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第1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期我班有男生xx人,女生xx人,共计xx人。其中有xx名住校生,xx名跳级生,xx名转校生。一少部分是本县的。是一个从学前班即将过度到小学的班级。本班主要以英语、数学、语言为主,科学,社会。健康,美术,音乐为辅。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较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幼儿对幼小衔接的需求增大,因此,本班的工作重点将围绕“让孩子快乐、幸福、发展”,严格按《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教学,发挥我班的优势,着重“读、写、算、音乐、美术、语言”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二、教育教学工作:

1、重点工作:

(1)、继续进行“将英语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幼小衔接”为主线,进行工作。

(2)、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前期准备。幼儿从大班进入学前班,经历角色过度、心理过度、行为过度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转折期。如何使幼儿逐渐适应和调整呢?应该让孩子建立幼儿有序的学习、有序的生活。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将“读、写、算、音乐、美术、语言”作为幼儿的学习工具,有计划、有层次的进行引导与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敏感度,增强任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心理、知识技能、社会等方面充分准备,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3)本学期我们主要采用了蒙氏数学和幼儿拼音与识字的特色教学,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自己操作探索,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催进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除了特色教学以外,我们还安排了“康轩学前教学”它从培养幼儿的五大领域和八大智能入手,将活动细化为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性强的小活动。有配套的幼儿用书,学前拼音等。

2、基本工作: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重视体育活动,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儿身心健康,并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看图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能运用材料制作一些有创意的纸工等。

(5)、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有始有终;能与人商量来解决纠纷,在活动中乐意合作、轮流、分享;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评价同伴行为的能力。

(6)为了让幼儿顺利的渡过,请家长转换角色和孩子一起过度,尽量不要让孩子晚上睡得太晚,要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让孩子早上迟到,从现在就给他树立一个时间观念,懂得我每天每个点都要干什么。让孩子充分的利用好这一年去衔接一年级的各种习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三、卫生保健工作:

1、秋季是一个多发病的季节,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认真观察,大力宣传,尽力避免各种疾病的隐患。若是孩子生病不能按时入园,请向班里的老师请假说明。

2、注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确保幼儿的安全。

3、针对幼小衔接,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学习自己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仪表、整理被褥等。并加强幼儿为群体服务的意识,做好值日生工作,建立相关的观察记录、检核表,对比幼儿的发展、变化。

4、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阅读姿势、保护视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长。

5、定期进行睡具的暴晒、清洗、消毒等各项常规卫生工作。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老师采取约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尽快和家长沟通,通报现状,使本班的决策顺利实施,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和配合。

第2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30年前,我们的学前教育是不怎么系统、规范的,在《纲要》的颁布,指导下,我们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从新认识了学前教育。现在,对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我国教育的实践经验,我们把2-5岁或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段划分为学龄前期,把6岁或7-11岁或12岁划分为学龄初期。这两个阶段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儿童在学龄前期,教育者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并保证他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而儿童进入小学,便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生活,这种学习同幼儿园的学习想比较,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龄初期的学习已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是儿童应当完成的社会义务。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两个阶段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儿童顺利的从幼儿园的学习过渡到小学较正规的学习,它不是要在两个阶段中硬加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即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习的时期是儿童从学龄前期跨入学龄初期的转折点,是儿童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此,我们教育者应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1. 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状况 我国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过一项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该项目经过多年的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发现:幼儿刚升入小学时产生种种不适应。例如:感到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课堂违规行为多,学习自信心差等,总的来说,就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

广大幼教工作者已逐步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各地各校园都陆续的开展着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园里,有的将桌椅、环境、上课时间进行了改变;有的重知识的传授,将一年级学习的内容作为学前班教学内容;有的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前书写技能、友好交往、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私立学前班为迎合家长,教幼儿双语(汉语、英语)的认读和书写,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布置大量家庭作业等,一味的在幼儿学龄前期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体现在小学方面的还有: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识字,计算等摸底测验,有的在开学初期就让儿童大量的练坐,练写……这些工作都只是表面的衔接工作,没有从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应能力,心理过渡上考虑。

除了这些方式方法的不合理,在教育课程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例如:有的乡镇小学在学前班的教材上只有语文、拼音和数学,没有户外活动,体育游戏,艺术培养等;有的学校甚至将适合幼儿的音乐、劳美作为兴趣课。如此“优质”的幼儿教育,实是违背《纲要》的,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达不到真正的幼小衔接。

2. 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建议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我任教学前班教学工作多年,有些点滴体会。以下是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一点建议,以供参考:

2.1 建议《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目标,及教育要求,指导要点。为幼小衔接工作指明方向,使教育者操作有依据,能按《纲要》精神组织教学,使儿童能轻松的、愉快的、逐步过渡。例如,幼小衔接目标:

(1)、培养幼儿身心健康,注重幼儿心理素质。

(2)、生活、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

(3)、注重社会适应性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4)、前书写、前阅读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2.2 国家应规定幼儿园学前班与小学一年级课程的衔接。课程是学习的工具,教育是一个过程,并非需要我们来拔苗助长,预先学习。要让儿童从浅入深,有个心理缓张度,使幼儿不重复学习,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2.3 教育内容,学科的确定。

第3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日本;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幼儿园化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2-0051-04

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比较受重视。早在1947年,日本文部省就颁布了《保育要领》,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和联系,即强调幼小衔接。1957年,文部省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要领》,要求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强调幼儿园教育要适应小学教育要求并帮助儿童为适应小学教育作准备。这一要求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幼小衔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提早开始学校教育的代名词。在随后的20多年中,文部省对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进行了几次较大的修改,着力在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1989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重新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摒弃分科教学,将严重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从分科教学拉回到了综合教学的轨道。2004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5年开始试行、2006年正式实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在教育观念、教师职责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与我国幼小衔接明显不同的特点。日本的经验对改进我国幼小衔接的方式,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有借鉴价值。

一、日本幼小衔接的特点

1 教育观念:从确保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到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1957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还是1989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其根本目的都是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但这两份文件造成了不同结果。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主张让幼儿园教育适应小学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教育成了提早的学校教育。1989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则主张幼儿园教育应该有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太放任”“没有教育行为”,而小学教育则“脱离儿童自身的生活”“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育界人士开始重新审视幼小衔接制度,不再将幼小衔接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即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把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具有共同目的的共同体――幼儿园和小学携手做共同的事情――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04年建议政府实施“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

2 教师职责:从单向支持配合到双方平等合作

在日本,长期以来,幼儿园与小学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幼儿园似乎总是“低人一等”。因为长期将幼小衔接的目的定位于确保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所以幼小衔接被看成是幼儿园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小学教师则对其毫不关注,也没有与“低自己一等”的幼儿园教师交流的热情。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被看作是幼儿园教师的过错。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部省将幼小衔接的目的定位为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主张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这一主张引发了教师职责的转变。现在,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衔接工作的开展,增进教师对两种教育的理解,很多幼小一贯教育学校开始采取教师深度合作方式,如共同进行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互备对方课程并进行深入讨论,进行体验式角色认同和岗位互换,围绕相同问题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等。越来越多的幼小一贯教育学校采用团队教学的形式,让小学教师到幼儿园或者让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工作一段时间。在团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加深了对自己所处学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另一学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理解,对于如何将这两个学段的教育“一贯化”有了紧迫感和切身的体验。通过这种全方位、长时间、讲实效的团队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同时深入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而且可以同时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工作风格,这种深度的了解和合作使教师之间交流的内容更加具体,合作的程度更加深入。

3 课程内容:从各自为政到融为一体

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职责的转换,必将引起课程内容的调整。

因为以往幼小衔接的任务主要由幼儿园教师承担,所以所谓的课程内容的调整也仅仅局限在幼儿园内。例如,1957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成了健康、社会、语言、自然、音乐、绘画等6个科目。之后,幼儿园教育开始向小学教学体制“靠拢”,像小学一样进行分科教学,以致忽略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真正意义。1989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重新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促使幼儿园教育摒弃了并不适合幼儿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分科教学方式。开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尝试,但这又导致幼儿园教育忽略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抛开幼儿园和小学各自为政的课程设计思路,共同为3~12岁儿童选择自然衔接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融为一体的课程中使幼儿园幼儿到小学生的过渡成为类似于幼儿园幼儿从小班到中班和从中班到大班的过渡。

在幼儿园教育方面,2000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指导要领》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重大调整,将其分成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和表现等5个领域,还将大班幼儿的游戏时间延长到每次40~50分钟,使之接近于小学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小学教育方面,低年级不再进行分科教学,而是进行领域活动;不再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开展综合的主题活动;不再由教师直接教学,而是让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在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设置上,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社会课和理科课程,开设生活课,从和儿童有关的社会、自然以及儿童自身三个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让儿童通过观察、制作、探索、调查、培育、游戏等活动去实际体验、直接尝试。

由此可见,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更多的是引导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关注幼儿园教育,既学习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也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探究方式。小学低年级课程的幼儿园化

已经成为当今日本幼小衔接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对我国的启示

哈克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若幼小衔接不到位,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会存在以下6个方面的断层问题:人际关系断层、学习方式断层、行为规范断层、社会结构断层、期望水平断层、学习环境断层。

目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园和一些社会早教机构中进行的。与日本早期的幼小衔接相似,我国的许多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造成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师资培训制度也是分离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与小学教师培训分属不同的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间的“互不关心”。一些社会早教机构进行的幼小衔接培训,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拼音、识字、看图说话、数学、英语口语等方面,更像是小学教育的提前开始。可以说,哈克所提的幼小衔接断层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来改进我国的幼小衔接方式,提高幼小衔接质量,促进儿童发展。

1 实现幼儿园师资和小学低年级师资的混合培训

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培训合二为一,是促使幼小衔接顺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都不了解,以致各干各的,导致幼小衔接不顺畅。若实现幼、小师资混合培训,将有效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在共同培训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增进了解,在课程与教学、儿童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从而有利于帮助儿童克服面对小学教师的陌生感。

2 实现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课程的连续性

要做好幼小课程的衔接,应将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以小步化的方式逐步实现课程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方面,要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出向小学的过渡。例如,在组织制度上,要求大班幼儿每天早上8点15分之前来园,不迟到;调整午睡时间,大班幼儿从5月份开始将每天的午睡时间减少15~30分钟,6月份再减少15~30分钟;设置课间10分钟。变整段的自由活动时间为分散的课间休息等。这些调整有助于幼儿逐渐熟悉小学的作息安排,避免上小学后的行为规范断层。在活动内容上,可以拓展幼儿园课程中的相关主题,如将“我要上学了”设计为“我要毕业了”“我眼中的小学”“我喜欢的课堂”和“我的小书包”等主题模块,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小学的学习生活和规则等,避免上小学后出现断层问题。

另一方面,要在小学低年级课程中体现出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例如,可以适当调整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增加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活动;在语文、数学、社会、音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渗透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活动化等特点。同时,在评价方面要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多视角关注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建构,让儿童拥有更多自,主动适应转换期,从而能逐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龄儿童对周围环境是相当敏感的。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将面临由熟悉到陌生环境的改变,有可能出现生理、心理适应上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上体现出连续性,如可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增设与幼儿园类似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区角。当然,小学教室中活动区角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园既类似又有所不同,呈现出递进性,以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环境创设上的连续性能有效降低儿童进入小学教室产生的陌生感,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当然,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工作,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协作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上小学的兴趣,为儿童上小学作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7],比较教育研究,2006,(5):39―42。

[2]小田丰,木夏良彦,新时代的幼儿教育[M],东京:有斐阁,2002:197。

[3]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要求[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7。

[4]奥山登美子,幼儿园和小学:编制具有一贯性的教育课程[J],初等教育资料,2003,(8):90-95。

[5]霍力岩日本“幼小一贯学校”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6,(5):41。

第4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一、幼小衔接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要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碰头会后,家、园、校立即分头行动,着手查找幼小衔接的有关资料。我们除了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学习、讨论外,还对小学课堂进行了一日跟踪,观看小学教师上课,学习《小学生守则》,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小学教师也走进幼儿园,在园长的指导下学习带幼儿游戏,为幼儿上课等,亲身体验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管理方式上的区别;幼、小教师还就对孩子的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由幼儿园园长、教师、小学业务校长、幼儿家长组成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幼小衔接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幼小衔接计划的实施

1.建章立制

(1)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单纯靠教师和家长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把幼小衔接工作列入幼儿园的年度重点工作中。一是制定了《幼小衔接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加大了对教师落实“幼小衔接工作考核评估措施”的考核力度,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制定了《幼小衔接工作奖惩办法》,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积极性。

(2)设立宣传阵地。我们根据本园实际,设立了“幼小衔接宣传栏”,办起了家、园、校信息交流站等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稳步提高。

(3)发放家长、教师问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对症下药,促进幼小良好衔接

针对调查中幼儿的各种不适应,我们对幼儿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培养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的能力。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让幼儿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学会把教师要求做的事情一定做完,形成责任感。如:冬天到了,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冻冰花,第二天早晨一定带到幼儿园,强化了孩子的任务意识。②为增强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做好升小学的准备,进入大班后,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每天的任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经常需要参与搜集、查阅主题信息或材料,老师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任务记录本”,学习使用自己能够读懂的符号记录这些资料;原本需要给家长的通知,我们不再用文字通知家长,而是指导幼儿用简单、形象的符号记录下来后,请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回家转达给家长。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幼儿执行任务的能力,并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

(2)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让幼儿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如:不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学会安静认真地听讲,说话要举手;听讲时不做小动作;按时上学、有事要请假等,并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好习惯。同时还让幼儿学习制定活动的有关规则,如幼儿自己制定的阅读区活动规则:一页一页翻书;不要大声喧哗;安静地看书等。春游时,组织幼儿讨论游园规则,如不掉队、不乱扔果皮、不破坏树木花草等,使幼儿自觉执行这些规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养独立性与生活自理的能力。

由于幼儿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其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为此,我们通过家园配合,加强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凡是幼儿能做好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如:小班的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刷牙、洗脸;中班幼儿在此基础上学会系鞋带、自己整理床铺;大班幼儿在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梳头、自己洗小手绢、小袜子等。到了大班后,还要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自己挑选游戏材料,选择游戏内容,帮家长收拾碗筷、擦桌子等,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开展“认识刚入园的小朋友”、“小记者”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往,和睦相处,主动接近老师,关心和参与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5)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喜欢读书,对图、文、字发生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我们创设了图书区,并由幼儿讨论制定了图书区的读书规则,通过读书活动,培养幼儿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培养幼儿一定的读书技能,如按页码翻书、横排版与竖排版的阅读顺序、翻页的注意事项等等。

3.搞好几个互动

家园校的良好互动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搞好几个互动。

(1)家园互动(即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每年的期初与期中,我们召开一次“幼小衔接工作”的家长会,首先请小学教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生的常规训练要求,使家长知道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勤奋地学习,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成绩。然后由幼儿园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做法。大多数家长都能认真地训练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务,及时与老师沟通信息,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2)教师互动(即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教师的互动)。每年的三四月份和六七月份定期进行大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的双向观摩和座谈活动,互相交流,熟悉对方的教育手段和特点,使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接近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师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继续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以减轻儿童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过渡期内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在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深刻体会到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不同,进一步商讨进行衔接的切合点。

(3)师幼互动(即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一是入小学前一、二个月大班教师应及时地向幼儿“吹风”,告诫他们快要做小学生了,让他们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生活特点及“小朋友”与“小学生”的差异所在。二是在互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引导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锻炼其意志品质。三是学期即将结束时,请小学教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按小学上课的模式组织教育活动,强化进行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作息时间上的差异。而幼儿园教师则在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帮助一年级的老师为一年级的教室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户外活动也采取活泼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4)生幼互动(即小学生和幼儿的互动)。在大班下学期,定期组织幼儿参加小学生的图书阅读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等等。使幼儿在互动中养成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话的习惯和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

第5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断层现象;幼小衔接;路径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5-02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的阐释

朱慕菊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在1990-1994年间合作项目之一。意在揭示我国部分城市与农村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指导意见。该项目朱慕菊为项目主任,由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范、华南师大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离开幼儿园教师(通常被认为是第二个母亲),而开始接触期望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接受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关系人的较大转变,儿童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负担,部分儿童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2)学习方式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主要进行自由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而在一年级,儿童要进行正规科目学习,教师对儿童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儿童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学习知识,对于这种差别较大的学习方式,儿童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活动通常是自由的,基本没有什么约束条件,经过长期活动以后,儿童会认为这种活动方式是理所当然的,而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必须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儿童要服从集体规范,遵循学校规则,改变以往的活动规范,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4)社会结构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同时,为了获得新班级的认同以及自己在班级的社会位置,儿童要在小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

(5)期望水平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家长和教师会对儿童给予新的期望,相对于幼儿园阶段而言,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主,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儿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减少之前在幼儿园游戏的时间,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

总之,幼儿园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感性情景丰富,宽松、亲切的活动情景,而进入一年级后,儿童开始面对一种相对规范,带有强制性要求的规范情境。从教育事业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来看,幼小衔接即是要求对这两种情景进行适度、合理的调适,从而使之顺利过渡,减少儿童从幼儿园进入效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2我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2.1重新划分学制:现阶段,国内教育阶段的划分是3-6岁儿童为幼儿教育,6-11岁儿童为小学教育,而在国外初级教育比较好的国家,如法国,一般是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一是启蒙学习阶段(2-5岁);二是基础学习阶段(5-8岁);三是深入学习阶段(8-11岁)。因此,为了减少国内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进一步划分,笔者认为可将3-5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初始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通过简单的知识理论传授,寓教于乐,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为主;将5-8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适应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由幼儿园的自主探索活动向小学集体学习活动过渡,培养儿童的独立学习和适应集体的能力,初步养成自觉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将8-11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深入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增加学业任务,主要以课程以学习为主,减少儿童游戏以及其它活动的时间,儿童在该阶段以学习知识为主。通过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的划分,可以使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更加顺利的过渡,进一步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断层问题,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学习,因此,根据国外儿童学习阶段的划分,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学制的从新划分是十分有必要的。

2.2调整课程内容:现阶段,国内幼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 艺术五大领域,小学教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科学、自然等学科,但以语文和数学知识教育为主。为了消除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幼儿教育的最后两年增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以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初步养成儿童的学习方式,避免儿童由幼儿教育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同时,可以在小学阶段的前两年增加一门生活课,该课程可以是科学课和生活课的合并,使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究,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初步的科学知识。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调整设置,可以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相互靠拢,顺利过渡。儿童在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同时,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梯度,从而使幼小衔接可以顺利进行。

2.3调整期望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对儿童进行启蒙式教育,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小学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期望发生转变,重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重,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时间,使儿童感到压力和困惑。为了消除期望水平的断层,以实现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可以通过调整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水平来实现。家长和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是连续的两个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能生硬的转变期望水平,要柔性调整,在幼儿园教育的后两年,期望水平要有意识地提高,适当提高对儿童的要求,以使儿童适应这种转变,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要从较低的期望水平适当过渡,逐步减少儿童的游戏时间,逐步提高对儿童的要求, 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循序渐进,消除儿童由于家长和教师期望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困惑。

2.4调整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以自主学习为主,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学习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为了消除学习环境的断层为幼小衔接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使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环境创设靠拢。比如幼儿教育的后两年,环境创设上增加一些儿童的书写、计算作品,增加一些“我要上小学”主题墙壁创设,日常生活中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儿童尽早熟悉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和作息制度。同时,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儿童在幼儿园时期自己的作品,可以设立美工角、科学角等,以减少儿童在进入教室时产生的陌生感,让儿童爱上教室,使儿童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学习环境的转变,完成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在班级建设中,幼儿园可以考虑组建大班级,让不同班级的孩子都能在一起活动、游戏、探索知识,有助于儿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意识。

2.5调整教学形式:现阶段,在幼儿园,教学形式还是主要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主,通过角色游戏等形式探索知识,获取经验,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在小学,教师大多是组织者,儿童则成了接受者,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种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形式的巨大转变,儿童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为了消除幼小衔接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断层,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比如,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有创造性质的儿童游戏活动,在教育内容中充实各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满足他们对实际活动的需要,同时,又使儿童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责任。在小学前两年的时候广泛运用游戏方式,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使儿童从具体形象性思维更好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使儿童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表现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儿童的独立实践能力。

3幼小衔接工作的展望

综观国内幼小衔接的现状,还普遍存在着断层问题,一般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的多、而小学向幼儿园靠拢得较少。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事情,只有一方另一方靠拢,是搞不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应针对学习方式、习惯培养、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一定的共识,根据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互相靠拢,共同向儿童的兴趣需要靠拢,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环节。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相信只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必然能解决幼小衔接的断层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月娥,庞威.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能股教育,2008,(5)

[2]杨敏. 法国解决“幼小断层”问题的措施述评[J].当代学前教育,2009(1):47

[3]李灵. 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09(Z1)

第6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幼32家32儿童 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学了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5、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第7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总结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学了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5、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

总之,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总结

夏天炎热的脚步轻轻走来,匆匆茫茫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也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结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不能不感叹时间的飞逝,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快乐,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看到孩子们在各个方面的成长,我不禁回忆起一路走来的足迹。

一、班级工作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们班级三位成员能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种计划与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和园务工作计划,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学习。班级成员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面对班级的各项事务,团结、学习、互助、乐于奉献,彼此间经常沟通,有事大家商量,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意识。从而促使班上工作正常、有序、较好地开展。在主题活动、六一艺术节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我们能共同地商讨,并积极投入节目的设计与排练中,充分表现出班级成员的团结协作与主人翁精神。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对事物和现象的了解比较积极主动。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教育教学计划,结合主题探究课程,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走近小学》、《大自然的语言》、《从头到脚》、《动感天地》等主题活动。在新《纲要》指导下,我将新的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将各领域的活动有机地整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学习中。同时我们认真备课,做到了教育活动充满童趣,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及兴趣,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为幼儿创设了尊重、理解、关爱、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一学期以来,孩子们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制力、观察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朗活泼的性格,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同时幼儿的绘画技能明显提高了,画图线条较连贯、流畅,能较好的组织、安排画面,初步展现了绘画方面的创造力。

在阅读方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了与每个主题相结合的工作,在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材料,和对幼儿进行阶段性、针对性地观察指导。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活动方式,来让幼儿进行学习阅读,在丰富的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大了,在课上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本学期的一重点,这学期是本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本学期我们从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同时着手来帮助孩子形成过渡。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带幼儿去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的在校生活,了解和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对学校有直观的认识。学做小学生,计算课上注意让幼儿计算真正理解数概念,多让幼儿进行口头计算游戏,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的口算、心算的能力。读写方面注意训练幼儿书写的技能,逐渐掌握握笔姿势、书写速度,组织幼儿进行前书写前阅读前算术准备。同时我们还结合《走进小学》这一主题,请幼儿每人准备一只书包,早上背来,练习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盒、手工作品等物品,下午背回家去,自己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理能力。经常布置简单的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家长工作方面。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丰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法,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教育幼儿上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经常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与家长交换意见,用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随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在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些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家长会主要是针对幼小衔接来进行,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针对家长们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邀请了天妃小学的老师来向家长们交流,孩子上小学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等。

四、卫生保健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班级内有一名幼儿手足口病发生后,我们及时做好其他幼儿的消毒措施,保证班上其他幼儿的健康。

第8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一、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一变化往往使刚入学的幼儿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而且包括幼儿入学之前的心理、行为和习惯的适应及准备等方面。切忌搞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开设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种“抢跑”行为背离了《纲要》精神,也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则效果良好,反之则适得其反、影响一生。因此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一定要互相沟通,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 强化幼小双向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合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根据衔接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我在工作中,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会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且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和课堂,离园欢送和赠送礼物,激发了他们上学的欲望。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工作中,我积极开展园与校的交流与合作。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我还开展了一些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家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要求幼儿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小学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衔接,在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留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在刚开始的时候,全班有好多小朋友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做到按时完成。

2.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平时要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教育活动时间的改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不能拖拖拉拉;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都知道要珍惜时间,并尽量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件事情。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习惯。很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放学时跟不上速度,要不就是丢三落四,记不住作业。这些都源于孩子平时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包括训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具、衣服等。孩子自己能处理好了,家长也省心了,同时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觉得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有计划地做事的习惯。

4.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进入小学,游戏活动就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要随时提问,如:“刚才小兔子为什么伤心?”“都有谁帮助过小蚂蚁?”“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训练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

四、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做准备

第9篇: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

1、近期班级情况

2、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解析

3、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

4、家园共育

二、具体内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大三班全体老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的会议议程分四个议程。我将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班近期班级情况,和大家一起探讨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并和大家一起解读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还有在教育教学中家长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另外也非常欢迎各位家长提出的宝贵的建议,使我们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近期班级情况

1、体能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本学期我们重点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我园引进了一位体育老师,

2、语言表达

家长在家:亲子讲故事、亲子阅读

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每天午睡前老师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3、社会交往

在班级里就像一个小社会的缩影,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随处都存在社会交往,例如:排队,学会遵守秩序和规则,懂得学会谦让、等待、轮流等;玩玩具,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合作,当需要帮助时应该怎么做?当孩子偶尔做错了事情又应该怎么做? 周五玩具分享日

4、自理能力

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过的玩具、自己叠被子、学绑鞋带、拉拉链、扣纽扣、梳头发,班级老师在班上会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在家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5、幼小衔接工作

简单的自我介绍、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电话、紧急电话,学期初我们开展了《SOS小超人》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会了了自救,例如:迷路了,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和自救,从而也学会帮助他人。

数字描红、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把加减法渗透到教学中)、

笔画描红、拼音听学(悟空软件)小学

幼儿学写自己的名字,需要家长在家单独辅导,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幼儿,而且有些孩子的名字笔画较多,由家长在家专门辅导效果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对于写字方面,我们重质不重量。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近视、驼背、含胸),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

(二)、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解析(链接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

1、身体和动作发展

2、认知能力

3、语言发展

4、社会性发展

5、艺术表现

(三)、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链接幼小衔接计划)

1、身体方面的准备

2、日常生活中方面

3、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4、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学习兴趣,为顺利进入小学作准备工作。

6、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四)、家园共育

1、为了更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7:40早来园参加体能锻炼。

2、请家长和孩子在家练习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招募家长义工2-3名。

3、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背书包、整理自己的物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4、班级不定期发放亲子作业,家长请准时上交。

5、补充课程时间调整,4:00-4:45分;离园时间16:45—17:45,

闭园时间是17:45,离园时段幼儿园体育器械不对幼儿开放。

6、安全接送制度(坚持刷卡、不是监护人接送、庶出示委托书)

早上按时回园,8:40后绕道走正门,8:40后幼儿园不提供早餐。

7、探讨家园共育,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桥梁。

请联系我们:

——幼儿园联系电话:园长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

如果家长们有什么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可先向家长成员反馈。也可以直接向班主任我直接反馈,让我代表收集和家委反馈、沟通。例如:遇到育儿教育困惑、或对班级管理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及时向家委成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