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戴望舒雨巷范文

戴望舒雨巷精选(九篇)

第1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赏析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第2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因为一首《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称号的戴望舒,在受到法国象征派诗的吸引和对当时国内流行的“坦白奔放”的诗心存反叛的时候,对于新诗的写法有了自己的感悟:“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因而,为了写出他那既不是隐藏自己,也不是表现自己的作品,他决心“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诗论零札》)。结果是,他不仅制成了这样的鞋子,而且还穿着这双鞋子,为中国新诗走出了一条新路。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代表诗人,在星汉灿烂的中国新诗长河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编辑出版的《戴望舒选集》,收入了诗人的全部诗作,大部分的散文、游记,和几篇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创作成就与艺术特色。为喜爱戴望舒作品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全而可靠的版本。

戴望舒初写新诗的时候,和当时大多数新诗人一样,追求诗的音乐美,希望所写的新诗也能像旧诗一样,可以吟咏;不仅力求押韵,甚至还注意到了字词的平仄声。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即是被叶圣陶赞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雨巷》。该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复沓与回环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雨巷的寂寥、凄清又悠长,姑娘的冷漠、凄清又惆怅。诗人采用古典诗词中“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表现了自己的寂寞,和“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心绪。诗篇具有铿锵悠长的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但是,戴望舒并不喜欢“雨巷诗人”的桂冠。在写出《雨巷》之后,他很快就摈弃了音节,创作了《我的记忆》等,完全以情绪的抑扬顿挫为节奏的、“现代”味十足的无韵体诗。待到1933年,他出版等二本诗集《望舒草》的时候,为了体现其对于诗要“去了音乐的成分”,要“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之观念的坚执,便删去了原先收在《我底记忆》中的十八首诗,其中也包括《雨巷》。

戴望舒从“雨巷诗人”走向现代诗,从对音乐美的追求走向对诗的“音乐的成分”的反叛,其原因在于,他认为:“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诗论零札》)。这种诗观,使他穿越了诗形,而抵达诗质,把握着情绪的律动和灵魂的隐秘,“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写出了一首首具有散文美的,像梦一样朦胧的诗篇,成为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影响的诗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流亡到香港,被日寇投进监狱,受伤致残。在国家、民族濒临危亡之际,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惊醒起来、振奋起来,思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他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并从而把他的诗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3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关键词] 《雨巷》;诠释;启示

一、《雨巷》及其作者简析

《雨巷》是戴望舒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品,其“雨巷诗人”之称由此而来。该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时节独特的巷景。诗中意象让人遐想无限,呈出朦胧又幽深的美感。这也是其广为传颂,屡次被选进教材的缘由。戴望舒开创了现代派诗歌新风尚。戴望舒曾在浪漫之都法国留学,生活在新旧中国交替时期,深受中西环境影响。

二、《雨巷》常见的三种诠释

鉴赏一首诗文,一般通过对作者自身的背景、写作背景、诗文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气息抑或是读者自身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对该诗文所蕴含的意义提出不同的理解。

1、爱情诗歌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雨巷》是首有关爱情的诗文。它描绘出了一幅一见钟情而又失之交臂的凄美爱情故事图画:一个踽踽独行的男子,彷徨在江南的寂寥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像丁香那样高洁幽香又结着愁怨、温婉美丽的姑娘。男子为遇到这位温婉美丽的姑娘,撑着一把古典情韵的油纸伞,穿行在小巷之中,不停地张望。滴答的雨水声,忧郁的脚步声,这时的雨巷显得如此寂寥、凄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整个诗文透出无比惆怅、妩媚动人的气息。

2、信仰诗歌

据我国传统文学创作习惯,诗人大都喜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手法,诗文常以花、草、玉、树等喻示其的境遇、理想等。《雨巷》可以看做是作者对某种信仰的追求。曾追寻得到过,却又失去了,尽管如此,青衫男子仍然执著地寻找。有人根据诗文所作时代背景,认为写的是作者大革命失败后的心境。大革命失败后,作者怀揣的信仰瞬被掐断,对国家前途、个人命运充满悲伤和迷惘。

3、音乐诗歌

西方有着歌剧传统,像莎翁的诗歌作品,大都以歌剧呈现出来。戴望舒有西方留学经历,加之自身文学造诣,并且吸收了方现代诗歌潮流文化,结合中国古典诗歌之美韵进行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创作。《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凸显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神韵,而诗中又无时无处不透露着具有情感和意象的颓废的西方现代特性。

三、新时代气息下的《雨巷》

把握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应与时俱进,探索新时代环境下做出自我诠释。设想《雨巷》是将毕业的学生创作,可能是这样的意境。

1、以“雨巷”比喻其即将结束的学生生涯,开始起航的人生道路;“丁香一样的姑娘”比喻其人生目标,或者其对未来所向往的生活;“油纸伞”比喻其在踏上人生道路前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生活能力(学历学识、工作生活经验)等。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毕业了后,开始为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而独自在各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奋斗。

3、总希望生活丰富多彩,跌宕起伏,不喜欢过于平平淡淡,顺风顺水的生活。

追求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充满色彩,充满味道,充满情绪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想象就可以达到的。坚定人生目标,风雨无阻,就算这是一个死胡同一样的“雨巷”,也一如既往。

4、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些许年,当初那份自信和坚守或许在不堪的社会环境下被步步摧残。“‘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我’无法改变这样的“雨巷”。其实,其所向往的人生理想就在这样冷漠、凄清,又惆怅的雨巷里,寂寞的向其招手,可是其需要勇往直前,才能把“她”拥入怀中。当其踌躇满怀的时候,以为离“她”更近了,很快要得到“她”了。当踟蹰不前的时候,“她”又将慢慢的离其愈来愈远。“她”在叹息,在哀怨,哀怨其没有坚守最初的理想和目标,将与“她”渐行渐远。

放大《雨巷》意境,以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追逐伟大的民族梦想时,会面临各种困境,会遭遇各种失败和教训。只要勇往直前,敢于追寻,总会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中国梦。

四、启示

《雨巷》传递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一样思维的人,看待事物的棱面不同。不应将人的思维方式都束缚在统一的框架里。西方有一个教学案例:妈妈拿着鸡蛋问六岁的孩子:“妈妈拿的东西像什么?”孩子说:“鸡蛋。”这位妈妈又问:“除了鸡蛋呢?”孩子说:“老师说这是鸡蛋。”孩子的妈妈把学校告到了法院,认为学校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鸡蛋可能像小土豆、猕猴桃等。“单一、单纯、固化的思维不可取”。教师宣讲《雨巷》应引导学生:“假如这首诗歌是你写的,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曹本立.从“希望逢着”到“希望飘过”――《雨巷》心理解读.名作欣赏,2013年第32期.

[2]杨利景.进入《雨巷》的三条路径.语文建设,2010年第02期.

[3]孙文辉.《雨巷》教学的诗歌史意识.名作欣赏,2010年第13期.

第4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一、“雨巷”的象征意义

“雨巷”是全诗的背景,因而解读“雨巷”的象征意义对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有重要作用。象征是“靠联想等关系提示某个或一些特定精神内容的语象。”[1]因而解读《雨巷》这首诗歌中“雨巷”的含义,对理解整首诗歌有着重要意义。诗人戴望舒出生在浙江杭县的大塔儿巷,他家附近的小巷相互交错,是年幼的诗人上学时的必经之路。因此,诗人对雨巷的外部特征十分的了解和熟悉。那么诗人笔下的“雨巷”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呢?这要与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相关联。《雨巷》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的春夏交替之际。1927年2月,诗人在组织宣传大革命的时候,被国民党右翼分子传为“共产党在捣乱震旦大学”。一次戴望舒和几个同学准备去开会,会场遭到破坏,戴望舒等人也被捕到租借地巡捕房,后经保释释放。但没过多久,国民党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人惨遭迫害,戴望舒也在国民党的追捕名单之列。而《雨巷》这首诗歌,就是诗人在江苏松江避难时创作的。因而诗人在这首诗歌中写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可见,诗人笔下的“雨巷”阴暗潮湿、悠长凄清,正和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所以,《雨巷》这首诗歌中的“雨巷”正象征着诗人当时所处的困境。

二、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诗人花了众多的笔墨对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进行描写,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诗歌内容的发展,“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雨巷的意象是流动的,意境也是流动的,这种流动的象境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2]

(一)“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愁怨的化身。诗歌的第二和第三小节中写到“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两个小节对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外形、内在品质及整体气质都进行了细致描写。在这两个小节中,读者可以看出“丁香一样”的姑娘,像丁香一样的静雅,而且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她有着高贵的品格,但这个姑娘是忧郁而哀伤的。这样一个美丽高贵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徘徊在灰暗潮湿的雨巷中,就显得更加楚楚可怜,让人心疼。

(二)“丁香一样”的姑娘走出了“雨巷”。如果诗歌的第二和第三小节是诗人看到的刚出现的姑娘,对她在远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那么诗歌的第四和第五小节,便到了高潮部分。这时候,“丁香一样”的姑娘由远及近的走到了“我”的身旁,正如诗人所料想的那样,这个姑娘像丁香一样的哀怨,连眼神都像是在叹息。这个姑娘看起来是这样的“凄婉迷茫”。但到了诗歌的第五小节,“丁香一样”的姑娘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变。诗歌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在“我”的身旁飘过,没有与“我”交谈,也没有在意“我”这个“同病相怜”的人,“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从我的身旁飘了过去,走到了破败的篱墙旁边的时候,便走出了这“雨巷”,消失了。“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中有两个重要的意象需要仔细解读,一是“篱墙”,二是“雨巷”。墙本身代表着障碍、阻隔,但这里的“篱墙”倒坍了,也就是说诗歌当中的这条“雨巷”是有出口的,而这个出口就在篱墙倒坍的地方。此外,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论述过,诗歌中的“雨巷”意味着困境,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也就意味着她找到了这条悠长的“雨巷”的出口,走出了困境。而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姑娘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便开始发生了转变。

虽然“丁香一样”的姑娘走出了“雨巷”,但是“我”还在继续的关注着她,“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我”看到在雨幕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身影完全消失了,消失了的甚至还有“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在这里,诗人用了“甚至”一词,表明“丁香一样”的姑娘离开了“雨巷”。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震撼,这时候,这个走出“雨巷”的姑娘已经不是那个“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的姑娘了。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虽然有着很多的愁苦,但是她坚强果断的走出了这条“雨巷”,成功的摆脱了困境,而此时,诗歌中的“我”还在“雨巷”中徘徊。与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相比,我就显得有些胆怯而不够坚毅。

(三)凄美的基调中包含希望。诗歌采用复踏的形式,使整首诗歌意蕴悠长。诗歌的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几乎一样,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却是完全不同的。诗歌的第一小节,在困境中彷徨的“我”内心十分的孤独困苦,因而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和“我”一样哀伤、忧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我”希望能从这样的一个和“我”同病相怜的姑娘身上找到慰藉。但这个姑娘却出乎“我”的意料,她虽然哀伤忧郁,但绝不自怨自艾,“我”看到她走出了“雨巷”。这个像“丁香一样”柔弱的姑娘走出了“雨巷”,震撼了“我”的心灵。所以,在诗歌的最后一节中,“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里的那个姑娘,已经不是诗歌的前三节中所描述的那个和“我”一样彳亍的姑娘了,现在的她在“我”的眼中虽然也有许多的愁苦,但她比“我”坚毅,比“我勇敢”。“我希望飘过”的,就是这样一位坚毅勇敢,虽然看起来是很忧愁、很柔弱的姑娘,我希望她能够出现,震撼“我”、激励“我”走出“雨巷”。

参考文献:

[1]赵毅衡.重访新批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129

第5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一怔之后,我们立刻会想,“巷子”和“小路”都是走人的地方,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这首诗中,要是把“雨巷”的意象换成“下着雨的小路”或者更简洁的“雨径”,则似乎不妥。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也许是这样的:与平展地伸向天际的“路”相比,“巷”中的一切不能够尽收眼底。因为“巷”的两边有建筑物,它限制着我们的视野,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有限的视野使远方的一切有了一层未知和神秘。这种未知使我们心中的种种憧憬和期待有了立足之地。

可以说,行走在巷子里的体验与我们对于人生的感受有某种相似性。在人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怀着各自的遗憾而期盼着未来。在这种期盼里,时间悄然流逝,旧的遗憾未必能够消弭,而新的遗憾却又接踵而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执著地等待着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到来的“戈多”。这正如雨巷中那位痴痴等待着的诗人,他徘徊着,彳亍着。他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失望,却又在失望里怀着憧憬看着前方。只要巷子还没有走尽,他的期盼就不会结束。

一个人在弥留之际,所牵挂的往往不是那些已经满足了的愿望,而恰恰是那些没有满足的愿望。即便是十字架上的镶金,甚至一根灯草,也会使人死不瞑目。或许,人生的魅力不见得在于其有多么幸福美好,恰在于有许多不美好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欲罢不能。

就是这样,诗人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等待着他的丁香姑娘。尽管最后还是没有等到,但这种等待让他走尽了这雨巷。试想一下,假如“我”不是徘徊在一条下着雨的巷子里,而是漫步于细雨蒙蒙的乡间小路上,一抬头便知远方是否有人,那么,诗人心中可否还有那份美丽的憧憬?

或许,“雨巷”的魅力正在于此:那里不仅仅有一位若隐若现、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有着病态美的“伊人”,更在于有着一段埋藏着神秘、蕴藏着希望、吸引你一步步向前的未知。

然而,在古诗词中,“巷”的意象并不多见,而“路”的意象则比比皆是。诸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不一而足。莫非古人仅钟情于“路”却不懂得“巷”的妙用?

非也!其实,古诗词中的“路”多是山路,而非乡间田野上平展的小路。山路两边虽无建筑物,却有山石和树木,且常常蜿蜒崎岖,云萦霞绕。这一点,与房屋掩映的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想一下,如果岑参走的不是山路,则诗中的景象不会是“山回路转不见君”,而恐怕是“故园东望路漫漫”了;如果李白梦游的仙境不是山路,则何必“千岩万转路不定”,或许他早已经“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如果陆游所走的不是山路,那么那句妙绝古今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便失去了依托,这样一来,纵然写出比“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美丽的景致也难免黯然失色了。

可见,因为多了一分掩映,诗里面便多了几分猜测,几分神秘,也多了一大片可供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诗歌生发出绵绵不尽的魅力。

第6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许仙白娘子在断桥相会的爱情故事,众口相传,已成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断桥、雷峰塔,杭州城里还有一处地方与“白娘子传奇”有关,这就是位于河坊街的保和堂药店。

民间传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在西湖断桥边给一个小男孩吃下一粒仙丹。小男孩无福消受,吐于西湖中。仙丹被水里的蛇精抢去,并幻化成人,成为美丽的白娘子。十八年后的清明节,白娘子在断桥边救下一条青蛇,收为义妹,并在南极仙翁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的小男孩――许仙。于是与之相恋,结为夫妻,并在吴山脚下开起了夫妻店――保和堂药铺

现在的保和堂是老店新开。保和堂是一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药铺,在清河坊一带享有较高的声誉。至清末年间,胡雪岩在清河坊开设了胡庆余堂,随着胡庆余堂日益兴旺,保和堂逐渐走向衰败。河坊街开街后,保和堂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游人的面前。目前,保和堂主要出售一些自制的药酒,药茶

长桥:十八相送的情爱传奇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著名景点。位于西湖东南角,邻近净慈寺,桥名“长”而桥梁并不长。传说梁祝十八相连到此饯别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八里路,祝英台以物喻情打了十八个比喻,其实,长桥由长变短,是这一带湖面的变迁所造成的。

勾山樵舍:《孟丽君》诞生地

孟丽君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元代奇女子孟丽君与恋人皇甫少华失散后。女扮男装,应试状元及第,后来官至宰相,经过许多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孟丽君》是京剧、越剧的传统剧目,也被改编成电视剧。该戏源自清代杭州才士陈端生创作的长篇弹词《再生缘》。

陈端生家住杭州南山路勾山里,柳浪闻莺正对门,有一处石砌高墙屏护的院落,至夸遗址尚存,名为“勾山樵舍”。陈端生家学渊薮,幼年能诗,后嫁给淮南范秋塘,因范为继母控忤逆,遣戍边关。《再生缘》始写于十八岁,三年写了十六卷,因丈夫远离而搁笔,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友人的劝说下,她又提笔写了一誊。

1961年,郭沫若特意探寻此处。在参观了勾山樵舍后,感慨万分,赋诗一首:莺归余柳浪,燕过胜松风,樵舍勾山在,伊人不可连。

蔡官巷:林徽因的情感之路

蔡官巷北起清波街,南折东通四宜路,路长两百余米,1904年,一代才女林徽因就出生于吴山脚下的蔡官巷内。

说起被胡适称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擞因 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另外三位名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建筑大师梁思成,是她志同道合相提相携的拍档佳侣;浪漫诗人徐志摩,视她为“茫茫人海中唯一是魂之伴侣”。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之后,林徽国经过一番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金岳霖是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单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大塔儿巷:雨巷中的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中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这首《雨巷》的原型就是杭州的大塔儿巷。

戴望舒1905年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11号。这条中河边幽静悠长的小巷,东出皮市巷南段,西接上华光巷,戴望舒在这条小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不过,大塔儿巷戴宅夸已不存。

风雨茅庐:见证郁达夫和王映霞的爱情

1936年春天,郁达夫携妻子王映霞在现在的杭州大学路场官弄63号的地方,建起寓所――风雨茅庐。

风雨茅庐建成后,郡达夫和妻子王映霞过了丰年神仙眷侣的日子,半年后郁选夫远赴福建谋职。1940年王映霞与郁达夫在新加坡协议离婚后,风雨茅庐也被变卖了。风雨茅庐现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新饭店:古老饭店里的爱情

杭州新新饭店位于杭州北山街,南临西湖它是杭州历史最悠久的饭店,由招贤寺、孤云草舍(建于1913年,现称西棱)、“新新旅馆”(建于1922年,现称中楼)和秋水山庄等省级文物保护建筑楼群组成。

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秋水山庄。史量才之妻沈秋水原为上海名媛,携丰厚妆奁嫁入史家,成为史的二房。自此,史量才也就有了接办《申报》的资金。

第7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油纸伞下,那惆怅的叹息,把一种生命的感动,在这梅雨时节展开……

??

??一样的青砖古道,一样的薄雾烟雨。只是,移动的白墙伸展了无限的空间,大红的灯笼点燃了迷蒙的雨巷,湿漉漉的油纸伞夸张了浪漫的情感,古典的旗袍舞起了江南的嫣然。

??同样是雨季,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已不再是油纸伞下凄清又惆怅的雨巷,不再是散发着丁香一样芬芳的雨巷。

??青春的身姿,曼妙的舞步,把一段历史拉近了,又推远了;嬉戏的少女,丝质的旗袍,把古老的雨巷,诗化了,又冗长了;温和的阳光,滴嗒的细雨,把立体的江南,鲜活了,又生动了;飞转的伞面,细碎的步履,把蓝色的水乡,妩媚了,又淡雅了……

??没有一丝的浮华,没有一丝的粉饰。这就是戴望舒的雨巷,这就是江南的雨巷。

??

??沿着那条青色的石阶望去,油纸伞的边缘,梦里的烟雨幻化为雾色里的青竹翠柳,潮湿的心思轮回了流走的时光。

??纵然,我能走出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却注定把思绪永远地留在了,留在了记忆中的诗行……

??三月的江南,依旧有雨。有雨的江南,有数不尽的古巷,一样的悠长,一样的寂静,一样的白墙灰瓦,一样的小河绕墙。

??江南,有无数这样的小巷。走在这样的小巷,听细雨敲打着路面的滴嗒,看雨丝在小巷与民宅间交织出的朦胧,你无法不描成一幅画,你无法不吟成一首诗。

??于是,在灵魂的深处,油纸伞下斑驳的青苔和悠长的雨丝延伸着、交织着……

??

??婀娜的女子,缓缓地走过小小的街巷。淡雅的舞者,娇羞了蓝色的水乡。

??这便是江南了吧?江南的女子,如水般的柔;江南的女子,如画一般的美。江南的女子,抒情了古典的雨巷和厚重的历史……

??江南是古老的。古老的江南,走过了浣纱的西施,走过了擂鼓战金山的梁红玉;走过了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江南是无可替代的。无可替代的江南,演绎着春秋五霸,演绎着秦皇汉武,演绎着唐宗宋祖,演绎着对影成三人的才子……

??面对着迷蒙的小城烟雨,我展开了无尽的遐思:

??如果生命可以轮回,就让我做一回江南的女子,绾一头青丝撑一把花折伞,在《楚辞》和《诗经》的小城雨巷中寻梦;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就让我在马蹄声里遥望边地点燃的烽火,看猎猎的旌旗飘过“风景旧曾谙”的江南。

??

??江南的雨是多情的,多情的雨总有几分淡淡的忧愁。

??正是这几分淡淡的忧愁,才让如烟如幻的江南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激情澎湃;才让如诗如画的小城雨巷时而漫天飞雨,时而丁香零落……

小城雨巷,在时光的背影里,把诗人的忧伤凝结成永恒;小城雨巷,在婀娜的背影里,编织着美仑美奂的江南……

第8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

(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

三、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课学习

七、教学资源:计算机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舒缓的音乐配以雨巷的图片)

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幅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一条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今天,让我们和诗人共撑一把纸伞,再走进梅雨时节江南小镇中的寂寥小巷,一起去追寻姑娘的身影。(播放音频朗诵)

初品雨巷,整体感知。

优美的东西总是轻易就能打动人心,初品雨巷,大家就已沉醉其中,你们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感情基调:忧愁、哀怨。

诗人为何忧为何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去看看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朗读时语调低沉一点、舒缓一点。(生齐读)大家朗读得很流畅,不过情感的表达还欠缺一些,我想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的内容还没有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哪组同学来归纳一下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梳理线索:期盼(逢着)――相逢――相散――思念(飘过)

思考:“逢着”为什么要改为“飘过”?

明确:“飘过”更显得希望的渺茫。

小结:诗人遇见了爱情,却又与它匆匆地擦肩而过,他的忧愁、哀怨是缘自对美好爱情的遇而不得。

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品读意象:

自古文人多情,一抹斜阳,一地落花,一叶扁舟,一曲笙箫,都能引发文人那莫名的忧伤和惆怅。同学们,当你们在一瞬间突生莫名的哀伤时,会选择什么意象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戴望舒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寻找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我”、篱墙。

意象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服务的,下面我们选取几个典型意象来看看它们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雨巷:悠长又寂寥(老师分析)

小巷:狭窄、悠长、残破,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让人感到空寂而幽冷。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因此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迷蒙的细雨笼罩着狭窄破旧的小巷,独自行走在这样的雨巷,那潮湿的忧思和惆怅、孤寂和落寞,自然就会爬上心头。而“我”则选择了这样一条小巷走了进去:

“我”:

同学们来看看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进雨巷的?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词语:独自彷徨、寂寥、彳亍。大家来感受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孤独、忧愁、迷茫又怀着希望。我们再来读一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同时又读出诗人的期盼。

满腹心事难以言说,于是“我”走进雨巷,带着期盼去排遣忧伤。这时,谁出现了?

丁香姑娘:(分组朗读2-6节)

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忧愁。

找出描写姑娘忧愁的词语或句子:结着愁怨、哀怨又彷徨、彳亍、冷漠、凄清、又惆怅、静默、太息一般的眼光、凄婉迷茫。那么为什么要以丁香花来描写姑娘呢?

丁香花喻人:“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外形单薄细弱,容易凋零;因此文人在面对丁香时常怀有伤春的情绪,丁香也就成为了愁心和愁怨的象征。

小结:这么多忧伤词语的堆砌,再加上丁香花的比喻,我们感觉到这位姑娘真是太愁了,神情眉宇、举手投足间处处散发出忧郁的气息来。

流连雨巷,纵深体味。

在诗人眼中姑娘为什么那么哀怨忧愁?雨巷为什么那么残破?(小组讨论)这首诗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诗产生的时代。

戴望舒,中国现代诗人。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革命的洗礼,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反革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隐居于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感受“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这首诗正创作于诗人最为苦闷的那个时期。

体味象征意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了解了时代背景后,我们再来品读这首诗歌,你觉得它还是一首单纯描写爱情的诗歌吗?我们来看看诗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小组讨论发言)。

雨巷: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还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

“我”:找不到革命的前途,陷于彷徨迷惘,渴望新的希望出现的知识分子。

丁香姑娘:诗人的理想,对人生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

小结:结合背景,大家很轻易地就找出了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把《雨巷》看作是诗人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抒发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哀怨、彷徨,其间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忧国忧民的可贵情怀。

走出雨巷,分享体验。

同学们,经过层层解读,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与哀怨,下面请找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自由的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加幻灯:自由朗读)

作业布置:

请选择典型的意象来抒写内心的哀愁。

清明已至,请描写一段有关清明的文字,选择合适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9篇:戴望舒雨巷范文

青春,需要梦想。梦想需要我们苦苦追寻,永不放弃。戴望舒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着、期待着“丁香般的姑娘”。纵使丁香姑娘飘忽游离,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纵使丁香姑娘静默地从他身边飘过,远了、远了……但他依然守候在雨巷,等待着他的丁香姑娘,追寻着他不能轻言放弃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青春,宛如没有花开的春天。春天没有了花开,便失去了全部的五彩斑斓;而青春失去了梦想,就遗失了生生不息、为之奋斗的印记。朋友,青春要靠梦想来点缀。去做一个追梦人吧!向那样,面向寥廓的苍茫大地,叩问苍天,谁主沉浮。去做一个追梦的人吧!戴望舒那样在寂寥悠长的雨巷,执着地期待着邂逅美丽而惆怅的丁香姑娘。去做一个追梦的人吧!像徐志摩那样撑起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着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

每个人都不乏梦想。或雄壮,如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气;或高洁,如戴望舒对丁香般姑娘的期待;或唯美,如徐志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浪漫。面对这样绚丽多彩的迷人星空,选择了上天揽月,下洋捉鳖,手持长缨,勇缚苍龙;戴望舒选择默默彳亍,雨中哀怨,巷中彷徨,目送背影,终是错过;徐志摩选择挥挥衣袖,悄悄地来,轻轻地走,缄默无语,无奈离别。而在梦想面前,不懈的追求换来一番伟业,徒然的彷徨带来的只是愈发惆怅,无言的离别只能是自己黯然神伤。由此可见,拥有梦想固然重要,但追求梦想更为可贵。想,要壮志凌云;做,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青春,因梦想而光彩夺目。独立寒秋,面对橘子洲头的寥廓江天,寻得主宰沉浮的梦想。于是,他越过逶迤山岭,踏过辽阔草原,穿过灿烂黄花,走过血色残阳,攀上无限风光的险峰,站天地,主沉浮,成就了一段峥嵘岁月。

青春因梦想而诗意浪漫。徐志摩手撑长篙,面对康桥柔波的星辉斑斓,寻得个性自由的梦想。于是,他在康桥的柔波中徜徉,在半山的崖石上点燃心中的一星弱火。在黑暗中望着波澜一地的月华,在夜半时分倾听者深巷的琵琶,追求者爱、自由、美,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走过了一季诗意时光。

青春需要梦想,青春因梦想而美丽。

青春不老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拥有者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在少年时代便立下“男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高尚志向,秉承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艰辛挑战:五岭逶迤、乌泥磅礴,磨灭不了他长缨在手、缚住苍龙的气魄;易老的人生、强劲的秋风,损减不了他心中战地黄花的绚烂芬芳;苍茫的暮色、飞度的乱云,阻挡不了他攀登险峰的脚步。意气风发时,他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受挫困顿时,他勇毅地迈开大步从头翻越,叫那日月换新颜;就连暮年,也拥有一份“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乐观坦然。这样青春不老的人生,我欣赏,我追求。

有人曾戏言“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来讽刺现世一些”见义不为“的人。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面对三轮车夫暴行的众人竟只是冷眼旁观,连“吼”的行为都没有,让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世情冷漠的无助中悲愤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其实,哪怕围观的众人不出手,只是吼一吼或许就能挽救车娅婷,在这点上,冲上前去的老大爷那样体弱,却又那样强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