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浙江高考作文精选(九篇)

浙江高考作文

第1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卢八妹,浙江省新昌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多次担任稽阳(即“稽阳教育联谊会”,1991年5月3日成立,首批会员有春晖中学、嵊县中学、新昌中学、浦江中学、诸暨中学等五所省重点中学)联考主命题工作,在研究高考命题方面实战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或说命意作文。浙江高考卷自2004年自主命题开始,还是第一次出现命意作文。从本质上讲,命意作文脱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文的“三自”开放性,相对于老材料作文,它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因为作文之“意”得从材料中出,相比前几年的话题作文,则给考生设置了一些无形的障碍。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清材料的限制因素。作文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那么,歌词的主旨是什么呢?要确定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歌词中有一句归结性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因此,抓住了这一句,也就抓住了歌词的主旨。但是歌词中这一表达主旨的句子并不是非常直白的,而是一个含有比喻的句子,因此,弄清其中比喻的含义至关重要。一般人看到“叶”和“根”这两个字在一起,往往就会想到“叶落归根”的情景,但“叶落归根”中的“叶”,一般只指那些在秋冬季节所飘落的“枯叶”,而这里的“叶”,却是春天里的“绿叶”,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且也不是“归根”的“落叶”,而是离开“根”要飘向远方的“绿叶”。那么这样的“绿叶”对“根”会怀有怎样一种“情意”呢?我们知道,“绿叶”的一部分营养是由“根”所输送的,“根”与“绿叶”的关系就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而被养育者对养育者总是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的,当被养育者要“告别”养育者的时候,必然会产生饱含着浓浓感恩的依恋之情。如此,我们就明白了歌词中主旨句的寓意。应该说这个题目对广大考生而言并不太难,从立意上讲是比较好把握的。但须注意,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考生只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以致漫无边际地写“情意”,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陌路人之间的善意微笑等,这就与材料中的“感恩”有了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只有审清材料中的限制因素,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跑题。

第二,拓展材料中的未限制空间。虽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作文,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审题时可从绿叶与根的辩证关系入手: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着根的呵护之情。根作用于绿叶,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通过光合作用将制造的有机物输送给根,反哺给根。考虑到这点,考生自然会联想到养育我们成长的家和父母,教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和老师,在即将告别家和父母,或告别母校与老师去远行时,一定也会深怀感恩、依恋之情,故应该会有很多考生提炼出“感恩”“回报”的观点,写“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常回家看看”等等;我们也可抓住歌词中的“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始终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而从“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着笔,也是可以的;如有考生能超越“感恩”,从材料中进一步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乡愁的文化心理”,则更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总之,只有拓展了作文中的未限制空间,才能在这个空间纵横驰骋。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写的题材与优势文体。作文要求中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就内容主旨上讲,考生如有广博的知识面、发散性的思维和日常积累的功力,就可以写出立意较高的文章。其实,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给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文,考生如能想到其问的有关课文,如《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等,并将相关情节和其间引用的诗文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则将加大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文体上讲,擅长感性思维、长于细腻描写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擅长理性思维、长于议论思辨的考生则可选择议论文。但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和集中的行文意识,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记叙不能东拉西扯,议论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选择了适当的题材和优势文体,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游刃有余。

第2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应用文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212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应用文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明确、不含糊,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清楚、明白,这说明在写作应用文时,要求立意

A.新颖

C.深刻 B.鲜明 D.集中

2.先介绍事件的起因、发展,后介绍事件结局,这种应用文的结构是属于

A.条款式结构

C.纵式结构

3.市场调查的第一步是

A.选定目标

C.确定方法 B.搜集材料 D.分析研究 B.一段式结构 D.横式结构

4.对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着的市场活动进程进行剖析,以总结出市场活动的经验和规律,这种研究报告是

A.市场调查报告

C.市场活动分析报告

5.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有预见性、科学性和

A.普遍性

C.总结性 B.特殊性 D.实效性 B.市场预测报告 D.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

6.意向书只是草签的表示某项合作意愿的文书,它不具备明确性,只具有

A.制约性

C.预测性 B.导向性 D.可行性

- 本套试题共分4页,当前页是第1页-

7.投标书是对招标要约的

A.说明文书

C.协商文书 B.咨询文书 D.承诺文书

8.订立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A.合同书

C.标的 B.质量 D.价款

9.在写作产品说明书的主体时,采用各项内容逐项逐条地说明,从而使读者便于阅读和理解,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

A.概述式

C.图表式

10.感谢信的字数最好控制在

A.1页纸内

C.3页纸内 B.2页纸内 D.4页纸内 B.条款式 D.综合式

11.单位、团体、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参加或出席某些重要活动或会议,应使用的礼仪文书是

A.通知

C.请柬 B.通报 D.公告

12.演讲一开始就告诉听众自己将要讲些什么,这种开场白方法叫

A.楔子

C.衔接

13.申请书属于

A.公文

C.合同 B.书信 D.演讲稿 B.激发 D.触题

14.一个单位若想制定一份五年的全局性的发展计划,这个单位可将其写成

A.设想

C.要点

15.写好总结的重要原则是

A.材料充分

C.突出重点 B.实事求是 D.语言简明 B.方案 D.规划

16.因会议记录要在开会的当场把开会时的自然情况和具体情况如实记录下来,所以会议记录具有

A.完整性

C.资料性 B.连贯性 D.纪实性

17.《关于做好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是属于

A.批示性通知

C.知照性通知 B.指示性通知 D.会议通知

18.请示的称谓,一般写

A.一个主送机关

C.一个抄送机关 B.两个主送机关 D.两个抄送机关

19.各类案件的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书或委托他人代书的向司法机关提出指控、答辩或申诉等法律意见的书状,我们称其为

A.申请执行书

C.答辩状 B.诉状 D.判决书

20.比较详细生动报道人物和事件的传播文体是

A.消息

C.通讯 B.简讯 D.广播稿

21.直接揭示出消息的主要内容或意义的标题是

A.引题

C.副题 B.正题 D.摘要

22.对具体事物、人物、事件进行解释说明的文体是

A.说明书

C.通讯 B.解说词 D.消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应用文写作在选择材料时,应注意

A.以主旨为中心来选择材料

C.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E.选择新颖的材料

24.在写作总结时要求

A.实事求是

C.语言简明

E.材料充分

25.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是

A.预见性

C.时效性

E.论证性

26.组成通知的标题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

C.发文事由 B.发文字号 D.文种 B.科学性 D.评估性 B.突出重点 D.留有余地 B.要鉴别真伪,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 D.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与特点的材料

E.发文时间

27.计划的主体内容有

A.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C.步骤和注意事项

E.分工 B.任务和目标 D.措施和办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8.立意除了客观性外,还有何特点?

29.在市场活动分析的步骤中,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先完成哪些工作?

30.投标书的主体内容有哪三个方面?

31.欢送词主体内容有哪些?

32.简讯的特点是什么?

33.请柬的特点是什么?

四、综合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34.请你以X省电力公司的名义,在新年前夕给全省电力系统的一线职工写一份感谢信。 要求格式完整,语言清楚。(15分)

第3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我自爱北国那烈烈狂风,揭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自爱那万绿丛中一蕊殷红,一枝独秀,留万世之芳。只是更爱如水的江南,淡静的溪流浣出的香雅女子,梆梆的摇橹小调中,婉转的细润歌喉。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力气,争高争劲,直至终于看到尽头,溶溶而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尽头,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样澄澈透明地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急切不停的求索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静?

并非每一个都拥有一双媲美豹子的健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非每次尽力狂奔的尽头,都是甘美的琼池。 

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静立江头,看江流而东,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头,见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见伤情的思恋,除却仕途的苦闷,只因苏子一有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于奔腾的洪流将身带去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邀飞仙同游,极宇宙之无穷。

这是苏子的旁观,以无欲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渔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当你不适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欢欣鼓掌呢? 

古人云:无欲则刚。当时间凝滞,便可见追求、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雁鸟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纯净的心。而渴求的繁华,较于失去,仅仅是毫末之乐,无欲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了那绝美的画卷。

第4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D老师的大名,我学生时代已久仰。他是省重点中学的校长、物理教学名师,我求学和最初任教都与之无缘,不能不说是心头一件憾事。冥冥中期待着与他有一次相逢,期待着与这位前辈乡贤的相识。

1994年秋,我从S学院毕业,留校学报编辑部。一日,学院公告栏里贴出全省重点中学校长前来培训的消息,一个念头闪过:D老师来了吗?作为后学晚辈,我可以见到他吗?

沿着楼梯,来到院办公楼三层校长们的住处。经过打问,推开向北的一扇门,一位干练精神的老师迎了上来。他50来岁,面容朴实却透着坚毅,个头不高,却给人威严。是他,Q中学的校长——D老师。我贸然出现,D老师没有显得惊讶。他说,知道我的一些情况,并且说出了我的名字。我在Q二中任教时,指导着学校的文学社,曾经和Q中学的文学社有过联系。

董老师说他1982年离开的Q二中,而我是1984年到Q二中上的高中,因此我们错过了师生之缘。当我提出希望D老师能给我们编辑的报纸刊物写点论文时,他谦逊地笑了笑,说自己校务繁忙,水平有限,但是可以鼓励学校的老师们投稿。

见D老师时,为了表达敬意,我特意买了盒烟,记得牌子是希尔顿。他说自己戒烟,一根未抽。他还婉拒了我请他吃饭的邀请。

1997年底,考研失利,自省城返乡的我,情绪低落。Q二中因种种原因,学校十分不景气。Q中学能接纳我施展自己吗?我忽然想起久违了的D老师,像第一次那样,怀着忐忑,我又一次找到了他。

在窄小简陋的办公室,D老师接待了我。听完我的叙述,他略作沉思,便开口:你来Q中学吧,我和教育局联系要你。D老师不容置疑的话语,传递给我的是莫名的感动,一股暖流在心间奔涌。

由于时任的教育局长从中作梗,我的调动被搁置下来。一年后,局领导变动。新任局长开明达理,而且是D老师的昔日弟子。经过D老师的大力斡旋和多方努力,我成功地调入了Q中学。

是D老师,在学校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给新婚女幼的我腾出两间宿舍;是D老师,力排众议,让我担任了当时学校最优秀班级的语文课;是D老师,得知我组织元旦手抄报展览,亲自把精心拟就的题词送上门来……

我年少气盛,言行有失的时候,是D老师,把我叫去,单独告我:学会夹着尾巴做人;我联系县作协主席和学生交流写作感悟,是D老师,坐在台下,坚持用心听完全程……

生活上,他给我父辈般的呵护关爱;工作中,他给我师长般的信任支持;思想上,他给我阳光般的抚慰指引。我曾经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题写过他,再次提笔,我感念树的浓荫,难忘根的滋养。

第5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就在我反反复复的思考中,那些天真无邪的日子已从我身边悄悄地走过。我开始厌恶身边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那棵枯树。我厌它那永远不会改变的姿态,厌它从不更换的黑色外套,厌它……如同我的同龄人们,我开始逃离现实生活的束缚,追求一切新鲜的事物。站在雨季的尾巴上,开始企盼成人纷繁浓重的生活。

羡慕小说中主人公的自由与洒脱,我开始恋上旅行,一有空闲就巴望着背着背包踏上一片新鲜的土地。当然多数是难以成行的。于是,唯一几次的旅行便成了十分珍贵的纪念。当我游荡在江南水乡的柔情之中,我便开始想用百北方原野的广阔;当我盘旋在山间丘陵小路上,我的心早已向着雄壮的青藏高原;当我乘着竹伐在溪间漂游,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险境已使我的心蠢蠢欲动。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难以满足,每一次的期待总比喜悦多一点,厌倦的感觉犹如爬墙虎绕上了我的心头。想要逃离,却无处可躲。生活的网,将我缠绕,越挣脱越难以动弹。

第6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在社会中,也是如此。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其中有许许多多,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我们的世界。而往往这些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需要我们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现象中抓事物的本质,从细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成功,就取决于他的细微观察。他坐在大树底下,一个苹果落爱了他的头上。他就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苹果回往地上掉。正是由于他的细心观察、研究,才发明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在物理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席位的事情往往有时候是成败的关键。谁抓住了谁就会取得成功。

而在我们的社会中,往往有些人不注重细微之处,做事马马虎虎,而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做事总是草草了事,点到为止,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我们的社会当中还普遍存在。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往往是在一瞬间,如果你抓住了其中的奥妙,其中的细微之处,你可能就会成功,你就会想不到的快乐之感,假如你不屈观察细微之处,不注意一些细小之处,你可能就会与失败擦而过,你可能导在成功面前。当然我们部分人是想成为前者。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养良好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心观察,那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

第7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博物馆为志愿者统一发放的红马甲,穿在这名志愿者身上稍显紧绷,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讲演的热情。深厚的学识素养、丰富的讲授内容、清晰的逻辑思路、生动的表述方式,令在场的专家学者也听得有味,颇受启发。而这名投入演讲的志愿者,正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

在浙江省博物馆,他担任“越地长歌”展馆义务讲解员。

“我大学毕业至今40多年,其中38年在浙江工作,是浙江的山山水水哺育我,浙江的人民给予我一方干事业的舞台。浙江是个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地方,能为浙江人民谋一点福利,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我很荣幸。”由于热爱浙江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吕祖善便以此方式,为公益事业及弘扬浙江历史文化作贡献。

越地长歌,展示浙江精神

2012年初春时节,吕祖善身穿浙江博物馆志愿者的红马甲,手握讲解的小话筒,第一次以义务讲解员身份亮相浙江省博物馆。他带着一批参观者走进“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将展厅分的“文明曙光”、“古越王国”、“三吴都会”、“东南翘楚”、“繁庶两浙”五个部分,把浙江“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为主导的2000多件(组)展出文物一一向观众作以介绍。

吕祖善首先阐述“越地长歌”四字的内涵:“越地”指浙江,“长”指浙江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史,“歌”指浙江在历史长河中的历史积淀,也就是浙江的文化。继而,他向观众介绍作为浙江史前文化之代表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演进及成就;详细分析了以会稽郡和杭州城的兴起为标志,浙江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历史原因和文化缘由。辅以多媒体视听等现代手段,他为观众展现浙江大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文化魅力。吕祖善怀有深情地讲起这片土地的源起:“当中原的夏商帝国兴起时,这片土地上还生息着‘断发文身’的古越人。他们在山海变迁的严峻环境中,立足于生存和开拓,积极顺应社会变革和民族融合,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发展出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和经济本位的价值取向,创造出了诸多光耀千秋的伟大业绩,使这片曾经的荒蛮之地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文明气息最浓厚的地方和成为中国最富裕、最繁华的地方。中国的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浙江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今天,依靠的是文化的支撑。”

刚开始,吕祖善的讲解词是博物馆提供的。几次讲下来,他觉得不过瘾,认为还有太多东西想介绍给大家。于是吕祖善向浙江博物馆借阅大量资料,把几乎每件陈列文物的背景都细细梳理一遍,遇到问题便到浙江博物馆找专家请教,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了一份更全面的讲解词。

在介绍到良渚文化时,吕祖善提出“早期国家”的概念,并用各类文物和考古发现进行论证。他参考史学界的最新观点,认为在良渚文化消失之后,中华文明并非单一起源,而是“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他讲良渚文化的突然消失,列举了多种可能,并详细讲述自认为最有可能的“大洪涝”,这个观点,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的吴露生听完讲解后准备写进自己的新书中去。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秦汉六朝对浙江的开发,到唐宋时期浙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心……上溯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下至辛亥革命,吕祖善全面生动地讲述了浙江文明的历史进程。他时常将思绪穿越古今,带着观众在岁月变迁中对比思索。讲到南宋时期,他把首都临安(今杭州)称为“世界大都会”,还把当时的皇城临安称为“800年前的纽约和拉斯韦加斯综合体”。“因为当时临安的人口多达100多万,欧洲那些大城市,包括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当时人口都不到杭州的十分之一,所以杭州在当时既是世界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娱乐中心。提起明代浙江出现许多市镇,他又联想到当今浙江发展迅速的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他自豪地说,“浙江虽然曾经是穷乡僻壤、几起几落,但通过人们的努力拼搏,如今的浙江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充分展示了浙江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讲解中,吕祖善还穿插他对浙江文明的研究心得和独到见解:“浙江的文明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文明都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越国精勤耕战,用稀有的青铜铸造生产工具和兵器,这是浙江人精明、勤劳、务实之风的源头。”

他还谈到浙江历史上很多名人学者及其务实的特点:汉朝会稽上虞人王充,他写了唯物主义著作《论衡》;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朱舜水在反清失败后去日本讲学,提倡办学和改革,被称为日本的孔夫子;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花了整整20年编写了《明史》,后期双目失明只能口述由弟子记载;浙东学派的创始人吕祖谦,提倡“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从历史上看,古人一辈子干一件事,甚至几代人干一件事,都是很平常的。但当代人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最希望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干好一件事。当下人还应继续发扬吕祖谦等先辈的务实之风,是颇有益处的。”

吕祖善一边细致详实地讲述,一边熟练地播放着他精心制作的PPT,将一幅幅珍贵的浙江历史文化图片、一页页记载历史的文字和一组组历史数据,展示在观众面前。通过“文明曙光”、“春秋一霸”、“浙江文明进程的转折期”、“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繁庶两浙、人文荟萃”、“革命先驱”等具体篇章,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弘、图文并茂的浙江历史长卷。

义务讲解,源于热爱山水故乡

“那为什么到浙江省博物馆当志愿者?因为对浙江的热爱。”吕祖善可谓是名“老浙江”。这位个性随和但作风强悍的浙江省原省长,1946年11月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祖籍浙江诸暨。1963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专业学习近5年时间。“1968年7月毕业时正遇上‘’,我们这批毕业生只好留校待分配。到这年12月,我先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什么农活都干过,直到1970年4月被正式分配到湖南邵阳水轮发电机厂担任技术员。”

1975年1月,吕祖善调到浙江省汽车工业公司生产技术科先担任技术员,后任生产技术质量组组长。1979年8月,他担任浙江省机械工业厅企业管理处工程师。他在工厂和公司里曾做过车工、漆工、钳工,工作虽然艰辛,但他觉得在工厂基层锻炼的两个阶段对他这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吕祖善至今仍认为年轻人要很好的成长,就应该先到一些基层地方去锻炼一下,做一些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最终是有帮助的。

1983年3月,吕祖善迎来改革开放后干部“四化”的机遇,被提拔为浙江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兼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1年5月,又提升为浙江省机械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在这之前,他几乎都与自己所学习的机械专业打交道。然而,工作之余,吕祖善对历史、文学怀有兴趣,“从小爱背唐诗宋词,读过‘四大名著’等许多中外文学作品”。

1993年2月,吕祖善调任中共浙江省委秘书长。1995年7月,他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因为工作关系,吕祖善经常要牵头起草省委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有些时候需要用到浙江文史素材,他也由此与浙江历史文化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12月,他担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3年1月,他出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兼浙江行政学院院长。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他与三位浙江省委书记搭档,推动以前店后厂、市场网络、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快速发展。

“那些年我走遍浙江的山山水水,对浙江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兴趣和感情。有时为了向来浙调研和考察的中央领导、外国贵宾介绍浙江情况,有时自己在省内一些会议讲话中也会谈到浙江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加之自身兴趣,于是经常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钻研浙江的历史文化,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还向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历史文化专家学者请教。”渐渐从“业余爱好者”走向“准专业者”,吕祖善乐在其中,屡有所得。

当志愿者 普通人做普通事

2013年4月,浙江省博物馆举行2012年度志愿者服务分队表彰大会,吕祖善以志愿服务126个小时,列个人志愿者服务第16位,成为22名“优秀志愿者”之一。浙江博物馆方面对吕祖善的评价是:“他以独特的个人魅力,优质的讲解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吸引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士成为了浙博的志愿者。”

以前当省长时曾不知给多少单位多少人颁发过多少奖牌和荣誉证书的吕祖善,对浙江博物馆这本不带一分钱奖金的荣誉证书却很珍惜,当时67岁的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当好志愿者,力争每个月能利用业余时间为观众讲一两场。

时光回溯,往事历历。2011年8月间,吕祖善卸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职务,调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之职。他到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作后,特别是在全国人大休会期间,工作没有当省长那么繁忙,压力也没那么大,他自认为有能力、有时间为社会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领导干部退下来后,怎样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在很多国家,公务员退休后当志愿者或参与公益活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值得倡导,所以我选择做志愿者。”

到底做哪方面的志愿者好呢?吕祖善想过很多方式。他曾想去做环保志愿者,也考虑过到浙江美术馆做志愿者,但他自认美术方面基础不好,恐难胜任。思考良久,他觉得是浙江美丽的山山水水、勤劳的父老乡亲养育了自己,自己更应该为弘扬浙江文化、积极宣传浙江尽一份义务。同时,他也看到当时浙江省博物馆虽然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日趋完善,但其中大多数是学生和年轻人,社会阅历不深,自己去当志愿者,可以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包括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社会相关人士都来支持公益事业。

最终,这位老省长决定到浙江省博物馆去当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向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讲好浙江的历史、浙江的故事、浙江的文化。2011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举行志愿者服务分队表彰大会,吕祖善受邀在会上致辞。他指出:“志愿者是促进社会进步、传播道德文明的重要力量,是一群无私奉献的可爱可敬的人。加强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博物馆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今天,是提高博物馆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表彰会结束后,他便主动报名加入浙江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队,经过培训后成为该馆700名志愿者之一。

两年多来,数以千计的观众听过吕祖善的义务讲解。包括曾来自香港、澳门国情培训班的一批年轻学员,他们的爷爷都是建国前从浙江移居到港澳去工作和生活的,他们本人在港澳出生,对浙江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这次回到祖籍浙江参加培训,主办方浙江海外联谊会等单位特意组织他们到浙江博物馆参观。听了吕祖善的讲解后,他们觉得身为一个浙江人的后代很自豪,因为故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故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71岁的浙江钱塘江管理局技术顾问林炳尧教授,自从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设“直播钱江潮”节目后,就作为特邀嘉宾多次到现场解说,当初他自己还觉得比较满意。后来他到浙江博物馆听了吕祖善的讲解后深受启发,觉得自己还有值得弥补的地方,他打算以后在央视“直播钱江潮”时,在解说中也要增加些浙江历史文化知识的内容,让观众的视野再宽广一些,收获更丰富一些。

杭州西泠印社有一位年轻的观众,其工作的单位就在浙江博物馆主馆区隔壁,那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因为是免费的所以有时他也走进去看看,但他面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物、图片,以前大多只是看看热闹,很少详细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自从听了吕祖善的讲解后他深受启迪,并真正理解进博物馆游览 “三分看物,七分听解”的秘诀了。现在他去看展览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认真听讲解员讲解,每次都要有新的收获。

在谈到当志愿者的体会时,吕祖善十分低调地说: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是党和国家、人民培养了我,把我推上了领导岗位。当我从繁忙的省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就不想再当这个“长”还是那个“顾问”了,觉得回归老百姓的本分最好,空闲时间为社会和群众做一些普通有益的事。在我国曾有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的事,在国外很多公务员退下来之后也会去当志愿者,做一些公益事业,我们现在也需要这么一种倡导吧。总之,我对自己现在的定位是“普通人做普通事”。

为了扩大视野,吕祖善几乎逢博物馆必进,浙江省内的各类考古遗址,全国各地的省市博物馆去过不少;只要和浙江历史有关的内容,他都认真记下来。鲜活,生动,丰富。他能从浙江史前的水稻种植,讲到他曾在中南美洲参观过古玛雅文化的史前玉米种植;他讲唐代之后的浙江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能延展到他曾在日本参观过江户博物馆所看到的展品;他讲浙江文化思想史,提到王阳明,便推荐大家去贵州修文县东栖霞山的“阳明洞”。在全国“两会”期间,他还抽空特意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史前历史陈列馆,留心每一件与浙江历史有关联的文物。他听周围人提到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很不错,便设法借来认真阅读。

第8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均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浙江省GDP总值由1978年的1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8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同期,进出口总额从0.7亿美元增长到1877.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浙江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浙江省贸易顺差较大、民营企业出口在浙江对外贸易发展中作用较强、一般贸易强于加工贸易发展。这些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外贸发展特点和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在后危机时代浙江省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浙江外贸结构分析

(一)浙江外贸在全国外贸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全国外贸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1978-2009年,浙江省的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大体上呈现出逐步提升(1978-1993年)、快速增长(1994-2004年)和稳步发展(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1978年浙江省的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仅仅为0.5%,之后逐年增加,至1992年增长为4.5%。从1994年开始,浙江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超过5%,浙江外贸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浙江外贸出口在全国所占的比重首次超过了10%,之后浙江外贸出口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在全国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10%-11%之间。

相比浙江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浙江外贸进口发展相对缓慢,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也较小。1978年浙江外贸进口在全国的比重仅为0.1%,一直到1990年这一数字才上升到1%。2007年,浙江外贸进口在全国的比重才超过5%。

(二)浙江外贸出口方式

一般贸易出口一直是浙江外贸的主要贸易形式,也是浙江外贸有别于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的典型特征。1995年,一般贸易出口在浙江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7%,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都在70%以上。2002-2004年,一般贸易出口在浙江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更是高达80%以上。之后,又开始下降,2009年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重新回到80%以上。

(三)浙江外贸出口主体分析

1995-2009年,浙江国有企业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而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在浙江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有所反复,从2002年开始,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2003年,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基本各占1/3。2004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占浙江出口比重超过了40%,浙江出口主体结构演变为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格局。2008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浙江出口的比重超过了50%,占据浙江出口的半壁江山。

二、数据与实证模型

(一)数据选取

由于民营企业的系统出口统计数据是从1995年开始的,考虑到数据分析的一致性,本文选取1995-2009年间浙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经济增长数据用浙江GDP来反映,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外贸结构数据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外贸进出口额结构、外贸出口方式和外贸出口主体,数据主要来自于浙江统计年鉴和浙江商务年鉴。考虑到外贸出口价格指数较难获取,因此本文数据均采用当年价格。为了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外贸和经济增长数据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处理之后的变量分别为LNGDP、LNEX、LNIM、LNEXGT、LNEXPT、LNS、LNF、 LNP,分别表示GDP、外贸出口额、外贸进口额、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国有企业出口、外资企业出口、民营企业出口的对数变量。

(二)模型建立

为了考察外贸结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三个模型:

公式1主要考察了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式2主要考察一般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式3主要考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三、实证检验结果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时间序列变量水平值是平稳的,则可用普通OLS回归。如果时间序列变量水平值不平稳,则需要运用协整检验考察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本部分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次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如果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则对方程进行回归。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本文主要运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的是否平稳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水平值的ADF结果均小于10%的临界值,说明这些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之后,LNEX和LNS的检验值在9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其他变量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现出平稳的特性,说明这些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二)协整检验

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本部分对三个方程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各个变量的发展路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但长期来看,浙江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浙江国内生产总值与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也存在唯一协整关系,浙江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有企业出口、外资企业出口和民营企业出口也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回归结果

由于三个方程的变量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因此为进一步考察贸易结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需要对三个方程进行OLS回归。方程1的回归结果为:

从方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出口和进口的回归参数均为正数,说明进出口增长均对浙江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回归后的具体参数表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长期来看,需要重视进口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方程2的回归结果为:

从方程2的回归结果看,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是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方程3的回归结果看,从长期来看,外资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国有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有限,民营企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四、政策建议

长期来看,从进出口结构看,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对浙江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贸易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第一,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相互促进的长期均衡关系,浙江应继续推进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重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外溢效果。

第二,浙江省要加大出口贸易的发展,更需重视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

第三,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浙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关键是要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浙江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Feder,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De

velopmentEconomics,1983

[2]高峰,范炳金,王金田.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3]张丽华.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

际贸易问题,2008(5).

[4]魏林.安徽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经

第9篇:浙江高考作文范文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心得体会(一)

一次党代会开启一段新征程。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报告。省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和推动浙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省党代会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省人民智慧的结晶。报告起草工作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省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报告起草工作,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与起草组有关同志座谈,提出报告的主题、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5月8日和22日,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专题讨论报告稿。5月上旬,报告(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市党委、省直属各单位党委(党组),书面征求各方意见。其间,省委召开了部分市、县(市、区)委书记,正省级老同志,省级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专家学者,基层党员代表和部分省党代会代表等5个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省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就省党代会重大决策进行政治协商。6月初,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报告。党代会期间,与会代表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6月16日,大会一致通过车俊书记代表十三届省委所作的报告。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省党代会报告精神,报告起草组对报告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一、省党代会报告主题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报告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确定这个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体现了省委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态度,充分体现了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定力,充分体现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全面理解报告主题,必须牢牢把握“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这个核心要义。

“八八战略”是在浙江工作时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亲自为浙江设计的发展路线图。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简称为“八八战略”。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八八战略”是时任省委书记同志带领省委一班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浙江的具体省情相结合,科学把握时代背景、立足现实基础,提出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成果。经过这些年历届省委的接续奋斗,“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已经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实践充分表明,“八八战略”根植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是指引省域发展治理的科学理论。

“八八战略”管方向、管长远、管全局,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彰显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2017年4月27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后的第二天,新任省委书记车俊同志就到安吉余村调研,重温当年在考察余村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主题,也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主题。5月4日,在与全省市级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车俊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是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浙江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品质。

“八八战略”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精神要旨上是契合的、内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具体要求上是一贯的。在浙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一以贯之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探索创新“八八战略”的实践载体。报告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就是要宣示把“八八战略”作为浙江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鲜明政治态度和坚定政治决心。

二、报告总结提炼五个方面体会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车俊书记指出,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报告在全面总结过去工作和成就的基础上,高度提炼了五个方面体会,即“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这“五个必须坚持”的体会,既是过去五年浙江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发展。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过去几年,浙江发展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决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因此,报告把“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首要经验,提出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中央有要求、浙江见行动。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这些年,我们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相继作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六大短板”、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决定和部署,扎实推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这些年浙江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归根到底靠的是持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浙江未来发展要再上新台阶,仍然必须坚持“八八战略”的指引。因此,报告把“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一条重要经验,提出要坚定不移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些年,无论是加快转型升级还是办好民生实事,无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还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之所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这一切工作真正做到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根本目的。因此,报告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条重要经验,提出要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是我省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十余年来,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改革开放、创业创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G20杭州峰会期间,又对我省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的要求。因此,报告把“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作为一条重要经验,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保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干出勇立潮头的新气势,干出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做到政治上过硬、本领上过硬、作风上过硬,才能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历届省委牢牢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抓党建抓得深抓得实,抓出了好队伍好风气,进而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各方面各尽其责,公众广泛参与”的局面,这是浙江能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关键因素。因此,报告把“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作为一条重要经验,提出要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磅礴伟力。

三、为什么提出“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高水平”,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浙江实际,回应群众期盼,为浙江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标注了目标高度,是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实现“两个高水平”,是贯彻落实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职责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明确要求我们“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这为确定我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车俊书记与起草组有关同志一起重温了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2017年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目标要求。“两个高水平”是落实“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要求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浙江与全国历史进程同步、发展水平更高。实现“两个高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必须要有的高标追求。

实现“两个高水平”,是把握历史方位、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担当作为。报告对世情、国情、省情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趋势、大变革、大逻辑总体上有利于我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面临难得的历史契机,但是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报告作出了“今后五年是我省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的基本判断,强调“越是在这样的时期,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奋发有为,越要创新实干”。实现“两个高水平”,就是要求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趁势而上,在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干出气势、创出业绩,在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把定方向、稳中求进,努力把浙江的事情办得更好,真正做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实现“两个高水平”,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这是人类需求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居全国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较高,发展均衡性和协调性较好,民富、景美、均衡逐渐成为浙江的鲜明标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人民对未来有着更加美好的憧憬和更高水平的期待,人们普遍期望收入水平更高、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公共服务更优质、生态环境更优美、生活环境更安全。实现“两个高水平”,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六个浙江”的提法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围绕实现“两个高水平”,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六个浙江”的具体目标,即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这“六个浙江”,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相对应,是“两个高水平”在各领域的具体展开,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现了对浙江发展目标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富强浙江、文化浙江、清廉浙江是第一次概括提出。提出富强浙江,继承和发展了富民强省的一贯追求,体现了既富又强的更高目标。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富”的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础。要在继续做好“富”的文章的同时,突出做好“强”的文章。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提也应该提富强浙江的时候了。“富”,主要体现为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保持较高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最核心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以2017年为基期,按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和7.8%测算,到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强”,主要指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强、民营经济实力和活力强、城乡区域协调性强,集中体现为综合实力强。2017年浙江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2%,连续20年居全国第4位,经济总量与居全球第18位的土耳其相当;人均生产总值达12577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收入分组标准,浙江已基本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按照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7%和6%以上测算,到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2万元。

提出文化浙江,主要是考虑在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接力建设的基础上,谋划新的目标载体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浙江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的具体目标要求:一是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三是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提出清廉浙江,既是对浙江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基本判断,又表明了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建设清廉浙江,就是要把“清”和“廉”的要求贯穿各领域各环节各行业,形成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既要干部廉洁,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更要政治清明,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还要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使以清为美、以廉为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和美丽浙江的提法带有延续性。法治浙江是在浙江工作时带领十一届省委于2006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推进政治建设的总抓手,是法治中国建设在浙江的先行实践,报告从民主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对今后五年法治浙江建设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平安浙江是在浙江工作时带领十一届省委于2004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3年来,历届省委把平安浙江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总抓手,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和发展,推动形成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先行样本。报告着眼“大平安”,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具体目标,体现了保平安和保民生的有机统一。美丽浙江是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以贯之实施生态省建设方略的深化实践,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探索。报告坚持把美丽浙江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实现全省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目标,展现了省委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定力。

五、如何把握“四个强省”的工作导向?

报告提出,要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在工作导向上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这“四个强省”事关浙江全局和长远,就像牵引浙江未来发展的“四台发动机”,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塑造浙江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报告起草期间,车俊书记多次强调要对照“八八战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谋划具有牵动性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实践中,要把“四个强省”放到突出位置谋划好、实施好。

“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是对“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充分运用,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探索创新“八八战略”的实践载体。“八八战略”优势论的核心要义是强化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四个强省”中,有的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如改革、开放,需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强化;有的是浙江的短板,如创新、人才,需要切实加以补齐。提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就是要紧紧抓住浙江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体制机制、发展动能、国际竞争、战略资源等方面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强省的指向都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改革强省,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强省,着眼于全面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组织体系创新等。开放强省,着眼于全方位开放,包括城市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强省,着眼于全领域人才,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

“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是增强浙江未来发展动力的核心载体,每个强省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推进改革强省,就是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擦亮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推进开放强省,就是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推进创新强省,就是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加快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推进人才强省,就是要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关键环节,进一步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的生动局面。围绕“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报告提出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举措的要求,概括起来是8个“最”,即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重大改革举措,谋划实施一批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浙江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战略使命的重大开放举措,谋划实施一批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重大人才举措。

六、报告提出“7+1”任务是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单独的一部分?

2017年到我省考察时提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涉及经济、改革、城乡、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八个方面,是耳提面命浙江的工作任务书,是“八八战略”的创新和深化。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车俊书记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对浙江提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确保这“八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报告第三部分“七个着力”和第四部分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7+1”八项任务,与提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一一对应,是抓好这“八个方面重点任务”的具体行动。其中,既有许多这些年一以贯之的工作举措,也有不少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提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报告之所以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单独的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党代会报告是政治报告,既是开创伟大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也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应当对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在报告中要有足够的分量。因此,报告把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也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单列一部分浓墨重彩地加以阐述。

七、如何辩证把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报告强调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必须把转型升级牢牢抓在手上,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要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更要抓,切不可有丝毫松懈。总的思路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点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坚持有“破”有“立”、倒逼引领并举。不破不立,“破”为“立”打开通道、开辟新路,“立”为“破”巩固成果、接续动能。为此,报告对“破”和“立”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破”的方面主要是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立”的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的举措包括深入实施“三改一拆”,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扎实做好企业减负降本工作,大力推进科创大平台建设,加快建成“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打造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圈等。

二是坚持供需结合、协同发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此,报告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明确提出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报告强调要做大做强万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引领未来的重量级产业等重大举措。

八、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报告强调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的思路就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自身改革的再推进再深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最多跑一次”办结。这项改革已经成为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企业普遍叫好,群众纷纷点赞。为此,报告强调要以“最多跑一次”的实际成效,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的机遇,也是浙江的机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以后,省委立即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通过深入学习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战略交汇、天下浙商、第一大港、货畅四海、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体制先发、文化底蕴等优势,并提出要重点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贸易枢纽、产能合作枢纽、新金融服务枢纽和人文科教交流枢纽等五大枢纽。报告采用了省委专题学习会的这一重要成果,对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九、在实现城乡发展更协调、更美丽上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载体?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浙江的鲜明优势和特色,这个优势只能扩大不能缩小,这个特色只能彰显不能减弱。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是大力提升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坚持做强市域经济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围绕统筹区域发展,重点是“三个行动一个工程”,即实施“5211”海洋强省行动,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实施“1210”交通强省行动,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其中,山海协作工程是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经过这些年一以贯之地实施,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此,省委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山海并利的优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赋予山海协作新的内涵要求,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以此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大湾区”是首次提出,这是我省全面落实“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谋划打造的开放发展大平台,将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下大气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是这些年省委一以贯之的重大工作举措,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此,报告强调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总的思路就是要环境整治与美丽建设并重,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走“两山”之路,基础在“治”,要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主要载体是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走“两山”之路,重点在“建”,要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主要抓手是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大花园”是首次提出,这是我省深入践行“两山”“两鸟”理论,谋划建设的绿色发展大平台,空间形态是“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主要方向是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消费,目标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哪些任务和举措?

报告坚持和发展十多年来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一以贯之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明确了今后五年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强调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不断深化。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民主法治建设,重点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用好统一战线法宝画出最大同心圆。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要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大众创业促充分就业,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下最大气力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其中,有许多新的具体举措和要求,比如实施低收入农户、低收入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大健康战略,全面高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除险安居”行动,等等。

十一、提升文化软实力要从哪些层面着力?

文化软实力是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层动力。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又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报告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树立全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个层面对文化浙江建设作了部署。

意识形态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重点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统筹好建设和管理、内宣和外宣、网上和网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报告围绕树立全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从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等维度,提出要持续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

让全省人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是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报告还首次提出要谋划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十二、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了哪些任务和要求?

实现“两个高水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切实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报告围绕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体部署了六项任务,即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规治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驰而不息改作风正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就要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些年我省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都是亲自关怀关心的结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加强理论武装摆在首要位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规范行为。报告特别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严格执行党内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执行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报告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

明确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报告围绕落实好干部标准、打造浙江铁军,对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动真格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基层干部等提出了具体任务和举措。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要全省20万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全省386万名党员都成为党的旗帜,那我们党在浙江就拥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报告强调要贯彻“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深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报告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坚决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大力推进党员干部家庭、家风、家规建设,推动干部士气、党内正气、社会风气进一步提升。

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报告强调“两个决不”,就是要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反腐倡廉,领导干部是关键。报告还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心得体会(二)

“平安浙江”是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3年来,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群众普遍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平安浙江”是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3年来,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群众普遍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财富分配更加均衡,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以内。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更趋公平,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涉及公共安全的城乡危房、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基本消除。省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我们不断擢升地方经验,努力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的浙江示范区。

公平正义 价值引领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公平正义是平安浙江建设的价值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平安浙江”建设的基本价值。“平安浙江”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构和谐社会、维护公共秩序、促进公平正义,让政府承担起捍卫社会公平、调整利益格局、协调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等职责,将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导入公正、有序、规范的轨道。

浙江坚持执法司法为民,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浙江高度重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重视社会政策在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和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大社保体系”,均衡公共教育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实现社会公正;浙江强化政府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分化和失衡问题,让各个阶层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社会经济繁荣与发展的成果。

需求导向 民意为先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平安浙江”建设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应对发展中的不足、问题与风险,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浙江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出发,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把平安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把群众工作贯穿于平安建设的各个环节,倾听民声、感知民意、体会民情,化解民忧、保障民安、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认同度和参与度,把话语权、评判权、决定权交给群众;浙江牢记嘱托,突出需求导向、满意导向,坚持“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达到96.43%;浙江着力构建惠及全省人民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难有所助,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切实保障与改善民生。“平安浙江”建设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注重约束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行使;注重在增进政府行为公共性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私人利益;注重强化有效沟通、有效调解,防患于未然,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加。

多元参与 社会协同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浙江”建设充分发挥多种优势,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种机制,努力释放社会活力、拓展社会发展空间、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实现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浙江注重发挥多元社会主体的有序参与,形成社会治理的协同效应,既坚持法治规则的底线作用、裁判作用,又允许发挥市场规则和社会规则的自我调节作用;既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改变社会原子化状态,加强社会整合程度,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又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对话与合作,避免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的对立,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双赢。

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浙江创新基层综治工作,积累了“综治进民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做法经验;浙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组织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平安浙江”建设离不开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离不开“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组织格局,离不开稳定的领导干部队伍以及他们“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德法并举 制度保障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厉行社会主义法治。“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持“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除矛盾、以调解平衡利益、以法治定分止争”的治理思路,多途径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形成了懂法、用法、守法的风气。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源自于嘉兴桐乡的基层探索,其中,村规民约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我省组织推动全省28000多个行政村、3300多个社区全面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工作,完成率达100%,有效建立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基层治理机制。

浙江努力推进治安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法治化。在护航G20杭州峰会期间,我省把推行和落实“实名制”作为屏蔽风险、消除隐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寄递、瓶装燃气销售、手机、出租房、农家乐(民宿)、长途客运购票等6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实名制”落地落细,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隐患;浙江坚持依法管网、打造“绿色网络”,《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是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对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规划与建设、管理与应用、安全与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相应规范,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考评有则 督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