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冰雪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冰雪艺术论文

第1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冰雪雕塑 理论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20-02

我国北方的冬季要比祖国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且更加寒冷,尤其是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每年11月中旬左右就会相继开启降雪模式,寒冷时间最长将持续5个月之久。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达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睹北国的冬日风光,成了不少人丰富生活、开拓眼界的新方式。尤其对于南方的人们来说,到东北旅游,在冰天雪地中身临其境地游玩,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与审美需求。每到冬季,以冰雪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与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诱发了游客们猎奇的心理。冬季到北方冰雪世界游玩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因此,作为冬季旅游为特色的北方冰雪城市,有必要逐渐将冰雪旅游的城市特色转化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东北地区有著得天独厚的亚寒带气候特征,具备开发冰雪旅游的条件。冰雪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共同构成了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冰雪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如传统环境艺术与冰雪雕塑相结合,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冰雪雕塑的融合等,都为冰雪旅游产业提升了吸引力。而冰雪雕塑在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当下社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作为东北地区城市特色旅游业,应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更高的审美标准。冰雪雕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道人文风景,是冬季旅游观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张特别的名片。为进一步配合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完善、规范冰雪雕塑产业,提高冰雪雕塑的品质,高校应重视培养冰雪雕塑的人才。高校冰雪雕塑的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冰雪文化产业的质量,更能赋予冰雪雕塑更多的创造性力量,提高整个城市冬季的艺术性和审美水平。冰雪雕塑的设计与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步建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冰雪雕塑课程理论基础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冰雪雕塑的历史与常识

人们对于自然界冰雪的利用最早可追溯于17世纪,冰锯等采集器材的应用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最早将冰雪应用于艺术始于清朝初年。清末时期,在京城就有冰灯与冰雪雕塑建造展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作业成为当代冰雪雕塑取材的主要手段。1910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首台压缩制冷冰箱,且最早将人造冰雪技术应用于商业。商业冰成板状,便于贩卖与分割,制作方法主要有“灌水法”与“循环槽法”。人们发现,在极地气候条件下,零下50度的气温能使人的呼气的水分变成小雪花。科技使人工造雪技术逐渐成熟,人工造雪模仿自然中的成雪原理,以水蒸气遇低温冷凝为方法制造人工雪花。目前,大型造雪设备的研发已非常先进。我们进行冰雪雕塑的材料以人工造雪为主。

二、冰雪材质与表现形式

在冰雪雕塑的教学与实践当中,首先要解决材质方面的问题。冰雪雕塑材质拥有不同于普通建筑材料的特性,主要原因是冰雪源自于自然中的水,且必须为无杂质的净水,以避免尘垢和空气的参合而影响雕塑的质量,人造冰雪为优选。自然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时,由于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做为凝结核,使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当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水滴会变成微小的冰晶。大量的冰晶集结在一起形成了雪花,当雪花的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时就落向地面。在它们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如果空气持续低温,当到达地面时我们看到的就是雪花。人工造雪是利用喷雾压缩机产生高速空气流,将专用喷嘴或喷枪喷出的水流大散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空气中,在下落过程中这些微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花。人造雪相比自然雪呈白色细小颗粒状,吸水后外观洁白,晶莹剔透,酷似自然冰雪。高温和光照下都不会轻易融化分解,而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最重要的是人工造的雪要比自然雪洁净。人工造雪集中堆放收集方便,避免二次污染。并且人工造的雪粘性较强,便于夯实。在材质的特性方面要熟悉材质的承重问题、镂空的可行性等。

1.圆雕。圆雕并不是特指圆形或圆柱类雕塑,而是泛指不依赖于任何衬景的、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雕塑,这类雕塑在视觉上能达到各角度观赏的视觉审美效果。如2015年艺术家耐克利用冰雪材质于喜马拉雅山创作出模仿古希腊“无头”的胜利女神,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经典雕塑艺术。由于圆雕创造方面的灵活性,可表现题材的广泛性,视觉效果易于凸显主体性,这种雕塑手法在冰雪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圆雕对材质的把控与掌握较为容易,中途出现损坏的几率低,上手容易,更适合普通大众或冰雪艺术爱好者,也同样适用于职业艺术家。圆雕对于冰雪雕塑的推广、互动、普及起基础性作用。

2.浮雕。浮雕是冰雪雕塑的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雕塑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浮雕的最突出特征。浮雕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古埃及,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迹可循。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古埃及“负”雕塑(浮雕的形象沉入材质内部),中国的帝王陵墓与碑刻等,都承载着浮雕艺术的精彩历史。冰雪雕塑中的建筑物以及一些圆雕的基座通常会应用浮雕技术。浮雕表现的深刻程度也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技艺风格和创作思路来把握,浮雕可以表现最典型的平面性特征,也可以在平面中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的复杂结构。

3.透雕。在雕塑技法中,透雕是在冰雪雕塑里最考验技法与基本功的一种表现形式,镂空也是雕塑创作最关键的阶段,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对创作者刀功的力度、稳定性,点、线、面各种画面关系的和谐要有严格的把控力。尤其是以冰雪为基础的材质,其脆性与不稳定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大挑战。此外,透雕的镂空技术还要考虑冰雪材质承载重量的能力,及兼顾作品展览周期、安全性等。优异的透雕能够提升雕塑的空间感,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在迎合作品主题的前提下,各种浮雕肌理,及疏密有序的线条与透雕手法相互呼应,常可以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

三、冰雪雕塑的题材内容分类与艺术辅助

多种雕塑技法的创作引导下,冰雪雕塑题材的丰富性、自由性大为广阔。冰雪雕塑从形态可划分为:建筑类、植物类、人物类、经典雕塑再现等。从文化上可以将之划分为:代表民间地域文化的民俗类、历史性题材群雕类、童话故事类、节日庆典类、卡通类等。按照风格划分:大概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生活方式。声、光、电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的夜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声、光、电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市夜景的美化,声、光、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应用也使冰雪景观五彩斑斓、丰富多姿。我国最早将声、光、电引入冰雪雕塑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电冰灯在京城已经得到了运用。现今社会中,声、光、电的配合已然成为冰雪大世界夜晚的一大亮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安全性应用,要求创作者应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与电路常识,确保安全性。在一些比^大型的,声、光、电使用面积与频率较大较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请专业的电工做指导工作。

四、制作冰雪雕塑前期的基础培训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灵魂,在艺术创作中起基础作用,尤其在雕塑创作中,多种视角下的艺术作品的素描稿必不可少,其作用在于将印象中的形象在草纸上形成预览图。也就是创作草图。

2.除了素描基础外,设计中的快速表现也要求学生对水彩、马克笔等画材进行训练。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也必不可少,便于对大型的冰雪雕塑场景进行宏观的设计,精确掌控每一区域的展示效果。此外,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也是冰雪雕塑基础的一部分,如cad、ps等平面软件。便于平面图以及施工图的制作。掌握3DMAX、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便于进行冰雪雕塑的设计意向展示。

3.三维模型以及大型冰雪雕塑制作的基础课程(泥塑、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泥塑的制作材料是黏土,制作较为方便,这种材料决定了既能使用“加法”又可使用“减法”制作,比较方便修改,且便于反复练习,所以这种制作形式也是木雕和石雕的基础。不同的是木雕和石雕只能使用“减法”。这与冰雪雕塑性质接近,只是材料性能不同,制作工具不同而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泥塑也是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的基础。不难理解它必然也是冰雪雕塑的造型基础。

4.冰雪雕塑的工具。制作冰雪雕塑之前,应该先了解各种工具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用途。熟练使用工具,得心应手,才能高效地进行冰雪雕塑创作。通过使用工具和冰雪材质的实际接触,深刻了解“冰雪”的材质特性,制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判断,积累造型经验。

五、小结

冰雪雕塑需要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学习冰雪雕塑理论,有利于拓宽专业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品味素养。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各个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单一性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以冰雪产业为契机,为促进全省的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本文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社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冰雪雕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JDMS48。]

参考文献:

[1] 姜宇琼,张艳.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2] 王立荣,姜宇琼.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

[3] 李鑫泽,阮英爽.从北方冰雪产业发展谈高校开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2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哈尔滨 冰雪雕塑 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发展冰雪雕塑艺术的优势

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冰雪雕塑艺术发展史。从最初的冰灯游园会到现代大型冰雕、雪雕以及冰雪建筑,哈尔滨的冰雪雕塑艺术已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它已成为哈尔滨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哈尔滨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冰雪资源丰富,为开展冰雪活动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其次是聪明勇敢的哈尔滨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了冰雪这一独特的材质,将其艺术加工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再次是冰雪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冰雪文化、冰雪饮食、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冰雪雕塑艺术是集雕塑、园林、建筑、工艺等多学科、多门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冰雪活动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不仅为人类的艺术增添了新的样式,更是艺术家绽放艺术思想的传播手段。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哈尔滨的冰雪雕塑艺术已风靡世界各地,其以晶莹高洁的冰魂和雄浑的冰风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家于志学曾说过:“雄伟冷峻的冰雪气魄,妖娆多姿的林海,静谧幽雅的雪原,千姿百态的冰凌,像无言的启蒙老师,默默地教我应该如何去描绘北国冰雪风光”。冰雪美丽的风光不仅能给人以壮美的感受,更能激发冰雪艺术家对美的创作。

二、当前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作为中国冰雪雕塑艺术的代表,勇敢聪明的黑龙江人创造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冰雪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冰雪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但从近年来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发展的态势来看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由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善,使得一些雕塑公司及相关机构一味地谋求经济利益,涉足冰雪雕塑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他们盲目的追求规模和数量,致使冰雪雕塑艺术品缺少创意和美感,以致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教育培训机构不够完善,缺乏高技术专业师资,后续人才培养缺失。由于哈尔滨冬天气候寒冷,年轻的一代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高校冰雪专业的培养在哈尔滨还数空白。

(三)缺少创新意识和对高科技手段的研发。从近几年的冰雪雕塑艺术作品来看,其主题不够新颖,对于传统思想的束缚比较严重,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发有待提高,一定要走出传统模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像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办的冰雪艺术活动,每年都有新的主题,把现代科幻思想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创作出奇特造型与奇妙色彩的艺术品,很受大众欢迎。

(四)近年来以建筑形式出现的冰雪雕塑规模越来越多,以冰雪材质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可谓是种创新,但无论是作品形式多么独特,规模多么宏大,其本质始终是对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形式与规模而忽视艺术本身的价值――审美性与文化性。

(五)相关产业发展及文化底蕴的缺失。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冰雪大世界及太阳岛雪博会旅游的开发招揽了许多游客,但是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士对冰雪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够,一味地发展冰雪旅游,没有把其他产业带动起来,比如体育项目、冬季体育工具及用品等。由于商业利益的追逐,冰雪艺术品的主题表现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于表现艺术语言与主旨思想不够明确,不能打动观众,没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这与艺术提倡体现文化内涵的思想相悖。

三、对哈尔滨发展冰雪雕塑艺术的建议

当前,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除我国外,像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俄罗斯等也都有雄厚的实力,况且这些国家的创新思维及科技水平更略高一筹,哈尔滨冰雪艺术要保持领先水平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外交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管理职能,营造健康有序的冰雪艺术市场氛围,强化对冰雪部门、雕塑公司及相应商业机构的监管,杜绝牟取利益而导致冰雪资源的浪费和艺术品价值的低下。

(二)鼓励相关大中专院校注重对冰雪雕塑艺术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让年轻的一代热爱冰雪艺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继承传统冰雪雕塑艺术文化的同时,注重吸收先进的观念和科技手段,加强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让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提升其价值。

(三)立足自身优势,提升冰雪艺术产业的竞争力。哈尔滨是开展冰雪艺术活动较早的城市,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审美教育和认知水平,吸引大众对冰雪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努力使冰雪艺术这张名片扎根于每一个到过哈尔滨的人心中。

(四)完善与冰雪雕塑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坚持做好冰雪雕塑作品的前提下,注重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与餐饮、交通运输和冰雪用品等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五)注重对文化内涵的体现,通过对冰雪艺术的塑造来诠释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地域风情,把黑土文化、边疆文化、民族文化等通过冰雪这一独特的材质来向世人展示哈尔滨的魅力。

结语

结合哈尔滨地域性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以独特的自然资源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产业。如何使这门产业走上全面、系统、完善、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有待于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SDSSCX2014-59)

参考文献:

[1]李泽鑫.冰雪雕塑艺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景富.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黄澄.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构想[J].黑龙江史志,2004(5).

第3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冰雪;主题公园;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引言

中国北方特有的寒冷条件造就了冰灯文化的兴起,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北方冰雪的文明,黑龙江由于地域条件寒冷,也就成了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冰灯的发源地。最早的冰灯寄托在与园林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背景下,借鉴于各类特色建筑和雕塑,一开始保留的只是文化遗产,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资源都被妥善利用于创造经济效益,冰雪资源也不例外,把它演变成一种消费意识,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思想产物。所谓的冰雪主题公园,就是让游客在冰雪材料围绕搭建的环境中休闲娱乐,其中有着建筑主题的多样化,是一种冰雪旅行产品。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冰雪主题公园也渐渐成了成熟的产业,类型多变而设计广泛。

二、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应用需求

全球每年都会组织很多的冰雪活动,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他们每年的冰雪主题活动都有着新颖的想象力和奇妙的设计理念;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则更多追求高品位的设计和艺术审美的高度需求。因此,冰雪主题文化也是根据不同国情来展开的在我国现状看来,冰雪主题文化暂时还是小型化发展比较切合实际,由于主要是在北方,所以大多的室外冰雪环境更方便于构建在北方的自然环境下。而在南方,根据气候特点,则可以适当举行室内的冰雪艺术展览等。黑龙江作为冰灯艺术的元祖,现在由于每年的冰灯不满大街小巷,使得冰雪资源有些泛滥,道指创新不足,难以吸引人们眼球,不够娱乐性和时代性,因此需要革新,主要代表为哈尔滨、沈阳等地的冰雕艺术。大多工期较为短暂,缺乏创新的视角。现在的新局面是冰雪旅游产业已经不再单单是黑龙江的专利了,而是全国各地都衍生开来,很多的城市,如兰州、呼和浩特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一系列要比赶超哈尔滨冰雪艺术的口号,并且把哈尔滨当成了目标和楷模,因此更多的城市现在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好了冰雪资源这一可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后起冰雪之秀也会逐渐蓬勃,因此,黑龙江需努力研究冰雪资源,不断革新和发展,才能争取到冰雪旅游竞争中不败的地位。

黑龙江作为冰灯发源地,经验十足并且有着悠久的研究冰雪文化的历史。艺术上的造诣水准是相当的高的,但是往往就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深刻,导致现在黑龙江的冰雪艺术发展不够创新。十二生肖、鱼龙共舞等仍然是黑龙江冰雪艺术不变的形势代表。这样就造成了资源反复利用后带来的枯燥乏味了。虽然,黑龙江冰雪艺术主题十分鲜明也有着较高的文化内涵,但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因地适宜的创新。例如,可以将音乐、灯光等元素融入到冰雪艺术中,将游客视觉听觉多方面的兴趣都调动,制造综合、和谐、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哈尔滨目前的创作主题是“多彩世界”,力争要打造一个有着北方地域文化并且一年四季均可观赏的永久性娱乐基地,这样不仅仅可以长期推广北方的冰雪文化,还能够一年四季不受制约地接受游客的造访,满足游乐需求并创造经济效益。

三、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应用措施研究

要发展冰雪产业,就必须以旅游为主体,满足游客需求为第一目标。将冰雪文化的基础作为一切发展的依据。众所周知黑龙江的冰雪在冬天可谓是覆盖面最大,积雪量最多,天时地利的环境造就了冰雪产业的发展。但是光靠自身的环境因素还不能完善冰雪产业,也要根据后天的努力,设计上的精益求精,娱乐方面创新和满足游客的力度等等问题都是要考虑实施的。并且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要争取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无污染无破坏并造就资源再生可持续发展,这些综合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将冰雪产业的链条合理维持下去。特别是冰雪节,要办成让人民满意,让人民同赏同乐的特色节日,用冰雪的魅力征服人心。

延伸冰雪主题文化公园的产业,有两方面可以考虑:

(一)将北方的文化融入到冰雪之中,使冰雪有着文化底蕴和地域内涵的支撑而更显丰盈,并能够保持这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广泛交流,主动学习来自异域的创新。争取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并且让我们的悠久文化也延续到海外,推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由于城市分布中冰雪产业在市区占据的面积并不多,而是在部分乡村地区,这样更加能促进城乡平衡,迅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建设中,解决农民季节性就业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小结

目前在我国,冰雪产业的研究尚无成功的范例作为参考,但这证明黑龙江的边疆冰雪文化更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延续和传承,推动冰雪产业乃至黑龙江文化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泽.冰雪雕塑艺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景富.哈尔滨冰灯[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王景富.冰城·冰灯[M].哈尔滨出版社,1988.

[4]东北网:冰雪“花”开众 独秀如何争——专家学者建言我省冰雪文化产业建设之创新篇.

作者简介:王 宏(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任教于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第4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新疆有闻名于世的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众多的雪岭冰川分布其中,其消融的条条溪水汇流而下,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王钧兵多次去雪岭冰川,那高耸的山峰、茫茫的雪岭、壮观的冰川深深地吸引、震撼着他。在那苍茫的群山中留有古道遗址,置身其间,沉积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上中外商贾往来如织,丁冬的驼铃声谱写了许多传奇故事,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汉有张骞出使西域,唐有玄奘西去取经……都成了千古佳话。而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前人的那种开拓精神仍然在启迪着一代又一代新疆人,那冰山、雪岭、驼队,诗一般的境界,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王钧兵的很多冰雪山水画就是在这种激情下创作的。

在创作时,他力求凸现粗犷、神奇、博大的地域特色,用很大的画面突出天山冰川的雄姿,在画冰川时,用大写意的笔法,现国画用笔之奥妙。王钧兵早年曾从事版画创作,吸收了版画黑白强烈的对比关系,在冰的后面用浓墨画山石,衬托冰川的晶莹质感,高处雪峰直插云霄,表现了天山之高大神奇;把驼队置于冰山之上、雪岭之中,虽有古人云“高处不胜寒”,但却无限风光在,刻画出远行人不畏旅途艰险的精神,给人带来一种蓬勃向上的积极的审美情趣。将人坚韧的精神之美与冰峰的形态之美熔于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效果。通过冰山雪岭上飘过的悠然驼铃声,在酷寒、艰险、严峻的环境中透出一种悠然、悦耳、轻松的旋律,使画面张弛有度、和谐自然。画面上人与驼队虽然很小,但这一小小的人文景观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升华了主题。艺术表现的是一种精神,虽然,今天的古丝绸之路已有了航线、铁路、公路,然而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是一切现代化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一种生命体验、精神享受,特别是那种坚韧不拔的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壮美的审美感受正是艺术魅力所在。王钧兵还对表现寒冬雪树进行了探索,用传统的写意笔法在不同浓淡的墨色中加矾恣意挥写,追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尽写冬季琼树银花的美景。

冰雪山水画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山水画描写冰雪的表现力。冰雪山水画法使用了矾水,使冰和雪产生出丰富的质感,但它不是简单的制作,在画冰雪山水画时可以说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之妙全部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画好冰雪山水画不仅要掌握冰雪山水画的技法,还必须有过硬的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和深厚的修养。中国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王钧兵在创作冰雪山水作品时,特别注意画冰和雪时体现笔触和墨色在其中的微妙变化。冰雪山水画不是冰雪的图解和说明,它要传达的是作者对冰雪的一种认识和情感。好的作品

第5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一、气候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东北地区城市的气候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偏低,降雪多,地理纬度较高,日照少,季节变化明显,气候相对严酷。寒冷气候对于雕塑艺术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达性较低、城市居民户外交往减少两个方面。

(一)可达性较低

东北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冰雪路面导致出行困难,人们出行次数减少。城市夜间的街道照明特点为交通干道灯火通明,而大多数居民住区灯光幽暗,呈现萧瑟气象。同样,城市主干道的雕塑被耀眼的灯光照耀,而大多数街道的雕塑则被昏暗笼罩。

(二)户外交往减少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共享文娱乐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在寒地城市中,当户外空间的环境质量不理想时,人们只能进行一些必要性的活动;当户外空间环境具有较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环境条件更好,人们就会有长时间的交往活动倾向,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会稳定增长。因此,创造宜人的城市户外交往空间的积极因素——增加市民可参与的城市社区雕塑艺术环境,是提高东北地区冬季户外交往空间使用率的有效对策之一。

二、景观环境质量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受气候影响,路面降雪、土壤冻结,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并不丰富,城市景观显得单调。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存在长达半年之久的环境凋敝期,冬季冰雪带来交通问题,而使用溶雪剂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冬季能耗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公共空间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亟待提高。而南方城市的城市雕塑则通常绿荫环绕、现代摩天写字楼作为衬景、丰富的水景布置左右。严酷的气候特征决定了东北地区城市的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与南方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弱点。因此,寒地城市单调的公共环境更加需要设计师的设计手法与技术技巧。

三、自然资源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东北地区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就是冰雕与雪雕。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雪雕展,是规模最为盛大的冰雪艺术大展。其冰雕主题丰富多彩,和当下的很多流行元素充分结合,深受人们喜爱。哈尔滨冰雕艺术家的雕塑经验、资源以及外在和内在条件都很充沛,雕塑的品种、技术和艺术水平都相当高。近年来,哈尔滨冰雕艺术家与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冰雕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也十分频繁。哈尔滨特有的冬季冰雪活动正是利用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以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文化形成具有参与性与娱乐性的雕塑艺术空间,使得原本寒冷、没有生气的季节变成了丰富、热闹的城市狂欢日,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人。但是,“冰雪节”仅仅两个月左右,即每年的十二月底开始至第二年的二月份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在漫长的冬季里,还需要增加户外交往空间来补充人们的娱乐、交流活动。

四、异域建筑文化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上曾被俄国、日本等国家觊觎,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建筑留下了大量的异域文化特征。从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中几乎可以寻到欧洲近代各个流派的建筑艺术风格。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无论是早期雕塑所显示出的对于建筑的依附,还是当下雕塑多种形式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一种城市文脉的传承。长春曾是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建立洲帝国首都的地方,此间出现的一些雕塑作品多数都印刻着那段历史的痕迹。如日本侵略者在现胜利公园内塑建了日本儿玉大将骑马的青铜雕像、现儿童医院附近的大型青铜浮雕,这些雕塑作品记载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今,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的罪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结语

第6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冰雪运动;高等学校;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50-02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东北少数民族创造了纷繁多样的冰雪体育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融美体、健身、育心、娱乐于一体,是从东北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而来,其民族个性特征非常显著。这些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开发以及引入高校教学。我国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定位,高校又应如何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大学体育课教学中,恰当地引进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运动项目,扩展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对于传承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旨在研究高校传承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文化,构建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和当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的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一、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的概况

我国东北地区具有气候寒冷、冰雪资源丰富的鲜明特色。对冰雪资源的开发是围绕生产及生活展开的:第一,利用冰雪资源生产淡水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比如:灌溉草原、农田及饮用。第二,利用冰雪所提供的条件,借助于特定的设施、工具,进行冰上、雪上交通运输。比如赫哲族人,元朝时已利用狗拉爬犁作为寒季交通工具。第三,以冰雪为原料,建筑房屋。如鄂伦春族冬季打猎挖雪屋过夜。冰雪文化开发的主要标志是冰雪运动和冰雪艺术的产生。最早的冰雪运动是滑冰及滑雪,它们分别形成于17世纪初和17世纪中叶。同时,冰雪艺术亦开始萌芽,人们创造出具备民间艺术性质的冰雪艺术,如用水作材料,用桶、盆、瓢、碗等器皿,将水冻成空心冰罩,制作冰罩灯;或用雪堆成雪人、雪雕等。

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等。他们雄踞雪覆的崇山峻岭,驰骋于冰雪的平原旷野,从男耕女织、撒网捕鱼、严冬围猎、捉狍套鹿,到冰帆雪橇、林海狩猎、高山滑雪、雪原逐鹿,映射出千百年来东北少数民族人民兼收并蓄、融合发展、推陈创新、镌冰绘雪的辉煌。正是居住在这块冰原土地上的东北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了东北少数民族灿烂的冰雪体育。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是指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发的具有浓厚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冰雪体育运动,它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纵向传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本民族的一种教育手段。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东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根据生产需要发展出了以狩猎、捕鱼、采集等为主要内容,多姿多彩的具有浓厚东北少数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如满族的滑冰、滑雪、雪地走、雪地摔跤、雪地射箭、雪地爬犁、打冰爬犁、打冰尜、雪地足球等,这些少数民族冰雪运动,其形式纷繁多样,内容缤纷多彩,趣味醇厚,简便易行,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情。不仅培育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和勇敢向上的精神,而且为中国乃至世界冰雪运动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所传承的滑雪、滑冰项目成为速度与力量的象征和强者的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人类独特的运动之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强身健体和高尚娱乐及技击对抗的重要功能,充分展示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文化枝繁叶茂,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在高等学校传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化,其中体育课程的改革日益成为改革的重点。从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及其发展的视角,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论研究为基本方法,可以看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现代各种竞技体育的单一教学模式主导着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并因此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入单一性误区。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姿多彩,迎合了高校大学生活泼好胜、进取向上的特点和师生的身心、情感愿望的需求,使高校体育不拘一格、丰富多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身心,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全面素质。所以,把高校体育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相融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的历史必然。

高校作为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使得传承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文化颇具可行性。第一,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文化融合了民族文化之精粹,具有可传承性,铸成了高度综合的文化样态。把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能够传承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使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与优质的体育文化相得益彰,完成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第二,能够改善单调呆板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在体育课中开展这些项目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选修课种类,增进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学生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能够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纷繁多样,易于练习、推广和普及,能够适应各种性格、不同体质学生需要,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等方面任选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从而使学生掌握适合终身锻炼的技能,使其在今后工作、生活中乃至退休养老都能够进行体育锻炼,进一步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的融合。

三、高等学校传承与发展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的策略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由于具有多元化、多样化、艺术性、普及性、趣味性的特征,其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满足现代化人格培养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对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进行研究,保护和继承,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在高校教育、体育和终身体育教育中传承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应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重视民族冰雪体育,转变思想,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要转变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重视现代体育、轻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不良现状,用新理念、新思维来研究、传承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真正走入象牙塔,培育典型性的民族冰雪体育运动项目融入高校课堂,使学校成为开发民族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阵地。第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冰雪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要从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入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选取冰雪体育项目,融合各种体育教育思想模式,重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形成以终身体育为指导,以冰雪体育课程改革为重心,体育与健康相贯通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课程内容目标,构建出高校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目前,高校的体育项目比较单一,体育教师受自身专业限制,在教学时只能围绕自身专业开展教学。因此,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具有高水平、高学历的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教师,优化教师学历层次,鼓励在职教师学习和进修民族冰雪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体育教师不仅具有民族传统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又要深入研究民族传统冰雪体育各类健身、养生、保健的功能机理,全面掌握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的技术和理论,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高校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教学水平。

综上,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内容和形式别具特色,丰富多彩,融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蕴涵着民族文化精髓。东北高校体育教学应把重点放在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与当代体育运动项目相融合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民族冰雪体育课程的门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普及民族传统冰雪体育,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掌握民族冰雪体育文化内涵,体验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的独特魅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传承民族冰雪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高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纵坡;除雪机械;融雪剂;机械组配

0.引言

道路积雪是北方地区冬季行车安全的最大隐患,除雪方法己经成为冬季降雪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世界各国采用的除冰雪方法分为被动抑制路面冰雪技术和主动融冰雪技术两大类。被动抑制路面冰雪技术主要有三种:化学法、热力法和机械法。主动融雪技术则主要是通过路面的特殊功能来实现除冰融雪,包括自应力弹性路面铺装技术、能量转化型融冰雪技术等。实际中应用的除冰雪方法仍是以被动抑制路面冰雪技术为主。高速公路冬季除雪是一项时间性强、作业难度大的养护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有效地清除路面积雪已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大纵坡道路除雪工艺研究

1.1不同形态的冰雪的清除方式及工艺

从雪在道路上形成的形态来看,可分为以下五种:一是一般积雪,除这样的雪是容易的;二是小雪有微弱的薄冰,这是由于降小雪时气温较高,使部分降雪融化成水,然后气温降低,形成薄冰,这时就形成了小雪有微弱的薄冰;三是碾压积雪,这是降雪后经过车辆碾压而形成的雪;四是局部的厚冰,这是在高温时降雪,雪融化后,气温降低又冻结成厚度大于1cm以上的局部厚冰,这种冰板硬度更大,除这样的雪较难;五是中薄冰,这是在温度高时降较薄的雪,雪融化成水,然后气温突然降低,在路面上形成1cm左右厚的冰,这种冰更难清除。

一般积雪是雪颗粒飘落到地面上后未经轮胎碾压过的天然状态积雪,可以使用平地机或铲车除雪。如果除雪机械配置不足,可用单台机械进行除雪作业,首先清除靠近中心线一侧车道,其次清除另一侧靠近中心线车道,再次清除靠近已清除车道的车道,最后清除与之对称的车道。如果除雪机械配置充分,可沿行车方向采用梯队方式行驶。根据雪的厚度决定作业速度。阻力越大,积雪越厚,速度宜低一些。道路中心线侧的在前,路肩侧的在后,道路中心线一侧清除完毕后,掉头往回清除中心线的另一侧。机械的作业方式类似于清除一般积雪。

1.2除雪机械的选择方法及工艺

1.2.1掌握除雪标准

除雪标准的鉴别是除雪后最大残留量的厚度。

1.2.2掌握除雪时机

雪的强度对机械除雪的难易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积雪的抗切强度随温度和密度变化的。

1.2.3适时控制交通

天气预报降雪前的1-2小时,路表温度在-20-0℃时,先在路面上快速均匀地撒布融雪剂。路表温度低于-20℃时,一般不撒布融雪剂而撒布砂子、细石、炉灰或碎木炭等材料,防止降雪遇低温路面而结成薄冰。这种撒布作业,国外在一些湿度大、气温低,容易冻冰的地区特别是桥面、坡道、弯道、立交桥区、隧道入口和收费口等地区,即使不降雪也会撒布融雪剂或其它防滑材料,防止结冰与打滑。

推雪铲和融雪剂撒布机是国外发达国家公路和市政道路使用得最多的除雪、防滑设备。配置一组推雪铲和融雪剂撒布机同时工作(三个推雪铲、一个融雪剂撒布机)。抛雪机主要是用在降雪量特别大的地区,适合于未被压实雪的清除。当使用推雪铲无法满足及时将积雪推薄时,使用抛雪机将积雪向公路两侧抛出,再配合推雪铲铲雪、撒布机进行撒布融雪剂的方式,达到除雪防滑的要求。

2.除雪机械组配研究

2.1除雪机械组配原则

发挥除雪机械设备效能的重要因素是合理组配机械。除雪机械的组配原则是:

(1)在除雪作业中使用机械时,应权衡组合的各种机械能力。

(2)机械的组合数越少,作业效率越高,因此应该减少除雪机械的组合数。如组合两台机械甲、乙,当作业效率均为0.8时,则两台机械甲、乙的总作业效率为0.8×0.8=0.64。

(3)要注意分成几个系列的机械组合,在组织机械除雪作业时,并列进行作业,这样可减少造成全面停工的结果的概率。

(4)为便于维修和管理,在组合机械时,应选用的机型统一。

2.2清除不同形态冰雪的机械组配

当积雪厚度不断增加,超过3cm时,应出动机械除雪。除雪应及时,避免行车碾压后形成压实雪,难以清除。除雪工作可采用多台除雪机械流水作业,先清除一条车道的路面积雪,然后再清除全部路面积雪;及时清除路面积雪的同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陡坡、急弯路段加撒防滑材料(煤渣、炉渣等)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交通安全控制措施,在公路的一侧设置导流、导向标志对行驶车辆进行限速,以保障安全行驶。

对于小雪同时地面上带有微弱的薄冰,可以采用在平地机上安装钢扫刷装置进行清除。钢扫刷的优点是能够利用钢刷的强度将路面残留薄冰刷扫干净,缺点是除冰除雪作业速度较慢。在雪量比较少,对交通影响不大,除雪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好的清除薄冰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性,可以采用此种方法除雪。

对于厚度在1厘米左右的中薄冰路面,冰层与路面并未完全坚硬冻结,可采用振动碾配合平地机联合作业形式清除路面中薄冰。冰层的破碎由振动碾完成,路面冰层既受到振动碾上、下方向的振动作用力,又有水平方向的揉搓作用力,振动碾表面的凸块切入并挤压冰层,使冰层断裂破碎并与地面剥离。冰层破碎后,碎冰的收集由平地机完成。联合除冰作业的速度由振动碾的破冰速度决定,受到冰层厚度、冰层与路面冻结力等多项因素影响,应根据除冰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对于厚度在10厘米左右的厚冰路面,此时冰层与路面已完全坚硬冻结,采用现有常规除冰方法如振动碾、破碎锤等己不能有效清除,应采用微波除冰技术进行厚冰清除作业。微波穿透厚冰层直接加热路面,路面吸收微波后温度升高,热量传递给冰层,首先融化与路面结合处的一层薄冰,消除冰层与路面的冻结力,此时使用机械装置破碎冰层,能够轻松实现厚冰的清除。采用微波除冰技术,路面冰层除净率高,对路面不造成损害,不污染环境。

根据微波除冰技术的特点,可按以下施工工艺完成除冰作业:(1)除冰前准备,测量环境温度,检查微波除冰车和路面状况,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2)根据环境温度、路面类型等影响因素,结合微波除冰车数量,预设微波除冰车作业速度(3)微波除冰车开始除冰作业,根据加热后冰层与路面的脱离情况修正微波除冰车工作速度(4)除冰结束,开放交通。

3.结论

在介绍了道路冰雪的分类及相关性质的基础上,将大纵坡道路积雪的状态分为一般积雪、小雪带微弱薄冰、碾压积雪、局部厚冰、中薄冰以上五种类型,针对不同的冰雪状态提出了不同的冰雪清除方法,并对除雪技术和一般的除雪工艺进行了研究。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对其组配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

【参考文献】

[1]文星,邓洪超编著.筑路与养护路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第8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 冰雪体育 冰雪体育产业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87-03

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现阶段,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冰雪体育为主的冰雪产业,以此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进而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的最北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浓郁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气候条件构成了黑龙江省古朴、原始、神奇的冰雪体育资源特色,其中,冰雪旅游体育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体育产业迅猛发展,不仅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在全国冰雪旅游产业中也是一枝独秀。形成了“南有海南岛,北有黑龙江”的冬季旅游双巨头格局。但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冰雪产业一方面正面临着来自辽宁、吉林、新疆、内蒙等省的强势竞争,另一方面自身也存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做强冰雪体育产业,保持冰雪体育领军地位,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本文就当前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进行探讨,力求寻找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

1.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境内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大青山等,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60%,林区面积占4l%,森林覆盖率为全国第一。全省海拔l000m以上适于兴建大型滑雪场的山峰就达100多座,是中国滑雪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而且冬季雪量大,雪质好,生态环境好,坡度适中,雪期长达150天,可以从11月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跨越秋冬春三季。在哈尔滨周边,有以亚布力、二龙山、吉华、平山神鹿、华天乌吉密、日月峡为龙头的大型滑雪场,牡丹江有以牡丹峰、横道滑雪场为代表的滑雪场,甚至在地处边境线的黑河卧牛湖畔,早在两年前已建成SSS级别的黑河远东国际滑雪场,是黑龙江的滑雪打起国际牌,走向以接待俄罗斯远东地区游客为主的国际滑雪路线。黑龙江省有各类滑雪道150多条,总长度近15万余延长米,各种索道120多条,雪具3.5万余幅。{2}

2.浓郁的冰雪体育文化底蕴。黑龙江借助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地打造出四个主题活动月,即初冬热身滑雪月、隆冬发烧滑雪月、春节黄金滑雪月和春天活力滑雪月。{2}黑龙江省政府引领冰雪旅游的宣传,从1963年开始创办冰灯游园会,到1985年举办冰雪节,1998年建成冰雪大世界,逐渐将冰雕艺术与雪雕艺术相结合、冰上运动与雪地运动相结合,冰雪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风格与优势,打造“冰雪体育长廊”品牌工程。哈尔滨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牡丹江雪乡旅游节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誊。滑冰、滑雪旅游与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有机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底蕴。

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冰雪体育运动已被演变成为具有冰雪科学、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饮食、冰雪商品等丰富内涵的冰雪体育文化。冰雪体育文化带动了社会的进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已形成了“冰雪搭台,经济唱戏”的喜人景象。{3}

二、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1.缺乏科学统筹,供需脱节。滑雪是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重头戏,随着滑雪爱好者的与日剧增,黑龙江省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然而部分滑雪场受利益驱使,一味地追求做强做大,盲目地攀比匆匆上马,在选址、场地建设、安全保障、经营等方面并不完全符合条件,其中坡度不合适、雪道窄、雪道不能及时维护、缺少救护设施等是常见问题。这恰恰是因为政府职能部门对滑雪场建设缺乏科学统筹和指导,导致黑龙江省滑雪场开发规模和建设出现了良莠不齐,鱼目混杂。过度开发,致使供大于求,出现供需脱节。此外,缺乏科学论证和市场调查的建设项目往往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目前,黑龙江省一些县、市的中小雪场由于经营不善、无序竞争,一方面,造成了地方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已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4}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统筹开发滑雪场资源,不仅应减少小滑雪场的兴建,而且还要打造高档的精品滑雪场,推动冰雪产业良性循环稳步发展。

第9篇: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冰雪摄影,正确测光,正确曝光,注意的问题

 

“瑞雪兆丰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希望的祝词。然而自然界的残酷就在于:春天该有多远还是有多远,呼唤春天只是人类的企盼与单相思式的一厢情愿。既然春天不可能提前而至,那么在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严寒深冬里,如何才能得到一幅完美的冰雪摄影佳作,关键是如何正确测光,如何正确曝光。这些都是决定拍摄成败的关键。

一、冰雪摄影的关键是曝光

冰雪给人以纯洁无暇、简练悦目的感觉,她把杂乱无章的景物隐藏。许多在其它季节没有或无法表现的景物在冰天雪地里得以大显身手。摄影曝光首先是一个技术同题,在其他季节里.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摄影者都很容易做得到曝光正确,但对于冰雪摄影而言,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还是使用胶片相机拍摄都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在曝光上常常出现的问题:一是曝光过度,二是曝光不足。曝光过度,白雪无层次无质感,没有雪韵和雪感。曝光不足,白雪成灰雪成黑雪。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冰雪是一种特殊的拍摄对象,对冰雪不知如何测光,由于测光不准导致曝光失误拍摄失败。所以冰雪摄影的关键是曝光。

曝光准确的影像应该是密度适中、反差合适、影调层次丰富、准确还原景物亮度的关系和景物本来的色彩。对于冰雪就是能表现其洁白、晶莹剔透的质感,富有层次的雪韵和雪感。如何才能把握好冰雪摄影的曝光?

(一)正确测光

测光有反射光测光法(点测光法)和入射光测光法。现在大部分手持测光表都能分别测量反射光和入射光。

1、反射光测光法

反射光测光法是测量景物的反射光正确测光,它测量的是景物的亮度。如照相机内置测光表都属这一类。使用测光表的人必须记住一个基本原理:测光表测量的结果,在最终的影像上产生是中灰影调(反射率18﹪),这是测光表的职能。即:不管景物是明是暗,根据它测量的指数曝光,都能保证得到一个等明暗度的影像。但在少数场合下,如被景物是纯白色(白雪)或纯黑色(黑丝绒布)时,它就不适应了,无力还原景物的真实影调了,这时就得由摄影者作出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才能得到正确的影像。如拍摄大片的白雪,就得增加1-2级曝光,如果白雪有反光就得增加3-4级曝光,否则得到的将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雪。又如,拍摄一台黑色的照相机,就得减少1-2级曝光,否则照片上得到的将是一台灰色的照相机。不懂得这个原理,不了解测光表的特点,就很难拍好冰雪影像。特别是使用数码相机和彩色反转片拍摄时尤为重要毕业论文范文。因为数码相机在拍摄大面积白色景物时曝光稍过度容易产“高光溢出现象”,俗称“飞白”,即白色部位没有任何影像信息。彩色反转片由于宽容度小,曝光稍过度也容易产生白色景物无层次的影像。

2、点测光测光法

点测光也是测量景物的反射光,与照相机内置测光方式相同,它是独立相机外手持式测光表,如世光508、558、758等。其测光的角度为1度至3度,且精准度极高。可用它测量景物的局部亮度,所以它是曝光要求非常严格的摄影师必备的工具。其测光方法和增减曝光的方式与反射光测光法基本相同。

另外,有些反射光测光表有个有效测距离问题,有的可以抵近被摄体测光,有的则限定在若干厘米之外才有效。在测量远处景物时,如果考虑到它的受光角过大,无法取得读数,可以用测量亮度相仿的替代物。也可以用入射光测光法(下面将谈到)测取一个读数,再加上经验的判断便可实现准确曝光。当然最好还是使用点测光法。

点测光法的两种测光方式:

一是求取亮度的平均值。例如,从被摄体主要亮部测得的曝光数据为1/60秒,F16,主要暗部为1/60秒,F4正确测光,这时按1/60秒,F8的平均曝光值就是适当的。也可以多测几个点,把所得数值加以平均。

二是求取重要部位的亮度值。如果光线复杂曝光要求严格,就得采取一种更直接的方法,首先测出最重要部位的亮度,然后测出次要部位的亮度。按照这两个部位的亮度来判断一个曝光值。

有经验的摄影家在使用彩色负片拍照时总是选择一个较暗的部位作为测光依据,以保证较暗的部位有层次。在使用彩色反转片时总是选择一个较亮的部位作为测光依据,因为彩色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较小,曝光过度就失去层次和色彩,所以首先保证较亮部位影像的再现,其结果是色彩饱和凝重。

3、入射光测光法

入射光测光法测量的是光源投向被摄体的亮度。这种测量法的好处是不受被摄体明暗变化的影响。方法是把测光表置于被摄体的位置上,将测光表半透明的球状受光器朝向照相机镜头,所测得曝光数据是中灰调的曝光值(反射率18﹪),据此曝光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准确的。但入射光测光法也有局限,比如有的被摄体在阳光下,有的在阴影处,有的则是在逆光下,无法一一分别处理。这就要根据需要和经验作出最后判断。有经验的摄影家在使用彩色反转片拍摄雪景时总是先用点测光测量后,再用入射光测光法校对一下,最后的曝光往往是准确的。

4、灰板的运用

灰板是反射率为18%的中灰色调的纸质板,它是标准的中灰值。在从黑到白的几何等级中,反射率为18%的色值就是中性灰。当我们采用平均曝光值来曝光时,被摄体的中间值部分将在影像中表现为中性灰。这也就是说在用反射光测光时,测光表并不知道它所测的是什么色度,只知道要测出一个象纯灰板那样的中性灰值。如果我们将一个标准的中性灰板放置在被摄体中,然后测定它的亮度,既可得到正确的曝光值,又避免了要从被摄体中去测定一个平均值的麻烦。所以,灰板测光是最简单的测光方法之一。使用灰板测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灰板要尽量靠近被摄体或与被摄体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并与之平行,灰板要正对相机,与镜头光轴垂直。

二是如果被摄体大部分是明亮色调,应将所测得的曝光值减少2/3至1 级曝光量。

三是如果被摄体大部分为暗色调,应将所测得的曝光值增加2/3至1级曝光量。

四是当被摄体中有局部很亮或很暗的部位时,应当使用多点来测光以获取更准确的曝光值。

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用灰板测光与用入射光测光所得到的数据在理论上是一致的。特别在冰雪摄影时有许多摄影家总是喜欢带上一块灰板,当对测光结果发生疑惑时用它作辅助测光加以校验,便可心中有数。在散射光条件下拍摄白雪用灰板测光其准确性相当高。

(二)灵活使用测光表

测光表不会思考.它不知道摄影者的思想正确测光,能做到的只是忠实地测量被摄景物的曝光数据。作为摄影者要灵活使用测光表,不能一味相信和依赖。对所测得曝光数据应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意图进行曝光调整和校正,最后确定曝光值。

运用好测光表还得通过实践,在熟悉测光表性能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在不能确定曝光量时可以采取包围式曝光法,即;根据测得的平均曝光值拍一张,提高半级(或一级)再拍一张,减少半级(或一级)再拍一张。这是有经验的摄影家也不愿意放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况且不同密度的影像有时候各有不同的效果和用途。这种方法在冰雪摄影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其作用尤为明显。

(三)正确确定曝光量

正确曝光实际上有两层含义:

第一、技术标准——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质感较强、清晰度高,景物中较亮和较暗的影纹得到了较好的表现。整个影像的层次和细节都得到较好的再现。

第二、艺术标准——能否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情感、意图、意境;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等等。

艺术标准与技术标准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相互渗的。在曝光时应该以艺术标准为准去考虑一切技术因素。因为它是恒量曝光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毕业论文范文。

正确曝光的影像可以是:

一张曝光准确的影像;

一张曝光过度的影像;

一张曝光不足的影像。

只要它符合正确曝光的艺术标准。在冰雪摄影中的逆光条件下,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三至四级的曝光量拍摄是常有的事,有时增加五级曝光量才符合摄影家的要求,才能达到创作目的。

二、把握好宽容度

宽容度是指感光片、CCD、CSOM记录被摄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宽容度越大被记录的景物亮度范围就越大,层次就越丰富。反之亦然。 宽容度对曝光的影响也很大,宽容度大其允许曝光的误差也大,宽容度小其允许曝光的误差也小。通常黑白胶片允许曝光误差在±2级左右,彩色负片允许曝光误差在±1级左右,而彩色反转片允许曝光误差在±0.5级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影像宽容度越来越大,特别是HDR技术的运用,其影像宽容度大大超过感光片的宽容度,这已是不争的是事实。

在冰雪摄影时如果我们使用胶片就应该选择宽容度适中的,因为过大宽容度其影像的颗粒也必然粗大,而过小的宽容度其反差就会增大层次将减少,也会影响影像的品质。有经验的摄影家在使用宽容度适中的彩色反转片拍摄冰雪影像时都会有意减少1/3或0.5级的曝光量,这样色彩会更饱和,冰雪的质感和景物的细节都会有更好的表现。使用彩色负片与使用彩色反转片正好相反,通常是增加1/3或0.5级的曝光量,其结果与彩色反转片减少1/3或0.5级的曝光结果相同。而使用数落相机则大都使用包围式曝光法拍摄,之后用HDR后期合成,其宽容度大影像层次极佳。

摄影体现的是摄影家独特的视觉感受和别具匠心的艺术表现行为。为了实现创作意图达到创作目的。摄影家们都会有意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曝光准确与否完全是由摄影家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是摄影家审美取向的体现。

三、冰雪摄影应注意的问题

冰雪摄影对摄影器材的要求很苛刻,不管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不管价格多么昂贵、功能多么齐全,在零下30℃的冰天雪地中却未必灵验。为了保证相机能正常工作正确测光,应注意如下问题:

1由于天气寒冷,相机电池消耗极快(有时是假消耗,在正常温度下又会恢复电量),有些相机镜头的光圈叶片可能被冻住而不能正常收缩,有些相机液晶显示器显示迟缓。应做好相机的保暖工作,有条件的可配备相机专用的防寒外套,防寒电池盒等,或用一根导线将相机与电池盒连接,把电池盒放入怀里,这样可以保证正常供电。

2不拍照时将相机放到入怀里,拍照时再取出来。靠电池驱动的相机一定要多准备几节备用电池。

3拍摄完成进入室内后,不要马上把相机从摄影包中取出来,因为室内外温差太大,否则相机会返潮,极易损坏相机和镜头。应将相机继续放在摄影包中1—2个小时.待相机升至室内正常温度后才可打开摄影包取出相机进行检查和保养。

4要注意个人的保暖,棉衣、棉帽、手套这些都要准备好。冬天真的很冷,有的摄影师在取景拍摄时,眼睫毛、眉毛都被冻粘在了取景器上。

作者:武建国,男,1957.8出生,大学本科,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摄影摄像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摄影

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