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安全驾驶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安全驾驶心得体会

第1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违法超载(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一时的方便便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驶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结果酿成了大祸,酒后驾车,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连无辜的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遇难;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无证驾车、违法超车会车、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肇事逃逸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一个个向我们涌来,一张张团圆的景象灰飞烟灭。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毕竟,命大于天!

第2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 工作安全 管理 研究

1、前言

在汽车安全系统中要达到安全的目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驾驶员行车素质”在驾驶员素质中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即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必需的身体素质,就不能发挥具有安全行车知识和驾驶技术的作用。如果其它因素都具备只是“精神状态”不佳也会破坏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驾驶员素质的决定性是有条件的,如果在行车,并停止其开车则有“素质”引起的可能性就被消除。如“雾天行车”时有视线不清的信息,“弯路行车”车速快有离心力作用的信息,“冰雪路面”的有路滑信息,异常交通有需要提高警惕的信息等。

2、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

在汽车安全行车系统分析中,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做为系统三要素之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安全行车知识和驾驶操作技术。其中对于驾驶员造成肇事的原因归纳如下:技术不佳、酒后驾车、麻痹大意、乱停乱放、通过交叉路口不减速、无牌、无证驾车、转弯速度过快、跟车距离近、夜间行车观察不力、疲劳驾车、车况差、强行超速、超员、超载、超速行驶、对路况估计不足、互不相让、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措施不当、惊慌失措等。

3、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国际上普遍认为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一是法规,二是教育,三是工程,这三点并称为交通管理的三大支柱,对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这些手段协调交通活动中的人、车辆、道路、环境四者关系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适应新形式发展。严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正确的驾驶操作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为此对所训驾驶员进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在实习期间要增强自我跟车训练实践,掌握车辆运动规律,提高自己独立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避免“职业杀手”的出现。做为一名驾驶员要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注重心理健康,从驾驶员-车辆系统的观点认识事故的实质,正确认识事故出现后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和预测行车事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系,为消灭事故增加信心,建立科学的依据。

4、身体(生理、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5、疲劳驾驶

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普通公路行车更容易疲劳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注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劳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无交通信号等)、周围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

6、带病驾车

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对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允许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劳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实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7、驾驶技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然,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例如某局长杨某,(无证)出门“办事”(其实是过车瘾),当车行驶县城十字街头,一位骑车女士匆匆从对面而来,此时杨某傻了眼,不知如何处理,手忙脚乱,结果酿成车祸,致使对方左脚断裂,终身残疾。杨某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8、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故意立即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判断(扒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迟缓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迟缓、判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高,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情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唐圣礼.东风EQ140型汽车的经济车速是多少?[J].中南汽车运输.1994年06期

[2]张生朝.非职业驾驶人提高行车安全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第3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驾驶;行车安全;素质

1驾驶员职业道德问题

职业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紧密联系并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即反映在行车前后、行车途中是否遵章守纪、忠于职守;遇有情况是否做到礼让“三先”;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做到及时保护现场、报警和及时处理伤者,使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救死扶伤精神的体现等等。目前,驾驶员中存在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故意立即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

(2)超速驾驶。超速行驶可以说是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驾驶员由于某些原因,内心的急躁心理占据上风,为尽快达到目的地,他们刻不容缓、争分夺秒,风驰电掣般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在这些事故中因驾驶员超速行驶而引起的事故占了一定的比例。

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判断(扒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迟缓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迟缓、判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高,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情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驾驶员的主观判断车速也会造成超速行车,通常认为,驾驶员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判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随着车速的提高、判视距离的增加,判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为何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4)酒后驾车。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被胃壁急速吸收,渗透于身体组织,受酒精“后劲”的影响,使人的有关判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钝,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导致操纵失误,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据有关数据统计,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20%以上。

2身体素质问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疲劳驾驶。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普通公路行车更容易疲劳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注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

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劳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无交通信号等)、周围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总数中因驾驶疲劳和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20%。

(2)带病驾车。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对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允许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劳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实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3驾驶技术问题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实践中得来的。一个没有良好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不良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有: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人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遇到险情,由于处理情况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无证驾车。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众所周知,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然,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例如某局长杨某,(无证)出门“办事”(其实是过车瘾),当车行驶县城十字街头,一位骑车女士匆匆从对面而来,此时杨某傻了眼,不知如何处理,手忙脚乱,结果酿成车祸,致使对方左脚断裂,终身残疾。杨某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第4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值得信赖的驾驶伙伴,就像自己的双眼一样

就像可靠的驾驶伙伴一样, 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为您的出行保驾护航。通过两个类似人眼一样的摄像头,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有效识别。近似人类眼睛的立体摄像头,为您提供了多一倍的视野,为您带来更加安全并且舒适的驾驶体验。

就像人类通过双眼观察物体一样,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两个摄像头,立体有效地掌握环境状况,从而准确识别对象物体距离、形状、移动速度等。而且,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的立体摄像头具有识别物体颜色的功能,能够对刹车灯做出识别。

斯巴鲁对于行驶性能的追求,也同样体现在驾驶辅助系统上。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通过立体摄像头快速且准确地识别状况,能够尽早地对油门和制动进行主动干预。通过它,您可以轻松地就像经验丰富、技术良好的驾驶员一样,更为顺畅安心地进行加速减速。

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四大功能介绍

防碰撞制动系统(PCB)―― 预测危险,回避碰撞

当有碰撞危险情况时,提醒驾驶者注意。如果驾驶员没有进行回避操作,将进行主动制动,自动减速或者停车。如果前车的速度小于约50km/h,可以预防碰撞或者降低伤害。当与前车的速度差超过约50km/h(行人约35km/h)时,将无法避免这种超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性能局限的碰撞发生。或者即使与前车的速度差小于约50km/h(行人约35km/h),因情况不同,也会有无法避免碰撞,或防碰撞制动系统(PCB)不启动的情况发生。

全车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控制车距,从容应对拥堵

堵车或者长途驾驶会令人变得疲惫不堪,这个时候,全车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将会发挥作用。自动调整车距行驶,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实现舒适驾驶。在机动车专用道路上,在0km/h-180km/h的广域车速区间内,可以进行跟随行驶。即使在持续缓慢行驶时,也可以跟随行驶。当前车停车时,可以通过主动制动,来减速或停车,具有停车状态保持功能的车辆,还会保持停车状态。

起步油门误操作预防功能 ―― 防止因误操作造成的突然加速

驶离停车位时,万一挂错挡位就会发生碰撞,这个时候,起步油门误操作预防功能将发挥作用。控制发动机动力输出,防止因误操作而导致急加速的情况发生。检测前方的墙壁、篱笆等障碍物,当系统判断为起步误操作之后,立即通过警示音和警示信号进行提醒。同时控制发动机动力输出,缓慢起步。

警报与提示功能 ―― 辅助安全驾驶

因困倦和疲劳导致精神不集中,从而车辆摆动、偏离车道、没有注意到前车起步等情况发生。这个时候,警报与提示功能会迅速通知驾驶员。当检测到车辆摆动(高速行驶时,约60km/h以上)或者车道偏离(约50km/h以上)的情况时,会通过警示音和警示信号来提醒驾驶员注意。同时,没有注意到前车起步,仍处于停车状态的情况时,会通过声音或者警示灯显示进行通知。

虽可减轻驾驶负担,也不要过分依赖

第5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生物节律;安全;驾驶人 

1 引言

在人——车——路这个 交通 系统中,由于人的因素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占97%左右,其中约有93%是由驾驶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事故率,就必须做好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驾驶人安全管理方面,多数局限于抓思想 政治 工作、业务技术水平和安全 教育 等,却忽视了人体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 规律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企业 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教育天天抓,客观环境和条件都不错,驾驶人自我保护意识、业务技术能力、责任心也都比较强,按常理不会出事故,结果竟出了事故。分析事故原因,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

2 生物节律的一般规律

生物节律是 自然 界各种生物机体内,按照自己的特定的“时间表”,进行运动的规律。生物节律原理是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 科学 ,它反映生命活动周期与人类体力、情绪及智力状态间的明显关系的理论。人从出生那天起,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就开始分别以23天、28天、33天的周期以“高潮期一一临界期一一低潮期一一临界期一一高潮期……”的顺序循环往复,各按正弦曲线(如下图1所示)变化,直至生命结束。每个周期中高潮期和低潮期各占一半,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转换的期间为临界期。人的状态受这3种生物节律的影响。在高潮期,人处于相应的良好状态;在低潮期,人则处于较差状态;三节律曲线与时间轴相交的那一天为“临界日”,或包括其前后各1天为“临界期”,人处于此间状态最差,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处在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三节律曲线各时期人各方面状态的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 计算 ,在一个人的70年生命范围内,智力与情绪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55天;情绪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80天;智力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共有70天。三重临界期是更少的。在双重临界期特别是三重临界期,应注意避免人的失误,以防止出事故。

3 生物节律对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人操纵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从环境(包括车内环境和车外环境)获取相关信息,经大脑中枢器处理(思考、判断),由手脚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驾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统计表明,由于驾驶人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15%左右。驾驶人当日的体力、情绪、智力对整个驾驶操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他的生物节律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指出,在体力的低潮期,体力和耐力下降,易疲劳。人疲劳,反应就会变慢。正常情况下,驾驶人从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约为0.5s,而全身困倦的驾驶人就需要18s,按汽车车速为50km/h计算,18s可行驶240m,比正常情况多233.06m,这对行车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在情绪的低潮期,驾驶人精神恍惚,喜怒无常、烦躁,易产生烦恼情绪,有烦恼情绪的驾驶人,开车注意力会发生偏移,对交通环境的感知减弱,容易遗漏必要的信息,而引发交通事故。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人表现得精神旺盛、生机勃勃、心情愉快、思维灵敏、记忆效果好,对驾驶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愉快情感的产生对工作是有利的,但极度愉快会导致过于激动,容易使人不时回味而沉浸在欢乐之中,从而出现凝神,旁若无人,思想开小差,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过程需要驾驶人始终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驾驶这个行为上,在智力的低潮期,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很难从众多复杂的交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特别在凌晨2—4点生物节律最“脆弱时间”,这时人的注意力几乎降到了零,驾驶人往往对出现的小状况不能做出最佳反应,在慌乱中使小状况变成了大事故。

最危险的是临界期,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生理、心理均处于频繁的变化中,人体各器官之间可能会出现失调现象,比如自我感觉明显不好,对工作或生活的情绪低沉,遇事会出现忧郁寡断,很容易肇事。据有关资料统计,驾驶人责任事故的发生有50 ~70%是在“临界期”之中发生的。

4 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为了预防 交通 事故,提高驾驶工作的可靠性,我们要将生物节律理论应用到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实践证明这非常有效。江苏省某汽车运输 企业 ,从2003年2月起开始运用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管理,当年发生事故总起数较前一年下降了42%。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4.1 强化 教育 ,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通过开设培训班或讲座等形式,使得运输企业得管理人员乃至每一位驾驶人了解生物节律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意义。

4.2 依表行事, 科学 安排驾驶任务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绘制出每一位驾驶人的生物节律表和生物节律曲线,从中查出每位驾驶人每月的最危险区,危险区和临界区,以图表的形式公布在安全活动专栏内,并据此安排相应的驾驶任务。

4.3 健全安全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区别管理

车队或班组长要具体掌握每个驾驶人的生物节律,对于处于最危险期的职工,由车队分解到班组和个人进行联保,由班组承包个人的安全,不许处于最危险期的职工单独出车,对于处于危险临界期的驾驶人要进行安全谈心活动,明确其在安全上应注意的事项或安排其轮休,做到防患于未然。

4.4 采用多种形式,提醒驾驶人注意

在每位驾驶人出车时,告知其当天的生物节律情况,对处于危险临界期的驾驶人在其车上插小红旗,以示提醒;或者把驾驶员当天的生物节律表打印出来贴在车上,对重要的情况用不同颜色的线标注出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节律情况,在车上放置一些小摆设提醒驾驶员。

5 结语

生物节律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如睡眠障碍、抑郁症、肿瘤,为此我们要提高每一位驾驶人的身体素质。生物节律系统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工作中与领导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都将影响导致节律紊乱,出现与人体生物节律不相吻合的异常现象,要求每个驾驶人在掌握自身节律特点的同时,必须对自身所处的各类环境对自身节律的影响充分考虑,当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时,应在安全上多留一份心,确保安全。

参考 文献 

[1]王建辉.探索事故隐患中的人体生物节律因素[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1,4(2) .

[2]马骏编著.交通运输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第6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雷达式非接触;生命体征参数;疲劳驾驶;心率变异性

1 概述

交通事故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大公害。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据统计,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了80%~90%,而驾驶员疲劳驾驶便是其中重要一项。疲劳驾驶[1]是指驾驶员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导致不能正常驾车行驶。驾驶员产生疲劳后,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视力下降,致使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思维能力下降,致使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致使易于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统计,在美国的公路上,每年由于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跌入睡眠状态而导致大约10万起交通事故,约有1500起直接导致人员死亡,711万起导致人员伤害。我国48%的车祸是由驾驶员疲劳驾驶引起的,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而目前针对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问题并没有较完整的处理措施和预警系统[2],传统的方法为使用可佩带的疲劳驾驶监测传感器和视频监视器等,这些都存在一定缺陷。

由此可见,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监测汽车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方法与装置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研的重点,能在驾驶员出现疲劳状态的初期给驾驶员以视觉或听觉上的警示,其研究成果对减少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此研究设计基于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信号[3-5]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疲劳驾驶的安全带系统,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利用人体某些部位的运动(如心跳、呼吸和四肢的摆动等)对发射信号调制所引起的微多普勒效应[6,7]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探测、定位、成像、识别、行为分类以及多种人体信息的提取,通过在安全带上安装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监测系统,监测人体心率变化规律,对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及时进行预警和车辆限速,减少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2 国内外疲劳驾驶监测装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取得的监测驾驶疲劳研究成果如下:

(1)打瞌睡驾驶员侦探系统DDDS(The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8]:德国SAFEAU研制的采用多普勒雷达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可获取驾驶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疲劳数据,用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睡着。该系统可制成体积较小的仪器,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头顶上方,完全不影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活动。

(2)方向盘监视装置S.A.M.(Steering Attention Monitor):美国Electronic Safety Products公司开发的一种监测方向盘非正常运动的传感器装置,适用于各种车辆。方向盘正常运动时传感器装置不报警,若方向盘4s不运动,S.A.M.就会发出报警声直到方向盘继续正常运动为止 [9]。

(3)DAS2000型路面警告系统(The DAS2000 Road Alert System):日本研制的一种设置在高速公路上用计算机控制的红外线监测装置,当行驶车辆摆过道路中线或路肩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4)电子“清醒带”:由日本研制开发,使用时固定在驾驶员头部,将“清醒带”一端的插头插入车内点烟器的插座,装在带子里的半导体温差电偶使平展在前额部位的铝片变凉,使驾驶员睡意消除,精神振作。戴上这种“清醒带”,可以24h无睡意。“清醒带”使用电压12~14V,电流500mA,十分安全。

(5)疲劳驾驶员警报系统(ASTiD):英国Loughborough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制的新型电子设备。该系统将一些常见因素作为参考系数,如:由于驾驶员睡眠造成的交通事故高发期、车辆行驶状况及驾驶员持续驾驶的时长等。一旦驾驶员昏昏欲睡,声音和图像警示器将对他们提出警告[8,10]。

(6)眼动监测与视频监测装置: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ohnStern博士领导的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和汽车联合会资助的研究所,通过自行开发的专用照相机、脑电图仪和其他仪器来精确测量头部运动、瞳孔直径变化和眨眼频率,用以研究驾驶行为等问题。2000年1月明尼苏达大学的Nikolaos P与Papaniko lopoulos教授成功开发了一套驾驶员眼睛的追踪和定位系统[11],通过安置在车内的一个CCD摄像头监视驾驶员的脸部,通过追踪多幅正面脸部特征图像来监控驾驶员是否疲劳。

我国的疲劳驾驶研究[12-16]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成型的是由浙江司安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的几位博士组建的中国单片机公共实验室联合研究出来的疲劳驾驶预警机是国内唯一已经商业化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其原理和丰田十三代皇冠标配的瞌睡报警系统类似,主要检测驾驶员的眼睛开合情况,尤其增加了对瞳孔的识别,即使有驾驶员睁眼睡觉也能被识别出,基于红外图像的处理使得产品在阳光下和黑暗里都能进行识别,系统还能对带各类戴眼镜的驾驶员进行识别,实用性很强。除此之外,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石坚,吴远鹏,卓斌等人通过传感器测量驾驶员驾驶时方向盘踏板等的运动参数,然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驾驶员疲劳程度进行辨识和分析[17];吉林大学的王荣本与北京农业大学的郑培等[18], 利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对驾驶员的眼睛特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判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3 系统设计原理

3.1 系统控制结构

设计采用的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系统是基于毫米波雷达而建立起来的,整个系统由毫米波雷达[19]主机收发一体式天线[20]、生命参数滤波放大预处理器以及车载电脑PC三部分组成。其天线微波探测方案采用后向散射式(反射式),利用多普勒反射原理,该振荡信号经定向耦合器,一路经环形器送入雷达天线发射出去,另一路送入混频器。当雷达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遇到人体时,产生反射信号,雷达天线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通过环形器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呼吸、心跳信号极其微弱,而“动目标”信号则很强,所以就要求预处理器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很大,具有一定的抗“动目标”的能力,而且信噪比、共模抑制比和灵敏度要高,处理后方能送入车载电脑PC,数据分析处理和预警控制结构见图1。

图1 系统控制结构图

3.2 疲劳驾驶监测原理

安全带系统通过车载电脑PC对采集的心电数据分析处理[21-23],进行R波的检测、HRV分析,得到时域、频域、非线性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而对疲劳等级分级[24],对于疲劳状态较严重者,PC将信息反馈到预警系统,提示驾驶员无法继续正常行车,必须停车休息。由于国家规定行车时间超过4h,必须停车休息,当监测系统运行4h后,预警系统也可自动开启提示状态。系统结构框图见图2。

图2 系统结构框图

4 系统可行性分析

本设计采用的雷达式非接触生命监测技术,无需接触生命体就可检测人体呼吸及心脏跳动等信息,装置受棉质障碍物影响小,信号强度稳定,保证了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的毫米级电磁波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了驾驶员的健康安全。本设计无需改变安全带材质和样式,只需在靠近驾驶员心脏及胸部的安全带部位内嵌一个监测装置,动力通过汽车本身的电气系统供应,在车辆启动时自动启动,系好安全带后方可正常工作,可长时间运行,保证了在行车过程中对驾驶员疲劳度有效的实时监测,当驾驶员心率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并控制车辆减速,无需驾驶员采取其他操作,方便智能。心率检测系统造价低廉,成本费用不超过1000元,可大规模配备于各种车辆,便于推广使用。本装置感应器体型小,线路简单,占有机动车内部空间小,保证了机动车座舱内的美观大方。本设计实用价值高,不仅弥补了接触式检测疲劳驾驶技术的局限性,而且保障交通安全,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结束语

疲劳驾驶监测装置已经商业化,有越来越多的成熟型产品推向市场,但是高成本阻碍了监测装置的普及应用,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降低监测装置的成本,将疲劳驾驶监测装置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监测系统的人体生理信号检测的驾驶疲劳研究方法,通过加载在安全带上安全可靠地进行监测。目前,国内使用的疲劳驾驶监测研究设备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尚未形成专门的理论;而关于基于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监测系统的安全带监测驾驶疲劳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面对现在信息技术、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该方法的提出为更客观地研究驾驶疲劳和监测疲劳驾驶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保护驾驶员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书名.浅谈疲劳驾驶的危害及防范[J].福建农机,2010(3):28-29.

[2][Z].

[9]张希波,成波,睿嘉.基于方向盘操作的驾驶人疲劳状态实时检测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2010,55(7):1072-1076,1081.

[10]刘灵,邓小燕,徐颖.汽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测方法与装置的研究现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2):28-30.

[11]刘纪红,李中帆.基于视频的人眼跟踪方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9(9):2087-2010.

[12]王增义.疲劳驾驶预防研究[J].河南科技,2012(5):20.

[13]孙敏聪,郭兆勇,钱家胜,等.浅谈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J].内江科技,2012(9):13.

[14]吴春莹. 浅谈汽车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机电一体化,2007(4):43-47.

[15]袁翔,孙香梅.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汽车工程学报,2012,2(3):157-164.

[16]赵钟.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及嵌入式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集,2010(8):2.

[17]石坚,吴远鹏,卓斌,等.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4):441-444

[18]王荣本,郭克友,储江伟,等.适用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的人眼定位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5):111-114

[19]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2.

[20]王华芝,董维仁.天线与电波传播[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10.

[21]焦昆,李增勇,陈铭,等.驾驶精神疲劳的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综合效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5,22(2):343-346.

[22]董占勋,孙守迁,吴群,等.心率变异性与驾驶疲劳相关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1):46-50.

[23]张祖怀.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研究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4-5.

第7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分析

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 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占驾驶人总量的81.62%,近五年年均增量达2057万人[1]。在数量众多驾驶人群体中,低驾龄驾驶人(一般指驾龄在三年以内的驾驶人)的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进行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讨论,可以全面深入的分析影响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的相关因素,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低驾龄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自身制约因素

1.1 驾驶操作技能不过硬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2],对低驾龄驾驶人来讲,基本的操作规范容易掌握,但要想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得心应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开车时间较短,就存在着操作规范不够熟练、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当遇到行人突然横穿马路、强行超车等突况,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当或错误的操作方式,给行车带来隐患。

1.2 汽车驾驶预见性不够好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交通还不能完全实现人、车分离,这使得一个交通平面上运行的车流和人流相互干扰严重。驾驶人在行车中,需要随时对看到的路况和交通迹象以及周围的交通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预先估计,便于提前采取措施。而低驾龄驾驶人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视线中出现的交通流身上,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忽视视线以外的人和车,这一部分交通流由于在暗处,行踪不明确,更需提前预防。

1.3 抗干扰能力较低[3]

驾驶过程是一个对道路信息发现、加工、处理的过程,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心理条件,还需要具备安全态度及安全行车行为[4]。对低驾龄驾驶人来讲,当遇到鸣笛、行人横穿马路等外界干扰时,心理、生理比经验丰富驾驶人更容易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半径和速度条件下,新手驾驶员的?Y波增率比老驾驶人高出12%以上[5],这种高于老驾驶人的紧张度,很容易影响到操作动作的速度和准确性,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1.4 驾车常识不丰富

在道路上开车转弯时车辆存在着内轮差,行车前后一定区域内存在盲区,这些基本的道路常识,更容易被低驾龄驾驶人忽视,并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样,不了解在进行最高速度限制时进行最低速度限制的必要性,在开车时,要么超速行驶,要么低于最低速度行驶,造成车辆车速的离散性过高,不仅对道路通行效率有影响,也降低了交通安全性。

2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外在影响因素

2.1 周围驾驶人不安全驾车行为对低驾龄驾驶人的影响

对低驾龄驾驶人来讲,如果周围车辆车速较高或者前方交通拥挤,车辆随意穿插现象比较突出,有些人会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行模仿,如果安全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会觉得自己驾驶技术提高了不少,自我感觉良好,降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长此下去,低驾龄驾驶人的守法意识就会降低。

2.2 复杂交通环境对低驾龄驾驶人的影响

道路交通流量的突然增加、道路线型的变化、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传递给低驾龄驾驶人动态的、多变的刺激,会使低驾龄驾驶人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过分集中等不良情绪,对安全行驶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监管措施缺失对低驾龄驾驶人的影响

目前我国初次申领驾驶证的实习期为一年,在实习期内驾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在车后粘贴实习标志,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具有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也就是说,实习期过后,就不再受上述规定的制约。这容易导致 “有证龄无驾龄”人群的出现,而这一群体以在校申请驾驶证的大学生居多。即使在实习期的一年内,由于每天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众多,交警不可能逐个检查驾驶证,对其驾驶时间进行核查。长期监管措施的缺失,造成低驾龄驾驶人在道路上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3 提高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的对策

3.1 恰当的宣传方法和贴切的宣传内容相结合

3.1.1 首先必须考虑到低驾龄驾驶人与其他交通群体的差异性,采用他们熟悉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低驾龄驾驶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但主要以网络、移动终端这些新兴媒体为主。因此,对他们的宣传应是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兴媒体的结合,在继续发挥报纸、宣传标语、电视等传播媒介作用的同时,对他们加大使用网络、移动终端方式宣传的力度,通过他们易于接受的渠道,及时将安全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低驾龄驾驶人身上。

3.1.2 其次宣传内容的选择也要恰当。在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低驾龄驾驶人自身驾驶特点,可考虑增加以下内容:一是行车风险规避的技巧。通过一些行车方法、行车技巧的宣传,培养他们行车的安全知识。二是自控力的培养。对于一些不良交通行为的诱惑,可从如何培养自控力入手,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最后,还要增加行车常识的宣传。

3.2 实习期制度和审验制度相结合

目前驾驶证审验内容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处理情况;身体条件情况;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记分及记满12分后参加学习和考试情况,并没有涉及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为了降低低驾龄驾驶人的驾车隐患,建议延长实习期时间并制定专门针对低驾龄驾驶人的审验内容。具体做法为:把现在一年的实习期限变为三年,在实习的三年内,每年去车管所进行驾驶证的审验,并在现有审验的内容上增加低驾龄驾驶人驾驶技术的考察,如果有一项不过关,本次审验为“未通过”,这样来促使低驾龄驾驶人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3 信息公开和重点监管相结合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44条第1款、第2款明确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时向社会公布三年内驾龄驾驶人的交通违法率和交通肇事率等信息[6]。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警觉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形成全社会关注低驾龄驾驶人的局面,建立社会化管理格局。同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跟踪分析低驾龄驾驶人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其原因,指导培训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培训质量。

3.4 自身主动纠错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作为低驾龄驾驶人来讲,应对自己驾驶经验不足、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自身缺陷有个清晰认识。在上道路行驶时,可找一个经验丰富的陪驾,对自己的驾车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对低驾龄驾驶人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研究表明,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不按规定让行肇事突出,左转弯时肇事相对较多[7],可以看出,这些事故发生的地点集中在交叉路口,所以应加强对交叉路口的管理。通过从源头上矫正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和可能出现的侥幸心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的交通安全隐患。

3.5 道路状况改善和车辆智能化相结合

就道路状况来讲,由于道路线型、交通流量等都会对低驾龄驾驶人产生干扰,所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时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时修缮被损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二是要加强对道路线型的提前预告。不管是乡村道路、城市道路、低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当道路线型发生变化时,进行线型预告;三是做好交通流的合理分配。

就车辆来说,应在改善车辆安全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车辆的智能化开发和设计,如果能在车上安装一套用于分析驾驶人当天情绪、压力等生理特征的系统,时刻进行必要的提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影响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的自身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分析,为保障低驾龄驾驶人的行车安全提供了几点参考:(1)针对性的宣传方法和贴切的宣传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宣传效果;(2)延长目前实习期时间和增加审验内容,促使低驾龄驾驶人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3)信息公开和重点监管相结合,建立社会化管理格局;(4)自身主动纠错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从源头上杜绝交通安全隐患;(5)道路状况改善和车辆智能化相结合,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OL].http://.2015-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OL].http://.2011-4-25.

[3]张开冉.低驾龄驾驶人典型驾驶心理-行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4]陈雪梅.紧急状况下职业驾驶员适宜性评价遴选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8).

[5]皮鑫,陈 飞.新手驾驶员紧张度与道路线形及行驶速度相关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1).

第8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驾驶员作为保障行车安全的主要责任者,实践表明,驾驶员的职业素质与行车安全存在着最直接的关系。驾驶员的职业素质主要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三部分组成。对驾驶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汽车运输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驾驶员;职业素质;行车安全

在汽车运输人、车、路三大要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驾驶员在汽车运输过程中直接驾驶汽车,对行车安全负有第一位的责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各类行车事故的原因时,我们总会发现,驾驶员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成为了发生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驾驶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职业素质体现出来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行车安全的基本原则,要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预防上做文章、下功夫。实践证明,预防行车事故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升驾驶员的职业素质。

一、驾驶员的职业素质

(一)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大量行车事故的案例分析表明,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职业道德层面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到了行车安全,要在驾驶员队伍中大力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驾驶员们充分地认识到,发生行车事故对驾驶员自己的家庭和受害者的家庭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对集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相关利益都将造成不利影响。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确保行车安全,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自我约束能力,就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的可靠性。

(二)驾驶员的职业技术素质。无数次行车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由于驾驶员随意操作、盲目行驶、方向失控、制动迟缓、预防不力、措施不当、以及车辆机件故障等等现象,成为了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驾驶员平时放松学习,疏于专业技术的训练与钻研。驾驶员的职业技术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驾驶操作技术,二是车辆机务保养技术,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驾驶员的职业技术素质对行车安全起最直接的作用。随着公路交通运输流量的迅猛增长、各类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技术的相继应用,努力提高驾驶员的职业技术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要培养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对于驾驶员来说,唯有与时俱进地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为此,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鼓励和引导驾驶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装备的工作原理和机件结构,提高对车辆维护和检测的水平。了解各类道路建设的发展趋势,掌握各种道路条件下行车环境的变化特点,交流行之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熟练运用安全操作规程。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职业技术素质,才能更加充分地保障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汽车驾驶是一项体力与脑力并行的职业行为。在行车过程中,始终注视着汽车前后左右的动态情况,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相应的心理活动。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与行车安全关系密切,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这种心理活动,是驾驶员必须要具备的职业心理。驾驶员的职业心理主要由情绪、智力和心理准备几个方面组成。智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并运用实践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较高的驾驶员能够准确地运用汽车驾驶的操控技能和应变能力去驾驶汽车。同时,智力与情绪存在着紧密的制约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情绪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心理反映,受到外部环境的充分影响。在行车过程中,任何影响驾驶员情绪稳定的因素都会多多少少地干扰驾驶员对行车环境的关注程度。情绪是否稳定,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否集中思想关注行车环境起到很大的关键作用。如果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正常情绪受到干扰,其对行车环境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判断和行为能力就会随之受到影响,就有可能造成驾驶员的随机操作和预防措施与当时的实际需要发生偏差,行车安全的可靠性就会有所下降。

二、驾驶员的职业心理准备

虽然人们的活动时常受到情绪的影响,但人是有理智的高级动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理智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就是人类所独有的自我控制能力。通常情况下,人的智力程度越高,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智力的提高主要靠日常刻意的学习和培养。驾驶员在积年累月的驾驶经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大部分驾驶员在各种危险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而有些人却发生了事故,这当然不是靠运气,关键就是看驾驶员的职业心理准备情况。驾驶员的职业心理准备主要体现在职业感觉意识方面,职业感觉意识主要包括车体感觉、车速感觉、道路感觉、主次感觉这几个方面。

(一)车体感觉。就是驾驶员能够对所驾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转弯半径、底盘高度、轮胎位置等外型特征做到心中有数的一种感性认识。驾驶员如果具备了这种车体感觉,就能与周围障碍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准确控制车辆位置、合理选择安全通过的空间。

(二)车速感觉。就是驾驶员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对相关车辆的行驶速度随时作出准确估计的一种判断能力。驾驶员如果具备了这种车速感觉,就能及时地控制好自己的车速,挂入合适的档位,从容应对各种车速的其它车辆,安全地交会避让。

(三)道路感觉。就是驾驶员面对各种路宽、各种路面的道路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反应的一种应变能力。如果驾驶员具备了这种道路感觉,就能根据各种道路条件,迅速作出行驶速度、行驶位置、行驶路线、如何通过等各种应对决定。

(四)主次感觉。就是驾驶员能够对道路上运动着的行人、车辆、畜牧动物及时作出主次关注的分辨能力。如果驾驶员具有了这种主次感觉,就能从大量混合复杂的交通状况中及时发现危险征兆,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预防措施。行车过程中,职业感觉意识支配着驾驶员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如果驾驶员具备了较强的职业感觉意识,其驾驶技术就能够在驾驶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发挥。同时也为驾驶员的职业心理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驾驶员要养成回顾自己行车过程的习惯,经常反思以往驾驶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危险现象,经常设想正确处理的方法和预防的措施,经过长期积累和实践,就能够形成一种成熟的职业心理准备功能,一旦遇上险情,就会缩短应急反应时间,迅速流畅地做出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操作动作,赢得更多安全空间,就能有效地提高行车安全的可靠性。人的知识和才能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循环逐步获得的。驾驶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也可以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过程中逐步培养,不断提高。

第9篇: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创建;文明;企业;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00-02

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出租车分公司成立于1999年年底。目前拥有出租车664台,出租车驾驶员1400多名。十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乘客,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文明服务”为总要求,加强企业的文明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公司以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借助行风民主评议的东风,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优化经营、创新管理,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打造“汽运出租”优秀品牌。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为切实保障创建活动得到落实并取得成效,公司党支部和领导经营班子首先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一是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营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二是完善监管效能机制,促进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实行驾驶员动态监督工作制,制定并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追究制,要求驾驶员写出“安全行车、优质服务”承诺书,并聘请管理人员、电召员、驾驶员代表为效能建设监督员,设立服务意见箱,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创建文明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营运作效能

随着出租车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软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强,加大科技投入。一是持续对车载设施设备及时改造升级。目前,公司所有出租车均装有GPS监控终端设备,对接佛山市电召统一平台GPS调度系统,通过该系统对车辆实行全天候调度、管理和监控,实现了快速派车、GPS跟踪、呼叫应答、旅客预约、信息、受理投诉和失物认领等电召服务,以及超速报警、防盗反劫等。二是公司与电信共同研发了“微派”出租车管理系统,率先对132台公营出租车通过“微派”手机应用平台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功能强大,具备经营收入监管、营运情况报备、车辆维修报备、驾驶员考勤、报表自动生成、通知公告发放、资讯服务等诸多功能。驾驶员每天通过手机“微派”实时拍照,上报上班时间、地点、经营收入、行驶里程、燃料消耗等营运数据,同时配合计价器的乘客感应自动打表计费、车载录音录像、GPS行车记录仪等车载设备。“微派”手机应用平台系统的使用,有效监管了驾驶员按时交接班、文明合法经营行为等,有效防止了车辆营运收入的流失,改变了公营模式下营运监管不及时、耗时耗力的现状,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录入营运数据、核对、分析的工作强度,节省了70%的人力资源,提高80%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有效的全面监管。为出租车公营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体现了科技化信息管理的优越性。三是投资20万元研发使用了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数字化、档案网络化、管理一体化。通过应用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驾驶员档案、车辆技术档案、行车安全档案、车辆设备管理、驾驶员违章情况、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车队日常管理、星级车辆管理、优秀驾驶员管理、综合报表管理等信息,都能做到“一键”快速查询及汇总。并分别成立了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小组和管理小组,及时有效地研发和改进系统相关内容,确保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最终实现快速、便捷、有效工作。

三、加强管理制度化,确保优质服务水平

着眼于保证服务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驾驶员队伍,公司始终以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为质量目标,不断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近年来,包括《驾驶员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驾驶员聘用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在内,完善和细化规章制度60余项。涉及出租车驾驶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一步严格招聘制度,提高准驾“门槛”。凡公司招聘的驾驶员,除了要求具有从业资格证外,还要具有3年及以上驾驶经验,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没有进入相关管理部门的“黑名单”,无重特大交通事故和违法犯罪记录。初审合格后,还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部门和班组的岗前三级培训,包括相关交通法律法规、行业知识、优质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等,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其次是实行严格的培训制度。驾驶员每月都要进行安全培训,每季度一次驾驶员职业素质培训,包括普通话、粤语、文明礼仪等。对服务质量投诉属实的,以及违法违章违规的出租车驾驶员,实行脱产培训,考试合格者方能再上岗。然后,完善驾驶员行为准则、管理规范和服务要求以及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驾驶员按“车容车貌统一、着装统一、文明用语统一、车载设备统一”的四统一规定为乘客提供规范服务;与出租车驾驶员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每月对出租汽车实施安全检查检测。对在“创精神文明企业,建星级出租车”和“优质服务、安全生产”等活动中营运服务表现优秀的出租车驾驶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针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奖项有“星级出租车”、“安全行车、优质服务”驾驶员、“拾金不昧”驾驶员、“助人为乐,风格高尚”驾驶员、“诚信经营,优质服务”驾驶员、“优秀外来工”以及“安全行驶里程30万公里”、“安全行驶里程50万公里”驾驶员等,同时设立不同的奖励标准,每年发出奖励金数十万余元。对服务质量投诉属实的,以及违法违章违规的出租车驾驶员,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参加任何奖项的评选。近年来,旅客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四、着眼于“汽运出租”品牌建设,灵活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公司始终坚持以“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文明服务”为总要求,创新载体,使文明创建工作常抓常新。近年来,公司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形式,如举办服务技能竞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礼让斑马线 佛汽文明行”、“公民道德修养课堂”、“平安交通“、“服务之星”等活动,组织参加市、区“安全文明驾驶人”、“文明驾驶员”、“星级驾驶员”评定活动,在促进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推进承诺服务、爱心服务、贴心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服务质量、行车安全监管渠道多样化。向社会公开作出了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客运稽查员上路巡查;应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设立了旅客意见信箱。二是贴心服务、爱心服务形式多样化。出租车配备晴雨伞、药箱和残疾人旋转座椅等。三是“汽运出租”品牌初步树立,企业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乐于奉献已经成了广大驾驶员的自觉行动。两年来,全体员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共捐出爱心款3万多元。

五、以促进驾驶员队伍稳定为重点,大力加强和谐企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