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四个和尚一起上精选(九篇)

第1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钟,整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钟,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鱼五盏灯。

五个金钟,二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

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七个铙钹七口磬,七个木鱼七盏灯。

七个金钟,二十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鱼九盏灯。

九个金钟,三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

十一张高桌条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

十一个木鱼盏灯。十一个金钟,四十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

十三张高桌五十六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十三个铙钹十三口磬,

十三个木鱼盏灯。十三个金钟,五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二层。

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

十二个木鱼十二盏灯。十二个金钟,四十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鱼十盏灯。

十个金钟,四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

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八个铙钹八口磬,

八个木鱼八盏灯。八个金钟,三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六个铙钹六口磬,

六个木鱼六盏灯。里个金钟,二十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

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四个铙钹四口磬,

四个木鱼四盏灯。四个金钟,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两层。

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两个铙钹两口磬,

两个木鱼两盏灯。两个金钟,整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僧人正数玲珑塔,抬起头来看分明:

天上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

坑上看,冻着冰。冰上看,长着松。

松上看,落着鹰。山前看,一老僧。

僧前看,一本经。屋里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着钉。钉上看,挂着弓。

看着看着花了眼,可不好了,西北乾天起了大风。

说大风,好大的风,十个人见了九个人惊。

刮散了,满天星。刮平了,地上坑。

刮化了,坑上冰。刮倒了,冰上松。

刮飞了,松上鹰。刮跑了,一老僧。

第2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传说中,有这么一首有趣的歌谣:“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么没水喝呀......”这三个和尚是谁呢?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呀,他们就住在阿东村那座最高的山上。走到山顶,就能看见一座破旧,早断了香火的破庙,再往里走,就能看见三个盘腿坐在地上的和尚。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认真地念着佛经,可谁不知道他们心不在焉,有口无心。这时,走进来了一个和尚,屈指盘算,这是这座庙的第四位“成员”了。他笑着向他是师兄们一一问好,并不厌烦地介绍着自己。三位师兄睁起一只眼,大量了他一番,便淡淡地一起说:“知道你了,坐吧。再过一个时辰,到山下去打点水来,好了,别忘了。”新来的和尚满口答应,笑眯眯到坐了下来与他们一起念经......

过了一个钟头,该去打水了,三位师兄怕新来的和尚忘记,提前五分钟就对他说明一次。新来的和尚听的实在是不行了,拎上水桶,提前就去打水了。三位师兄在他的背后嘻嘻地偷笑,心想:老四真苯,哈哈,终于有水喝了!过了大约半个时辰,老四才慢腾腾地提着水桶来,他累得气喘吁吁,满头都是汗,但他一句埋怨的话也没。三位师兄见水来了,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抢水喝,一会儿功夫,一桶水就被他们喝得精光。他们喳喳嘴,拍了拍老四的背,就又去念经了。老四呆呆地站在那里,脸上却充满了笑容。就这样,老四天天都要去打水,每天三桶,一次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停。但他却还是不埋怨他那三位师兄,照样天天不辞辛苦地跑到山下去打水。他那三位师兄见他那么勤劳,可纳闷了,一天,他们就去问老四为什么这么做。老四笑了笑,说:“告诉你们吧,我其实是21世纪新发明的善变机器人,专门到你们这儿来教育你们。其实我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行为来感化你们,让你们知道做人不能自私、要不怕辛苦的道理。”说完,就不见了。那三个和尚呆呆地站在那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3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晨报讯:7月28日,十小社,八十八中社等小记者来到新疆人民剧场电影院观看超搞笑既感人的《七小罗汉》。

电影开始了,在茂盛的山里,有一个古庙,里面住着武功高强的老和尚和七个小和尚,老和尚给七个和尚分别取名叫:多、来、咪、发、索、拉、西、这七个小和尚非常爱戏弄他们的师父,可是这个师父总是能看穿他们的戏弄。有一天,晚上的时候,师父偷偷摸摸的把信封放在七个小和尚睡觉旁边的凳子上,然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让七个小和尚看守古庙,因为师父不在,七个小和尚光贪玩白白浪费了美好时光练功。突然有一天来了四个坏人,分别是黑帮老大九纹龙、美女小巫,大傻和师爷。他们要偷古庙的宝藏,可是七个小和尚没有想到他们的古庙里有宝藏,七个小和尚用他们的聪明打败了四个坏人。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坏人抓走了发发,六个小和尚为失去一个兄弟失声痛哭,团结在一起救回了发发。这让我们小记者很感动。

看完这部电影,小记者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民族,都要团结在一起,不能放弃一个朋友。

十小社贾莹滢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小学六年级:贾莹滢

第4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走着走着,老和尚看到徒弟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神色黯然,似有一丝不满。歇息之余,老和尚要给徒弟讲个故事,众弟子一听,转怨为喜。

“从前有一个和尚,低着头在雨中走着,慢腾腾地,就那么在雨中走着。路人顶着各式各样的‘雨具’从他身边跑过,一边跑一边喊:嗨,傻和尚,快点往前跑啊!和尚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前面不也下雨吗?”

老和尚讲完之后,让徒弟们说说,这个被别人称之为傻和尚的到底是不是傻子。

老和尚话音一落,六个弟子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几乎乱成一片。最终,老和尚只好要求大家想清楚之后,按照入门顺序发表看法。

作为管家的大师兄当仁不让:不是傻子,是个懒人,他懒得跑,宁可被别人当成傻子。颇有些学问的二徒弟肯定了大师兄的观点,但认为这个人无疑是个文盲,因为简单的时间和雨量二元算式只有文盲才不懂。

三徒弟认为,这个人不仅不傻,而且还很了不起。老天下雨,前后如一。雨中避雨,简直无处可避,这个人很可能先知先觉。

老和尚一看,以为大家观点一致。谁知,老四对此颇有异议,认为大家没有冤枉好人,如果不是傻子,为什么不拿什么东西盖在头上?

听了老四的观点,老五认为四师兄言之有理:是傻子,如果不跑到前面,怎么知道前面是不是在下雨呢?

对!对!――老六最小,快言快语,终于轮到他发表看法了:是傻子,他也不想着快点回家收衣服,还慢腾腾在雨中走!

听了众弟子的见解,老和尚若有所思,随即进行了点评:此人是否是傻子,有待考证。但是,假如前面有躲雨的地方,不如快点去躲雨。假如前面一片旷野,再跑也不过一身淋湿,还不如像傻子一样悠着点……

突然间,天上真的下起了雨,六个徒弟立刻躁动起来,纷纷站起身,呼喊着向前逃跑……

第5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四川成都,一个美丽的城市,他有一个美称--天府之国。在这个城市下面还有一个城市那就是乐山,乐山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城市,那儿有很多的风景区,其中一个就是远近闻名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相传至今天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一个叫海通的老和尚组织刻成的,具体是这样的: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

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和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雕刻才把乐山大佛刻成的。乐山大佛的成功建成在于老和尚和石匠的坚持,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乐山大佛了。

除了乐山大佛以外还有一个景点就是峨眉山,峨眉山天下闻名,但是关于它的传说,未必你都了解。相传:峨眉山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的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也被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采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兴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青山叫做峨眉山。时至今日,峨眉山已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圣地,回顾古老的传说,令人无限思量。

第6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关键词】时尚 微信 互联网+ 自媒体

一、时尚行业草根意见领袖崛起

根据腾讯公司的《2015微信生活白皮书》,微信2015年9月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5.7亿,一线城市渗透率达到93%,二线城市为69%。微信公众号成为微信的主要服务形式之一,近八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号。

除了传递资讯信息,微信公众号也在改变了着很多领域,尤其是走在咨询前沿的时尚产业,曾经由国内一线四大时尚杂志主导的主流媒体在时尚领域内影响力受到冲击,一些个人创办的有原创力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时尚领域内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据时尚头条网数据统计,国内已有10个时尚生活类的公众号自媒体年收入超过百万人民币。

事实上关于自媒体,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概念是由美国科技作家、评论员丹・吉尔默提出的。在其著作《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他提出“自媒体(we media)”最大的特点是“草根”,其本质是“we”。这意味着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声,只要借助科技手段,就能像媒体一样生产并传播内容。这个传播模式以最初的博客、微博作为发端,最终在微信时代得到爆发式增长。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有文字、音频和视频,再具体点,就是写作、语音和视频脱口秀。

微博与微信的起伏造就着一批批新生代时尚自媒体人,改变了时尚产业原有的轨迹。时尚行业的意见领袖(KOL)源于时尚产业起步较早的欧美,他们可以来自各行各业,通过网络媒体分享自己的穿着打扮、时尚态度,且具有网络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可以产生直接的价值,可以是受到品牌邀请成为秀场贵宾,有的开始同品牌进行合作,有些博客主甚至将博客经营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企业。

2010年前后,随着博客流行、街拍时尚受追捧、时尚产业链的相对完善等,热爱时尚的博主开始在国内外被广泛接受。而在国内,时尚KOL的兴起与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密不可分。“石榴婆报告”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时尚公众号之一,主要专注于介绍欧美明星动态、娱乐八卦、街拍搭配、时尚趋势。

有这样的统计数据,2014年7月,“石榴婆报告”的粉丝数是12万多,每天增加两三百个粉丝;2015年2月,粉丝数是22万多,平均每天新增粉丝数一两千;2015年8月达45万,截至2016年1月18日,粉丝数达到了63.5万,这和很多微信号被取消关注形成鲜明对比。

凭借着新颖的内容,实用的信息,公众号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变现。目前微信公众号的估值主要包括:公众号类型,用户基数和阅读数。投资基本按粉丝单价估值,原创公众大号的粉丝估值单价,大致在30~80元/个之间。据业界预测,石榴婆报告账号的广告年收入超过500万。

二、时尚媒体抢夺移动端主战场

除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的崛起,传统的时尚媒体也在悄然生变。《瑞丽时尚先锋》杂志纸质版停刊,转而只保留电子刊继续发行。包括前cosmo出版总编辑王潇、前Cosmo新媒体总编辑马佳佳相继出走,时尚芭莎执行主编于戈离职,她也拥有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名字叫于小戈的账号开立不到一年,据第三方数据监测已拥有超过20万粉丝,估值超过2000万。

微信公众号成为时尚媒体在移动端影响力争夺的主战场。据腾讯的移动媒体趋势报告,在移动平台上平均人均阅读文章5.86篇,超过51%的用户日均阅读文章超过3篇,超过六成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访问移动媒体。据时尚头条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47%的受访者表示订阅公众号和浏览朋友圈成为关注时装周的第一选择。

为了争夺影响力和广告份额,国内时尚媒体在微信公众号的竞争愈加激烈,不断有传统的时尚杂志加大投入或新成立专门部门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据统计,从微信阅读数,原创报道数量,微信搜索权重,秀场报道速度等四个维度加权统计出2016春夏时尚媒体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VOGUE中国,时尚COSMO和海报网。

相较于传统媒体,在移动端时代,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影响力,显然比机构的影响力渗透得更深,二次传播的能量更强。各大传统媒体集团都在打造KOL孵化计划,Cosmo、南方报业都在鼓励内部编辑人人创作,打造个人品牌,知名时尚大号石榴婆也是从传统媒体解放报业集团中辞职脱单。当下最火的时尚类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通过两年时间的运作,关注人数从1000多个变成了近100万人,而@个微信公众号的主理人也来自于传统媒体。

传统时尚媒体纷纷“触网”绝非仅仅为了尝鲜,而是源于深层次对于生存危机的担忧,传统杂志栏目的采写,人力成本高,时间周期长,花更多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却不如新媒体传播明显,正是用户的阅读习惯已经深深影响了广告商的投放策略,也改变了时尚媒体的成长路径。

三、拥抱互联网更要重塑互联网思维

“One day you are in,next day you are out ”在美国知名的时尚真人秀节目《天桥风云中》主持人的这句口头禅可谓精辟阐述了时尚行业的变化,即意为 “在时尚界,可能你今天还处在时尚潮流中,明天就被踢出局外”。当然,你是“in”和“out”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内在的规律所在。

首先且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标题,《如果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那它一定是天鹅绒的》、《认准欧巴五件套,轻松改造男票不是梦》、《看完今年的贸易流行趋势,选择裸奔的请举手》,这些标题都是来自于时尚自媒体。再来看看如下的标题,《摩登纯色能量重启》、《开创弹性 皮革时代》,这些都是来自于传统时尚杂志。

套用句时下流行语,“请说人话”。不说人话,不接地气,从表面来看似乎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看是思维模式所决定的,长期以来传统时尚杂志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而当下的自媒体更多用90后熟悉的网络语体叙述交流。

第7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关键词: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1 战略创新

(1)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和尚越来越多,反倒是没有水喝了呢?

(2) 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需要坐在一起好好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理顺一下关系:

①三个和尚为什么要来到这座破庙?回答:和尚嘛,无非是念经修行,图个山里清净,力争在佛道上有所发展有所悟;当然还得吃上饭,喝上水,要生存,这是最起码的要求。②寺庙里现在有啥资源可以利用呢?回答:除了泥菩萨,应该还有和尚生存的几样必需品:几分薄地,以饱肚皮;几本经书,修行念佛;山下一口井,山上一个大水桶等等。③要完成生存与修行的最终目的,需要做些什么呢?回答:念经,种地,做饭,挑水。

(3) 解决和创新:和尚究竟是和尚,六根清净,他们的要求和目标很同质,应该可以很好地整合,应该可以更好地利用寺庙里有限的资源。

①三个和尚要将自己的目标做分析、分层、整合。最高的目标的自然是修行发展;最低的目标自然是生存活命。要修行好,就得吃饱,如何吃饱呢?种好菜,做好饭,这两个工作无疑都需要水的参与。挑水的工作很重要。②目标分析完了,就需要分配工作。三个和尚初步决定:三个人轮流做饭,挑水,一起种菜,一起念经。

(4) 理论拓展:上面的故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和尚们之所以弄得连水都没得喝,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各行其是,没有想到合作对他们生存和修行的重要性,也没有好好想想他们三个所面临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寺庙、怎么样的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经营者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论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还是致力于拓展自己经营领域的发展中的企业,都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发展思路指导企业的前进,而这些工作都得仰仗战略创新。

战略创新就是一种能力,就如管理大师哈默尔所说,战略创新是一种分析和重构企业和行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为顾客创造新价值以及为所有股东创造新财富的方法的能力。战略创新也是新进入厂商在面对巨大的资源劣势时赢得成功,以及现有厂商继续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会决定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顾客、竞争对手、竞争实力,也会决定企业对关键性成功因素的看法,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成功的战略创新者会采用与所有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经营目标。

2 组织创新

(1)寓言故事:三个和尚初步分了工,开始几天还能相安无事,可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没有水喝的日子,直接原因是,胖和尚把水挑上来后,就一个人占着水桶,小和尚要喝水,他不让,说这是他挑的水,凭什么让别人喝,小和尚说:你打的水你自己喝,可那桶得给我啊,我自己挑水。胖和尚不给,因为他的水还没有喝完。三个和尚开始抢水桶,菜也没得种了,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日子过得比较烦。

(2)问题分析:三个和尚对目标都统一了认识,初步划分了各自的工作,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组合效果很有限。问题在于:三者认识上的统一不等于行动上会统一。和尚有三个,井只有一个,水桶就一个,资源很有限,和尚又要经常喝水,这决定了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可是他们谁也不服谁。论修行,三者都是入道尚浅;论年龄,虽说有大有小,可也都是佛门弟子;连脑袋都是一样“聪明绝顶”。而且原本的分工就不合理,小和尚体质弱却要承担和另两个和尚一样的挑水活;大和尚种菜还行,可是颠勺的功夫有点让人郁闷;胖和尚干得多,吃得更多。资源分配,劳动强度,劳动所得都不太合理。这样的寺庙怎么能撑下去呢?

(3)解决和创新:针对权威性不够,协调性差的问题,三个和尚决定“空降”一名领导,请老方丈出山,一个寺庙没有方丈,也确实说不过去。老方丈德高望重,知识广博,三个和尚都心悦诚服,愿意在老方丈的领导下,共同为了寺庙的存续和发展,为了自己能修成正果,也为了共同的如来佛祖,决定不计前嫌,再次合作。方丈掌管和分配寺庙所有东西,包括寺门钥匙。分工如下:小和尚力气小,可是做菜很好,让他专门负责做菜;胖和尚力气大,专门挑水,饭量可以加倍;大和尚贫农出身,让他负责种地;四个和尚轮流负责日常打扫事务,晚上由老方丈给三个和尚讲佛论禅。

(4)理论拓展:三个和尚无组织也无纪律,寺庙的问题惊人。起初商量好的分工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先不用说分工是否是合理,领导的缺位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领导是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在协调统一,指挥监督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组织创新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但三个和尚的矛盾也不是仅仅靠一个老方丈坐镇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和尚们在分工和具体的职责上明确各自的角色。

在企业中,也是同样,战略已经改变的组织需要创新,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通常意味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变化。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组织创新意味着企业资源的重组,因而这里的组织创新涵盖了组织治理、结构、流程等多个方面。组织创新应当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积聚和杠杆效应的扩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持续的价值创新为目标。

组织创新也是组织所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变革过程。

3 制度创新

(1)寓言故事:目标明确了,领导到位了,工作也分了,新的寺庙算是运转起来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老方丈发现最近的菜越来越蔫了,饭也有时不太熟,喝的水有时也不够了,后勤搞砸了,晚上念经都没神气了。

(2)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都指责对方有过错。种地,挑水,烧饭,一环接着一环,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任务的完成,最终还影响到寺庙的核心工作和战略中心:念经。小和尚说:胖和尚打的水不够烧饭。胖和尚说:饭都吃不饱,怎么挑水啊,再说你也没告诉我挑多少啊。大和尚则埋怨:菜蔫了不怪我哦,本来水就不多,烧饭就用去大半,我怎么浇菜啊。

第8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五岁登台,四拜名师

尚长荣于1940年7月15日在老北平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院落内诞生,家中排行老四(老大是尚长荣的大姐尚秀琴),因此,父亲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最初想把尚长荣培养成为学问家,不让他学戏。在尚长荣刚满6岁时,尚小云就请了一位老学究教他读书。

从尚长荣懂事起,每当父亲率荣春社(京剧史上著名班社)演戏,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演出,这些在尚长荣幼小心灵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5岁时,荣春社要在腊月廿五到北京三庆戏院演出封箱戏《四郎探母》,当时缺演小杨宗保的演员,大家正估量着挑谁来演这个角儿合适时,尚小云对五弟尚富霞说:“让长荣上吧。”尚富霞有点迟疑:“他……行吗?”尚小云说:“我见过他背地里自个儿练过,行。”吃饭时,尚小云问儿子:“你敢不敢上台唱戏?”尚长荣停住筷子问:“爸,是真的还是假的?”尚小云说:“你要敢,就是真的。”尚长荣便说:“要是真的,我就敢!”尚小云乐了,说:“你上台不能使性子。”尚长荣说:“不会。”推开碗,连饭也不吃,起身就往外跑,说:“爸,娘,我找师哥们对台词儿去。”

到了那一天,尚长荣很早就起了床,保姆问他早饭想吃点啥,他便说:“别打岔,我正背词儿。”穿鞋袜时也没心思,老琢磨着戏里的台词。到了下午,化妆师帮尚长荣穿上新做的箭衣、小马褂,给他戴一顶“小珠子头”,腰下挂一口宝剑,右手拿一根小马鞭,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小英雄。这天是尚小云亲自压阵饰演铁镜公主,前面“坐宫”、“盗令”、“出关”一场接一场很顺利。轮到尚长荣饰演的杨宗保出场,八个一式“红大铠”的大个龙套给他保着驾,他一句西皮摇板:“迈步且把宝帐进,见了父帅说分明。”一本正经的大奶嗓,有板有眼,顿时引得全场一片喝彩声。戏散后,许多观众忘不了这个5岁的“娃娃生”。事后,父亲给了他一瓶冰橘子汁作为奖品。

1950年,尚小云率团赴青岛演出,经尚长荣一位师姐建议,尚小云决定让尚长荣拜著名花脸陈富瑞为师。有一天,尚小云和陈富瑞见了面,对他说:“我家小三拜你为师;你呢,正式收,一切按礼数来。”尚小云张罗着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梨园界的许多同仁都出席致贺,幼小的尚长荣按老规矩磕了头。拜师完后的第二天,陈富瑞就来到瀛洲旅馆为尚长荣授课,第一课教的是花脸戏《草桥关》,以后又教了一出《御果园》,也是花脸行当的骨子老戏。尚长荣刻苦学习,进步极快,第二年春节时,当尚小云京剧团再次到青岛演出,尚长荣的《御果园》便正式挂牌亮相,获得很大成功。演完戏后尚长荣一回到后台,就被来“保驾”的陈富瑞欣喜地抱起来。之后又拜了苏连汉、李克昌、侯喜瑞为师。与此同时,尚长荣还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艺术素养。

扎根西安,走红舞台

1959年尚长荣随父亲京剧团调陕西工作,首演《山河泪》。《山河泪》的成功,使尚长荣成为陕西京坛的台柱之一,平均每月要参加15场以上的演出,于1960年夏,他正式调入了陕西省京剧团,连续排演了《满江红》(移植中国京剧院剧目)《摘星楼》《西门豹》《李逵探母》等新编京剧大戏,倾注了大量心血。1964年,全国戏曲界兴起了一股创作、排演现代戏的热潮,陕西省京剧团遵照省委指示,决定根据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创作一部大型现代京剧。由于这部小说写到了,剧团在改编剧本时,不得不把小说中描写的背景情节虚掉,将剧名易为《延安军民》,原小说中的主角人物周大勇改名为张志勇,上面指定由尚长荣来演。为了演好戏,剧组专程来到驻陕西某部军营当兵体验生活。在那里,尚长荣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一起出操,一起参加政治学习和劳动,研究了解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延安军民》在西安上演后好评如潮,这个戏也成为陕西省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演出的唯一大戏。

这年年底,省里为了迎接1965年西北五省现代戏汇演并为第二届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选剧目,决定抽调一批骨干力量,创作一部歌颂当代铁路工人的现代京剧,剧名后来被定为《秦岭长虹》,以上世纪50年代修建宝成铁路为背景。该剧设计了党委书记阎兴和工程处长梁建两个主角,他们同为战友,前者开拓、勇于创新,后者保守、不相信群众。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尚长荣在剧中饰演阎兴,这当然是由于他所学的行当决定的。为了演好这个戏,剧组赴四川广元地区嘉陵江畔的一个铁路建设工地下生活,与工人们一起睡“泥窝子”(即泥土糊的简陋工棚),一起参加加固路基的劳动。1965年4月,该剧在汉中西乡县首演,杨尚昆、舒同等领导观看后肯定了尚长荣的成功表演,称这出戏是“第二出《红灯记》”,同行们则给尚长荣送了个“抒情花脸”的称号。

“”的风暴刮起来了,北京被搅乱了,西安也乱起来了,尚长荣被紧急调回省城参加运动,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成了给他扣上“修正主义苗子”和“文艺黑线人物”两顶帽子的“罪证”,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噩梦。在“”中他被关过,被批判羞辱过,还经受了父亲离去的痛苦,在很长的时期里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1968年后上面才发了话,他被判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允许在戏里演个“匪兵甲”之类的角色。直到1971年,陕西省京剧团启动新剧目创作,决定将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改编为现代京剧,更名为《青杨寨》,尚长荣才又被破格批准饰演一号主角严长盛。在排戏时,尚长荣白天被打入另册,随时要接受批判,晚上却要上台演“高大全”英雄人物,这种“双重人格生活”对他是残酷的,当然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磨炼。他只能暗暗安慰自己:“就当是练练嗓子吧。”

苦排《曹》剧,修成正果

1976年10月,“”被粉碎,作为一名京剧艺术传人,尚长荣有一种紧迫感:尽快把嗓子恢复好,去迎接京剧艺术发展的春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秋天和冬天的练功,吊嗓子,他的水准又恢复到了“”之前。1977年1月8日,为了缅怀逝世一周年的总理,他满怀深情演唱了《又回延安城》,短短的9分钟唱段轰动了西安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尚长荣收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热情洋溢的来信,人们期待着他能迸发出更大的潜能。不久,他被任命为陕西省京剧团(以下简称“陕京”)副团长,参与剧团管理并负责艺术创作,他开始在“陕京”的新编大戏中大展身手。1979年,“陕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为大型京剧,定名为《射虎口》,尚长荣饰演主角刘宗敏并获得成功,这是他“”后第一次参演新编古装戏中的花脸,是一场恢复性的技艺呈现。同年,尚长荣又主演了以平江起义为题材的现代戏《平江晨曦》,他饰演,这是尚长荣第一次塑造老一代革命家形象,剧目演出后影响很大。这些剧目的成功,使尚长荣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创作、演出的活跃期。1983年,尚长荣出任陕西省京剧团团长,此后,他率团创排、演出了新编京剧《张飞敬贤》,该剧取材于《三国演义》有关故事,他塑造了一位既刚愎自用、又机智幽默,既主观武断、又勇于认错的文官“莽张飞”形象。这个戏在电视中播放后,对当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起到了有益作用,后来赴常州时,还应邀为正在那里举办的全国市长会议进行演出。

这时的尚长荣,又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在陕西乃至西北五省已功成名就,当了团长,能演许多传统戏和新编现代剧目。对他而言,当团长的“权力”是最不值得羡慕的,他把调节团内矛盾、签字批准等事务当作负担,而房子车子的拥有,也不是他最高的向往,只有艺术上的不断攀顶,才是他最快乐、最不懈、也是最高价值观的追求。1987年,他终于辞掉了“陕京”团长职务,改任名誉团长,可以不再去处理剧团里琐碎的行政事务,能腾出大量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和与艺术家交流,尤其是找机会在创作上突破。1987年,他从团里一位朋友处看到了湖南一位作者写的京剧剧本《曹操与杨修》,立刻被剧中这个有多重性格的曹操艺术形象所吸引,经过权衡,觉得受条件所限,“陕京”可能排不了这出戏,于是便在1988年1月怀揣剧本,“潜出”潼关,来到东海之滨的上海,寻找3年前在上海演出时结识的朋友,经介绍找到了上海京剧院。正好上海京剧院刚调整新任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也在找本子,他们看了《曹操与杨修》这个剧本,认为它确有独特新意,第二天就拍板决定排演此戏,并邀尚长荣加盟上海京剧院出演两主角之一。7月,上海京剧院三团正式组成《曹》剧组,由尚长荣饰演曹操,“言派”创始人言菊朋的嫡孙言兴朋出演杨修。

排演《曹操与杨修》的时间段正处于夏季,首先是战高温。尚长荣放下大演员架子,与所有演员一样要先做小品训练、写角色分析,练功练唱。那一年上海真是热,他们的排练场,是京剧院二楼仓库旁的一个房间,没有空调,只有几架小电扇,但吹出的依旧是热风,身上汗水流个不停。他住的那宿舍,又小又闷,不透风,夜里打赤膊也没法睡。到了冬天,这屋子没有取暖设备,整天冷飕飕的,夜里盖上鸭绒被还觉得冷。吃饭是食堂,到了星期天没人值班烧饭,他只能上街去吃,或是到朋友、同事那里“打游击”,混个一顿两顿。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那个创作集体心齐,尚长荣更没一句怨言,一门心思扑在艺术上,他与编剧、导演及其他演员、舞美、服装、造型、唱腔设计等人员一起反复探索研究,使这个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艺术突破。

尚长荣在剧本中读出新意来,从而在表演中能突出人物的新闪光点。戏结尾也别出心裁,让杀了爱妾倩娘、杀了杨修的曹操,与未卸妆的杨修一起牵手谢幕,这时乐队高奏当代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使剧场气氛从肃杀、沉闷回归享受艺术的欢乐。同年12月13日,《曹操与杨修》赴天津参加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上演后一炮打响,轰动菊坛。京津沪三地评论家称为“新时期京剧的一场革命”,是“京剧艺术探索划时代的开端”。尚长荣又一次成功了,他被称为京剧舞台上的“第7代活曹操”。《曹操与杨修》的成功不仅使尚长荣的表演艺术攀上了新的艺术高峰,而且让尚长荣做出了生平又一次重大的选择:他毅然放弃在西安的一切待遇、级别,作为特殊杰出人才引进上海,并于1991年4月办妥了一切手续,正式成为上海京剧院的一员。

虔诚从艺,不断登顶

1999年3月,正在北京参加九届政协二次会议的尚长荣,一直心系着上海京剧院的工作,原来他正在筹划一部有关唐代名相魏征的大戏。这个戏的酝酿是1980年他在西安工作时,看过一部《唐太宗与魏征》的话剧,对魏征的敢于犯颜直谏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纳谏从而联手造就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盛世赞佩不已,为此,他读了史书中有关魏征的一些奏疏,并请名家编写剧本。1999年5月,经他南来北往辛勤运作,尤其是获得了上海京剧院的大力支持,《贞观盛事》剧组成立,著名老生艺术家关栋天(即关怀)出演李世民,尚长荣饰魏征,另有一批京剧界大腕夏慧华、孙正阳、陈少云等加盟,真可谓人才济济,在一个戏中集中了这么多的“腕级”人物,不仅相互没有撞车,而且实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纷纷亮出绝活精技,使这台戏添光叠彩。尚长荣塑造的魏征形象,努力掌握一个度,把魏征定位为有大智慧的明相,刚而有智,刚而有度,不是去重复包公、海瑞的刚正不阿。在音乐上,尚长荣希望唱腔设计和场景音乐的烘托要实现一种“诗乐”的境界,大胆地让魏征唱《四平调》(京剧中一般用于抒发委婉柔绵的复杂情感,表现气势、阳刚的花脸行当不适用),一段“翠涛清醇谷米香”的田园抒情唱腔,活脱脱给了“絮叨老头”魏征一个妩媚可爱的形象。有评论家指出,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贞观盛事》,是新时期出现的舞台“帝相和”,其在京剧史上的意义,堪比传统骨子戏《将相和》。

《贞观盛事》的成功,依旧未能挡住尚长荣拼搏的脚步,他的艺术信条是“我最好的戏是下一台”。2001年,经人建议,他萌发出了要演清代一位清官于成龙的想法,在上海京剧院领导的支持下,《于成龙》剧组成立。2002年12月12日,《廉吏于成龙》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获得初步成功。随后,为了艺术的精益求精,尚长荣又与剧组一起对这个戏“七稿八改”,挑剔到“走火入魔”,经过几年的打磨,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他感叹地说:“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虔诚演戏,诚实做人,永不自我满足,把最好的艺术奉献给时代。”

第9篇:四个和尚一起上范文

同样是水,为什么万里长江的水奔流不息,而小河小溪里的水却流淌缓慢?

高度决定速度!根据物理学的概念,落差越大,势能越大。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海拔6621米,从高空流下来的水将产生强大的势能。

世博会堪称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运会”,无疑具有唐古拉山脉一样的高度。今年,世博会移师全球经济最发达的洲――欧洲,定格意大利米兰。持续半年之久的世博会预计将接待全世界数千万人次的观众,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米兰世博会也吸引了全球无数品牌的目光。

而米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际时尚之都,每年9月的米兰时装周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只要与米兰沾上边,品牌时尚指数立马上升一个逼格。

如果一个品牌兼备科技与时尚的双重高度,将催生出怎样气吞山河的营销势能?

日前,在总裁李骏的率领下,四季沐歌借势米兰世博会在时尚之都搭建戏台,营销起舞,以行业颠覆者的姿态奏响了一曲跨界创新的高歌,品牌势能由此也再上一个新高度。

重塑消费心智 夯实品牌年轻化势能

品牌定位之父特劳特指出,定位的本质就是利用品牌去占领顾客心智,一旦成功占有心智资源,就有机会构建品类认知标准,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要改变消费认知、占领顾客心智,就要从重塑消费心智开始。

9月17日,新华社国际部、美通社欧洲部、意大利《贝加莫省报》报道了萨尼科市沿湖小镇萨尼科教堂的一场中国人婚礼,引发了意大利北部的轰动。这并非中国人在欧洲第一次办集体婚礼,然而在教堂举办集体婚礼此前并无先例。

而这次集体婚礼的“主办方”就是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品供应商四季沐歌。

“要让消费者买你的产品,就得让他爱上你的品牌。品牌势能越高,吸引用户的魅力指数就越大。”四季沐歌总裁李骏告诉记者。

“悦享美好生活”是四季沐歌的品牌理念,然而它绝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参加萨尼科教堂集体婚礼的7对新人,在意大利浪漫之旅这几天,经常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冒出“悦享美好生活”这几个字,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四季沐歌带给他们的浪漫与甜蜜。

值得注意的是,7对新人全部是85后、90后。四季沐歌钟情于年轻人,并非偶然。艾瑞、中怡康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后、90后已经成为家电消费市场的主力军。80后纷纷升级为年轻的爸爸妈妈,90后则相继进入结婚年龄,相对于70后、60后,他们更加追求健康、品质生活,在热水器、净水机等产品的选择上表现尤为明显。正是敏锐地洞察到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四季沐歌策划了这次浪漫的集体婚礼,赋予品牌更加年轻化的基因。

这些新人是通过参加四季沐歌“爱在米兰,情定世博”活动过五关斩六将,在数百万新人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情侣,获得了“意大利双人9日游”的浪漫奖励。他们从上海出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跨国飞行,抵达意大利,尽情享受罗马假日,品味神奇、迷人的水城威尼斯,追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古爱情,并在米兰小镇的萨科尼教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所到之处,甜蜜与幸福溢于言表。

这,就是品牌势能重塑用户心智的神奇。有了这样的神奇,品牌就能焕发出宗教般的魔力,用户就能被激发出苹果粉丝一样的狂热。

意大利设计全球畅饮 增强产品时尚化势能

如果说品牌的年轻化是“勾引”80后90后法宝,那么高颜值的产品外观则是打开80后90后心门的钥匙。

苹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工业设计的成功,卓越的产品设计成就了苹果产品“另类、品味、时尚”的文化符号。

9月16日,四季沐歌全新ZERO智能净水机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震撼,并以炫酷的造型斩获米兰世博工业时尚设计大奖。世博会国际时尚产业联盟中方秘书长杨帆女士为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骏先生和四季沐歌首席设计师Santi Musmeci先生进行了颁奖。

一款全新的净水机产品甫一亮相就斩获大奖,令人咋舌。四季沐歌究竟有什么秘诀力压群芳?

普通的净水机以立式为主,而且组装相对比较麻烦,而这款ZERO智能净水机免安装,能够在客厅、卧室之间自由移动,并采用全新的台式结构,打破了传统净水机的外观,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炫酷的外型显得年轻化、趣味性十足,颠覆了行业的传统想象和认知。

“随着生活元素时尚化、品质化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设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净水机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外观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必须以技术创新和颜值提升强化品牌认知。”四季沐歌总裁李骏告诉记者,“通过与意大利新锐设计师的合作,为四季沐歌净水机产品注入时尚、潮流的新鲜元素,有理由相信将掀起‘意大利设计、全球畅饮’的时尚风潮。”

李骏介绍,今年5月,四季沐歌与意大利知名设计师事务所PLUSOUT的Santi Musmeci先生达成合作,特聘他主导设计全新的净水机产品。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很多传统家电企业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四季沐歌却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可以”。既保证产品在功能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让用户感到赏心悦目,这就是四季沐歌的产品设计理念。

也正是如此重视产品的颜值,四季沐歌才能不断强化产品的时尚化势能,充分粘合80后90后年轻用户。

拓宽全球视野 构筑企业国际化势能

格局决定命运,视野决定世界。

早在5年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季沐歌太阳能就击败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中标世博美国国家馆热水工程,为美国馆提供低碳热水供应服务,助力美国馆打造绿色能源馆,由此也初步建立了四季沐歌在北美洲的品牌形象。今年,四季沐歌再次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品供应商,在意大利和欧洲引起广泛关注。

“连续两届参与世博会,旨在贯彻四季沐歌的国际化战略,使四季沐歌的净水及太阳能技术和产品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为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四季沐歌总裁李骏说。

在新品当天,李骏将全球首台ZERO智能免安装净水机赠送给米兰市政厅,通过米兰市政厅试用产生的口碑效应,无疑又将带给品牌强大的国际化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