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四个认同

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四个认同

摘要: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高校要通过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

1.增强理论认同,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和主题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积极开设专题形势政策课,优化课程配置,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育教学内容。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比赛、演讲辩论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师资队伍能力建设。要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微信课堂等技术方式,邀请党政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作形势报告,形成常态化机制,激发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理解,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2.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

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校要加强对精神文明的培育。要积极引进高雅艺术活动进校园,充分发挥管弦乐、交响乐、话剧等艺术展演的魅力,提升活动品位。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逐步形成“理论教育、读书活动、学术论坛、高雅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新格局。要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实施“德育创新工程”,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活动,举办大学生辩论赛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

3.增强情感认同,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化

情感认同是理论认同的深化,是行为认同的基础。要以典型引领良好道德风尚,加大对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期间,鼓励学者、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和朋辈学长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要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大力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又要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与家长就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学生立志助学、成长成才。

4.增强实践认同,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实践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高校要坚持把校园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课堂、社团、宿舍等载体,通过感知、感悟和实践,使核心价值观由知识体系转变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要通过开展“我的大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健康人生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塑造、职业规划进行主题分类,完善“学校发动、学院推动、校区联动、支部行动、社团互动、学生主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实践特点,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科技支农、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活动,充分展现大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徐金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3,(35).

[3]李建华.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大机制[J].江海纵横,2015,(2).

作者:袁颖芳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