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精选(九篇)

混合式学习论文

第1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不仅要在课堂环境中学习,也要走出教室,通过参与生物实践活动,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多样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电子课件的形式投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引导,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之中。像搜集相关信息、查找图片材料、投放思考题、模拟实验、操作测试等等,都可以提升课堂互动指数,为教学提供直观感,课堂教学自然更高效。《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了生活认知积累。首先进行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术?学生讨论后,进行成果汇报。有的小组总结:我们住的房子和鸟巢有很多相似点,穿的衣服和羽绒的作用差不多,吃的东西生物技术更丰富。饮料由生物制剂调兑,馒头需要发酵技术,为防止霉变,有很多食物需要风干、脱水,或者放进冰箱低温保鲜。有的小组总结:食物中毒肯定与生物技术有关,毒牛奶、毒馒头、毒豆芽、瘦肉精和各种食品添加剂,都涉及生物技术。从学生的讨论总结中,很明显感觉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是比较丰富的,现在生物学习将这些经验积累激活了,而且是站在研究角度看待生活生物现象,使得学习故意性大为提升。

二、多种展示手段混合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将原来课堂教学辅助教具实物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影碟机等合多为一。特别是多媒体连网之后,多媒体多元化特征更为凸显。多媒体信息来源广泛,展示手段多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多样展示方式,将生物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形式,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情境,用强大视觉、听觉、感觉冲击力,激发学生感知系统,在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的同时,提高学生感知度。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任务: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教材内容和网络查找,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生物多样性”。提示:生物分类要清晰,植物和动物分别展示,注意抓住生物特性。任务布置完之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查阅教材的、有上网搜集信息的,还有很多学生自发开始讨论。展示时,有的学生列出图表,有的学生展示图片,有的学生边接受边演示,特别是用演示方式展示生物多样性,学生特别欢迎,课堂气氛被点爆。

三、多种学习方法混合

第2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

一、引言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作为组织者需将不同的学习方法混合起来纳入其教学战略中,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混合学习模式融合了多个传输媒介,相互补充和促进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包括几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如实时虚拟/协作软件,借助于网络课程、电子演示支援系统(EPSS)等。混合学习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面对面课堂,虚拟网络课堂,和自学学习。这往往融合于传统的以讲师为主导的培训、同步在线会议或培训、以及有经验顾问结构化的在职培训的非同步自控步调学习。

巴德鲁的混合式网络教学框架,这里称为八角框架 (参见图1) (http:// books to read. com/ framework) 提供以清晰的混合学习模式向导。组织探索有效的学习战略必须考虑各种问题,以确保有效地提供学习指导,得到高的成效。

二、混合模式类型

最早的混合学习经常简单地把传统的课堂培训学习活动与网上学习活酉喙亓,组合实体教室课堂中的形式包括讲座、实验室、书籍或讲义。如今混合学习方案可以合并一个或多个维度,尽管其中许多具有重叠属性。混合学习的概念植根于那些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一次性事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混合提供了仅使用任何一个学习的传递媒介所达不到的多种效益。

(1)混合离线和在线学习模式

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该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了脱机和联机形式的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或局域网)和传统课堂。这种类型的混合学习例如:一个学习方案,通过网站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资源,同时教师提供指导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课堂培训课程。

(2)混合自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自学意味着独自的,按需的,同时由学习者自我管理或控制。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在许多学生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自学和协作学习的交融,可能包括审查反思重要的资料或挖掘新的发现,而后由一个类似组长的人,现场或者线上组织讨论,回顾复习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学习者的工作中。

(3)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模式

并非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意味着有预先安排、有组织的学习计划以及正式的学习程序,如同教科书里的章节安排一样。事实上,在工作场合,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经意间产生于会议,走廊对话或者邮件当中,并非刻意安排组织。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可以积极地将非结构化学习事件中的对话和文档收集到知识存储库中,便于系统的学习。

(4)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的学习模式

也许最好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是用实践来补充学习的不足,及时绩效支持工具,它促进适当的工作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组织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使用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仿真模型。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将利用计算机的工作,协作和绩效支持工具组合在一起为工作地点提供环境设置。

三、混合学习模式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支持不同时间和地点学习的混合,提供一些没有完整的面对面接触的完全在线课程的各种便利条件。结果可能是比传统或完全在线学习提供的一个更健全的教育经验。(Colis & Moonen:2001)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马丁(2003)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混合学习模式。它由一个初步的面对面的会议,到每周在线评估和同步聊天,再到异步讨论、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会议与监考最后期末考试。Dziuban和Moskal(2001)报告说,在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混合课程取代面对面上课时间与在线学习,这样,三小时的课程只占实际面对面的课堂时间一小时。这样的课程允许每周以前占领的唯一一门课教室中的多个类的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大学基础设施。此外,他们报告说,混合课程相比传统课程不同,有减少学生逃课率。

四、总结

混合学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学习,混合学习能混合多种媒体以及学习工具,引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不同教学理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混合学习。大量研究证明学生接受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控好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应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J].中国电化教学, 2004,(3): 5-10.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3]Colis, B., and Moonen, J. (2001).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London: Kogan-Page.

[4]Dziuban, C., and Moskal, P. (2001). Evaluating distributed learning in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12(1), 41C49.

第3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2015年我校电信201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2016年对我校电信201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巧设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完备的教学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这些都对老师在课程开展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并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程探索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为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做出铺垫。

第4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混合学习;公共课;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57-03

随着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和作用延伸,推动了教育理念的革新,思想的变革与发展。基于E-learning的操作理念之上,教育领域产生并发展了新的教学理念――混合学习,在新的教学概念的指导下,可以对现存的一些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完善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一、混合学习的理解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 和在线学习(E-learning) 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1.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

对于混合学习的理解,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何克抗教授则指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由此可知混合学习是基于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术语,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其本质着眼于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上,关注的是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地选择信息通道。

2.混合学习的作用

由于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混合学习策略中,自定步调的学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和自由。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具有更多优势,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扩大学习规模;

(2)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

(3)降低学习难度;

(4)提高学习效率;

(5)降低学习成本。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为36学时或54学时。

通过观察和研究,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师范院校都已经普遍开设,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技能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人数多,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高校扩招,公共课大班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数量庞大,动辄上百人的课堂,而教师的监控范围有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目前教师大多采用讲授与PPT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3],学生对实验环境和设备的要求都较高,过大的班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实践和练习。

2.教学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

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短,知识总量也成倍增加。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较陈旧,教师提供的资源较匮乏,形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能体现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现代性”,无法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3.教学内容繁杂,师生之间交互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没有定论,所以不同的学校在内容上差别较大,从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到媒体技术原理,从常规媒体教学到虚拟现实技术,从传统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从硬件的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制作,应有尽有。而课时往往无法满足这么多内容的教学,也造成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缺乏和不足。

4.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等院校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很不完善,甚至存在误区和弊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 目前师范高校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一次考试或一次作品评价。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三、基于混合学习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

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两方面开展。从理念上,教学设计方案应紧扣混合学习的特点和过程,而在实施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从多方面混合,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1.设计理念革新

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要理清混合学习的学习过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

普遍来说,师范生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目标性和需求较强烈,学生希望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获取认可,实现自我价值。

(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

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并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和评价策略。一般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大多为大三的师范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而在内容方面,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的专业可以在难度上或案例演示上应有所区分。

(3)选择混合学习环境

目前有很多开源的虚拟学习环境,如Moodle等,还有其它一些商业的平台,如Blackboard、WebCT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取主要的混合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交互资源和模块,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制定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环境中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确定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混合学习模式为导向,针对具体的内容应用具体的策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如针对简单技能类的知识,可以采取结合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等。

(5)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

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核心开展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在混合学习条件下,学习者的活动需要从真实课堂和虚拟活动两方面结合考虑,最后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都应该是多样的,尤其要注重学习过程与评价活动的混合。

2.实施过程革新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可能找到“最好”方式去改善学习,因此,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要寻找和确定最恰当的“混合”。

(1)学习资源的混合

混合学习下要把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数字资源与课堂中所用的教材等其它资源结合起来。在虚拟学习平台上建立一个丰富的高质量多形式的资源库,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知识管理中心,不仅补充了课堂的资源不足,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平台资源可以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优秀案例欣赏、视频录像、小组讨论结果、作业展示、资料分享等。首先,在内容上要尽量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只有提供足够并且最新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次,在形式上尽量多样化,教师在建设平台资源时要考虑到资源形式的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片等,还要考虑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影音视频,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同时,要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控和保证,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文字搬到网络上,重复浪费。

(2)学习环境的混合

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因此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进行相互地补充和混合可以为交互带来新的方式和效果。

(3)交互角色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到小组的实践学习活动中,并和同伴们一起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由此使自己的习惯信念个性及技能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混合式学习还鼓励角色的混合,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角色包括:组织者、主要的研究者、在线讨论调解人、编辑等。

同时,要注重混合学习中的交互混合,在传统课堂上用直接的交互方式来弥补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情感缺失,用虚拟学习平台中的虚拟性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寻找学习环境中现实和虚拟的平衡点,在传统和网络新课堂上适应各自的角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的交互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由于涉及到许多技能操作,学生可能面对的问题各异,可以通过混合学习环境形成角色和交互的混合,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网络的协作,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4)学习活动的混合

混合学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混合式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支持性作用。只要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地深层学习,混合式学习对各可能的教学方式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活动的学习乃至传统的课堂教学等。

1)通过教学活动混合,把混合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导入,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的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等。

2)在网络平台的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文件夹,供学生存放每次做的相关作业,也便于师生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以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

3)教学方式多样化混合。“现代教育技术”中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而前沿开放性,有争议性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通过课堂或网络讨论交流,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与他人共享;难以掌握的技能,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技能课,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5)教学评价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是对混合式学习过程及其影响的测量、分析和评定。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除了关注学生的总结性评价,混合学习模式下更为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考虑到混合学习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小作业,或者讨论交流的形式在课堂或平台上呈现。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如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从而可以结合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而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对作品评比、活动和比赛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通过分散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过程,才能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得出更好的反馈结果,才能获取我们以期优化整个教学方式过程的终极目标。

四、结论

通过建立一个全方面多维度的学习平台和知识传播网络,实现从设计过程到反馈再到评价结果的这样一个混合学习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改变现在公共课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固有弊病。

但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利用混合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师生的配合与互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需要教育领域从教育思维开始发生首创式变革,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反馈过程,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第5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583-02

1 混合式学习概述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逐渐开始重视,由何克抗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概念,是对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混合式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目的在于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混合学习主要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混合学习过程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2]。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其别指出,要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出要提高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益[3]。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高校和中小学教学的环境和条件,相当数量的高校和中小学已实现数字化校园网、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良好的网络平台、开放的虚拟学习环境等。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却不成比例。“大投入应有大产出,高投资应有高效益”,学校的产出是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效益应体现在各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而目前的实际状况与这一目标有很大的距离。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没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没能导致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混合式学习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式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关注,正好和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普遍进行反思的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异曲同工[4]。混合式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成本和最大价值率,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5]。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小学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学校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不仅可以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更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信息化投入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中小学中混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切实可行、利于推广的做法。

2 混合式学习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6]。也就是说要将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无缝地整合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促进学生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包含网络技术,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稍微带一些网络化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的意味。但是混合式学习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完全等同的范畴,混合式学的来说就是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7]。混合式学习是传统教学和网络化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彼此不能相互替代时的一种折衷的混合,目的在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情境创设工具,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掌握,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是一个比整合更大的范畴,它涵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它其中的一种情况[8]。混合式学习可以说是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的一据良药,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得以实现的最佳工具。反过来,整合的实践经验也会丰富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内涵,使其更加成熟系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走向“混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必然趋势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指出,教育要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之所以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实施,成果渐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境,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人撰文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势有目共睹,模式不再单调,案例不乏精彩,推广却不理想”,发出了“整合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的疑问[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广大教师中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何克抗教授把这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归纳为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内涵(实质)不了解、途径(方法)没掌握[11]。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何克抗教授等人总结了五百多所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反思发达国家走过的整合之路后提出的整合理论: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的整合理论,并称这种教学结构是一种Blending(混合)。在教学设计方面,目前教育技术界倾向于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称作“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何克抗教授称这种教学设计也是一种Blending(混合)[12]。蒋鸣和认为混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由之路。在混合学习中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基于学习活动的需要来设计学习环境,考虑以何种方式使用何种信息技术来支持和促进这种学习活动[13]。

虽然教育技术界早有共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要无缝地作用到课程中,但“整合”来自英文“integrate ”,而根据双语词典的解释是“使成整体,使并入,使一体化,使结合起来”。而“混合”的英文是“blend”,双语词典解释为 “混合,搀合,混杂,掺杂;融合调和”。以比喻来看,“整合”如固态物质的结合,而混合似液体之间的交融;“整合”隐含着有种外界的强加力,而“混合”却是依据化学的作用力;“整合”后各物质还能分辨出来,而“混合”将难以分辨。从实现来讲,“整合”容易,而“混合”更难,或者说“混合”不易达到;如果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来看,“整合”也可看作是通向“混合”的前期阶段,而“混合”则是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趋势。

4 小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变革不是简单的抛弃,而应该是对传统事务、观念的“去糟粕、取精华”的加减过程,从而在教育观念、教育资源教育软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的课程整合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混合式学习中的混合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混合,也是教学设计理论的混合,还是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混合。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还要借鉴传统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采用“学教并重”的网络教学模式:即要重视先进教学媒体的应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既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也要对传统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总之,混合式学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2]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2001.

[4] 谢非,余胜泉.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79-83.

[5]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4(4):10-15.

[6]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7] 董文君.BlendingLearning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19-20

[8]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9] 张鹏.整合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N].中国教育报,2004-03-29.

第6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MOOCs 混合式学习 英语写作

一、引言

近几年来,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MOOCs思潮已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话题。MOOCs的兴起和流行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大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借力MOOCs,也将是一线教师广泛关注的话题。长时间以来,英语写作向来是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头疼的方面,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不少英语教师都反映英语写作教学费时又费力且难见成效,学生对英语写作往往有一种抵触情绪,加之写作提高不明显,使得学生逐步缺乏写作兴趣。而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雅思、托福等考试。针对这个问题,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前,国际和国内有越来越多的MOOCs课程涌现,这些MOOCs课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英语课程,如能让学习者直接选修相关课程,完成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由本校教师对其进行辅导答疑,采用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预计学习效果会有显著提高。本研究正是以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为基础,充分利用将MOOCs课程应用于混合学习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帮助学生学习优秀MOOCs,旨在最大效度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二、混合式学习简介和研究综述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在线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概念。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混合学习被普遍定义为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4)。何克抗指出:“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对E-learning反思后变革的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学习已日益变得重要。国内外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其中针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更是不多,目前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包括尚智慧(2008)(讨论的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与网络多媒体的结合)、王懿(2011)(讨论的是混合式学习对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陈英红(2013)(讨论的是写作混合式学习的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对于之后进行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之处,但他们的

研究都是基于网络多媒体而不是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当然,这两年随着MOOCs的兴起,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但鲜有研究是基于MOOCs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学习或教学的。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1.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学的三个班为研究对象,就基于MOOCs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全是该校非英语专业的共三个自然班的大二学生,共105人(其中女生76人,男生29人,年龄在18岁-21岁之间)。我们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本实验,组织学生利用在机房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一门国际优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课程,中文名为“《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英文名为English Composition I: Achieving Expertise)”。该课程是美国MOOCs平台Coursera提供的,由杜克大学开设,持续时长为九周,讲授语言为英语,授课老师语速为中速,级别为初级。课程适用人群为“所有对提高写作感兴趣并期望在英文或写作方面达到初中级水平的同学”,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基本的英语水平”。该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写作的过程、进行批判性阅读、写出有效的论证、获得基本写作技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等。

本实验共持续一个学期(约18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前(学期初),该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进行测试,并帮助学生了解MOOCs情况以及本门MOOCs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等内容;第二阶段为学习中(学期中),本阶段为正式学习MOOCs课程阶段,该阶段主要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MOOCs课程进行指导和帮助;第三阶段为学习后(学期末),本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情况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再次测试;第四阶段为数据收集和统计。

2.研究工具。本研究调查学生英语写作学习情况的工具是两次调查问卷,都是由研究者和任课教师团队亲自设计和编写的,共有20个题项,内容主要包括英语写作动机、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方法等方面。此外,在学完MOOCs后进行的调查问卷中,还进行了对本课程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的调查。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都是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每个题项都设置了五个答案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五个等级。而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两次测试,笔者选取了同一个测试题目,题目是:The reasons why I live in Beijing。这两次作文测试的工具是本校引进的“大学英语写作系统”(Teaching Resource Program,简称TRP系统)。

3.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学生写作学习情况的第一阶段摸底调查是在2015年秋季学期初进行的,第三阶段再次进行的写作学习情况调查则是在2015年秋季学期末进行的。学期初(即实验前),任课老师利用TRP系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摸底测试,并实施第一次问卷调查。学期末(即实验后),任课老师再次利用TRP系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测试,并实施第二次问卷调查。三个班的任课老师负责布置同样的作文测试题目并进行问卷调查的实施。两次作文测试完毕后,TRP系统对两次作文文本的文章长度、使用单词长短的情况、句子的长短和复杂度、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作出了判断,研究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和讨论。针对作文测试整体成绩的分析,采用的是TRP系统的总分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班级在学期末(实验后)的作文平均分高于学期初(实验前)的平均分。针对作文文本的分析,采用的是TRP的功能进行分析,该功能主要针对两次作文文本的文章长度、单词使用的多样性、单词使用的复杂度、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了判断,研究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实验后大部分项目的平均分都要明显高于实验前,只有词长的平均分在实验后和实验前几乎没有差别,这表明学生在学习完该慕课课程后在语言准确度、句子流利度以及复杂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写作信心、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的是SPSS 22.0软件的t检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态度在实验后和实验前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增强。而对于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后有较大的转变。这充分说明这种基于慕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学生对于此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四、结语

这些年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大大增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慕课的流行,传统的面授教学方法的弊端日趋明显,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逐渐呈现,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而是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慕课资源,为丰富学习者的学习渠道提供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就本次基于慕课课程的混合式写作学习研究情况来看,教师通过在课后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为学生答疑,架起了网络学习的桥梁,使得学生在写作动机、写作兴趣等方面有较大的增强。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写作,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也使得学生更加投入。这样一来,通过学习杜克大学开设的《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这门课程,学生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有效的写作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多学多练、不断修改和反思。在不断修改和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英语学习兴趣都会得到明显的改进。由此可见,这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英红,刘志光.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

第7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俊玮(1971-),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马勇(1959-),男,云南建水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2013-2014年度课题“成人自主与协作学习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编号:2013-041Y),主持人:刘俊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65-05

一、概念的界定

(一)混合式教学

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模式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混合式教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三个点着手,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所具有的多媒体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交流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等优势,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技能及创新培养欠缺等问题。

(二)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切入角度有不同的含义,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角度的素质,主要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广义角度的素质,则是指个体基于先天的基础,结合后天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辞海》对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素质则是指人的生理运动转向心理运动的一种系统,是人的心理活动转变为行为发展的准备状态。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个总体水平。也有人认为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结构。

本文基于前人的基础,认为素质指人基于先天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属性作为基础,然后经过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品质,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身心品质。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态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核心理念。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将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作为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是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等的一种评价,例如学生基于教师的要求,对自己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所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课堂的效果进行反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自我评价即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人翁意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且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最终来调整学生参与学习与活动积极性。但是,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会受到外界环境较多的影响,且学生本身的自我评价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不够客观,因此,需要来自多方的评价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修正。

(二)他人评价

与自我评价相对,他人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之外的他人作为评价的主体,他人评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机构。他人评价是以除自身以外的群体对被评价者的表现进行判断的一个过程。他人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他人评价一般有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评价。同学评价则是对被评价者的上课专心与否、发言积极与否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则主要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混合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采取的技术路径

以某职业院校某专业的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即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门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定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技能训练三个平台的适用内容以及所占比例,实施混合式教学;在学期末,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再次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给出结论和建议,讨论混合式教学的改进途径。

(二)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认为智力是人们解决一种或一类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出受到多种文化背景中均认可的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一种组合,是由多种能力共同作用而成的一种组合,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测验就可以测量出来的。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力构成,其中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智力、数理智力、运动智力、身体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在智力的构成上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具备上述这些智力,但是这些智力在不同W生身上的表现强度以及后天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其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的,因此,应当重视学生在其强项智力方面的发展潜能,而不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智力高低。可以看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工作,这与我国教育理念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是一致的。

2.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J.Sternberg于1996年提出的,该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重大突破。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所涉及到的那部分智力是呆滞的智力,即参与学业评估、智商测试等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虽然很多人熟练掌握这一类智力,但是却严重缺乏将这些内在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功智力理论则认为,智力分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人的综合智力是这三部分智力共同协调发展的综合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性智力,这是分析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相互联系的桥梁。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不属于少数人,而是人人都能成功,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其智力潜质,从而获得成功。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到了人需求的满足、能力的提高、活动的丰富、个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富足等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充分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的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性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本质是对人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一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点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道思想。

(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上述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制定了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该量表由五大部分构成,分别是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此为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一级指标。每个一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每个二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子条目对其进行衡量。评价量表见表1。

(四)混合式教学实施后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表1为具体评价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五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了避免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本文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表达能力和生活这两个指标外,学生综合素质的大部分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家长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家长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责任层面,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其他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3.教师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教师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所有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四、结果讨论与建议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用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更好地适应着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社会。而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从教师和学校这两个层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其实施离不开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适当调整传统的课堂讲课教学方式与网络等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时间比例。学生习惯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授,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网络等数字化形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所占的时间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好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分配,学生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中,不但能够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改善其学习习惯和态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要点,并掌握具体的实践能力。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要将传统的课堂授和网络等数字化教学结合,更要合理分配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从而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活动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不仅仅包括网络等数字化教学形式的设计,还包括课堂授课的形式设计,比如设计小型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适配学习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其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已有能力水平、认知特点等各方面情况;二是适配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混合学习活动;三是适配学习过程。不同的学习过程需要不同的混合要素。只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围绕着上述教师主导作用的两个方面,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四项技能:第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意味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及以上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需要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并且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创设,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体验情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第二,促进有效交互的技能。虽然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意味着教师不用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交互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在交互过程中体现其亲和力,注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解答。第三,学习过程管理的技能。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在M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来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必须具备足够的学习过程管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环境的设计技能。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文化和氛围,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混合式教学,就需要结合教学目的,来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

(二)学生层面

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效果除了与学校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以及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技能有关,还与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有关。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价值的真正发挥,不但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把握各种参与混合式教W的机会。学生要积极了解自己,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是学生了解自身,增强自我意思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混合式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下,学生要自主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还要增强自身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责任感,做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三)学校层面

从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要使混合式教学真正发挥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仅仅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这对混合式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从学校层面出台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政策,注重师资培养,搭建或改造网络教学平台、技能训练实训室平台等学习环境,真正发挥平台的在线讲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线测试、互动评价、学习反思、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技能实训等功能。

参考文献:

[1]Garrison,D.R. and H. Kanuka, Blended learning: Uncover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7(2):2004,P:95-105.

[2]Garrison, D.R. and N.D. Vaugha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2008:John Wiley & Sons.

[3]Launer. R. ,康文霞.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57-60.

[4]王淑慧,刘丽萍.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2113-2114.

[5]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53-156.

[6]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30.

[7]黄荣怀.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8]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7-191.

[9]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3):37-39.

第8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51―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利用CNKI文献平台调研了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得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55篇,优秀硕博论文18篇;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29篇,优秀硕博论文44篇;以“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5篇,优秀硕博论文3篇。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和混合学习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把混合学习模式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这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有的学者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提出了“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2],有的学者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3],有的学者探讨了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4],有的学者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为特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思路[5],还有的学者结合实际教学对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交互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6]等等。

从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来看,结合对山东七所院校的高师生问卷调查和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自己却仍采用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老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授课,但是课件的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基本上是“课本搬家”;有的学校则只讲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偏离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考勤和期末理论考试等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考试以背为主,课程学完后,还不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根据我们主持的省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改革的实践,结合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我们尝试把混合学习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混合”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二:“整合”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构建以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并与网络教学资源、课外实践作品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或协作探究、课外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开源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不断发现“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匹配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致力于该模式不断完善,通过试点-调整-完善的实践探索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学校现有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把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三个平台相结合,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二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即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课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其它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虚拟实验室、协作项目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实践资源,如实验室、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各种学术讲座和课外比赛活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并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立体化培养环境。

2 教学混合。教学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实物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混合等。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辅以网络教学,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把传统教学中的个人查阅、访谈、调查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检索、获取、处理信息的在线学习,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和基于网络的在线项目协作实践、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的合作等协作学习,以及学术讲座及课外比赛、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学媒体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3 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动态评价课程教学。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形式,成绩占40%,在线学习主要通过电子学档来评价,成绩占30%,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成绩占30%。

三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使人们更加明晰了教育技术的内容,明晰了基础教育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以《标准》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如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7][8]。

通过对山东七所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和广泛征求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意见,在我院试点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课堂教学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授课时间专科生定在大二下学期,本科生定在大三下学期。

本次研究以我院物理系06级物理教育专业和教育系0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为文科实验班,物理教育专业为理科实验班,采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混合-多元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根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不同系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结合主持的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三个维度,重构了师范生的技能结构,主编了《现代教育技术》(薛庆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教材,设计与开发了以教材、配套光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同时,针对本次实验的文理两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组织、加工课程内容,分别设计了文、理两套课程内容版本,并及时更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观点和最新技术知识。

2 精选授课教师,构建课程资源。我们选择了信息素养高的省精品课程的核心成员,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学环境,编写课堂教学的大量拓展内容、最新技术知识和案例,并结合山东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录像、光盘、优秀案例、历届学生典型作品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全天候、多层次的资源支助。

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学习指导性的“网上教学活动要求和具体安排”(如网上实时答疑时间,“在线作业”要求等),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指导,并在FTP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供学生按进度存放每次做的工作,学生凭密码登陆网页,把学习笔记、作业等存放在自己的学习文件夹中,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程的电子教案,则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上传到网页上,其他方面的资源随时更新,帮助学生自学。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课堂内外,确保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3 打通课堂内外,混合课程教学。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课堂教学挑选精品课程组的责任心强、技术好的骨干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师把教学专题网站告知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往的学生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逐步引导学生重视网络资源,在理论课上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教学媒体展示理论教学内容,把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融入到日常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线。教学媒体实验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观看视频录像,再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熟悉基本实验操作,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物实验。教学软件实践课开展网上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师进行集体控制学生屏幕集中讲解、小组控制学生屏幕讲解、个别学生屏幕指导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借助课程专题网站、网络资源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进行自主学习,如下载资源、写反思日记、实时讨论、上传作品、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等活动,针对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项目,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则开展在线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网络自动跟踪记录其活动,并形成电子学档。

微格教学则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先观看教学示范带,了解微格教学的一般操作方法,再选择部分学生现场录制微格教学录像,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加深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在随后的教育实习中,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同时,在课外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学术讲座,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比赛活动:摄影、DV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信息化教学说课等比赛活动,煅炼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4 实施多元评价,动态评价教学。考虑混合学习的特点,课程评价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小论文、开(闭)卷等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在线学习主要采用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即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另外,对于参加各种课外比赛活动的同学给予奖励加分,记入总成绩。微格教学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共同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微格教学实验报告和教育实习情况综合评定,记入教育实习成绩。

四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及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教学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卷面上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炼知识,一改过去照搬书本作答的状况;从校园网络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从多媒体作品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内容,一改过去直接下载或照抄网络作品的现象,说明学生能真正的自己去设计作品;从教学媒体实验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能按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过程以及器材与环境等进行较好的阐述,能较好地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阅读平台上学生的讨论记录和反思日记,结合平常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和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本研究所构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混合学习能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绩效;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网络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或协作学习、作业与提交、网络学习资源搜索、网络课件的使用及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等,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信息素养。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2007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课题成果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所编教材已在山东省多所高校使用,教改成果也正逐步向其它课程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4(3): 5-10.

[2]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 2009,(3):18-22.

[3] 赖晓云,焦中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07,(5):57-59.

[4] 黄陈英.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4):28.

[5]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5):88-91.

[6]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5,(4):63-65.

第9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信息化;应用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113-02

信息时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上的学习[1],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能否占有信息、如何占有信息、占有信息的及时程度,是学习者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2]从这两点来考虑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学习,然而传统教育的悠久历史显证了她强劲的优势因素的存在,为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最优化的教育目标,我们有必要通过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各个信息元素作细致分析并借助信息化环境中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两者的各自优势有机的整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或教育理念――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对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模式的适恰性本身就可以证明,未来信息化的环境对于混合式学习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信息时代将为之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1 混合式学习的缘起和应用本质

1.1 混合式学习的缘起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 or blended learning)在传统教学中早就存在,原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例如会议、实验室、书籍等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应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应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3]。而混合学习一词最早使用并非在学校教育中而是在企业培训领域里。企业培训人员按照更少投入更高绩效收益的原则反思用新技术支撑起来的前期投资巨大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否真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研究者发现纯技术环境较之传统面授环境在社会性、交际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缺陷,于是企业逐步尝试把面对面的传统培训和网上培训结合起来,混合学习也就应运而生。

1.2 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定义

混合式学习的思想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概念还未有一个权威式的定义,在此我们仅介绍几种较有意义的提法。国内的定义:

何克抗: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黎加厚:所谓“融合性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4]

另外国外学者的定义如:

学习方式说: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的学习、实时的网络学习和自定步调的学习。

学习方法说:混合式学习是学习者任何掌握并提高个人绩效的学习方法。

相对与国外,我国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更为抽象,没有从质上界定混合式学习的属性,这其实正表明了混合式学习可以是多质的混合,无论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如何定义,我们都可以发现人们对其认识已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共识:即混合式学习是具有更灵活性、更适应性、更整合性和更有效性的学习。

1.3 在应用设计中的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本质

混合式学习也可被视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4],当我们按照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指导在教育大系统中展开具体的混合实践时,就把混合式学习真正引入到了应用的空间。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混合式学习的应用设计涉及了从教育教学的高层次的系统指导思想到具体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微观层面。混合式学习相关了教育教学系统的全要素,因而混合式学习的混合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混合细节的适恰与否都会对整个混合学习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量化的影响,混合式学习所追求的更合理化、更优化的目标要求我们对混合式学习的应用设计应该尽量做到全面、细化、完整、科学。

在最深层的核心上讲,混合式学习的本质就是各个全元素因子的适恰整合,混合式学习的应用设计必须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在应用中体现出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本质。

2 混合式学习在未来发展中的应用结构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综合了传统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混合式学习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这种方式和理念无疑会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产生极大冲击,甚至会改变教育的本质[5]。信息化革新教育的重心在于重构教育教学的结构,教学结构依附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反映教育教学的思想指导,教学结构的构建还要涉及到教学的内容,、策略、学习者、施教者、学习媒体,教学的模式、环境、形式等,都需要融入到一个特定的结构之中,因而混合式学习的应用设计落脚点也应该在教学或学习的结构上。下面是从对混合式学习的个人理解上构建的一个在未来信息化时代的混合式学习的应用设计结构图1以及相关的解析说明。

说明:

该应用结构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性出发[6],以不同的活动系统的混合为基础,通过一个全新的学生协作系统的沟通功能,使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网上虚拟环境学习和课堂面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师学习、校内培养与校外支持得以适恰的整合,重在体现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途径和轨迹。图中连线具体解析如下:

实方向线1:学生向协作组以作业形式提交在预习环节中遇到的不限类的问题;

实方向线2:协作组向教师系统提交经本系统分析之后的问题报告并进行协作活动开展的相关咨询;

实方向线3:教师系统将分析后的适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最恰当的师资用最优设计的教学方案展开课堂教学;

实方向线4:将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带入教师资源系统;

实方向线5:教师系统回复问题提出建议,主要解决非课堂教学形式的问题;

实方向线6:协作组主持开展教学实践和协作活动;

实方向线7:将活动的问题和经验带入协作组织以生成新资源;

虚线8:此类线共三条,表示师生间随时的实时的自由的交流;

虚方向线9:由三个向下指向的箭头组成,表示师生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起共同监督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发言和贡献的权利和义务;

实线10:包括位于两侧的六条实线,代表了系统的逐步向社会开放的趋势和开放的渠道,学校与外界的交流必须是经过文化安全过滤的而不是放任的,在信息化条件下应该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优势应用和完善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对教育的支持作用。

在此结构图中,首先不同与传统教育教学结构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学生活动组织,这个组织具有全新的构成规则,并处于整个大的教育教学活动系统中;其次是这一混合式学习结构注重了多活动系统的建构和整合,如图所示,每一个小框图单元内部都有自己的活动系统性,而且这些系统又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在协作和沟通中达到和谐的发展,同时每个系统不仅可以在当前的教育系统所限定的领域里进行能量、信息和物质的变换。同时,被允许有足够的自由向外在系统寻求发展,这一努力将得到系统内的随时的最大限度的支持;第三,混合式学习将极力倡导学习者的预习行为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进而带动创造思维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发展,每一个环节了都渗透着自主学习的促进因素;第四混合式学习将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冲破班级制的框定,混合式学习把教师和同学都作为了一种可共享的集体资源,每个学习者都有选择的自由;第五,混合式学习使学校对教师进行更细致的分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另外混合式学习将学生活动系统与教师活动系统置于了可比的位置上这将使学习行为不仅发生学生集体中,混合式学习将是师生混合学习的学习系统;另外,混合式学习尊重教育发展的历史性,一方面加大教育向社会宏观方向发展的力度,另一方面相信这一变革将会是一个逐步过渡的历程。

3 总结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混合式学习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一种更为殷切的期望,即希望混合式学习能把真实的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带给世人,但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实践的发展仍处于摸索的过程中,这一理论需要更多的丰富和完善。混合式学习的实践必须从现有的条件下展开,充分整合可获得的优势随信息化的脚步并道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松涛.信息时代的成人学习[N].教育时报,1997-10-22(3).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8-22.

[3]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9-11.

[4] 王景枝.论信息化时代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J]; 教育信息化, 2005(2): 11-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