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bim技术论文范文

bim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bim技术论文

第1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筑项目(现在泛指工程项目)的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及支持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方法或过程。BIM具有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它使得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不但能模拟设计出真实场景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单体建筑的BIM技术及其应用已趋于成熟,但铁路工程BIM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整体上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软件可以使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业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广泛,有关部门已开始大力推进BIM技术在我国铁路工程的开发与应用。今后工程设计单位除了提交设计图纸外,还需要“传模型”,没有用BIM设计能力的单位将失去竞争力,铁路工程设计BIM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迫在眉睫。BIM时代已经来临,这是设计手段上的一次革命。首先,是在设计观念和习惯要改变。过去设计人员只能用绘图这种二维的手段来反映现实的三维工程项目。随着BIM技术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今后设计人员将逐步过渡到直接用虚拟的三维模型来反映现实的三维工程项目,用数据库来代替绘图。通过建立基于BIM技术带状的铁路工程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各专业在同一个全线真实三维场景模型下的协同设计,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高效的应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根据目前铁路工程BIM技术火热的发展势头,在未来三五年内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2铁路工程设计BIM技术的差异化

铁路工程项目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投资规模大、技术性强、专业分工细、参加单位多、流程复杂等特点,有的工程还涉及运营中的即有线改造。一条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从勘测设计、施工到交付运营将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既有严格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协作,同时又相互制约。铁路工程与一般工民建筑的BIM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差异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程呈带状分布,沿途地理环境复杂

全线工程的作业面呈带状分布,每个建设项目长度延绵从几十公里到上千公里,沿途穿山、越岭、跨河,工程地质、地形和环境复杂多变;而一般的工民建筑只是相对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域,大部分工点是建在已经完成“三通一平”的简单地形上,地质和周围环境相对单纯。

2.2工程数量巨大,数据海量

通常一条铁路的建设投资都在几亿元以上,有的多达千亿以上。项目常常被划分成数个甚至数十个标段,工点数量更是巨大。无论是工程建筑信息还是工程地理信息数据都是海量的,这样的海量数据将需要一个有效的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管理模式来管理。

2.3参加专业众多,需要协同设计

在一个铁路项目的设计中通常需要有众多的专业协同工作,如:经调、行车、测绘、地质、线路、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站场、机务、车辆、给排水、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电化、房屋、暖通、环保、工程经济等专业。随着技术进步和建设标准的提高,这些专业不但技术上要求高,而且需要多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协同设计,平行交叉作业繁多。

2.4工程属性差异大,不易开发通用软件

由于各专业工程内容的属性不同,其设计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土建工程中设计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几何结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四电工程中除了视觉层面的外,在设计上更多的表达方式是逻辑关系、负荷计算、信息规则;而对于轨道、路基、隧道、接触网等工程为沿线路走向连续延伸。因此,采用或开发一个通用的软件来解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2.5专业间存在“信息孤岛”,现用软件大部分没有BIM接口

在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开始各专业都是本从本专业的需求出发,对勘察设计的软件和设备进行引进、开发或升级换代,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数据标准格式。这些专业数据虽然能满足本专业铁路勘察设计的业务需求,但是下游专业开展设计时常常需要先经过二次转换或重新录入,才能使用上游专业提供的数据,数据跨专业使用的效率较为低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设计专业也在逐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数据库,加强了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但没有从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规划和协调,使得各专业信息化的程度越深,专业间“信息孤岛”的现象越严重。另外,由于铁路工程BIM技术的应用起步比较晚,各专业正在使用的辅助设计软件在开发时大部分没有考虑与BIM软件的接口问题。

2.6部分专业和设计不宜采用BIM的表达方式

虽然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等特点,但不是所有的设计阶段、设计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以用BIM的方式来表达,如:方案研究阶段、预可研阶段,以及经调、行车的分析计算等,BIM并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3解决方案

带状大范围工程设计三维真实感场景技术的研究成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铁路工程设计应用BIM技术途径。从真实场景模型上不但能量测对象的三维位置信息,而且还能反映对象的属性信息,如房屋的层高和新旧、地表植被类型、地土壤类型等。对于地质专业的不良地质、滑坡、断层等信息,从航空的角度更容易判释。真实感场景不但为设计提供了基础信息来源,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空间平台,使得地理、地质、水文、城市规划、线路设计走向等各方面的空间数据,可以在统一的地理空间上同时表现出来。线路、地质、路基、桥梁、隧道、站场等多个专业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进行信息获取、信息挖掘、辅助设计、方案对比等工作。同时,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生成的BIM模型作为一种三维信息模型,也可以在真实场景模型中呈现。使用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由计算机生成与现场一致的的三维真实场景模型,将各专业的分析与计算、图形与信息交互、设计效果呈现等数据,按照里程坐标集成在一个带状连续的真实场景中,在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各专业在真实三维场景模型下的协同设计,既建立一个各专业在三维真实场景下同时开展设计工作的大平台,如图1所示,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3.1平台组成及分工

大平台由若干个专业BIM设计平台和一个真实场景协同设计平台组成。由于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和流程十分复杂,每个专业需要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专业BIM设计平台,主要解决本专业作业中的分析与计算、模拟与仿真、族库的建立与调用、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的生成、设计效果呈现等纵向问题,针对每一项专业性强的设计内容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设计子系统;同时还要考虑施工、运营维护等工程全生命周期BIM的条件。在真实场景协同设计平台上主要摆放各专业上下游互提资料及设计效果呈现等数据,主要是解决数据共享、设计协同及视觉上设计效果呈现等横向问题。各专业的数据在本专业BIM设计平台上“重量化”,在真实场景协同设计平台上“轻量化”。

3.2各专业BIM模型在平台上的呈现方法

铁路全线工程设计是以线路里程为基础的设计模式。建立BIM单体模型坐标与里程坐标之间的转换,将各专业的BIM模型以里程坐标在真实场景协同设计平台这个统一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套合,解决单体BIM模型孤立存在的问题。采用地形重构技术,对各专业要放置的三维模型与地形进行融合处理,保证模型按照给定的设计高程、地理坐标及其他规则放置后表面与结合处地表一致,实现地形与三维模型之间的无缝套合。同时,制定各专业放置在三维真实场景平台上模型的比例尺、坐标系标准及模型族库建立规则,确保提交的数据准确融入系统和BIM的模型与模型之间无缝贴合。

3.3数据库管理方式

针对铁路工程数据量大及专业相对独立的特点,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该数据库由全局数据库和若干个专业数据库组成。全局数据库存储项目、方案、坐标系、专业、设计人员、规则等具有全局性的数据,以数据索引统领各专业数据库,形成联系。各专业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存储本专业的数据,并将数据索引信息注册到全局信息库。各专业的数据按照接口标准放到数据库中,以完成数据,专业间通过接口标准及权限来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

3.4现用专业软件上传数据库的途径

对于各专业目前使用的独立软件,无法直接连接到数据库上,可按下列三种途径来解决,如图2所示。途径一:通过编写数据转换程序和本地数据管理程序,完成专业软件与协同设计平台的连接。数据转换程序将各专业的专业数据转换为标准接口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数据缓冲位置;本地数据管理程序实现对本地缓冲数据的。途径二:修改现有软件,增加标准数据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管理程序数据。途径三:重新编写专业软件,软件直接以标准接口输出数据,再由数据管理程序负责。甚至可以将程序直接写入专业软件,直接由专业软件。如果现用专业设计软件能进行二次开发,则通过途径二进行软件改造,增加新的接口是最理想的方式;否则就应选择途径一编制新的转换程序,将数据按接口进行转换;而途径三由于要对既有软件进行更新换代,代价太大,不宜采用。

3.5中间互通软件和接口的选定

由于各专业的工程内容属性不同,其设计的表达方式也就有所不同,适合采用的BIM软件也就不一致。在专业互提资料中,每个专业的上下游专业通常也有好几个,如果没有一个通用的中间互通接口和标准,将导致接口过于复杂和接口设计困难。鉴于铁路工程设计中一直采用的是AutoCAD系统,各专业在该平台上开发和积累了大量的应用软件,设计人员对该系统也很熟悉;因此,为了使数据接口尽可能的减少和简化,各专业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属性采用个性化的BIM软件,但在进入三维真实场景平台互提资料和设计效果呈现时规定统一采用AutodeskRevit格式。这样,不论各专业采用哪种BIM软件,只需开发该软件与Revit的接口即可。同时开发Revit格式的三维模型数据与三维GIS模型数据的交换软件和制订数据接口标准,使Revit格式的三维模型数据导入之后能够完整保留其原来的各项属性,实现在三维真实场景平台上对各专业的三维模型属性进行查询、调用、编辑、增加、删除等操作。

3.6平台初期拉通的原则

鉴于铁路工程BIM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要求开发人员不但要有软件开发技能,还要熟悉设计流程,同时还需要有专业人员的配合;而刚开始对有些知识的认识是模糊和不完整的,通常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渐了解和掌握,并加深理解的;有的是随着项目的推进,被细化或变更。因此,在现阶段各专业仅适合在视觉和几何形状层面上进行初步拉通。随着项目的推进和认识不断深入,专业间的不断磨合,以及规则、标准的逐步制订和完善,再加载物理属性信息和分析计算功能,即实现各专业这个阶段在真实场景协同设计平台上统一摆放的是Revit格式的三维模型。

4结论

第2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推广,对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01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类的软件也迅速的发展起来。BIM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软件,“BIM”是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设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的技术、方法或者过程,用BIM技术建立起来的建设项目信息模型称之为“BIM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BIM建筑信息模型

在国内,BIM正被许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业主所采用,国内先进的地产公司和建筑设计团队纷纷成立BIM技术小组。专业BIM咨询公司与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渐渐成立。BIM的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其有一个很大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

图2 BIM价值链

2.BIM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总务管理局于2003年推出的3D-4D-BIM计划及的BIM指南。由于BIM功能强大,许多设计院所,业主和施工单位主动要求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中。早在七年前,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就了美国的国家BIM标准。从2007年到2012年北美BIM应用的现状如图3所示。

图3 北美BIM技术应用现状

2010年3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将管辖的建筑项目用BIM技术实施,这对日本国的BIM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3年,我国引入建筑信息模型概念后,BIM技术就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设计公司,各类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政府及建筑行业协会也越来越重视BIM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意义。现阶段BIM的使用者以设计单位为主力军,就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而言,BIM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开始,但会逐渐深入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在BIM技术已成为全球化建筑行业主流的年代,国内的BIM技术也必将发展壮大。

3.BIM在建筑业应用的问题分析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及现在BIM在项目中的应用分析可知,BIM在建筑业的应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国内外使用BIM软件的文化差异。BIM是集设计理念、方法和工具于一体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开发这些模型的软件都是外国产品,缺少国内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本地化程度不高、表达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BIM技术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但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却不如CAD。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推广应用BIM的大环境还不成熟,建筑行业没有建立健全的BIM应用标准,体制不统一,而且关于BIM的法律责任也不明确。因此,现有的国内标准、建筑行业体制、规范的差异是阻碍BIM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一大问题。

(3)BIM技术除了三维可视化外,还有项目全寿命期,但现阶段仍处于对BIM技术的三维使用上,缺乏有效的集成管理。BIM技术的精髓在于将所有信息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设计、建造及后期运营管理综合集成意义重大。目前,在国内BIM技术要实现深层次的应用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4)BIM技术涉及的专业较多,现阶段项目运作还缺少各方面的协同。项目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专业将各方面的信息统筹管理。例如在施工中就有BIM模型的维护与修改、图纸交底与会审等(如图4所示)。能否实现BIM的理念和技术与设计、应用协同对BIM在国内的推广至关重要。

图4 BIM技术施工流程

4.对策分析

提高我国自主研发BIM产品的能力。在欧美及一些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BIM软件是Autodesk Revit系列、Bently building系列以及Graphisoft ArchiCAD等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功能都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在BIM软件的开发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对BIM软件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BIM软件的发展并获得了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但这些发展与成就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BIM软件开发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国内的BIM系列软件已迫在眉捷,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举国的BIM科研技术力量全力以赴、共同努力。

制定国内统一的BIM标准是推广BIM技术的杠杆,BIM技术将会推进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的共享,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协同管理,在政府的扶持下,整个建筑行业积极参与BIM标准的制定。

从高校开始培养专业的BIM人才,我国要推广BIM技术,就需要组建BIM人才队伍,从高校开始培养BIM技术人才,打好专业基础,为BIM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创造有利的条件。组建BIM团队时,BIM技术负责人的选择与培养至关重要,BIM技术负责人作为技术与成员的领头羊,需要决断各项目BIM技术的实施与应用,为项目提供BIM应用的解决方案。BIM技术负责人对BIM技术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以及正确的判断能力得出恰当的执行方案及正确的决策。

拓展BIM市场,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利用BIM软件,让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业主推动BIM技术的发展,政府及行业还应积极对BIM技术制定新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规范。软件公司对产品的实际项目应用及后续服务并不是很关注,以至于很多设计公司在实际应用和后续服务中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专业的咨询公司提供的BIM技术服务与管理支持为设计公司解决了一大难题,针对不同的项目,为业主、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提出BIM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5.小结

从BIM的概念、国内外BIM研究和使用现状可知,我国推行BIM技术是势在必行。在查阅大量有关BIM研究应用的文献基础上,阐述了我国BIM技术推广、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工程的现状,介绍BIM技术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具体应用的对策,应用BIM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BIM技术发展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BIM实施的建议,结合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BIM技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任锦龙, 毛路, 荣慕宁.BIM技术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 建筑技术, 2012, 43(1):79-82.

[2] 刘文鹏, 叶英华, 沈孛. BIM技术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 2012, 43(1):79-82

[3] 张洋.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2009

[4]陈科宇, 刘占省, 张桐睿, 徐瑞龙. Navisworks在徐州体育场施工动态模拟中的应用[C] 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5] 刘占省, 赵明, 徐瑞龙. BIM技术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2013,40(3):65-71.

[6] 吴伟, 原波, 曹雪菲, 钟启勇.BIM技术在山地异型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 2013, 44(1);25-27

[7] 刘占省, 武晓凤, 张桐睿. 徐州体育场预应力钢结构BIM族库开发及模型建立(C)全国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3

[8] 龙文志, 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J] 建筑技术, 2012, 43(1):79-82.

[9] 刘照球, 李云贵, 吕西林等. 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开发[J].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8(7):948-953

第3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第4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BIM 施工管理平台 IFC WBS视图

前言: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建模技术,它根据建筑图纸等信息生成三维的建筑模型,可以在最早期向我们展示该建筑物。BIM技术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相结合,方面可以提高项目前期的预算精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数据的精确化管理。两者相结合,BIM技术可以在整个成本管理过程中实时的对成本数据进行监管,保证其正确性。

一.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正面临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大型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有较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很不均衡,整体的技术水准仍然偏低,装备较为落后,平均建筑能耗物耗较高,影响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中,目前靠技术进步占效益增加的30%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40%,设计和施工水平都远远跟不上我国快速增长的建设规模。

2.资源浪费严重

在建筑业中,由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沟通不畅,导致设计阶段经常存在着错、漏、碰、缺等现象,不仅在图纸会审阶段即使进入施工阶段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出现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开发商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并且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年年增长,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将造成更大的挑战。

3.建筑业信息可视化化程度水平较低

传统的建筑信息主要是基于2D-CAD图纸建立的,随着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程针对目前建筑业向低污染、低能耗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发展趋势,已有的2D图纸已不能满足业主等各方的信息需求,另外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后大量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设市场,对中国的建筑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信息化技术是我国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建筑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可视化程度较低。因此,在行业规模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持续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提高建筑信息化程度。

二.建筑信息化模型及应用现状

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应用始于美国,美国大多建筑项目都已应用BIM,有种类繁多的BIM Spatial Validation,Facility Management,等。BIM技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将建筑工程生命全周期内的各种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并进行有效的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据统计,在2009年北美工程的BIM应用率达到49%,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BIM使用率达到36%,到2012年,北美71%的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和业主在应用BIM。美国总务管理局陆续推出了国家3D-4D-BIM计划,系列BIM指南,NBIMS、美国国家CAD标准等一系列应用标准,某些州设施委员会也宣布对州政府投资的设计和施工项目提出应用BIM技术的要求。英国政府要求到2016年,全面协同3D-BIM,并将全部的文件以信息化管理。日本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BIM技术,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进。

目前在国内,多个组织机构开展对BIM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标准的研究。部分工程也启用了BIM技术,如:上海中心、北京世贸广场、中国尊等大型项目。作为信息产业的引领者,国际信息港建设中心在2009年引入BIM技术并逐步进行了应用,采用业主驱动模式,通过BIM建模、BIM模型协同阶段的应用和总结,结合国际信息港工程管理特色,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体系,并搭建信息化系统。作为业主单位,项目初期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阶段,用于设计方案讨论、技术审核、内部决策等。随着对BIM技术认识的深入,项目的BIM应用已开始扩展至项目施工阶段,本文主要论述在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研究。

三.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平台研究

BIM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设计阶段,用BIM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及通过对建筑图与设备管道图的碰撞检测来降低后期施工工期及成本,全面提高工程质量。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BI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应用也逐渐扩散到建设行业的各个阶段,例如施工、运维等阶段,慢慢的形成BIM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上应用的趋势。

本文通过IFC解析器读取IFC文件在IFC实体库中重构IFC模型,根据施工管理模型视图从BIM数据库提取模型,以空间结构视图、3D视图WBS视图等视图方式显示模型,可导出为文档和报表,供决策支持。建立基于IFC的5D施工管理模型,将建筑物及其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实现施工进度4D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4D可视化模拟。通过建立工程计价清单并与WBS节点关联,建立全面的动态预算及成本信息数据。

1.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施工管理平台架构

针对施工阶段的组织和过程管理特点,考虑组织、过程和信息三要素,动态创建、集成、管理和应用建筑工程信息,解决异构数据转化与存储、模型集成与提取、数据一致性控制、并发访问管理等问题,建立基于IFC标准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施工管理平台架构。

2.施工管理BIM模型

基于IDM和MVD标准,结合“基于规则集”的模型验证方法,准确定义施工管理BIM模型,实现施工管理模型提取与集成、并发访问控制和一致性约束等技术。结合MVD和IFC标准,研究非IFC格式建筑工程信息转化为IFC模型的通用实现方法和流程,实现非IFC格式结构化信息集成到BIM模型。引入云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型网络和信息技术,设计基于WEB的BIM服务机制,实现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参与方便捷的访问集成BIM模型。

3.基于IFC的5D施工管理模块

将建筑物及其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实现施工进度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4D可视化模拟。通过建立工程计价清单并与WBS节点关联,实现全面的动态预算及成本信息数据的5D管理。

结语:

由于BIM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国内的BIM标准尚不完善,项目团队BIM应用能力分布不均,尚未实现全过程的BIM应用,尤其在造价方面应用较少。但是克服了业内BIM应用偏理论少实践;重设计轻施工的现状,实现了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专业的业务协同,具备较好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BIM课题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刘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数学学报,2010

[3]李艳营.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有效应用.工程科技.2013

第5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BIM;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变更

1 BIM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一种全新的解决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它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 概念最初是由美国Autodesk 公司于2002 年首次提出在总结归纳匈牙利raphsoft公司提出的虚拟建筑(Visual Building)概念和美国Benetly公司提出的Sig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概念基础上,并将其应用到Revit 软件中。

BIM是以参数化三维模型为核心,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参数化表达,原理是尽可能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变更提前到项目前期,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同时使建设全过程的信息保持一致,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有关项目的各种实时数据,这些信息完整可靠并且完全实时协调。

2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应用

BIM在建筑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三个主要阶段,对于促进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加快决策速度,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BIM在设计方面上的应用

在建筑项目设计中实施BIM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减少后续施工期间的洽商和返工,保障施工周期,节约项目资金。BIM在设计方面表现的主要优势为可视化、协调、模拟、优化、出图,将专业、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并将多系统间原本独立的设计成果置于直观的三维协同设计环境中,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BIM的重要保障工具是协同,它实现了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终极目标。BIM使未来协同设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及管理手段,大大提升了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

2.2 BIM在施工方面上的应用

施工阶段分为设计效果可视化和模型效果检验、多维效果模拟及施工监控三方面。利用BIM模拟施工,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安排,提前发现施工方案的不足,有利于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和资源配置,减少返工和成本浪费。

BIM能够解决大量管线碰撞问题,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有效提高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和施工协调管理。将BIM模型与施工过程中的数据相结合,能够直观体现施工界面和顺序,促进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间的协调;将四维施工模拟与施工组织方案相结合,能够有效控制设备材料进场、劳动力配置、机械排班等各项工作。

2.3 BIM在物业方面的应用

物业是指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物业可以一次性出售,也可以通过出租的方式零星出售,边流通边消费;其价值可以一次性收回,也可以在较长的时期中多次收回。

BIM能够让客户充分了解到物业的具体情况,看是否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BIM在客户不到现场的时候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场景模拟,即在建筑建成之后,客户从网络就可以获悉从不同的路进入到模拟的建筑物里面,并且能够看到这个建筑空间的各个位置以及墙体内的设备系统。

3 BIM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应用

3.1工程变更概念

工程变更(EC,Engineering Change),指的是针对已经正式投入施工的工程进行的变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工程变更主要是工程设计变更,但施工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等也会引起工程变更。

3.2工程变更对项目的影响

工程变更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的环节,其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往往导致建设项目工期延误、投资失控、返工增加以及劳动力和机械降效损失。对每一个项目而言,工程变更控制和管理的目标在于防止或减少工程变更的数量,在工程变更发生时减少其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

3.3 BIM在工程变更中的应用

3.3.1 BIM在决策阶段工程变更控制中的应用

BIM在决策阶段主要是为建设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提供可行性论证,提高论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BIM为建设单位提供的概要模型能够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为整个项目的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提高质量。

3.3.2 BIM在设计阶段工程变更控制中的应用

BIM技术将以往“隔断式”设计方式、依赖人工协调项目内容和分段交流的合作模式变成平行交互的方式。一个工程项目设计涉及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动力,此外还包括许多专业分包如幕墙、网架、钢结构、智能化、景观绿化等,用BIM进行综合协调,会使设计变更大大减少。

项目中进行BIM技术应用,结合项目特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从建模算量,造价数据BIM模型建造;项目管理全过程BIM维护更新与数据提供;钢筋下料翻料;碰撞检查;结算审计;工程资料录入,建立基于BIM的工程档案;现场数据服务等方面提供基于BIM的工程技术数据服务。

3.3.3 BIM 在施工阶段工程变更控制中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即使发生变更,如果是共享BIM模型(以别墅为例,用BIM软件Autodesk Revit创建的模型如图2所示),用BIM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对设计变更的有效管理和动态控制。BIM 技术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是一个包含了建筑所有信息的数据库,将 3D 建筑模型和时间、成本结合起来,就可以建造 4D 的虚拟施工过程模拟,在工程施工之前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要求,减少因信息传达错误而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问题,消除信息传递障碍,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模型随工程变更而即时更新,实现对工程变更的动态控制和有效管理。

4结语

在发达国家,以Autodesk Revit 为代表的BIM 软件已逐步普及应用,在欧洲、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BIM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BIM 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我国建筑市场庞大,BIM 技术必将为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波.BIM技术标准研究——以BIM芬兰标准为例.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技术.2012

[3]陈彦,戴红军,刘晶,成虎.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框架研究.施工技术.2008

[4]刘照球,李云贵.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口.建筑科学,2009

[5]何关培.我国BIM发展战略和模式探讨.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

[6]丁士昭,马继伟,陈建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7]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8]赵玉秀,宋金华,杨琦.浅议工程变更管理程序[J].山西建筑,2011(05):250-252.

第6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杨宝明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 创始人,现任鲁班软件董事长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上海鲁建筑业最有影响力管理杂志《新鲁班》总编

《 施工企业管理》《建筑时报》等建筑业权威媒体专栏作者

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建筑业资深研究专家

研究领域:建企提升项目利润、建企竞争力、建筑企业信息化等,在行业杂志发表百余篇、40余万字研究成果

曾任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建设总公司任项目经理近十年,负责实施过多项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曾在南华大学土木系任教班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中国建筑业是中国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最

大的产业,木材消耗量占全球约半数森林砍伐量和建筑钢材,消耗了全球约60%的水泥,产生了中国约48%的城市固体垃圾。通过对国内建造阶段大量的项目实践统计分析表明,建造阶段中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可以全面提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压缩10%左右的工程进度,减少60%左右的返工,显著增强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获得5~10倍的投资回报。

正因如此,建筑信息模型B IM(B u i l d i n g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已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最热门的技术。

所谓BIM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在电脑里造房子,在正式施工前理清所有数据和技术问题,避免当前大量存在的粗放管理和返工,较专业的表达是创建与管理建筑物物理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的方法及其应用过程。BIM是关于建筑物的共享的知识资源,为建筑物从设计、施工、运维、翻新及至最终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BIM是三维可视化的。建筑物所有信息的载体,因此可以有效实现多专业模型的集成,发现问题,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多部门间的协同,提供决策效率与质量;实现多阶段之间信息的流转,减少因设计、施工、运维行业分工造成的信息孤岛,减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BIM技术是建筑产品的数字化,因此,也是整个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的基础,基于BIM会产生大量的应用。可以预见,未来BIM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平台,BIM技术将掀起未来建筑施工行业的一场革新风暴,成为行业创新的革命性技术。

正因为BIM的革命性价值,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各国政府都制定了BIM的相关政策推广BIM的应用。我国的BIM发展也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关注。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并且“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此外,BIM也是整个智慧运维、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后续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都必须架构在BIM技术的基础上。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GIS技术、3D打印技术等的集成,将产生更多更广泛的应用,未来想象空间无限。

鲁班软件:中国BIM技术引航者

鲁班,是中国建筑行业的祖师爷。相传他发明了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铲子、锯子等大量土木工具,如今建筑工地上的工作者们依然在沿用祖师爷发明的工具建造千万广厦、建造参天大楼。鲁班软件取名“鲁班”,也代表着我们专注于建筑行业,致力于为现代“鲁班”们创造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为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行业资深专家杨宝明博士创建于上海张江软件园。鲁班软件团队研发BIM技术始于1999年,16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建筑业进入智慧建造时代,努力成为占全球50%的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

鲁班软件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和推广BIM技术的软件厂商,也是唯一一家专注建造阶段BIM技术项目级、企业级解决方案研发和服务的供应商。鲁班软件拥有一大高端管理咨询服务(鲁班咨询),两大解决方案(建造阶段BIM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级工程基础数据整体解决方案),三大服务支撑体系(鲁班大学、鲁班工程顾问、鲁班数据)。

虽然BIM这一术语是2002年由美国提出的,但早在1999年,鲁班软件就已经利用BIM的理念在开发软件,并实现了BIM的工具级单项应用——算量。2009年,鲁班软件将公司的研发重点从BIM的岗位级算量应用,率先向项目级、企业级的BIM系统与平台进行布局,从单一的算量应用延伸至成本、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106个应用。2013年2月,鲁班建模算量软件宣布免费免锁,从而宣告了鲁班软件从软件厂商向互联网厂商的转型、从个人级应用向项目级企业级应用的升级,这是业内第一家做出如此大的变革的软件厂商,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转型以来,鲁班软件的建模算量软件增加了近40万的注册用户,达到100余万;鲁班BIM项目级服务已经在迪士尼、上海中心、苏州中心、苏州现代传媒广场、金虹桥国际中心、珠海仁恒滨海中心等超过200个大型复杂项目中得到深入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BIM实施体系和方法论;鲁班BIM团队服务过的百余家企业,BIM技术应用已成功从项目级应用进入企业级BIM系统平台搭建,如贵州建工、中建二局、湖南六建、中铁城建、苏中建设、南通二建、龙信集团等企业全集团全面推广使用鲁班BIM技术;鲁班BIM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符合中国建筑业特色的技术特点与服务方式,使得鲁班BIM成为建造阶段BIM应用的第一品牌。

核心优势

作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BIM市场自然是国内外建筑软件厂商的必争之地。群雄逐鹿,鲁班软件不拘一格,另辟蹊径,在BIM行业竞争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关键在于几大核心竞争力:

1)创新的商业模式

2013年2月20日,鲁班软件向全行业郑重宣布,鲁班建模算量软件全面免费免锁,自此,鲁班软件用户可以真正零门槛地享用一流的算量软件了。

这一举动标志着鲁班软件在行业中率先向互联网、向服务转型,而这种转型是基于鲁班软件领先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对建筑软件业的深刻洞察,并在长期的研发准备基础上实施的。鲁班软件已成功研发出算量互联网应用平台(iLuban)、服务平台和系统运维平台,采用先进的“云+端”模式,突破了单机软件功能的局限,使算量软件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增值的云服务采用年费的形式,突破了盗版以及升级费难收的瓶颈,摆脱了中国软件企业多面临的由用户使用习惯带来的规模扩张困难的窘境。

同时,鲁班软件已经布局研发企业级、项目级的BIM系统。BIM是个复杂的三维技术,BIM系统的实施需要有BIM团队、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等。因此,鲁班软件并不主动销售BIM系统,而是采取服务的方式,用BIM系统为企业提供BIM咨询服务,让企业在缺乏BIM队伍时也能更快速地实现BIM的价值。

2)领先的企业级BIM系统

早在2007年,当行业还在认知BIM价值的时候,鲁班软件已经着手架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的BIM系统。在敏锐的行业嗅觉指引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支撑下,鲁班软件的企业级BIM系统在国内一枝独秀。

鲁班软件的企业级BIM系统(Luban PDS)是一个以BIM技术为依托的工程基础数据平台。它创新性地将最前沿的BIM技术应用到了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当中。在Luban PDS中,只要将创建好的BIM模型上传到系统服务器,系统就会自动对文件进行解析,同时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包含三维图形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系统将不同的数据发送给不同的人。Luban PDS拥有多个客户端,企业不同岗位人员根据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客户端,随时随地从BIM模型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如Luban BIMWorks、Luban BIMViewer、Luban BIMExplorer、iBan、Luban Onsite、Luban Schedule Plan。其中,LubanBIMViewer、iBan等与移动应用紧密结合,充分适应了建筑业移动办公特性强的特点。

鲁班的企业级BIM系统实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协同,实现了模型信息的集成,同时授权机制实现了企业级的管控、项目级管理协同。它是一个运用组件集成先进开发思想的,集成了优秀CAD引擎、云技术、数据库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平台,新功能开发速度快且稳定。放眼整个国内、国际,类似这样基于BIM、互联网的企业级系统,市面上都还没有。

此外,鲁班软件坚持聚焦定位、开放数据、广泛联盟。我们与主流erp厂商新中大、用友等强强合作,共同为建企信息化提供最具价值的解决方案。

3)强大的研发实力

鲁班软件拥有专业背景极强的管理研发团队,拥有占地1 000余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鲁班软件十分重视研发,每年将收入的30%以上投入研发。

鲁班软件下设鲁班BIM研究院,由四位经验丰富的博士领衔。至2014年,鲁班BIM研究院承担多项部级、市级BIM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数十篇发表BIM研究论文与报告,其中sci文章达6篇,影响因子之和达14.5,可以媲美国内研究BIM的高校。BIM研究院与国内外大学建立合作联系,进行BIM的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如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等。在BIM研究院的支持下,鲁班软件积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BIM软件和系统的开发、BIM项目应用的实践都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4)高端营销能力

鲁班软件下设鲁班咨询,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研究专家、受良好管理专业训练的mba以及长期从事行业工作的高级资深行业专家组成,进行建筑行业宏观经济、建筑企业管理、建筑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中国建筑行业最为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

鲁班咨询团队出版专著《突破重围——中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刊发杂志《新鲁班》、建筑行业年度/季度报告等,是建筑业影响力最大的民间智库,并且开设了建筑企业总裁高峰论坛,每年影响上千位企业高层领导。

5)本地化专业化强

国外厂商纷纷涉足中国BIM市场,在设计阶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鲁班软件作为本土软件厂商,专注于建造阶段,对中国建筑业的特点、中国建筑企业的需求、中国项目管理的特色、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本地化规范规则的应用等有着更多的体会,在落地应用方面有着更强大的优势。

这使得鲁班软件与国外优秀BIM厂商的PK赛中占据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如市重点工程上海迪士尼项目,美方对BIM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上海申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上海迪士尼项目的中方项目管理单位,在BIM的理论研究、深度应用方面居于全国前列。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考察以及两轮的产品对比选型,申迪项目管理公司锁定了达索Dassault Systèmes系统、天宝Vico系统和鲁班PDS系统作为候选,最终,申迪项目管理公司认为鲁班BIM的产品和服务功能最强大,本地化功能更符合项目管理现状,最能满足上海迪士尼的实际需求,决定采用鲁班BIM系统用于上海迪士尼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目前,鲁班BIM系统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已实现了深度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014年,鲁班BIM系统在迪士尼项目的应用获得了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联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心茗杯”2014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

6)强大的实施能力

鲁班软件拥有BIM实施经验丰富的近200位顾问队伍,建立了完善的BIM实施管理体系。经过300余个项目级、近百个企业级的BIM实施经验积累,鲁班BIM实施团队总结出了106个BIM应用点,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BIM实施方法论,包括BIM相关标准、流程与制度等。作为BIM软件厂商,鲁班软件的BIM咨询实施服务更侧重“带教式”。通过工程顾问实地驻场的贴身指导,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BIM团队、自己的BIM流程与相关制度,把一整套BIM实施方法传递给企业,节省企业自己摸索的时间与精力,快速建立企业自己的BIM能力。

16年的积累,让鲁班软件拥有最多的BIM成功实施案例、最多的合作客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建造阶段BIM应用第一品牌。

向建筑业互联网+迈进

建筑业向来是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洼地,而BIM技术作为建筑业的数字化基础,使得建筑业有了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可能。可以预见,BIM技术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系统,近500万建筑从业人员都将要利用BIM技术完成工作内容。鲁班软件建模客户端的免费,让鲁班软件的客户端用户迅速增长至100多万,随着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数量将持续稳定增加。鲁班软件将BIM作为建筑业互联网的入口,积极向建筑业的互联网+迈进。

班汇通是鲁班软件向互联网+迈进的第一个新平台。班汇通在2014年3月注册于上海自贸区,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为建筑施工领域提供完整的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的网络平台。班汇通通过整合建筑施工、法律、金融及互联网运营等多方面资源,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信息透明的投融资平台,实现优质工程项目、优秀项目经理与建筑业内人士投资资金的直接对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领域投融资运作效率,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为新的标的信息随时推送到100多万鲁班软件用户面前,所以普通互联网金融平台常面临的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班汇通却可以将其显著降低。

第7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暖通空调工程;BIM技术;应用

将BIM技术运用到暖通空调工程中,能大大提高设计技术的协同性,这依赖于某种技术来实现信息间的不断切换,这是BIM技术的一大特点即为信息化。与传统的暖通空调工程相比较,BIM技术以及其辅助技术的使用,能使得设计阶段的技术设计更加趋向于标准。而更为规范的技术设计是帮助它走向市场的途径。本文将对此进行着重论述。

一、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BIM技术的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它主要实现信息的转换,故而又叫数字信息化模型。它的出现代表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再创高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由模型逐渐转变为实际应用。BIM技术推广于实践,使得其相关产品、相关产业均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不仅仅作用于一些建筑工程,它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BIM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即可视化和信息化。对于可视化来说,它收集和采集的信息主要是三维数字型的,因此可以很好的将信息进行整理并且详细的展现出来;对于信息化来说,它的信息来自各方各面,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在进行施工时,大大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从而加速工程的进度。另外,它还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BIM技术的单一理论相对匮乏,均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的,本文也将以举例的形式来浅谈BIM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二、设计阶段的技术设计分析

(一)冷热源的设计

暖通空调的冷热源设计主要以划分区域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区域内会出现各不相同的系统来进行控制。在生活区域中,由于季节的变化,单一的供水系统将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应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空调的冷热调整。在炎热天气时,需要冷负荷来使得空调制冷;而在寒冷天气时,单一的空调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需其他设备加以转换才能提供足够的热负荷。在人数较多的区域,还需借助太阳能热水器的作用来完成热水的供应。在其他区域中,也即是人数相对较少,需求也相对较低的区域,暖通系统可以满足基本需要时不需要增设辅助设备来达到预期目标。

(二)准确掌握负荷

冷热负荷的生成是暖通空调运行的必然结果,准确地掌握某区域的冷热负荷值,以便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想得到准确的冷热负荷值需依靠专门的软件进行计算方可得出,而Dest软件便是进行冷热负荷计算的软件之一。

(三)关于暖通空调的设计

由于暖通空调的各区域的能耗均不相同且各区域的需求也相差甚远,因此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是极为明智之举,这种各区域方案不同的方式会直接导致暖通空调在应用方向以及性能发挥方面也各不相同。在生活区域中,由于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采取新风系统,因此它需要一种循环风系统,也对相关技术人员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保证风机管盘的正常运行;在住宿区域中,一般只需联合散热器和分体空调的系统便能满足需要;不同的区域因需求不同而设计不同的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是BIM技术的一个较大的优势,它将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也会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

三、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

(一)关于BIM技术的选择

BIM技术运用在暖通空调工程中,应首先选择相对合适且具有相对优势的软件来进行辅助。目前,通常采取MagiCAD软件,它是由Revit和CAD共同开发的一种软件。它将Revit和CAD的优点整合到一起,并消除其差异性,从而使这种软件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它的技术性比较强,因此它可以被运用到各种行业。由于它具有一定的保障,暖通空调工程常常选择它作为BIM技术的应用软件。

(二)BIM技术的工作范围

BIM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暖通空调的设计,是由于它所设计的系统,符合暖通空调的系统运行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速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与二维设计的差异

传统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主要以二维设计为主,而现在随着BIM技术的应用,现代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主要采取三维数字模型。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尝试,导致了它与二维设计之间出现了竞争性,二者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对于BIM技术来说,它的使用能够搜集到较为全面、综合的信息,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既能将设计的内容完全的展现出来,又能给人以立体感,使设计方案清晰简单;而对于传统工艺下的二维技术,则没有这种表现效果,也不能完全以图形的方式将设计图完美地以立体形式呈现出来。BIM技术主要是以三维模型为主,运用到设计阶段中,更加注重细节性的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得到了保障。由于它能直观地将设计图及设计方案进行展现,在施工中也保证了工程的效率和进度。但是由于其准确性相对较高,则实施起来要想达到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对实际操作技术要求很强的设计,应首先保证输入信息的正确和完整,这需要施工企业合理配置施工人员,让专业水平较高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但目前为止,这种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仍数量有限,需要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来进行大力培养,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对于二维技术来说,则相对简单,它的操作过程简单,不需要呈现立体的设计方案,而只需要呈现出平面图形即可,并且它不需要解决复杂信息困扰的问题,操作起来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应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其优点,从而完成预期目标,实现经济效益。

四、总结

BIM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的应用中有很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不仅仅使它本身从设计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也给暖通空调行业带来了技术保障和经济效益。通过文章可知,BIM技术目前还只是处于实际应用中的探索地位,它需要与实际相结合,以实际需求为主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使得BIM技术不断成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凯.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53-53.

第8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集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与数据处理为一体的技术,其涵盖了工程项目的所有内容,是建筑行业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目前BIM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也为高校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BIM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意义入手,分析现阶段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的BIM技术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类;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73-03

引言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一项通过数字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显现出来,并指导项目施工、维护运行的新技术。[1]它综合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具有模拟性、可视化、可出图、优化性、协调性等特点,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培养专业的BIM技术人才逐渐成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2]高校工程类专业是为我国培养建筑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的将BIM技术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握市场的导向和需求,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一、BIM技术教育概述

(一)BIM技术教育的特点

BIM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模式不同,其需要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的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首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分掌握本专业的BIM建模软件,并对其他专业的有初步的了解。在应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协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协作,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进行教学,促进各个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建筑工程学科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优化专业设置,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BIM技术教育的意义

BIM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部过程,范围较广,且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已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已将BIM技术视为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也在不断的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中。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BIM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的能力。通过BIM技术对工程项目的模拟设计、施工,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并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专业难题,使学生跨专业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均有所提升。[3]BIM技术符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内容复杂、管理精细的发展要求,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使高校学生获得更专业的技术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指明职业的发展方向。

二、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国内BIM软件开发技术不成熟

BIM技术的关键在于建立用于存放建筑工程几何或者非几何数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任何一个阶段为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4]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之间、工程结构之间都存在差异性,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这也就需要一个能够包含大量工程信息参数的建筑模型,也就决定了BIM软件在开发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其能够含有内容较为丰富的数据库平台。我国的BIM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国内BIM软件的开发公司积极地与高校进行合作,以不断的对软件的信息库建设进行完善。但是现阶段国内BIM件的开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现阶段国内的BIM软件还无法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系统化,无法将信息化模型应用在设计、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以实现整个工程的完整串联。[5]BIM软件开发技术使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阻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设置之间的链接和不同专业之间的互通。

(二)高校BIM应用型人才缺失

BIM人才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BIM技术教学人才、BIM专业应用人才、BIM工具开发人才、BIM标准制定人才。[6]这些人才需求类型中,专业应用性人才所需范围广,需求量大,而所有的这些人才类型的培养,都是以BIM技术教学人才为基础,只有教学有成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根本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建筑项目建设的实践能力,对BIM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还不够,缺乏运用BIM技术建设实际工程的经验,导致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因高校决策、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教师并未在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约束中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而更多的高校多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实际教学成果未设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未提供足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的教学发展。其次,高校课改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课改经费的问题,在BIM技术实践教学中,课改经费未能支撑实际的经费开支,影响了高校的BIM教学效率。即使国内一流高校在教学设备方面优先于其他高校,但并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导致全国各所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未能有完整的设备满足专业课题的实践教学所用。[7]

(四)BIM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设置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对课程进行了重组设置与创新,如某高校在水利、土建工程中设置虚拟沙盘、修建水库枢纽实训基地等。由于水利、土建工程的BIM设计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才能显示出其优势,这些虚拟的工程都较简单,学生在实际运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其全部功能,领略不到其的强大,也无法感受到工程的复杂性。此外,部分高校过于重视BIM软件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置较多,缺少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操作软件,而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均严重下降。

三、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最大化的应用BIM技术教学

高校工程类专业在应用BIM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的模式,注重BIM技术的专业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积极地与校外施工单位、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应该在原有专业课程(如CAD)的基础上单独开设BIM建模课程,为工程类专业学生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我国现阶段的BIM软件可以从MagiCAD、Revit以及天正、浩辰等软件中导入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还能够运用软件自身的功能建立三维模型。[8]BIM软件对其他绘图软件的兼容性可以大大缩短不同专业、不同软件之间的建模时间,使BIM技术在教学的工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了BIM技术的优势。

(二)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BIM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对BIM技术的学习,完善对教师BIM技术教学能力的考核制度,建设一支知识过硬、能力过强、经验丰富的BIM技术教育队伍,保证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应该加强对BIM教学人才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与校外工程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让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师进入实际工程中进行锻炼,丰富教师参与工程建设、实际应用BIM技术的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成为一名专业的BIM技术教学人才,为高校工程类专业BIM技术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培养更多的BIM专业技术性人才。[9]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我国各高校应该加快建立有效的BIM技术教学管理机制,规范BIM技术教学行为。根据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信息化模型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保证输出信息具有实践性价值。建立专门的BIM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学校BIM技术的教学工作,定期对各专业教师BIM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淘汰。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之间的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大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究力度,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加快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加快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改革,将BIM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合理设置BIM技术教学课程。在大一时期就要开始向学生普及BIM建模软件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BIM技术制作完整的结构施工过程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建立工程施工模拟实验室,鼓励学生通过BIM软件将实习的工程图纸进行整合,制作成虚拟的四维施工模拟图,以加深学生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流程的了解,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增加自身的BIM技术应用经验。例如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图纸、结构设计、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要求、工程的造价、项目管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虚拟的工程案例模型,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化、可视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BIM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各高校应该加强与建筑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加强与合作工程企业的协作,不断鼓励学生进入合作企业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增加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建设的经验,促进学校BIM课程的改革。

BIM技术作为现代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的工程类专业应该不断进行BIM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可能的应用BIM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创建一直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学队伍,同时应该加快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采用科W的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学生BIM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黎敏,李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155-156.

[2]曾文海,付伟明.BIM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85-86.

[3]张尚,任宏,Albert 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02):92-96.

[4]陈金华,郭华伦.在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03-104.

[5]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04):156-159.

[6]崔建华,夏珊,丁克伟,陈东,刘运林.将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安徽建筑,2015,(03):45-46.

[7]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269-280.

[8]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10):913-916.

第9篇:bim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BIM;土木工程;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及其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因就业形势好、缺口大而备受学生及家长认可,国内高校也在二十年间纷纷开设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近年来,行业及周围环境的一些新的形势让这个基本稳定的就业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自2011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趋冷、国内建筑企业逐渐向海外拓宽市场、国家“十二五”以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等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国内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但是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其中土木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BIM技术自2008年开始引入国内以来,因其理念的先进性和显著的效益得到了建筑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本文对BIM技术给土木工程就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BIM人才的就业前景

BIM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它能够为工程项目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成本降低,因此在BIM技术的推广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恰好是工程项目中参与各方中的”大哥“———业主。例如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迪斯尼乐园的业主TheWaltDisneyCompany在招投标阶段就明确要求投标单位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等工作。紧跟着业主青睐BIM技术的是与业主直接产生工作关系的设计、施工单位,而物业管理、材料供应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暂时还没有太多感受到BIM浪潮的影响。整体来看,BIM技术的应用在带给业主、施工单位、物业公司等参与方效益的同时,对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阶段性工作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将是BIM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从岗位来看,BIM技术的推广将逐渐催生一个专门运用BIM工具(软件)协助参建各方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物业管理等各种工作的咨询服务岗位。BIM人才的岗位将具有与现在的项目经理类似的性质,譬如:跟随工程项目工作、对工程项目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其工作内容和复杂程度决定了BIM人才在同一时间只能参与极少数项目的建设工作,这就意味着未来对BIM人才的需求将随着市场对BIM技术的逐渐认同而增加。

二、合格的BIM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四所大学编写的BIM标准中,均提到了“集成高效设计”、“团队协同”等关键词[1]。可见合格的BIM人才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和多专业协调的能力,而绝非仅仅是学会某一款新的软件就能满足BIM的理念要求。除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BIM工具(软件)以外,对于一个合格的BIM人才来说,扎实的专业背景(即使仅是某单一专业,例如房屋建筑)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还应该对其他专业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应该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工程项目带来的各种要求。简单地讲合格的BIM人才应该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广泛的建筑相关专业知识、对BIM技术理解和能运用、能利用前面的条件协调多个专业工程师之间工作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向BIM岗位转型的优势与劣势

因为国内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遵循“大土木”的培养定位,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学习BIM技术的天然优势。譬如从当天土木工程(房建方向)的本科课程中,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结构CAD等选修课程。从就业方面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广泛就业面也能侧面证明土木工程专业有展开BIM学习的良好基础。不过应当清醒认识到的是以上只能说土木工程专业有“懂专业”的优势,然而另一块“懂BIM”却是劣势所在[2]。一是土木本科多没有开设BIM或相关工程管理理念的课程,而是侧重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学生缺乏BIM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在软件理论和应用上,学生多因培养方案而更重视AutoCAD、PKPM等工程设计和工程制图软件,对Revit等BIM工具并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之BIM软件工具尚在推广、对硬件要求较高等现状,学生学习BIM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四、土木工程本科高校面对BIM就业需求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多所高校正在抓住BIM的改革机遇占领新大陆的制高点,例如华中科大成立了BIM工程硕士点,清华大学已与Autodesk公司、广联达软件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制定了若干BIM框架等,普通高校面对BIM的就业浪潮机遇和挑战。

(一)BIM对教学资源的高要求将是前所未有的。BIM技术明显的特点包括了信息化、可视化、多专业协同,如果在高校教学中大规模推广,落后的计算机硬件首先将无法满足以Revit为代表的BIM工具的需要;多专业协同则要求最好具备齐备的专业设置(包括土木、电气、造价等),这些是国内许多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条件。

(二)师资力量的短缺。BIM技术初步成型且尚在推广,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尚在完善,优秀的师资力量往往并没有集中在高校而是在社会企业中,而且BIM师资的培养绝不是靠一两门课程就能达成,需要教师在企业和项目中的长期磨练才能达到真正能“授业解惑”的水平,所以师资的培养不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缺少可以用于教学的BIM项目。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或桥梁设计不同,BIM概念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这就意味着BIM的覆盖范围要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范围大,而且覆盖的时间轴也更长,从项目策划到后期维护都会是学习范畴。静态的、模拟的学习和设计明显不能满足高质量的BIM教学,加之目前国内真正完全地、成功地运用BIM技术的项目仍然很少,不论是模拟教学还是参与式教学都是难题。

五、面对BIM的就业需求调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建议

(一)注重高质量的师资培养。高质量的老师成就高质量的教育,在BIM这广阔的就业前景面前,首先应该注重高质量的师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这方面国内热度高涨、活动频繁,涌现了大量的培训资源,作为管理层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培训、加深与相关企业的相互合作,掌握BIM的发展动态。

(二)单设培养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阶段课程繁多,而BIM的学习并非加设一两门课程就可达到预期效果。建议以实验小班的形式,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专业基础+BIM技能”为培养模式,通过选修Revit等软件课程、结合校企实践基地、参与实际BIM项目、做BIM毕业设计等方式落实教学。

(三)与企业合作。BIM广阔的前景离不开广大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真实地在推广BIM技术、应用BIM技术的还是一线软件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与施工单位,它们是对BIM最了解、最有话语权的参与方。

(四)将毕业前的教学质量与就业挂钩。目前短期来看对BIM人才有实际需求的还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形式,引入企业参与教学工作,客观公正地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教学质量,让用人单位从毕业生中可以从培养过程中择优录用,做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蔡可心.4所美国高校BIM标准简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