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细化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细化工作方案

第1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一、饮食采购实施方案

部队食堂由部队管理和经营,以包工、包料模式进行运作,不以承包的任何形式搞个人盈利经营。

1、全面工作由部队管理,由分管食堂的人员、采购员和保管员全权负责,每天需要的物料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详细地填写,负责人签字后再执行。

2、部队派遣食堂的保管员和采购员,代表部队全面履行保管和采购的责。原材料采购时,保管员先验货,再登记,入库。出库时,相应的材料要登记,由出库负责人签字。部队军需部每一个月都要定期盘库,并对出库前的单据仔细校对。

3、部队食堂为全体指战员的三餐服务,为确保部队的生产生产质量,部队对食堂队伍的组成硬性规定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持三证上岗。每天的工作人员不少于6人,包括全面协调管理员1人,有过硬技术包括蒸、煎、煮、炸的工作人员各1人,杂工1人并负责卫生检查。

4、每个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每天都要有相应的菜单,严格按照菜单进行工作,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将做出的食物全部配送到食堂,进餐后及时收餐具,对盛放食具定期清洗消毒。此外,还要负责客餐的饮食服务。按奖罚制度进行奖罚。

二、规范设施事务,实行精细管理

1、设置标准齐全的功能室

部队食堂设置了一些功能室,如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消毒间、更衣间、仓库、餐厅等,这些基础设施要符合以下标准:

(1)粗加工间

食品粗加工应该有基本设施进行防尘和防蝇,配备专门的货架来放置食物,与餐厅其它的加工间如配菜间等分开。加工间的地面、墙裙在采用都是不透水的材料,地面和排水沟要有坡度以确保下水通畅。排水沟出口应设置网眼孔径小于2mm的网罩,防鼠。通气口的安置也如此。

并成立专门的卫生组,对加工车间的每个角落进行仔细检查。

食品粗加工应有足够供水,所供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粗加工场所应有三个以上水池,做到荤素食品分池清洗。洗涤拖把等清洁用品与清洗食品的水池分开。并及时清理残渣,保持清洁。

(2)切配间

切配有专间,地面采用不透水的材料,为便于清扫要有一定坡度,墙裙贴白瓷砖,日常保持中没有食物残渣和污迹;墙壁和天花板上油漆无脱落,墙体无霉斑。为保水道通畅,在切配间内设置洗手池。为使加工时产生的废弃物能及时地处理,在切配间内要配有专门的食品冰箱和废弃箱(桶),并于当日处理。配菜结束后,清洗用具,保持清洁和卫生。

(3)烹调间

加工场地的地面需采用不透水的材料,为防止摔倒不应光滑。为便于炉灶的墙壁以及灶面的清洁,应该铺有瓷砖,并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安置在灶前,使下水道通畅。在烹调间要有排烟罩,操作台可用不锈钢的台面,生、熟做到分台,也可上面进生、下面出熟,避免同一台面进菜、出菜。做到清洁,落实责任到个人。

灶面、灶台的墙壁要定期洗刷,保持排气罩不滴油、无食物残渣、无油污、无积灰,结束工作后,地面、灶台、操作台和用具做好清洗,保持加工场所清洁。所有人员戴口罩进行操作。

(4)备餐间

备餐间设置洗手池,水龙头为感应式。在工作间内设置了配餐台,货架、空气消毒等设施,配备着用于保存食物的冷藏设施,为保持空气干燥还设置了保湿设施,为保证备餐间的理学运转正常,与其它间相通的门或窗要配备有完整的的防尘、防蝇的设施。做好食品卫生工作。

(5)消毒间

消毒间专门负责生产和餐具的清洗消毒,与其它场所分开,以免消毒不彻底,消毒的方式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化学消毒的方式消毒时,设有至少3个专用的水池,在此提倡多个,用于餐用具的初洗、二洗、浸泡消毒和清洗消毒液残留完全冲洗,在各类水池上标明其用途。

(6)更衣间

更衣间设置了洗手池、衣帽架、大挂衣柜和鞋架,同时也设置了毛巾挂钩和简易的梳洗用具。使用时,要爱护使用。

三、行李发放实施方案

1、行李发放时,搬迁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上下楼时要注意楼梯,防止跌落,任何人在搬迁期间禁止在行李发放室吸烟、使用明火以免发生火灾,以确保安全。

2、每个寝室钥匙人手一把,行李发放室的钥匙由专人管理,如要进入到行李发放室等特殊情况,须在两到三人以上陪同下方可进入。

3、部队军需部应提前全面检查门锁情况,对已坏门锁进行维修或进行更换。

请各指战员严格遵守军需部统一安排,配合好各部门的工作,使行李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四、物资采购实施方案

1.部队军需部在设备、材料及工具等物资采购时,首先要编报申购计划(填写物资请购单),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本着急需、实用、俭省节约的原则申购。

2.部队军需部在采购工作中,要根据申购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应坚持产品使用对路、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所购进的物资(设备、材料、工具)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3.部队军需部根据申购计划进行采购物资时,3000元以下部门领导至少要委派两人以上同时参与采购;3000元以上中心委派财务人员和部门采购人员一起参与采购。

第2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一、基层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基层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了档案工作人员收集并整理各种基层财政经济信息的工作效率,更准确地统计出有效的财政信息并将其上报上级,从而助于上级通过财政档案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关的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高质量的精细化财政档案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推进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有助于规范财务日常行为

财务日常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档案的记录工作中。在对财政文件进行收集、记录整理的过程中,精细化工作不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以增强财政信息的有效真实性,还要求财政档案的记录工作能够适当地对财政资金的来源、用途等进行监督。另外,在档案人员上报财政档案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上级对财政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由此可知,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监督的性质能够促进财政资金的有序使用,最终规范财务的日常行为活动。

(三)适应时展的要求

当前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大极大地扩大了财政档案的存储空间,增加了档案整理工作的工作量。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社会上部分行业的应用,信息载体也逐渐由传统的纸质转为电子与纸质并存,且档案管理工作也更加注重了档案的保管与信息的开发并行,此时,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落后于时展的要求,因此,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二、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基层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多数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其档案专业知识欠缺。而多数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身兼多职,日常事务繁多,不会精于档案管理工作。再加上低素质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远落后于档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人力的投入达不到档案精细化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接受的系统专业培训较少,专注于传统的档案日常管理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手段呆板缺乏创新度,传统的思想和管理均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严重影响到了基层财政档案精细化工作的建设。

(二)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工作中,基层领导层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并不十分重视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明确认识到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人力、物力或是财力上对档案精细化工作的投入都不够,以致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设施落后

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靠先进设备技术的引进。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基层财政部门的基础设施落后,配置简陋,电脑陈旧低性能,扫描仪、刻录机等设备缺乏。阐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基层政府领导层对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使财政档案精细化工作被忽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资金的支持。二是由于相关档案精细化管理所需的先进设备的后期持续性如维修、升级等开支将给基层财政部门带来严重的负担。目前基础设施落后是造成多数基层地区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不足、进展不明显的重要因素。

(四)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规范的工作制度是财政档案精细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完成,工作由简单的搜集转变为有效的管理,粗犷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合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求,但是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财政档案新制度并没有建立。当前,财政档案在如档案收集、整理等各个方面均缺少统一的流程和制度,档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明显降低。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断应用,计算机安全将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档案的安全可靠性需科学制度的保障。

三、改进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要组建一支真正高素质的队伍,首先要充实人才,构建稳定的队伍。一要加强队伍的团队建设,大胆任用那些以事业为重、对新科技有追求的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推进财政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二要稳定干部队伍,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其实际需求。还要将高素质人才安排到财政档案建设队伍中,完善队伍结构。另外,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要遵循因人而异原则,缺啥补啥,通过系统与短期培训结合,对现有人才进行强化教育培训。二要注重结合工作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三是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学习更新新技术,为财政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奠基。

(二)加深认识,提高重视

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开展离不开领导层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档案精细化的宣传,通过推广宣传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层对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从而逐步加强重视。其次,相关的财政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律己,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而全面地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工作的成就及困难,加深领导对档案精细化管理的了解。

(三)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是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能够有效预防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纰漏。监管部门对财政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有效监测了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领导层经济的错误决策。此外,监管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减少了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纰漏。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基础财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整合资金确保一些必要设备如扫描仪、刻录机等的配备,为财政档案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同时在后期要做好设备的检查、更新、维护、等工作,保证设备的良好有序运行。

第3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1.建立档案馆

“档案馆”是指具有一定专业人员和固定设施配备的独立机构,将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化,使之成为并行于学校管理而又单独存在的管理机构。档案馆的建立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人员配备要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有管理经验,可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竞争上岗。另一方面,硬件要齐全。合理建设档案馆硬件配置,如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室”、购进相关机械设备等。在保证一定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

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统一思想,明确档案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和目标。深化各级领导和执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在全员接受认同的情况下,统一思想认识和观念,使档案馆切实做到管理精准细化、服务精耕细作、技术精益求精,从而更为细致的服务于各项教学工作,促进校园发展。

3.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操作行为,细化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使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操作行为,细化管理制度,就要求制定具体的系统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划分责任,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统一和互动,建设标准、规范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

而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发、制定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途径以及工作方法等,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原则、职责划分、隶属关系、权力范围和材料编制等。二是岗位制度。此项制度应包括对馆长、副馆长和馆员的岗位要求、职责认定、权力范畴等多项内容的说明,以此为标准,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奖惩措施、考评标准、晋升条件、设备使用准则、经费申请程序等,并依据人、物、财、环境等进行细致划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操作行为。四是业务流程制度。它是指针对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行为标准,涵盖了日常教学情况、教研成果、校园规划、测试结果、人文历史、资金投入等相关文献的收录、编辑、整理工作。由于高校档案的多样性和可连续性,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该项工作,因此业务流程制度在管理制度当中占有较重的分量。五是利用服务制度。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制定服务制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明确查阅者的权力和义务,解除档案馆神秘不可侵犯的错误思想,公示档案馆职责,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定工作人员服务标准,以服务至上为根本,统一派发工作制服,提高人员素质,使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化,以求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信息化建设,科技引领管理潮流

相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档案管理具有传输速度快、存储空间大、可保留时间长、易管理、易查询等特点,因此,信息化成为完善现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必要途径,以先进科技为辅助手段,精益化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增强相关人员信息化建设紧迫感,促进形成信息化建设责任意识

随着高校档案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手工记载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对档案分类、编排、检索、更新等各方面的要求,出现了管理过程繁琐、查找速度慢、准确性差等众多问题。因此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现的尤为迫切,各级管理者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同时,应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信息化建设研讨工作,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以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进步,从而全方位推动校园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

依据学校资源状况,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纳入学校基建项目,合理分配建设投入比率,制定精细化的建设计划。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应包括“软件”建设投入和“硬件”建设投入两个方面。其中,“软件”建设投入是指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在此过程中,校方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同行技术交流会等,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会后总结工作,以确保管理者及时更新高校档案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硬件”建设投入是指校方以相关管理规定和资金预算状况为依据,所开展的物质建设工作,如机械设备采购、管理软件更新、工作室面积扩大等。只有“软件”、“硬件”两手抓,合理协调两方面投入配比,坚持两者并重原则,才能使得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投入利益最大化,实现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3)开设高校档案网络平台

第4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82-02

一、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办理流程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自上而下的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行,各地基层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作为检察系统反腐机制的末端环节,也不断推进执法办案正规化建设,办案流程日益规范。但是基层自侦部门作为与地方基层接触最紧密的一环,面临的情况和对手复杂多样,所拥有的资源有限,再有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粗放式办案习惯,所以办案流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时有暴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侦队伍素质方面。据有关数据统计,基层检察机关的自侦部门所办职务犯罪案件占整体检察机关所办案件的百分之九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也越来越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这种形势之下对我们基层办案人员的要求本应更高,但现实中,我们基层职侦部门的队伍配置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与时势需求远不相符。从数量上看,一些较大区县检察院的职侦队伍也不过二十多人,而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职侦队伍只有六、七人,而且这其中以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居多,职侦经验不足。

2.检察技术方面。相对于其它刑事犯罪,职务犯罪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智能型,涉案对象所能利用的资源多,因此在自侦案件的办理流程中干警所面临的挑战将更高,应该掌控的技术支持也应更强。但现实是,虽然经常在强调科技强检,但我们的基层自侦部门却还是普遍依赖于“一张嘴、一支笔、一张纸”的传统手段,这种原始粗放的办案手段,使得整个办案流程的成本摊高,效率降低。比如说我们缺乏一些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这使得我们的基层办案人员每当要去查询相关房产信息、银行信息、电话信息时便不得不一家一家的去跑,常常由于对方工作人员的拖延、业务水平等原因导致延误侦查进度。

3.缺乏良好的内部协调衔接,合力不足。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基层检察院的职侦干警并不是慵散,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岗位分工,职责界定,即具体操作标准,导致我们的基层自侦案件办理过程中流程化不足。比如在审讯过程中,前一个班的同志和后面接班的同志间之间,由于时间紧迫,经常出现没有把上一节信息详细传达的情况,这种前后环节中干警之间衔接不够形成一种效率内耗,最终使得整个办案流程的效率严重打折。

4.办案流程中业务分层不明显,纠偏不及时。在基层办案实践中,当一个案件开始进入流程后,我们的办案人员之间的业务分成不明显,往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案件突破,因此,一个办案流程中,突审环节进行的很快,而之后的取证、固证环节却交由一两个干警负责,有时出现由一个干警一竿子打到底的情况,这种办案模式,一旦遇到窝案、串案的情况,就容易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办案流程后期的大量工作都交由个别干警长时间超负荷完成,容易造成拖延、效率低下;二是最容易出现违规问题的突审环节,由于案多、人杂,相关分管领导没有足够精力对办案人员在流程中对办案规范执行进行有效管控,对执行中的偏差纠正不及时。

二、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办理流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我国当前至上而下的反腐态势不相符,更与人民群众对基层反腐的期待不相符。面对基层自侦办案中的队伍因素、技术因素、不协调因素等困境,我们只能向管理要战力。精细化管理源于西方国家对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不光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也越来越多的被各个政府部门所吸纳运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对于每个基层检察院来说,改变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自侦案件办理模式,在办案流程中引进精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精细化管理是反腐新形势下自侦案件办理的必然选择。当前基层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所面对腐败案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贪污受贿了,中间经常夹杂着各种复杂的经济往来,各种新形式的贪污、挪用、受贿手法层出不穷。因此要使自侦案件办得更有成效就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整个办案流程协调、高效运转,使每一种资源都能被充分配置,每一名干警都能发挥所长。

2.审判中心主义的推行要求采用精细化管理。一直以来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都是以侦查为中心的,但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所谓审判中心主义,即在刑事诉讼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将刑事审判阶段作为整个刑事诉讼的中心,侦查、等审判前程序则被视为审判程序开启的准备阶段,只有在审判阶段,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充分的维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才能得到最终的、权威的确定。这种改革的推行必然要求我们自侦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更加严谨,必须使每一步程序更加精细,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每一分证据都要经得住审判的推敲,而且我们的侦查人员将随时可能被要求在法庭上当面对质。

3.推进法律执行,要借助精细化管理。法治的进步与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上层所指定的法律法规能否被很好的执行,从刑诉法到相关司法解释都对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作了很多规定,在实践中,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部门,由于所面临的情况复杂及传统惯性的原因,能否将这些法律法规执行好很关键。而要抓落实、抓执行,就需要精细化管理。解决法律法规的落实及执行问题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三、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管理与我国检察系统一直大力推进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其实质应该是一样的,精细化管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特征。精细化管理有一套从理念到具体应用的方法论体系,我们的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办理流程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套方法论体系。这一方法论体系的运用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查办效率,提升办案人员的素质,推进新一轮司法改革。

1.理念层次。精、准、细、严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管理人员对做精、做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决心、意志和态度。对我们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每一位干警而言,对待每一个案件,每一个流程,也同样需要抱有这样的认识、决心、意志和态度。

2.基本方法层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很多,但大体可以归纳为这八种,即,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经济化、实证化、精益化。其实我们自侦办案部门办案流程建设主要就是这些方面的建设。一个完整的办案流程中应该是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3.技术、工具层次及最后应用层次。精细化的技术、工具层次是基本方法层次的延伸,为基本方法提供更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量化管理是基本方法之一,而量化管理下又有诸多具体技术和工具,我们自侦部门办案流程中也需要进行量化设计,但我们的工作毕竟不同于企业生产,企业的工作成果、产品数量好测量,但我们自侦工作的成果测量就需要应用量化管理中的具体工具。

四、建立和完善自侦案件办理流程精细化管理机制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贪腐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强,反腐成绩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将尤其重要。基层检察院自侦部门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的末端机构,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经济化、实证化、精益化这八种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为纲对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办案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造,以下提出几点改造思路:

1.提升办案队伍职务素养。推行办案流程精细化管理建设与提升办案干警的职务素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干警职务能否具有较高的职务素养是精细化管理能否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到位了,办案流程的软件到位了,反过来又能促进办案干警职务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对办案队伍素养的提升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在干警的选用上,由于职侦案件的特殊性,干警必须做到思路缜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气场,而且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其次,要加强对队伍各方面专业技能都培养,面对复杂多样的职务犯罪类型,我们的干警必须一专多能;最后,要加强对干警平时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办过的案件进行讨论学习和总结经验。

2.加强检察技术建设。没有切实有效的检察技术作支撑,一切精细化管理改造都是纸上谈兵,检察机关相对于公安、国安等部门,从来都存在技术支撑严重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的自侦部门,技术手段更是严重缺乏,为此,加强办案流程精细化改造必须加强检察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投入,使办案流程达到精细化所要求的水平与效率。

3.优化办案流程中的衔接机制。在程序愈来愈重要的重要的今天,自侦案件办案流程的衔接情况是程序正义是否良好贯彻的主要体现,因此必须对办案流程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节就是对办案流程中各办案人员、办案步骤的衔接配合进行精细化改造。根据自侦案件的特性,我们可以采用“时间―责任矩阵流程”来实现办案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即确定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及时间标准,据此制定前后衔接的责任矩阵流程。这种“时间―责任矩阵流程不光可以使衔接配合中的拖沓和推诿现象受到有力约束,最主要的是使办案人员每个人的功效之和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4.增强执行力管控精细化。基层检察院自侦部门办案流程的顺利开展首先取决于每一名办案人员有力执行相关规范化执法程序,对这种执行情况的监督即为执行力管控,这种管控体现在办案流程的三个环节,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所以自侦案件办案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必须做到一下三点:首先是在事前控制中做到指令细化,以让具体办案干警能从一开始无弹性地按指令行事;其次,事前的任务政策细化了,还不能保证下属会执行到位,还要花大力气全程跟踪、促进,做到事中控制;事前的指令细化和事中的过程跟进也不能保证执行结果不出现偏差,因此事后控制显得尤其重要,这种事后控制即所谓结果纠偏。

参考文献:

[1]温德成.政府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7:105-170.

[2]见汪中.细节决定成败[M].新华出版社,2004:110-145.

[3]唐雪莲.论审判中心主义对我国侦查工作的影响[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6).

[4]陆志强.检察机关精准化管理的实现路径[J].人民检察,2013(9).

第5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摘要建设项目档案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各方需要对接和交底的档案资料总称。按规定,建设项目档案,多数属于长期存档的档案内容。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在建设项目总量持续攀升的环境背景下,落实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总体来看,展开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实效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创新

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城市建设项目档案实现精细化管理符合当前发展现实要求,有利于后续城市档案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有助于对建设项目进行追溯,进而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管理效能和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落实精细化管理能够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和办法取得必要突破,进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确保建设项目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一、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必要性分析

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是必然之举和关键措施。通过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能够使档案管理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提升,确保档案的价值与作用得到发挥,同时保证档案应用的专业化水平。

(一)档案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效率

落实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导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将档案管理功能的标准一致化、措施创新化,确保档案管理保持常态和长效。建设项目档案总量大,管理必然有一定难度,需要管理方通过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事项更加清晰和简洁,确保档案可利用性和实际价值性得到体现。

(二)档案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价值的挖掘

档案是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对城市建设项目档案进行必要收集整理,有助于先进经验的传递和传导,使档案管理经验和办法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深度挖掘现有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价值。精细化管理在现有档案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管理措施和方式,使档案管理实现系统管理和长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成果。

(三)档案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后期建设项目的高效管理

建设项目的各类基础性档案是后期实现项目管理的必要依据和支撑。档案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后期建设项目的高效管理,能够切实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使建设项目保持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通过档案精细化管理,各类档案信息资料在建设过程中就得到有效收集整理。在项目交底后,承建方和使用方都能拿到准确完整的建设档案,进而确保建设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体来看,只有档案保持完整,后续各类管理才能符合实际要求,继而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

二、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工作,且对相关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管理创新性不强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必须具备一定创新性,通过持续有效创新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管理创新性不强是目前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创新性具体体现在档案管理理念、措施和办法等各方面,如果档案管理中没有创新的体现,那么管理就是无本之源,无法取得长效,进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也就只能限于低效管理状态下。

(二)管理实效性不强

在建设项目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可见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上尚存在明显不足之处,进而导致管理实效性不强。档案管理只有确保管理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才能取得预期管理实效,进而使档案管理不断取得突破。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缺乏档案管理的针对性,使得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失去实效。

(三)管理规范性不强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规范性不强,如部分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未能认真履行主管部门制定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导致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粗放式管理态势,在施工各个阶段都存在档案管理不到位,竣工资料存在残缺、破损、杂乱无章等问题;另外还有部分项目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规定不明确,岗位调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

三、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措施

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要从落实具体管理措施入手,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措施的方式,提升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档案管理取得预期效果。

(一)明确管理责任 确保规章制度有操作性

在现有的规定中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及设计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统一的档案管理。这一规定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操作性提出了具体要求,进而使档案管理事项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人。为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应当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落实和技术的运用,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同制定更为严格和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以实现建设项目档案的分类和分项管理,使档案管理保持常态。

(二)围绕精细化管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由多个业务环节组成,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汇总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围绕精细化管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管理标准细化上,首先要明确档案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案卷组卷和卷内文件排序等相关标准,其次则要重点做好分类、分层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层次清晰,归档资料覆盖范围准确,归档文件卷宗编目与装订规范,相应的检索工具齐全。通过精细化管理原则的落实,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 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

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内容多,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档案水平的效能,同时提升档案管理的精确性和实效性。推广和普及信息化档案管理符合当前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整体趋势和现实情况,信息平台和软件的运用,能够使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得到保证,有利于更大范围和幅度的档案信息收集和汇总,突出档案管理工作重点。数字化档案收集汇总和管理也是精细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量现场的影像资料和图纸资料制作成光盘进行存档,这种存档形式效率更高,能够满足于大容量存档工作的实际需要。总体上通过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使信息化和数字化作用更为突出,进而推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取得新突破,实现持续创新。

四、结语

建设项目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确保建设项目档案价值最大化、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的必然之举。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存档部门多、档案项目多、档案种类多,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完整性,避免档案出现遗失、缺损等问题。基于此,建设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要从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制度体系完善,细化管理程序和标准及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进而全面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琴琴.如何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2] 朱欢利.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1(10).

[3] 徐玲.地铁档案精细化管理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

第6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一、与时俱进做好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档案工作中能实现企业档案服务功能最大化。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与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即在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股改上市、国际竞争等活动普遍开展,对各项业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多种管理科学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网络办公要求档案管理精细准确。同时,档案精细化管理也能够如实反映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对档案进行科学有序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充分的挖掘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寻找到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经济水平的进步。

(二)档案精细化管理能够做到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原始记录和重要信息资源,档案的原始凭证性要求档案质量必须高而稳定,所以只有从档案形成伊始就精细地管理才能保证档案的终身质量。因此,企业档案作为企业发展历程的记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进行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企业档案的管理,不能说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但是也在其中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做到精细化、系统化。

(三)企业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科学,企业档案管理这种非常传统的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吸纳新的管理学知识,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创新。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原始记录和重要信息资源,企业档案工作则是在企业研发、企业生产、企业经营等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性管理工作。随着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将对各项业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不仅要有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和没有漏洞的经济经营制度,企业经营者还要不断完善的就是企业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二、企业档案管理精细化实践探索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首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文件归档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网络化管理制度》等制度,做到以制度强化管理,保证了档案的安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发挥了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认真落实责任制。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要保证档案管理必要的经费开支,严格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档案资料安排专人负责、专室存放,微机管理与档案装订管理相结合。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流程。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着变化,现代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强化档案管理的关键。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严格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实效性,对完成现行文件任务的文件材料,才能立卷或归档,未完成的则不可以;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明确归档的重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三)领导必须切实对档案精细化工作重视程度。精细化管理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企业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使企业档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大的跨越与发展。企业负责人要真正从思想上把它摆上议事日程,从建设一流企业和科学化管理的高度认识档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加强企业档案人才建设,把思想好、素质高、懂专业、热爱档案工作并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造就一支过得硬的专业队伍。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我们要结合档案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及标准。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过程,制定出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的管理流程。结合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对资料的收集、审核、整理、归档按以下流程操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定归档范围分类装订排列编号装盒编目上柜。科学按照永久、长期、短期三类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管。

第7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机关档案测评

根据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京档发〔2012〕1号),《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作为对北京市各区县机关档案室工作的综合测量和评价指标自2012年1月起实施。2012年北京市16区县96个机关单位通过了测评,其中东城区对区属机关单位中的25个单位进行了测评,测评工作严格按照测评办法的程序要求实施,对强化档案业务指导,提高业务规范执行力,提升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对工作程序及测评细则涉及的有关业务问题的思考和把握也为今后测评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测评的意义

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是对区县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检查评价,是区县档案行政部门对各机关单位开展工作的抓手,是保证区县机关档案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测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对测评工作的认识与评价也不应以通过测评单位的数量或测评得分为标志,而应以对工作的促进和提升为标准。测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区县机关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提高区县机关档案工作质量,为党和国家积累史料,为百姓民生提供服务。

二、测评的实施

(一)结合区情,细化标准

测评办法及测评细则是北京市档案局根据全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情况统一制定的,对区县机关档案工作从领导体系、基础业务、信息开发利用、下属单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各区县在实施测评时,有必要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对测评办法的工作程序以及测评细则的具体指标及分值做出细化标准,使测评工作对本区县机关起到确切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以东城区为例,为了提高各单位领导重视程度,经过请示市档案局,将“测评后向市局上报材料,审批后下发标牌”的程序调整为在测评前做全面预检,预检后即将材料报批,正式测评时对通过测评的单位当场颁发标牌,收到了更好的现场效果。在测评细则的执行方面,2010年区划调整后,新东城各单位档案工作均涉及原东城、原崇文、新东城三个部分的工作内容,各部分工作水平不均衡,为了全面考量新东城各单位档案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东城区将测评细则的各项指标做了量化拆分,对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了无遗漏无死角的全面综合检查。

(二)双向培训,精细指导

测评前,对接受测评单位及测评员进行双向培训。一方面对接受测评单位主管领导及档案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测评程序及方法,详解测评细则各项要求及量化指标。另一方面对测评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测评细则的量化执行、证明材料的质量要求、各门类档案的检查要点等。双向培训一方面提高各单位对测评工作的总体认识和重视程度,明确测评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统一测评员对细则的执行标准,把测评员个体差异对测评结果的误差影响降到最低。

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对被测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指导。通过指导发现各单位工作中的优长,鼓励和推动工作,也发现薄弱环节,并采用专兼职档案员培训、交流学习等方法弥补强化。

(三)提前预检,精确整改

为了保证测评工作效果和质量,在测评方法规定的操作程序上,另外增加了预检环节。预检时间在正式测评之前一个月左右,由两个测评员共同进行,严格按照测评细则,对迎检文件材料、库房硬件设施、档案管理体系及案卷质量等逐一系统检查,填写评分表,计算总分,明确指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

预检是在正式测评之前测评员与被测评单位的积极互动,被测评单位在预检之后对本单位工作情况有了清晰定位和明确认识,根据预检意见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精确整改,目标精准,措施得力,工作中许多细节问题在这一环节得到修正和解决。

(四)领导带队,严格检查

测评的具体实施是整个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测评组由市局有关领导或区档案局一把手带队,测评程序严格按照听取工作报告、检查迎检材料、库房实地检查、背对背综合评议、意见反馈及颁发标牌五个步骤组织实施。有下属单位的,测评前提前抽查两个下属单位,抽查情况计入综合评议结果。

现场意见反馈环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明确各单位档案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肯定;二是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即评分中失分项目逐一说明,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测评后迅速整理下发书面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根据测评意见加强档案工作。

严格测评程序,高标准高规格执行测评,体现了测评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有效提高了各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了通过测评推进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测评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

在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中,也发现一些操作性和业务性问题,下面分析一些主要问题并根据规范要求及工作实践提出解决策略。

(一)测评与其他工作的衔接

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部署于2012年,主要由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实施,测评工作如何与1990年至2010年在区县机关广泛开展的升级复查工作衔接,使被测评单位理解工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业务指导部门在实施测评时,如何与局内各部门对基层档案室的工作衔接,全面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基层档案室的全面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测评工作实质效果的重要问题。

1.与升级复查的衔接。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出台之前,大多数区县机关接受了升级及复查。根据测评办法要求,结合东城区、崇文区区划调整合并后新东城区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于街道办事处等未调整合并单位,按照原有目标管理等级升级复查时间进行测评,对于各职能局等由原东城、原崇文两个机构合并为一个的,参照原东城或原崇文升级复查时间确定测评时间。

2.与档案局各项基层工作的衔接。测评项目涉及档案局各部门对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例如档案移交接收、信息报送、执法检查、信息化、科研工作等,测评前要沟通各有关科室,汇总情况,在各单位自行提供证明材料的基础上,参考局内各部门的工作记录确定测评得分,使局馆对基层档案室的各项工作要求与测评工作一体化。

(二)测评员把握标准的一致性差异

在测评工作实践中,由于工作经验和思维判断的差异,不同的测评员对测评细则各项指标的理解和把握难免存在差异。为了将这种差异对工作结果的影响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采取了两个有效措施:

1.指导人员两人交叉组合指导前提下的业务例会。完善指导工作流程,每次指导由两名指导人员共同完成,指导人员交叉组合,增加不同指导人员配合工作的频次,提高一致性。每周召开业务例会,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各组指导工作情况,详细说明各类业务问题的指导意见或解决办法,统一工作方法。

2.测评细则项目指标精细量化基础上的统一培训。前文所述双向培训针对测评员的培训中,结合新东城三年来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对测评细则各项指标进行精细量化并通过培训在全体测评员中高度统一,最大程度避免了测评员执行标准时可能产生的个体差异。

(三)几个业务问题的解析

在指导和测评过程中,有些业务问题较常出现,对这些问题要以测评细则及有关业务标准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给出解决办法。

1.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

部分单位未能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不是泛泛之论,而是体现了机关从整体工作规划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所以这一标准不能降低,测评时对于没有列入计划的按比例扣分,以促进被测评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与机关中心工作同步实施。

2.制度的、修订与落实

档案工作制度要及时修订,切实贯彻,有效落实,确实起到约束和规范工作的作用。只提供《档案工作制度汇编》不能说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测评时要注意一是制度健全,对各门类档案是否都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二是及时修订,制度文本内容是否全面并与机关工作相适应;三是制度签发,并采取适当方式学习宣传使机关内部广泛知悉;四是坚持考核,要提供制度执行的有关记录和考核材料。

3.各项工作的时效性

测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的工作检查,很多档案工作任务要求在特定时间段完成,如次年六月底前归档,汛期库房安全检查等,在测评时要注意检查有关工作记录,确定工作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按时完成的,对于日常工作拖沓,测评前为了迎检突击完成的,要按照测评细则按比例扣除相应分值,并要求被测评单位加强管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对库房的检查

第8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电子档案;管理;精细化

2008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规定了高校档案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提出,“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以往诸多实践和研究均认为高校档案资料有历史借鉴和参考作用,不仅有较高的保存、使用和借鉴价值,更为学校和学院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党政工作、人才培养、学生事务及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提供有据可查的宝贵信息。[1]但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普遍面临着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缺乏档案管理标准、缺乏经费保障、缺乏具体经验等诸多问题。与校级层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比而言,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则缺乏相关规定性文件以及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二级学院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多是依据校级层面的制度要求和经验进行。二级学院办公室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需要进行处理和存档,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学院师生与日俱增,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越来越庞大而繁杂,汇聚的信息更是包罗万象。这些难以数计的档案信息不仅是学院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未来学院发展进步的基石,所以加强学院办公室的档案信息整理工作迫在眉睫,将对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发挥不可或缺的参考和推进作用,尤其是在无纸化办公的大背景下,推进办公室电子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二级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问题和困难

1.办公室电子档案的概念界定模糊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为电子文件和归档电子文件做了定义,其中“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称为归档电子文件”,相当于通常意义上档案的意思。而“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于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规范》中对于这些文件的归档、整理、移交、接受与保管也做了相应的要求。而对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服务性的职能处室在学院整体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协调稳定的促进作用和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承担了较多的原始信息的汇总、整理和传递的工作,因此对办公室电子档案的界定、何种类型的文件属于电子档案、原始信息是否应作为档案予以保存,是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

2.办公室电子档案的标准化难以实施

学院办公室档案是学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和延伸,学院办公室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分类的规范性、时间的延续性、形式的多样性、归档的及时性都是保证学院档案质量的基础,而档案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的严格管理也决定着学院办公室档案的价值。在当前信息化、电子化办公的时代背景下,纸质版档案的形成也大多是基于电子化办公软件的制作,因此传统纸质版档案的标准化建设,其基础也就在于必须加强电子档案的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学院多次迎接校级及以上的专家团来院检查,其中翻阅近年来学院建设工作档案是检查工作的重点,也是学院工作痕迹的重要体现。在迎检筹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内容保存不够完整、分类不够规范、形式单一、时间不连续、没有及时进行归档等原因,给档案整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深切感受到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标准化实施的迫切和深远意义。

3.办公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意识

由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欠缺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面对工作时较多考虑按时按量完成工作,而对信息的及时归档和整理的意识则稍显薄弱。[2]另外办公室工作多为一人一岗,各负其责,日常工作中缺乏岗位间交流沟通,信息不共享,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原始信息的重复采集,浪费办公资源,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4.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相对粗放

日常工作中,对于办公室档案的管理,从领导层面更加重视传统的纸质版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电子档案在归档前也多保存于相关工作人员处,管理相对粗放,对于工作人员档案整理的相关规定不到位,没有将电子档案的整理形成制度化的工作内容,因此无论从领导层面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缺乏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接时,缺乏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的相关规定,从而造成电子档案内容的不连续、不完整、不规范。

二、电子档案管理精细化在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应用和实践

1.总结经验,调整细节,建立电子档案整理存档标准

通过以往工作中不断积累,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总结日常工作要点,将职责内工作进行分类汇总,对过去三年工作的电子信息进行整理,并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电子档案整理存档的标准,包括电子档案的层级目录、文档格式、文件命名等相关规定和模版。通过对电子文件的层级目录的调整、文档格式的规范和文件命名的精准,从细节着手,捋顺工作思路,按电子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排序,简明扼要地反映学院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加强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提高学院办公室的工作效能,体现工作痕迹和业绩。

2.集中讨论,制定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内容范围

在工作人员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召开办公室集体会议,讨论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的范围、目录和内容,商讨、汇总并制定学院办公室档案整理的标准和制度。协调整理电子档案的交叉的和未覆盖的内容,落实到人,相互监督,逐步建立完善的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数据库,建立以人事档案为基础,包含党建、科研、教学、学生、工会等诸多工作的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

3.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技能培训

学院定期召开业务学习,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学习电子档案,整理相关业务知识,熟悉档案管理的业务规定,鼓励学习第二岗位的工作技能,促进办公人员综合能力全面化和技能化。同时能够使一个岗位的电子档案归档和复核分开,提高办公室电子档案整理的质量。锻炼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使办公人员工作能力逐步提升。

4.召开讨论沙龙,完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标准

随着理论学习的跟进和办公室电子档案工作的开展落实,不定期地召开档案整理的讨论沙龙,办公室成员提出整理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交流档案整理便捷的方式方法。每季度进行全学院的档案梳理和汇总,及时修改档案整理的标准和制度存在的问题。

5.以评促建,对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

进行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内部的评比,对档案整理优秀的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已经整理的档案进行翻阅,查找过去学院工作的优点与不足,提升员工自身工作能力。

三、推进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精细化的意义

1.精细化管理,统一业务标准

通过制定和完善学院电子档案管理标准,明确了学院办公室内各项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归档要求,对学院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汇总做出精细化的规范,做到统一业务领导、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类方法。能够防止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制度规定的不明确而造成档案的缺失和疏漏,保证每个岗位即使更换了工作人员,其电子档案的存档内容能够有一致性和延续性。

2.精细化管理,约束业务行为

通过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约束工作人员养成及时整理、及时归档的工作习惯,防止由于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电子档案的丢失。学院也能及时收集档案,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精细化管理,重视信息安全

学院的电子档案包含了科研、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大量信息,电子档案具有可用网络传输、查询速度快、利用方便等特点,[3]同时电子档案因其可复制性强、可篡改性强的特点,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安全,提升电子档案的保密措施,不可盲目地用电子档案替代传统纸质版档案。[4]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监管电子档案的传输和保存的过程,避免信息的外泄和网络威胁的侵入。

4.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办公室电子档案整理的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进行档案整理的评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督促其重视电子档案的储存,并将档案整理和归档纳入日常工作当中,提升办公室工作效率。

5.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档案整理和档案回顾可以总结日常工作中优秀的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带动学院整体协调发展。

6.精细化管理,保证数据支持

建立较为完整的学院办公室电子档案数据库,能够简化信息查询流程,节约办公成本。通过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从纷繁复杂的冗长信息中快速拣选出实用信息,能够为学院班子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辅助学院领导做出科学决策。[5]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5(1):276-276.

[2]青玮,张妍.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现状与素质要求[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3):46-48.

[3]王学梅.以创新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30-131.

[4]李倩.图纸类纸质档案与电子化档案共存的必要性[J].办公室业务,2014(9):52-53.

第9篇:细化工作方案范文

一、迅速启动,结合工作实际,增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省政法委就如何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于4月21日上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我院党组于当日下午召开了党组会议。会上,党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省政法委书记杨焕宁同志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讲话精神,检察长赵卓域同志结合宁安检察院目前工作情况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要做到“三个要求”、“六个结合”“八个理念”、“四个重点”。“三个要求”,即:一是要求全体党组成员在学习领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新成效;二是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尤其是将绩效动态考评机制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绩效动态考评工作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要求根据会议精神,制定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在制定方案中,要确定出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及具体安排。“六个结合”,即:与当前开展的学习“十杰”法官金桂兰活动结合起来;与上级院开展的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结合起来;与当前开展的“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上级院开展的深入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与当前的检察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树立“八个理念”,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本位的理念;牢固树立司法高效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开透明的理念;牢固树立程序正义理念;牢固树立司法文明的理念。抓住“四个重点”,即:通过开展教育活动端正执法思想;通过理清关系增强执法意识;通过完善机制提高执法素质;通过严格制度落实执法责任。会议决定成立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赵卓域担任,副组长由副检察长孔宪柱担任,日常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和政工科负责。

二、深刻反思,结合“2、23”事件整改,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2006年2月23日,宁安检察院发生了被调查人人身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我院干警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吸取教训,迅速采取一系列坚实措施。

面对惨痛的事故,院里的每名干警、各层领导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班子成员带领全院干警首先从自身入手,深刻剖析,通过剖析,认为事故的发生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队伍综合素质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办案经验不足;二是日常安全教育不够,缺乏办案安全意识,麻痹大意;三是办案安全制度虽比较健全,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四是执法规范化意识不强。

我们感到,事故的发生,根本问题在于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突破案件上,忽视了办案安全这一细节。为此,我们牢牢抓住思想意识这一根本,加强办案安全教育。3月份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公司来牡讲课,主题是《细节决定成败》,院里拿出近万元为十几名中层领导买票听课,使大家明白了办案细节在办案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又在短时间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钢性措施。一是自侦部门办案无论是在初查阶段还是侦查阶段都必须在办案工作区进行询问或讯问。二是坚决执行“三级领导办案安全负责制”,科员与科长、科长与主管检察长、主管检察长与检察长分别签定《办案安全责任状》,按照《责任状》的内容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原创:全面加强办案安全监督,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负责,真正落实办案安全责任追究制。三是对已有的办案安全制度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作了更正,对有漏洞的地方作了完善,用切实可行的规定增加了办案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四是把办案安全工作纳入全院绩效动态考评管理制度,在原有的绩效动态考核项目内容中,又硬化了办案安全的奖惩措施,使办案安全与干警的切身利益密切挂钩,确保办案安全工作每天都能通过网上绩效管理的形式显现出来,用动态管理的方式保证了办案安全制度的实效性。五是按照省院《检务督察工作规定》,强化纪检部门对自侦案件办案安全的检务督察,要求自侦部门办理每一起自侦案件在初查阶段就必须提出安全预案,并按要求时限及时提交纪检部门,纪检部门在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始办案工作,纪检部门对办案安全监督关口的前移为办案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三、规范行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规范性

任何事物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成大事必须从细节入手,抓住细节是明智之举,住重细节是一种完善执法的态度。常务副检察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实用主义的角度,编著了15万字的《检察机关直接授理案件立案、侦查工作细节》行为规范,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关键环节立案和侦查环节的细节进行了探讨,以图保证执法规范化。

细节规范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工作细节。从办案主体、法律规定、办案条件三个方面,规范了主体资格、综合素质、法律条文和精神等(53种)自侦案件的法条、概念、构成要件、立案标准、量刑标准、注意事项和相近罪名的区别与联系、立案的软硬件条件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