

未改善

对工作满意度

10%

改善

对领导满意度

8%

改善

对同事满意度

12

改善

神经症状

高抑郁倾向

5%

稍有改善

高焦虑倾向

1.5%

稍有改善

第二次评估结果如下:

维度

心理指标

对比增幅

结论

身心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20%

明显改善

身体幸福感

21.3%

明显改善

职业枯竭

缺乏工作活力

25.6%

明显改善

质疑工作价值

18.4%

明显改善

怀疑工作能力

18.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活力

25.7%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奉献

29.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专注

22.6%

明显改善

组织支持感受

组织支持感受

21.4%

明显改善

组织公平感受

分配公平

19.9%

明显改善

制度公平

21.5%

明显改善

满意度

对酬劳满意度

0.8%

未改善

对晋升满意度

1.1%

未改善

对工作满意度

17%

明显改善

对领导满意度

18.2%

明显改善

对同事满意度

19.3%

明显改善

神经症状

高抑郁倾向

18%

明显改善

高焦虑倾向

21.5%

明显改善

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员工群体的身心幸福感、职业枯竭、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受、满意度、神经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从效果评估的数据分析来看,员工工作中更具有职业活力,更有奉献精神和专注的态度;使员工学会了更为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压力缓解和调节的方法,变压力为动力;员工压力主观感受也有明显缓和。

但是从数据分析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没有改变到的指标是:“对酬劳满意度”和“对晋升满意度”,这两项指标因为国企工资体系的问题和人才提拔的特色性,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对这类指标认知的改善要差些。鉴于这两项指标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没有明显改变,通过与人事、政工、工会等职能部门进行研讨,认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认知调整、缓解压力等情绪管理手段虽然改变甚微,是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原因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也要通过合理的办法进行调整,所以心理健康专项领导小组向局分管领导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岗位设置、酬劳合理、晋升提拔制度进行改进。在2011年下半年局采纳了这些合理建议,对岗位、薪酬进行了合理配置和理顺,特别提高了一线农电工的工资待遇,开通了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成才通道,选聘了一批技术、技能专家,他们通过技术成才这条道路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愿景。再次通过专项心理测评,达到了明显改善的效果。

三、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

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贵阳供电局员工在遇到心理情绪问题是能够主动要求管理者进行帮助,要求主动参加大型心理讲座,工作坊的员工越来越多,遇到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主动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寻求咨询师“一对一”帮助。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宿感,感受到了企业对员工心贴心的帮助,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部门领导反映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在岗学习指标大幅提升,员工人均培训学时达130,一年来,有近百.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国家认可的文凭,员工主动参加用电宣传活动,微笑服务、规范服务,温馨服务成为员工的习惯,员工科技管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能手竞赛不断获奖,有先后20余项成果获得省市级各种奖项。特别是在2011年民族运动会期间,各分局一线员工主动请缨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坚持战斗在保电一线,圆满完成了停电任务,为贵州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促进了电力生产、电力营销服务的高效运行

安全管理2011年成绩斐然:截至2011年四季度,通过开展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未发生有责任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未发生生产人身死亡事故,未发生有责任的较大电网和设备事故,未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未发生因违反调度纪律而造成的事故。发生A类一般设备事故1起(220kV鸡场变110kVⅡ母母线保护区外故障动作跳闸事故),同比减3少起;未发生A、B类一般电网事故,同比持平;未发生电网一类障碍,同比减少4起;未发生设备一类障碍,同比较少3起。在2011年贵州电网公司安全责任目标考核中,的考核成绩名列贵州电网公司九家供电局之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明显改观:自从推行通过开展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以来,95598监听抽样情况不合格率达到比去年同期降低25%;客户投诉、举报量逐月下降,月合计发生数3件,低于硬性计划指标5件;供电可靠率达到99.90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5.82小时/每户,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1.732次,同比改善幅度明显,供电质量明显提高;没有出现一例恶性电力行风事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形象。

(三)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推进了打造和谐企业的步伐

第5篇:员工关怀范文

一、人文关怀理论的概念

一般认为人文关怀理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思想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引申到高校思政工作中,人文关怀是指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言以蔽之,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肯定学生、丰富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

二、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构建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高校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点和变化,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当代高校辅导员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指导构建师生关系的实践。具体地:

(一)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在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基础愈加薄弱

首先,师生关系趋于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产业化的推行,教育被好多人等同于了商业服务,而师生关系也被定结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部分同学认为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我上学我交费,你讲课你拿钱”,师生之间缺少产生更深层次感情的基础。其次,师生情感淡漠化。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大学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交流广泛。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陡增,现在高校中,一个辅导员往往带了几百名学生,又经常陷入各种事务性工作中无法自拔,导致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也见不到辅导员一次。加之,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使其与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低。再次,师生行为选择趋向功利化。在大学,各行为主体都有自己的行为目标,其行为选择也是基于对行为结果的考量。作为辅导员,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以及如何规避群体性事件;作为学生,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毕业后的去向;而作为学校,则往往把注意力转向对学校经济状况和硬件条件的关注上。随着这种利益诉求功利化现象的加剧,师生之间也更加缺乏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需要理论指导

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繁多,主要工作职责有思想引导、发展辅导、生活指导和组织管理等,这要求辅导员在于学生相处中要学会扮演、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等多种角色,要做到以上几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而面对上述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足以应对的,人文关怀理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缺。

三、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构建师生关系的可行性

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具体地:

(一)人文关怀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特质相一致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标准的“九零后”,相比其它社会成员和其它年代的大学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质。首先,主体性。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的唤醒,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强调独立、自主、自我选择和创造,更加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其次,双重性。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尝尝同时兼具自主性与他律性、目的性与随意性、沉稳性与突发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等双重特征,这是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第三,向上性。尽管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的选择上会出现双重性的特点,但就其根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都是向上的,积极的,他们在注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不愿将自己的未来局限于较小的空间内。而人文关怀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的主体性,承认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关怀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特征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

(二)人文关怀理论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相一致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思想引导、发展辅导、生活指导、组织管理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前途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相应地辅导员发展辅导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辅导员,主要承担的是“传道与解惑”的任务,具体来说辅导员应从大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入手、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以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行的持续发展为宗旨,进行“传道与解惑”的发展辅导。结合人文关怀理论的内涵,我们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本质是一致的。

四、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构建师生关系的做法

(一)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当代大学生知识更新换代快、个性鲜明,辅导员必须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才能够让大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想要信任、依赖甚至崇拜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地说这些素养包括坚定政治立场、提升道德水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人格魅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沟通技能,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等。

(二)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时展的结晶,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这与人文情怀理论不谋而合,具体地在实践中要做到:第一把学生当孩子,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充分展现出慈母般的浓情,严父般的爱心,传递着对每个孩子的信任与尊重。第二,把学生当朋友,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像朋友一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宽容、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第三,把学生当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任务就是实施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捧杀”学生,还要学会适时“棒杀”,既要从情感上接近学生,又要寓理于情,在原则问题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第6篇:员工关怀范文

【摘要】员工作为企业的基本单元,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等的不断增加,导致员工的思想负担和工作压力加大,势必产生一系列的思想、工作、生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从目前企业员工面临的种种困惑及其产生的不良现象,提出了做好员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2018年4月28日15时20分左右,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黄岛油库罐区发现一名男子死亡。经确认该男子为黄岛油库消警队一名任职消防战斗员。后经警方认定为“高空坠亡,排除他杀”。此事发生在青岛即将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夕,企业被动,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充分暴露出企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大,使得人们需要跟得上生活的快节奏,由此产生的生活压力下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其不稳定。在中石化企业由于职位的不同,收入分配的不同,各自能力的不同,在企业员工的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要注重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曾强员工幸福感,让员工真正实现快乐工作,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员工思想动态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是工资待遇差距扩大导致员工心理失衡问题凸显。企业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工资待遇差距的扩大。工资待遇差距的扩大逐渐导致一些员工心理失衡,“仇富”心理日渐显露。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也较大,使得员工对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感逐渐增加。如何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工资体系问题,正确认识企业利益分配原则,防止心理失衡发展为心理问题,是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是员工价值观嬗变导致信仰缺失。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员工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利益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了很大位置。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逐渐抬头,虽然企业也在下大力气推进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还组织员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等,但仍有一些员工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诱导,个人价值观念产生扭曲,抛弃良知道德,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只看到狭隘的一己私利,罔顾集体利益、企业发展。

三是企业高速发展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存在越来越大的差异。当前企业人员的变化速度加快,新员工和老员工,新领导与老员工;老观念与新规范,新观念与老规范,在相互交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在文化价值的认同上会产生一些差异,这一切都给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

四是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目前企业实行岗位竞争制,每年都要举行全员竞聘上岗。这一举措,确保了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但同时也给员工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不断调整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中,必然会淘汰落后的技术,这也就使得员工在掌握岗位新知识、新技能等问题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员工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必然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在社会整体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员工家属的就业、子女的学业,加之物价的上涨,以及住房、医疗等生活成本的提高,都成为员工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源头。

以上种种现象和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精神和心理的和谐状态,使员工时刻产生不安的情绪。因此,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障员工心理健康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通常的理解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们的个体需求,帮助每一个人提高幸福指数。所谓“心理疏导”,就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人们进行心理调适,使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思想障碍,解决思想问题,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措施

一是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发掘员工工作潜力。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相结合,关心关爱与竞争激励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和谐集体氛围,使员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科学地使用人力资源,切实推行绩效考核机制,积极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在企业的创新发展进程中形成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三贴近”,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把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立体地对待每名员工的多层次需求。即不仅要考虑员工知识、技能的丰富和提高,更应关注员工个体人格的完善、生命价值的提升。在肯定与重视员工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条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的潜能,使干部职工进步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关注他们的价值、权益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有效缓解员工的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贴近生活,就是针对员工在学习、成才、婚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培训、教育、帮扶,让员工能够安心地工作;贴近群众,就是要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办员工之所盼,真诚倾听员工的呼声,真实反映员工的愿望,真情关心员工的疾苦,努力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并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讲究教育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注重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应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责任意识,把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向深入。大力营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在企业当中形成和衷共济、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员工学会心理调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员工心理心态的预测和预警,加强沟通,畅通交流渠道,防止不良心态积累恶变,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

四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营造出企业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人们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作用。面对员工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应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娱乐活动,如举办集体婚礼、技术大比武、演讲比赛、体育活动、文艺汇演等,给员工提供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员工在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在参与和互动中交流思想、增进友情,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加了说服力,既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又培养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和信念。

四是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公司对基层员工进行详细调研,将帮扶救助纳入到企业管理中,定期研究帮扶救助对象,通过各种方式为困难员工排忧解难。比如对重病患者进行募捐以及发放救助金都是较好的方式,不但可以鼓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五是探索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个人成长晋升渠道。企业应在岗位竞聘、干部提拔、学习深造等关系员工核心利益的事宜上家里公平公正的机制,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生活会、献计献策活动等途径积极引导员工参与企业发展,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第7篇:员工关怀范文

[关键词]党员关怀;实现路径;探索与思考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促进党内和谐,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结合宜昌市点军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党员关怀”工程的成功实践,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党员关怀”: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

所谓“党员关怀”,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尊重党员应有的权益和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关怀党员、党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对全体党员进行真情关怀服务,使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

“党员关怀”是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认真分析当前党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党员关怀”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党员关怀”是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教育始终是基础性、根本性的手段。但是,不能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仅仅寄托在党员的高度思想自觉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党员的利益需求也在向多样化发展。如果我们党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党内,不能在科学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同时关注党员的权益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第二,“党员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基层现状看,党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把“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提上日程,就成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党员关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合村并组、村组干部的大幅减少和村党组织集中活动的减少,使农村党员与党组织的紧密型联系越来越演变成松散型关系;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变化,流动党员增多,党员“政治人”的责任越来越难以履行。要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员关怀”意识,通过党内帮扶体现党组织这个“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第四,“党员关怀”是提高党的形象和对群众的吸引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党组织内部充满温暖和活力的自身建设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有效地增强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党员关怀”进一步树立党的光辉形象,让群众看到党内生活的人性化、人情味,从而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是我们应该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方式和路径:如何实现“党员关怀”

第一,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服务凝聚党员的载体形式。点军区实施“党员关怀”的基本载体是推行“一站三卡”管理服务模式。“一站”就是建立“党员服务站”。针对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强、对党员吸引力不够的实际,我们积极筹资新建和改扩建村级阵地,完善了电教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党员热线电话等设施,建立“党员服务站”135个,并全天候对党员开放,成为党员学习的场所、活动的场所、寻求救助的场所、反映问题倾诉衷肠的场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党员之家”。“三卡”,就是把全区所有党员按常驻党员、流动党员、特殊党员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服务,层层建立了常驻党员管理卡、流动党员联系卡、特殊党员关怀卡“三卡”台账,并为每名流动党员和特殊党员确定了至少一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作为联系关怀人,由党组织和结对联系人共同对党员进行关怀服务。

第二,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适应全方位需求的关怀措施。点军区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六大措施对党员实施“立体化关怀”:一是亲情关怀;二是思想引导;三是权利保障;四是扶智扶路;五是多办实事;六是扶危济困。六大措施体现了全方位的“党员关怀”,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发展上帮助党员,受到党员的热烈欢迎。

第三,完善制度网络,探索有保障联动式的工作机制。重点是建立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关怀网络机制。全区“党员关怀”工程坚持区委统一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党组织关怀、党员结对关怀、社会力量关怀的关怀网络。二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点军区各级党组织制定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管理监督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党员联系帮扶制度等“党员关怀”的制度措施;落实了“党员关怀”责任机制、定期活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活动保障机制、工作考评机制等;全面建立了“党员关怀”档案,制定了关怀工作总体方案和对每个流动党员、特殊党员的关怀方案,开展了经常性的“党员关怀”活动。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党员关怀”工程提供资金保证。

三、探索与思考:“党员关怀”的推进和深化

“党员关怀”工程在点军区产生了极好效果,引起了全区上下的强烈反响。“党员关怀”如何推进和深化?结合全区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使党内关怀经常化,回答好“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笔者提出“党员关怀”概念并在全区推行“党员关怀”工程,这是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大胆探索,是党建工作理念和内容的创新,直接目的是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党员关怀”破题,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基。直面“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使党内关怀正常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必将为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和和谐的基层党组织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必须把“党员关怀”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创造性地探索和落实。就“党员关怀”的基本力量来说,应是上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关怀下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同一党组织关怀组织内的党员、同一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社会各界志愿关怀;就关怀的内容和措施来说,应树立“大关怀”观念,使关怀内容由物质关怀向亲情关怀、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发展关怀延伸,关怀方式由扶贫帮困一种方式向全方位关怀转变;就落实和保障措施来说,各级党组织应全面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和愿望需求,建立服务党员的平台,探索切合实际的载体形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关怀措施。

第8篇:员工关怀范文

在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工作,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责任关怀协会,于2013年3月7日正式成立。3月15日,在经开区召开的2013年安全环保大会上,由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亲自给责任关怀协会授牌。3月21日得到了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关于同意成立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责任关怀协会的批复”,3月底完成了长寿区质监局办理法人的注册工作。协会目前有41个成员单位,其中有危化企业35个(主要是针对已建成投产的危化企业)。

2013年责任关怀协会,围绕“园区统筹、协会组织、企业实施、社区参与”的模式,按照“经开区责任关怀实施方案”和“长寿经开区2013年责任关怀工作要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落实责任关怀组织机构及网络体系,建立区域性的沟通平台

责任关怀协会成立后的首要工作之一,抓体制机构建设工作。协会一是根据责任关怀协会章程,设立了常设办事机构及兼职人员。协会的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下设综合组、事务组和财务组(分别由经开区安全、环保局、财务局等工作人员兼职),由秘书长专职管理。二是督促入驻经开区的危化企业办理自愿加入协会申请,落实了各会员单位的责任关怀的责任人、负责人人员。三是协调落实了经开区内危化企业所处周边的晏家街道、江南街道、凤城街道等三个街道办事处的责任关怀的负责人、联系人人员。四是制定协会有关管理制度及2013年度“责任关怀”推进实施方案,经开区管委会及时下发了《长寿经开区2013年责任关怀工作要点》的通知。五是制定出责任关怀承诺书,督促会员单位的企业法人代表签名的责任关怀承诺书。

目前为止,责任关怀组织机构及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已有24家危化企业交来入协会申请表和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名的责任关怀承诺书。

二、宣传推广“责任关怀”理念、知识,逐步形成“责任关怀”氛围

为使“责任关怀”理念、知识,能逐步在入驻经开区的企业及周边的街道 、社区所接受和理解,持续推进责任关怀,不断促进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年来,责任关怀协会一是将推进责任关怀理念的内涵、目的、目标及主要工作等,编制成“责任关怀宣传册”,印制了5000本,分别给晏家中学、晏家街道及社区、江南街道及社区、凤城街道及社区、入驻经开区的危化企业和重点工贸企业等发放,同时在6月2日长寿区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日活动中,将“责任关怀宣传册”向长寿区广大市民发放。二是购买100本《责任关怀实施指南》及责任关怀实施准则,发放给入驻经开区的危化企业和重点工贸企业,逐步将“责任关怀”的标准、要求和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组织行为和员工行为之中,增强企业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三是举办了首期责任关怀理念宣传、培训班,邀请了巴斯夫HSE经理陈子平作“责任关怀在巴斯夫”的专题讲课,有53家企业的责任关怀责任人及负责人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与会人员感到受益匪浅。

三、认真开展“三进”活动,将责任关怀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长寿经开区2013年责任关怀工作要点”的安排,2013年协会的主要工作是责任关怀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三进”活动。今年来,协会开展了以下工作:

责任关怀进企业:一是参加巴斯夫组织召开的“社区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上将经开区如何开展责任关怀工作进行了讲解和介绍。二是组织部分危化企业(会员单位)的安全环保负责人,街道、社区代表等共56人,到会员单位重庆阿丽斯科关西涂料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该企业先进的“5S”管理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三是组织晏家街道、凤城街道社区干部和村民、居民代表及协会有关人员共20人,外出到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先进的安全、环保管理经验和推行责任关怀工作情况。四是协调会员单位云天化股份公司重庆分公司,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云天化重庆分公司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邀请晏家街道及7个社区的部分代表共14人,到该企业生产现场参观,并观摩了该企业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五是组织入驻经开区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开展以“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共收到86份征文,已完成获奖17篇征文的初评。六是举办经开区首届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35家单位105名选手参加,并选出8家企业参加知识抢答决赛。通过举办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企业安全环保意识和知识。七是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排查、指导排查整治安全环保隐患,会诊企业存在的安全环保问题。八是将各会员单位组建成立责任关怀协会制药、精细化工、综合化工等行业组,目前正在安排召开协会制药行业组首次联谊会事宜。

责任关怀进社区:一是组织责任关怀进入晏家街道育才路社区开展责任关怀咨询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经开区领导、晏家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代表及巴斯夫、川维厂、云天化、紫光化工、福安制药、农化集团等企业代表共30余人,此次活动特邀请了莅临经开区的吉林大学冯守华院士参会指导。二是分别组织召开了江南街道、凤城街道、晏家街道等3个街道的领导及社区、村组代表与周边企业相关领导参加的责任关怀座谈会,三次座谈会共有63人参加。在座谈会上,协会介绍了责任关怀协会的宗旨、目的及主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参会企业分别介绍了企业当前的安全环保工作情况;街道及社区、村组分别对周边的企业提出希望和要求等。通过座谈会的召开,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经开区责任关怀协会与街道办事处开展责任关怀平台;一个是企业与周边街道、社区(村组)交流和沟通平台,提高社区与企业相互认知水平。三是协调会员单位企业主动与周边街道、社区(村组)开展责任关怀活动,如:巴斯夫定期组织开展的社区咨询活动;卡贝乐对社区的捐助活动;云南云天化重庆公司举办的“开放日”活动等

责任关怀进学校:4月11日上午,责任关怀行动进入晏家中学。协会一是利用学校的学生做课间操时间,举行了责任关怀行动捐赠仪式。晏家中学全体教师、学生共1000余人参加,由管委会领导向学校领导将20万支票(样式)进行了助学捐赠和发放责任关怀宣传册1000份。在捐赠仪式上,管委会领导向晏家中学全体师生就责任关怀理念、开展责任关怀的目的、意义等进行了宣讲。二是召开了有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代表共30余人参加的责任关怀座谈会。会上管委会领导介绍了经开区推行开展责任关怀工作情况,听取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经开区开展责任关怀的希望及要求。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责任关怀理念及经开区开展的责任关怀工作,逐步在经开区内及晏家地区内推广。

5月21日,责任关怀行动关心长寿中学优秀女生张瑜。在经开区机关工会、团工委、妇委会牵头,向身患白血病的张瑜发出献爱心倡议后,责任关怀协会积极响应,捐款献爱心2万元。勉励张瑜学生坚定信心,早日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出院,早日圆自己的大学梦。

四、存在的问题

长寿经开区成立责任关怀协会是一个创新,如何开展和推进责任关怀,努力践行责任关怀理念和准则,全面实施责任关怀行动,实现经开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由于协会成立到至今仅三个多月的时间,毫无开展责任关怀的工作经验,因此推进责任关怀的工作正在逐步摸索过程中。协会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对推进责任关怀工作理解不够,对加入责任关怀协会不积极主动。到至今为止35家危化企业,仅有24家危化企业提出入会申请和签订责任关怀承诺书,特别是大型企业均未加入,如:川维厂、重钢集团等。

二是由于加入责任关怀协会的企业较少,因此协会的组织网络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

三是协会成立三个多月时间,工作人员仅秘书长一人为专职人员(目前还是逐步了解、熟悉经开区内各企业安全、环保及生产情况阶段),其余均为兼职人员(其担任的经开区安全、环保工作任务本身较重)。因此,推进责任关怀工作、进度较慢,协会工作不够细。

五、责任关怀协会下半年主要工作

根据“长寿经开区2013年责任关怀工作要点”的安排,责任关怀协会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1、进一步强化体制机构建设。完善建立协会、会员单位、街道、社区(村组)对口联系信息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1)、邀请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去街道、社区进行一次责任关怀理念的宣贯座谈会。

(2)、组织邀请专家,对企业开展EHS管理体系培训2次,同时宣传贯彻经开区安全环保监管六维体系。

(3)、安排部分会员单位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和学习责任关怀活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及企业(国外1次、国内1次).

(4)、组织1次企业观摩学习经开区内责任关怀推进先进企业,促使会员单位之间开展推行“责任关怀”相关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工作经验交流。

3、提升责任关怀认知水平工作。

(1)、组织协调会员单位与其对应的社区(村组)及周边企业召开座谈会,通过交流和沟通提高认知水平。

(2)、在企业周边区域内的社区(村组)开展 “民意需求”调查,了解社区(村组)对企业的希望和要求。

(3)、协调会员单位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使企业周边区域内的社区(村组)了解和理解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及生产状况。

4、制定经开区2013年责任关怀年度报告并向公众发放。

5、组织召开好责任关怀协会年会工作。

第9篇:员工关怀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制度得以全面改革,医院党政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中人文关怀措施的贯彻落实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维护医院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描述了党政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并阐述人文关怀在医院党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医院 党政工作 重要作用

一、党政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理念

人文关怀理念源自于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其倡导人人平等,思想解放,对人的价值予以肯定。在医院党政工作中,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医护工作人员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肯定,对医护人员的生活工作予以关注,使医护人员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为医护人员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之下,人文关怀在党政工作中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对资本主义人文关怀理念精髓的吸收,对人际关系予以正确处理、对人的主体性予以肯定与尊重,并对他人更多的关心与友爱,可见人文关怀的实施是党中央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站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要求对群众予以更多的经济与道德上的关怀,同时对人的主体地位予以精神与政治层面的尊重。因此,人文关怀在医院党政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就是对医院员工人生价值关怀的赋予。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人文关怀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完善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党政工作中贯彻落实人文关怀,强调个人品质、情商与潜力的培养与提升,才能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在满足医护人员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是其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医护人员的政治文化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党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党政人员的成就感与参与感

站在党政人员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的实施能够促使干部人事制度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有助于维护党政工作人员的民主权利。人文关怀是对党员的价值的肯定,凸显了党员在医院实际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党员实施人文关怀,并结合医院党政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与制度,能够为党员的合法权利得到更有多的保护与关心,因此,必须对人文关怀的实施予以高度重视,从精神与生活层面为党政医护人员提供积极的引导,满足党政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如此才能够提高党政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党政人员的成就感与参与感增强,进而使得党政人员能够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医院建设工作当中,对于促进医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与意义。

2.符合科学发展的需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与人文关怀理念如出一辙。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的肯定与尊重,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是以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对人的自身价值予以尊重,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对人生活空间的优化以及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等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将人作为主体,使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入,并且从根本上将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关系凸显出来。而党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方针的落实以及科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的协调,使党政工作者的凝聚力得以增强,是保持党组织内部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此外,人文关怀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得以增强,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当真工作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增强医院党组织战斗力与凝聚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逐渐完善,使得医院的就业形式,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党员之间的流动性变得相对频繁,这就加大了医院党政工作人员履行政治责任的难度,导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怀变得松散起来。在医院党政工作中,通过在党组织内的相互帮扶,工作人员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得以增强,使得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以提高,对于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巩固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为了贯彻落实医院党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的人文管理机制,加强对心理辅导人才的培养,促使医护人员在面对医疗工作时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其次,复杂的医疗工作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在实际工作中,受到这些压力的影响,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一些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其正常工作,进而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为此,医院内部党政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并采取人文关怀措施,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与关注,以此维护医院内部医患关系与医护关系,进而使医院的影响得以维护。

三、结束语

医院党政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使得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性地位得到肯定与尊重,增强了医院工作人员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工作中投入了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此使得医院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人文关怀在医院党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