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运营范文

安全运营精选(九篇)

安全运营

第1篇:安全运营范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迅速增加,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到“十五”末,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此外,还有30多个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预计届时全国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已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案,至今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时发生的火灾虽然是人为纵火,但同时也暴露出应急安全设施准备不足、安全设备无法在应急状态下全面启动等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这次火灾的发生,引起了很多人对地铁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尽快建立健全地铁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程安全评估标准,特别是对地铁建设中消防、安检、监控、疏散等建设的安全评价,十分有必要。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闭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条件比较差,一旦发生事故,疏散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事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地铁隧道中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地铁乘客来源又比较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格、细致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因此其安全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引发地铁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流量过多造成呼吸道疾病大面积传播。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加上缺乏阳光照射、客流量大,使地铁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公布的研究文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水平一般比室外污染要高得多,通常为2至5倍,极端情况下,可超过100倍。作为更封闭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安全运营标准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各地地铁运营公司也开始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据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玉琨介绍,和地铁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依法建设和运营的规范不够。第二是早期建设水平较低,达不到现在要求的标准。如北京地铁一号线是在“”期间开工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决定了结果就是那样,现在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想在其站台上安装保护乘客安全的屏蔽门就比较困难。第三是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为尽量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我国各地也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运营安全的规范。深圳市于7月并实施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安全方面规定了地铁公司可以在地铁车站或通风口附近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地铁工程建设沿线有关单位应服从并予以配合。北京市于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安全运营管理问题作出了规定,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上海市于12月1日颁布实施《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这是一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轨道交通列车因故晚点15分钟,运营单位要立即向市交通局总值班室汇报并采取应急方案;遇到突发灾害、恐怖活动并危及运营安全时,运营方可停止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的运营并报告交通局,并且立即向社会公告。

可以看出,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有些只是做了一个笼统的责任规定,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从全国范围来讲,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从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动因来看,其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准时的公共交通服务。因此,安全是发展轨道交通要保证的首要基本条件。美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将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评价标准从高危行业引入轨道交通,建立了轨道交通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专项评价四类评价标准;英国则把铁路安全评价系统引入轨道交通,把所有的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区别对待;我国香港的地铁也有自己的安全评价制度。“实践出真知”,他们的安全评价标准都是从经年累月的安全统计数据中得出的,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路段、原因等方面系统、细致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预防、检查、处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事故,都能以最快、最稳妥的方式保护乘客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超级秘书网:

第2篇:安全运营范文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和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全国最大比重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铁路运输连结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这些交通运输活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危及公共安全,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铁路运输活动中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运营事故,情节严重的行为。

1、行为必须违反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制度”,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同时,由于这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导致了铁路运营事故的发生。如果运营事故不是由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引起,则行为人不负处罚。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是作为,如超速行驶、错扳道岔、错发信号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过道口未鸣笛示警、扳道员不按时扳道岔、岔道口不减速等。

2、必须造成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本条所称 “   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了人员重伤、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以致酿成运营事故;明知列车关键部件有失灵危险,仍继续驾驶,以致造成运营事故,等等。“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或多人重伤,公私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等。

3、严重后果必须是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铁路职工才能成为本罪主体。这里所称的铁路职工,是指具体从事铁路运营业务与保证列车运营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具体操纵机车的司机;铁路运营设备的其他操纵人员,如扳道员、挂钩员;列车运营活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人员,如调度员;列车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信号员,等等。如果是铁路部门的非运营第一线职工,则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主要是指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出于故意。但他对于发生交通肇事的严重后果则是过失的,即他应当预见未预见到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出于故意,就不属于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而属于其他犯罪了。

二、认定(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认定本罪,一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规章制度。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照章行事的,不违反规章制度,即便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不构成犯罪。二看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行为人虽然违反了规章制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三看违章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即使在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之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但不是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构成犯罪。四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故意,又无过失,严重后果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二)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两罪都是过失犯罪,行为人都实施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造成了重大事故,并且都是属于交通方面的重大事故。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铁路职工;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2)违反的规章制度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违反的是铁路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运输管理、维修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交通肇事罪违反的是同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与制度,其范围较广。(3)犯罪客体稍有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营的安全;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第3篇:安全运营范文

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营运保证书

第一条 为了强化机动车辆运输安全管理,增强驾驶员的安全责任,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证全院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根据局、院安委会要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的精神。制定本安全责任保证书。

第二条 机动车驾驶员保证自觉履行下列安全行车职责:

1、机动车驾驶员对安全行车负有直接责任,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局、院各项安全行车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3、服从调度,听从指挥,出车时证件携带齐全,按派车单执行任务。.

4、认真执行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安全检查制度。完成任务后及时检查车辆,并向领导汇报安全情况,及时维护保养车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5、做到文明礼貌,按路线行驶,不抢道,不强超抢会,不开冒险车。

6、通过交叉路口、桥梁、隧道、漫水路段、繁华闹市、弯道、坡道及危险路面要减速靠右行,注意观察车辆,行人动态,做到礼让“三先”。情况不明,不盲目强行通过。

7、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驾车时精力充沛,不疲劳驾车,不酒后驾车,不将车交给无照人驾驶,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将车交其他驾驶员驾驶,离开车辆时,要将电路开关钥匙取下,拉好手闸,锁好车门。

8、在院内按照指定地点统一停放车辆,不在住宅区等禁止车辆通行、停放的地方行车、停车。

9、加强安全学习,努力提高驾驶水平,积极参加单位、(班组)“安全日”学习活动。

10、保证做到安全行车,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第三条 单位领导保证为驾驶员提供下列安全服务:

1、督促驾驶员做到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及时安排维修,排除故障,使车况达到安全技术标准。车辆事故隐患不排除,驾驶员有权拒绝出车。

2、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环境,对驾驶员提出的合理意见,给予采纳。

3、不违章指挥。

第四条 驾驶员全面履行安全行车职责,全年实现安全行车无事故,驾驶员所在单位根据驾驶员安全行驶公里数,服务质量及盈利等情况,年底奖励驾驶员100-500元。

第五条 酒后驾车、将车交无照人驾驶,安全保卫科有权将其调离驾驶员岗位。如果发生事故,一切经济损失全部由驾驶员本人承担。

第六条 单位领导违章指挥,驾驶员未加拒绝而开车造成事故,领导与驾驶员负同等责任,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其经济损失由领导和驾驶员各按50%赔偿。

责任书有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单位领导(签):

驾驶员(签):

货运从业人员安全营运保证书

为了道路货物运输安全,不违章停车,不开病车上路,不超载超限,杜绝交通事故,我保证做到:

一、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和运输管理的法规、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和城市文明交通“三让”规定,不争道抢行不超载超限、规范货物装载、防止货物扬散、脱落、不闯红灯、不违反标志、标线确保无事故、无规章、无投诉.

二、保证所驾驶车辆制动、转向、灯光、灭火器、标志标识、轮胎、接地线等设施合格有效、集装箱锁扣完整有效、危险品车罐体牢固、从业资格证真实有效、不开套牌车。

三、爱护车辆及设备、及时检查、保养车辆、保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坚持车辆检查制度,保证安全设备齐全有效,并做好行车记录。

四、随身携带驾驶证,不准驾驶与驾驶车种不符的车辆,不准驾驶机件失灵,违章乘载的车辆,不准搭乘无关人员,严禁将车辆交给非驾驶员驾驶。

五、驾驶车辆时要精力集中,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闯单、禁行线,严禁疲劳驾驶、酒后驾车。

六、行经人行横道、汽车站、繁华街道时,要减速慢行或停车避让。

七、停放车辆要遵守规定,严禁乱停乱放,停车时要关闭电路,拉紧制动,锁好车门确保安全。

车号:

运输企业:(章) 车主:

驾驶员:

年 月 日

营运员安全营运保证书

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现郑重承诺如下: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二、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保证全面履行职责,使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杜绝“三违”行为。重点加强对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与教育,不断降低交通违章,杜绝不安全行车陋习。

四、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做好运输设备、安全设施维护保养,严格进行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检验,严禁违规装卸、运输,重点做好货运车辆和其他运输设备的维护与修理,坚持执行车辆月检制度,确保运行的运输设备符合安全技术条件,达到100%完好率。

五、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六、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七、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依法实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

八、认真开展日常性的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整改期间要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九、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责任,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监测、监控。

十、依法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和器材,并进行定期演练,落实岗位应急措施。

十一、按要求上报生产安全事故,不迟报、谎报、瞒报、漏报事故,做好事故抢险救援,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妥善处理伤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

十二、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并与有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十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按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

十四、尊重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有的权益,引导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鼓励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提出改正建议,甚至批评、举报,对提出批评和举报的职工不打击报复,不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和降低工资待遇。

十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十六、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第4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雾 航行 紧急应变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51-01

引言:内河运输,相对其他运输方式而言,运力大,运价低,经济实惠,为大宗货物运输提供简单便捷的一种渠道。但是,船舶营运的安全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中,由于能见度不良造成的运输事故是屡见不鲜的,而雾是影响能见度的总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雾与内河船舶营运的安全息息相关。

一.雾的成因和对船舶的影响

雾是由漂游在近地面层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凝结物,一般将水平能见度在0.5-5海里范围的称为轻雾。小于5海里的称为浓雾。雾的形成与云一样,都是发生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雾发生在贴近地面区域,水汽的凝结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蒸发和水平输送,增大大气中水汽,再一就是降低温度。雾的形成与后者密切相关,所空气低层冷却且水汽含量充沛,风力适度,大气结构稳定,区域内含有大量凝结核,这些都满足后就容易形成雾。

雾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无论在海上、内河还是在港口,当发生浓雾时能见度十分恶劣,使现代的导航仪器受到影响,导致偏航 搁浅 碰撞等事故。根据统计,有60%-70%的船舶事故与雾相关。所以为了减少或是避免雾中航行事故,国际上建立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

二.黑龙江水系雾的多发期

黑龙江水系的雾一年中以夏秋较多,10月以后到第二年5月雾较少,5月以后逐渐增多,8月雾最多。夏季起雾的时间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秋雾一般在8月下旬到10月中旬较多。雾情通常发生在晚间半夜以后到上午10点以前,夏季时间短,秋季时间长。

三.雾生成前的预兆

久雨初晴,日落时阳光剧烈照射,日落后天空清晰明朗:夜晚万里无云,星斗发银光;日落西山晚霞红,黄昏霞光发银灰色,夜晚晴朗无风;秋夜露水重或有厚霜。这些征兆多是次日早上有雾。夜晚灯光发毛,甲板上有露水,入夜后室外衣物和物品上感觉湿润。午夜天气骤变,天亮时趋于和缓无风,空中水汽弥漫,这些可能都会出现雾。

四.船舶遇雾的安全措施

雾刚到来时,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抓紧时机,利用岸形或是航标和标志性建筑物,进行正确的定位。如果视距没有达到恶劣程度而且能够辨认岸形时,船舶可以在雾中航行。但是船长和值班人员应估计雾的变化,在危险航道航行或与他船会遇等情况下,要充分考虑本船的操纵性和控制能力,继续航行应考虑前方是否有锚地或是有可供船舶掉头的区域,以便紧急情况下改变船舶动态。从而避免紧迫局面的出现,防止造成事故。

五.雾中航行与锚泊

根据国际雾级的规定,凡能见距离在4000米以下者,称为能见度不良,包括因雾、降雨、下雪、霾等使能见度受到限制的情况在内。雾中航行是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航行的一种习惯叫法。船舶在雾中航行,应按章施放雾号和采取安全航速。

(一)雾中航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雾中航行的特点包括:能见度不良,视线受限制;难以在足够的距离上发现周围来船和他船的动态,只能依赖雷达观测与标绘,避让困难;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物标和航标等,定位和导航困难;雾中航行采用安全航速后,风流对船舶的影响较大,推算船位的精度较差,同时也直接影响船舶在危险物附近的航行安全。

主要的注意事项包括:及时适当地调整航线的离岸距离;认真作好航迹推算工作,不宜频繁变向变速;沿岸航行时,认真作好测深工作,并充分利用等深线来缩小概率航迹区和避险;利用一切手段来获取船位和导航,并能迅速地识别影像并进行观测;利用雷达协助了望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档;时刻掌握当时能见度状况下的实际能见距离;雾中声号的作用系向船舶警告危险的所在,声音的作用距离随天气(风向、风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根据声音的大小判断距离的远近,声音在空气中并非直线传播,特别是在声源附近,呈不规则现象。

(二)雾航前的准备工作

驾驶人员尽可能准确测定船位,了解周围船舶动态;按章采取安全航速,施放雾号;开启雷达、VHF,并派出必要的了望人员;变自动操舵为人工操舵;及时报告船长,通知机舱备车; 保持肃静,打开驾驶台门窗,关闭所有水密门窗,保证一切必要的听觉和视觉了望。

(三)、雾中定位与导航

雾航时,由于能见度不良,无法用陆标和天文定位。但可进行无线电定位导航或测深辨位导航。沿岸航行,除利用卫导、罗兰系统外,还可根据覆盖情况使用台卡、无线电测向等进行定位与导航;当离岸距离在雷达作用距离范围之内时,雷达也可用于定位与导航;无论无线电航海仪器怎样可靠,均不可与目视导航的直观性相比;雾航时,各种定位方法可交叉使用,以便彼此核对;充分利用雷达、VHF等,进行导航和协助避让。

(四)、在轻雾中航行时,驾驶人员应切实掌握各航段雾季的分布、特点、征兆及变化规律,随时注意雾情变化。减速行驶,按章鸣笛,并报请船长,同时通知机舱备车。抓岸形、航标和显著物标为点,运用罗经,稳住航向,摆正船位,勤测勤算,做好应变的准备。所有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加强了望。大型船队应加派专人到首驳了望,并随时将情况报告驾驶台。

开启雷达,派专人进行雷达观测,随时报告观测情况。运用V HF加强与信号台及附近船舶联系,远离避让。发现雾级有向浓雾转化趋势,及早做好锚泊扎雾准备工作。山区河流下行船舶更应准确地掌握船位、航道特征及浓雾区,不能错失掉头的时机和锚地,及时选择锚地扎雾。

(五)、在浓雾中航行时,除应按照轻雾中航行要点进行操作外,驾驶人员应熟练使用雷达定船位、选航向。会使用雷达航行参考图,能准确从雷达荧屏上选择吊向点、转向点,按航道走向及时调整船位,使船舶航行在计划航线上。能从雷达荧屏上区别航道内外动静物标,区别船舶类型、大小、走向,有无碰撞危险。如发现有碰撞危险,应及时用车、舵,采取紧急应变措施。

雾航中使用雷达协助避碰时及早发现来船是关键。海上航行一般要在8n mile(15km)以外发现来船,6n mile(10km)以外判明情况,立即采取避让行动。当能见度不良时(内河低于1.5km),或接近雾区航行时,应开启雷达助航,并保持对其进行仔细和连续的观测,距离档应远、近交替使用。发现来船回波应作好观测记录,以判明与来船的关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采取避让行动后,如发现对方采取不协调行动,距离越来越近,而形成紧迫局面,唯一的办法是立即停车,继续观测对方的动向。在狭水道中遇雾,如本船雷达性能良好,船位正确,则可以谨慎沿航道右侧(或规定的航道一侧)航行。切忌在转向点与他船会遇,宁可停车等对方先过转向点。

(六)、雾中锚泊时,按照有关的避碰规则鸣放雾泊声号,值班人员应该认真值班,驾驶台内保持肃静,注意倾听周围船舶声号。注意观察周围船舶动态,防止走锚等事件的发生,驳船单独锚泊应按照规定鸣雾钟。雾中搁浅,应立即了解船舶周围水深,在雾未散时不可动车动舵。在屋散后在进行活动拖浅,不可慌忙急躁,以免造成更大事故。

六 结束语

船舶安全营运,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国民收入的提高,是国家经济保持正常增长的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第5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3.人员保安全。从新员工进入广州地铁的第一堂培训课开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与地铁人的工作、生活就紧紧相连。《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21个规章制度是地铁保证安全运营的“法典”,“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则让每位员工全员皆“兵”,员工“违章即事故”的强烈安全意识则让广州地铁已安全运营了4000多天。

    4.措施保安全。亚运期间,广州地铁针对客流量大幅增长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亚运免费日5天,地铁145个车站、412个出入口,就启动三级客流控制高达200余次。

每停靠一个车站,每开一次车门,地铁司机都会仔细瞭望,反复确认,确保绝对安全才能动车,一个班次下来,开关门累计超过4000次,用广播提示近800次。

    二、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向

    目前,广州地铁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成为扩大运营规模的前提。所以,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安全管理融合到生产管理之中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处置生产关系的原则之一,要保证运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管理置于运营组织、维修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管理的完整结合。

    2.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广州地铁将针对现行的运行体系,结合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对现有运营系统加以完善;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设备功能及运用要求进行评估,超前进行风险控制;针对运营组织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发现运营的薄弱环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在爆发之前。

   3.将安全关口前移

    随着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广州地铁必须将安全关口前移,将安全工作放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的前面,在运营组织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维修规程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安全人员的充分参与,并会同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安全关口前移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中。

    三、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思考

    运营安全是地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广州地铁必须狠抓运营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得失,同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上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

    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联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的重要环节

    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广州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

第6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 安全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综述: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地铁作为同样人口密集场所,它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群众的关注焦点。

背景:

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包含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形式,不含APM),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设置车站1653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国。城市轨交地铁具有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的优点但与此同时,由于地铁建设于地下,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速度高、起停频繁、客流量大且人 员复杂、应急疏散难度大的固有特点,如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会造成乘客的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后果极其严重。

现状:

以上诸多事故的发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地铁运营的风险部外乎人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技术(车站通风、疏散及车辆情况)、制度(管理及应急机制)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四个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为了减少与控制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事故,降低地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我国各地铁运营城市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进而规范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北京和上海市的管理规范,如《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等。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各地铁运营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而且有些规定只是笼统的规定了责任,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更没有建立系统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不能量化各子系统的风险等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性差,效率低。因此,建立一整套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地铁营运系统的风险与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地铁各子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之上,给出地铁的总体安全水平,发现地铁的安全薄弱环节并编制出地铁安全应急预案,为地铁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国外应用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知道危险源控制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常用的风险评估理论主要有不确定性理论、概率及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决策理论等,主要应用的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此外,目前系统工程理论,模糊控制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正被引入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评估正在向动态系统评估的方向发展。国外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经验比较丰富,与国内相比其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地铁事故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

此外,在对地铁系统具体安全管理方法研究方面,国外也处于不断的探索研究阶段。Marek Sitarz 提出地铁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考虑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他提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包括运营阶段还要考虑设计阶段和地铁设备实施的维修部分,以及对地铁专用线路的规划管理部分,并针对各部分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Chris J.Baker 指出传统的计算地铁系统风险水平的方法不能量化信息不充分系统的风险水平,因此他提出了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并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指标系数降低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构造事故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矩阵,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我国在地铁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北京地铁始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已经运营超过 40 年,截至 2011 年底,已经建成运营路线 15 条,线路总长 372km,根据中期规划,到 2020 年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将达到 516.5km。在 40 多年的运营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北京地铁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创新管理方法,提出“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等一系列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创新实践了“人、机、环、管理”四大因素和“治、控、救”的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事前和源头管理,最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提出了以控为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以救为辅,严格考核和奖励机制的管理方法。

上海地铁自 1994 年 1 号线通车以来,目前通车里程已经达到 400km,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规模轨道交通,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整体效益,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开展综合研究,各项管理工作以安全运营为中心,重点强调运营质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隐患数据库系统等,加强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各种施,是运营安全处于受控的状态,运营质量不断提升。

广州地铁通过多年的运营实践管理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本身特点的管理体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面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治、控、救”管理机制,广州地铁、安全关前移的管理目标。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全网的线路覆盖,能过实时掌握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了事前预防。

第7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地铁安全运营;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人员的流动以及物资的交换,对于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比较高,城市的汽车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具有高效低廉的优点,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然而,地铁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会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泰国曼谷的列车相撞事件、香港的地铁火灾事故、莫斯科的恐怖袭击等,都表明了地铁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近年来,地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地铁运营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较为完善。为确保地铁能正常、安全、高效的运行,在2008年《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各地方地铁安全运营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并且在地铁站中安装视频监控、门禁、安检排爆和报警等安全装置,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但是,各地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地铁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铁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的管理措施需要不断地改进。另外,地铁工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做到安全事故零发生。

2 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

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地铁处于较为封闭的空间,在运营的过程中又会聚集大量的人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明确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对策,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设备设施的因素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地交通工具,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输送乘客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其运行的频率也比较高。然而,由于地铁列车自身的原因,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例如,列车脱轨、闸门自动解锁拖钩故障以及机械故障等,都是列车在设备设施方面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因此,设备设施是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想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应当从列车的设备设施方面入手,定期检查、保养列车,尽量避免因故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2 人的因素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人口量急剧增加,人员的大量流动为城市交通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如果人流量过大,就容易出现拥挤、混乱等现象,从而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人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近年来,由于地铁站拥挤带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在上下班或者是节假日等乘坐地铁的高峰时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好乘客的乘车秩序,那么就会增大踩踏事件、乘客被被挤下站台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2.3 社会灾害

地铁站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发生社会灾害,将会威胁到大量乘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社会灾害也是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者毒气等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还会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3 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建议

地铁的安全运营,不能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还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地铁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受到设备设施、人以及社会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加强地铁的安全运营,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概率,使地铁真正成为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

3.1 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首先应当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通过提高地铁列车以及地铁站控制系统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机械故障、列车脱轨等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地铁控制系统、地铁列车、地铁运行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转。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地铁运营企业结合国家的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安装、运营相关的硬件设施,增强发现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

3.2 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维护好乘车秩序,从而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首先,从地铁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对地铁安全事故发挥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地铁安全、高效地运行,一定要重视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要让地铁工作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从乘客的角度来讲,强化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乘车秩序,还能提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踩踏等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换而言之,乘客的素质对地铁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水平,还应当强化居民的安全乘车教育。地铁公司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组织地铁安全知识巡讲,让乘客懂得如何乘坐地铁安全出行。

3.3 提高地铁站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地铁站是一个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极大的地方,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地铁公司应当安装包括乘客、设备、隧道等监测指标在内的风险监控体系。这样地铁安全管理者就能及时地观测整个地铁运营情况,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排除,避免留下安全监控的“死角”。与此同时,地铁站还需要安装安全事故风险预警系统,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可能潜在的危险。一旦系统监测到某一类事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安全预警,从而帮助地铁公司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地铁的运行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汽车尾气污染等众多问题,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完善地铁安全运营,减少地铁事故发生率,才能使地铁真正成为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文章首先描述了当前我国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在分析地铁安全运营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强化安全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地铁站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等角度,探讨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邹磊,江毅.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2(02).

[2]宋维华,殷位洋.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2).

第8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前言

地铁运营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风险的管理即利用风险的评估、分析等方法对存在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或有害因素、危险因素等)加以识别,在定义发现有害、危险因素的同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并通过危险预先分析等措施对风险可能带来的结果、影响加以分析,定义有害因素、危险因素的等级,制定预防措施、控制策略并组织实施,持续跟踪监控、评价实施措施的效果,从而循环该过程,逐步控制、消除有害因素、危险因素。为确保地铁的正常与安全运营,减少危险和事故的发生是首要问题,而合理应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

一、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地铁运营方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将其消除。一是建立完善的线网定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并严格保证地铁建设前期、试运营阶段、验收及运营阶段等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风险评估探寻、消除事故隐患;二是建立完善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制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依托安全法风险评估严格把控安全质量大关,严格实施安全准入标准,规避各类工程风险;三是针对地铁客流量建立完善的科学性、前瞻性A测制度,立足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地铁线路开通、开通后5年、10年、15年的客流量,尽量减少因预测客流量的误差所造成的地铁车站通道设计不足、缺乏疏散客流能力等问题,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二)建立健全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

在地铁运营中应将其投资建设机制理顺,建立健全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一是投机整合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这三大主体,避免地铁多主体化运行,预防发生规划、建设、设计、运营等环节脱节的问题,避免给地铁的网络化运营造成高风险;二是针对地铁运营部门新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即地铁运营单位要充分与地铁新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部门交流、沟通,实时掌握工程的建设进度、施工情况,对参与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等阶段实施安全性论证,实现开始运营时就保证正常状态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部门联系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实施联合执法,共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以及消除等操作,加强对地铁控制保护区的安全风险监督管理。

(三)构建地铁监控及自动报警系统

地铁监控及自动报警系统的构建能保证地铁安全运行,建议每一个地铁站都要构建该系统,将其变成保护地铁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工具[2]。监控及自动报警系统能将全线车站、车辆段、通信信号楼及主变电所等保护好,且它能凭借自身的组网灵活、高度可靠、扩展方便、维修容易、接线简单等势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监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下,地铁车站内部必须要设置电脑急速机,以便对本区段内的所有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和监控,并通过提前编制好的程序快速扫描、搜检地铁车站所有的消防安全设施,同时对这些设备进行连续性的基础分类,明确它们的特征,确认其功能正常与否等。另外,地铁运营应设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有线通讯紧急电话,促使地铁司机、车站工作人员能通过有线电话或无线系统将事态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地铁车站内部还要全方位安装监视器,构建视频传输系统,实时收集地铁车站内各个方位的视频信息,避免发生地铁出现爆炸、火灾、毒气泄露等事故而控制中心却不知情的问题;列车上要配备紧急报警按钮,一旦发生爆炸、火灾等意外事故时方便乘客迅速按压,及时通知司机,有效管控风险。

(四)促进安全标准化与危险源管控

一方面,地铁运营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单位各层级要分别组建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逐一排查管辖区内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消防档案、生产环境等,有效预防发生隐性危险事故。同时,单位要有机结合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重新划定安全工作,依据类别对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有效的指导与监管,尽可能发挥监督与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地铁运营单位要及时建立危险源识别清单,划分事故的等级,通过该清单定性、定量分析潜在风险,并进行合理的预测,使领导获得决策依据。决策者则可按照危险源识别清单、风险管控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在排查隐患的过程中监控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提高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的预见性,避免发生违规行为,保证各个环节均与规范要求相符,保证人、机、物、环等要素的稳定与安全,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非纸上谈兵,需要地铁运营单位逐项规范、完善,立足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根源,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与危险源管控体系。

(五)优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运营单位要结合地铁突发事件的类别做好岗位设计工作,分类归纳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处理方法,完善和优化应急处置程序[3]。主要包括:一是针对照明熄灭事件,要迅速而准确地报告,并将票款保护好,积极疏导、稳定乘客的心理和情绪,有序疏散人员出站;二是针对临时封闭地铁车站事件,迅速而准确地报告,及时阻止乘客进站,加强疏导、疏散人员,准确办理作业,做好行车组织;三是针对长时间无车事件,要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而准确地报告,加强疏导,阻止乘客进入地铁车站,如果暂时无法恢复,则要封站;四是针对车站发生爆炸事件,要立即查明发生爆炸的初期位置及情况,迅速而准确地报告,阻止乘客进站,保护好现场,积极搜集各类线索,大力救护伤亡人员,加强疏导,安抚乘客情绪;五是针对地铁外部的人员伤亡事件,要迅速而准确地报告,留取人证、证词,组织好行车,加强疏导,救护伤亡人员,切实维护现场秩序,尽快开通运营;六是针对火灾事件,要即刻查明情况,组织好行车,加强疏导,救护伤亡人员,积极组织扑救,组织乘客有序疏散;七是针对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要尽快确立初期位置,即刻查明情况,组织好行车,加强疏导,发放防护用品,救护伤亡人员,快速疏散人员。

三、结束语

在发展社会与经济的过程中,地铁的运营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减轻城市交通压力,还能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鉴于地铁运营面临诸多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及人员务必要站在风险管控的角度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从而持续优化地铁运营管理模式,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发生,将地铁变成真正快捷、方便、安全的城市交通方式。

参考文献 :

[1] 韩飞.基于地铁安全的风险要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 (21):147-148.

第9篇:安全运营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一、上海地铁概况

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上海轨道交通通车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中国第一。上海铁路客运量持续攀升居高不下,就拿一、二、三号线来说,今年以来。尤其是10月份至今,三条线日均客运量达1365万人次,其中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近140万人次,周五日客运量经常超过150万人次,高峰时段车厢平均满载率已达抢7%,超高峰时段高达146%,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客运压力很大。在巨大的营运压力下,营运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

二、上海地铁目前运营管理模式

根据上海“十一五”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运营目标。上海地铁围绕网络化运营要求,一方面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积极强化网络统筹和系统优化,并采取“运营提前介入”等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拟采取集中分级式管理架构,其决策形式、管理内容及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1 集中分级式管理构架

上海实行网络化运营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一个扁平开放型、实现资源统筹配置集约型的网络运营模式。同时实现线网联动的,职责分明的,对紧急事故能快速反应的应急保障网络体系。

三、上海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缺少关于地铁安全管理的强制性规定。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4.8亿元,尽管是全国范围内造价最低的地铁,但其完全符合建筑标准。然而相对于硬件设施的达标,关于地铁安全保障的强制性标准却由于多方面原因迟迟不见出台。(2)地铁系统的安全检查制度落实不严格。地铁安保意识薄弱是安全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与习惯性的安保思维有关。(3)缺乏专人专管。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对地铁运营的风险活动进行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往往只对自己所任工作中的风险地采取一定的对策,但是缺乏系统、全局性的把握。(4)缺乏长效机制。地铁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或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好了伤疤忘了疼”缺乏长效实施机制。

四、加强上海地铁营运安全管理建议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上海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预防为主,加强防患。由于上海地铁实行网络化运营方式,因此,对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要格外关注,在日常检查中要对全网络的供电、信号、车辆、轨道等各地铁系统的设施设备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逐项整改。(3)应该扩大宣传,增强工作人员和广大乘客安全意识。认真组织各项消防活动, 全面落实消防法和防火安全责任制。要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对地铁司机、站台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形成“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5)实施双重保障措施。去年上海发生的地铁事故,提醒铁路营运部门“任何技术不是万无一失的”。因此,在地铁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时,除了继续加强技术预防,还要加强人工预防。对于地铁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想“一万”、防“万一”,实施双重保障措施。

上海地铁的旅客运输,在上海公交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