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第1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盈利能力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背景

(一)文献综述 理论界关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两者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从资本结构理论的预测结果来看,权衡理论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拮据风险相应较低,因而公司会有较强烈的利用债务合法避税的动机,在权衡税负利益和负债成本后,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会选择较高的负债比率,即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啄食顺序理论认为,公司会优先选择留存收益作为筹资的资金来源,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依次考虑债务筹资和股票筹资,因此,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会安排较低的债务资本,即两者呈负相关。陆正飞、辛宇(1998)从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显著负相关,且与行业显著相关的结论;洪锡熙、沈艺峰(2000)采用1995-1997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数据,分析得出公司负债比例与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显著正相关,但与行业类型不相关的结论;王娟、杨凤林(2002)得出类似的结论,即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于东智(2003)利用1997-2000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据分析后认为,负债比例与公司绩效(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且与行业水平显著相关;李宝仁、王振蓉(2003)采用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主成分法对影响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后,得出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成中度负相关的结论。

(二)研究背景在众多的国内实证研究文献中,主要集中将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而关注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这些研究的结果相互对立,且均未得出怎样的资本结构可以实现公司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结论。此外,在已有研究中,大多学者只选取了反映盈利能力的个别指标,从而影响了盈利能力的全面性。一是没有考虑盈利的现金流保障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盈利状况,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上述这些指标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某个时期的会计利润进行计算分析的,因而不能反映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二是没有考虑盈利的持续稳定性。从公司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盈利能力不能仅仅是反映公司某个时期的获利情况,而且还要能反映公司动态的、连续若干期的盈利状况变动趋势及规律。笔者认为,没有考虑现金保障程度和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性的指标不能真正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排除不同行业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考虑了现金保障程度和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性的指标来研究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得出一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互关系的启示性结论。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公司的资本结构,反映了公司总资产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综合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定量地确定其决策方案中各个元素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系数,据此来判断决策方案的优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目标,将目标逐层分解为几个等级层次,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一定的分值,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步,针对某一准则,计算各被支配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四步,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前所述,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基于权责发生的获利能力、基于收付实现的获利能力和盈利的持续稳定性等三个方面。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的递阶层次结构要求,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其中,目标层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准则层由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上述三个方面构成;指标层为与准则层相对应的单项评价指标,本文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项指标,分别用X1~X9表示,见(表1)所示。其中表示盈利持续稳定性的三个增长率指标均取公司连续三年的数据,通过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到。可以看出,以上9项指标都属于正指标,各项指标值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三)两重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构造判断矩阵是为了能够确定下一层元素从上层支配元素分配到的权重,构造时采用的标度值一般是T.L.Saaty提出的1~9标度方法,见(表2)所示。根据九标度法,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就以上3个准则及9项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咨询了有关财务专家,最后综合大量专家的意见,分别构造出各指标间的比较判断矩阵。见(表3)、(表4)、(表5)、(表6)所示。

(四)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排序权重的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元素相对排序权重:先逐行计算判断矩阵的几何平均值,再对其进行归一化后,即为单一准则下某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向量w。为了进行一致性检验,还需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专家打分构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可能会出现重要性判断上的矛盾。一致性检验就是为了检查所构判断矩阵及由之导出的权重向量的合理性。一致性检验比率CR=CF/RI,其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通过查表得到。当CR

对房地产行业2004年被证监会列为ST公司和进入上市公司百强企业的B公司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发现B公司的P值远远高于A公司,说明B公司的财务状况要明显优于A公司,这与实际正好相符,说明构建的盈利能力综合分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及盈利能力综合分值的计算本文按以下原则选取样本: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础;ST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与其他公司相差较大。为保证统计结果的有效性,剔除ST公司;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可比性,剔除B股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共选取了2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3-200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上述9项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资料及财务分析指标处理得到(反映24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9项指标数据资料略;除增长率指标取公司连续3年的几何平均值外,其它指标均取样本公司2005年年报数据)。利用所构建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分值P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该样本以百分制表示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见(表8)所示。

(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及其影响方向。根据(表8)中关于公司资产负债率及盈利能力的数据,利用SPSS for Windows中的两变量线性相关分析法,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05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558,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用于从数量上考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以资产负债率R为自变量,盈利能力P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83.265,在0.00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自变量R的估计系数为-1.087,在0.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说明代表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负相关)。盈利能力P与资产负债率R的回归方程为:P=83.265-1.087R+ε。

第2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盈余预测;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盈余预测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3日

一、盈利预测的特征分析

魏刚、陈工孟(2001)运用一系列误差衡量标准,比较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盈余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的外部所有权越大,其盈余预测的精确度却越小。

杨萍(2010)以2006~2008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预测值的精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其修正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业绩预告的精确性在逐渐增强的同时及时性在减弱,而与之相关的准确性并没有因此得到普遍的提高。与“自愿性”业绩预告相比,“强制性”业绩预告的准确性明显较低。

徐宗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1993~1996年的盈利预测数据,对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利润实际完成数超过利润预测数,表现出稳健预测的特征,并且在1988年徐宗宇对盈利预测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预测准确度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与预测期反向相关、与新股发行定价正向相关。

姜硕、李祥艳(2005)运用两种误差衡量标准,比较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1年盈利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已比较精确。在用绝对预测误差模型解释精确性变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统计回归结果的解释力较强。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模型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是无偏的,并且其制定过程也是显得比较理性,盈余预测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正相关,而且不同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并与债权融资正相关。

二、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研究

张亚丰(2008)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主要因素,从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的可预测性、财务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和激励行为特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独立盈余预测质量的主要动因,并指出只有通过改进会计信息系统及完善交易主体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才能最终提高盈余预测的质量。

徐宗宇、邵清芳、陈维良(2012)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2)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陈旭东(2007)采用决策有用性的观点,定义了盈余质量,认为盈余质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盈余质量属性背后的因素,从会计选择与股权结构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盈余质量是如何被决定的。通过理论分析表明,股权结构通过两种竞争性的效应,侵占效应和协同效应影响高质量会计报告的供给和需求。

程小可(2005)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研究了盈余结构在公司业绩预测中的增量效应,即盈余结构在盈利预测与经营性现金流预测中相对总括盈余而言的边际作用;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设计出的盈余结构业绩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显示:盈余结构项目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方面,均比总括盈余具有更加显著的预测能力,并且盈余结构在现金流预测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学意义。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a)实证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年度)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年度)盈利预测准确;徐跃(2007)发现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季度盈利预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比利用年度盈利的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更加准确。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b)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公开盈余预测进行套头交易策略研究,以及王征、张峥和刘力(2006)对六大券商财务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组合研究,都证明了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经济价值,而且在统计上显著。

徐泓、蒋砚章、刘雅萍(2005)以净利润作为衡量企业年度盈利的主要指标,建立基于中期报告的各种盈利预测模型,设计的预测模型分为综合运用年报数据预测和中报数据预测两类,并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差异检验,从中提炼出最佳预测模型,以扩大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张雁翎、陈涛(2007)以随机抽取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1,000家被并购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检验效力问题。本文通过三种验证各模型效力的实证方法比较了6种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第一类误差的方法认为Healy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能有效地检验出盈余管理行为:预测误差标准方法则认为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是最优的模型;而根据对操纵性应计部分的短期效应的实证则认为Healy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KS模型和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是较优的计量模型。在综合考虑各种实证结果和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检验盈余管理行为的效力最强。

郦玉敏(2005)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正确可行的方法,即体现在盈余质量的三个方面:盈余的预测能力、盈余的持续性和盈余的现金支持,只有盈余的现金支持才具有现实意义。

四、研究建议

通过上文对盈余预测三方面的文献回顾发现:(1)在盈余预测的特征分析中,大家着重研究的是准确性或者是精确性,对于其他的特征没有深入研究;(2)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得比较零散,重点研究某一因素的文献还很少;(3)在评价方法的文献中,对于评价预测模型没有什么创新,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刚,陈工孟.IPO公司盈余预测精确性之实证研究——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的一个比较.财经研究,2001.3.

[2]杨萍.基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盈余预测特征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姜硕,李祥艳.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5.7B.

[4]吴东辉,薛祖云.对中国A股市场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实证分析.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第3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 实证研究 综述

一、引言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几乎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关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拟对实证研究方法在这三方面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营运资本管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张宁在(2010)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8年10年间营运资本管理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绩效、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回归模型。作者采用托宾Q和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公司绩效的代表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剔除相关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而使结论更加客观。

陈晓霞(2011)采用实证分析法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模型检验中,分别采用了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并给出了经验公式。作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较好地完成了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红娟(200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资本回报率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而企业增长率与营运资本管理各方面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现金流量也只与现金周转期即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相关。

柯宝红(2009)以2007年沪、深两市所有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论是: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并就此提出了改善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张梅玉(2010)以零售业沪、深两市A股2001年前上市的62家公司为样本,选取2001-2005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零售业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二者间的关系。

三、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王帧(2011)利用2005-2009年连续五年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数据,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和实证结果诠释得出结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存在流动资产占总收入水平较高、易变现率较低、营运资本总体管理水平上升。

汪平等(2007)以截至2004年末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是:企业价值与营运资本周转期负相关,而与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无关。

韩庆兰等(2008)结合2003-2006年沪、深两市房地产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受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预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预付账款与营业成本之比以及金融流动资产负债率等因素的影响。

王治安等(2007)从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2003-2006年上市的1 050家A股公司进行了研究。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GLS估计。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营运资本需求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董海婷(2010)对2003-2007年394家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推断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营运资本管理越有效率,企业价值越大。

由上分析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万玉晶(2011)运用散点图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现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法研究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盈利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盈利好和盈利差组盈利能力受不同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影响。

李治国(2008)对沪、深两市2006年上市的注册地为山东的企业2006年年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进行了研究。第一步,用简单因子分析模型确定综合盈利指标;第二步,首先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确定第一步确定的因子与资本结构变量的相关关系,提出回归模型假设;然后对样本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因子得分对其影响,并同时进行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结论是: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资产债率负相关,同长期权益负债比正相关。

张淑英等(2008)对安徽46家上市公司2003-2005年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负债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宋晨曦(2009)将深市中小企业板块的268家企业划分为九个行业,以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对这九个行业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将营运资本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盈利能力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表明: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结构,选择营运资本政策对盈利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不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二步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王丽娜(2009)对1998-2007年工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极值分布模型,分析我国工业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盈利性现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类型;使用极大似然法求得概率模型参数,运用极值分布模型求出不同重现期对应的各指标预测值。

王丽娜等(2000)以沪、深两市1998-2004年90家样本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与极值分布模型方法对其管理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以中庸型和稳健型为主,且中庸型多于稳健型,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政策,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盈利性较好的中庸型政策。

辜玉璞(2006)首先对沪、深两市1995-2004年的1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占用水平与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另外,建立流动资产持有水平与销售规模的相关性研究模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模型、营运资本水平与现金流量相关性模型等。研究表明: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无显著相关性;流动负债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

高飞(2008)对1998-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提出的假设加以验证,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稳健,其盈利能力越强;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越激进,盈利能力越低。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极值分布模型等方法,从而更准确地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从研究现状看,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就应用的主要情况看,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此外,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比较关注长期财务决策,而对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和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政策之一的营运资本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实证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研究中应用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在营运资本管理实践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2.陈晓霞.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张红娟.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4.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5.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6.王帧.基于企业价值的营运资本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7.汪平,闫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8.韩庆兰,颜敏.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业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8,(10).

9.王治安,吴娜.管理资产负债表视角下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7,(11).

10.董海婷.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010,(1).

11.万玉晶.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

12.李治国.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5).

13.张淑英,张菊,蒋蕊.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14.宋晨曦.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15.王丽娜.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6王丽娜,庞亮,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4).

第4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本文研究对象为:SNS网站,研究角度定格在如何为SNS网站选择一套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近年来,随着SNS网站的兴起,针对SNS网站经营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更多的是对SNS网站用户基数发展趋势的研究,针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中将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应用于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逐层剖析网站盈利模式的源动力,直到可执行的末梢盈利方式为止;并且针对不同的盈利方式制作调查问卷采集用户数据,站在用户角度为各末梢盈利方式对SNS网站的贡献赋权,勾画出相对明晰的SNS网站盈利模型,并最终为SNS网站发展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SNS网站发展历史较短,虽然近年来兴起了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热潮,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文献总结陈列。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应用最多,严格意义上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的罗列、总结。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停留在理论层,缺乏实证。

问卷调查法多用于个案分析,增强实证说服力,该方法多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比较分析法多用于相关研究较少而对比标准(对象)较易寻找的环境中。

层次分析法多用于评价指标选取。2005年,Morris首次将层次分析法引入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来。层次分析法运用广泛,指标全面、评价结果详细、方法思路简单、明晰,且方便制定行动策略。本文中将SNS网站假设为评价对象,将盈利方式假设为待选取评价指标,通过层层剖析,旨在使盈利方式的选取更具全面性、系统性。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盈利指标选取一以人人网为例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SNS网站盈利方式选取,以文献综述为理论基础,依次选取顶层盈利方向、中间层盈利方向、末梢盈利方式。

经过层次分析法的各层级指标选取,SNS网站各层级盈利方向(方式)选取如下:

顶层指标为:用户基数和商务模式;

中间层为:用户满意度(外观满意度、内容满意度,操作难易度)、广告、虚拟货币、电子商务、运营商分成。

末梢指标即可控制指标包括:页面布局、模块布局、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娱乐信息、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广告、植入广告、游戏、礼物、会员费、团购、移动终端SNS应用等。

三、调查问卷设计与处理

通过用户调查问卷确定上节各末梢盈利方向指标对人人网盈利目标的敏感度。

问卷设计过程中,利用模糊评价中的“李克特量表法”将项目特征转化为问题,进行比较选择。然后通过最终各个特征的得分求和可以看出该项目特征对人人网实现盈利的敏感度信息。

参考李克特量表,对各题得分进行量化。汇总171份有效问卷各题目最终得分如下: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移动终端SNS应用,植入广告收入,团购业务,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页面广告收入,娱乐信息,网页功能模块布局,热点新闻评论信息,游戏中虚拟货币收入,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入,使用小应用,网页个性化装扮,使用便捷度,会员费。 四、盈利模式分析 根据上表,从用户感知角度为人人网发展期实现盈利提出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按照推荐力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重点推动、兼顾推动、谨慎推动;

(一)重点推动。1.好友状态信息交流模块建设是人人网工作的重中之重。2.移动终端SNS网站使用流量分成、植入广告、团购业务可作为人人网商务模式推动重点。

(二)兼顾推动。1.娱乐新闻、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美化模块的推动需兼顾重点推动内容。2.页面广告、页面游戏,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费等商务模式应适度推动。

(三)谨慎推动。尽量避免开展“用户使用人人网收取会员费”工作。

五、创新点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有两处创新: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至SNS网站盈利模式选取的过程中尚处首次。

第5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 承销商分析师;利益冲突;独立性;乐观预测

中图分类号:F230;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2-0061-04

一、引言

证券分析师作为专业分析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如果分析师能够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和专业技能,向市场提供科学的盈利预测信息,就必然会提高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价格向证券内在价值回归,从而减少市场的价格偏离,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证券分析师一般隶属于证券公司或证券咨询公司,当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客户是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象时,证券分析师就是承销商分析师。我国的证券分析师大多受雇于综合类证券公司,这些公司的承销业务都可能与分析师独立的研究工作产生冲突。现实中,承销商分析师难以回避公司业务开展的干扰与影响,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重压力下,承销商分析师容易产生偏袒承销客户公司的倾向,从而损害一般投资者的利益[1,2]。

国内尚缺少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承销因素对盈利预测影响的实证检验。本文考察在面对承销业务利益的诱惑下,承销商分析师能否保证独立性,做出准确的盈利预测,从而为市场提供科学准确的资源配置信号。通过对承销商和非承销商的盈利预测的数据对比研究,发现承销商分析师存在更加乐观的倾向,预测误差更大,承销业务明显地影响了盈利预测的客观性。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师特征和盈利预测的市场反应等方面[3] 。樊铮(2010)发现,分析师预测经验、券商规模、努力程度与其预测误差呈显著负相关,任务难度与其预测误差显著正相关[4]。杨萍(2010)发现盈利预测信息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5]。姜姝(2010)发现基金重仓股的盈利预测误差高于其他股票,但是误差来源并非来自于乐观倾向,而是来自其悲观倾向[6]。

国外学者最先关注到分析师盈利预测会受到承销业务利益的影响[7],先后有Brav等(2000)[8]、Jelic等(2001)[9]和Hamid Mehran(2007)[10]等研究了承销因素对盈利预测的影响,但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承销商的规模和利益冲突是否会对盈利预测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国内周佰成、李晓东(2010)认为市场对于承销商分析师和非承销商分析师所关注股票的反应并无显著差异,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还没有认识到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11]。原红旗、黄倩茹(2007)则发现承销业务利益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12]。

国内少数学者虽然已经意识到分析师会受到所属机构的利益关系的影响,但没有从盈利预测的视角来分析承销业务利益的影响,尤其尚未有研究承销业务利益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方式和结果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承销商分析师和非承销商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承销因素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证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Jensen 和Meckling(1976)在理论中提出,当个体或者团体置身于一个同时存在多个“委托―”关系的环境中时,人将不可能做到同时最大化两个委托人的利益。承销商分析师正是处于双重“委托――”关系的冲突之中。承销商分析师一方面负有为市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客观可靠的投资信息的“准公共责任”,另一方面又受到所属券商利益的影响,承担着内在的为承销对象服务的压力。理论上来讲,证券分析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渠道和知识专长,有能力对目标公司做出尽可能准确的盈利预测。但是,很多券商将分析师的收入与其对公司投行业务的贡献挂钩,并把分析师作为拉拢承销业务的手段。券商为了维持与承销客户的业务关系,可能影响分析师在盈利预测工作中的勤勉态度和独立判断,从而影响其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券商甚至可能要求分析师作出更为乐观的盈利预测,从而取悦于承销对象,以维持稳定的业务关系。相对来说,非承销商分析师由于没有受到承销业务的影响,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尽管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但在券商内部制度建设,尤其是内部信息隔离制度和业务隔离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保证分析师在利益冲突环境下的独立性[13]。因此,我们预期承销商分析师由于受到承销利益因素的影响,其盈利预测会更加乐观,而非承销商分析师相对而言由于没有承销利益的影响,所作出的盈利预测会比承销商分析师更准确。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承销商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比非承销商分析师更加乐观。

假设2:承销商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大于非承销商分析师。

(二)变量设计

根据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我国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际状况,我们对主要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设计如下:

Forecast(预测每股收益)。分析师对样本公司每股收益EPS的预测。

Error(每股收益预测误差)。该指标用来衡量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关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的衡量有多种方法,我们采用Butler(1991)的方法[14]。Error等于预测每股收益与实际值之差除以股票价格。在后面的回归分析中,采用其绝对值。Error越大,盈利预测准确性越低[14]。

Fnetpro(预测净利润)。分析师对样本公司净利润的预测值。选择净利润指标进入模型是为了消除样本公司股票增发或者回购的影响,使得实证结果更客观。

Bias(净利润预测误差)。等于预测净利润与实际净利润之差。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2年第2期2012年第2期(总第176期)丁方飞,王晓彦等:承销业务利益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影响研究

虚拟变量Kind(分析师所属券商类型)。根据分析师所属的券商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承销商取值,1代表承销商分析师;0代表非承销商分析师。

由于盈利预测会受到预测对象很多财务指标的影响,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选取如下控制变量:

ROE(公司上期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的盈利状况。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时必然会参考公司上期的盈利状况,公司以往盈利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分析师对下期盈利预测的判断。

PB(市净率)。衡量公司的成长性指标。PB越高,表明市场对其价值越看好。公司成长性高低同样会影响分析师做出的盈利预测判断。

SIZE(公司规模)。取预测时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Kross(1990)认为公司规模变量影响分析师盈利预测,大规模的公司通常信息透明度更高,盈利预测准确度会更高[15]。但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及内部交易的复杂性也会增大分析师预测的难度。

BD(盈利波动性)。盈余波动是影响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的一个重要变量,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大,意味着未来盈余越不确定,会增加盈利预测难度。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盈利预测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板块。考虑到2007年至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国家对市场干预比较多,对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也有诸多补贴,对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影响比较大;因此,选取时间窗口为2009~2010年的盈利预测数据。

进入样本范围的盈利预测数据共有9186个,涉及被预测公司一共有513家,其中一个公司最少有一个分析师跟进,最多的有58个分析师。剔除相关变量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剩下272家公司,共4057个盈利预测样本数据,其中承销商盈利预测数据105个。承销商虚拟变量取值来自中国证券网和金融界网站,通过网站上的招股说明书手工整理得到。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单变量分析

按两个组别对盈利预测和预测误差进行单变量的均值比较。表1显示,承销商分析师对每股收益的预测均值比非承销商分析师高估0.0023;

而承销商分析师的每股收益预测误差均值为0.0202,显著高于非承销商分析师0.0135。同样,承销商分析师的净利润预测均值和预测误差也高于非承销商分析师的预测均值与预测误差。这与假设1和假设2一致。表2对两组数据进一步进行组间差异的曼-惠特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Z=-0.858,t=0.009

(二)多元回归分析

1.总体的回归分析

前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只考虑了承销因素,此处进一步地纳入其他多元因素,考察在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其结论是否依然成立。故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的模型。

模型如下式(1):

Error=a0+a1Kind+a2ROE+

a3PB+a4SIZE+a5BD+ε(1)

变量相关系数和模型回归结果分别如表3、表4所示。

从相关系数表3中可以看出,分析师类型与误差相关系数为正,说明承销因素可能导致更大的盈利预测误差,与假设1相符。ROE指标与Error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净资产收益率越大的公司,分析师盈利预测越准确。PB与Error的相关系数为正,说明分析师对成长性较好公司的盈利预测会比较乐观,从而导致误差加大。SIZE与Error的系数也为正,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分析师反而对公司预测准确性就越低。BD系数为0.402,说明公司盈利波动性对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有影响,盈利波动比较大的公司,盈利预测误差越大。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下,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从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模型通过了F检验,模型的可决系数达到了0.641,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方差膨胀因子均在1.5以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分析师类型变量Kind的系数为0.089,且在10%的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说明承销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以忽略的。承销商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不但表现出乐观倾向,而且会扩大盈利预测误差,这就支持了假设2。

从控制变量来看,SIZE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对大规模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更大。人们一般认为,大规模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低,盈利预测应当更加准确。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大规模的公司以国有企业居多,由于国有企业的“扩张冲动”导致多元化经营[16],企业业务的复杂化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增加预测难度。PB和BD的系数也是为正,说明成长性好的公司更容易被高估,而波动性大的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也会加大,说明这一类公司的不确定性更高,预测难度大。只有ROE控制变量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该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更大的关注,信息挖掘会更为充分,因而对其盈利的估算会更精确,误差会愈小。

2.配对样本的检验

在前面的总样本实证分析中,承销商分析师和非承销商分析师两组的观测值个数不同,且公司不一样,在可比性上有一定的缺陷。为了有效地消除上述不足,在这里考虑采用配对样本法,选出同时有承销商分析师和非承销商分析师参与盈利预测的公司,这样具有更好的可比性,以此来检验前述结论的稳健性。同时有承销商和非承销进行盈利预测的共有105家公司,涉及1825个盈利预测值。同样将盈利预测数据分为承销商和非承销商两组,有多个非承销商分析师参与预测的上市公司取平均值作为非承销商分析师的综合盈利预测值,然后和承销商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形成配对样本进行分析。由于同一家公司利润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净利润预测值Fnetpro和净利润预测误差Bias来进行分析。

从表5配对样本的盈利预测均值比较来看,两个组别在Forecast和Fnetpro两个变量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均是承销商显著大于非承销商,均在5%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假设1。

以Bias为因变量按模型(1)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6。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家样本公司,承销商分析师同样比非承销商分析师做出的盈利预测误差更大,Kind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比前面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更加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假设2。其他各变量的符号与前面的回归结果类似,说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五、结 论

本文将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结果分为承销商分析师和非承销商分析师两组进行研究,考察了承销业务对盈利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两组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承销商分析师盈利预测比非承销商盈利预测更加乐观,且误差更大。这表明承销商分析师为了维护所属券商承销利益,取悦于承销公司的管理层,倾向于发表比非承销商分析师更为乐观的意见,导致盈利预测误差更大。

对于参考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进行决策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意识到分析师所处的利益关系对其盈利预测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可能会被误导,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我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券商内部的业务隔离制度和信息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从而尽可能地隔断其承销业务利益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独立性的影响渠道。

参考文献:

[1]Barber, B, Lehavy, R., McNichols, M., Ttueman, B. Buys, holds, and sells:the distribution of investment banks’ stock rating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fitability of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1:87-117.

[2]雪军,蔡建琦. 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03,(8):30-34.

[3]胡奕明,林文雄. 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J]. 金融研究,2003,(12):52-63.

[4]樊铮. 分析师特征,券商规模与盈利特征[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7):45.

[5]杨萍. 西部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及其市场反应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2010,(6):85-88.

[6]姜姝. 利益冲突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3):8338-8343.

[7]Carter, Richard B., and Steven Manaste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underwriter reput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0, 45:1045-1067.

[8]Brav, Alon.Christopher geczy, and paul gompers, is the abnormal return following equity issuance anomalou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56:209-249.

[9]Jelic R.Saaddouni B.Briston R. Performance of malaysian IPOs: underwriters reputation and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2):33-79.

[10]Hamid Merhan, Rene M. Stulz. The economics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87:267-296.

[11]周柏成,李晓东. 公开信息、共同知识与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113-119.

[12]原红旗,黄倩茹. 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预测评级比较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2007,(10):286-298.

[13]胡伏云,姚松涛. 完善证券公司业务信息隔离机制问题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8,(1):20-21.

[14]Butler ,Kirt C,and Lang, Larry H.P.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individual analyst: evidence of systematic optimism and pessimism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29):150-156.

第6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核心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5]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6]臧凯,李英.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第7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教学模式 对比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 Joyce)和威尔(M. 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

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5]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第8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盈利质量 因子分析 倒U型曲线关系

我国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有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也日益增多。但是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相当大的挑战,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处于利润低、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大的低端制造链中,投资回报率低,这些都是增长速度过快所引致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人的权益,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增长速度以及过度增长背后所带来的企业盈利质量隐患,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企业增长与盈利质量

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增长,从财务意义上是指销售收入的增加,企业增长速度本文用主营业务增长率衡量。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直接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但对企业成长、可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多。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从定量上研究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是美国财务学家罗伯・希金斯的SGM模型,他首次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了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确立了可持续成长模型并定义了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费其财务资源的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够增长的最大比率”,他还指出过快增长虽或增加权益,也将导致企业负债增加,乃至破产。国内学者杜江(2008)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成长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成长保证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显著改善,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并不一定是改善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崔学刚(2008)以中国电信和计算机行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企业增长与盈利并不总是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增长速度与企业盈利以及价值创造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梁玉梅、叶强(2009)提出,盈利质量是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它是对当期企业盈利性、获现性与成长性的一种评价结果。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盈利质量不仅仅是利润的产生即盈利性,它同时也强调盈利的成长性、获现性、持续性及变动性,并采用非线性的方法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0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数据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由于数据库中制造业包括了机械、设备、仪器行业以及金属非金属、医药等十几个行业,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只选取机械、设备、仪器行业。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原始样本中剔除主营业务收入为0和净资产为负数的,以及在2010年被PT、ST以及个别数据不全的公司,最后选用399个有效年度样本。原始数据均取自锐思数据库(RESSET),但有些指标数据为笔者根据相应的数据通过Excel表格计算得出,使用SPSS 19.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选取

自变量选取主营业务增长速度,用主营业务增长率G表示;因变量用企业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F表示,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 19.0取得。选取总资产对数(

,公司年末总资产的对数值)作为控制变量。(三)假设和模型的建立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利润来源,收入的增加会使企业利润增加,因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质量)。当企业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聚集巨大利润,因此企业会有较好的盈利质量,但是增长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无论在现金流、产品供应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其他资源上都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目前,已有关于企业增长与企业盈利方面的研究一致认同,企业增长速度与企业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是在某一程度上又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基于以上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使企业盈利质量随之增加而增加即具有正相关性;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超过这个范围会使盈利质量随之增加而下降即与之成负相关性;中间有某个速度会使企业盈利质量达到最高值。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拟采用倒U型模型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和盈利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模型如下:

F表示企业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G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是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为自变量的系数;为控制变量的系数;是常数项。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样本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

1.根据对盈利质量核心要素的分析,并根据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和筛选,为保障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经过验证和分析,将所选取的指标进行调整,最终选取分别代表盈利质量的盈利性、成长性、获现性、持续稳定性、变动性5种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主营业务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变差系数=计算期净利润标准差÷计算期内平均利润。对样本公司2010年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得KMO测度值为0.585>0.5,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这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2.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里的Data ReductionFactor功能,采用主成份提取方法,通过对解释的总方差表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256,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769%。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91,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374%。第三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33,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1.331%。第四个因子的特征值为0.848,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为20.068%。因此,提取4个公共因子之后,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541%,说明前4个因子累计描述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4.541%。可见,提取4个公因子就已经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是比较合适的。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enviews 3.1对39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F=1.481 871-0.077 771×+0.514 980×-0.531 356×

(3.326 0.001 0) (-3.717 0.000 2) (3.499 0.000 5)(-1.202 0.000 0)

=0.334,调整的 =0.301 F=11.699 29,F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 000

F检验是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从F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来看,2010年的F值为11.699 29,且Sig=0.000 000

R方是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其数值范围在0和1之间,R方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因变量被自变量解释的部分也越多。本文模型R方为0.334,有点偏低,但相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0.078 245更高,说明企业增长速度对企业盈利质量的解释达到0.334,拟合程度比线性回归模型要理想。同时也说明,企业盈利质量除了受到增长速度的影响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达0.666。

本回归模型能通过t检验和F检验,R方相对于线性回归比较理想,且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的关系与我们所作的分区间统计分析一致,因此,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前面的假设,即增长速度对企业盈利质量会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倒U型”的影响关系,也就是盈利质量随着增长速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模型求偏导,可以求出最佳增长速度:F/G=0.514 980-2×0.531 356×G

令F/G=0 ,得G=0.485。

计算得出的最佳增长速度48.5%,与我们分区间统计的最佳增长区间30%~60%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以沪深A股2010年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了企业增长速度与盈利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时,企业的增长会使盈利质量提高;当企业增长速度超过某个特定点时,企业的增长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质量。

本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制造业按证券业分类包括机械、设备、电子、纺织等十个子行业,本文只选取了2010年度发展速度相对其他子行业较快的机械、设备行业。其次,在样本年度上,本文只选取了2010年该行业的相关数据,导致最后在分析结果上缺乏一定的精确性及代表性。最后,本文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只选取了总资产规模的对数,而忽略了诸如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等更多财务指标的影响。

(喻凯副教授系会计系系主任、硕导、博士;刘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曹玉珊.企业增长速度的成因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江西:当代财经,2007(4).

[2] 刘鹏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06-01.

[3] 杜江.企业成长与盈利能力: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

[4] 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北京:会计研究,2000(9).

[5] 崔学刚.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基于电信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江西:当代财经,2008(8).

[6] 王建军.企业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太原:经济管理与研究,2010(6).

[7] 梁玉梅,叶强.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J].太原:会计之友,2009(2).

[8] 高国伟.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04-01.

第9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库 课例 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以显现,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模拟、项目、案例等教学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展开研究,力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囊括多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领悟内在原理,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优势如下: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使用习题库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已学知识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在迅速变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对滞后,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这些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组合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实务》这门实务性强的课程来说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架构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架构,达到二者有效互动、融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备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导入新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训――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运用性项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步骤实施理实一体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针,本专题将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作为知识目标,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案例教学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沟通合作、严谨实务、独立思考的品质。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构架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架构,安排一个理论任务,两个实践任务,一个理论任务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首先以财务辩论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微课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通过真实公司的案例资料练习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理论学习、实训巩固、应用拓展、项目作业布置几个方面。

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根据课程内容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案例、Excel财务分析模板、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主要是划分讨论小组,从上市公司中选取分析对象。

问题导入。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导入问题。教师首先创设投资方案选择的情境:我公司现有一笔大额闲置资金可使用,投资部的两个项目组分别提出了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投资方案,假设你是公司的决策人根据利润表数据做出决策并说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发现不同答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小组分别做陈述发言,说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决策依据。老师根据不同的决策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由此引入新课――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就是本次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教学重点,而其对应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理论学习。选用财务报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通过多媒体将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课件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实训巩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相关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为了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组速算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出指标值后,如何进行对应分析成为一个难题。通过指标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根据课堂伊始的导入案例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对徐工集团和厦工集团两个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每组派代表对投资决策进行陈述,教师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和讲解。

项目作业的布置。指导各组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展开对真实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报告、过程综述等物化成果。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标值,做出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