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访谈记录范文

访谈记录精选(九篇)

访谈记录

第1篇:访谈记录范文

2。你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是否满意?

3。如何看待社团活动?

4。老师和辅导员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的程度?

5。你认为学校、学院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

第2篇:访谈记录范文

一、“访谈”与访谈式教育指导

“访谈”是研究者“寻访”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的一种活动。访谈式教研指导是指导者运用访谈法对教师作指导的一种教研形式。以往,在对教师的教研指导中经常被大家运用的是点评式的教育指导。点评式的教研指导虽然观点鲜明,但由于缺少与教师的直接对话,导致点评过程中主观因素过多。这一方面容易挫伤教师的自信心,是指导者和教师双方存在心理距离;另一方面难以转变教师的观念,也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自主性成长。访谈强调的是指导者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强调通过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已有的教育经历、教育行为中所隐含的教育观念等等,在准确探究教师的内心活动、充分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性引导。

二、访谈式教研知道的特点

1.反思性。“大多数教师互动决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而“良好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访谈式教研指导是指导者与教师共同反思教育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增强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2.透明性。传统的教研指导方式通常将教师放到一个被动的被研究的位置。他们被观察、被询问、被评价,经常是在评价者没有很好地了解教师的想法的情况下,就被一条一条地点评了。尽管评价者会尽量考虑点评的方式与态度,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访谈式教研指导是促进教师自己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指导者在充分了解教师设计意图、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反思性引导的过程。这样既避免了许多教育指导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又使教师成为自我教育评价的主体。这种教育指导虽较隐性,但更具透明性,也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

3.针对性。通过访谈可以更好地了解、分析教师的成长经历、教育专长以及不同的教育风格,较好的判断教师的教育素养。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往教研指导过于统一化的模式,为指导的针对性提供基础,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扬长避短,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4.交往性。访谈式教研指导是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访谈的过程也是指导者与教师思想沟通、增进感情的过程。因此,访谈与其他教研指导方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交往性。

5.合作性。访谈法注重教师与指导者的合作。通过访谈。指导者可以在了解教师所思所想的基础上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指导技巧。而教师可以在指导者的指导下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渐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技能。

6.研究性。由于访谈可以充分发挥指导者与教师的智慧,因此,这种方法既可以真实地发现教师的专长以及存在的问题,又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总结提炼来自教育实践的有价值的经验,从而使研究更有价值。

三、访谈式教研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1.访谈应有主题。访谈主要的确立可以有以下来源;(1)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教育问题,如:幼儿的常规培养等。(3)成功的教育经验。(4)来自教师教育资料的访谈主题。

2.精心设计访谈的主要问题。访谈的主要问题应围绕访谈主题来设计,问题的设计要自然亲切、符合对话要求。除事先设计好的主要问题外,研究者还应就某一有价值的话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第3篇:访谈记录范文

记者是时代声音的记录者,做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从事采访活动的能力和基本知识。采访是记者的重要活动,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高记者的采访成功率,因素纵然很多,但采访中如何做到会谈、会问、会记,这对采访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我们记者应努力掌握“三会”基本功。

会谈。即交谈,采访实际上就是交谈,是通过与采访对象交谈达到调查研究、熟悉情况的目的。这种交谈应该是娓娓道来。交谈时要善于边思考、边分析,及时抓住最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双方真切、深入的交谈,了解问题的本质,捕捉谈话中闪光的地方。写和谈是记者的两个关口,有的记者注重写,忽视锻炼交谈的本领,采访方式简单,不会调动采访对象的激情。交谈的要领在于,记者要学会和采访对象交朋友、交心,有了这种本领,采访时的交流就会像是老朋友间的交流和探讨,被采访者无话不说,愿意把问题谈透。采访有如采矿,而据实而谈、亲切交流、深入探讨式的交流,是开掘或采得丰富新闻矿产品的必要途径,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必经途径。有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文章才会写好,写生动。

会问。会问对记者来说是一种艺术。采访中提问的方式、语气甚至前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到采访的成功与否,影响到采访所得材料的详略、多少。要问好,问出有用的材料,其前提就是要事先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必要时要草拟提纲。问的时候为了便于对方答复,在开头和中间要考虑提问方式,是正面、侧面还是反面,是引导、启发,还是直截了当。一般来说,从侧面提问容易得到材料,要善于连续地问,步步深入地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利于多积累素材,写起来好去粗取精,游刃有余。采访提问要分寸恰当,切忌无准备地、笼统地、空洞地问。当然,要使自己的提问有水平,关键还要自己多积累知识。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多学知识十分重要,知识多了,学问多了,就能问得其所,问中生华。

会记。记录是采访中重要的工作步骤,记的详不详,重点有没有,记的清楚、准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采访后的写作质量。记录分手记和心记两种,我们记者大多重视手记,往往忽略心计。有这样的记者,常常是采访对象说什么,自己赶紧记什么,手忙个不停,只顾记录,无暇考虑问题,不能发问,往往记得不少,可用的不多。手记主要应该是记要点,记清主要事实、人名、地点、时间、术语,这些问题是基本新闻事实,不能有错,不能随意改动,而其他一般的东西,可以简单地记一下,采访结束后再及时整理。记者采访时主要不应靠手记,而要靠心记,应掌握心记的本领。心记就是同采访对象交谈时,不只是埋头苦记,而是侧重于思考分析,把采访对象谈的内容能理解性地、理性化地记在心里,使自己有清晰能详的纲目。心记的优越性,在于可以摆脱手记的被动性,能从采访对象的一大堆谈话内容的现象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本质的东西,使自己有主动性。心记是十分艰苦的劳动,懒于动脑子是难于掌握心记本领的。

第4篇:访谈记录范文

关键词:电话调查;记录;技巧

电话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搜集信息的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电话调查的发展

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前,美国的“文学摘要”杂志曾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就谁能当选总统进行民意测验。这可以算作在较大范围内,对重要的问题使用电话调查方式搜集信息的较早的事例之一。随着家庭电话普及率的提升,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3%左右,电话调查作为单独的调查方式,其调查数据可独立地用于推算总体,已得到社会科学家们的认同。

目前在一些电话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电话调查已经独立地应用于社会经济调查的许多方面。如:健康、就业状况、商品需求、各种民意测验等领域。

电话调查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电话调查作为一种搜集社会信息的现代化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家庭电话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电话调查作为一种单独的调查手段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具备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电话这一现代通讯工具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总体进行调查。

二、电话调查的特点

电话调查法获得资料速度快、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调查较多的调查对象,即使访问对象分布广泛,也不需支付大量的成本。也可以访问某些特殊的被访者,如知名人物,或面访调查时不易接触的被访者。

电话调查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得到简单的资料,无法深入了解情况。不能进行有形产品的调查,无法了解被访者未接触过的产品,如刚刚面市的新产品、或者其包装、颜色、口味等。难以辨别答案的真伪,访问的过程中,访问员无法观察受访者的动作、表睛等非语言信息,无法了解被访者当时的情绪及环境状况等,被访者所提供的资料可能不准确,而访问员又不能借助某些方法来判断。

三、电话调查中的访谈技巧

电话调查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访谈技巧;另一个是记录技巧。电话调查能否取得最后成功,与这两个方面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

(一)采访员的声音

电话调查中的双方互相不见面,完全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因此采访员的声音十分重要,被调查者对于陌生人的声音感觉往往对调查进程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采访员的声音应当甜润、柔和、音量适中,使人听起来感到亲近。采访员应当使用普通话,避免使用方言。一般来说,女性采访员的调查效果更好。

(二)最初的介绍

调查开始前的自我介绍和说服被调查者参加调查活动是访谈工作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部分。在最初接触时,采访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使被调查者相信:第一,你来自一个合法、有影响的组织;第二,你在从事重要而富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第三,被调查者的回答对研究工作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三)提问

提问是为了从被调查者那儿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为了得到这样的信息,采访员在提问时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问时应当用一种统一的方式,以使各个被调查者对同一问题接受的信息是一致的;第二,应使被调查者在听完一个完整的问题后进行回答;第三,提问的速度要慢;第四,采访员在提问时应使用一种反映自信和兴趣,又具有职业风度的使人愉快的声调。

在调查中有时还会出现被调查者答非所问或未能完全回答所提的问题,采访员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提示,使被调查者更理解提问的具体内容,以避免不相关和不必要的信息。采访员的总原则是不应带有引导性,不要推动被调查者得出某一特别答案,在对问题作说明之后,使用中性的语言进行激励。

(四)注意礼貌

在电话访谈中,多使用感谢的话语,多使用恭敬的称谓。将使整个访问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节约适当的感谢。但应注意感谢的表达要真诚,并且不要与公事公办的态度相矛盾,不要变成访问员在“求着”对方合作。

在通话过程中,切忌打断受访者说话。从受访者的叙述中,抓住有价值的信息,专注聆听,使得客户受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最先实现的效果是客户不再对你排斥,认为你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另外,当受访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说话偏激时,电话访问员的素质在此时就被充分的突显出来,对交流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电话访问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客户发生冲突,火上浇油,那么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受访者会因为你失去对整个公司的信任;而当你愿意并且做他的听众,不计较他的语言态度,等他宣泄完毕和恢复理智时再与他心平气和地针对其所反应的事实进行交流。那么原本他与公司的抵触心理可能就此缓解甚至打消,反而会积极配合向你反映市场上的一些情况。

避用“调查”一词。建议使用“访问”,“请教”,“听取意见”等软性词代替“调查”,从而减少受访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误解。在人称方面,一些访问员在交谈中常称呼对方“你”,应多用“您”或“贵单位”。细微之处,往往关系访问能否成功进行。

四、电话调查中的记录技巧

第5篇:访谈记录范文

现场沟通是内部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现场沟通的重要意义,引入“乔哈里窗口”诠释了信息沟通的运行原理,并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从了解型沟通、验证性沟通两种类型分别探讨分析了现场沟通的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

内部审计;现场沟通;审计方法

沟通是指个体与个体、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传达思想,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充分理解的过程。本文所议的内部审计现场沟通,是指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获得有效信息,以达到提高审计组织绩效、实现审计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现场审计沟通的重要意义

第一,现场沟通是内部审计现场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调查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共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1]。一个审计项目的圆满完成,与审计组良好的现场沟通协调息息相关。良好的现场沟通,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收支特点等信息,尽快进入审计角色;同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也有助于减弱访谈对象的戒备心理,更快核实清楚审计发现的疑点。第二,现场沟通是内部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手段。《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的第三章“审计证据种类”第八条“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时,可以采用访谈法。访谈法的工作方式注重信息的双向流通,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了解被审单位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职责履行,另一方面被审人员也能知晓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并给予配合。第三,现场沟通是内部审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第十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当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以保证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充分交流”。通过现场沟通,有助于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与相关机构和人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内部审计工作中取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二、现场审计沟通的原理分析

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沟通的目的在于在时间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快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确定审计重点,在有审计疑点的情况下能够尽快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以核实清楚有关问题。因此,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方法,是现场审计中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此,我们引进“乔哈里窗口”解释信息沟通的基本原理。乔哈里窗口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乔瑟夫•勒夫(Joseph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将人的心灵想象成四扇窗户,分别为“明区”“盲区”“隐区”“暗区”[2]。“明区”是我知人亦知的情况,双方沟通不存在问题;“盲区”是自己不知而他人知,如果对方不给信息,自己则无法理解对方;“隐区”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如果自己不主动提供信息,他人则无法理解;“暗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此时,沟通是无法进行的。要提高沟通效率,一是提高反馈程度,激励对方多提供信息,使“盲区”转为“明区”;二是增加自我暴露程度,激励对方多提供信息,使“盲区”转为“明区”。双方沟通只有在透明区域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在审计现场工作中,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盲区”,而对被审计单位来说则是“明区”,此时,审计人员要不断激发、诱导被审计单位说出事实真相,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促进透明。在审计现场工作中,被审计事项的合法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明区”,而对被审计单位来说可能是“盲区”。有些时候,被审计单位领导对于单位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并不是完全了解,对于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规范制度并不熟悉或知情。此时,审计人员应该及时宣传法律,消除迷茫,促进透明。审计现场工作中,审计人员要隐藏审计的真实意图,保留自身“隐区”,实现审计的主动性。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等会引发“暗区”,这给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审计人员应尽快实现突破,将“暗区”转化为“明区”,争取主动性。

三、现场审计沟通的步骤和方法

审计沟通作为一种现场审计查证方法,贯穿于现场审计的全过程。按照现场审计阶段不同,我们大致将现场审计沟通分为情况摸底阶段的了解型沟通和问题核实阶段的验证性沟通,其中了解型沟通是在对被审单位尚不熟悉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摸清审计单位的特点,结合审前调查的基本信息和审计人员的自身认知,敏锐提炼出审计重点和主攻方向,为下一步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准备;验证性沟通是在对被审计单位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审计发现了一些疑点和线索,通过面对面沟通,以尽快核实清楚有关情况,揭示表面信息背后隐藏的真实动机和意图。

(一)了解型沟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有所准备。在面对面沟通之前,应通过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前期了解,掌握与沟通内容有关的审计背景、法规、知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法人性质、内控制度、行业特点、人员规模、机构设置、收支特点等,并可以在审前调查中准备一些问题,以便于在与对方沟通过程中能快速与访谈对象“打成一片”,而不是一副“门外汉”的状态。第二,找好对象。一般来说,了解型沟通的对象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熟悉单位经营管理的人员,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或在单位工作时间长的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对单位整体状况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第二类是熟悉单位财务制度的人员,主要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或单位主管会计,能够向审计人员展示单位的核算特点、账套设置、财务人员分工等;第三类是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重要部门负责人,这类人员可以从自己工作的角度,谈谈对单位业务、对单位负责人工作能力的看法,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工作的见解,以及对单位潜在问题的反映。第三,选好场合。要视访谈对象的职务恰当选取访谈的场合,包括谈话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谈话对象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考虑到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出差等事务比较繁忙,时间较为紧张,为体现尊重和理解,地点可以选择在领导的个人办公室,时间则通过预约的方式,在领导班子成员方便的时候,随时开始谈话。如果谈话对象是中层干部或普通人员,为保证谈话的私密性和保护谈话人的权益,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一间专门用于谈话的房间,时间上也是通过预约的方式,在访谈对象工作较为空闲的时候开展对话。第四,注意引导。在访谈过程中,应适当闲聊和客套,自然切入主题。审计沟通开头开得好,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致。审计人员不要一开始就介入主题,要先与访谈对象适当闲聊几分钟,然后切入主题[3]。当然闲聊要把握适度,不聊过于私密的话题,不能过于亲密,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访谈过程中,应向访谈对象介绍审计谈话的内容提纲,同时明确可以不限于该提纲,并适当对其反映的一些情况进行简单的复述和追问,对于一些审前调查中想重点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询问。第五,做好记录。前文已述,访谈是审计证据取得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访谈的同时应由专人做好谈话记录。记录可以采用手写笔记或者电脑打印的形式,在由谈话对象、审计人员共同签认后,形成正式的审计证据。负责记录的审计人员在记录时,应快速分清主次,对于一些客套话、题外话等无关信息进行主动过滤,对于审计关心的事项进行重点记录。在一些时候,访谈对象会特意提醒审计人员,有些内容不宜记录,一般情况下应尊重访谈对象的要求,停止记录,但对一些事关单位廉政、内控风险等重要的相关信息应在心里默记,并在事后做认真分析是否对审计有影响。

(二)验证性沟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周密计划,目的明确。现场审计沟通前,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沟通所要达到的目的,做好充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审计人员先要全面熟悉已取得的关于核查事项决策、资金流向、人员身份等内查外调的所有信息[4],对事件发生的异常信息多拟定一些疑问,做到明确谈话的目的;研究透彻与经济事项相关的国家法规、内部规定等审计评价标准,对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有一个初步判断;然后制定详细沟通计划,适当多准备一些访谈对象不予配合时审计应对的预案和策略。第二,选择对象,找准突破。在有疑点和线索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沟通对象,是关系到沟通成败的关键点。一般说来,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线索的主要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的符合性测试中寻找问题,第二种是收到直接举报获取信息。无论哪种途径,我们都要经过认真分析,找准访谈对象,争取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分析时,我们可以对整个事件进行演绎,分为报销流程和决策流程:报销流程可以从账面资料获得,循着报销的程序,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依次先后介绍他们所知晓的事件经过,重点查找资金的完整流向;决策流程可以从“三重一大”会议纪要中获得,在无集体决策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可以循着事件发生的流程,由最直接经办人到间接经办人的顺序,依次询问事件来龙去脉,重点查找事件的背后动机。第三,循序渐进,拨云见日。选好访谈对象后,应尽快与其开展对话,以防止串联串供。访谈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本着循序渐进、由面及里的原则开展对话。具体来说,首先,审计人员应主动明确自己的身份,并明确这次谈话会被记录作为审计证据,给访谈对象一种不敢作假的压力;第二,审计人员应从了解业务的流程入手,向访谈对象了解该项业务的基本流程,以及访谈对象在流程中扮演的角色,迅速判断该对象的知情程度;第三,在了解清楚业务的基本情况后,审计人员应主动提出疑点,观察对方的反应,倾听对方的解释,审计人员要对访谈对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断进行判断,对于合情合理的解释给予积极认可,对于明显隐瞒或歪曲事实的情况,应在其表述后摆出审计掌握的信息予以质疑;第四,如果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或访谈对象以各种理由拒绝回答,审计人员要视情况向审计组领导乃至审计机构领导及时汇报,在取得授权后对相关人员和重要证据做进一步处理。第四,作好记录,铁证如山。由于验证性沟通的目的是核实问题,所以大多内容涉及到人的利益,话题敏感,内容特殊,证据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在访谈过程中务必做好记录,做到准确、完整地记录访谈对象的表述。记录完成后,应允许访谈人认真阅读,并逐页进行签字确认,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公正和客观。

四、结束语

审计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现场沟通应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在实施时,应以诚恳耐心、尊重理解为基调,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有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为准绳,选择适当的沟通策略,实现审计目标。

作者:李梅 单位:上海铁路局

参考文献

[1]孙瑞亭,李岩.当合格审计组长需做到“四个三”[J].中国审计,2015(17):45-46.

[2]王宝庆.审计组织行为问题系列研究[J].审计文摘,2015(5):22-23.

第6篇:访谈记录范文

2. 7.22 神湾镇水利所访谈、神湾镇污水处理厂参观及访谈

3. 7.23—7.24 神湾镇自来水厂走访;访谈记录及相关资料整理

4. 7.25—7.28 竹排村入户调研,共完成34户访谈,

5. 7.29 宥南村、神溪村、外沙村、神湾居委会调研,完成37户访谈

6. 7.30—7.31 海港村调研(完成十户访谈)、数据及访谈记录录入

7. 8.5—8.20 撰写调研报告

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虽然有时意见分歧较大,但是大家都比较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很努力地想要把这次的调研做好,责任心比较强,做得也很认真。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了不怕吃苦的精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比较全面地完成这次的调研。另外,调研小组还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不但做到内部上的工作分配比较合理,还积极调动其他小组的营员参与进来,充分利用资源。另外,调研时还注意了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但进行了入户访谈,还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水利所以及政府的相关人员举行了座谈会,有利于促进调研的科学性。再加上受访者大都比较合作,总而言之,这次的调研本着真实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来进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调研工作中的问题:

1.前期筹备工作不完善。集训期间调研组并未完成筹备工作,部分工作拖至营期内进行。前期的准备不充分进一步导致到达竹排村后工作出现诸多问题。

2.调研不规范。虽然,本次调研大家的调研知识不足,调研工作出现了较多盲目、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很多内容可以改善的。比如,调研对象的选择就显得过于随机了。

3.对待调研态度不够认真。从大家完成的问卷中反映出很明显的问题,大家访谈的质量不高、态度不够认真。很多问卷的总结没写,问卷上反映出的有用信息太少。本次调研的主要形式是入户访谈,主要的信息可通过问卷反映,但是更深刻的内容需要调查员总结。

4.调研方向不明确。从开始的前期筹备,我们一直没有明确调查的主要方向。在确立了“水污染治理与咸潮防治状况”的大方向后,我们没有继续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导致访谈及后期整合资料时较为盲目。

调研组存在的问题:

1.内部交流不够。调研组在工作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了工作,而忽视了我们四个人的交流。大家在一起谈论的主要是工作而关于其它方面的内容较少。

2.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工作中,调研组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没有彻底的去解决,也算是得过且过吧。这是种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任的现象,这一点我们确实有很多要反思的东西。

3.未做好经验的分享。在16人集体调研之前,调研组应当对其他参与到调研工作中的成员做好访谈经验的分享。这一点也导致了我们在其他四个村做的访谈质量不高。

4.资料整理不及时。调研组的工作一方面是走访,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然而,调研组在工作中出现了多次的拖拉现象,尤其是对污水处理厂、水利局等部门的访谈记录、相关资料的整理甚至拖到了三四天后。导致访谈记录整理不全、部分资料缺失。

第7篇:访谈记录范文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分析心理治疗;满意度评价;叙事分析;过程-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055,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5-0370-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5.014

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满意度是指来访者对心理治疗的主观评价,积极的治疗效果常与较高程度的来访者治疗满意度密切相关[1]。面谈评价问卷(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SEQ)[2]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满意度评价问卷[1]。来访者可以使用SEQ对每一次的治疗面谈进行评估,从而反映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治疗体验的动态变化,所以SEQ也常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3]。

心理治疗可以被视为一项叙事任务,通过心理治疗的叙事过程,来访者的生活故事得到清晰系统的表达。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叙事模式分析,可以描述和识别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过程的叙事特征。Levitt等[4]和Angus 等[5]提出的叙事过程模型(the Narrative Process Model)将心理治疗视为讲述故事,表达伴随故事的发生所感受到的和被唤起的情绪,以及反思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个人意义的混合过程。基于这一模型所发展出的叙事过程编码系统(the Narrative Process Coding System,NPCS)[4-5]作为过程研究的探索性工具,能够依据叙事过程对心理治疗的文本进行统一划分和归类,用于评估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治疗取向。

分析心理治疗以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试图通过演绎象征意义来建立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本文运用SEQ对3个个体分析心理治疗过程进行来访者满意度评价,运用NPCS对治疗过程进行叙事分析,以探索分析心理治疗不同技术方法之间叙事模式的异同,以及叙事模式与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过程-疗效研究(process-outcome research)的初步尝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心理治疗参与者

治疗师:3位治疗师均采用分析心理学取向的治疗方法。其中,2位男性治疗师在心理治疗方面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分别采用积极想象和联想分析技术;另1位女性治疗师为正在接受分析心理治疗方法培训的学员,采用积极想象与联想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

来访者:3位来访者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均自愿接受个体分析心理治疗。在治疗开始时来访者陈述的困扰主要为工作学习压力与恋爱婚姻问题,过往均无神经症、脑损伤、精神病史或自杀倾向,均未服用精神药物。3位来访者分别接受积极想象法、联想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的治疗,分别进行了4、5、5次面谈。每次面谈治疗时间均为1小时。

1.2 分析心理治疗方法

1.2.1 积极想象法

在每次治疗中,来访者陈述一个梦境,治疗师以梦境所呈现的意象(image)为工作重点,引导来访者感受并描述整个意境与其中的细节所激发的不同的情绪反应、身体反应与感觉,引导来访者对多极的感受与体验进行整合,最终获得新的感受或意象。在积极想象法中,以来访者的体验与感受为主导。

1.2.2 联想分析法

在每次治疗中,来访者陈述一个梦境,治疗师引导来访者针对梦境中的内容展开自由联想,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梦境与所联想到的内容进行解释分析,使得来访者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在联想分析法中,以治疗师的解释与分析为主导。

1.2.3 综合分析法

在每次治疗中,来访者陈述一个梦境,治疗师对来访者所陈述的梦境首先进行积极想象工作,继而对同一梦境进行联想分析。

1.3 来访者满意度的评价

使用SEQ测量来访者满意度[2]。该问卷共24个题目,分为2个分量表:(1)面谈评估,直接对面谈的好坏进行评价,包括深度性(depth)与顺畅性(smoothness)2个维度;(2)情绪感受评估,包括正向性(positivity)和激动性(arousal)2个维度。各项目采用1~7点计分,正向问题正向计分,反项问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则各维度的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深度性、顺畅性、正向性与激动性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1,0.86,0.89与0.88。

在每次面谈前由来访者使用SEQ的情绪感受评估分量表(正向性和激动性)对面谈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评估,在每次面谈后由来访者使用SEQ对面谈深度性、顺畅性、正向性、激动性进行评估。

1.4叙事分析

记录:对3个治疗过程的所有面谈均进行录音,然后进行完整的文字转录,共有14份面谈的谈话记录,运用NPCS对面谈记录进行叙事分析。

NPCS:依据3种叙事过程的模式类型――外倾型(external)、内倾型(internal)和反思型(reflexive),对叙事内容进行序列划分,分别计数各次面谈的3种叙事过程序列数[4-5]。外倾型叙事过程序列是对生活事件(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实际发生的或想象的)进行描述与说明;内倾型叙事过程序列是对与生活事件相关联的主观感受、反应和情绪进行描述,包括事件发生当时的感受和面谈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反思型叙事过程序列是对伴随事件的发生和感受的体验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与解释。

评分者信度:从3个治疗过程的面谈记录中随机各抽取1份记录,由研究者和协助分析者对所抽取的3份记录(约占总记录样本的21.4%)同时进行叙事分析,评分者间信度为0.82~0.88;在4周后,由协助分析者对所抽取的3份面谈记录进行第二次叙事分析,评分者内信度为0.89~0.91。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for Windows 11.5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一般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来访者满意度评价

2.1.1 面谈深度性与顺畅性

3位来访者对治疗过程中的面谈深度性与顺畅性得分见表1。经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个治疗过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4,P

2.1.2面谈前后的正向性与激动性变化

3位来访者面谈前后的正向性与激动性得分见表1。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表明:来访者的正向性在面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89,P

2.1.3来访者评价之间的相关分析

面谈前正向性与面谈后正向性之间呈正相关(r=0.54,P

2.2叙事分析

2.2.1叙事序列

3个治疗过程的叙事序列分析数据见表2。取各治疗过程叙事序列的合计项进行χ2检验和一般对数线性模型分析,χ2检验表明3个治疗过程叙事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37,df=4,P

2.2.2 叙事模式与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之间的相关分析

分别将积极想象法、联想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各次面谈的叙事序列比率与来访者满意度评价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积极想象法治疗中,内倾型叙事序列与面谈后激动性呈正相关(r=0.99,P

3 讨 论

孟莉等认为心理咨询在中国内地的实践已经进行了若干年,有关心理咨询的多数研究基本上属于疗效研究的范畴,心理咨询的过程研究有待开展[6]。张倩等认为:“在国内,心理治疗业本身不够成熟,对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更是十分缺乏。在倡导心理治疗本土化的今天,进行过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7]受上述研究启发,本文尝试在个体分析心理治疗方面开展了治疗过程研究与质化研究。

美国《治疗工作指南》(A Guide to Treatments Work)中提出了研究治疗效果时的6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类型I是研究设计最严谨的研究类型,是所谓符合“金标准”的研究;类型III是仅有方法学的思考,研究中没有严格的控制,是开放式的研究,具有某种观察的主观倾向,其所得到的结果只适用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8]。在本文中,所选取的研究素材均是在自然的心理治疗情境下发生的治疗过程,没有设立严谨的对照与控制,应属于类型III的研究范畴。

Rice和Greenber[9]指出在过程――疗效研究中的疗效变量有三类:立即效果、中间效果和最终效果,过程变量可分为有三类:语言行为、情节和关系。Lambert和Hill[10]提出了过程――疗效研究的三种途径:研究过程变量重复出现的频次或比率与效果评估之间的相关性;使用连续分析研究过程变量的立即效果;观察过程变量较长时间的变化模式。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叙事序列比率(过程变量)与来访者满意度(立即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对分析心理治疗进行过程-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择的3个治疗过程中,积极想象法和综合分析法的治疗过程以外倾型与内倾型叙事序列为主,联想分析法以外倾型与反思型叙事序列为主。来访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满意度体验,其中积极想象法治疗后来访者的正向性感受提高最为显著,联想分析法次之,综合分析法治疗的来访者正向性感受提高最少。采用积极想象法与联想分析法的2位男性治疗师在心理治疗方面已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而采用综合分析法的女性治疗师是正在接受分析心理治疗方法培训的学员,治疗师的性别、年龄与从业经验是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叙事序列比率与来访者治疗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叙事序列与来访者的正向性感受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本文所选用的叙事模式分析仅仅是依据面谈内容这一维度进行划分,没有涉及面谈中的情绪反应类型与强度,在以后的过程-疗效研究中可以尝试增加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反应维度。

来访者满意度等心理治疗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治疗技术等治疗组分、治疗师的人格与治疗经验等治疗师变量、来访者的人格与生活经历等来访者变量、治疗关系的建立等。本文仅选取了3个短期的分析心理治疗过程,从叙事分析与来访者满意度评价方面进行了过程-疗效研究的初步尝试,还有待于搜集更丰富的样本,从多个角度开展心理治疗的过程与疗效研究,为分析心理治疗的实践、督导与培训提供借鉴。

致谢:对本文中的3位来访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是他们的勇气与经历使得本研究获得了必要的研究素材!感谢William B.Stiles博士无偿提供面谈评价问卷!

参考文献

[1]Green SM.Cli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satisfaction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J Clin Psychol,2008,64(1):40-51.

[2]Stile WB,Gordon LE,Lani JA.Session evaluation and the 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M]∥Tryon GS.eds.Counseling based on process research:Applying what we know.Boston,MA:Allyn & Bacon,2002:325-343.

[3]Llewelyn S.Process research in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psychological therapies[J].Br JClin Psychol,2001,10:1-21.

[4]Levitt H,Angus L.Psychotherapy process measure research and the evaluation of psychotherapy orientation:A narrative analysis[J].J Psychother Integrat,1999,9(3):279-300.

[5]Angus L,Levitt H,Hardtke K.The narrative processes coding system: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sychotherapy practice[J].J Clin Psychol,1999,55(10):1255-1270.

[6]孟莉,侯志瑾,张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64-68.

[7]张倩,郑涌.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66-773.

[8]Pawlik K,Rosenzweig MR.国际心理学手册[M].张厚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2.

[9]Rice L,Greenberg LS.Patterns of change:Intensive 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process[M].New York:Guilford press,1984.

第8篇:访谈记录范文

[摘 要] 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的开拓者,其口述史著作众多,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口述史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从事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的整理、撰写等一套的方法,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实践尤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德刚先生;口述史;认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11-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56[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国内各种媒体、网络、和图书出版等都出现大量关于口述史方面的节目和书籍等,涌现了一股“口述史热”。在深入追溯这一股热潮背后的领军者时,让人不得不提起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1920——2009年)。作为海外著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史学著作很多,如《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等,但使他蜚声海内外和富有开创性的是他口述史的研究及其著述,其口述史著作有《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和《张学良口述史》等。大陆史学界很早就直接或间接地把唐德刚先生的这些口述史翻译介绍进来了。笔者学识浅薄,谨以此文,欲在唐德刚先生口述史学及其方法论上有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和总结,以就教大方之家。

一、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史之认识

唐德刚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长期从事着口述历史的实践工作。从他所做口述史对象来划分,其口述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和事件的口述史。有《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亦云回忆》和《张学良口述史历史》;一类是能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人群。有《战争与爱情》和《桃园县的“下中农”》。

经过多年做中国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实践,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历史涵义也有着自己的阐述,他说:“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诚然,依唐德刚先生的表述,在口述部分之外,口述史家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所得口述资料为凭借,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积极构建口述历史。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他在比较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总结了口述历史与一般史料的异同,他说:“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对口述历史的作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口述历史’的好处,便是让历史上的英雄们自己现身说法,去说个痛快淋漓,信不信由你。”而且,唐德刚先生善于从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传统史学中探求“口述历史”的传统。在我国传统史学中,他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是我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实例。又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把我国有记录的“口述历史”的源头最早追溯到孔子作《春秋》算起,并且认为《论语》也是由孔子口述、其学生或其学生的学生记下来的,自然也是一部口述史。在西方传统史学中,他认为从古希腊、罗马的荷马、希罗多德的作品到《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口述历史”。在论述口述史与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时,身为海外著名的史学家,他兼容并包,大胆、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中有益主张。我国传统史学有“六经皆史”、“文史合一”、“诸史皆文”、“史以文传”等主张;西方史学很早也有“二经皆史”之说(二经为《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史学发展到当代,在西方更涌现了“史学若文学”等主张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虽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种种缺点和不足,如强调叙事中的虚构性等,但在历史的叙述中加强文学性是值得借鉴的。在口述史的叙述中,他积极用生动、幽默、诙谐的笔法来写口述史,增强了口述史的可读性,他说:“现在搞口述历史要像桃园三结义一样,把历史、文学、新闻三位结成一体,变成刘、关、张三兄弟,就可以写成很好的历史了。”

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之方法

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其从事口述史的方法、技巧和

则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学识有限,试着从口述史访谈、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等方面对他的口述史方法做进一步的探求和总结。

(一)在口述访谈方面

一部口述史著作的产生,口述访谈是其至关重要的部分,否则就不能称其成为口述史。唐德刚先生长期从事口述史实践,其形成了自己一套访谈方法与技巧。

首先,在口述访谈的方式上,他采用的是口述史访谈中最为流行的一对一的访谈,即访谈者与受访者一对一的交流。从他目前流行于世的口述著作文本中可以窥见其当时访谈的方式。如在《胡适口述自传》中有“唐君,你还要我说什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随处可以见到“我跟你说一个人”、“我跟你讲”等这样的说话方式。从这些口述著作中留下的当时访谈痕迹可以看出其所采用的访谈方式为一对一的访谈。他之所以采用这种访谈方式,这一方面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对他所指派的要求,人员有限,只能一对一;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与受访者有很好的个人情谊,易于一对一的访谈。而且,这种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易于互动交流信息,可以更好地让受访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在访谈的技巧上

他所做的口述史都大多是个人生命史的口述史。唐德刚先生由于熟稔中国近现代转型社会的这一段历史,他把所做访谈对象一生的经历,按逻辑结构和时间顺序,划分为若干专题,编成访谈写作大纲,每次访谈都围某一专题的重大事件与受访者进行访谈交流,有的放矢。这种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史中总结得来的。在做胡适口述史时,据他自己记述:“我先把各章的情节研究一遍,找出个有系统的小‘节目单’,并把这些节目有关的资料和情节稍加汇编。‘访问’之时,我就根据这个单子和资料,向胡适发问,或请胡公自动叙述。”从他一生著作中“用功最深”的《李宗仁回忆录》的访谈技巧中更可以窥见其口述访谈技巧的娴熟。据他自己记述:“我把他一生光辉的经历,大致分为若干期,他同意后,我又把各期之内,分成若干章。他又同意了,我乃把各章之内又分成若干节和节内若干小段。其外我又按时兴的史学方法,提出若干专题,来加以‘社会科学的处理’,……每次访问时,又只认定某章或某几节”。

而且,他口述访谈的技巧还表现在,虽其有很深的史学功底,但他每次访谈前都事先准备详细,而且在访谈中很有技巧性地从旁提示资料,让访谈者能回忆所经历的历史场景,说出自己的故事。据他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的口述访谈时,都先把每次访谈专题的客观背景讲清楚,然后再请受访者讲述自己在这段历史史实中所扮演角色,然后说出自己的故事。不仅如此,他很善于和受访者在口述访谈之外交谈、交心,聊些“无记录的谈话”,他说:“这些不经意之谈,往往却沙里藏金,其史料价值,有时且远大于正式访问。”这个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访谈中得来的,屡试不爽。

(三)在口述史访谈原则上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静静地、认真地倾听受访者的心声,这也是口述访谈中最重要的原则。像李宗仁、胡适、张学良辈等,晚年生活在异乡,英雄坐老,孤寂难以排泄,唐德刚先生对他们所做的口述史,正好是他们排遣苦闷的方式之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唐德刚先生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也很难说出自己的故事,他也很难写出当代几部寥寥可数的畅销口述名著。据唐德刚先生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口述访谈时,经常“天南地北地聊天聊到深夜”。(四)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

唐德刚先生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总结:

首先,在口述资料的整理、筛选上,他有一条重要的方法,即把口述访谈资料与文献、图书资料相互印证。遇到受访者所述史实不正确时,他都是回头及时整理并把正确的资料加进去,以求符合历史事实。这条重要方法是他多年从事口述史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他说,“口述资料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资料加以印证补充。……不过李宗仁的口述历史,统计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报纸等各方面资料补充而考证而成的。”他在整理

、筛选李宗仁口述访谈资料实践就是这条方法的最好实践明证。据他自己记述,“他所说的大事,凡是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我就会给他‘箍’掉了。再就可靠的史料,改写而补充之。”他所用的补充资料都是“可靠的史籍、档案和当时报章杂志的记载”,这样就可以“考据出确信无疑的历史背景”,竟而“再用烘云托月的办法,把他‘口述’的精彩而无误的部分烘托出来,写成一部信史”。

其次,在口述史的撰写上,他也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在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尽量保持其口述访谈史料的语气和原貌,做到原汁原味的口语化风格但又不失其真实性。从目前他出版发行的口述史著作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撰写特点。据他自己记述,他在撰写《李宗仁回忆录》中,“尽可能保持他口述时桂林官话的原语气,和他对政敌、战友的基本态度。……他如有少许文字上的改写,我也尽量保留他那不文不白、古里古怪的朴素文体,以存其真。”这样就有利于保持口述历史的原貌和真实性。

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个受访者的综合素材和实际情况,在口述史的撰写上对各个受访者的口述史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胡适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创设了一种受访者口述和访谈者注释的综合模式。从《胡适口述自传》可以看出,唐德刚先生的注释部分在整部口述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朱旭晨对唐注总结的那样,“从内容看,这些注释涉及中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的指出正文所提问题的参考书目及出处,有的对各种学术及制度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对胡适及其他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评论等等,不一而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刚先生还把他在做其他口述史中所得到的口述证据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进去。如,他在撰写胡适口述认为1915年日本要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中国外交部故意泄露于世的这一史实时,他就在注释中征引了他1960年做顾维钧口述史的口述资料以证明这一史实。其撰写中区别对待的例证还有,他在撰写李宗仁口述历史时,是先写中文稿后写英文稿,他说:“这中英二稿,并非一稿双语,而是一宗文稿在撰写程序上的两个阶段。中文稿实是‘初稿’而英文稿反是‘定稿’也。”

综上所述,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从他对口述史的认识,到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整理、撰写,唐德刚先生都给后世从事口述史实践和研究的工作者留下来宝贵的方法财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为当下不断发展的口述史学提供了借鉴的理论与思路模式。总之,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的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和口述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

[2]唐德刚.胡适杂忆[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

[3]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第9篇:访谈记录范文

一是是否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分区、分级管理,不同等级是否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二是访问控制。机房对人员的控制,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外部人员进入机房是否有登记记录,清洁人员进入是否有登记记录,是否经过相关授权。信息系统的访问是否有申请和授权制度。普通用户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是否隔离;开发人员与生产系统维护人员是否分离;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对访问内部网络的机器是否有控制,是否有身份认证;外部带入的电脑是否可以访问信息系统;同时访问内部系统和互联网的机器有没有隔离限制措施,内部机器是否不加控制上网;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外包的外部人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对重要的生产系统是否有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检查内容:进入机房登记表;信息系统申请授权表、访问授权的原则;员工机器认证制度,认证中心、保密协议等。三是网络安全措施。员工机器和信息系统主机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否有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病毒攻击、蠕虫攻击的监控情况,是否有监控记录和遇到攻击时的处理措施。各部门、分子公司间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直接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设备传递,数据是否有加密措施。

检查内容:证券公司信息部门对客户机管理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主要网络设备、信息系统主机的监控记录及安全应急预案。逻辑安全控制(审计重点内容)对网络逻辑访问和系统逻辑访问是否进行有效控制。一是软件和数据接触。是否对登陆用户的口令、权限、分配的功能进行有效控制。检查内容:权限分配记录、口令设置、机密数据保护、磁盘、U盘使用管理情况等。二是数据加密机制。关键数据是否进行加密,加密算法是否进行有效管理。[:请记住我站域名/]三是数据完整性。校验信息是否加密,是否进行检查,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是否安全可靠。四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满足对于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该系统与防火墙/路由器间的通信是否安全,系统中是否包含用于生成日常事件日志的工具和自动响应机制,是否能提供适当的安全保证。五是病毒和其他恶意代码。各个终端用户是否采取了防病毒策略,系统中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软件,防病毒软件是否能提供信息系统所需的安全保证。六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否能根据网络变化提供新的配置服务,是否能对数据包过滤进行检查,是否具有系统的分离特性,防火墙本身是否自带了审计工具,是否具有弱点探测的能力,是否具备报警与报告的能力。数据与系统安全一是主机是否有密码控制、主机的安全日志、信息系统是否有访问日志,系统数据是否定期备份。二是对那些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是否采用服务器主机双机热备、磁盘阵列,甚至配备备用网络,建立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三是是否制订灾难恢复计划和灾难恢复流程,建立灾难预警、触发、响应机制,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适时升级和维护灾难恢复计划。四是信息系统之间传递时的数据质量与安全,数据传输是否加密,外包服务人员是否有权登录生产系统,系统开发、维护人员是否可以直接访问系统数据库。安全定级对证券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安全等级进行级别定位(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检查是否符合国家定级指南的要求及安全定级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运用控制一是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界面输入是否与业务吻合,数据的输入是否在有效业务授权下进行,输入的数据是否及时准确。二是系统处理数据是否有必要的控制措施保证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输出的数据是否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输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否对数据打印和导出进行控制,审查输出各项报表的准确性,对外输出接口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建立数据核查机制。四是系统业务流程设置与实际业务是否吻合,是否建立业务流程设置审核机制。五是系统参数维护是否有严格的审批,参数是否按相关文件要求来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权限管理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在信息机构,系统是否有预警功能。检查内容:对部分菜单进行输出控制检查,核对部分报表,指标等参数是否与证券管理部门规定的指标一致,查看业务蓝图与流程设置情况。系统生命周期关注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能力,是否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系统变更过程的规范化,是否有需求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部署文档等;变更过程对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变更过程中的访问控制等。

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审计可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查阅资料法、流程图检查法、现场查看法、平行模拟法以及数据测试法等多种审计技术与方法。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通过与证券公司网络信息部门进行访谈,说明审计的目的,列出需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要求。详细查阅相关制度和文件,在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对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作出客观评价。内部信息系统与互联网隔离控制。检查员工使用的机器是否同时访问业务系统和互联网,办公区IP地址是否自动获取,通过互联网接入专网是否有CA认证及数据签名。服务器容灾机制检查。数据应转变为集中异地存放,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物理环境安全审计。对证券公司主要机房进行实地调查,检查机房建设、验收资料和机房维护记录等文档。网络安全控制。查阅网络拓扑图,设计方案、招投标文件、施工和竣工等文档,现场查看、查阅维护记录和运行日志,并与网络管理员访谈,可借助网络安全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安全性检测。逻辑安全控制。主要是查阅工作记录和相关管理制度,并到信息访问点进行随机检查和访谈,登陆系统界面进行实际测试等。数据与系统安全。查阅相关管理制度,查阅备份日志,查阅系统及数据库日志,现场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系统的管理权限,并进行与管理员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控制、数据与系统安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信息系统运用控制审计。查阅系统招投标文件、实施过程文档、验收文件、系统设置说明、系统配置文档、操作手册、维护记录等相关文档,并设计测试用例登陆系统进行测试,信息点调查用户对系统的评价等。系统生命周期。查阅信息系统 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变更等相关文档,并与项目负责人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