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电厂统计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电厂统计工作总结

第1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厂 生产统计 任务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97-01

显然,电力生产是基于用电需求而有机统整发电、配电和输电等环节,构建起的电力系统,相关环节都发挥了各自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作为整个系统源头的电厂,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将生产统计作为日常工作规划和安排的基础。就生产统计来说,可以帮助电厂企业建立机组运行台账,实现机组数据的录入。只有基于生产统计工作获得的数据,电厂企业才可以开展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进而获得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规律,找出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并反馈给检修技术工作人员和企业的主管领导,总结出电厂生产的最佳运行模式,确保电厂能够持续和稳定的运作下去。

1 电厂生产统计的主要任务

归纳而言,电厂生产统计的主要任务为:推动电厂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健全和完善,全面落实业务主管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安排的相关统计调查任务及各项统计报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高效完成、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中心任务,对电厂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监督和统计分析,并起到统计信息咨询的重要功能。

2 电厂生产统计的重要性

电厂企业使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要素,电厂企业经营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资产的升值,维护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通过下列数据公式:收入-成本=企业利润,可以发现,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基于节支和开源这两个主要途径。开源,也就是增加电厂企业的收入,在购电合同的基础上,电厂企业最大限度的生产电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上网电量,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显然,由于阶梯电价问题,导致必须重视电量结构,为了有效增加电厂的经济效益,不能没有计划的生产电力。因此,电厂必须重视生产统计工作,开展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对设备运行和企业的工作安排予以合理的调整,从而实现电量结构的有效优化,最终实现谷段少发、峰段多发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的优化电厂企业生产电力的平均电价。从而使电厂企业通过电力结构优化和电量增发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谓节支,即重视和强化成本管理,尽量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项目,利用节能降耗措施,满足国家的同网、同质、同价的竞争要求,减轻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厂生产统计能够科学和实时的发现电厂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弊端、缺陷和问题,可以为电厂管理者提供管理所必须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使电厂能够有效减少自身的非必要成本,利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在电厂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经常提及增收节支的重要性,但是真正作到的企业的数量屈指可数。现阶段之所以没有暴露出激烈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电力市场还处于绝对垄断的环境之下,还没有引入和放开市场竞争。一旦电厂企业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的会使电厂面临突出的成本问题。由于成本+利润=电量×电价,一旦电厂生产成本过高,则会相应的抬高电厂企业的电价,有可能导致电力无法上网,最终使企业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总的来说,科学细致的开展电厂日常经营生产的管理工作是落实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显然电厂生产统计在该过程中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和功能,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检修到运行方式调整,从资金运营到科技更改,都需要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要想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就必须依赖生产统计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对于电厂来说,生产统计具备了监督、咨询和信息等主要功能。通过生产统计,能够详细和全面的获得电厂企业的当前动态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资料,使电厂在面对动态变化的燃料市场以及电力市场时,可以系统、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为电厂管理者提供燃料消耗、燃料供应、机组运行状况、电价和上网电量等诸多重要信息,这也是电厂生产统计的优势和强项。需要注意的是,电厂生产统计一定不要简单的停留在对数据的低层次加工之上,这无法充分展示电厂生产统计的重要性和显著优势。因此,电厂生产统计还应当具备监督功能和咨询功能。也就是要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和电厂相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电厂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予以总结,推动生产统计的多样化和高层次进程。

3 加强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1)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推动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开展。在不久的将来,电厂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厂生产统计工作应当立足于服务电厂的基础之上,贴合电厂实际和工作安排构建和完善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一定要全面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力、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起到为电厂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服务的目的。细而言之,电厂生产统计一定要涵盖电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具体应当涵盖以下方面:①电厂的电能质量、发电设备可靠性、安全生产性、电厂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电量、厂用电率、煤耗等相关指标;②电厂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生产形势等;③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数据及利润数据;④结合上述几个指标构建得到的固定分析模型。

(2)强化生产统计分析工作。在电厂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中,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电厂当前的运行现状,依赖于直观的数据报表和简洁的数据分析。所以,电厂生产统计要在数据认真、实时统计的基础上,发现电厂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电厂领导提供科学管理的依据,以便采取对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严格的落实了电厂生产统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重视生产统计工作的人才队伍培养,有效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必须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思想认识层面提高对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必须提高电厂统计工作人员的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让他们形成企业生产和发展依赖客观详实的统计数据的意识。最后,要强化业务培训,引导统计工作人员学习现代统计理论、预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电厂生产管理知识、现代经济学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萍.生产统计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3(24).

[2] 顾艳.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J].中国市场,2011(27).

第2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总承包工程;设计范围;合同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95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着力推进电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优先开发水电、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优化发展煤电、高效发展天然气发电,推进更大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1],构建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现代化电力工业体系。工业建设向国外的发展战略,什么地铁之类的消息,引出总承包项目的必要。结合实际项目相关背景补充总承包火电厂的招标、现状情况。

作者作为总承包工程运煤专业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多项总承包火力发电厂的投标工作,并中标印度JHARSUGUDA 4×660MW燃煤发电机组项目。此项目是目前中印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目前该机组已经完成设计工作,均已达产。

1 设计范围

运煤系统设计包括从厂内2号转运站至煤仓间原煤仓顶部的整个运煤系统,包括贮存、筛分、破碎、除铁、计量、校验、取样、输送等工艺流程,以及检修起吊设施和运煤辅助建筑。

1.1 卸煤系统

卸煤系统: 以煤场为界,煤场前即电厂来煤从进厂开始至煤场为止为卸煤系统。

火力发电厂绝大多数以燃煤为主要燃料,大小火力发电厂日耗(燃)煤量很大,这些煤多由专用火车、汽车或货船运送至电厂,为了将来煤卸下,电厂需要根据来煤方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卸煤系统设施。

1.2 储煤系统

一般在总承包的项目中,设三座条形斗轮机煤场。每个煤场各设 1台堆料出力为4000t/h、取料出力为4000t/h、臂长42m的斗轮堆取料机。

1.3 上煤系统

上煤系统:以煤场为界,煤场后即电厂来煤从煤场开始至原煤仓为止为上煤系统。

一般在总承包项目中,设置带式输送机和转运站。带式输送机头部设有三工位伸缩头,输送机头部下安装电动分流三通,头部下方安装有电动挡板三通管,可在煤仓间转运站内向10号AB带式输送机交叉输送。

2 总承包合同对运煤专业的特殊要求

2.1 总承包工程概述

承包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Procurement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材料采购,而更多的是指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Construction应译为“建设”,其内容包括施工、安装、试车、技术培训等。

2.2 总承包合同对带式输送机的备用要求

合同要求全厂带式输送机都要有100%的备用,即每次转运都要求设置交叉;国内设计规程要求如下“双路带式输送机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宜在下列转运点设置交叉:卸煤装置输出的第一段带式输送机头部;从煤场取煤的带式输送机头部;进入主厂房的带式输送机头部”。

2.3 总承包合同对驱动装置的要求

合同要求如下:(1)功率小于30kW的电机要求配弹性联轴器;

(2)功率大于30kW的低压电机要求配限矩性液力耦合器;

(3)全部高压电机要求配调速性液力耦合器。

国内要求常规配置限矩性液力耦合器。

2.4 总承包合同对胶带的要求

合同要求长度小于1000m的带式输送机采用尼龙(EP)胶带,长度大于1000m的带式输送机采用钢丝绳芯胶带。国内会根据计算之后,考虑各种工况再对胶带进行合理的选型。

此工程按照合同要求选择胶带后,会增加部分带式输送机驱动功率,增加厂用电。

2.5 总承包合同对输送机角度的要求

带式输送机角度的要求:地下栈桥倾角不大于10度,碎煤机室前栈桥倾角不大于12度,碎煤机室后栈桥倾角不大于14度。

2.6 总承包合同对检修起吊装置的要求

检修件重量500kg~2000kg,手动葫芦;

>2000kg, 电动葫芦;

>10t, 双梁起重机。

检修起吊设施的起吊能力大于1.1倍的最重检修件重量。

3 结语

在总承包工程的整个设计阶段,咨询师会对初步设计文件提出详细的审查意见,为使成品满足审查方的要求,应注意对于设计范围的确定,一定要在前期投标、合同谈判时,将所有细节明确清楚,作为将来设计及施工的依据。总承包工程合同,合同是双方的共识,所以任何分歧最终都会按合同要求执行。总之,随着总承包工程的日益发展,应切实按照设计要点进行,能够使运煤系统的设计越来越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第3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电站;厂用电;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1 电厂厂用电率及节能概念

电厂厂用电率是发电厂直接用于发电生产过程的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当百分比越小时,说明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利用效率高。由于水电站发电需要增设各种各样的电力设备,如电动机、水泵、风机等,这些设备的耗电量较高,加上科技水平以及现代化建设发展与用电供求之间的矛盾等因素,使得电厂厂用电率增高,导致大量能源浪费。

现阶段,水电站电力设备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是通过降低厂用电率来提高水机电组的发电效率。降低厂用电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降低厂用总电量,另一方面是提高水电站综合发电量。针对实际控制情况来看,提高综合发电量控制起来难度较大且成本高,采用降低厂用总电量是最佳措施,不仅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水电站发电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水口电厂厂用电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了解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在降低水口电站厂用电率提供的相应数据信息以及影响厂用电率的因素,可以结合其具体的流程进行分析和了解影响厂用电率的主要因素。

2.1 现场调查

根据水口电站日常统计的数据,可以了解去年厂用电的使用进行情况。其中统计的指标包括:发电量、无功电量、上网电量以及厂用电量,统计时间分为每日统计和每月统计以及年终统计。

通过了解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水口电厂厂用电率相当大,而且无功用电量和上网用电量总值还大于发电量,这直接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直接影响水口电厂的经济效益。

2.2 厂用电设备分布

水口电厂作为特大型水力发电厂,其厂内电力设备较多,分布位置广,这对整体的降低厂用电率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厂内设备用电负荷的水力机组包括:各类水(油)泵、机组开关空压机、主变冷却器等。而厂内公用电包括:检查与维修用电、排水装置、闸门设备、充电装置、通风冷却系统、照明系统等。

2.3 原因分析

2.3.1 原因确认

针对水口电厂中用电率较高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统计数据如表2。

2.3.2 用电率增高的主要因素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厂用电率增高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设备环境因素。首先,电厂空调太多,空调效率低,使用时间长。经统计我厂空调年总耗电量为6540816kW.h,占年总厂用电量的60.9%;同时,电厂照明设备多,使用时间长,照明设备总耗电量为1591380kW.h,占年总厂用电量的14.8%。第二,主变冷却器一直以最大功率模式运行,这不符合电设备发电运行规程,造成无功用电量增大,应该结合日常发电情况下,适当调整设备运行状态,避免全程都以最大功率运行;第三,电厂缺乏专业的检修人员,使得水利发电机组检修不到位,检修工艺较差,无法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故障诊断,而且设备数量大,加上检修不到位,更大程度的加剧了设备的运行缺陷,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第四,电厂员工节能意识较差,电厂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节能知识培训,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使得生产生活中经常出现浪费现象,例如,不关电脑空调等。

3 电厂厂用电节能技术管理的措施

针对水口发电站在厂用电率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用电率增大的原因,需要制定以下措施,降低厂用电率,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进而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3.1 主变冷却器运行方式变更

由于夏季油温大于冬季油温,因此主变冷却器运行方式可以由原来的全年都是两组主用一组辅用一组备用,改为季节运行,夏季可以为两组主用一组辅用一组备用,冬季可以为一组主用一组辅用两组备用。通过这种季节变更的运行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主变冷却器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能耗。

3.2 厂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对压油泵、漏油泵可以进行设备调速器机柜的技术改造,减少调速系统的耗油量来降低压油泵启动次数。同时更换陈旧的、功率低的空调,通过宣传教育、随机检查等手段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员工下班后要自觉关闭电脑或其他用电设备。

3.3 巩固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电厂节能教育培训、节能知识讲座等节能活动,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加强电厂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节能降耗,并相互督促,提高电厂上下员工的节能意识。同时,加强节能技术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各项工作都要按照规定规程进行,定期组织培训,提供员工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4 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水电站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节约电能能源,减少电厂生产成本,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电厂员工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巩固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节能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水、节电,并倡导其他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从根本上降低厂用电率,有效提高电厂生产经济效益,推动水电站安全、可靠、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继强,胡永强.母线电量平衡及厂用电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9).

[2]熊旭.建筑用电系统节能技术与管理[J].管理观察,2011(32).

第4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节能设计;配电设备;电气装置;用电费用

电力资源不足是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能源问题,对于厂区而言作为我国的用电大户,如果厂区能做好节约用电工作就会就能让我国的用电紧张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所以在厂房设计中做好电力的节约措施,不仅能让自身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 工业厂房节能设计意义

我国的电力属于一个阶梯式电价,用电量越大,收费越高。所以对于厂区自身来说,减少用电量就能节约工作的成本,提高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厂区对主要用电设备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的经济价值是远远大于节电的意义,厂区的节电等的设计中一般都是在一些附属设备上,主要在照明、通风、空调以及其他设备上。这些设备有时候加起来还没有一台设备的用电量高,但是因为很多厂区的用电设备是24小时运转的,所以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同时在设备上,有些用电设备的改进空间很大,如国能降低能源消耗的20%,那么厂区的经济效益可以提升10%左右,其意义非常重要。

2 厂区节能的主要设计内容

2.1 照明系统的设计

在厂区节能改造中,照明节能改造是速度最快的改造之一,同时效果也最好。现在的照明技术发展迅速,节能灯、LED灯等技术能够实现电能转换光能的高转换率,一盏LED灯的光源很好,而用电量是仅为普通灯泡的20%左右,同时光源为白光,照明效果好。

2.2 配电结构的设计

配电结构是用于电力配置工作的,配电共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厂房用电的电量,在配电设计中,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设备的稳定,第二点是为施工人员的服务和保护的一些装置,比如除尘装置,通风装置,照明装置。第三则是设备的一些附属设备,不如降温设备、电子控制设备,厂房的监控等。配电是要由主次的顺序的,人员的安全保障装置是应该受到最重要的保护,尤其的厂区的除尘通风装置需要保障正常运行的,同时对于照明设备也是配电的重点之一。

2.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在厂房节能设备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运转的,比如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等都是需要可以暂停工作一段时间的,所以在设计这些系统的时候可以做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实现自动化的的设备管理,让其自动的开启功能和关闭能够能够实现电力使用的合理化要求。

2.4 能源利用设计

有的时候与节约能源更好的方式不如创造能源,在厂房的中,设备中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被利用的,而厂区外的一些自然环境的能量也是可以被使用的,比如使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同时也可以把一些能源回收再利用,比如可以在排风的口出增加涡轮机然后实现能量的部分回收,虽然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能源的回收是可以做到的。在设计中要发散思维,让能源得到重复的利用,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 基于节能角度下的工业厂房电气设计要点

3.1 配电节能的设计

配电的系统一个的设计之间影响了厂区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水平,从总体来看设备用电几乎占到了总体用电的一半以上,而照明用电则在15%至20%之间,所以在配电工作中,各项用电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如果配电过度就会造成设备过载运行,浪费大量的电能,溶蚀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设备的电量不足就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配电工作要从综合方向考虑。优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工业厂房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是重要的电能转换和分配设备,但其自身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设备,不仅为配电系统提供电能,而且变压器自身也存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在配电变压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能耗。因此,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型号是提高配电变压器电能转换率、降低运行能耗的重要措施。对于高效节能型变压器而言,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也相对较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指变压器负载最大时,变压器的有功损耗降到最低,此时负载率成为经济负载率,变压器工作最为经济节能,效率最高。

3.2 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进行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加大建筑外窗和单层厂房屋面安装采光板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一些高大的工业厂房可以采用一般照明加局部照明的设计方案,既满足了建筑对一般照明的基本要求,又能照顾到局部加工作业队照明的需求。在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时,应优选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如T5显色性能好的新式节能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并配装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近些年,LED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其没有频闪、显色性高,同样亮度下LED耗能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从已投产的工程案例来看,这种新型的照明设施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常规电感镇流器其耗电量大约在灯具功率的20%以上,且其功率因数仅为0.4~0.5。新型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不仅其自身运行能耗较低,而且其功率因数高达0.9以上,大大降低了照明灯具线损,同时灯具在运行过程中无功损耗较小,配电系统供电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照明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也是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的研究重点,采取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厂房实际用电需求,灵活控制照明灯具组合方案,按照时控、光控、自控、手控等多种组合方案,达到灯具的合理调节控制,达到降压限压幅度,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电机耗电大约占整个工业厂房耗电的90%以上,而且大多数电机其电能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很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对于200kW以下从经济角度应优选低压电机,对于355kW以上只有高压电机;而对于200kW~355kW范围的电机应从技术、经济、运行能耗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以选取合适的电机功率。另外,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价格不断降低以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日趋完善,应结合工业厂房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等先进控制措施对电机拖动系统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总结

在工厂的节能问题上说,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既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效益,另一方面能帮助国家减少缺电现象,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想要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就要在配电、设备、自动化上不断的发展,通过合理的配电和设备的合理使用,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发展新的技术,用自动化技术改善电气设备用电浪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福彦.试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J].建筑知识,2016(2).

[2]周志明.建筑电气设计存在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6(13).

第5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施工总平面;大件运输;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TU1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6-0170-01

1 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可参照《火力发电厂施工组织大纲设计规定》的设计深度编写和设计,同时要绘制施工组织设计总布置图。根据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中根据电厂规划容量选择施工场地及施工生活福利区占地面积。

设计依据包含设计合同,审查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图纸,设计采用原始资料,业主提供的地形测量图,与厂家签定的主机技术协议,现行的国家及部颁行业有关规程,规定和规范。

首先,开展施工组织工作前期需收集所建工程资料,主要有电厂的建设规模,工程性质,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方案等详细资料和图纸。其次,还需收集厂址自然条件包含厂址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厂址土地状况等详细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可研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和《水文气象勘察报告书》。再次,当地施工条件包含地方建材,当地有的石、砂等地方材料,以及附近具有一定能力的砖、瓦加工厂,当地加工配制能力大型机具供应情况及可供所建工程使用的建构筑物,电厂所处地区的加工配制能力不能满足电厂建设需要,需在现场布置加工配制设施。本地区若无大型施工机具可供使用,需施工单位自行解决。

设计范围:厂区围墙内所有生产、辅助生产及附属生产设施的建筑和安装工程。施工组织附图包括(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图、主厂房吊装方案平面图、主厂房吊装方案剖面、施工轮廓进度图)。

设计概况:电厂主要工艺系统主要有热力系统、燃烧系统、燃料运输系统、除灰渣系统、供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了解和分析各个系统具体设计要求及工艺设备要求。电厂主要建筑工程有主厂房、烟囱、冷却塔、其它附属(辅助)建筑构(筑)物。电厂设备安装工程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收集选定的设计生产厂家、尺寸、功率、电压等详细设计参数。主要工程量建筑工程包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钢材、木材水泥等工程量。设备安装工程包括设备总重、材料总重、保温材料等工程量。

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技术条件:工程的建筑及安装施工单位将通过招标确定。根据工程施工条件,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承建本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是国家一级或二级企业,具备较强的施工力量,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有经验有资质的队伍施工。

2 施工总平面布置

①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节约用地,根据工程规划容量,施工场地按建设机组设计。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节约用地的措施。合理的分区,考虑土建工程地方材料汽车运输的条件,土建施工区靠近施工干道侧布置,安装工程设备及材料堆放场库房靠近主厂房布置,主厂房扩建端设有土建及安装交叉区。

②施工总平面布置:建筑工程施工区较集中的一般布置在二期预留场地或围墙以外。布置有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及砂石堆放场、水泥库区、木工区、钢筋加工场、机具停放场、周转材料堆放场、土建现场施工临建、预制场。烟囱利用预留脱硫脱销场地施工。汽机房屋架利用配电装置场地拼装。其它系统的单体建筑均考虑就地施工。安装施工区布置在主厂房扩建端场地。安装施工区布置有保温材料堆放场、安装现场临建区、电除尘设备堆放及组合场、锅炉设备堆放及组合场、钢材堆放场及铆焊加工场、锅炉设备堆放及组合场。其它附属、辅助系统的设备就地安装。建筑施工区总占地及安装施工区总用地(可利用厂内空地,不足可厂外租地)。施工生活区布置于进厂道路附近或围墙外,也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布置。

③施工生产、生活区竖向布置:厂内施工场地按厂区竖向设计进行平整,厂外施工场地及施工生活区场地就地找平。

④施工交通:施工铁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道路,厂外施工进场道路利用已建进厂道路及规划运煤运灰道路。施工区内道路要求,纵横交错,使厂区、施工区道路相通成网。施工道路宽结构,可利用永久道路,先修路基,施工结束后,再做路面,以达到永临结合。

⑤施工力能供应:施工用水利用已有供水系统,从生活水母管上接引。施工用电利用附近已有电源引出,施工现场可设降压变压器,分别给各施工区供电。施工通信利用已有的通信线路,或施工单位连接附近通信线路,满足其通信要求。氧气、乙炔、氩气一般采用瓶装供应,压缩空气由现场设置的空压机室,通过管路向各用户供气。

3 主要施工方案与大型机具配备

3.1 主要施工方案

①建筑工程:场地平整及土方平衡,基础、主厂房、烟囱、冷却塔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特殊季节施工做好冬季、雨季、风季的施工准备和措施。②设备安装工程: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电除尘器、除氧器、变压器等,明确设备生产厂家、尺寸、重量。详细叙述吊装方案和设备安装方案。

3.2 大型机具配备

为完成所建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自行配备或租赁以下大型起重运输机具(一般电厂所需:10~30 t塔吊、DBQ-3000塔吊、150 t履带吊、30~50 t汽车吊、30~50 t履带吊、30 t/40 m龙门吊、8~40 t汽车、180 m井架、罐泵车、自升折臂塔吊及曲线电梯、其它常规机械不单独列出)。

4 施工轮廓控制进度

所建工程以主要施工单位工程项目为对象编制施工进度,表示方法为施工控制法。

工程的关键施工进度安排:主厂房基础及回填,主厂房土建工程,安装开始至点火吹管,调试至并网发电。

本网络计划的关键路径:施工准备――主厂房开挖及地基处理――主厂房及锅炉基础施工――锅炉钢架吊装――锅炉受热面吊装――水压――风压――保温――酸洗――冲转并网――整套启动运行。

5 交通运输条件和大件设备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是了解所建工程附近的铁路、公路及现有道路状况,选择制定大件设备运输路径方案。

大件设备运输是明确大件设备参考数据,主要有锅炉汽包、锅炉汽包、发电机内定子、除氧器水箱、主变压器等尺寸和重量等。运输方案是所建工程三大主机经招标,由中标单位,根据业主与厂商所签合同及厂址附近的交通运输条件,大件设备运输方式一般采用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由生产厂商负责将其所负责供应的设备运输至施工现场交货。大件设备也在其列,费用包干。

6 结 语

电厂施工组织部分是电厂设计方案能否实施的必要条件,施工总平面的任务在于确定施工场地的划分原则。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往返拆迁、重复运输等现象发生。使现场的临时建筑布置、设备材料的堆放、大型施工机具的位置,交通运输与能力干线的布置及防洪、排水设施等施工用临时设施和建筑物、布置要紧凑合理,方便使用。施工方案明确了各建(构)筑物的实施方法及所需配备大型机具。施工组织编写为施工单位施工进度提供依据,使工程更合理、有序地完成。交通运输方案保证大件设备快捷、经济的运输到厂址。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海盐 314300)

【摘 要】通过分析秦山联合开关站当地电量计量系统故障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将该系统加以升级、改进,从而保证了秦山二、三厂电量结算及统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关键词 电量;计量;故障;分析;处理

0 前言

秦山第二核电厂目前有两台650MW级、两台660MW级轻水压水堆核电机组,秦山第三核电厂目前有两台728MW级CANDU 6型重水堆核电机组。秦山第二、三核电厂6台机组接入500kV秦山联合开关站,联合开关站通过秦乔5413/5414线送往乔司变,通过秦由5415、秦拳5416线送往由拳变。秦山二、三厂发电量全部送入华东电网,并与华东电网签订购售电协议。起初,电厂电能量关口计量点设置在主变高压侧,使得主变高压侧既是华东电网关口计量点,又是秦山二、三厂向浙江省购电的计量点。

考虑到核电厂单元机组之间并无厂用电联络母线,使得核电厂内部不能以正常机组的发电量自行平衡检修机组的用电量,为简化电量结算方式,减轻企业成本,经厂网沟通协调,2009年10月15日起,秦山二、三厂关口计量点前移至线路侧,即秦乔5413/5414线、秦由5415、秦拳5416线电厂侧作为秦二、三厂的关口计量点,线路变电站侧为计量校核点。介于秦二厂1/2号机组、秦二厂3/4号机组、秦三厂1/2号机组存在三中不同的上网电价,原主变高压侧作为关口电能量结算点,作为线路关口计量点计量数据的分摊依据,区分两电厂、三电价机组的上网电量或受电量,以便费用算与考核。

为便于秦山二、三厂掌握电量交换和核算情况,在秦山联合开关站配置一套当地电量计量系统,用于秦山二、三厂分别与华东电网公司核算购售电量,并实现关口计量点和结算点电量数据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嘉兴供电公司的报送,作为秦山二厂或秦山三厂机组全停时电厂向浙江省电力公司购电的结算依据。

1 系统现状

秦山联合开关站当地电量计量系统于2009年建成投运,系统主要由一台电量采集器、两台数据服务器和三台工作站组成。初建时因考虑当地电量计量系统的结构不是很复杂,所以就将系统规模减小,用其中的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兼作数据采集服务器,负责和采集器进行通讯,从采集器得到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另一台数据服务器同时兼做WEB服务器,进行电量报表信息的。服务器A和服务器B设计为主备式数据库服务器,二者的数据可相互备份。系统原始结构图如下:

系统自2009年10月投运以来,运行稳定,未产生明显的故障和缺陷,为秦山二、三厂核算购售电量,报送相关的统计报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故障产生与分析

2012年5月17日、2012年12月30日以及2013年2月28日,该系统接连发生电量采集数据一段时间内丢失、分析报表无法生成的故障。经现场软、硬件检查分析,结合从生产现场反映的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以及解决办法,总结出以下四点故障原因:

(1)设备老化、硬件故障。2012年5月17日系统故障即是因一台服务器的硬盘故障,数据无法读取导致。

(2)数据入库程序发生异常,数据无法及时入库导致。从图1中可以看出:服务器A承担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存储以及双机自动切换功能;服务器B承担电能量数据的存储、处理、统计分析、WEB以及双机自动切换功能。初期因是新建设备,设备运行正常;随着长时间的不间断运行,设备的老化、数据量的增加、系统运行中系统垃圾的累积造成系统运行越来越慢,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无法在统计运算前入库并参与运算,最终导致电量报表中的数据异常。比如2013年2月电量报表数据出现异常,查询表计原始数据未发现有缺数据现象;通过调取日电量报表,发现有部分机组2月17日电量数据异常,比前后几日的电量数据小,再调取该日电量小时报表,发现23点的小时电量数据较小,而24点的小时电量为零,重新统计该日的分摊数据后2月份电量总数恢复正常。由此推测此次数据异常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数据入库程序堵塞导致2月17日23时某时刻之后的数据未能在18日2时统计运算前入库并参与运算,最终导致2月总电量数据产生大的误差。

(3)原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系统。众所共知,WINDOWS系统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系统垃圾,而系统本身不具备自动清理垃圾功能。我们在日常使用电脑中也会发现,新系统装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电脑反映也会越来越慢,只有手动清理系统垃圾或重装系统才能解决。

(4)数据采集和WEB程序前期仅采用单机状态运行,无主备冗余方式。并且分别安装在数据服务器中,数据服务器的故障直接导致数据的采集或(和)WEB无法正常完成。

3 处理方案

根据故障分析,秦山二、三厂针对联合开关站当地电量计量系统进行了软、硬件升级优化,主要有:

(1)硬件完善。根据现场电量采集点仅秦山二、三厂、工作站数量三套的现状,优化系统结构,新增两台高性能服务器作为专用数据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各配置600G双硬盘,继续以主备方式运行。同时,为保证系统在数据采集和WEB访问功能上具备双机互为主备功能,将前期安装的两台服务器同时作为系统前置和WEB服务器的主备机。这样,在数据采集、WEB、数据库任意功能上均实现了互为主备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数据采集和WEB单机运行的窘态。任意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后期如电量采集点和工作站继续增加,则可再添加新的设备作为数据采集或WEB独立备用服务器。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图如下:

(2)选用工业级UNIX solaris 10新数据服务器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强稳定性和健壮的系统核心,广泛用于各类服务器,可以长达数月之久不用重启,不会产生磁盘碎片和系统垃圾文件。针对UNIX系统的病毒也相对很少,系统运行故障率将会较大程度降低。

4 后期维护

针对前期出现的故障和问题,秦山核电管理部门加强了系统的巡视和检查,制定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主要有:

(1)每月对当地电量计量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检查,检查和ERTU的通讯是否正常。

(2)每月检查主机数据入库是否正常,检查备机的数据库数据入库是否正常。

(3)每月检查数据库服务器到3个工作站的网络通讯是否正常,数据库服务器到ERTU的通讯是否正常。

(4)每月检查主备机切换功能是否正常。

(5)每月检查web浏览器显示是否正常。

(6)每季度检查整个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硬件工作状态,以及对数据进行备份。

(7)每季度检查数据库的log信息,查看数据库状态。

(8)每季度检查数据库的磁盘空间存储状态。

(9)制定系统的远程技术支持和故障抢修预案。

5 结语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结构优化后的秦山联合开关站当地电量计量系统再也没有故障产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有力地保障了秦山二、三厂的电量核算及报表生成。

参考文献

[1]秦山第二、三核电厂电能量计量系统完善项目工程初步设计[Z].

[2]秦山第二、三核电厂电能量计量系统完善项目工程竣工报告[Z].

[3]华东电网关口电能量计量系统管理办法[Z].

第7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H9000 水电厂 综合自动化

引言

在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原水利电力部、原能源部、原电力部)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水电自动化工作自二十世纪80年代的科研试点逐步进入了90年代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和推广的阶段,建设并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已有29个水电厂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20个水电厂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一流水电厂验收,还有相当已批水电厂已经具备了验收的条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水科院自动化所作为行业的自动化专业科研单位,自始至终地参加了与水电厂综合自动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创一流水电厂的工作,完成了包括东北白山梯级在内的一百多个大中小型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出口埃塞俄比亚Tis Abay二级电站的系统已投入了商业化运行,完成了隔河岩电站引进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实现了湖南镇100MW机组扩建电站的“关门运行”,为白山等六大水电厂实现创“一流水电厂”创造了必要条件,2001年联合中标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及左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2002年连续在洪江、碗米坡、株州航电等国际招标工程中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首先回顾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在科研试点、实用推广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作历程,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H9000系统结合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工作进行的改进工作,在水电厂创一流和实现AGC方面的经验,H9000 V3.0系统的新功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进步。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科研试点阶段:我国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水电部的水科院和南自所及机械部的天传所分别在富春江、葛洲坝二江和永定河梯级进行试点研究,研制成功的富春江水电厂多微机分布控制系统于198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试点,尝试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水电厂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科研、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研制周期过长,资金缺乏,使基础自动化配套改造不够,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系统的规模、功能、结构、工艺、可靠性以及软件的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实用推广阶段:原水电部于1987年和1993年先后制定了“七五期间水电厂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规划”和“八五期间以及2000年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推广应用规划”,两批共规划了67个大中型水电厂。根据“七五”规划,到1993年,先后又有27座水电站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如葛洲坝二江、鲁布革、富春江、丹江口、新安江、铜街子、安康、石泉、龙羊峡、东江、白山等。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形成了几种成熟的推荐模式。同时,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关科研院所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开发研制生产任务,一大批科技人才茁壮成长。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通过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实现减人增效,创国际一流企业,是国家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1994年原电力部在东北太平湾水电厂会议提出的建议,由安生司主持、水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参加,讨论制定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若干规定(试行)》并由电力部于1996年颁布执行。与此同时,电力部颁布试行了《一流水电厂的考核标准》。1994年太平湾会议还确定了葛洲坝二江、太平湾等5个水电厂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第一批试点单位,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帷幕。1996年又扩大白山、紧水滩、龚嘴等9个水电厂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两批试点带动了水电行业的自动化技术进步,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安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数约300套,而在这一阶段内,国内总共新安装投运的监控系统约250套,其中水科院自动化所新投系统100套,电自院新投运约120套,其余系统由国外公司或国内其他厂家提供。

与1994年以前比较,“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的工作特点是:(1)各水电厂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要求上计算机监控系统,并把监控系统当作全厂“创一流”工作的重点,以监控系统带动全厂的自动化改造,为监控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局面。(2)监控系统的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性能指标先进,普遍达到了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实用性强,可靠性好,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3)部级科研开发骨干队伍逐渐形成,形成了自主品牌的监控系统,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水科院的H9000系列分布开放系统和电自院的SSJ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占领了国内水电市场。(4)系统的实用化程度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为减人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实效。

H9000系统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技术

H9000系统是水科院自动化所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设计开发的面向水电应用的分布开放系统,我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科研成果。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吸收了国外公司产品的先进技术路线,使H9000系统的总体设计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和对水电自动化理解,结合1994年国电公司颁布的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导则,在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水电厂有人和“无人”对监控系统在可靠性、冗余措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组态能力强,开发周期短,符合中国国情,实用性强,可靠性好,系统投运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为此,H9000系统不仅具有常规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开发完善了下列功能:

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冗余体系

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由于现场值班人员减少,每值往往只有两人,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消缺人员一般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抵达现场,因此对于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要求有较高的冗余度,在系统降阶运行时不影响电站的安全。

为了满足要求,H9000系统的硬件可采用多层次的冗余措施,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通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网络通道、主控级UPS、LCU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CPU模块、通讯模块、I/O通道、现地总线、机箱电源、机柜电源等,全部可以实现冗余配置,由软件实现冗余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冗余部件的无扰动切换,确保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部件由消缺人员及时处理。

另外,H9000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技术采用了无主设计的概念,即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软件配置是完全相同的,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相同的软件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授权实现不同的功能。当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功能授权调整实现功能的重新分配。如正常运行时,工程师站不具备现场设备的操作控制权,但经过权限的调整,可以进行控制操作。因此,当一个系统具有多台计算机节点时,计算机出现全部调试故障的概率可以认为是零,H9000系统永远是可控的。目前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相对丰富,很多原先需要很高配置的设备完成的工作一般计算机均能完成,因此,H9000系统将现地人机联系计算机节点的功能也充分提升,基本上可以完成主控级的人机联系任务,使H9000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On-call技术

H9000系统可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置定义,当发生事故时,监控系统可根据定义声光信号,进行语音报警、电话自动报警、传呼报警或手机短信息报警,实现On-call。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将几个电话或传呼机号码按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排列,系统可根据定义的顺序依次进行呼叫。系统还提供电话查询功能,任何人只要拨查询电话,即可查询电站当前设备运行情况,如有无故障及故障报警信息,重要运行参数等。On-call技术已成为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重要设备。H9000/On-call也已被三峡梯级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

电脑值班员技术

在隔河岩电站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电脑值班员”的概念,并且被采纳实施。这是无人值班、关门电站最具有特色的功能之一。

通过考察和调研,结合我国水电厂的运行方式与当前电网结构,我们初步提出了安全稳定智能控制和智能电脑值班的概念、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使水电厂在没有现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从保证主、辅设备安全角度出发,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处理各类随机异常情况和隐患,经严格的条件判别和闭锁,进行控制和调节。本功能好比一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而又不知疲惫的老值长时刻值守在现场,保证水电厂主、辅设备的安全,并尽可能运行在最佳工况。

自诊断与远程维护技术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H9000系统为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具备完善的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系统各设备不仅自检,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互检,形成系统检测报告。诊断分硬件检测和软件检测。硬件检测包括CPU、内存、I/0通道、电源、网络、通讯接口等。软件检测包括软件异常中断、通信链路故障等。系统可将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可对冗余的异常部件进行自动切换。

监控系统具有远方诊断及远方维护功能。通过远方诊断及维护系统,可以实现远方故障诊断及远方系统维护。

转贴于 H9000与创“一流水电厂”

通过与用户的通力配合,目前采用H9000系统已经很多,并且已许多投入AGC功能,特别是龙羊峡、东风、东江等几个大型或特大型水电厂实现了AGC自动控制,白山、乌溪江和紧水滩先后实现梯级电站AGC,优化运行,并已有白山、龙羊峡、紧水滩、乌溪江、东风以及东江等6个水电厂先后顺利通过了国电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一流水电厂”验收。

东北白山梯级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规模宏大,性能指标卓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梯级水电站巨型机组的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远方集中实时监控运行,首次成功地采用了110公里超长距离的高速以太网通讯,标志着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进入高速网络时代。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厂内AGC、梯级电站本地调频,而且实现了梯级调度全厂负荷自动分配,实现了与东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讯,实现电网的统一调度、负荷的合理分配,使白山梯级电站监控系统根据电网远方负荷给定,由AGC实现了梯级电站的优化控制。该项目于1999年3月通过国电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受到东北电管局及国家电力公司鉴定小组有关专家、领导及白山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系统在“远方集中监控总体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获国电公司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0年通过国电公司“一流水电厂”验收。

贵州东风水电厂AGC先后完成了与省调之间双微波通道的SC1801规约通讯、厂内及远方AGC负荷分配功能、远方负荷调节、远方开停机、远方给定全厂总负荷、远方给定负荷曲线等功能,由电厂AGC完成机组的合和经济负荷的分配。2001年11月,贵州省调进一步修改了调度规程,较好地解决了无人值班条件下AGC对接地中性点问题的处理及机组的自动开、停问题,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性,又满足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动按调度负荷曲线运行、实现远方自动开停机的电厂。由于有省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东风电厂的AGC功能国内最先进完善,得到国电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2002年1月贵州东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会上,国电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该厂的自动化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厂在AGC方面仅次于广蓄,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电网调度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龙羊峡水电厂是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装机容量为4台320MW机组,2001年3月在西北网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采用DNP3.0网络通讯,实现网调远方AGC。龙羊峡AGC由网调给出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通过数字通道传送,成功地解决了大机组远方平稳开停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乌溪江水电厂自动化改造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电厂先后安排40余人参加了监控系统培训,较好地掌握了技术,成为技术骨干,承担了大部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厂11台机组共16套LCU的安装调试工作,整个工程自1998年5月启动到1999年5月省公司验收,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的时间,创造了“乌溪江速度”。另外,1996年乌溪江扩建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采用H9000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远方监控系统与机组发电同步投运,实现了远方实时监控和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1998年进一步取消了夜间巡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关门电站,引起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目前,仍有一批采用H9000系统的水电厂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和合作”的精神,做好支持配合工作,争取使H9000的每一个用户都能顺利跨入“一流水电厂”的行列。

H9000系统的新进展与兼容性考虑

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满足电力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我们在全面继承H9000系统的开放性、友善性、标准化、通用化及面向对象等优点的基础上,于2001年研制开发了H9000 V3.0系统,进一步吸收了国内外系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系统结构、WEB浏览、最新国际标准通讯规约库及软件包、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及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有较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湖北隔河岩、福建高砂、天津大张庄、重庆江口等一系列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下面简要介绍H9000 V3.0系统的技术特色。

新型的系统结构

由于工业控制微机(简称IPC)结构复杂,有机械旋转部件如硬盘、风扇等,是LCU乃至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瓶颈。H9000 V3.0在系统结构有较大改进,LCU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直接上以太网的方式,在控制主回路中取消了IPC,IPC仅作为现地的辅助控制人机联系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IPC可以退出运行。由于控制主回路取消IPC,使LCU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下一阶段水电厂无人值班运行的要求。IPC也可由智能化液晶操作面板代替,可靠性可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H9000 V3.0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H9000老系统的兼容性,可确保H9000的老系统平稳升级到V3.0,并且新老系统可全兼容混合运行,因此老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WEB浏览

由于因特网普遍采用浏览器等瘦客户端软件,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十分方便,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H9000 V3.0增加了WEB浏览功能,系统仅需增加配置WEB服务器,安装woix WEB服务器端软件。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设硬件或软件防火墙。同样,WEB浏览功能充分考虑了与H9000系统原有图形界面的兼容性,woix软件可完全识别原H9000系统的*.dbin图形文件,并且外观效果与oix完全一致,实现了百分之百兼容。

H9000/Toolkit系统集成工具软件

H9000 V3.0系统在原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不仅提供IPM交互图形开发系统、DBgen数据库开发系统、PDC综合计算工具软件、ControlLock控制闭锁工具软件、API接口等,而且新开发研制了DEtool数据工程软件。特别是DEtool,将系统集成开发工作于一体,成为包括数据库、语音、控制闭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强化了系统集成与数据工程的可视化,并且具有学习指导性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开发集成效率和质量,也为设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系统设计开发手段,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国际标准通讯规约

通过与ABB、Alstom等公司在三峡工程的合作,H9000 V3.0系统在通讯规约方面获得进一步充实,不仅支持DL476-92、m4f、SC 1801、CDC 8890 Type II、CDT及Polling等传统远动规约,而且研制开发了IEC 870-5、DNP3.0、TASE-2规约通讯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讯软件包。

高级应用软件

H9000 V3.0系统在AGC/AVC等高级应用软件方面有较大进展,实现了白山、乌溪江等梯级水电厂的联合AGC,在东江等水电厂实现了AGC/AVC,在龙羊峡、乌江渡、东风等水电厂实现了调度远方AGC,其中贵州东风水电厂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电站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水电厂实现了电站AGC功能。

Simulog培训仿真软件

在操作员培训仿真方面,分析研究了水电厂复杂的生产过程,完善和充实水电厂生产过程仿真的总体模型,增加了连续系统仿真、非线性系统仿真及处理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处理上述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og语言,并开发了相关的编译器和仿真器软件,结合H9000系统原有功能,OTS2000培训仿真系统已经可以初步应用于分解和描述比较复杂的连续非线性过程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H9000 V3.0在确保技术进步和功能扩充的同时,将新老系统的兼容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老系统兼容,也就是说H9000系统的V3.0版可以与V2.0版本混合运行,确保老用户系统升级的便利实施,简化过渡期的施工方案,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产品升级而将系统硬件和软件全部推倒重来的做法,保护用户的投资。

结束语

过去的20年,我国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景上添花”的“花架子”到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无不凝聚了我国水电行业主管领导部门、科研、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等部门几代人的智慧、抱负和辛勤劳动。

过去的20年,也是H9000系统孕育、诞生、成长、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业绩的20年,成为我国水电自动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创“一流水电厂”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有关领导、广大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戒骄戒躁,密切注意中国进入WTO后国外公司对我国水电自动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质量方针,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第一需要,不断跟踪国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更高的技术质量水准,为广大的水利水电用户服务,为水电厂真正实现无人值班、关门运行、创国际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德宽:“从H9000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问题”,《水电厂自动化》,1998年,第3期。

王德宽等:“H9000分布开放式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利水电技术》,1996年,第5期。

王德宽等:“水电厂计算机培训仿真技术的设想与初步研究”,《水电厂自动化》,2000年,第3期。

王德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与“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面向21世纪电力科学技术讲座》,2000年10月,中国电力出版社。

H9000 and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of Hydropower Plants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reviews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in last decade. Then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D of H9000 system for “un-attendant” hydropower plants. The application of H9000 system to “un-attendant” hydropower plants and its AGC are also discussed.Some key features of new developed H9000 V3.0 and compatibility consideration are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第8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2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如:有人认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单机出力达到1012MW)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DCS和上层IT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3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3.1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3.2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4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4.1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4.2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生成最终的智能PID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3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布置设计,将生成智能PID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1)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2)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3)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第9篇:电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核电厂;在役检查;信息化;群堆化;HTML5;虚拟现实

0 前言

核电厂在役检查主要依据检验规范、检查大纲和检验程序等的要求,对核电厂的核安全设备、部件和焊缝实施以无损检测方法为基础的定期检验,旨在发现被检部位中产生的超过记录标准缺陷,确保核电厂设备、系统和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目前,国内核电厂在在役检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役检工作的管理总体上依赖于人工计划和控制,工作效率难有较大的提高,而且随着投运机组运行时间的增长,以及在建/筹建机组的投产,在役检查工作量和数据量将会急剧增加,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改进和规范在役检查工作流程的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研究、开发和使用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对在役检查流程实施电子化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1 核电厂役检工作流程梳理

核电厂在役检查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与役检相关文件、资料的管理、检查计划制定、检查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分析、处理与归档以及日常管理等。一次完整的在役检查活动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编制计划:以十年滚动计划为依据,编制年度检查计划;根据日常检修需要制定临时检修计划。

(2)检查计划准备:根据制定的检查计划准备工作包,整理各检查项目需要的工作票、图纸、检验规程、专用计划、质量计划等。

(3)检查计划实施:由检查计划实施方根据工作票展开现场检查,反馈各检验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后期的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4)检查结果数据整理存储:将换料大修的检查结果报告整理存储。

(5)显示/缺陷处理:若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显示/缺陷,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编写QDR报告、NCR报告,并根据处理意见对后续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2 平台结构设计及功能分析

由国内核电厂役检工作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特点可知,在役检查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IMS”)至少应包括4个信息资料库。首先建立核电厂役检部件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技术文件信息库、检查计划数据信息库、检查结果数据信息库。使核电厂役检工作的管理者、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制定检查计划、解读检查规范/标准、查询技术文件、管理检查结果数据,从而实现了核电厂役检工作的信息化。

2.1 系统软件架构

IMS平台采用SOA理念开发,针对核心役检业务对象进行模块化设计,基于MVC框架,完成配置型役检信息化平台搭建,实现多电厂、多机组(多堆型)的群堆化管理。依据具体电厂、机组实际业务特点,对核心业务模块基础数据进行手动配置,如图1所示,快速搭建目标电厂、机组的专用役检信息化管理平台。

IMS平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Web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分层部署,采用负载均衡技术进行集群处理保证系统运行性能,实现上层功能和中层平台沟通、中层功能和底层功能的沟通,用户访问系统全部采用B/S结构管理方式,避免了客户端程序的安装维护等问题,系统各模块具有可重复利用性,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在系统中增加页面、修改图形、重新组态时,无须用户编写程序代码就可以利用标准的组件、组态工具或生成工具来完成。

2.2 系统业务逻辑架构

以计划为核心,将“计划管理”的思想贯穿IMS平台开发始终。检查部件、检查规范/标准和在役检查大纲为本数据库的根本IMS平台的基础,通过检查规范标准和在役检查大纲来指导十年滚动计划的编制与升版,通过十年滚动计划自动生成年度计划,然后按照年度计划执行检查,录入检查结果,最后对检查结果的分析统计,并手动调节下一个年度计划。具体流程如图2示:

2.3 平台功能分析

以核电厂役检工作内容为基础,同时结合国内多家核电厂的役检业务特点,对核电厂在役检查基本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功能分析与设计。IMS平台由役检部件管理、技术文件管理、检查计划管理、检查结果管理、特殊部件管理、日常检验项目管理、大修管理、工器具&试块管理、检验人员管理、任务管理和系统维护十一个模块组成,同时考虑了与核电厂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

2.3.1 役检部件管理模块

对核电厂在役检查活动中涉及到的设备、部件、最终被检部位/焊缝进行管理。根据核电厂业务系统、设备、部件、被检部位/焊缝的物理逻辑层次结构,构建一颗设备树,根据核电厂在役检查大纲各检验项目的划分规则构建一颗大纲树,通过这两种树结构,对设备/部件及其关系进科学的管理。

利用基于HTML5的图形技术将系统流程图、管道模拟图、等轴图与被检部件有机结合,实现在役检查图纸的便捷查阅:在图纸中快速的找到所需被检部位/焊缝或跳转到下一张相关图纸,同时通过图纸热点颜色的变化实时反映图中各受检部件的健康状态信息,并可即时获取图中任意受检部件的检查计划信息和历史检查结果信息,如图3所示。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及与主设备相连主管道的三维模型,模型包含主设备内部结构且针对每个受检部件/部位建立单体模型,采用GPU实例化、延迟着色技术降低内存需求,提升渲染性能,实现了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的流畅展现,建立各单体模型与被检部位/焊缝的关联关系。

2.3.2 z查计划管理模块

对核电厂的各种检查大纲、检查计划进行管理,包括各类十年计划、年度检查计划、临时检查计划。将各类计划信息数据化存储,并建立各类计划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实现年度检查计划的自动生成和手动调节,如图4所示,提高核电厂在役检查计划编制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为了提高计划数据的存取速度,将每个检验项目的计划信息以一个VARCHAR类型字段来存储,不同大修下的检查计划信息以“_”隔开,通过P、PF、F等字符来标记不同大修下各检验项目的状态。如图5所示。对计划数据的调整,后台均通过字符串操作来完成。

为保障计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IMS平台建立了计划调整自动记录日志机制,当用舳允年滚动计划的数据进行调整后,系统会自动形成调整明细,调整明细以“A―>B”形式描述用户对某检验项目的调整过程。一条调整日志可包含多条调整明细,如图6所示。

2.3.3 检查结果管理模块

本模块实现对历次大修检查结果数据管理以及缺陷/显示的集中管理,在IMS平台中所有的检查结果数据均需与检查计划数据一一对应,从而保障从“计划―>结果―>计划”的闭环管理。

IMS平台中检查结果数据的管理包括两种模式,如图7所示。模式一:以汇总表形式对历次大修发现的缺陷/显示进行管理,汇总表与综合报告一一对应,每个汇总表中记录受检部件、检验时间、检验方法、综合报告编号、缺陷详细参数信息、不可达信息以及检验报告单页码,需查看缺陷/显示详细结果信息时可通过检验报告单页码查看对应的检验报告单页附件。该模式主要用于对早期检查结果数据的管理。模式二:以检验报告单形式对每个受检部件的结果进行管理,检验报告单与检查计划中的检验项目一一对应,针对不同的检验方法、受检对象设计不同的检验报告单模板,检验报告单中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全部信息,包括:受检部件信息、检验技术条件信息、缺陷报告单信息、不可达信息等。该模式实现了检验报告单的在线编、审、批以及业主认可,主要用于新产生的检验结果数据的管理。

按上述两种模式录入的检查结果数据审批生效后,缺陷/显示记录会自动导入缺陷/显示集中管理模块。在该模块内可对缺陷/显示数据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统计、分析,如图8所示,详细记录每个缺陷/显示的处理过程信息,同时可根据需要对相应受检部件的检查计划频度进行调整。

IMS平台针对法规标准中验收条款,结合役检缺陷/显示分析、判定流程,设计各检验方法以及典型受检部件的检查结果自动分析算法,实现了缺陷/显示是否达记录阈值或超标,是否存在明显扩展的自动判断,提高了核电厂役检结果录入/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

3 结束语

本文在梳理、总结传统核电站在役检查管理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电厂在役检查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该平台涵盖了核电厂在役检查活动涉及的业务数据,为核电厂在役检查领域群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完善的信息化工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如:资料查阅不便、信息交换困难、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出错率高等,提高了役检工作效率、优化了役检资源、降低了役检成本。后续可基于IMS平台可建立国内在役检查数据仓库/中心,为各核电厂、核设施提供数据智能分析、评定及辅助决策等高附加值服务,以便更好的为核电厂的在役检查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聂勇.核电站在役检查现状和探讨[R].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二七年学术年会,2008.

[2]王春阳,张学粮.核电站在役检查大纲体系[R].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2011.

[3]张学粮,范岩成,等.核电站在役检查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及应用[J].电信科学,2014,30(2):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