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ct诊断论文范文

ct诊断论文精选(九篇)

ct诊断论文

第1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CT影像  临床诊断  应对策略

        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CT影像技术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齐全,CT影像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也日渐重要。因而,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仅影响到日常的医疗诊治,更关系到整个医学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我国的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在近几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多方面的手段促进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

        1  我国现阶段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现状

        1.1 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CT影像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增加,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进行综合比较起来,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有:CT影像70%的临床误诊率居高不下,相关专业技术过于独立化和主观化,以及医师和患者对CT影像设备的检测过于依赖。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被普遍运用到日常临床诊治的诸多方面。然而正是因为CT影像运用的普及,致使医师患者常常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者的病状。还有一些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的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常会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并没有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事实上,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从事临床诊断的技工就能作出诊断,那么临床医疗专业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

        1.2 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还存在着检测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对我国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我国的CT影像的检测技术没有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还与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有关,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却没有达到这种要求。

        1.3 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高还与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有关。CT影像的临床运用没有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这就会使得诊断出现相当多的失误或问题。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因此难以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2  如何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

        2.1 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

        由于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为了提高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就必须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医师患者不能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不能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

者的病状。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时不能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只有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 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

        除了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外还应该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在进行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要积极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应该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改进,所以要提高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并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只有提高医生自身的能力才能促进我国CT影像检测技术的提高,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

        除了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外还要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CT影像的临床运用应该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医院的医护人员要不断积累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要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CT的临床诊断水平才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提高我国CT的临床诊断水平才能促进临床诊断的科学化归国后制度化,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相信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CT的临床诊断水平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孙卫红.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的灵活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年期.

袁成.CR与普通屏-片系统在急诊床边摄影中的应用比较[A].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年.

第2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 骨折X线平片 CT MRI

骨折是指骨或/和软骨因外力作用而引发的连续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影像检查就是要客观准确的显示这种连续性破坏,为临床治疗和法医定性提供重要依据。但是现行政策法律和患者要求诊断零误差,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骨折诊断由于受部位、大小、形态、骨折片移位等的多样性,患者首诊医院条件、医生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原因制约,骨折诊断零误差较为困难。以往的文献多是从提高诊断,分析漏诊,误诊原因出发论证。鲜有学者论证骨折的影像诊断有漏诊的必然性。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查阅检索近年关于骨折方面的部分论文,结合本院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38岁,矿山事故伤,左侧第1肋骨颈沿长轴斜行骨折,无移位,X线平片未能显示,因疼痛2天后CT检查发现。、

例2:患者,男,32岁,2m高处跳下,膝关节疼痛,X线平片及CT检查阴性。MRI检查胫骨上段,股骨下段片状异常信号,呈TI低信号,T2高信号,诊断骨挫伤。

例3:患者,女,45岁,车祸,X线平片可见腰1椎体骨皮质不连续,见1个游离骨块。CT检查可见腰1椎体骨折,并见3个大小不等游离骨块。MRI检查可见腰1椎体异常信号,可见1个游离骨块。

例4:患者,女,32岁,滑倒后尾部疼痛,在外院DR诊断骶骨下部骨折,远端略前移成角,2个月后来我院复查,因患者较胖,CR片影像不清,只能隐约见骶骨前移成角,未能显示骨折线情况。

例5:患者,男,27岁,头部线状骨折及顶部凹陷骨折,CT平扫未能显示,X线平片显示清晰,CT加冠状位扫描得以清晰诊断。

例6:患者,女,62岁,左侧髋臼骨折,无移位。X线值班医生未能发现。后经CT诊断。然后找2名副主任医师分别盲阅,未能发现,告知有骨折后,反复细看X线平片,才发现骨折征象。

结 论

目前的X线平片、CT、MRI不能发现所有骨折,骨折漏诊有必然性。

讨 论

骨折是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暴力和肌肉牵拉、组织本身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1]。骨折的部位、形态、走行方向多样性,骨折块的多少及移位方向不确定,所以表现极为复杂。X线平片价廉、快捷、全面、空间分辨率高是其主要特点。引起漏诊的主要原因有X线平片质量不佳[1],受检部位解剖形态复杂,骨组织重叠,病变细微,患者强制因素等[2~4]。CT检查诊断骨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早期认为CT诊断骨折漏诊率高,颅脑骨折诊断率是X线平片的20%[5]。现在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是第一线检查方法,特别是CT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MPR重组(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 mation)在颅底骨、眶骨、乳突、听小骨[6,7]、髋臼[8]、距骨等部位,对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作用。MSST可进行任意间隔重建,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9]。CT漏诊原因很多,主要的有扫描时病变未包括进去,骨折线与扫描层面平行,部分容积效应等。MRI检查可以任意方向成像和组织分辨率高无疑对骨折的诊断就重要帮助,特别是X线平片和CT检查都难以发现的骨挫伤,MRI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检查方法。MRI对骨折的时间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点在法医学方面有重要意义。MRI空间分辨率低,对钙化灶显示不佳,对骨折块的的观察有很大影响。MRI是三种检查方法中骨折块漏诊最多的。另外,影响最多工作者学识水平,健康状态,阅片不良习惯,超大工作量也是骨折漏诊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影像检查均不能显示全部骨折,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多名影像医师多次看片能够减少骨折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颅脑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董玉龙,刘继敏,骆彬,等.高分辨率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6):416-417.

3 盛蕾,王霞,孔庆奎.不同重建方法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194-197.

4 胡军,孙立新.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7):829-831.

5 孙胜荣.42例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9):723.

6 贺永斌,姜卫国,王继萍,等.MSCT斜位多平面重建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5):385-386.

7 连鸿凯,樊洁.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21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9(7):707.

第3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超声;螺旋CT;输尿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38-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经体外碎石或输尿管支架取石的输尿管结石62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48例,女14例。均有腰部疼痛或下腹部疼痛、血尿,部分患者阵发性剧烈疼痛伴呕吐。

1.2 方法

1.2.1 彩超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HDI-3000彩超仪,探头频率2-4MHz。适当充盈膀胱,先侧卧位扫查二侧肾脏,如发现肾盂扩张后,向下追踪扫查,观察输尿管内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输尿管中段结石因肠气干扰,多难显示,患者取仰卧位,探头加压,以排开肠气干扰,先找到髂动脉,在将探头转动约60度,以显示输尿管长轴。输尿管下段结石,取仰卧位适当充盈膀胱,在耻骨联合上方斜切面扫差,适当降低增益,易发现下段结石。

1.2.2 使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机,作输尿管全程扫描,螺距1.0mm,120kV,250mA。层厚5mm,取仰卧位,从肾上极至膀胱底行容积扫查,一次屏气下完成扫描。使用PACS系统的显示器回顾性分析每一个病人的CT检查,测量结石大小并记录结石部位。

1.3 结果:62例中,输尿管下段结石31例(50.0%),上段结石19例(30.6%),中段结石12例(19.4%)。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58例,总灵敏度93.5%;其中上段19例(图1)、下段31例(图2),定位与临床一致,灵敏度100%;12例中段结石中,超声明确诊断8例,灵敏度66.7%。10例无明显积水(16.1%),52例伴积水(83.9%);合并肾结石42例(67.7%)。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62例,总灵敏度100% ,其中上段19例、下段31例、中段12例(图3),定位与临床诊断一致,灵敏度100%。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总灵敏度高于超声检查,对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的诊断超声检查和螺旋CT相一致,中段结石螺旋CT检查高于超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2.1 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的优、缺点:超声对结石非常敏感,具有简便、安全、舒适、无损害和重复性好、检出率高的特点,并可监测排石疗效成为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较好的方法 [1][2]。但受肥胖、肠气、膀胱未充盈及其他因素影响,存在漏诊。

2.2 螺旋CT检查输尿管结石的优、缺点:患者一次气可完成输尿管全程扫描,速度快,多个平面连续性扫描;检查不需要腹部加压,不受肠气、肥胖因素影响;无论结石体积大小、阴性结石或阳性结石,均能直接成像,快速、准确。但费用相对较昂贵。

螺旋CT和超声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本组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灵敏度高于超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上、下段结石中,超声检查与螺旋CT诊断灵敏度一致。

本研究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中,螺旋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中段结石发生率相对较低、样本量少有关。由于超声检查受肥胖、肠气及其他因素影响,尽管操作医生使用加压、灌肠或利用彩色闪烁伪像来提高检出率[3],但还是存在漏诊的可能;然而螺旋CT不受肥胖、肠气的影响,所以螺旋CT诊断输尿管中断结石理论上高于超声检查。

文献[4-5]显示,螺旋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最准确的影像技术,然而螺旋CT费用相对较昂贵,在诊断结石及术后随诊过程中更加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对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经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上段、下段结石后,可进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而超声简便,费用低廉,更适合术后随诊。右侧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可出现右下腹痛,对于女性患者,附件炎、阑尾炎、输尿管结石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曾有一女性患者,临床开始怀疑阑尾炎,后经超声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免于手术。所以对于女性右下腹痛患者,超声以方便、快捷,可至床边检查作为首选。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将超声和螺旋CT二项影像学诊断方法联合互补,即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可为患者节约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张红丽,吴越等.超声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120例[J].武警医学,2007,18(10):770.

[2] 陈姣萍.泌尿系结石102例超声诊断. [J].2006,13(4).49.

[3] 张卫兵,夏云昆,黄建新等.利用彩色闪烁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62例[J].武警医学,2009,20(9).827-828.

第4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 螺旋CT;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22-02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足部骨折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手段有普通X线片、常规螺旋CT等[1],但由于踝关节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上述诊断方法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对踝关节骨折处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近年来,随着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能提供骨折全面诊断信息,对术式的选择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2-3]。本文对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普通X线片及多排螺旋CT重建,探讨二者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32例,女25例,年龄19~66岁,平均34.2岁,骨折原因有车祸伤,坠落伤,扭伤,均行普通X线平片,以及多排螺旋CT扫描,并作重建。

1.2方法患者先行普通X线平片,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机,对骨折部位行全面扫描,扫描条件:120kV,100~200mA,螺距0.8mm,扫描层厚1.5~2.5mm。扫描完成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法以及表面遮盖法,应用软件处理图像,根据不同病变情况不同角度选取感兴趣的三维图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诊断符合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类型

本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后,常规普通X线平片共显示各类型骨折51例,其中内踝骨折11例,外踝骨折13例,距骨骨折5例,合并跟骨骨折6例,踝骨粉碎性骨折16例。多排螺旋CT扫描共显示57例,其中内踝骨折12例,外踝骨折15例,距骨骨折6例,合并跟骨骨折7例,踝骨粉碎性骨折17例。见表1。

2.2诊断符合率

本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普通X线平片诊断确诊51例,可疑3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89.5%,经多排螺旋CT重建检查确诊57例,可疑0例,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足部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致使骨折类型呈多样性。如治疗不当,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术前对骨折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诊断是术式选择及手术成功的关键。常规普通X线片对外伤性骨折,一般均可作出明确的诊断。但由于踝关节呈多骨重叠状,解剖结构特殊,普通X线片中的影像相互重叠,易导致漏诊、误诊等发生。而普通CT扫描图像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类型,但缺乏立体感,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对与粉碎性骨折,诊断尤为困难。

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已成为踝关节骨折的理想诊断方法[4-5]。相比于常规X线片及普通螺旋CT扫描,多排螺旋CT重建的图像更具直观性,骨折解剖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可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图像可任意角度和轴向旋转,能显示手术治疗感兴趣区域,补充了一维及二维图像的不足。本文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扫描共显示各类型骨折57例,而常规普通X线平片仅仅显示51例,且多排螺旋CT重建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片。本组患者螺旋CT图像重建后,可清晰显示游离于关节间隙内的小骨碎片,特别是踝骨粉碎性骨折,能准确判断关节面塌陷程度,以及骨折块的立体空间位置。

综上所述,与常规X线平片及普通螺旋CT相比,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及内外固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震,赖仁欢,张华帧.CT影像学在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62-63.

[2] 殷燕峰,盛二燕.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27-28.

[3] 纳春祥,邹贵萍.螺旋 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5):291-292.

第5篇:ct诊断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膈下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膈下脓肿患者的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X线片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X线片检查或者单纯应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P<0.01。结论:CT比X线平片诊断膈下脓肿分辨率和准确性更高,二者联合使用对于诊断膈下脓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X线;CT;膈下脓肿;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b)-089-02

膈下脓肿诊断较困难,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影像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普及运用,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本文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膈下脓肿患者的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36例膈下脓肿患者,并经手术或穿刺引流而确诊,男17例,女19例,年龄27~73岁,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出现上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15×109/L以上)、消瘦、乏力、纳差、患侧呼吸动度变小等。近期有过腹部手术史、消化道穿孔、胆道结石、炎症、胸腔化脓感染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2例,即单纯X线平片组,单纯CT组,及X线平片联合CT组。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

单纯X线平片组:常规胸透并摄站立胸部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侧卧水平位或作胃肠钡餐造影。单纯CT组:行CT平扫+上腹部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5 s,门脉期延迟60 s。透视及摄片使用万东F252-8C500MA机。CT扫描机型为西门子SOMATOM ESPRIT单层螺旋CT,电压120 kV,210~250 mA,扫描层厚3.75~10 mm。对比剂为非离子型欧乃派克100 ml,采用高压泵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 ml/s注入[2]。X线平片联合CT组则上述方法皆应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膈下脓肿X线片显示横膈运动消失减弱者,膈肌升高,膈肌活动受限,外侧肋膈角和后肋膈角模糊,外后侧膈面不清,而内前膈面清晰,腹脂线模糊,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及膈肌活动消失。CT扫描可见占位性包块,呈圆形或卵圆形,有较大液气面。占位效应明显,如肝脏下移、左移,局部呈无肠区改变。腹脂线消失。见表1~2及图1~2。

由表1、2可见,X线片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X线片检查或者单纯应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P<0.01。

3 讨论

膈下脓肿是腹腔内脓肿重要的一种,是腹膜炎的严重并发症。当感染一经在膈下形成脓肿都必须通过外科引流才能治疗,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X线检查方便、快捷,对膈下脓肿诊断价值较高[3]。腹上区X线平片有助于确定脓肿的部位,X线片示患侧横膈运动消失或减弱,有膈下感染,但不一定积脓。或患侧横膈抬高和肋膈角消失,肺野模糊,或反应性胸腔积液、或肺实质变化,膈下有气液面,约10%的膈下脓肿有产气菌的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穿孔之气体,左膈下脓肿可见胃受压移位。因10%~25%的脓腔内含有气体,故可见气液平面,其他的X线征象有胃肠道移位、外来压迹、横膈抬高和肋膈角模糊,反应性胸腔积液等也较常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CT在膈下脓肿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CT检查能确定脓肿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诊断腹腔脓肿的正确率达90%,特别适用于肥胖肠胀气和腹腔放置引流管等不适于超声检查者[4]。CT显示脓肿呈椭圆形或梭形液样占位包块,形态不规则。部分合并胸腔积液。且脓肿伴较大气液平面均为胃肠道溃疡穿孔患者。增强扫描时脓肿壁明显强化,并高于周围组织结构,为脓肿较特殊的征象,对诊断意义较大。

本组研究将X线平片和CT检查相结合,有效提高膈下脓肿的诊断准确性,对于该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作用[5-7]。CT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通过CT检查可以增加膈下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总之,对膈下脓肿患者实施CT检查同时结合X线平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17.

[2]刘伟,马晓欢. 30例膈下脓肿诊治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28(1):64-65.

[3]朱东华.膈下脓肿的CT 诊断[J].医学导刊,2008,4(2):136.

[4]吕兵.膈下脓肿的X线诊断价值[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2(1):13-14.

[5]王华,王伯胤,文阳,等.膈下脓肿CT特征及其临床表现[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43-144.

[6]牛玉平,韩立久.膈下脓肿误诊1例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 46(7):144-145.

[7]叶任高,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

第6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 64排CT;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价值

肠壁缺血性病变是由于患者的肠道血液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所致, 其会引起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 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综合征之一。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1, 2]。因此给予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实施64排CT诊断的价值作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 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患者的年龄38~86岁, 男28例, 女22例, 患者的发病时间3~72 h。50例患者中, 合并高血压32例, 合并糖尿病18例, 合并高血脂11例, 合并冠心病21例。

1. 2 方法 采用64排CT机为患者实施诊断, 相关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首先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定位扫描, 之后对患者的整个腹部实施螺旋容积扫描, 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肌水平至患者耻骨联合下缘处, 扫描时间为4~8 s, 扫描的层厚为0.625 mm。完成以上扫描之后, 为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实施增强扫描, 为患者实施CT扫描的造影剂为碘普罗胺, 先将75 ml的造影剂, 经患者的肘静脉注入然后再注入20 ml生理盐水。注入速度为3.5~4.0 ml/s。CT扫描值在达到阀值之后, 进行触发动态三期扫描, 将层厚设置为0.625 mm, 电压设置为120 kV, 螺距0.5~1.0。将64排CT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的技术对患者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将扫描的64排CT图像交由2名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分析, 取2名专家的一致意见为统一的观点。

1. 3 观察指标[3] 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经64排CT诊断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64排CT诊断结果: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48例,论文网 肠系膜下动脉狭窄18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8例, 腹主动脉狭窄检4例。病理诊断结果: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50例, 肠系膜下动脉狭窄40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30例, 腹主动脉狭窄检20例。其血管狭窄检出率为96.00%, 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检出率为45.00%, 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6.67%, 腹主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0.00%。

3 讨论

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若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患者的疾病会进一步的恶化, 极易出现肠壁穿孔、坏疽、坏死的情况, 使得患者出现急性腹膜炎,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中毒性休克,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因此, 加强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患病早期的主要症状为腹泻、血便以及腹部疼痛等, 其中腹部疼痛的主要发生部位在患者的左下腹以及肚脐周围, 患者的血便、腹痛以及腹泻症状会持续2~3 d, 患者经相关治疗之后, 其临床症状会有所改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若为动脉缺血, 则其发病较为急骤, 若为静脉缺血, 则其发病较为缓慢, 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 较易使患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 从而导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 延误患者的治疗。肠壁缺血性病变病情发展急骤, 且恶化程度较高, 患者在确诊之后, 应及时接受对症治疗。

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CT检查, 可以将其血管内栓子、肠壁内栓子显示出来, 同时还可以将患者肠壁缺血的具体部位、静脉侧支循环显示出来[5], 这样可以为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64排CT检查肠壁缺血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其可以将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以及病变处黏膜溃疡、接触性出血、充血以及水肿等显示出来, 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准确率较高, 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对患者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可提高患者疾病诊断的有效率, 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及时的治疗, 对改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第7篇:ct诊断论文范文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多排螺旋CT;彩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9-02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彩超以及多排螺旋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式,对这些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此次是多排螺旋CT和彩超在泌尿结石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根据2011年至2012年我院84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8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这些患者的主要病症为:腹部疼痛、血尿和双肾叩击疼痛。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和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于检查前半小时空腹饮清水600-800ml,待有尿感时进行检查。彩超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进行探查[1]。多排螺旋CT检查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从双肾上极至膀胱底,层间距为5mm,层厚为5mm。描范围对比剂为优维显300,用量为85-100ml,注射速率为2.5-3.0ml/s,扫描开始时间动脉期为25s,静脉期为65-70s,排泄期为30分钟。扫描结束后采用1.25mm层厚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后传送至AW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

2 结 果

84例患者彩超和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彩超共诊断结石80例,诊断符合率为95.2%,其中膀胱结石12例,肾结石27例,输尿管结石4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3例);多排螺旋CT确诊结石8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其中膀胱结石12例,肾结石27例,输尿管结石45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3例);多排螺旋CT确诊结石84例,诊断符合荷率为100.0%,多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于彩超。

3 讨 论

根据多排螺旋CT近些年的研究和发展成果来看,其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准确率比较高,在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图像重建后,就能够清楚的将肾内结构进行显像,组件肾和尿路的三围图像。采用16层螺旋CT快速扫描,能够在一次屏气时刻内将扫描完成,并且排除伪影的干扰,这样便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肾盂、肾盏结构进行了解,找到结石的位置,进行比较精确的诊断[2]。

现阶段对于CT检查的认知程度来看,它可以对尿路结石的所有成分进行辨别,而且可以知道结石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肾盂、输尿管积水等等情况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3]。患者在检查前引用大量的水,让膀胱充盈,这样就能够对膀胱的三维结构进行清晰的显像。通过超声来判断结石位置和大小,这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体会是:①超声检查容易被肠管气体所影响,因此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膀胱结石,但是对于泌尿系结石来说就不是那么优秀,例如输尿管结石、肾盂结石、肾盏结石等;②多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他们对于建立横断面解剖图的优点比较肯定,认为这是多排螺旋CT的最有利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

此次共研究了80例患者,他们的彩超诊断率为95.2,而采用多排螺旋CT,其诊断率为100%,这就说明了多排螺旋CT的诊断率要高于彩超,这里的研究仅仅是针对泌尿系结石而言,因此说明在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应该使用多排螺旋CT比较合适,其准确率高,而且其立体成像的优势是比较突出的,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凤琴,刘书海,李灵芳,陈颖,牟荣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6期.

第8篇:ct诊断论文范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就诊病人共50例颅底骨折患者,常规给予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扫描。

结果: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患者颅底骨折线、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常规CT未见明显颅底骨折线,仅见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常规CT显示出23例骨折,多层螺旋CT则显示出47例骨折,多层螺旋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CT,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颅底骨折提供客观的诊断和鉴别依据,骨折线显示优于常规CT,在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诊断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12-01

颅底骨折在颅脑外伤中较常见,颅底骨折在所有的颅骨折中占19%~21%[1]。自从CT机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一般通过直接、间接征象即可诊断。传统的常规CT对颅底骨折的诊断率不高。多层螺旋CT具有多方位重建成像功能,对精确诊断颅底骨折有很大帮助。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50例颅底骨折患者的CT扫描图像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其中男37例(74.0%),女13例(26.0%),年龄在16-61岁,平均年龄为34岁。车祸伤27例(54.0%),棍棒致伤19例(38.0%),坠落伤5例(10.0%)。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不清,外耳道流血,脑脊液鼻漏、耳漏,面瘫,听力下降,“熊猫眼”征等。受伤在额部者10例,颞部7例,顶部9例,颞顶部22例,额顶部2例。

1.2 检测方法。多层螺旋CT采用Aquilion MSCT扫描机(日本TOSHIBA公司)对伤者头部行MSCT扫描(矩阵512×512,电压120kV,电流300mA)。扫描层厚设定为1.0mm,重建层厚为0.5mm,螺距为3.5。患者平卧,扫描范围自OM线下2cm至头顶,范围从蝶骨下缘至岩骨上缘,窗位500HU,窗宽2000HU。扫描结束后将获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利用Alotoview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利用SPSS17.0软件,以X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常规CT显示出23例骨折,多层螺旋CT则显示出47例骨折,多层螺旋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CT,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患者颅底骨折线、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常规CT未见明显颅底骨折线,仅见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

3 结论

MS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影像学技术,MSCT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达4个及4个以上层面的图像投影数据[2]。MSCT的优点是扫描时间很短,几秒钟内即可完成一个部位的扫描,减少了检查时间,利于严重外伤患者的快速救治;另外,MSCT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小骨折的发现。因此,MSCT在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3]。

在颅底骨折的诊断中用常规CT虽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但是由于常规CT轴位扫描图像层较厚,在做轴位平行颅底骨板面CT扫描时,就会造成颅底骨重叠,并因部分容积效应而形成假象而引起漏诊。在检查颅底骨板菲薄的部位时,就必须采用螺旋高分辨力薄层CT扫描,否则难以避免容积效应带来的扫描图像的假像[4]。本文研究显示,MSCT对颅前窝骨折的显示能力显著强于常规CT。因常规CT为横断面扫描,其扫描方向与颅前窝所在层面平行,所以对颅前窝骨折显示效果欠佳,而通过MSCT重建得到的颅前窝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前窝的骨折情况。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MS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CT,不仅提高了颅底骨折的诊断率,使颅底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颖.脑CT血管成像的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9,21(3):218

[2] 徐华,巩若箴,王洪波.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8):564-565

第9篇:ct诊断论文范文

方法:在我院肝胆外科选择8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对其同时进行CT和内镜检查,选择两名影像学医生,同时观察每例患者的CT图像,两人以内镜诊断的血管静脉曲张程度为标准,同时比较两组CT的检查结果与内径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两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94%、78%、85%和96%、72%、85%,但对于大EV(≥5mm),两位观察者的诊断敏感性96%、特异性100%、正确性98%。两位观察者的观察结果与内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CT对于门静脉高压EV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并能预测曲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 EV CT 出血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4-0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曲张血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达30%~40%,常成为患者致死的原因[1]。所以,研究EV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是临床上常使用的诊断疾病工具,因其具有快捷、无创的性质,并且在进行门静脉造影术时,能为医生提供清晰、全面的、与EV有关的侧支循环血管图像,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前景较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在我院肝胆外科选择8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这些患者愿意接受多排螺旋CT和内镜同时检查,检查他们是否并发EV,以及诊断EV的程度,这些患者均无肝移植手术、EV治疗史、碘过敏史、肝肾功能衰竭、脾脏切除史等不符合这两种检查要求的情况。

1.2 检查方法。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生共同对患者的CT检查结果观察、分类,CT中可见食管腔粘膜下有大小程度不等的线样或结节样突起者,就可诊断为EV,按照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分为大EV(≥5mm)和小EV(

1.3 分析方法。①将内镜的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将两名医生的观察结果分别同内镜检查结果比较,评价每位医生观察CT结果后,对EV的诊断能力,包扩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②利用K性检验,比较两位医生的观察结果是否一致性。③比较两位观察者的EV分级与内镜检查时出现“红色征”的相关性。

2 研究结果

80例EV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大EV45例,小EV23例,无EV12。观察者一的观察结果:大EV41例,小EV21例,无EV10例;观察者二的观察结果:大EV41例,小EV22例,无EV9例。CT与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两者诊断结果与内经诊断结果的符合病例均是72例(90%),见表1。说明CT检查可信度较高;两位观察者对EV的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好,K值为0.96,说明CT诊断EV的客观性较高。以内镜检查作为金标准,第一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91%、特异性77%、正确性90%,第二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90%、特异性69%、正确性89%。两者对大EV的诊断敏感性91%、特异性100%、正确性98%。两位观察者对CT检查结果的测量,得出血管直径与“红色征”相关系数分别为0.726(P

3 讨论

CT门静脉造影技术,因其在诊断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时是无创技术,并能为医生提供较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较小静脉的曲张情况,所以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本实验得出CT与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两者诊断结果与内经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均是90%,说明CT检查可信度较高两位观察者对EV诊断的结果较一致,K值为0.96,说明CT诊断EV客观性较高;第一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90%、77%、90%,第二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90%、69%、89%,说明CT诊断E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次试验中,第一位观察者,将4例大EV诊断为小静脉曲张,两例小静脉曲张诊断为无静脉曲张,第二位观察者将4例大静脉曲张诊断为小静脉曲张,1例小静脉曲张诊断为无静脉曲张,可能是由于患者的食管壁发生了折叠或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两者对大EV的诊断敏感性91%、特异性100%、正确性98%,说明CT对于诊断大EV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两位观察者对CT检查结果的测量,得出血管直径与“红色征”相关系数分别为0.726(P

综上所述,CT对EV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可以诊断肝脏疾病,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EV程度的评价,预防EV破裂出血的风险,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价值,更是为临床上的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