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水墨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水墨艺术论文

第1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一)水墨——传统的魅力

水墨画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艺术门类,它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派系的特色风格以及表现技法。仅用水与墨,两者调和出不同的浓度并以纸绢为媒介所绘制的画种,利用宣纸的吸水与渗化特性,形成超凡脱俗、飘渺空灵、唯美淡雅的意境,看似简单的笔触,其实蕴含着浓厚的水墨精神。在色彩、构图、笔墨肌理等表现技法方面,注重气韵、意境、强调虚实相生的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思想集成最终的表现。所以传统水墨有着视觉造型艺术的表现深度,蕴涵了中国人文精神发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这种意象效果能使受众产生丰富的遐想,与西方传统画种有着完全不同的笔墨意韵。

(二)水墨艺术与校园招贴画的碰撞

招贴画是展示于公众场所的告示,即海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充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由于校园生活日渐丰富,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校园官方信息等,通过招贴画渠道向学生们传递资讯。招贴画是视觉传达艺术,具有号召力以及艺术气息。在这个时代,随着大量水墨元素被设计师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受着外界资讯滋养的校园文化,也渐渐跟随视觉潮流的步伐前进。可以说,校园招贴画成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

(三)招贴设计中融合水墨元素的可能性

水墨艺术与招贴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是绘画种类,是感性的艺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主观思想所形成的艺术意境,每一个受众因为自身的经历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与之产生的共鸣与感受都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深沉其中细细品味才会领略个中奥秘。就如盏一杯铁观音,饮之唇齿留香,滋味醇厚,回味无穷,品画与品茶都是讲究一个心境,都需要细味品嚼。后者是属于平面设计范畴,是视觉传达艺术,以宣传为目的,要求画面吸引眼球、明确易懂,需要设计者对受众群体的理性分析,通过严谨、直观的手段设计画面。因此,两者的直观性是完全不同的。

1.水墨画是一种平面艺术,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笔墨纸砚,从构图、色块面积、用墨深浅浓淡等方面体现空间,这些元素与招贴设计元素相符,两种存在共通点。

2.在招贴设计中是强调点、线、面这种构成关系。水墨技法中的中峰为线、侧峰为面、露峰为点,这种点、线、面更有苍劲生辣的笔趣。

3.招贴画的构图,有主有次,互相呼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等构图规律,要符合主题,也要取得整体的和谐统一。这与水墨画的深浅层次、虚实过渡,符合平面设计的构图方式。

4.水墨技法讲求运笔速度与技巧,勾、皱、点、泼等综合交错或单独运用。积墨技法可以通过控制面积而成为平面构成的主体;淡墨技法有很好的渲染效果,层层渍点,笔墨意象,使画面得到升华,这些技法值得在海报设计中借鉴运用。

5.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破、泼、渍、焦、宿来营造空间层次,看似简单的色彩游戏,却蕴含着万物和谐统一的意义。若这意义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是一种新突破。

二、水墨精神展现在校园招贴画的效果

(一)简约之美——以简胜繁

招贴设计和绘画形式之一的水墨画都是需要利用图形要素来进行表达的,简洁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共通点。水墨画所描绘的对象造型简约概括,但寓意却满溢于画纸,以精简的笔墨传达丰富的信息,与招贴设计主张去繁就简的理念相吻合。水墨画塑造形象上对校园招贴设计有可利用之处,另一方面,其蕴涵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能够满足招贴设计审美的特殊需要。主题为学校简介的招贴若采用简洁而明快的水墨画作为表达方式,一方面能表现学校历史悠久,同时更体现了艺术涵养包裹着的文化气息,达到艺术熏陶的作用。因此,将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化做平面元素,是在设计简洁的表现上加以情感,增加了招贴设计的感染力。

(二)空间之美——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

水墨技法在营造空间方面有着突出的技巧,利用墨色浓淡,线条粗细,墨色的变化、晕染,宣纸的渗透、融合,都会使色彩明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灵活生动的线条加上抑扬顿挫的笔法,空间虚实有致,造就了生动的画面效果,使水墨在静态的平面上形成动态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变化万千的灵动图像。水墨精神还追求平衡调和的气韵,统一而又不失变化、有意象而又不失意境的韵律,能带给整体画面以生动灵活的节奏感。若校园招贴设计作品运用空间留白来突出主题,这样的虚实效果会让作品画面更为简洁,层次感更强烈,给人以别样的清新。

(三)意境之美——无声胜有声

水墨画虚实相生,笔墨色彩微妙丰富,似有若无,形散而神不散。意境的营造,常见使用留白以及虚拟的手法,白是画纸的白,这部分不着任何笔墨,看似虚无,实则有着丰富的内容,它表示一切没有表现出来的物象。以纹代水、以月代夜,无水却如鱼在水中游的意境,带来虚是无限的,它能引领受众进入无尽的遐想空间。水墨表形更表意,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气韵的完美结合。虚实空白若处理得当,不仅能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主题突出、给画面以均衡感,使画面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空间,更能富于作品以韵味。

(四)水墨精髓——超视角表象的文化精神

由于校园招贴设计艺术是为了满足校园生活、文化和娱乐的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而水墨艺术的美感却仅表达作者当时的意念。在不同主题的招贴设计中,这种融合比例会存在某种倾向,比如公益类、学术类招贴画,文化内涵层面更浓重突出。而另一类供广告促销、宣传的,商业价值层面相对加强,审美价值层面就相对减弱。因此,在设计招贴画时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科学知识、经济利益、生活欲求等。水墨元素笔法生动,柔如曼妙仙子轻盈飞舞的身姿,刚如习武之人,抬手踢腿苍劲有力。运用在舞蹈主题的招贴中时,笔触的力道刚柔并进,赋予静态元素以生命的律动。水墨画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内涵,把水墨画融进设计,具有升华作用,使得招贴设计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色彩。

三、水墨元素融进校园招贴设计的意义

水墨画应用招贴设计不仅是对设计手法的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是在西方创新思维中添加民族色彩,形成独具民族特色设计的新潮流。相对西方喜好丰富的着色习惯来说,水墨画仅仅黑白,可能会显得太过于单调,当然也可以适量添加颜色。中国文人从古到今一直追求自由和开放的思想,在几千年里一直在不断地去繁取简。就像中国的诗词歌赋等,都是从烦琐不断向着简化精练发展改变。一个时期对外来文化艺术的盲目跟随,再到反思,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传统艺术的不可代替性。水墨艺术走进校园,与招贴设计相结合,使得民族文化传播又多了一条新路径。

四、结论

第2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当代水墨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当代艺术从来不以材料来命名,因为材料有着无限的丰富性。但是当代水墨确实是当代艺术中一个大的分支。当代艺术以关注社会,以批判性或批评性为主要特色,它是由形式主义语言学转向对于社会、政治、文化所产生的诸问题的批判和关注,其形式语言为它要表达的观点或观念服务,在言说当代水墨的时候,形式主义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变成了"有观念的形式",或者说"有意义的形式"。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是否有"意义"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趋向和基本要求。

批判性是当代艺术的主要特色,在当代艺术那里,形式语言的意味不是其追求的主要目的,它追求的主要是艺术作品的"意义"。这一意义是对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充满责任感的批判或揭露。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水墨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具有很强观念意味的解构主义美学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艺术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既包括时间意义,又有实体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和传统形式主义的语言艺术相比,它没有绘画语言上传承的传统。它的传统是精神维度的,那就是批判性。譬如时期的艺术是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如果传承其语言形式,当代艺术立马失效,变质沦落为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当代艺术不顾及艺术语言的传承和深入研究,它的传统就是此时此地的批判和揭露。而在那一此时此地,以批判性为价值趋向的当代艺术具有先锋和前卫的性质。

有着很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责任感是当代艺术家的共性,为此当代艺术常常被称作"问题艺术"。的确,当代艺术关注现实问题,譬如当下的政治问题、贫穷问题、种族问题、性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是当代艺术家批评性艺术作品的题材的主要来源。当代艺术诉求的是艺术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水墨艺术世界,为什么当代艺术家总是批评现代水墨和传统中国画画家们漠视人类生存现状而沉溺在艺术语言结构里游戏,这是站在当代艺术家的立场发言。

水墨批评中的问题

中国水墨画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绘画形态,这三种不同的以水墨为材质的艺术正沿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向前开拓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艺术理论家和水墨画家抱着一种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不愿意正视这一现实,总试图建立自己在理论意义上的水墨画艺术,在批评和评价时,往往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和自我认识来评判。不认真区分三种不同的水墨样式,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处理和批评水墨艺术问题,造成水墨世界的艺术批评比任何其它绘画门类的批评都复杂而混乱。

这一复杂和混乱状态,当下还在继续进行着。追求古典美和笔墨语言美的中国画画家们大加鞭鞑由西方现代艺术美学和形式趣味而生发的,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现代水墨艺术。而主张现代艺术审美趣味的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加贬低追求古典美学趣味的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中国画。对社会政治文化密切关注并以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态度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又将上述两种绘画艺术看作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语言游戏。

在最近一段时间,站在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立场上的当代中国画画家们口诛笔伐,以所谓"文脉"、"根性""民族"等词汇批判现代水墨艺术,这是中国画画家发起的一场中国画艺术的保卫战,中国画画家试图在被挤压的水墨空间向外冲突,但是这是一场没有真正敌人的论战,站在中国画的立场评价现代水墨没有意义,毕竟现代水墨是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趋向和审美要求的水墨艺术。

最近的一次美术界的研讨会上,一位中国画画家,以激愤的言辞,针对站在现代水墨立场上发言的吴冠中先生的近来言论,更是将吴的艺术斥为"杂种艺术"。在这场实际上不存在争论问题的争论里,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水墨画艺术的价值要求硬性评判对方,没有真正有学术探求层面的分析和批评,倒是充满了市井气的火药味道,这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标准不假思索的胡乱评价对方的结果。

究其实质,这实际上是一场在名和利的驱使下,试图一统水墨艺术标准并标榜自己是"正统"水墨艺术地位的传统霸权思维下的艺术搞怪。这场混乱无序的带有强烈名利场味道的艺术纷争终究会以闹剧收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争论不要多久就会被遗忘,只剩下曾有这回事情而已,从美术史和美术发展的角度来言,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更没有贡献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的争论,当代艺术中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都持鄙视不屑的态度。当代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家们以批判性和关注社会为追求和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沉沦于已经过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学之中,对社会、对历史和对现实等等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他们的绘画是无意义的行为。而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在对待当代水墨上却有着相对一致性,经常用"胡闹"和"胡搞"以及"乱来"等感性词语来评价和攻击当代水墨艺术。

不区分不同的水墨艺术而以个人的偏见来评判他者,张冠李戴,自然造成了水墨批评和研究以及言说的无序和混乱。

现状与未来

水墨艺术的三种形态,在现阶段,还会继续沿着各自的艺术轨道行进,虽然在其边缘部分,分界模糊,甚至互有交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终究会和合为一,成为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和现代水墨,虽然整体审美价值观不同,但他们都是追求绘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和文化美,总有一天两类艺术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流融合了西方形式主义艺术诸多因素的中国水墨画艺术。

至于批判性意义的当代水墨,则会继续沿着批判性和观念性之路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需要有每个时代的当代艺术。

第3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水墨;数字化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技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潜移默化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然不乏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表达手段,正日益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在近年来平面设计作品或是广告宣传片中无论是以二维或是三维技术来完成的设计作品,表现形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而水墨作为设计创作中的视觉元素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新的诉求。将传统水墨与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融合,使传统水墨在当代有了新发展。

那么,如何在数字媒体语境下使用数字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水墨艺术,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介入到水墨作品的创作中,以丰富水墨创作的语言和形式。包括将现代视听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艺术、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等数字手段作为表现语言应用于水墨创作中,而且综合水墨艺术的形式语言、情感、文化等等因素,通过系统地分析与归纳,使水墨创作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展示。

一、水墨表现语言的当代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水墨画的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从文献的记载和现存实物资料的显示,水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水墨画俨然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样貌,作为设计上的元素被频繁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著名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所创作的许多作品中都把传统的水墨最为视觉元素应用到设计之中,在其大量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的精妙阐释。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到2010年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双年展力图较全面展现水墨艺术的当代形态,研究传统水墨画在当今文化与技术语境下的生存和转型的问题,探索其传承和革新的新途径。推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水墨不断地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

“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是广而告之合众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在今年为央视广告部创意制作的一条形象广告。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还使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现代的动画技术结合,创造出一场视觉盛宴。水墨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代表了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现代的动画技术结合,本身就是突破传统,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力。“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有力地诠释出品牌打造过程中“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内涵。虽不能说后无来者,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极致的表现的确称得上前无古人了。

CCTV新闻频道《奥运来了》栏目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制作了特色鲜明的宣传片,将节目主持人、奥运项目与中国传统意象元素相结合,运用水墨的效果,渲染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奥运风格。

中国水墨的数字化表达是数字艺术领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将传统的水墨艺术风格引入到丰富的数字媒体世界中,促进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水墨的文化性

尽管水墨画以其清新脱俗的表现技法,赢得了部分西方艺术家的些许赞许,但从国际上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水墨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由于东西方艺术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的差异,西方人认为水墨画不仅是“非西方“的文化他者,甚至是一个与当代文化没有多少关联的“过去时”。当下的传统水墨又该如何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向世界推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

水墨画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不同于讲究光效、色彩、体积等对客观世界再现效果的传统西方绘画,水墨画注重抒情写意,追求笔墨情趣、浓淡等境界,这只有东方水墨的“水之晕”与“墨之染”才能出此效果,因为固态的油彩一经落上画布,就已经凝滞了,那种微妙与奇妙的水墨变化只能独属于东方。

三、研究水墨艺术语言的意义

数字媒体语境下水墨的数字化表达,主要是指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介入到水墨作品的创作中,以丰富水墨创作的语言和形式。包括将现代视听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艺术、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等数字手段作为表现语言应用于水墨创作中,而且综合水墨艺术的形式语言、情感、文化等等因素,通过系统地分析与归纳,使水墨创作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展示。对于当下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水墨艺术的数字化表达的深入研究,不论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艺术设计方面都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水墨效果的制作,不仅能够更为广泛的传播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水墨,同时更能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

2、对水墨效果的数字化风格再现,为水墨效果的制作和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手段。从而打破传统水墨画的局面。

3、数字媒体技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诉求。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段。

数字媒体技术为水墨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将艺术与科学、传统与未来进行有机融合与沟通,进而推动水墨艺术创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结束语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声音,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艺术内容与形式不断被刷新不断被颠覆而重新定义的时代,水墨亦然。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水墨表现语言不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还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在当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艺术下的水墨动画拓展了传统水墨的表现语言,尤其是三维动画中表现了更丰富多彩的水墨虚拟世界。通过强大的表现力创建水墨形象和动画,在利用数字后期制作进一步表现水墨的干湿浓淡,虚实变化。三维水墨不仅拓展了三维的画面语言,而且表现出传统水墨所不能创建的运动空间,这将是现代水墨动画的一个发展趋势。水墨表现语言的当代性价值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我们只有不断的去实践、去探索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谢梅 《水墨手语》.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08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1

第4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墨艺术;平面美术设计;运用探讨

水墨艺术具有很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它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诠释与感受,代表着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而现在所说的平面美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掺杂着西方的元素,代表着西方的主流思想。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理念,中国的水墨艺术开辟了新的应用渠道,而西方的平面美术设计中如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二者的完美结合,创新了艺术的新形式,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升华。

一、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

从水墨艺术的字面意思来看,它包括水与墨两种艺术形式,这是一种不加任何其他色调的艺术形式,在水墨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水墨画与水墨书法,属于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它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水与墨的结合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平面美术设计是一种普遍的表现手法,设计者通过图形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平面设计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感与三度空间不同,而是通过图片对人的视觉引导形成一个幻想空间。设计者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二者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二者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告诉我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水墨艺术使平面美术设计得以创新,而平面美术设计又为水墨艺术开拓了发展空间,二者的完美融合丰富了文化艺术的形式,使平面美术设计的文化底蕴增强,使水墨的价值提高。

二、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对于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问题,笔者从招贴设计与书法两方面进行分析。要做到水墨艺术与平面招贴设计作品的完美结合。平面招贴设计,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宣传。在做广告,宣传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出售情况,所以一个好的平面招贴设计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我们在翻看一本杂志时,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画面,因此我们要在画面上下功夫。如果我们在平面招贴设计作品中加入有关水墨的艺术形式,那无疑会使画面感增强,增加作品的宣传效果,让读者在无意识中接受宣传的内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自在”系列,饱含靳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它采用水墨艺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完美的展现了自己的设计意识。他那或行云流水,或憨态可掬,或自由自在,或木讷若拙的多姿多彩都通过水墨艺术完美的展现出来,使人印象深刻。注重书法与平面美术设计的结合。书法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艺术展现形式,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使书法具有一种历史意蕴,再加上书法本身是一种文字形式,它可以传递给人们很多信息,使得书法被平面设计师们广泛的喜爱。当我们进行一个作品时,除了在画面上下功夫,我们还应该在文字上下功夫,让观览作品的人对自己的文字有一个很深的印象。那么,如何在文字上下功夫?这里就可以运用到书法。我们可以把作品的文字部分以书法的形象展现出了,增加设计中的文化底蕴,易于人们接受。如此书法与平面美术设计之间的完美结合,可以达到增强画面感与韵味的作用。

三、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知道,无论是水墨艺术还是平面美术设计,这二者都有图画与文字,这也是二者的共通性。从功能上来说,水墨艺术和平面美术设计都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是通过一种手法来展现作者想要表露给观看者感受的内容。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水墨艺术的表达更注重于“意”,也即神韵,虽然其色调十分简洁,但是其所表现出的意境非常广阔,其本身的浓淡配色对比又凸显了其厚重,因此其艺术性很强;而平面美术设计更重于“术”,色调多变,表意明确直接,虽然在艺术感染力上略有欠缺,但是实用性强,主题鲜明,符合时代特色。总而言之,平面美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功利性比较强,文化性相对较弱;而水墨艺术的文化性很强,而功利性很弱。

虽然在客观角度上看,两者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冲突,所谓取己之长,补己之短,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也是如此,将水墨艺术应用于平面美术设计中,二者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水墨艺术的功利性不强,平面美术设计弥补了这一缺憾;而平面美术设计文化性不高,水墨艺术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样,不仅增加了水墨艺术的价值,更提高了平面美术设计的文化底蕴,因此二者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相融要把握好平衡,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如果没有合理平衡其中的度,两者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互补效果,还可能会因为平面美术设计的繁复破坏水墨艺术的意境,或是水墨艺术的单调破坏平面美术设计的主题,这就不能发挥出两者自身的固有优势,形成格格不入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整体设计的美感和价值。所以,二者的结合对设计者的素质具备较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平面美术设计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水墨艺术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使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都获得了创新与发展,二者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的介绍,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包括水墨艺术与平面招贴设计作品的完美结合与书法与平面美术设计的结合两方面)以及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探讨,并分析了设计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论证了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和一星.新形势下平面美术设计中水墨艺术的运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1).

第5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摘要】学院水墨一直是水墨发展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口耳相传、师生相授,到近代建立以西方教学体系为标准的学院式水墨教学,学院水墨已经形成一种重视素描基础,在创作时训练科学的创作方法,注重透视的运用、色彩、线条的规律性的教学方式。当代,在新的时代与艺术进入市场等因素的强大作用下,学院水墨是否已经走到山穷水尽、变无可变的境况?学院是否在当代水墨的环境里被消弭于无形?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学院水墨历史沿革、当代站位、与当代水墨关系等方面,对以上问题加以回答。

【关键词】学院水墨;当代水墨;传统水墨;观念性

一、学院水墨释义

国画在古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自身严格的语言逻辑,不论是水墨丹青还是工笔重彩,都是中国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一次次冲击,“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特定名词,成为相对于“西洋画”的概念而存在。殷双喜曾在其文章中提到,历代对绘画一直采用“画”或“图”的称谓,如“画品”“论画”“图录”“唐画”“宋画”等。20世纪初,“中国画”概念的出现,说明了此时国画作为一种与西画完全不同的形式,被大众所认知。与此同时,这也说明了国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绘画形式,承载了“国家”性质,开始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充满了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20世纪30年代,岭南画派高剑父倡导改良国画,将透视、写生纳入国画创作规范中,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曾一度改名为“彩墨画系”,直至“反右”运动后,才逐渐更正为“中国画系”。到了80年代,中国面临着社会转型,艺术上出现诸如“85思潮”等现代艺术潮流,青年积极学习西方创作方法,大量接纳吸收西方的艺术理论,出现了“实验水墨”“现代水墨”的实践。至此,“水墨画”又从“中国画”概念中被提炼出来,成为了一个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名词。现在,学者普遍认为水墨画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绘画语言,本身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内涵,这就使水墨进入世界文化艺术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理解中国文化面貌的标签。

学院水墨特指以西方学院派教学为主,重视素描基础,在创作时训练科学的创作方法,注重透视、色彩、线条运用的规律性。这是在甲午战争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与日渐觉醒的民族精神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于西方先进的文化与艺术,注重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由此中国画被痛斥空洞乏味,并被改造成为一种更加西方化的绘画。从此,这样的学院教学模式就逐渐脱离了古人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习惯,也脱离了古代中国绘画的“教学基础”——“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或是类似芥子园画谱等经典“教材”,绘画面貌也渐渐远离了诗书画印一体、坐游山水优哉游哉的闲适文人意蕴。

二、关于学院水墨的困惑

从“五四运动”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水墨在学院的体制教学内,一直以传统与写实为重心,这是由于在特殊政治环境下,尤其是在战争年代里,写实手法更能起到宣教、育人的功能,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文革”时期,艺术则更成为政治教化工具,出现了一些抛弃水墨笔意、文脉的极端现象。

至改革开放,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大批的进入青年艺术家的视野,学院教学也出现了一些转向,开始吸纳新的创作思路及方法,使运用新材料、表达生活相关或是与个性相关的主体成为可能。都市水墨、新水墨也由此应运而生。

至今,大部分高校美术专业的水墨教学仍是注重传统、写实训练,这样的创作也曾带给学术界一些困惑的声音,首先是水墨材料与写实的冲突,这里借用西方的批评标准来看,水墨材料(宣纸与毛笔等)都属于“软性材料”,与写实本身所强调的真实性、叙事性不相融洽,相反油画材料更加适合做极致的写实表现。其次,一些学者认为:学院水墨在原创性上有很大的问题,近年来,学院水墨作品虽逐渐走出固守传统的面貌,开始触及社会生活的新鲜现象与独特感受,体现在水墨画创作上则呈现题材多样、运用多种新图像、新符号的面貌。这是一种积极的现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仍不可避免地走着西方的老路,新的艺术样式、符号过多地借鉴了来自西方现代、后现代的东西,例如波普艺术、泼皮艺术等等。

以上两种针对学院水墨的言论概括了当今学院创作里的一些弊病,但也有一定的局限:首先,中国当代绘画早已脱离传统语境,注重的是当下的生活体验与复杂的个人心灵体验,早已超出前人“畅神”山水的诉求,因此,无需纠缠于是否应该依赖古典训练方法创作的问题。写实训练是当代所有绘画表现的训练基础,脱离写实训练的创作则有落入虚无缥缈、似是而非的困境。但同时,传统文脉作为水墨的根基,是必须兼容并包地吸收和转化的。怎样转化,这才是问题所在;其次,对西方现代符号的借鉴现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更应理性对待而非一边倒式的批判。

三、学院水墨已逐渐成为当代水墨中的重要环节

如今,学院水墨正在向当代“新水墨”靠拢。学院,这一规范化与经典的代名词,也正与当代水墨创作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全国美展的中国画水墨作品来看,多数作品已经颇具当代水墨内涵,不论是从题材,还是图像构成、符号组织上,已开始尝试表达现代人精神生活与观念。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北区中国画部分大多数获奖作者大都具有学院教学训练功底,表现在获奖作品上则能够将技巧与当代表达(包括题材、构图、观念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佳作。

学院水墨若要寻求突破,必定要在内容上做文章,墨守成规无法使经典再次焕发生机,在这一动机上也与当代水墨不谋而合。那么,作为对前面质疑的回答,水墨材料“软、硬”与否本就有用西方标准强加本土艺术之嫌,对当代水墨而言,重要的不是材料,而是观念是否完整的被表达,西方绘画材料不能完全取代中国当代艺术媒材的特点。水墨具有心手同一的特点,这是其他媒材所不具有的,是独特性的显现。

当代水墨表达方式多样,不一而足,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共性去概括,但可以说,最近国内外当代水墨展览中呈现的面貌是水墨画家并非都在从事架上创作,而创作架上水墨的也并非都是水墨画家,例如:尚扬、方力钧、曾梵志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也说明,当代水墨的内涵已经不限于特定的表达方式,无论抽象或写实,只要具备观念性、实验性,都可以进入当代水墨的范畴。由此,学院水墨与当代水墨在这层意义上,已经开始融合,学院若要走向经典,必须具有民族性,而在当代这个舞台上,只有具有世界性,不抱陈守缺,才能有长足之进步,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龙瑞.水墨研究11[M].民族出版社,2004.

[3]王赞.质疑水墨——中国高等美术学院艺术论坛[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第6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转贴于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2]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传统水墨;水墨影像

第一章 探究新媒体技术产生的背景

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冲击着艺术领域,艺术的发展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的最高境界是理性,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多样性;两者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无论是在西方的油画,还是在中国的国画都可以很好的体现。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元素、资源与技术手段,促进艺术的发展与变革。比如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受到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塑造风格受到矿物和油料的提纯技术的发展的影响;光学的研究的成果和机器生产的颜料促成了户外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另一方面:创作形式、运用的技术手段以及艺术作品的主题又能不断的反应各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多样的视觉形式对社会进行思考。

第二章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对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21世纪以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像徐冰、孙逊等一些艺术家受到了西方波普艺术及观念艺术的影响,他们尝试抽空水墨的物理属性,将水墨仅仅视为一种传达观念的符号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创作出一批冲出水墨边界的实验艺术作品。还有孙逊的作品《主义之外》这些作品可以反映出在新媒体时代,艺术家对于水墨进入当代艺术格局的途径和看待水墨的角度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前一个问题的思考决定着艺术家看待水墨的角度,而角度又反过来影响着艺术家探索的方式。

第三章 着重研究挖掘新媒体技术与水墨画的结合

第一节 审视“水墨”的角度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冲击,出现了“现代水墨”这一新型的水墨艺术现象。它的发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针对传统水墨艺术的消极退避的保守主义做法,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从传统规范中走出,希望用古老的水墨媒材对鲜活的现实文化情境作出表达。因此,“现代水墨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的;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将一个“现代性”的社会文化景观突置于水墨艺术家面前,古老的水墨与“现代性”相遇了。现代艺术家们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文化情境,还能像农耕时代的文人画家一样去“~怀观道”吗?这显然已不现实了。

第二节 新媒体技术与水墨符号的结合

从商业广告片《品牌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渐渐变得融洽。在建模阶段,设计者很好地把握了广告中每个事物的神韵,从金鱼、飞龙、山水到中国功夫的体现,从中国古韵名景、经典古建筑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表达,设计者能简则简,不去刻意苛求其表面细节,而去整体的把握它们,并进行整体气韵的展现。在材质的选择上,设计者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大胆尝试,他们并不是使用传统的平面图片制作机理来模拟材质,而是通过实拍,记录墨本身在水里的状态,然后将其导入计算机,去模拟水墨的机理。虽然拍摄过程繁杂,但效果极好,这也为以后水墨动画制作中,材质模仿选择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在最后合成方面,设计者选择分层处理,三维空间的层叠打破传统水墨动画平面的局限。

第四章 传统水墨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呈现的水墨艺术比较研究

第一节 传统的水墨艺术

水墨画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都有发展。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在《画品》中评论:“一日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日经营位置,六日传移模写”。这六法是中国绘画创作与欣赏的重要原则。其中“气韵生动”在六法中居首位,“气”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强调作者主观情趣的抒发。“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形神兼备,即为“气韵”。如一点之中有锋、有腰、有根,一点墨中有干湿互用之笔;有分明而融洽.含刚劲而婀娜。

第二节 新媒体技术呈现的中国水墨艺术

由于艺术的载体是物质材料,所以物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面貌和风格。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差不多都与采用新的物质材料有关。如原始社会的陶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佛教石窟.传统的水墨画和现代的数字艺术等。材料的不同.对艺术的风格面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节 数字水墨艺术的启示

数字水墨作品之所以能够实现淋漓尽致、真实细腻、意味无穷的写意水墨效果。是因为作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此呈现东方笔墨中的文化意趣,意境含蓄深沉。格调清新飘

逸,气韵生动流畅,体现了重抒情、重表现的美学精神。在画面中充满大量传统水墨文化语言,如笔墨、意象、虚实、空白、气韵等。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和理论上都体现着民族的哲学观和审美意识。“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必须借助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数字虚拟模仿墨色的浓淡、干湿,黑白变化。数字水墨就是借用了水墨的符号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这也是传统绘画艺术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数字水墨画面在形式上模拟虽是流动的,但也是追求虚中带实,实中带虚,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在手法表达上也借鉴传统水墨书画的“写意”和“神似”。数字技术运用抽象逻辑推理演算出基本的单位.再经过多样、复杂的组合形成写意水墨画上的视觉符号和造型符号。

第五章 当今人们对新媒体呈现的中国水墨艺术的认识和评价

我认为新媒体技术与水墨的结合应该具有突破性,是全新的水墨创作思想和方法,不能是简单地停留在用相机和电脑取代毛笔,仅仅模仿传统水墨画,而是要用新的工具和新媒体技术探索新的水墨形态,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并且现水墨艺术家们审视“水墨”的角度是将其看作一种具有东方文化象征意义的画种,但却消解了笔墨的神话,目的是希望让“水墨”走入现代。从画种边界的物理性层面来看,这些新水墨艺术还是以水、墨、宣纸等媒材作为表达观念的工具,实质上并没有冲出水墨画的边界。因为现代艺术对于传统媒材的态度是解构与封存,西方现代艺术就是通过将传统艺术的媒材和形式作为历史封存起来,使用新的媒材和形式表达现实经验与视觉经验的。(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3] 谷时雨.《多媒体艺术》[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4]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M].湖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第8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关 键 词 :类型划分 中国画 边界

从上世纪初至今,关于中国画的论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画这一概念最初是为了与“西洋画”进行区分而提出的。一般意义上,人们说的中国画多指“文人画”,但是,院体画、工笔重彩画等算不算“中国画”?于是,有人从概念上对中国画进行了规范,狭义的中国画是指“文人画”,广义的中国画则包括院体画、工笔重彩等绘画形式。但是上世纪初以来出现的彩墨画、表现性水墨、都市水墨、实验水墨、水墨装置等现代水墨艺术类型又算什么呢?假如承认其中一些类型属于中国画的话,那么中国画特点何在?中国画有没有边界?突破其边界的一些现代水墨作品是否能够算作中国画?本文试图从类型的划分出发对中国画的边界作一些探索。

一、分类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分类方法把中国画按照表现题材划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划分为:工笔、写意、没骨等。但20世纪以来,随着“西画东渐”,中国出现了很多以西润中、融合中西的水墨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出现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现代水墨作品。传统的分类方法已经不能解释今天的现代水墨艺术现象,因为现代水墨艺术不论在题材上、表现方法上和观念上都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分类的方法论范畴。所以,一些现代美术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进行了梳理。美术批评家林木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划分为八种类型:传统开拓型、写实水墨型、工笔重彩型、借鉴日本画风型、重东方神韵而形成系统再造型、强化形式语言本题表现型、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美术批评家郎绍君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泛传统型和非传统型,并认为:“传统型是20世纪中国画最为完美的形式,只有此型出现了吴、齐、黄、潘等公认的杰出大师。泛传统型是中国画的变异形态。它适应社会急速变革的要求,力图融传统语言形式与西方语言形式为一。非传统型是中国画的极端变异形态。它们介于中国画与非中国画之间,保留或部分保留着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工具,但作画观念、技巧规则和风格面貌大都取借于西方,与传统中国画的联系已微乎其微,是欲出中国画边界或已出边界的类型。非传统型中国画的意义,在于它融合中西艺术的极致性探索,它对新的样式、风格的综合与创造,对水墨材料新的可能性的实验,对新的视觉经验的求取。绝大多数探索者都力图保持与传统中国画的某种联系,它们的危险性,在于大部分或完全放弃传统绘画语言,容易陷入‘现代化即西方化’观念与实践的泥沼,成为对西方时髦艺术的东方式摹仿。”①

不同的类型划分代表着对中国画特点及边界的不同理解,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一些当代的水墨作品,如实验水墨、水墨装置等已经冲出了中国画的边界或模糊了中国画的边界,已很难再将其称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那么,中国画的边界又如何界定呢?

二、中国画的边界

有人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没有笔墨就不再是中国画了。也有人认为没有笔墨有意境也算中国画,只要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石鲁在《谈中国画的问题》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画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书画同源。如果不讲用笔,那就是其他的画了。中国画以书法作为它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笔墨问题、章法问题、布局问题,以至于各种造型都要随之而变异。……而素描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条件,如果把它当成基础,就必然要使许多东西跟着它跑,这就要坚决反对。”②首先,石鲁先生强调了中国画的特点,即书画同源,这是中国画的基础,冲出了笔墨底线的水墨作品实质上已经冲出了中国画的边界。其次,外来的东西只能作为丰富基础的条件,但是舶来的艺术在丰富中国画基础的同时也拓展了中国画的边界。写实水墨、表现性水墨虽然借鉴了西方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艺术,但二者都没有摒弃笔墨语言,仍然以笔墨作为基础,以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艺术的手法作为条件,它们还是在中国画的内部来进行探索的,并拓展了中国画的边界。所以,中国画的边界是可以有弹性的,但不能模糊到消失边界,边界的弹性是有限度的,无限度的扩大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中国画不只是一个材料、技法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与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相辅相成。对此,郎绍君的看法是:“应该给传统中国画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以西方艺术的观念及方法来改革、改造中国画,是20世纪的基本状况,过了100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中国画多样化了,中国画的边界模糊了。然而,中国画的多元发展如果无限制地强调下去,就可能导致中国画实际上的消亡。”③

实质上,中国画一直都有一套成熟的艺术系统和评价体系,但这一艺术系统和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20世纪出现的写实水墨和彩墨画艺术也是经过了一定的争论、磨合之后才被中国画的艺术系统所接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怀疑写实水墨艺术和彩墨画是冲出中国画边界的艺术形式了。而现在的情况比以往要复杂得多,各种各样的现代水墨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它们还是中国画吗?所以,判断这些新水墨是否为中国画,关键的问题是要看它的基础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基础和条件是界定中国画边界的标准。

总而言之,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中国画坛,第一,要承认中国画是有边界的,强调边界就是强调了其特点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些新水墨艺术类型,偏离了传统的笔墨规范,实质上已经超出了中国画的边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样的艺术就毫无价值。辩证地来看,现代水墨艺术积极探索的精神及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水墨语言表现空间的拓展、对于中国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还是有价值的。第三,边界可以有弹性,但边界的弹性是有限度的,不能模糊到消失边界。

注释 :

①郎绍君.守护与拓进——20世纪中国画谈丛.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1—13.

第9篇:水墨艺术论文范文

曾经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并在油画界有一定影响的刘云,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水墨艺术作品,这不仅体现了他笔耕不辍的勤奋,更是表现了他在水墨艺术领域非凡的艺术才能。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说明白刘云对水墨艺术的敏感来自何处、何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水墨艺术作品,看到他进入水墨艺术的起点在哪里,这个起点的艺术意义是什么,以及它又是怎样与在此之前的水墨艺术相联接的。我认为刘云水墨艺术创作的起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水墨艺术所形成的艺术倾向,即站在现代文化的立场上,以水墨语言重新解读和表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自然至上”的观念。很显然,刘云作为较晚进入这一领域的艺术家,充分看到了这一取向所取得的成就,并以此为起点和基础,运用自己在水墨艺术上的才能,创造水墨山水的新形象。

在艺术语言上,刘云的水墨,特别是以《梦绕家园》、《翠岭》为代表的纯水墨艺术类型,特别重视笔法的单纯、统一的审美价值,以及墨本身作为一种色彩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我们从知识谱系的角度,考察刘云的这种水墨语言与艺术史的关联,我们就会发现它来自一种深厚的传统,这种传统首先与清代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相关联,因为正是他远接董源,开启了以重墨描绘山水的风气,不过在以萧条淡泊的文人画为正宗的清代,他的重墨风格并不被重视。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对四王一类的文人画的批判,才使龚贤的水墨艺术被重新发现,并显示出它的艺术魅力。黄宾虹、李可染作为龚贤艺术的发扬光大者,不仅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也直接影响了后来许多水墨山水画家的艺术追求。如受黄宾虹影响的有龙瑞、范杨等,承接和推进李可染的艺术的则有贾又福、陈平等人。很显然,刘云的水墨艺术探索与这一艺术传统相连接,不过在策略上,他却是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水墨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为起点的。换句话说,他不再以龚贤、李可染为其艺术创造的参照,而是直接站在上世纪九十年以来已经建构起来的水墨艺术的平台上,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水墨艺术的发展。

从我的角度看,刘云对水墨艺术的推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把墨作为一种色彩来对待方面达到了极致,从而使他作品中的墨浓重到了能发出光辉的地步,我想这也许与他是一位谙熟色彩的油画家有关系。从唐代张彦远开始,水墨至上的艺术价值观和墨分五色的观念,开创了中国视觉艺术的新时代,但是墨分五色与表达天地万物的形象和境界是不可分离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把水墨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来使用的山水画,从来没有谁走到唯水墨而独尊的地步,刘云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但是我也认为,在让墨,特别是在让重墨本身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作用方面,刘云无疑走到了水墨山水这一画种所能允许的极限。第二是在平面空间的构成上,刘云也比在他之前的水墨艺术往前走了一大步。在《梦绕家园》、《翠岭》系列作品中,我们能发现,满幅的直构图,并不是为了展示传统山水所崇尚的高远和深远的错觉感,而是用黑白两色对山、水、雾和天空进行分割,以创造一种几何化、平面化的构成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那被压缩成平面空间的视觉形式中,一点也没有堵塞、不透气的感觉,原因是刘云只是在画面的整体上强调了这种平面构成的空间特性,但在许多局部区域,他又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笔法的错落有致和方向运动,让气韵在画中流动,这不仅使其山水生机勃勃,也使其墨色熠褶生辉。与此同时,刘云对平面空间和黑白对比的强化,也并非是为了创造一种符合西方现代主义形式的样式,而是借用现代构成的方法,打破以往山水画中固有的远景、中景和近景的透视关系,摒弃“三远”的既有成规,目的是建构一种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山水形象。如果我们用中国古代孟子的话,来表达刘云笔下的山水所具有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充实而有光辉”,属于“大”和壮美的审美范畴。

在中国自身的绘画系统中,文人画无疑是其代表,而在文人画中,山水画又是一个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最高成就的画种,所以,对于后来者来说,面对无数艺术大师创造的艺术高峰,要想逾越它们,或者说哪怕是一点点推进,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纵观刘云的水墨山水,我虽然不能说它们已经尽善尽美,但他有意识地在平面化的构成空间和墨作为一种色彩而存在的审美魅力等方面,努力去探索和拓展水墨山水艺术的可能性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于他个人艺术历程中的一大步(从油画到水墨),会不会成为水墨艺术史中的一大步,或者哪怕是一小步,则只能通过他未来的艺术发展才能得到确证,不过我希望也相信他能做到这一点。

*邹跃进先生生前系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于2011年10月16日逝世。该文写于2010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