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精选(九篇)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

第1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 英美文学评论;语言;文化;策略;影响

纵观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评论受社会环境、文化内涵、语言特征、生活习惯、知识结构、文学家主观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文学评论家依据的评论方法不同,从而造成评论的结果不同。因此,正确认知和理解英美文学相关概念,对加强英美文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英美文学评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英美文学的形式和作品中,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特点或者英美文学中存在的特殊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来鉴定英美文学,从而得出英美文学差异的具体表现。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根据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差异可以将文学评论的形式划分为以下三种: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在英美文学评论体系中,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一个全面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品读与鉴赏是英美文学评论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评论英国著名文学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两部文学作品时,评论家们就需要对这两部文学从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学表现风格和形式等方面对文学进行理解与鉴赏,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性的评论方案,从而为提升其鉴赏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较于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英美文学评论的层次更加鲜明。文学评论家们对英美文学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分析是英美文学评论的基础,也是英美文学综合评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评论家们要想完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就需要对作品从背景、时间、题材、创作风格等方面做出深刻的文学评论。由此可见,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文学评论之间的最大差距是英美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艺术表现特点。因此,文学评论家们要将评论的着重点放在英美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属性上,全面综合评价文学作品。

二、评论视角选取策略

1、时效性策略

时效性是文学评价家评论视角选取策略考虑的首要策略,其原因是英美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评论家要想达到英美文学评论可以启发文学创作思维的目的就需要把握时效性策略和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保障。时效性策略研究是以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作品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为研究内容,以文学作品自身艺术属性和作品特色作为时效性策略的研究重点,以推动英美文学的发展作为研究目的。因此,重视英美文学评论的时效性是推动英美文学评论得以快速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英美文学评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脚步的重要策略之一。

2、差异化策略

文学表现形式和文学作品体裁的多样性赋予了文学作品文学样式的多元化特征,因此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属性,这也是区分文学作品差异的主要方式。针对文学评论体系中的文学作品差异认识,评论家需要正确把握差异性策略在文学评论体系中的应用原理,把提升英美文学评论质量作为差异性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以提高英美文学评论水平、提升英美文学评论的整体效果、帮助文学阅读者正确理解文学内涵作为差异性策略研究的方向。由此可见,评价家要以差异性策略研究的方向作为提升英美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从全新的角度把握差异性策略,从而为英美文学评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之一的语言,在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英语是英美文学作品创作的工具,也是传达文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主要方式。英美文学作品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现形式、抽象概念表达方面极具鲜明的主观色彩和浓厚想象力。英美文学评论家就需要利用英语传达出文学作品的精髓,为文学阅读者们提供简洁、华丽、通俗或者高雅的评论与见解,帮助文学爱好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内容。由此可见,作为语言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极强的语言表现了和文体风格。

英语与汉语一样,在表达文学思想内涵方面会受到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发音、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造成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的差异元素有很多,主要包含谚语、典故、俗语等。谚语、典故、宗教的不同,一方面造成英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另一方面使英语表达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他国家理解别国的文学作品含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英语是英国的母语,国家在传承与发扬英语文化的过程中会根据英语文化的“正宗”结构和表达形式来表达文学作品。虽然正宗的英语表达形式会给文学评论家和文学阅读者们带来方便,但是也会造成英国文学作品没有美国文学作品的随意洒脱。其原因是作家在表达语言时严格遵循英式英语的正规表达结构,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庄严”色彩。

相较于英式英语而言,美式英语在表达结构方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没有完全遵循英式英语的传统文化,在美式英语结构改革方面加入了创新元素,使美式英语充满“叛逆性”和“革新性”。另外,美式英语的历史背景没有英式英语那么浓厚,人们在传承语言文化时没有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作家在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面更加开放、随意,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美国文学评论的特色是自由、创新,与英国文学评论相比,美国文学评论不仅可以激发文学家们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促进美国文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作用

相较于美国文学评论而言,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继承英语传统文化与坚持自由开放、创新的评论体系之间挣扎。英国文学评论创作手法在17世纪与18世纪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遵循浓厚的宗教色彩向创新的创作表现方向发展,从思考历史文化向思考人性力量方向发展。创作手法在英国文学评论体系中的不断变化表明文学家和评论家在以一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思考文化差异对文学的作用,以传统文化内涵作为依托,将传统文化理念结合后现代文学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想向独立、个性、自由的文学方向发展。作为英国文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构主义,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体系中具有引导作用。文学是文学评论产生的理论基础,英美文学评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英美文学研究结构体系息息相关。在文学价值方面,英国文学评论和美国文学评论具有相同的文学价值:构建一个独立自由、共性与个性并存、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学评论价值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文化、结构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大,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而言,美国文学评论注重创新思维理论的应用。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英国文学评论体系遵循的传统语言文化对美国文学评论体系具有指导作用,美国文学评论是对英国文学评论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视角的英美评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03.282-283+285.

[2] 李晓旭.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品牌,2015.03.123-124.

第2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虽然英美两国文学有了彼此不同的发展土壤,但在英美文学的交融中仍然体现出了文化的同源性特征。文学具有民族和时代特征,英国的社会变革对英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文学中处处显露出时代变革的烙印。英国文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作品中存在乌托邦情结和帝国情结。帝国情结主要来源于英国的殖民文化和国家性质,它随着英国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同时也随着它的没落而消失。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体现出强烈的侵略意识和民族意识,因此战争文学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乌托邦文学起源于几个世纪前英国的政治猜想热潮,它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学,尽管这种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是它的出现曾经推动了人们对强权的戒备和反省。相比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由于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历史沉淀,但是为世界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美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其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的剖析。美国文学作品善于描写和揭露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并通过对现实的揭露反映社会的本质。此外,由于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美国文学的创造性较强,并朝着浪漫主义的方向发展。英美文化差异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影响,文学评论的差异同样离不开历史的影响。例如时代和继承历史的抉择中犹豫不前。尽管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思维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英国文学和文学评论,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文学评论还是进入了蛰伏期。与英国文学评论不同,美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几乎是同时产生的,这个文学体系的形成源于美国自身,它形成于欧洲大陆,然后在北美得以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文学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的文学评论是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新旧文学交替出现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学体系。美国的文学评论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相比于英国文学,它在文化底蕴方面仍然存在一定欠缺。文学评论的发展具有偶然性,这使我们在研究英美文学评论时也可能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如评论家个人的喜好和专长等。

总体来看,英美两国的地域性差别对两国文学和文学评论的差异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对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首先来看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文化差异。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最大程度地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中规中矩,这与英国人思维及个性带有保守、低调的特点有关。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的运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直接移植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使美国文学评论中使用的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常带有夸张语气,非常直接与大胆。再来看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看,评论语言主要处于继承与摒弃之间。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使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带有宗教色彩还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论方式。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缺乏深层次的含义,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决定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文化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面,因此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意义愈来愈重要。

美国文学和文学评论没有英国那样的历史包袱,因此在文学的发展中显然更富于创新性,这种文化差异对两国的文学评论影响深远。影响不同国家文学评论的因素很多,如社会背景以及评论家自身的喜好等,但是不难发现,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起着支配作用。美国文学评论在创新方面要胜过英国文学评论,而在历史积淀方面,英国文学评论则更有优势。

作者:肖莉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

第3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活,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促成了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差异的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一 英美文学的发展与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学评论是相伴产生的,英美文学作品是将英美文化艺术性地展现,而英美文学评论则是通过英美文学这一手段重新审视与剖析英美社会文化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也是必然的。因而,探本文由收集整理讨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影响,有必要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作出梳理。

1 英美文学发展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英美文化的表现形式。英美文学不单单是英美语言的艺术性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人民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展现,是世界人民认识英美文化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的思想、情感。英国的文学发展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及现代主义阶段。纵观英国文学的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个阶段在文学成就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文学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美国文学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很深,开始只是一味地模仿英国文学。这种现象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改观,美国文学逐渐脱离了英国文学,走向独立自主。20世纪初,美国文学达到繁荣,并与英国文学并驾齐驱,成为真正独立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美国新旧文学之间在展开激烈斗争的过程中,推动了美国文学不断地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2 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揭示英美文学这一特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来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依据。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根据其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等。英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创作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评鉴与议论,以此来提升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的水平,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不同。当然,英美文学评论要建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基础之上,没有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没办法进行深刻的评论,也没有资格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而对作品的分析本身也具有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文学作品分析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属性,而英美文学评论其关注点则更多的是对英美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外在表现、文学艺术表现进行思考、进行评论。

二 文化发展载体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同时,作为文化发展载体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因而,民族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必定会在语言这一重要媒介上表现出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使用的语言,多是作者经过三思提炼、凝聚而成,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式与美式两种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而,从语言差异这个角度去切入,看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英国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上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同时,英语作为其文化历史发展的语言正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继承了其传统文化遗产,在文学作品的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表现性。或许是因为这一语言原因,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于语言的使用显得小心翼翼,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潜意识中由衷地尊敬乃至崇拜英式英语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害怕语言使用上的不当而亵渎了英式英语的崇高地位。因而,文学评论家对于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论,在语言的使用上就显得比较中规中矩,缺少一种文学评论上的个性自由与张狂特质。

美国英语作为英国英语的一种衍生之物,虽然在本质上与英国英语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作为一个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新生国家,美国在其争取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民主的文化意识都是新生的。而美国英语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叛逆和创新的特质。同时,美国的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都没有留下任何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这一些反映到语言使用的层面上,就是文学评论家在对美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个性张扬,没有那种小心谨慎乃至顾忌的痕迹,特别在不少时候体现了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文学艺术创造性。而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创新,与美国的自由、民主、个性张扬的创新文化氛围,与“一切皆有可能”的美国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对英美两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显著影响。

三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是在传承文化和挣脱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挣扎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杰出代表作,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复仇中苦苦挣扎,“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很好地表现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而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似乎也具有这样的性格。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到荒诞的创造手法,都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的纠结与抗争。20世纪以来,英国文学评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家对于先前的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此时的英国文学评论作品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总的说来,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顿以外,没有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他至今在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方向发展的,这是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文学评论要对以前的文学理论成就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建构起新的、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

转贴于

谈及美国文学评论,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对于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自从有了文学,才有了文学评论。美国作为殖民地,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以及印第安文学的影响。笔者认为,美国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性,不然也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这一说法了。美国文学虽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美国自身这一因素。英国文学在美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出新的果实——美国文学,虽然有着“遗传基因”,但是美国文学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与之相对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是这样的。

四 文化历史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于英国文学,在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上,其文化历史传统特色是人本主义,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在英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比较趋于保守,这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文化历史的不彻底性、妥协性是分不开的。例如,莎士比亚在对自身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谈到他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广泛宣传,人本主义在发展的金字塔的顶尖上,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和平、自由与友爱,没有人与人之间在阶级上的严重束缚。莎士比亚对其文学作品中人本主义观点的评价,可谓是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的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英国比较稳定而牢固的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的这一人本主义观点,却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乃至否定,其原因有如下: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完善、快速的发展,必须借助革命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为整个社会在质的发展上提供催化剂的动力支持。因而,相对于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创新才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社会的完善和发展不需要保守的人本主义观。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唯有在社会发展的必要时刻才会真正的有效,它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显得激进的同时,还特别的具有独创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不像英国那样带有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也没有很大的文化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美国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所形成的自由、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使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因而,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各位作者以及文学评论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持比较激进的态度,甚至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我们可以从美国文学评论家对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评论中窥见其人本主义的观点。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一致从美国的历史去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认为他在文章中真实地描写了美国的历史。其中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在文章结尾部分让黑奴吉姆获得了自由,回避了美国奴隶制度的现实问题,具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也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黑奴吉姆虽然很多时候是自由人,但从本质上看,他却是哈克和汤姆的一种有趣的玩物;但是更多的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是在通过一种貌似带有种族歧视的描写来揭露讽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文学评论所具有的自由、民主、激进而独具创造性的特点。

第4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一、英美文化差异

1.语言差异英国与美国的主要语言都是英语,而对于英国人来说英语是母语,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存在很多不同,英国人的英语发音非常清晰,连续的部分少,给人的感受是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讲的英语,基本是能省略就省略,能连就连。通常来说人们听英国人讲英语会觉得比较舒服,但是如果想要习惯美国人的英语发音,基本是要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有所体会。

2.人文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是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英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都非常严谨,英国男人非常具有绅士风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英国在思维方式、文化理解上都拥有自己的逻辑,并且很难短时间被改变。而美国的历史尚短,美国人在思维上力求创新,没有太多传统的东西给予他们思维上的束缚,因此他们做起事情来都是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另外,在人口组成上两个国家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多为移民人口,文化多样性、包容性是最为突出的特点,而英国则是比较单一化的,接收国外文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也是英国人性格上过于内敛、保守的原因之一。

二、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发展

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都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政治思维、社会形式以及文化差异等等,都会对文学产生影响。英国文学在中古时期就进入了中古英语文学阶段,16世纪的英国民族主义非常盛行,英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这个时候英国文学迎来了第一个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会出现很多杰出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17世纪,英国文学开始出现玄学以及骑士两个派别,玄学主要是突出表现作者的意念,怀疑各种复杂的情感与观念,而骑士派则是带有一种末世浪漫主义色彩的基调。18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又开始推崇新古典主义,19世纪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其中雪莱、拜伦以及季慈等人是这个阶段的杰出代表,19世纪中后叶,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大,婚姻问题、女权问题逐渐被引入,其中也不乏共产主义以及科学幻想等。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则开始了另一个复兴阶段,这阶段是爱尔兰文艺复兴,之后是现代主义,这两个阶段推动与巩固了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地位。而与英国文学有着明显不同,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相对短暂,加之美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众多的民族中大多数都是移民,所以对于美国文学来说,庞大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从整体上看美国文学发展历经了殖民时期、革命时期、一战前、二战前,以及二战后几个阶段。殖民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印第安人以及早期移民文学阶段。在革命后期形成了民族文学、早期浪漫主义以及超验主义等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等,在一战开始前也形成了乡土文学以及心理分析文学等,二战前则是包括现代派以及南方文艺复兴阶段,二战结束后,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因此这个时候的文学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果从文学风格方面来看,美国文学就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三个部分。美国文学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文学也形成了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类型。

三、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文学评论已经属于文学领域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在英美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学评论也大量涌现,因此基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评论家们进行文学评论会受到社会意识思维的影响,社会存在形式的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侧重点也会不同,在个人风格以及研究方向上更是千差万别。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语言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很大,语言是文化的表现载体,其在英美文学评论上的影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语言在经过一定的加工以及提炼之后,作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以及内涵,并体现出文化差异。[1]英语的历史已经有了上千年,在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之后,语言就成为了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并对世界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英国英语凭借其正宗性的优势,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厚重感,在文学作品的评论中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因此英国文学评论特点就是中规中矩,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那么总结起来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有两个方面:首先英国人在个性以及思维方面原本是较为低调,不张扬,这一点在文学评论中也很好地被保留了下来,另外语言作为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的结晶,英语是英国人的母语,对于母语的敬畏以及尊重也会影响文学评价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英国人非常珍视,而对于美国来说,它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的使用中虽然受到英国人的影响,但是却存在明显不同,美国并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它直接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历史进程使得美国在文化上缺少厚重感,[2]因此在美国文学评论中语言运用也过于张狂,缺乏保守性,在创新意识上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美国历史文化相对单薄,因此美国文学评论的语言非常直接、大胆、无所顾忌。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除了语言的差异性,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影响也很深。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看,其评论语言总是徘徊在继承与背弃之间,英国杰出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其作品《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句子,“生存还是灭亡,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英国人骨子里的保守性,使得英国国家的发展相对漫长,如同这个过程一样,英国文学评论的历程也同样经历很久的过程,不管是极具宗教色彩的评论手法还是现代较为诙谐荒诞的创作形式,都是英国文学评论界想要突破以往思维方式的约束,试图寻找新评价方式的体现。从英国文学评论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较为杰出的评论学家并没有出现,其文学理论的发展虽然总是试图突破,但是也基本都是徘徊在继承与突破之间,并没有显著成就,基本状态就是不进不退。即便如此,英国文学在理论方面的传统型、厚重性以及严谨性相较于美国来说依旧是无法超越的,伟大的莎士比亚、歌德以及狄更斯和他们的作品都享有世界声誉。

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与美国文学基本一致,都是一个新兴国家的产物,既没有历史厚重性,也缺乏深意,缺乏历史积淀的评论很难在世界站稳脚跟,这一切与其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以及本土文化都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正是因为美国意识形态上的开放,美国文学评论的语言也相对直接,它吸收了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文学以及欧洲大陆的文学特点,在文学评论的视角上比较开阔、灵活,评论家们能够利用更加灵活的理论方式,凸显自己的长处,吸收别人好的地方用于自己的评论中,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赞扬的方法,因此美国文学在创新、求变的方面非常强大,英国文学评论是望尘莫及的。以人道主义为例,英国文学的学者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主张用爱战胜恨,坚持反对暴力革命,这种思想相较于美国是非常保守的,英国人主张博爱,提倡宽恕。而美国人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因此他们对于人道主义的认识也非常单薄,甚至是无所顾忌,革命与道德的争论未曾停止,他们对待人道主义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

第5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一、英美文学发展概述

(一)英国文学发展英国文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中世纪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萨克逊、朱特等由北欧进入英国,从《贝奥武甫》这一史诗了解了贝奥武甫为了人民安全斗毒龙、杀巨魔,为征服邪恶势力牺牲自己的故事。这部文学作品中,诗的结构相对完整,画面描述非常生动、形象,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古英语诗歌的特色[1]。在6世纪时期,基督教传入英国,《英国人民宗教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诵读。尽管在丹麦入侵时破坏了一些文学作品,但是到9世纪末期,维塞克斯国王在抵抗丹麦的过程中,依然不忘振兴文学,自此为文学史的开端。(2)新古典主义时期:此阶段主要兴起于18世纪前半叶,蒲柏为代表诗人,其作品通常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以发泄私怨为主。散文一般以启蒙主义精神为主,拓展了现实主义小说与期刊随笔这两个新领域。与期刊相比,散文小说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作用更大,如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其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斯威夫特《格利佛游记》,其有效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促进了英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3)浪漫主义时期:在此阶段,主要以布莱克为代表,代表作有《天真之歌》、《四天神》等,均表达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支持。与18世纪文学作品相比,其更加突出宗教感情与想象力。在众多浪漫主义作家的努力下,英国文学发展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意义。(4)现实主义时期:此阶段主要是于19世纪由作家夫列里与画家库尔贝共同提出的,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基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处在相同高度[2]。正如其名称一样,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都较为现实,不会凭空想象、猜想,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创作过程。针对一切不现实的空想与想法,均是持有反对意见。(5)后现实主义时期:20世纪时,英国文学的成就主要为戏剧。爱尔兰人萧的剧评一般较为泼辣,为易卜生等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创造了新的平台。在其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萧将前者和阿里斯托芬的欧洲传统戏剧进行了巧妙融合,如《苹果车》、《人与超人》等,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一种新思想,并且对社会问题予以了一定的体现,为英国戏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美国文学发展美国文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时期:(1)殖民时期:在此阶段,英国文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文学,从爱德华?泰勒、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斯等人的作品中,均会看出一些英国文学的迹象。(2)独立革命时期:在此阶段出现了很多歌名诗歌,自此产生了美国民族文学。这样的变化与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诗人与散文家,也在政治上实现了一定的独立[3]。(3)南北战争时期: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使得美国文学逐渐发展到现实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逐步衰退。因为在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一直处在自由竞争状态,使得人民与作家的思想越来越自由,所以,此阶段的文学作品更加乐观。但是,到80-90年代,因为人们对民主制度持有怀疑态度,造成批判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政府与企业勾结、种族歧视等问题不断加剧,同时融入了一定的空想主义[4]。(4)两战时期:此阶段美国文学发展较为繁荣,出现了很多流派的文学作品,但是总体来说,这些作品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与矛盾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5)二战后期:在此阶段,美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评传,传纪发展非常繁荣,其代表作品为里?爱迪尔的《亨利?詹姆斯》。在二战期间,人们与作家受到战争的摧残,出现了很多战争题材的小说。

二、英美文学特点

(一)英国文学特点英国文学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演变非常复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英国文学经历了经济、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遵循了一定的规律,经历不同时期发展至今。英国文学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写实、实验、多维度等阶段,帝国叙事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主要特色。在整个民族发展史中,英国曾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帝国,在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文学作品中也会突出民族的自信与自觉,并且对帝国的昌盛与衰落进行了完整描述[5]。

(二)美国文学特点尽管美国文学发展之初受到了英国文学的影响,但是因为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美国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逐渐摆脱了英国文学,尽管在初期还具有一些英国文学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美国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二战之后,美国文学经历了新旧交替期、实验主义时期、多元化发展时期,形成了多维度文学体系。与英国文学不同,美国文学更加重视主人公个性、情感的表达,更加倾向于生动、轻快。

三、英美文学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载体差异的影响在英美文化中,语言作为一种基础载体,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英美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对文学评论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媒介,能够对民族文化内涵与特点进行充分展现。语言是文学创造的基础与前提,创作者利用语言描述事物,并且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精准、内容寓意深远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文化性与民族性[6]。英国文学经历的时间非常长,语言作为其基础载体,也历经了很长的时间。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英语应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其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应用范围比较广,使得英国文学评论更加规矩、保守,词句使用非常慎重,缺乏创造性、个性化,相较于美国文学评论来说,更加传统、古板。美国英语由英国英语衍生发展而来,在多民族、多种族的不断融合过程中,经济、文化更加自由、多元,语言发展也比较个性,富有极强的创造性[7]。此外,美国政治、文化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遗留的问题比较少,文化、历史负担较轻,实现了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而言,美国文学评论更加自由,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更加重视变化与创新,评论更加张扬与泼辣。

(二)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英国发展历史比较长,宗教影响非常深。在文化历史中,传统宗教的神权主义、禁欲主义对英国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宗教影响逐步减弱。并且,因为资产阶段革命不彻底,导致遗留了皇室、贵族传统,依然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元素。与神权主义、禁欲主义相比,人本主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文化的发展,并且成为了英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尽管现今人本主义受到了很多质疑与否定,但是其对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继承了英国的人本主义,并且对其展开了很大的发挥,加深了对人本主义的分析与解读。与英国相比,美国历史相对短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少,并且因为美国的社会文化氛围更加多元、自由,其评论更加具有创造性与自由性。在人本主义解读方面,美国文学评论更加猛烈、激进,观点更加创新[8]。

参考文献:

[1]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03):282-283,285.

[2]张薇.关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究[J].西江月,2014(12):444-444

[3]陈康.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06):270-271.

[4]陈曦.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校园英语(中旬),2014(05):110-110.

[5]张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99-100.

[6]李悦.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速读(中旬),201(09):281-281.

[7]石洁.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5(11):36-38.

第6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式;商务词汇;英美语差异;词汇补偿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4-0065-05

汉英商务翻译在中国对外商务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纵览当前林林总总的商务英语教材和期刊杂志,商务英语和美语共存的现象可见一斑。非英语母语的中国译员在几乎同时吸收了英语的这两种变体的基础上进行汉英商务翻译工作。但是,人们对这两种语言变体的差异重视不够,在具体运用时出现了因遣词不同导致的不同认知图式,带来交际理解障碍。张兆太强调重视英语与美语之间的差异,意识到这种差异给使用和学习英语者带来的困难,他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无疑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负担,尤其是用词方面的差异,更有可能引起混乱和误解。”肖伯纳曾说:英语把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分割开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以下分别简称为英语和美语)本身的词汇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两国商务人员的沟通障碍。本文拟在汉英商务翻译既定的跨文化交流的前提背景下,以图式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美语谴词差异,来探讨国际商务交流中汉英翻译图式的补偿:即如何采用词汇处理手段以有助于交际对象形成有效的认知图式,实现商务沟通与交流的流畅性。

一、图式理论与商务翻译

1781年,伊曼纽尔,康特(Immanuel Kant)首先提出了图式论,他认为新信息、新概念及新思想只有在与个人已经具有的知识有关联时,才会产生意义。这个理论后来受到巴列特(Barlett,1932)的重视并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家们纷纷对“图式”所反映的思想做出各自的论述,有的把它称为“脚本”,有的称之为“框架”,有的则称之为“文本图式”,使得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at)把图式称为人的记忆中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切块”(Rumelharat,1980:5)。他认为,任何文本,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自身并不会传递任何意思。它只为听者或读者提供指导,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来恢复或构建文本的意思,这种在过去获得的知识结构被称为图式。

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图式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是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是认识构架。每个人依据过去的经历、所受的教育及影响,在脑中记录下了无数知识(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按情景分门别类,组成了图式。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如果大脑不具备相关的图式,或者虽然具备了相关图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激活它,那么就不能理解新事物,图式知识五花八门,可以是语言学知识,也可以是科学知识,是一个人的知识总和。为人们的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人们对输入的信息能够理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图式对他理解新事物有重大影响。人们必须把储存于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事物联系起来,依靠这些图式去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当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图式相吻合,理解取得了成功,反之,则理解失败。

很多学者对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翻译与图式理论的结合点出发,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词汇手段激发接受者头脑中的认知图式问题。商务翻译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该背景下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理解上的偏差,应对英美谴词差异给予足够的认识。商务译员的交际对象是具体的个人,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对英美两种英语语言变体有不同的偏好。英美不同变体偏好的交际对象因为遣词不同导致双方形成不同的认知图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沟通障碍。如在商务沟通中,由于英美国家对公司职务称呼的不同,引起沟通双方不同理解图式。在英语中Chairman在表达“总裁”或“董事长”时相当于美语中的preSident,而英语中的president却表示“前任董事长”或“前总裁”。

二、英美商务词汇差异

1.商务词汇的界定 根据《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的收词范围,商务英语词汇涵盖了商贸、工业、财政金融、证券交易、经营管理、法律、会计、广告、电脑技术以及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政治词汇等等,当然,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物品名称也是商务英语词汇一个重要部分,尤其在商贸交流中经常会有所涉及。

2.商务英语和美语用词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英语,但是人们所接触到的是该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侯维瑞根据各个国家英语的变化渊源和近似程度,把英语可以分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两大类,每一类别又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所使用。英美两国人士的遣词差异会产生交际障碍。例如美国人以“You have nice pants”称赞英国女性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英美人对pantS的认知图式不同,因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美国人称pants为长裤,但是英国人的pants意指内裤。不同国家的人认知图式赖以形成的基础不同,每个人都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到的词汇。对于美国人、英国人以及非英美国家的商务译员来说,他们的语言图式差异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图式。不同内容图式的交际双方很难理解对方话语的真正涵义,因而产生了交际的矛盾与障碍。虽然英美语之间的共同之处远远多于差异,并且两种语言存在文化交融的相互影响,但两者的差异还是日渐明显。

在国际商务交际场合,英美两国的谴词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误解。如:美语中的快递信件是special delivery,而英语中则用express post。再如运费到付,美国人说postpaid or prepaid,英国人用post-free or carriage-paid。对于英语母语的英美人士在谴词上的差异都会带来沟通的障碍,相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中国翻译来说,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更应当注意两者间词汇差异造成的不同认知图式。以下拟从同词异义、同义异词、特有词汇方面来探讨英美词汇差异:

(1)同词异义。同词异义是指拼写相同,但在英语和美语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根据侯维瑞(侯维瑞,1992:86-140),英美语词汇中的同词异义现象大体可以归为3种情况:完全异义、双向局部异义和单向局部异义,

1)完全异义。一些词出现在美语中也出现在英语中,但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可

以称为“完全异义”。如heavy market在英语中指“呆滞市场”(价格下跌且买方不活跃)的状况;而在美语中指,“交易活跃市场”(买卖量大且价格稳定)的状况;Bank bill英语中指“银行(承兑)汇票”,而美语中指“钞票”;Tax exemption英语中指“对慈善或教育机构等的税收豁免”,而在美语中指“免税额”等等。再如表达百万以上的数字概念,如One billion英语指的是“万亿”、“兆”,而美语则指“十亿”;还有单位词如gaHon和pint等。一加仑汽油在英国是277.5立方英寸,在美国则有231立方英寸,一品脱液体在美国相当于16液体盎司,在英国则相当于20液体盎司。

2)双向局部异义。有些为美语和英语共用的大部分词义在两国是相同的,但是在美语和英语中还有着各自特有的意义,可以称之为“双向局部异义”,即:一个词在两国中除了共同意义外都有其独有的意义,如ship表达“船”、“装船”、“安装桅杆”、“雇水手”等概念时,为英美人所共同熟知。此外,英国人还用它表示“海运”,而美国人以ship泛指任何形式的运送,不论是海路还是陆路,火车还是轮船。又如stock除了表达“存货”、“库存”为英美人通用之外,英国人用它表示“公债”、“公债券”;而美国人用它表示“普通股票”。

3)单向局部异义。一些词基本属于英、美词汇共核,但是在一国英语(英国或美国)中另有附加意义,称之为“单向局部异义”。门肯在《美国语言》中指出brotherhood表示“铁路工会”是美国用法,不为英国人所知,英国人也不知道dues可表示“向俱乐部或其他类似组织缴纳的款子”,相当于英国人的subscription。Convention除了英美人都熟知的“集会”、“公约”之外,还指“工会大会”,而fill a Customer's order表示“供应(顾客的定货)”是美国独有的用法。再如check在美语中还可指“支票”和“餐馆的账单”。

(2)同义异词。同一概念在英美中的不同表达是汉英翻译遣词的主要障碍。这主要指英语和美语在表示相同的事物时,选用不同的词语,或相同的词语在英语和美语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也指相同的词语在用法上的不同。如广交会“Guangzhou fair”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就远不如trade show那么亲切和易于接受。绝大部分这种词语和文化风俗有关,不同词汇将指向不同的物体,产生不同的认知图式,如“保付支票,保兑支票”在英美的共通词汇为:certified cheque,美语中用certified check,而英语用marked cheque表示。再如“房地产”在美语中用real estate而英语中用real property表示;“过户税”在英语中用transfer duty而美语用transfer tax。

英美词汇中还有一些意义差异是彼此双向的,即两者之间存在交叉使用的现象。这类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3)特有词汇。商务英美语中的特有词,根植于一定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词汇。这些特有词常见于对一些商务机构的名称上,如: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The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Th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Securitiesand Investment Board、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等等。

三、商务翻译的图式补偿

商务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有效交流。认知语言学家们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地获取口头信息,是因为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除了利用必要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外,还调动了大脑中的既存图式,即非语言知识结构去进行思考、假设、揣摩意义、预测内容的发展,注意分析综合,做出判断推理,并验证和修改假设,从而理解和吸收信息,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重新组合语言活动,重建与我们原有知识结构和已获取的旧信息相吻合的新信息,也即理解了说话者的意思。汉英商务翻译应该充分考虑英美词汇差异,采取相应的词汇策略以避免由于英美词汇差异造成的错误认知图式。恰当的英美词汇选择会缩小交际双方的沟通障碍。具体说来,译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词汇处理方式进行认知图式补偿。

1.尽量选择英美共通词汇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尽量选择英美两种变体的共通词汇,避免使用英美语的单一偏好词汇。如:

(1)房子正由房屋互助协会估价人进行审查。The house is being examined bythe building society appraiser,

(2)公司认为所有职工应有均等机会。The company believes in affirmative actionfor all its staff.

(3)工会会员与雇主会面讨论加薪事宜。Members of the labor union met theiremployers to discuss a pay rise,

在(1)中,“估价人”在美语中是appraiSer,但充分考虑交际对象的复杂性,建议使用英美共通词valuer。(2)中的affirmative action可译为“平权法案”表示的涵义为机会均等是美国特有词。如果对该词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够清楚的话,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因而在翻译时建议使用equal 0pportunity这一共通词汇。(3)中,工会在英美中的共通词是trade union,为促进积极图式的形成应代替美语的labor union。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恰当选择英美共通词汇代替英美语的偏好词汇,有助于激发交际双方对同一信息产生相同的认知图式。

2.运用句法关系和搭配关系,限制词汇的外延意义 特别是在针对同词异义现象时。如在翻译数词和单位词时,应标明该词适用的国家。“广交会每年两届出口成交总额达200亿(美元)以上。”The Guangzhou Fair does both import and eXportbusiness to the amount of 20billion USD on a yearly basis.根据上下文,原文作者省略了美元单位,但是在汉译英时应用美元对billion加以限制。

3.针对同义异词应考虑词汇涵义 特别是英美意义差别彼此双向的现象,应充分考虑词汇可能包含的涵义。尤其在货物贸易中,如来样加工时,应在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向对方索要相应图片和样品。避免因图式认知不同带来的财物损失。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归化原则”,选择能够为译入语国家可以接受的用词形式,促进积极的图式形成,充分考虑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4.针对特有词汇,可进行适当的释义性翻译 如针对职务、机构名称,可以解释其职务或业务范围等,促进交际对象对该陌生词汇产生相应的理性认识,促进有效图式形成。如:

(1)中国电信公司是通过特定法律成立的。China Telecom was formed as a statu-tory company.

如果交际对象是英国人,可以如上翻译。如果是美国人,或者在不知对方语用偏好时,可适当对statutory company加以解释如which provides a pubSc services,such as gasor water,formed by special Act of Parliament。

(2)经营了6个月,公司已经收支相抵。After six months of trading the companybroke even.为确保对方明确该译文的涵义,应补译出:the company iS now in a situ-ation where income from sales equals costs.因为,如果对方是美国人,他的理解图式将是:经营了6个月,公司已经略有盈利。

四、结 语

第7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1、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从教八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师英美文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必要了解,即便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却也难免在学习英美文学史和作品选读时遇到许多问题,甚至造成理解有偏颇而陷入尴尬境地。英美文学课程第一个需要赏读的是英国史诗《贝奥武甫》。诗歌中的第三个怪兽是凶狠的火龙,正是它使得英雄贝奥武甫重伤在身,撒手人寰。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象征,其文化内涵与西方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历朝历代的皇被誉为“真龙天子”,身着“龙袍”,体卧“龙床”,乘坐“龙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王可以呼风唤雨、普降甘霖;关于“龙”的成语很多,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画龙点睛”、“生龙活虎”、“龙马精神”、“虎踞龙盘”等。炎黄子孙还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贪婪的化身,是英雄勇士们剑下的亡魂。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使人恐惧的妖魔;在圣经故事中,人们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大龙”(thegreatdragon),基督圣徒还把杀死龙作为荣耀,引以为豪。例如:

1.1“Wecallheradragon.”我们叫她母狗(她很凶狠。)

1.2“Sowdragon’steeth”播下不和或毁灭的种子。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四位勇士的第一个过关题目就是与凶狠的龙进行搏斗,夺走金蛋。罗琳女士在书中尽情展现了四条龙——匈牙利树蜂、威尔士绿龙、中国火球龙和瑞典短鼻龙的凶悍与残暴。正是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人们在龙的理解和使用上呈现出了不同之处。如果学生对此有详细的了解,他们就会很有兴趣,同时有很大的成就感,认为学英美文学的确有用。再如,在讲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时,诗人把心爱的人比作夏天,学生立刻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比作炎热、烦躁的夏天而不是温暖和煦的春天呢?还有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PB雪莱的名篇《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时,学生对于该诗中“西风”的意象颇感费解,因为中国学生觉得“东风”才是该赞颂与歌唱的和煦之风,因此,“西风”意象很难再学生头脑中引起美好的联想等。在此,教师引入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异国的特殊文化,扫除跨文化交往中的障碍。英国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是舒适、恬静的。莎士比亚曾经写了《仲夏夜之梦》,他在十四行诗里把深爱的人比作夏天也就情有可原了。而我们中国的夏天是炎炎夏日,烈日难耐,通常人们觉得不舒服。正因为英国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所以,雪莱的《西风颂》是对春天的讴歌。中国人喜爱东风,因为东风象征着春天,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在中国古典诗文里和当代诗人笔下,“东风”也一直是赞美的对象,中国大陆东面向海,从海上吹拂来的东风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如在诗歌《村居》中,诗人高鼎就为我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乡间的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

2、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教学影响的对策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课堂的教学影响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解决。

2.1教师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身为英美文学的教师,事先要充分备课、尽可能多地预现上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课堂上要随机生成,能够左右逢源,对于中西方的知识能够顺手拈来,纵横捭阖,引人入胜,令学生钦佩教师。即使英美文学再难学,学生也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进而喜爱这门学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缺乏,或对文化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理解不透,仅仅只是就本论本,气氛沉闷,势必令学生上课如坐针毡,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严重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无从培养与提高了。例如,诗人奥斯丁杜伯森(AustinDobson)的法国体八行诗“AKiss”《(吻》),其中rose是花名,也是情人,花人合一,情爱互衬,构思巧妙,令人叫绝:Rosekissedmetoday,/Willshekissmetomorrow?/letitbeasitmay,/Rosekissedmetoday,/Butthepleasuregivesaway/Toasavorofsorrow-/Rosekissedmeto-day,-/Willshekissmetomorrow?学习本首诗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现场吟诵我国唐代诗人徐寅的诗《玫瑰》。诗人将玫瑰的俊美、热烈、富丽、吉祥一一凝于笔端,溶为花语,重彩浓墨,粲花纷呈: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浓艳尽怜胜彩绘,佳名谁赠作玫瑰。春城锦绣风吹折,天染琼瑶日照开。两首诗的主题虽同为玫瑰,但由于历史、文化、习俗、情趣等的差异,两位诗人以不同的审美角度诗吟玫瑰,从而赋予了不同的花语。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博学,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恰当对比,让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既有趣又有用,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2.2学生方面。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教学还是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只有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那么他(她)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够牢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给学生讲美国清教主义前,应让学生课前先对将要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找寻相关的书本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文化。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随后课堂讲解,学生对某一文化现象的印象必定会比较深刻。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的文化点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在讨论中获取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英国小说《理智与情感》中找突破,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8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多法导入;跨文化交际

在中国,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美等国人问起“Do you eat?”(吃过了吗?)他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外国人习惯说 “What’s happening?”或问“你最近过得怎样啊”,如:“How are you?”或谈论天气(It is a nice day, isn’t it?)等。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等等,而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中西文化差异。

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学生掌握了大纲要求的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却因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不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当的言行,或是误解对方的意思,造成交际障碍的事时有发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不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除了要掌握好英语词汇及语法外,还要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禁忌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味文化,在文化中学习语言,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中西文化差异呢?

一、在日常课堂口语教学中,注意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

外语学习应该听说并举,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必须加强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

例如,同样是夸赞,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夸赞却不一样。有一位外国友人参加中国年轻人婚礼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听了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外国人听后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又如,有一位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女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a very pretty girl to you,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听完校领导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为什么外国人会回答处处都漂亮?这就是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在中国人的婚礼上有人赞美新娘漂亮,新娘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谦逊地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高兴大方地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哪里!哪里!”是自谦,才会说处处都漂亮。

众所周知,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言辞去表达。而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却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所以,校领导那番话,使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其实,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就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因此,可改为如下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a new teacher to you, Miss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只有了解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才能避免语用迁移和交际失误,进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第9篇:英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差异教学;课堂活动;《英美概况》

0 引言

Tomlinson将差异教学定义为“一种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状态、学习风格和兴趣而不断调整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其核心思想就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其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影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学习英语不同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英语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英美概况》作为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英美国家历史、社会、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展英语应用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改变传统的“划一性”的教学方法以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

1 《英美概况》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的组织

1.1 基于学生差异设计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同一个班级讲授同一个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出现极大的不同。然而学生间的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知识储备上的差异,还有学生个性,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比如谈到美国文化的章节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涉及学生生活实践和体验的话题入手(学生集体回答),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痴迷美国电影,有的学生酷爱NBA球队,有的学生欣赏Country Music,有的学生向往美国的Top Education,甚至还有学生偏爱美国的快餐文化……在了解学生兴趣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topic,分别从电影、体育、音乐、教育、饮食方面来探讨美国文化的特点,从而组成合作弹性小组,优差生搭配,形成多个学习共同体,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乐于自主发言,有的学生内向、被动;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的方式来学习;有的学生通过听得方式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等方式来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再根据这些学生的个性差异,予以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所长:围绕同一个话题,阅读量大,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对话,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突出表演。。。最后再通过小组互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多元评价)进一步强化所学的内容,各类学生在积极主动、相互促进的和谐氛围中不断获取知识,共同提高,从而实现甚至超越各自的学习目标。

1.2 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学习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在《英美概况》教学中,如何使英语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并正确地对待这些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美国政治和宪法制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联系热门话题美国政府shut down以及中国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具体事例来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对美国和中国进行横向,纵向对比,进而分析和透视美国的国家体制:共和党和各自代表谁的利益?其主要矛盾和分歧有哪些?美国的宪法精神对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又产生哪些影响?…在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参照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再比如讲到wedding traditions的话题时,首先通过收听BBC听力材料wedding customs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其风俗习惯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在阅读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中西方文化在婚姻习俗上的差异;再通过观看由Julia Roberts主演的影片My best friend’s wedding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独特的wedding vows或是对最好朋友的婚礼祝福话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全班集体学习,弹性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相互渗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修养,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水平,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2 结语

在《英美概况》教学中灵活地应用差异教学,在对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消除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练习并应用语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增强自信,最终获得语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Tomlinson, Carol Ann (1999).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lexandria, Virginia:ASCD[Z].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德隆,译.新华出版社,2004,3.

[3][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4]吴志宏,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