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跆拳道作为兴趣班,在我身边也是日益风靡。没想到被邻居拽着去上、无意之间发现的跆拳道课,竟然收获了比早教班更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惊喜,尤其适合那些规矩不完善、意志不坚定、被惯坏了的孩子。 建立规矩意识
第一次上跆拳道课我们就小小地吃了一惊。
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迟到了10分钟,跆拳道的助教老师委婉地对她说:“抱歉,您不可以进了,课程可以下次再补。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迟到的后果,并且严格遵守它。严地地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无论多小,这是跆拳道精神。”
迟到的妈妈扁扁嘴,明显非常不悦。但在一边的我不得不为他们的专业所折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我意想不到。第二节小课时,老师要求孩子们站成一横排,不能乱动。有的孩子管不住自己,身体乱扭,老师严肃地说:“ 站不住的同学,继续站10秒。1、2、3、4……10。”
τ谀切芤舱静蛔 ⒉荒芗中注意力的孩子,这是短时间内很好的强化训练专注力的办法。毛豆现在还不到4岁,在里面是最小的学员,竟然一动不动地坚持下来了。
这让我想起,在幼儿园中见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幼儿园越经常迟到的小孩,注意力越短。别的孩子还在屏气凝息地画画,他们就开始在教室里乱跑。而那些从不迟到、守时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专注十几分钟甚至更久。
由此可见,专注力的好坏其实是和规矩有关的。越有规矩的孩子,注意力时间也越长,做起事情来也专注认真。没有规矩的孩子,总想找借口破坏规矩,注意力一会儿就涣散,精力也很难集中。
而很多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其实就是两个字“短练”。恰好,跆拳道就是在短时间内强化的集训办法,对于平时惰性强、规则意识差的孩子有立竿见影的改善。 强化大运动
做了一阵规则意识练习以后,接下来的项目是大运动强化练习。
跆拳道的各种踢腿、手臂的上格、下截、拉伸等动作,可以使孩子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
因为我在早教中心工作过,一下子就能分辨出:这些基础练习和早教中心大同小异,都是锻炼孩子大运动和灵活性的,但是要求比早教中心高一截。比如,跨栏练习,次第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觉得有难度,老师可以帮抬下腿;还有抬腿练习,老师要求手要碰到膝盖。相反,早教中心都是老师哄着做的,孩子们也比跆拳道班的更为懒散。 培养延迟满足
40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了一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实验”,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考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力是预测人生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但米切尔认为智力其实受制于自我控制力,“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用一句大白话形容“延迟满足”,那就是“忍”!
我做幼儿园老师的时候也挺有体会: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忍”了。
想吃的,立刻就要吃到嘴;
想玩的,立刻就要玩到,不然就哭给你看;
想要的,一秒都不能耽搁。
在跆拳道课程里,特别重视“忍耐”这个素质。老师在训练孩子们的肌肉耐力时,要求把“胳膊撑上”这个姿势保持10秒钟,毛豆毕竟年纪还小,哇地一声哭出来了。我担心他会受不了,试图上前安抚,但老师示意阻止了我,让他继续练习。果然孩子吃苦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下一回合毛豆也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对像毛豆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跆拳道的教育真是太苦了:必须进行体能练习、必须按照规矩站直、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能因为累就不练、必须时刻保持严肃认真…… 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跆拳道对现今的孩子们来说很有必要。
我们太过于重视“快乐的教育”,却忘记了所有的收获都必须经过艰苦的付出。我们太重视孩子的“爱与自由”,却疏于培养他们的自律、敬业和严肃认真。我们太重视孩子的“放飞自我”,却忘记孩子也是集体的一员,需要服从集体的规则。我们太心疼孩子的一点点不适感,因此让孩子心安理得的停留在他们旧有的“舒适圈”,无所成就。
从这个角度上说,跆拳道其实治的是一种“懒病”吧!
关于孩子几岁适合学跆拳道?我咨询了几位跆拳道教练,答案是:4岁后。
玩具1:降落伞
所需道具:
塑料袋一个、等长的细棉绳四根、钥匙扣一个或积木一块
制作方法:
1、 先将塑料袋剪成一个四角形。
2、 用四根等长的细棉绳的一端,分别绑住塑料袋的四个角。
3、 然后将四根棉绳的另一端绑在一起,再绑上钥匙扣,这样塑料袋降落伞就做好了。
小提醒:
如果宝宝的年龄较小,他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作出反应。因此,你需要从高一点的地方,慢慢地将降落伞降落下来(也就是钥匙扣要更轻一些),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住。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大,你就可以换上稍重一些的重物,让其降落得快一点。当然,你可以随时调整降落的速度,让孩子有机会接到降落伞,这样他才会有兴趣玩下去。(注意避开马路和人多的地方)
游戏玩法和作用:
将塑料袋用力往上抛,它就会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降落下来。如果降落伞的降落速度太快,就说明棉绳下端的钥匙扣过重了,要换一个轻一点的重物哦!
由于降落伞是慢慢降落下来的,年纪较小的宝宝就可以有时间反应,然后想办法接住。因此,只要是会直立行走的宝宝都可以玩这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孩子还练习了视觉追踪能力,以及对空间位置、距离的掌握能力。
玩具2:小金鱼
所需道具:
塑料袋、胶带、油性笔、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小塑料袋的开口缩成一个小口,然后向里面吹气,使塑料袋越膨胀越好。
2、 快速地将开口的地方用胶带粘紧。
3、 将前端两边的尖角,折起来粘住。
4、 画上鱼眼睛、嘴巴、鳃、鳍等鱼的特征。将塑料袋封口的边缘部分剪成鱼尾巴状,金鱼就做好了。将做好的小金鱼丢入水中,它就会在水里游泳哦!
游戏玩法和作用: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当孩子在洗澡或玩水时,不妨多一些变化!用塑料袋做的小金鱼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所以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拨动水,让小金鱼游来游去的,小朋友会觉得非常有趣。你可以鼓励小宝宝用手去抓,练习他的眼睛和手的协调能力。
1岁以上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自己用手拨水,以增加手臂的力量和小手的肌力。3岁的小朋友,你还可以让他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做的小金鱼游入水里,这样除了练习手部以外,还增强了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小锦囊
用塑料袋做气球
当带孩子到户外玩时,我们可以利用手边装东西的塑料袋,当游戏的道具。
你可以先挥动塑料袋,让里面装满空气,然后再将开口绑起来,就可以当作气球来玩了。你可以和小朋友轮流将塑料袋往上拍,谁先让塑料袋掉下来,谁就输。
关键词 专注力 识字 学习 想象 自我创新
一、专注于“读”手脑并用,激发儿童学习情趣的潜能
予以为变背读为指读,让学生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统一起来,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读”的方法,其实只是发展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忽视了视觉系统的发展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无形中就抛弃了其它两个系统的潜能发展。指读虽然只是极简单的一种读书方法,但却能丰富学生视觉系统和动手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挖掘了儿童生理性潜能意识,成为识字最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儿童一旦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读课本,读课外故事读物,读广告招牌,读动画节目的文字栏。变单一的强化识字为情境中自主识字,有图境,有意境,有词境,有句境,有章境……通过多年实践,这一小小的发现却意外收获很大,让儿童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极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习识字理解的自主性,识字的空间和广度都得到很大的拓展。
二、专注于“认”左右脑联合,激发儿童全脑的潜能
(一)表演法: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字的形义联系。“看”: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较远的地方:“掰”两手掌心相对靠拢,然后向两边分开就是掰的动作。像“扒、拔、跑、吓”这种可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字义的,我就指名学生上台动手做一做,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
(二)比较法:对一组形近字的形义关系,作比较说明。如:日和目,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眼睛都是两只的,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
(三)图画法:用简笔画表示某些象形字的形义联系。如“雨”:“雨”像班教室的窗的框架,其中的四点就像风往同一个方向吹来雨点敲打在窗户上。
(四)儿歌法:把生字编成形义相应、易于上口的儿歌。如:爪子巴在墙上便是“爬”;颜色丰富就是“艳”,用力种田就是“男”;“鸟”是“乌”点睛……
(五)实物法:通过实物演示,留下深刻印象,轻松掌握汉字的形义。如教“笔”字,我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
(六)拆字法:把合体字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字形。如:“目加青,睛睛睛”,“王加见,现现现”。
(七)换字法:如“喝,渴”它们是同一个“曷”但偏旁不同,我们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如果再形象地想象,如“喝”我们需要用嘴喝,“口”旁的字都跟嘴有关,所以“喝”是口字旁,我们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
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汉字本身具有巨大的内含可挖;要克服识字教学的盲目性,为识字而识字的片面性,而要把汉字、儿童、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从动态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观、教育观出发,探索汉字教育的新路子。
三、专注于“写”全体协调,激发儿童细致耐心的学习潜能
学生在书写中要做到“头正,身直,脚平”,形成整体协调,有助于良好身心的发展。学生在书写中要做到细致耐心,才能写出书法的韵味,意韵。在写字过程中,让学生欣赏美、想象美。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它们的间架结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写字时要注意合理布局,“字里乾坤天地宽”,点划之间渐渐培养学生艺术的秉性,从而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潜能。尤其在一年级学生实践中成效最佳,打破了过去书法教育的传统认识。
四、专注于“想”联想巩固,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潜能
(一)“汉字开花”,激发大脑潜能。
所谓“汉字开花”,就是看到一个字时,引导儿童从它的音、形、义、图像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可以连词、连成语,连谚语、歇后语,可以连古诗、名句,可以编字谜;还可以联想有关的画面、情境、歌曲等等。如;当一个“庆”字出现在儿童面前,教师以适当的表情和语言,激发儿童展开联想,儿童就会想到“十月一日国庆节”,并唱相关的歌、表演有关的节目;在“开花”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互相启发,智慧的火花迸发、碰撞,学生真是进入了忘乎所以的状态。这样,学生的脑细胞被激活,让汉字学习起到激发大脑潜能的作用。
(二)联词成句,拓展想象的空间。
语言文字中句子离不开词,而词离不开字,在儿童识字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去组词造句,变生硬的字词为生动的句子,既让儿童深刻理解了词意,又锻炼了说句组句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开发大脑的潜能,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该强调的是识字的过程,使识字的过程成为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激发儿童潜能的过程,成为开放识字的过程。我们相信,这样做识字的数量和效果会空前的突破,儿童的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思维品质也会惊人的提高。
五、专注于“思”创新发展,激发儿童自我创造的潜能
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他人
典型表现:
孩子到6、7岁时还不会系鞋带、扎辫子、自己洗澡;做作业的进度很慢,遇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不肯动脑,让爸妈帮忙;自己在选择时患得患失,缺少果断性,比如双休日是要与妈妈一起去植树,还是去亲子游乐园,自己不会拿主意,要妈妈帮忙。而妈妈做出决断后,孩子又会把所有的不顺利归咎于妈妈。
诊断结果:
依赖性强的孩子,一是反映了孩子自主性的缺乏,性格柔弱,缺乏果断,遇事不能独立思考、承担责任;其二,缺乏自信,会感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很无用。对周围的人的评价很敏感,甚至会因为某些不经意的“揶揄”成为自卑的人。
这多和从小生活在过度保护和过度包办的环境中密切相关,父母唯恐其能力不够、受到挫折,很少提供让孩子独立自主并独自承担后果的情境。
矫正策略:
首先要强化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坚信“我能行”。在孩子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要充分肯定其尝试欲,当孩子学会一样技能时,父母一定要大力赞扬。
其次,要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这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自然后果教育法”,这对扭转孩子的依赖性非常有效。孩子逐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经选择就会坚持到底。
只能听表扬,不能接受批评
典型表现:
经常要人表扬他是“天下第一”,对表现好的伙伴嫉妒心强烈,经常不由自主地跑过去毁坏他人的作品;被老师批评过后很长时间情绪低落,甚至连这位老师教的课程也连带着不喜欢了;因为怕被人瞧不起,自己明明不会的东西也假装说“会”。
诊断结果:
这种对挫折的容忍度差的孩子往往兼具自大与自卑的性格,对自己的弱点缺少客观的认识。有这种弱点的孩子,其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往往很少与孩子讨论“我有什么优缺点”,很少让孩子意识到,承认自己的弱点,并能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帮助,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良好品格,更是一种勇敢与坦率的表现。
矫正策略: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多留意孩子对挫折容忍度的培养,让孩子面对顺境与赞誉不骄矜,处于逆境及受到批评时不气馁,逐渐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来。父母要做到:避免宠爱有加,未跌先扶,通过让孩子经历挫折,磨炼其百折不挠的心理,避免有求必应、即时满足,否则孩子永远不懂得“忍耐与等待”的意义,容易使孩子一受到负面评价就出现愤怒、颓丧等;要鼓励孩子用乐观心态与幽默态度来化解尴尬,可通过涂鸦、掷飞镖等等宣泄负面情绪;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以幽默化解尴尬的办法。
做事三分钟热度
典型表现:
任何一种玩具买回来都只玩一两天,然后就弃之如蔽履;任何一个兴趣班都坚持不下去,导致发展兴趣爱好永远像狗熊掰棒子,边掰边丢;下决心自己整理房间、整理玩具柜,却常常半途而废;画画,每幅作品都像草稿,不完整;双休日出去郊游,刚到目的地没10分钟,就声称“这里没意思,我们得换地方”。
诊断结果:
目标多变、缺乏恒心和毅力的孩子,虽然与孩子自身对事物专注的时间短有关,但这大多数是其性格浮躁的表现,自律差、专注度不足、注意力屡被分散;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撤退或绕过去,坚持性差。孩子的坚持性差,有时与依赖性强、抗挫力差有着紧密关联,比如有些孩子要靠不断地表扬来把一件事做下去,一旦父母忘了表扬或不再提供帮助,孩子就选择放弃,这证明孩子缺乏执着的信念与内在的驱动力。
矫正策略:
想要大的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作了一次专项调查,其中有个问题“童年时代母亲做的一件让你最难忘的事”,结果两组都有人谈到了母亲分苹果的故事。
犯人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分苹果,先问弟弟想要哪一个?弟弟拿了最大最红的,妈妈看了很生气,责备他不懂得谦让,只想着自己。我一看,弟弟不但没得到苹果,还受了妈妈的批评,如果我拿小的,妈妈一定会表扬我。我就说:“妈妈,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妈妈果然表扬了我,还把大苹果奖励给我。于是,我学会了说谎。
成功人士说:一次,妈妈买回几个苹果,我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你们要来一场竞赛,谁做得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妈妈把草坪分成三块,让我们修剪。我修剪得最快最好,妈妈就把最大的苹果给了我。于是,我懂得了,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须努力争第一。
《家教》:想得到最好的,最大的,这就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人的天性。当然,天性不一定都是好的,想要教会孩子“谦让”或者“分享”,像第二位妈妈一样首先尊重他“想要大的”,然后顺势引导才是正途。
不按常理出牌
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有很多街头艺人,他们有的沉浸在自己的小提琴世界里,有的打扮成喜欢的人物保持一动不动好几个小时,有的能几分钟就给游人画出传神的写真。其中有个年轻人杰森特别有趣,他就像一个街头魔术师,随便游人给他任何东西,一串钥匙也好、几个瓶子也罢,他总有办法弄出好听的声音来。攀谈之下得知,原来杰森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把各种东西当乐器,炒菜的锅、喝水的杯子、写字的桌子是绝不放过的,一到手边就敲得叮叮咚咚,他觉得很热闹很开心。虽然家里很多人都快受不了,但是杰森妈妈觉得只要不威胁安全就行,默认了他的“破坏行为”。开始他弄出的多半是噪音,但是慢慢的,杰森连盖的被子、看的绘本、落下的叶子都能弄出好听又特别的音乐来。
《家教》:杰森的行为在妈妈眼中可以说是天才,是创造力,但换另一位妈妈,说不定觉得孩子是来闹的,想尽办法打压他的“破坏行为”。“不按常理出牌”就是孩子的本性,大人眼中单纯的物品,在他们眼中可以是乐器,是玩具。保护他们的这种本性,正是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之一。
爱玩“愚蠢”的游戏
牛顿小时候曾把灯笼系在风筝上做实验,结果狼狈可想而知;爱迪生小时候曾坐在鸡蛋上,企图暖出小鸡来;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小时候对月亮很好奇,好几次天真地爬到树上“摸月亮”,有一次差点摔下来。
如果大家先看到成功的他们,再回头看这些“愚蠢”的行为,可能会理解威探索。但对年幼的他们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爱玩,爱做大人认为“愚蠢”的事,爱玩就是孩子的本性。
《家教》:每个孩子爱玩的也许不同,但每一样,即便是被认为不好的,愚蠢的,从长远的眼光看,未必不能发掘出长处。比如孩子喜欢捏泥巴,虽然脏,但却能锻炼他的专注力、手指的操控力、手眼配合能力等等;比如孩子有正道不走,偏喜欢走弯弯曲曲的坡坡坎坎,像个不安分的猴子,其实这对他的运动能力、四肢协调能力以及对距离和高度的估计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如果我们的孩子从玩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那更是对他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意义。
慢养,怎么养?
慢养,不是一点不做,或是一味等待,而是在面对孩子成长的时候,有技巧地去做该做的事。
让孩子“试错”
铁锤在幼儿园的时候不太会系鞋带,开始妈妈尽量避免给他买需要系带的鞋子,这样他穿起来非常方便,妈妈也很省心。但是躲避不是解决的方法,还是要让他自己学习系鞋带。不过这个过程似乎很难。
早上妈妈都收拾好准备出门了,他才开始蹲在地上慢慢腾腾地系鞋带。平时感觉他的小手做手工或者是画画都很灵巧的,可是系个鞋带怎么就这么笨拙呢?有时候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会帮他快速系好,还得意地对他说:“看看,妈妈做得多好!”但这对孩子毫无帮助,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
她用硬纸板画上篮球鞋的样子,对应的地方弄出小孔,然后教铁锤在这里练习。如何把鞋带从这些小孔里顺序穿过去,如何打一个紧紧的活结,拉哪一头鞋带就会被解开等等。这样反复几次,他似乎慢慢掌握了。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在“纸板篮球鞋”上面系鞋带成了母子俩的必修课。开始的时候,他很慢,但妈妈不急,让他先学会穿鞋带,在这个过程中熟悉鞋带,慢慢的,他可以打结,但是他掌握不好力度,打得很松,但是也可以系上了。再后来妈妈给他买了一双红色的篮球鞋,每天早上早一点准备,给他多出五分钟的系鞋带时间,爸妈耐心地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系鞋带,常常站起来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很有成就感。
《家教》:不断试错,练习,改正,这是孩子长大的规律,无论系鞋带也好,写字数数也罢,都是一样的。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但我们同时也要为他做好一切准备——比如画好的纸板让他练习,比如漂亮的鞋子让他愿意自己努力尝试,比如张开的拥抱当他失败的时候给他温暖。
耐心信任目光长远
7岁的孩子应该会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对这个问题一头雾水——7岁,能把老师交代的作业记清楚,在父母的帮助做完就算不错了吧?德国从事“7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却认为,一个7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阳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刍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
《家教》:“7岁孩子会做的事”,扪心自问,是不是有一些连你自己也不会?如今回头再看,是不是觉得当年少做一道练习题并不会怎样,但是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却是自己一直介意的短处。把我们的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总盯着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何时到来,陪孩子看看路边的小花,这才是人生应有的享受和收获。
需要慢养的事孩子,更是家长
一、凭借电化媒体,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体育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其中看图认词识字环节,图中画了跳绳、下棋、滚铁环等20多种运动项目,图下集中出示了20组运动词语。课前教师以“课间活动喜欢玩什么”与学生交流。上课伊始,教师从课前谈话直接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体育世界闯关,看谁能得到体育王宫的智慧之星。”教师借多媒体展示情境:体育世界大门口,身着运动服的小猴宣布规则:“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体育世界,每闯过一关,就能得到一颗智慧星……”
情境一(屏幕显示“记忆关”要求:城门上贴一张运动海报,海报中展示了8项体育运动,用30秒观察,看清楚并记住图中的运动项目。看看你能记住几个。)
生1:图中有篮球、羽毛球、划船,还有赛跑、网球……
生2:老师,我纠正,应该说有打篮球、打羽毛球、打网球。
生3:还有游泳、打乒乓球(读为bīng bɑng球)。
生4:不对,应该是pīng pɑng球。
师生一起拼读pīng pɑng。
生回答时,屏幕上显示相应的图和词。8幅图与相应的词全部展示在屏幕上后,画面中出现一位捋着胡子的智慧老人,他笑容可掬地说:“孩子们,这8项运动你们都说对了!你能领着大家读读吗?”生争先恐后地领读后,智慧老人打开大门:“孩子们,你们顺利通过了第一关”。
生(兴奋地齐呼):耶!
情境二(屏幕显示“识字关”要求:小朋友们,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呢?看谁的办法好,记得牢。记住生字的小组可以顺利过关哦。)
小组讨论。
生1:“羽”字“ ”表示鸟的两只翅膀,“冫”代表羽毛。
生2:我们小组编了个儿歌:一兵分成两个字,左撇乒,右点乓,乒乒乓乓打乒乓。
生3:我给大家猜字谜:弟弟立在哥哥头上演杂技是“竞”。
……
当学生快速准确认读后,屏幕上的智慧老人做个请的动作,打开第二道门。学生互相击掌,竖拇指庆祝胜利,自豪之情洋溢眉间。
情境三(屏幕显示“说话关”要求:呵呵,你们太棒了,这次可要出个难题哦!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能说说关于这项运动的规则、人或事吗?)
生1:我最喜欢踢足球。踢足球时,可以用脚踢,也可以用头顶,可是手一碰球就犯规。
生2:我最喜欢打乒乓球,我的理想是超过邓亚萍。
生3: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大量饮水。
生4: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运动后不能大量饮水?
……
情境四(屏幕显示“丁丁的锻炼计划”。)
智慧老人提示:想一想,丁丁的计划有什么优点?
学生读丁丁的计划,教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定锻炼计划,指导推选个性化计划,让小主人在投影上展示、介绍。随着学生的介绍,屏幕上陆续出现乔丹:Very good!王楠:你真行!姚明:咱们一起来锻炼!……学生兴奋得手舞足蹈,争抢着解说自己的锻炼计划。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低段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争强好胜,他们喜欢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达到了启迪思维、发展语言的效果。
二、凭借媒体创设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点”
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学习应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但低年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且缺乏生活经验,他们观察事物大多是无目的、无意识的,语言表述也是简单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可以凭借多媒体跨时空呈现过程,展示事实的优势,创设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点”,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撞”中得到升华。
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荷叶圆圆》时,一边借媒体补充荷叶画面,一边提示学生观察荷叶的颜色、形状,然后抓住荷叶“绿”“圆”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探讨交流:“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动画片中的哪些小家伙?它们分别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学生通过看视频、细读文,纷纷举手交流。
“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它的摇篮,它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它的停机坪,它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
我班现有幼儿30名,其中男孩、女孩各有15名,这些孩子中有8名幼儿曾在其他幼儿园入托过,其余孩子平时都有长辈照顾,没上过托儿所。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长辈的宠溺,脾气比较骄纵,生活自理方面缺少锻炼。
开学后,从对幼儿日常工作的观察中,对幼儿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在生活方面幼儿基本上都能愿意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一份饭菜,经老师的提醒,能主动的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米粒,但对与饭后要做哪些事情还不甚了解,做事的次序性差。在需要入厕时会请求成人帮忙。午睡习惯较好,能独立入睡的幼儿占大多数,还能自己脱鞋,上床入睡,小部分孩子还会整理自己的服装、自己叠毛巾毯。总的说,我班孩子的大肌肉发展较好。在学习能力方面,小部分孩子还不能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舞蹈活动感兴趣,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在晨间桌面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的专注性较强,在老师的提醒下,愿意捡起掉落的玩具,但有敲打玩具和抢玩具的现象,玩具爱放在地上玩,有时还会放在嘴巴里。
二、学期工作要点:
本学期我班三位保教人员依照《规程》精神和园部学期计划,结合本班幼儿存在不足之处,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工作:
1、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有计划地结合幼儿具体地掌握情况和季节特点,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合理的分解到本学期各月、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专门的生活指导中、并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巩固练习。
(2)教师在向幼儿示范、讲解时,力求语言浅显、有趣,示范动作、步骤清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检查、督促,发现幼儿不正确的地方及时个别指导。
(4)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幼儿练习的机会,如给幼儿提供可练习的扣钮扣的玩具、“给小动物喂食”的玩具等。
(5)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有所不利,争取让家长在家多给孩子机会锻炼。
2、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良好品质:
(1)组织专题性的谈话,从拟人化的玩具宝宝口气向幼儿讲述玩具宝宝被扔在地上用力的敲打、投掷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引起幼儿对玩具宝宝的同情,从而懂得玩具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要爱惜它。
(2)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幼儿,如看见玩具掉在了地上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它捡起,发现玩具放乱了即使整理好。
(3)进行桌面或区域活动前提出要求,中间多提醒,结束做评价的时候不断强化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并逐渐养成习惯。
3、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能力: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谈、商量,通过专门的礼仪交往与品行辅导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不能独占,也不能硬闯,玩时可等一等、让一让,会有礼貌用语与人商量,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协商语言。
(2)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
(3)对幼儿在交往中的好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孩子向好样子学习。
(4)对班内攻击性强,喜欢动手的幼儿要加强个别指导,在活动中多关注他们的言行,发现有矛盾激化的倾向时要引导他们友好的解决争执。
(5)鼓励孩子每天带一样玩具来园放在柜子中,点心后,饭后可以玩一玩,还可以与同伴交换玩,这中间可以培养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更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4、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练习是一个直观性很强的活动,孩子在绘画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情或是意愿传达给别人,从而享受表现的快乐。
(1)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设一个美的环境,鼓励孩子去欣赏自然景物,周围环境或美术作品,培养孩子对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敏感以及初步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
(2)注重教育新视角,尝试新的绘画表现能力,在绘画练习中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
(3)突出活动多元化、在活动中关注师生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让幼儿多动脑、动手、动口。
(4)遵循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逐步教给孩子简单的绘画技能。
(5)重视幼儿的个性化表现,允许与众不同,善于抓住机会让幼儿拓宽思路。
三、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熟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促进改革孩子全面发展以及更好的组织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班保教人员在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我班的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家长园地和家园信息栏的功用,详细公开展示我班的教育计划,活动安排以及部分内容,需要您配合的事情,让家长了解我班活动的进程和要求,以便更好的配合我们开展活动。
(2)对部分是家中长辈来接孩子的情况,我们不仅会口头传达,还会根据情况留便条或主动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以免出现传话不清或口误情况。
(3)家长会中,请家长留下各自想要的家园联系方法,以便我们有计划的进行家访、通电与家长保持沟通。
(4)在“家园信息栏”中,经常刊登一些能体现我们工作最新理念的文章或做法,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思想和理念,以便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共同协商教育孩子的方法与途径。
一、“一物多玩”激发幼儿探索之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轮胎等,都是可以创造性的老器械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我们用“绳”练习跳的同时,问:“我们除了玩跳绳,还能怎样玩?”引导孩子玩“抛绳”“绕绳”;“我们还可以找一个朋友玩一玩,也可以找几个朋友玩一玩”,引导孩子合作玩“荡绳”“钻绳”“踩绳”“拉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开展垫上运动,“我们可以在垫子上做些什么动作?”引导孩子在平放的垫子上玩出各种垫上动作的同时,问:“除了把垫子平放在地上玩,还可以怎么样玩?”引导孩子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我们用“轮胎”可以怎样玩?”引导孩子滚轮胎;“轮胎中间有个洞,试试看你能钻进去吗?引导孩子钻进轮胎滚一滚;“我们试试把所有的轮胎放在一起可以怎样玩?”用轮胎摆成障碍,练习跨跳;“轮胎睡觉起床啦”引导孩子把轮胎竖起来,跨过竖起的轮胎;“瞧,轮胎排成了一条长长的山洞,我们可以怎样玩?引导孩子玩钻爬山洞。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的同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点拨者,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一些玩的方法,只是抛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但每个问题,都调动了幼儿继续主动参与活动的动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二、“一物多玩”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创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是人的一种最保贵的高品位的素质。理想的创新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道德都得到提升。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利用一个小小的东西,幼儿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玩法。如一块普通的彩色垫子。我没有告诉他们这个玩具叫垫子,从而避免了因名字限制幼儿的想象,随后我也没有教孩子应该怎么玩,而且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玩法,并给了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对孩子的别出心裁给与肯定。幼儿利用它一个人玩飞盘,锻炼了孩子的手臂力量;两张垫子拼出一个跨栏,学习刘翔跨栏;三张垫子拼在一起做成一张椅子,玩“抢椅子”游戏,让幼儿听信号速走,在铃鼓声中进行各种速度的走、跑、倒着走,这些小游戏可协调思维、听觉、视觉和动作的一致性,同时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5张垫子拼成一个机器人的头,套在小朋友头上,玩“瞎子摸鱼”的游戏;6张垫子拼出一个大的正方体,两人互抛互接,一群人一起抢“绣球”;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玩垒高游戏;在正方体上写上数字,又变成骰子;几个小朋友玩“跳房子”游戏;很多张垫子合作拼出一条小路,练习乌龟爬、猴子爬。锻炼了手脚协调能力。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创新,并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好处地点拨引导。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围绕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大胆创造,发展幼儿的潜能。
三、“一物多玩”使幼儿保持持久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晨间活动时我带小朋友玩太阳伞的游戏,大家一起拉着彩虹伞的边缘用力抖动往上抛,象蒙古包似的,小朋友就爬过去把蒙古包压扁。接下来一部分幼儿“建”蒙古包,另一部分幼儿“住”进去,大家都高兴地说:“好漂亮哦!”大家共同拉着彩虹伞转圈走走、跳跳,给幼儿带来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唤起幼儿的注意力,体验合作的快乐。玩过几次这样的游戏,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没有刚开始那样浓了,失去了新鲜感。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些新的玩法,如:“颜色变变变”,结合幼儿对色彩的认知经验,就是把大大的彩虹伞平铺在地上,大家顺着同一方向绕彩虹伞踏步,并及时根据老师的指令停在相应颜色条处。“包饺子”让一些小朋友站在中间,另外一些小朋友念儿歌,儿歌快念完的时候,里面的小朋友要想办法跑出来,不然就变成了“饺子馅”。为了增强幼儿的趣味性,我还设计了网小鱼的游戏,一部分的小朋友做小鱼在河里游,另一部分的小朋友做渔夫,念儿歌《顶锅盖》,等儿歌念完时,渔夫就把小鱼网起来。
由此说明当幼儿拿到新的体育器械时会很有兴趣,探索怎么玩,但教师不及时引导就会让幼儿失去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动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及时引导幼儿变换游戏方式,进行新的游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挖掘出各种东西丰富多彩的用途。
游戏与幼儿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受经验和好奇心的制约,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暂的,容易转移。所以幼儿对某一幼儿游戏从“热”到“冷”是正常的。教师应变换游戏方式,重新唤起幼儿原来的游戏兴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一物多玩游戏中的指导策略有很多,不是朝夕之间就能领悟的,只要我们注重创新求变的工作方式,启发欣赏的教学语言,相信孩子们会体会到一物多玩的真正快乐。
小伙伴和健健玩,常常告状说健健爱打人。妈妈批评健健,健健却委屈地说是小伙伴先打他的。在幼儿园里,老师也反映健健很爱生气,别人稍碰他一下,他就不乐意,非要反击一下不可,小朋友经常告他的状。
诊断:
事实上,健健存在触觉过分敏感的问题,别人的轻轻一碰,他感受到的是“打”。这是由于健健早期触觉发育不完善造成的感觉统合失调,于是他对触觉刺激缺乏安全感,不喜欢有人的身体亲密接触,健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锻炼触觉适应能力。
不少妈妈觉得陌生: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呢?感觉统合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具体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
何谓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简称感统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在1972 年提出的。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水平正常,但其综合能力不足会抑制孩子的智力发展,使孩子原本很多优秀的地方表现不出来,长大后在学习或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有先天生理原因和后天环境因素。在先天因素中,可能有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也可能有因早产或剖腹产引起压迫感不足导致触觉失调。相对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多。包括爬行不足造成前庭平衡失常;家长管束太多,造成孩子触觉刺激缺乏;家长事事包办,导致动作协调不良、本体感失调;长时间看动画片导致阅读视觉不良等等。
宝贝自测:
感觉统合失调有5大具体表现,来测一测,你家宝贝有没有感觉失调问题吧。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孩子身体灵活度不足,双侧协调不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平衡感差,易晕车晕船等。
2.视觉感不良:孩子喜欢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脑或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朗读时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愿认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经常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或者听了就忘,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记忆力差,生活中容易丢三落四。
4.本体感失调:坐立不安、坐姿不良、走路跌跌撞撞、容易摔倒、不敢下楼梯,方向、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作困难等。
5.触觉过分敏感:紧张、孤僻、胆小内向、不合群、偏食、固执、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吮手指、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孩子感统失调,妈妈分类训练
前庭平衡训练:可以采用一些玩具器械,帮助孩子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和前庭平衡觉健全。如玩一玩滚圆筒、平衡脚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滑梯、晃动独木桥、平衡台等游戏。
视觉感训练:首先要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避免干扰视觉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吹泡泡、放风筝、游戏棒等游戏,让孩子多一些训练,帮助加强眼部肌肉的控制,提供视觉和前庭觉的整合练习。
听觉感训练:孩子的听觉太弱,受不了太大的声音。如果家长经常大声责备孩子,会造成孩子形成自我保护,养成拒绝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因此,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音调。另外,经常和孩子开展听觉专注力的训练,如玩一玩听声音找动物、听声音找乐器的游戏。
本体感训练:本体感失调容易导致孩子关节紧张、对肢体控制能力不强、重心不稳。因此,要先加强孩子的关节活动,使孩子的关节肌肉放松,提高孩子对关节的支配能力。可以多开展一些大运动项目,如上下楼梯、平衡木、蹦床等,使孩子的肢体灵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