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媒体环境范文

自媒体环境精选(九篇)

自媒体环境

第1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自由;媒体职责;法律法规;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38-02

随着新技术在网络传媒领域的广泛运用,我们拥有了更加自由的言论表达的空间。但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加大了传播内容的不可预知性和消息转发的不可控制性,因此,在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新闻自由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过度的自由给媒介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环境

1.新媒体的来源与界定

在探究新媒体环境之前,有必要对“新媒体”一词作简要说明[1]。“新媒体”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1967年,他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并在他的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由此而诞生。大多数的学者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均是从时间和技术两个方面来作出的界定。时间上,主要是从新旧而言,是相较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而出现的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上,则是指依托于新兴科技,如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提供给受众信息服务的多种多样的新手段、新工具。

2.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1)现实环境的信息化。现实环境的信息化即虚拟化、拟态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所处的现实环境越来越倾向于虚拟化,虽然大众媒介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不同于现实环境,然而,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建构下,我们逐渐走向一个虚拟的符号文化消费圈,正如现在的Iphone、Adidas、Gucci、LV等符号,在大众心中已经象征着一种身份和地位,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使得拟态环境中所建立起的某种不符合社会前进发展规律的价值观作用于现实环境。因此,拟态环境越来越真实化,现实环境越来越拟态化。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拟态环境”越来越真实,正如日本学者藤竹晓在《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他认为虽然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是有差距的,但是由于人们依赖于信息环境及其赋予的定义而生存,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会制约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而这些行为再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在无形中涂抹上了信息化的色彩。

二、新闻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1.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是公民的一种民利,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新闻自由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其内容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评论的自由。

2.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

新闻自由思想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十六到十七世纪,此时的欧洲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新闻自由思想初见端倪。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出版自由的权利,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审查制,从而展开了为新闻自由而斗争的历史。这段斗争史大致可分为争取出版自由权利、争取言论自由权利、争取新闻自由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当代的新闻自由观[2]。然而,由于社会责任理论具有固有的缺陷,它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的自律意识。因此,从事实上来说其可实施性不强,至今尚未形成足以同自由论的传播体制比肩抗衡的一套新的传播体制,仍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三、新媒体环境对新闻自由的影响

1.新闻自由的空间拓展

新媒介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真正的观点自由市场的形成,受众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媒介使用权和公共话语权。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低门槛等特性获得对信息的权利。正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理论,新媒介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的大脑的延伸,延伸了人们的言论表达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传播和沟通能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具备了哈贝马斯笔下“公共领域”的特质,能够向公众提供信息开放平台,让用户进行意见交互和辩论,形成意见自由的市场。同时,借助于SNS的技术优势,信息呈现出“滚动化、裂变式”的传播。

2.新闻自由的过度泛滥

(1)新闻自由与道德伦理的冲突。新闻道德伦理是新闻从业者以及新媒体用户在采集、、使用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过度自由导致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弱化愈演愈烈。媒体在社会转型期,原来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被淡化和遗弃,固有的行为模式被怀疑和否定,因此,媒体逐渐失去了监督力和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又尚未形成,从而使得媒体缺乏某种明确的规范约束而形成的一种媒体乱象的状态,即“媒体失范”,其表现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欺诈、低俗炒作、媒介寻租、新闻逼视等,而究其根源,乃是市场竞争体制下,新闻媒体片面注重经济利益所致。

(2)新闻自由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新闻自由过度,必然导致“新闻侵权”现象出现,新闻媒体记者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新闻侵权的表现有对隐私权、著作权、名誉权、知情权、肖像权等权利的侵害,其中以侵犯隐私权最为显著。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从业人员对公众人物的隐私过度放大曝光现象尤为严重。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的开放性、言论的过度自由导致“媒介暴力”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3)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源于新闻界的越位和司法的缺位,新闻媒体通常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主要表现在“媒介审判”现象上。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以道德评判取代了司法审判,最终形成的舆论氛围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地进行审判。中国的新闻媒体大多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新闻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对社会公权力进行监督的同时,也为其进行“媒介审判”创造了可能性[3]。在司法案件的报道中,记者超越法律界限凌驾于司法之上、法治之外,采取“裁决权”、“处理权”,出现“法官未判,记者先判”的现象。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的规制

1.提高新闻工作者道德水平和从业素质

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t望者”,树立正确的新闻自由观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尤为重要[4]。新闻记者要秉持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遵循法制规范的同时,也要坚持伦理和道德底线,自觉捍卫公众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在新闻采访中注重新闻来源的合法性和道德规范。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讲,在“全民皆记者”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更显重要。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素质和知识技能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站稳脚跟。

2.建立健全新闻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

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并非是独立自发的,都必然处在一种控制的网络中受到制约[5]。建立健全新闻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应该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技术监控治理力度,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使互联网环境得以净化的同时有利于新闻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应当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在约束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权利行使的同时,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新闻事业的良好运作;再次,建立群众舆论监督机制,借助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健全信息审核平台。

3.加强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不再被精英人士所操控,大众话语权的地位得到提升。而网民能否真正成为记者,其核心在于网民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因此,对网民进行专业或准专业的新闻专业主义教育,使其建立起对新闻价值观念、新闻是否标准、新闻报道尺度、新闻法制规范、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等方面的充分认知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应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会教育机构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能够正确理解媒介信息,做出理性的分析,加强对信息的批判能力。

4.完善新闻传播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关于网络规范方面的立法资料还相对较少,在网络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法律规范。新媒体环境下,仅以道德意义上的软指标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新闻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才是维护新闻传播伦理规范的有力保障。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加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完善新闻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控制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滥用新闻自由的权利。此外,新闻从业者和社会的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新闻法律意识。在法律的框架内,培养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正如丈量新闻价值尺度的弹簧,如果力度到位,就会为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如果用力过度,则会丧失自由,对于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坚持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在利用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容忽视的。面对新闻过度自由带来的问题,我们应找准根源之所在,通过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手段,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对新闻自由进行更好地规制和完善,避免恶性循环。只有如此,新闻从业者和大众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新闻自由的权利,才能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 刘敏.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演变[J].知识经济,2008(1).

[3] 付松聚.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

第2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关键词】 自媒体;高校团支部;凝聚力;影响;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媒体、自媒体的深入发展,从电脑上网到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活的网络化给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基层团组织对团支部的引导、支持、服务不够,对团干部的教育引导不到位,团干部的执行力不足,团支部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等原因致使高校团支部的凝聚力有待加强,表现为:有些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有的团支部缺乏积极主动性,甚至基本的组织生活都不能健全,团支部活动的参与不宽,对团员青年影响力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和新形势,高校团员干部要做好自媒体环境下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研究。

一、自媒体及其特征

自媒体是指个人将自己采集和过滤过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他人或群体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它具有互动性、自由性、隐匿性、及时性、海量性等特点,如常用的QQ群、飞信、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论坛、BBS、人人网等。它使每个人都有成为信息者和传播者的可能,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适应了团员青年的猎奇心理,深受他们的接受和喜爱。

二、自媒体对高校基层团支部凝聚力建设的影响

自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给高校团支部凝聚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1、自媒体给高校团支部凝聚力建设带来的机遇

(1)自媒体为高校团支部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虚拟的网络环境可以为团支部的文化建设提供载体。在高校中,基层团支部往往没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载体,自媒体建设使团支部的精神、理念,同学们各自的观点可以得到稳定的展示,使支部成员可以形成自己稳定的精神家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咨询、学习生活、意见观点的互动等。这就使得传统的支部文化得以延伸,促进了团支部文化的传播。

(2)自媒体增强了支部成员的主体意识。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在交往中,网络的虚拟性使交往主体间呈现出自由平等的横向式交往模式,从而激发了广大青年的交往热情。对学生而言,自媒体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对教师而言可以了解到每个团员青年的真实需要,从而提高支部的管理水平。

2、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团支部凝聚力建设带来的挑战

(1)在思想引领方面。在自媒体环境下团员青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用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由于信息的者水平差异较大,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好有坏。海量的信息使得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既考验着团员青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对基层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提出挑战。

(2)在支部文化建设的可控性方面。网络的隐匿性和及时性,使得个人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个人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发表意见,会使信息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大大增强。与传统的媒体相比,自媒体对支部文化建设的可控性大大减弱。

(3)在对团员青年心理道德影响方面。自媒体在让团员青年敞开心扉的同时,也存在着个别团员青年因此产生侥幸心理,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从而放松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道德约束,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网上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约束,降低部分团员青年对高尚情操和理想信念的追求。有的团员青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逃避现实,变得自闭、孤僻,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化的进程。

三、在自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凝聚力的几点建议

1、在自媒体应用方面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法制教育

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隐蔽化,有些青年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违法乱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2、更新观念,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1)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交往。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知识来源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网络化带来师生地位的平等化,在网络中师生处在教学一体的位置上。在网络中,将教育内容以动态的形式搬上网络,通过网络邮件、飞信、微信、QQ等聊天工具,传递生动信息,寓教于乐,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通过网络运用相关理论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强化正面教育,可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进行网上调研和建设虚拟社区,丰富教育形式。由于网络信息的隐匿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改变工作思路,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建立虚拟社区,可以整合新闻事实、娱乐休闲、交友聊天等成为自由组合、相互活动的虚拟空间场所,同时又有固定的交流对象、相对集中的讨论话题。通过正面的信息,批驳谣言和错误言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3)利用网络进行专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可以进行典型引导和氛围营造,如在网上评选“十佳团支部”,可以开展网上心理教育和网上党团建设工作。

3、建设一支自媒体运用能力强的团员干部队伍和网络志愿者队伍

动员青年大学生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上,争当“中国好网民”,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在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努力发挥生力军作用,结合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活动,动员各团支部、班委会成员,各学生社团骨干,各级团组织注册志愿者,积极加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大学生信息联络员和论坛领袖,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觉养成文明的网络言行习惯,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采用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当前大众传媒的挑战,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随时随地充斥着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其传播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时尚风貌也鱼龙混杂,并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保持一致性。因此隐性教育方法与现代传媒相适应、相竞争,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那么,什么是隐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不明确的,内隐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诸如通过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一段有意义的校史、一句校训、一位榜样者的示范等等,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灌输,让接受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把团员青年日常参与的社会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实践、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作为隐性教育的载体,有意识的灌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精神、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等。我们也可以通过重视环境的熏陶作用,广泛吸收优秀的文学作品、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的精华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学生提供较为科学牢靠的智力支持。还可以通过实践体验,让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劳动和社会服务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5、引导青年大学生开展自媒体创业

在2014年9月召开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掀起“草根创业”、“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 “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在高校,要做好对青年大学生引领和服务工作,就要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就业。自媒体为所有人提供了零门槛创业的机会,尤其是对有创业激情又缺少创业资本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讲更是如鱼得水。这就要求高校的团学工作鼓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开创自媒体创业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蒋秀萍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基层团支部凝聚力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2).

[2] 刘红艳.新形势下高校团支部凝聚力研究[J].高校管理,2014(5).

[3] 陈志刚等.高校团支部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4).

[4] 郑云.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9).

[5] 卢焕燕.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

第3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摘要]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剖析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遭遇的困境,提出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超越之策,即充分发挥、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自主性,借助自媒体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注重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大力弘扬德育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正能量,积极适应高校德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新常态。

[

关键词 ]自媒体高校德育 困境超越

[作者简介]张羽程(1981-),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流行媒介文化。(江苏 常州 21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一类课题“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4JDS21017)和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4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47-02

自媒体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产生的平民化、自主化的新型互动交流媒介,已成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社交渠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模式、思维范式和价值观念。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理智应对自媒体广泛应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科学把握自媒体为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巧妙借助自媒体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充分发挥自媒体思想引领的优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推动自媒体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协同创新与联动发展。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

“95后”大学生作为当代网民中的先锋群体,是自幼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新生代”,是接触自媒体最频繁、应用体验最深刻、受辐射最广泛的族群,自媒体环境也已渐次成为影响高校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自媒体在丰富高校德育信息来源、拓展高校德育工作半径、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手段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1.多元思潮侵扰、冲击高校德育工作。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阶段,容易受到社交自媒体内相互激荡的多元文化思潮影响,因为内心世界的丰富而又感性,对事物的认知易缺乏理性,自媒体环境内部的资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认知偏差,甚至生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自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无序而庞杂,裹挟的一些挑战社会底线价值观的不良信息,给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对社会现象全面深刻、客观理性的分析,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弱,西方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借助自媒体无孔不入的传播,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借助自媒体的易渗透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利用其作为策动“颜色革命”的武器,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依托自媒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西方敌对势力竭力输入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宣扬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三观”尚未成形的大学生缺乏科学辨识力,比较容易受到上述消极错误思潮的侵袭。

2.无限开放性考验大学生道德人格。自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体隐秘的外衣使大学生不必担心身份暴露,匿名交流张扬了教育对象的自由个性和自我意识,满足了大学生向往自由的心理需求和参与舆情传播的热情。自媒体信息量大,缺少严格的审核程序,有时监管又存有疏漏,外部环境制约性降低,道德价值多元化,令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使得大学生面临诸多诱惑。大学生思维跃动,思想易变,可能会受到不实信息的蛊惑,自媒体中匿名化的互动令大学生频繁游走在虚拟人格和真实人格之间,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性情温和、彬彬有礼的学生,在自媒体传播中却出言不逊,生成情绪化表达,充当网络愤青,制造网络暴力。自媒体内每个人均能制造资讯,青年个体若是缺乏良好的网络自律精神,便很容易在自媒体环境中迷失,肆意散布不实言论,传播色情、暴力、反动等有害信息,满足放纵宣泄的心理动机。高校德育亟待加强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的道德选择能力教育,培养践行“慎独”意识和法治意识,坚守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以此确保大学生德育的整体水平。

3.即时通信特性增加德育工作难度。自媒体凭借开放的信息传播形态,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了强大的即时通信效应,加剧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新型的自发性媒介表达形态跳过了传统媒介对信息的审核筛选,打破了主流媒体的信息“垄断”,帮助大学生随时立于信息传播的潮头,促使大学生从依赖主流媒体的惯性中解脱出来。同时自媒体环境加速了事态发展的进程,其传播的时效性、快捷度、立体感超越其他任何媒体,某些带有煽动性的观点在短时间内获得病毒式传播,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使高校网络舆情干预处置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对高校主动进行信息传播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及时运用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筛查,最大限度上避免学生受到“黄赌毒”等不良资讯的侵害而误入歧途。自媒体的传播属性也对高校信息管理部门管控恶意炒作信息的能力提出考验,对于师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通过正向的舆论引导开展理性分析判断,借助管理优势,力保学生的视听不被污染,确保主流信息渠道畅通。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超越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重视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传播优势,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树立吻合自媒体传播规律的德育理念,提升运用自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主动占据自媒体教育领地,使自媒体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动力,赢得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1.充分发挥、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自主性。充分施展“95后”大学生娴熟的移动互联网操作技能,自媒体将有效改变传统德育单向输出的局面,扭转传统教育巾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有效发挥和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与教师形成平等交流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彰显自媒体开放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特色,自媒体匿名的工具特征使大学生得以畅快地吐露心声,打消了直面交流时的心理顾虑,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自媒体丰富了教育者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信息来源渠道,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洞悉教育对象的内心真实想法,并在民主平等的自然状态下进行对话引导,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武器。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发挥自媒体教育自主性的同时,也应积极引领大学生树立自律慎独的道德意识,要求学生严格恪守互联网“七条底线”,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理智理性地表达意见。德育工作者应强化教育对象的自媒体行为引导,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分析,提高学生信息甄别和妥善应对不良信息的能力。

2.借助自媒体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又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大量养分,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德育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有效发挥自媒体的平台优势,兼容并蓄,创新升级,运用贴近“95后”大学生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数字化阵地,推动其“接地气”化的创新发展。自媒体具有交流互动的媒介功能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的趣味性、平等性、合作性,有助于德育工作者及时释疑解惑,形成激荡共鸣,从而形成了高校德育工作多样化的选择路径。自媒体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介,微信、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社交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极高,在普及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彰显其图形化、形象化、数字化的特点,丰富大学生获取资讯的渠道,拓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面,提供给师生宽松交流的平台。

3.注重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自媒体素养。自媒体素养是指教育者对自媒体认识、批判和利用等方面的素养,需要达成乐于接受自媒体、学习使用自媒体技术、提高运用自媒体本领的目标。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主体的自媒体素养与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不相吻合,与教育对象形成较大差距,亟待把工作中心和焦点转移到自媒体应用上来。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克服在自媒体应用方面理念落后陈旧、技术短板制约等不利因素,积极尝试接触、了解、运用自媒体,进一步强化工具意识,把握自媒体使用的主动权。德育工作者应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发挥虚拟辅导功能,实现“一对多”的互动交流,避免与教育对象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交流鸿沟,并藉此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还原事实真相,迅速澄清,实施正面引导。高校德育工作者可综合应用启发式、导引式、互动式德育手段,观照教育对象的兴趣和特点,敏锐捕捉大学生思想波动信息,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真正在自媒体环境中开辟务求实效的德育传播渠道。

4.大力弘扬德育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正能量。坚持立德树人,在运用自媒体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手段的同时,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全过程中的思想引领作用。自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旨内容,但自媒体主体传播思潮的多元化、工具主义倾向,以及掺杂其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可根据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利与弊,紧跟时代步伐,采用更新理念、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路径,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过滤自媒体中干扰大学生价值判断的灰色信息,抵御低俗信息,避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遭受污染,从而净化自媒体环境。应大力宣传道德模范榜样,使自媒体空气清朗起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媒体领域内的“意见领袖”,展开正面宣传引导,营造高校德育工作场域内的正能量。

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自媒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路径和创新场域,亦对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应迅速适应“互联网+”教育环境新常态,牢牢把握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又一契机,聚焦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问题,打造互联网德育高地。研究和探索自媒体环境,将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加深对工作对象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互信,为德育工作提质增效贡献新动力。

[

参考文献]

[1]刘兴平,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其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10).

第4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摘 要】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近年来风行英国的电视迷你剧《黑镜》对当下社会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反思,反讽了高

>> 自媒体意见表达乱象、原因及治理 自媒体环境下辅导员的舆论引导方略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众媒介素养 高校“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 网络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 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舆论引导 媒介融合环境下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对医患关系的舆论引导 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引导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由《公众舆论》谈微时代的“意见领袖” 新媒体语境下网民意见表达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试论自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其实现 自媒体环境下的涉警舆情引导探析 微时代的公众意见表达 自媒体格局下的新闻舆论引导与对策确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5.②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③乔万尼・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指出:一旦意见表达以体系的形式出现,就拥有了一定的结构,这个结构是有层次的,有着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受到权力和资本的控制,民众作为边缘性的意见表达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发声途径。参考文献:[1]邹霞.“黑镜”的时代隐喻与传媒技术批判[J].四川戏剧,2013(04).[2]邵娜.网络时代意见表达结构及其社会治理效应[J].理论月刊,2015(05).[3]吴金玲.后电视时代的反思――《黑镜》中的媒介图景[J].新闻传播,2013(05).[4]魏葳.视觉文化传播时代观众身份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4.作者简介:魏 艳(1985-),兰州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江苏连云港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管理。

第5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 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方略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浅析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 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及保障机制的新常态研究 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探究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 浅谈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与服务创新 刍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思路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新形势背景下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37-41.

[3]刘静.我国高校图书馆认证用户微博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0-95.

[4]陈飞霞.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4):138-142.

第6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22

独立自主学习已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听力作为英语中最重要的技能,其自主学习性要求更强更多更迫切。当前各种新媒体精彩纷呈的情况,为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优势,使得英语听力自主表现出更多的新特点,但是也带来各个层面的问题,如学习者学习策略重视不够、学习外部的监控评估指导不力、学习中合作和情感调动不够、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够等问题。本文拟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问题,探讨如何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以期提高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外部监控评估不力的问题,积极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需要学习者自我调控调适、集中注意力和自我估测的过程。而新媒体环境下,恰恰就缺乏外部的监控和评估。这非常不利于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训练和提高,很有必要使用元认知策略。这种策略可以运用于听力活动的全过程,即在开头、中间、结尾三个关键处利用,凸显其效率和功能,具体实施如下。

听前采用监控和预测策略,主要是运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管理调控和规划策略,具体要注意:一是事先了解听力活动的特点特性,务必要理解到听力训练是一个将声音信息送进大脑,又要从大脑中把它转换成有意义、学习者能够运用了解的信号,是听者利用语音、语言意义、句型、单词短语的含义等进行信息的重建过程。二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对整个听力的目标、进度、计划和难易度进行事先安排,如要应付部级考试,就可从新媒体中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听力材料;根据学习者自己的基础水准情况,可以事先制定一些听力学习的目标,如基础差的学习者,可以先学会辨析语音、语调等技巧;基础好的,可以定高一点的目标,即可以在新媒体上选择感兴趣的BBC、VOA、CRI等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训练,尤其是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的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新媒体读取大量的英语报刊杂志,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三是大致估计预测听力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价格、数量等,或者对听力材料的主旨和重点难点进行预先推测估计,以便做到听力活动开始时就有的放矢,掌握听力活动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有目的地捕捉听力材料的具体信息。

在听力活动进行中,采取自我监控调适和集中注意力的元认知策略,主要实施如下:一是监控的内容主要是监控学习策略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重点难点、是否精力集中,监控自己务必集中注意力进行听力活动,尽量捕捉听力材料中有效有用的信息。二是监控主要体现在善于提出自我提问、判断听力的信息是否正确。三是采用集中注意力策略,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听力活动中。

听力活动结束后,学习者采取积极的、科学自我评估的策略,即是学习者对整个听力活动进行理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总结提高,这样才能成功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能依赖于外在的评估和提醒。在自我评估中,利用新媒体,对听力活动过程进行回放,及时自我总结整个听力活动中的得与失,明晰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当然,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讨论式的交流,倾听他人如同学、老师的评价和提议。

2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学习资源的组合整合问题,积极使用认知策略,促进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英语听力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知、捕捉、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听力学习资源很多整合得非常不够,极其不利于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训练和提高,有必要采用认知策略,将认知策略可以贯穿于整个英语听力活动过程中,包括预测、记录、推测、听力再现重复、联想、归纳整理概括提炼等策略的使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采用预先组织规划策划的策略,即是学习者首先预测能力运用的技巧,在听力活动正式开始前,根据提供的题目、各个选项等所包含的有限信息或者根据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尤其是主题句子进行预测即将要播放的信息。这种有效的预测策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的单词、短语、语调、语法、各种文化背景知识等情况的程度。

二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情境中实施联想联系策略。其中文化环境联想必须要理解联想到语言使用所包括的语言团体和每个语言团体包含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思维、价值评判等信息,借助情景环境理解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周围状况等信息。

三是使用简单记录的策略,即在听力行进中,边听边写一些重要信息的单词,尤其是其中涉及到时间、地点、任务等重要信息的单词短语等。

四是归纳总结提升策略的使用,即在听一段材料后要对所听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对听力材料进行提升和提炼,以期把握其主旨。

五是选择关注重点的策略,即重点地对有用信息进行剖析,包括对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的关键和重点的信息。

六是反复复习理解加深的策略,尤其是对听力材料中遇到的新单词、新句型、新用法等,利用新媒体,采用反复默读或者跟着默读的反复再现,加深印象和记忆,这样更能巩固、强化和再现新学到的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J].教育研究,2001,(10).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记者;专业;权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增加约6440万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信息互动平台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每一个网络用户俨然就成了一名专业记者,可以随时信息、表达观点。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开始或者会怀疑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他们仍然是传播环节的中流砥柱。

1 概念的界定

美国新闻学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有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让普通大众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现实的满足。自媒体让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大众并不需要多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当代,微信、微博便是自媒体的代表。

自媒体让大众又传统媒体的信息受众,变为现在即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传播者、接收者。

新闻记者,本文所探讨的新闻记者指的是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记者,也包含了新闻门户网站的记者。

2 新闻记者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从内容的提供上,专业新闻记者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着时间上差距。当各种事件发生时,参与者与目击者由于自己可以通过自媒体信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而在原来的模式中,最新消息的和传播更多是由专业性新闻机构所承担的。而现在,信息的获取上,专业的新闻记者在时间上落后于人人既是自媒体的时代。

在内容的传播渠道上,自媒体消息后通过网络中的人际人内传播会有得到更多的阅读。而专业新闻记者的报道在时间落后的情况下,最后在供职的媒体所发表,比如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新闻网站。大众对于自媒体的使用频率也高出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介。

在传播的效果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的范围会更广发。由于获取的便捷性,受众交互性更强,自媒体的传播可以更容易让更多人获知信息。

3 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尽管自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具备很多局限性。可信度低,自媒体的水平良莠不齐,内容可信度低。新闻记者在报道时仍然处于传播的重要环节,需要发挥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优势。

把握新闻价值对新闻信息的选择。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海量的信息已经将大众淹没,大众很难从无数信息中去提取有效的信息,而且花费在无用信息上的时间远远大于有效信息的获知。因此也需要新闻记者第一层的把关,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信息新闻价值的判断进而去报道。新闻价值是通过新闻工作者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的概念,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影响力,思想性,接近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人情味。通过这些要素的甄选,从而可以提供给大众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减少海量信息时代中人们寻找的时间。

通过专业知识对新闻信息的报道。新闻记者大多数都会具有着新闻实践经历或者理论知识背景。自媒体由于进入便捷,运营简单,往往缺少专业性的内容提供。以微博、微信或者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提供的信息出现过很多不真实的方面,在2013年“老外撞倒北京大妈”事件中最开始提供事件信息微博用户在图片和新闻的真实性上存在巨大差异。从最开始的该微博用户所提供的内容是,北京大妈为了讹诈老外而摔倒,其所提供的图片是北京大妈破口大妈老外。而经过最终调查后,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信息的及时和迅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报道的真实性。

权威机构新闻信息,从报道的言语组织上更加清晰。新闻记者更应该发挥优势,凭借自己所在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强,更为可靠的信息。新闻写作方面,从导语、情节、事件、背景等方面,清晰的规划和组织。发挥处理稿件的专业能力,让新闻事件清晰明白的呈现在大众面前。

坚持对社会舆论的良好引导。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新闻记者扮演着公众利益“守护神”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人”的角色。新时期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不再是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给公众提供真实、全面、深刻的记录。记者的影响力是伴随记者对事件的思考而产生的,记录、思考、影响三者之间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1]

及时发现和跟踪网络新闻线索。网络新闻线索是现在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信息作为新闻线索,必须要经过新闻记者的采访、核实,要找到信息的最初来源即第一信源,要采访信息提供人,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进而探寻事实真相并客观报道。[2]

[参考文献]

第8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how great advantages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Beginn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mode. Besides, some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autonomous learning capability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multimedia network;teaching mode;autonomous learning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提出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并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2005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各高校开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

    一、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学习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客观的,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它强调精熟学习(mastery learning) , 保证学习者在真正掌握某个学习项目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项目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和外在反应,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它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刺激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变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强调“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中心主导地位。现代建构主义作为“教育中的新认识论”问题,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教学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它强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主要具备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三个特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建个人意义的理念,以及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即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而是要创造适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现状使得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理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教育变革。Holec 是这样界定的: 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3]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能力负责管理学习;第二,必须有一个学习机构,从而,学生能够在这个机构里自己支配学习。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2)通过创造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4]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试点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正是一套基于多媒体网络(Multimedia Network Instruction, MNI)技术的网络交互式视听说自主学习教程, 由学生自己掌握时间登陆校园网进入课程系统进行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中,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超链接获取相应的英语学习辅导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参考答案反馈、录音文字和相关语言文化背景, 随时进入个人课程管理档案, 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成绩等, 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中的“我的问题”向任课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因此,学生只要确定了学习目的,就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学习目标,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逐步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多媒体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能够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学习结果,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反馈,从而方便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这里说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是指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与某种语言的词汇、语法、音系和语义相关的知识。第二,社会语言学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指关于语言和其非语言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学习者应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道歉、请求和邀请等,并对其做出相应反应,要知道对不同的说话者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什么称谓形式等。第三,话语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知道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第四,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即关于交际策略的知识。[5]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不知所措。针对这一具体问题, 《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5。

    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理念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有老师课堂上的讲解, 又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们可以自己练习听说”,“每周的课堂口语活动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交流能力”,“现在教学模式很好,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这些是已经参加试点教学、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们的真切体会。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改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解决我国目前大学英语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主体,它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大学生学习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持的语言学习环境,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必然趋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基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现象仍然还会存在,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调整各种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

    [2]叶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之研究,2006(3):64-66.

    [3]华维芬. 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76-79.

第9篇:自媒体环境范文

 

构建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路径应从大学生党员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有效培育、做好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建进社区、搭建自媒体平台入手。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探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的教育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在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培养民族未来栋梁的需要;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的执政力、执行力的需要。

 

一、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969份,有效率96.9%。其中大一本科生党员25人,占2.6%;大二本科生党员36人,占3.7%;大三本科生党员438人,占45.2%;毕业本科生党员370人,占38.2%;专科生党员24人,占2.5%;研究生党员76人,占7.8%。

 

(一)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多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有较高的精神追求,具有奉献精神,但同时也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表面化、入党后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缺乏实践奉献途径及平台等问题。

 

90.39%的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92.94%的大学生党员认同奉献精神,愿意在有空闲的时候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社会,但是缺乏有效的奉献途径和平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自我化”、“利己主义”等思想,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对于教育形式,大学生党员表示: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形式较受欢迎,对于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活动,如听报告、看录像、开座谈会等表示反感。

 

(二)大学生党员行为现状

 

在党员身份认同方面,89.3%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对自己的党员身份充满自豪感,82%的大学生党员认为身边其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很好”或“发挥较好”,认为“起到了表率作用”。约20%的大学生党员认为身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认为自己“没有起表率作用”。大学生党员中最常使用的自媒体是微信,其次为QQ,在网络行为中原创性少,跟随性多。对于网络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布虚假或恐怖信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16%的大学生党员参与过其中的一些;76%的大学生党员表示看到的多,但自己绝对不会参与。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行为中选择“潜水”的占82%,显现出“网络沉默”的行为,网络上存在的猎奇心理、热血心理、跟风心理也广泛存在于大学生党员之中,这说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行为尤其是网络理性价值判断方面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二、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作用发挥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需要教育引导;缺乏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与载体;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不够突出,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认同感普遍不强,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形式单一;党员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现状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之间存在不平衡;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建设中大学生党员先进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同时,高校普遍存在大三、大四高年级党员数量多,大一、大二党员数量少的情况,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中学生党员数量最多,但同时毕业生党员们忙于考研、实习、就业,无暇参与学院、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党员的先进作用发挥方面大打折扣,如何有效发挥高年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1.通过党员成长计划,加强大学生党员自身建设,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关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同志1938年曾叮嘱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1]而一脉相承的是,也有关于“常怀三心(平常心、敬畏心、进取心),做到四个模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创造一流业绩、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2]大学生党员需要强化自身建设以突破主观认同局限,进而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推行“党员成长计划”,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切实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党员成长计划是对党员入党后进行教育管理的一种新的目标管理方式,每一名学生党员自入党之日起,以党支部为单位规划好自己的党员成长历程,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就业或升学目标尤其是党性实践锻炼做出合理规划,明确如何以实际行动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切实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它有效的把党员个人成长目标设定和组织期望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长远理想分解为清晰的阶段目标,把外在的目标转换为内在的自我激励,把消极地等待转化为积极地寻求指导,从而形成党员自我发展、支部培养和群众督促的合力,促使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加自觉,支部对党员培养和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性更加显著。

 

2.依托党支部建设,通过社区党工委这一有效平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要重视党支部制度建设,结合新形势与各支部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保证组织生活时间,确保组织生活质量,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保证组织生活实效,增强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积极为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磨炼砥砺品行搭建平台,建立学生党员一对一联系帮扶困难学生的制度,多给学生党员压担子,安排工作任务,在迎新生入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学风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帮扶各类困难学生、遵纪守法、志愿服务、学习创新等方面督促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党员党性,让党员在实践中成长发展,“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真正做到所有奉献服务岗位都有党员,所有党员都有奉献服务岗位,真正把学生党员锻造成“永不换届的班委”。

 

根据学生党员所居住社区使其归属于相应社区党工委,每一名学生党员都要积极参加社区党工委的工作,在党的建设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校园文明进社区、安全稳定进社区方面成为“四进社区”的积极倡导者、带头实践者和坚定维护者,协助各分工委维护好社区这一学生聚居区的卫生、文明、安全、和谐,为广大学生学习与休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自媒体环境下,构建高校党建自媒体微信平台,提升党建“微能力”。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一书中对“自媒体”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开放性、易用性、高时效、互动性强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自媒体的主要载体有博客、微博、微信、个人主页、即时通讯、视频网络、社交论坛等。

 

自媒体具有开放性、易用性、高时效、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最重要的使用群体之一,这种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带来了很大困境,信念教育工作的被动性、单向性、滞后性,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的主动性、多元化、高时效特征和需求。同时,自媒体新闻真实性存疑、媒体公信力较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缺点也很明显。[3]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载体需要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以适应自媒体背景下的新发展、新需求,不断巩固大学的思想阵地。比如除了思想政治和形式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弘扬主旋律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引导,比如增设选修课、开展专题培训等,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要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加强相关课程的建设和选修课的开设,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完善管理服务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层次,占领自媒体阵地(包括人人网、微信、QQ等平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以构建高校党建微信自媒体平台为重点,实现师生党员的“全覆盖”,以各个党支部为单位,培育一支学生党员信息员队伍,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学会信息与信息接收,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判断能力,引领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传播舆情控制、危机预警机制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