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

第1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上课时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地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教师总结)

师:“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的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自己所撕的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是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地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第2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一、   选用教学效果最优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所谓最优,是指在某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几种教学媒体都可用的情况下,选用教学效果最好的媒体。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

二、  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第3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案例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吴文课程的提出市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知道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知道的事情越来越丰富。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案例描述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教师总结)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第4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素质的提高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训练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反复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实践证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属。所以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时,更要以制订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因此,要统观全篇,以确定训练目标,要按照新课标对年级的要求,按作者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的内容和课后作业提示与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训练目标的确立要准确、科学、鲜明、突出;确定训练目标时要注意连续性和阶段性,按新课标要求,系统把握好每项训练的“点”和训练的“度”,使训练要求到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确定四项训练目标:①读的训练,通过范读和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②段的训练,重点讲解第2段,结合课后第2题理解作者如何按四季的顺序分别描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根据段的特点进行分层的训练指导。③句子的训练,结合收尾两个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和课后第3题进行指导,学习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及用准确的词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注重训练方法

语文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来实现,每节阅读课都应以文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字、词、句、段,听、说、读、写”。听、读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听、怎么读”的问题,老师要在听读训练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吸收说、写训练所需的营养。说、写训练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说、怎么写”的问题,要在说、写训练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听、读训练中所获取的材料和方法,把握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设计训练方法,使之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1.训练方法要讲求科学性

训练方法、程序要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的规律,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解到运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训练步骤。如在单元教学中,讲读课文是示范篇,担负着“揭示规律”的任务;读写例话是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指导读和写的任务。只有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抓好重点训练项目,总结出方法规律,在二、三类课文的教学中才可能将以上知识巩固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顺序组织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变序教学法比常规的顺序组织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5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一、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理解运用知识,若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不敢提问甚至反驳教师的不同意见,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势必会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不可少。语文教学是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于一体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能说会道,还要能读会写,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具备自学、自悟的综合能力。

经验交流能够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因此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成绩好、学习方法先进的学生做组长,带领副组长、组员一起学习。由于每个组都有优有劣,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同时学困生也要积极向优等生进行讨教。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将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让学生都努力学习,人人都奋勇争先。我们也可以将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组,由于他们水平比较接近,容易有共同语言,在讨论过程中也容易面对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想象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作为创新的前提,需要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须重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往往想象力丰富,头脑中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如何将这些灵感捕捉下来,化作学习的动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新。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都见过火烧云吗?”有的学生回答见过,有的学生则回答没有注意过。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为见过的同学详细地介绍了火烧云,为没见过的同学讲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变化等等,我们学过之后,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给我们什么启发。”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火烧云的形状和形态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见到了火烧云。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山石投影,让学生进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火烧云》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启蒙,描述山石投影时就显得非常轻松容易了,很快学生就根据课件中的内容说了自己的感受,不仅描述得绘声绘色,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锻炼了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巧妙设置疑问,让思维的火花绽放课堂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够更加喜欢探究和钻研,喜欢所感兴趣的学科。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产生好奇心理,才会有思考和动脑。课堂上,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必须进行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时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问能联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擅长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角度去提问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有时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问得好,学生就会回答的精彩,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疑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才有兴趣探究问题,有动力去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其中。只要我们将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具有集趣味性、知识性、容量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收效明显。多与学生沟通,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多去总结,多去实践,就会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

第6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点拨; 发展; 思维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面对这种改变,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提问,不敢点拨,生怕被冠以不尊重学生,压抑学生个性的罪名。有的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随学生走,学生认识处于浅层次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虽有独特性,但缺乏深刻性、逻辑性。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点拨是不矛盾的,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

一、点拨在教材关键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均有其关键所在,这些关键处,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之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若能抓住文中的关键,巧妙点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钓鱼的启示》一文记叙了34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与父亲去钓鱼,在离规定捕捞鲈鱼的前两个小时,爸爸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又放回湖中的故事。表现了父亲遵守公德的优秀品质。“我”以父亲为榜样,勇敢地实践着道德。告诉人们:自觉遵守品德的意义。文章快结尾处写道:“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是文章的点晴之笔,它在告诉人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无数次地经历正确与错误的双重考验,只有自己勇敢地战胜诱惑,坚持正确,放弃错误,才能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关键点拨学生:“为什么简单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进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作者明知放鱼回湖中是对的,但放之又太可惜这个双重考验以及生活中类似诸如此类事情,自然就会联想到:“说着容易做着难。”这句俗语。但人们如果能像文中的父亲那样一次次面临正确与错误双重选择时,严格要求,勇敢地放弃一些错误的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二、点拨在学生迷惑处。

学生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很快地知道结果,而是抓住学生的迷惑之处,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思考,进而自己得出结论。因此教学时,老师不要先急于回答,应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读书更深入,更会结合上下文,更会用联系的、全面的方法去看问题,理解问题,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五彩池》一课具体描写了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的样子,池水特点及池水颜色不一样的原因。体现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的第3自然段写道:“所有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学生读到此自然会产生疑问。面对学生的发问,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巧妙地指点“请同学认真读下去,看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仔细读完了第4自然段,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现场做一个折射实验,问题就会由抽象到具体圆满解决,同时自然而然地学到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三、点拨在思维浅层处。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提高个体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维的深刻性是一种很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精心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火烧云》一课描写了夏天的傍晚,天空出现的火烧云的颜色及形状的变化,以及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第5、6、7自然段,分别以变化的马、狗、狮子写出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想像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火烧云形状之多,让学生边看插图边想像,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学生会说像一只小花猫,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此时教师就要点拨:“难道火烧云的形状都是动物?会有别的事物吗?”这一点拨,就会将学生的思维由动物这一单一思维层面引向人的活动或一处景物等另一个思维层面。

总之,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点拨,点拨要适时、要巧妙。或引路,或架桥,或拨雾,当学生在自学学习过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应将他们领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一定会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其思维能力。

第7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小练笔 习作能力

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际和个人教学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课堂小练笔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在摘录佳句时练笔

摘录不是简单地摘抄,而是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有些佳句摘录下来后,再加上自己的语言,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鸟的天堂》,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学生在练笔时不仅摘录到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自己的语言。如:“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笔,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在精彩片段处练笔

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积累、内化和提高。

在《秋天的雨》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在教学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三、在留白悬念时练笔

有的课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为学生留下想象和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在《女娲补天》中写女娲找五彩石部分时,只写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于是我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几句话:“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有的学生写:“在茫茫的大雪山,女娲不顾严寒边走边用手摸着雪里的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整个雪山,终于在山顶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心目中的女娲的形象就更丰满更高大,又让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在情感共鸣点练笔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找与自己生活中的共鸣之处,从而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不仅是儿童心理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的需要。

如教《慈母情深》一文后,让学生以“母亲印象”为题进行练笔。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母亲是一位女缝纫工,每天起早摸黑……笔直的背变得弯曲了……母亲虽然贫穷,但她对我的学习却十分关心……为了给我买“闲书”《青年近卫军》,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辛苦挣来的一卷揉得皱巴巴的毛票……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这次练笔非常成功,不仅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还让学生在练笔中受到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的教育。

五、在迁移运用时练笔

迁移运用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在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处进行练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公园里的花真美啊,……”

在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处进行练笔。如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在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处进行练笔。如教《火烧云》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时,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我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写一写火烧云等。

六、在拓展延伸处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

如教《妈妈的账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

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教了《坐井观天》之后,我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等。

七、在插图课文中练笔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

第8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直观;审美;情境

当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才竞争的时代,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出现。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独特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声、像等形式使学生感官受到激发,使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比如《火烧云》一课,文章里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可是由于学生没有经历,对这些绚丽的色彩、瞬间的变化,不能仅仅从文字中获得美感与熏陶,老师再怎么渲染、赞叹大概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如让学生亲眼见到。我适当地插播一些火烧云图片,将五彩缤纷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主动发表看法,对媒体中展示的火烧云形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争论,有的说象马,有的说象龙,还有的说刚才还看见象有一群小狗似的,一转眼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课文火烧云形状一节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利用好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而且还能挖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审美教学,轻松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很难用语言把客观现实的情景变成真实具体的画面,即使教师或学生反复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也很难想象出事物的美,利用媒体进行教学,便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文字表达生动化,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真实”的美。如在教学《日出》一课时,由于本课所描写的是海上的日出现象,我们的学生全都生活在内地农村,根本无法去体会、想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况且连平时在家乡看日出的体验都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本课教学起来十分抽象、枯燥。然而借多助媒体演示,再加上轻松的音乐,生动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北戴河的东山鹰角亭上,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海上日出的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轻松地说出海上日出的全过程:“霞光不断变换——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升腾——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很快扩大——猛地一跳,冲出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耀眼的金光。”从而不仅能使学生深刻记忆这一现象,还可以达到提高背诵效率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媒体演示使学生真正认识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观察、体悟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情境教学,拓宽思维

第9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古建筑的修缮要尊重传统和古建筑的维修原则,定好方向坚持不改变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弥补传统工艺材料的不足及缺点,增强其性能。

关键词:云南藏族独克宗古城建筑材料结构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以1300多年的历史来论,是目前中国藏族藏式民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宗教色彩。因其文化及地域的独特性造就了藏族建筑的传奇。然于2014年1月11日的一场大火,独克宗古城受到了折损。“独克宗古城的仓房、金龙、北门三个社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总受灾户数335户,其中烧毁房屋242栋,因建立防火隔离带拆除43栋,拆除房屋屋顶50栋。除造成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此次火灾还造成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烧毁,具体受灾损失尚且还无法估计。”――《百度百科香格里拉大火事件》。建筑可以再建,然其文化艺术和历史痕迹却很难复原及不能复原。

一、独克宗古城建筑残损原因分析存在必要性。

独克宗古城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海拔3300多米,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通过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独克宗和丽江一样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是马帮进藏的第一站,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作为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筑,独克宗古城备受世界的青睐。独克宗古城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在古城兴建时,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工匠们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粘土可作为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墙皆涂成白色,这点风格一直沿用至今。每到夜晚,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独克宗”藏语意为“月光之城”。

2001年,独克宗古城被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1300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不只是一座藏族文化的物质缩影,更加是一部记录藏族历史的教科书。民俗传统伴随着古建筑保存了千年。为后代保留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财富。诚如导师所讲:云南藏族地地理位置奇特,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陲横断山脉附近,自然景观神奇险峻,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同时存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民俗的影响及融合造就了独特的云南藏族文化。独克宗古城建筑的存在是对一方水土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的完美体现。

任何物质都因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会有所应变,有好的一面,同时更存在损害的一面。古建筑同样存在这样的境遇,以本文为例,独克宗古镇存在着巨大的残损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工艺、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研究出古建筑的折损点,以便对其进行优化处理及保护,为后代保管好这份财富。

二、云南藏族独克宗古镇建筑材料的残损分析及修缮。

云南藏族独克宗古镇建筑材料以木材和石材为主,木材独有的特性适用于建筑,同时也影响着建筑。木材的多孔性、调湿性、触觉性、视觉性、可塑性、柔韧性等在建筑中起到好的作用,然木材的吸湿性、胀缩性、脆性、老化性、表面钝化性、易燃性则成为其建筑残存的元凶。

1木材吸湿特性

木材的缺点之一是吸湿,这一特性直接影响木制品的质量。当空气的湿度大于木材时,木材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称为吸湿;相反,如果木材的湿度大于其周围空气时(即木材比空气湿),木材中的水分就蒸发到大气中去,称为我们所说的干燥。木材干燥就是利用木材的吸湿特性。木材的吸湿性会导致木材随着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出现变形、翘曲和开裂等缺陷,使木材材质降等甚至成为废材。云南香格里拉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槭树、红桦、白桦等,这类木材大多数易干燥,性能稳定,适合于云南。

2木材胀缩特性

湿材因干燥而缩减其尺寸或体积,谓之干缩;干材因吸湿而增大其尺寸或体积,谓之湿胀。干缩和湿胀是木材固有的性质,木材的胀缩性会导致木制品尺寸不稳定,引起变形、翘曲和开裂。木材的这种缺点,可以通过人工干燥及其他方法来减轻和克服。利用电磁波可以被自由旋转的水分子吸收的原理,微波干燥木材能有效地使含水率较高的木材干燥。

3木材脆特性

通常年轮宽度非常大的针叶树材,晚材率小的轻质材,年轮宽度极窄的阔叶树环孔材以及应压木等,往往就是脆性材,例如云杉。脆性木材不宜用于桥梁、屋梁、运动器械。云南香格里拉脆性材偏多,在进行脆性材的运用时要注意。

4木材耐腐蚀性

木材的老化性表现在木材的耐腐蚀性能,而木材所在的自然环境光照、雨水、风力等自然能力会对木材表面及性能进行损坏。云南香格里拉地势高达三千米以上,紫外线强,温带气候,空气湿度高。防止木材老化可以在涂料中加入紫外吸收剂和防氧化剂进行处理。

6木材易燃特性

木材容易燃烧,凡是以木板为基质的木制品、木构件和木建筑物,都要注意防止火灾的问题。云南藏族室内是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就要尤为注意木材的防火处理。

方法一:与不燃物质混用,使可燃性成分的比例降低,或用覆面材料隔断火焰与热和氧的接触。例如,云南藏区的月光石,这也是木材与石材的巧妙结合,不至于一家起火其他家遭殃的情况发生。

方法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对木材表面注射药剂进行防火处理。

相对于木材的性能,石材的稳定性就好一些。石材的硬度高,耐腐蚀的性能也强,但其韧性却远没有木材好。所以云南藏族建筑以木材和石材相互配合,使建筑的性能更高,更强。

三、云南藏族独克宗古镇建筑结构的残损分析及修缮。

独克宗古城的仓房、金龙、北门三个社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总受灾户数335户,其中烧毁房屋242栋,因建立防火隔离带拆除43栋,拆除房屋屋顶50栋。除造成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此次火灾还造成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烧毁,具体受灾损失尚且还无法估计。”――《百度百科香格里拉大火事件》。

文中描述的大火说明了独克宗古镇在建筑结构上存在巨大的问题。云南藏族的建筑经过历史的巡礼,因其地理环境存在森林,防火一直是其建筑的特色。建筑以内不见土,外不见木而形成的独特建筑结构就是为了能够防火。木材框架外边包裹着厚厚的砂石层能够很好的阻挡外部火源。屋顶是以木质结构,但其与下面的梁柱结构是以镶嵌和榫连接,方便于内部起火时可以直接把屋顶掀掉达到灭火的目的。然因现代的发展,部分居民加固了其连接处,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随之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改变,比如云南藏族的木结构建筑因为材料的进步,部分家庭已经开始向框架结构以及钢结构过渡。屋顶也会因为其新型材料的研发而进行着变化。对于建筑物的“更新”作者是持观望的态度的。建筑物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是经过时代的更替,不断的试验,调整,试验的循环改进的。所以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是与其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改变时要考虑清楚原设计的意义及功能,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随时保持严谨郑重的工作态度。

四、云南藏族独克宗古镇建筑使用情况的残损分析及修缮。

长辈常说:老屋有人住会长寿,没有人住会老得很快。

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其一是人类的生存需要空气阳光和水,而这些物质的多与少,密与疏会影响人的身体,相对应的人就会适当的改变建筑的情况来适应自己,例如夏天就会注意屋内的通风和空气的温湿度,冬天则会注意保暖和防风。所以住久的老房屋是会随着主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做到了通风散热和保暖御寒。这样,建筑的材料――木头和石材等才能够在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寿命更长。其二是人类的活动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昆虫对于建筑的损害。做饭时的腌熏烤制会对建筑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老屋有人住会长寿,没有人住会老得很快。

当然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居住,房屋会有一定的损害,例如一些生活磨合的痕迹,家里成员对建筑表面的破损等等。但是小面积的损伤是必然存在的,雁过留痕,何况几十年的居住停靠。至于大面积的损伤绝大多数是人为的或者是意外造成的损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

五、总结

一座古建筑,他的材料,结构,工艺,使用情况等记录了时代的痕迹,先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当时的杰出工艺,那是留给后人的无价遗产,我们只能把建筑的前期维护和修缮做好,如果毁掉了再想复制,那么也只是整体感觉相似而已,建筑的历史感,先人工艺的妙笔,建筑材料的再生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对古建筑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其残损原因,进行前期维护修缮,将工作做在前面。

云南藏族传统民居中存在着很多朴素的原生建筑设计思想。开展这类地域性的民族建筑研究,应深入了解其生态建筑、文明历史,挖掘传统生态民居建筑的特色,为当代建筑的设计提供理念和思路,为设计提供闪光点。因此,对于原生态的民居建筑,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过时来决定他的去留,应该吸纳其精华,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不同层面的分析研究,让其为现代建筑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村寨调查-藏族中甸尼西乡形朵村,高发元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手册,邓涯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