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美报刊阅读课程设计

英美报刊阅读课程设计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还要将听觉、视觉、空间和姿势等多种模态形式联系起来构建意义,这给大学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基于多元读写理论,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英美报刊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多元读写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媒体读写、数码读写和批判性读写等多元读写能力,以期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的接轨。

关键词:多元读写理论;《英美报刊》;阅读教学;多模态设计

一、多元读写理论

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由新伦敦小组于1994年提出,包括传统读写识读能力及现代信息网络时代的视觉、听觉、空间等多种模态识读能力。多元读写是一种具体的识读能力,也是网络时代的全新学习方式。多元读写的提出使读写学习不再聚焦于语言技能的学习,而是强调其多模态化和多元文化的特征。Stein[3]提倡在语言课堂中使用多模态教学,语言教师应该设计任务或者项目中要求学生使用包括语言在内的多种呈现方式。Royce[4]强调,英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阅读视觉符号,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建议。胡壮麟、董佳[5]认为,能否运用包含语言、声音、图像等的计算机介入语篇表达意义是衡量多元识读能力的一个方面。韦琴红等[6]开展了从英语视听、英语网络识读和英语读写三方面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实践。新伦敦小组将与培养多元读写能力有关的模态分为五类: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身势模态和空间模态,包括科技读写、媒体读写、文化读写、政治读写和批评性读写等多种能力。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设计不同,多元读写理论提出的多元读写教学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包含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转化实践四个教学步骤。多元读写教学法把传统阅读教学的优势和多模态的丰富资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获得传统语言读写能力、视觉读写能力、媒体读写能力、数码科技读写能力等多元读写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英美报刊阅读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英美报刊阅读课程为江汉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指导学生熟悉新闻英语的特点,通过时事新闻、特刊、观点与评论等帮助学生批判性吸收英语社会的各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包含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三个层次,着重培养学生获得语言、文化、历史等百科知识、各种媒体和模态读写能力以及批判性能力,学会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构成中的各模态成分意义,培养其多元读写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的接轨。

(二)教学设计的资源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的设计资源以语言为主,辅以视觉符号和听觉资源。教学的最基本资源是课本,主要媒介是课件PPT,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基于模态选择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教师将可利用的已有资源作为意义的载体组织起来呈现于PPT之中,将图像和语言文字进行空间上的规划安排,再通过字体、粗体、颜色等排版来突出内容的层级性,视频的动态画面和声音的扩展延伸突出多模态资源的动态性和立体感,也体现出趣味性和美感。科技手段创造的多模态语境能给学生提供立体多维的学习环境,传统的静态文本蕴含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动态立体文本,课堂从单一语言形态转变为多模态。

(三)教学设计

教师应按照多元读写教学法的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联系实际、围绕课文主题设计练习,让学生进行情景操练;然后,将新知识与技能呈现出来进行明确指导;最后,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转换实践练习呈现出成果,整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教学过程围绕培养多元读写能力开展,具体分为视觉读写、媒体读写、科技读写和批评性读写能力四个模块。教学步骤以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转换实践为主。在此过程中,可能四个步骤会同时出现,也可能其中某一个步骤占主导。第一个模块是结合视觉图像与口语语言教学提升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多元读写的介绍、视觉读写的概念、视觉图像的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一方面,对课文中抽象概念及较难理解的英语表达配以不同视觉符号,帮助学生认知,再依据“再现、互动、构图意义”为中心的视觉语法来分析相关图像,联系作者传达的主题,探索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视觉符号组合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对文字语篇的整体理解建立在“课文理解:解释、问答”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模态转换,口语讲述加上图表、曲线图、柱状图等视觉图像,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和图表、图形来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转换实践部分可以将一组新闻图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来排序,然后用口语语言来阐述图片内容。下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组图片写出一篇新闻报道。学生转换图片与文字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视觉读写能力也将有所提高。第二个模块是鼓励学生学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生成新闻语篇,培养其媒体读写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媒体读写的概念、新闻语篇的组成部分、组织结构和新闻语篇的图文关系。课上,可以开展读报活动,启发、探讨、研究等方式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媒体是如何构建意义、影响与教育读者并将信息与价值观传递给他们的。课下,布置新闻采访和拍摄视频任务,要求学生采访学校中获得“校长奖学金”的某位教师或学生,或者采访江汉大学2019年武汉军运会相关赛事的部门负责人。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如何拍摄、如何提问、如何采访等新闻手段,然后讨论生成新闻语篇,传递一定的信息和价值观。第三个模块是利用网络平台的新科技手段增强学生的数码科技读写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数码读写的概念、多种模态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和网页设计。课堂上明确指导,并提供动漫、视频、音乐等多种符号资源,小组讨论其不同的意义潜势,然后将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社会活动,让学生将自己采访后完成的新闻语篇转发QQ空间或朋友圈;表达评论时,要求学生为文字配图片或表情,将新闻引起的情感反应视觉化。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合作创建一个班级网页(英文版),在如何选择内容,选择适宜的颜色和字体,如何融合各种视觉符号、文字符号及其他符号资源来呈现等方面,教师可以给予指导。最后学生以组为单位,用PPT展示他们完成的网页,解释他们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及如何设计、文本与视觉符号之间如何平衡、如何互相关联。第四个模块是开展多模态语篇批判性分析与对比,激励学生批判性思考与创新。教学内容包括新闻语篇的多模态隐喻、搜索整合网络新闻语篇信息和进行新闻语篇的口头报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从新闻标题、导语到正文,从词汇选择、语言的及物性、语气等着手,推理语篇作者的态度与意图,启发学生分析图片、漫画等的隐喻表达体现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通过启发、探讨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将不同媒体关于同一主题的多模态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依据选取的材料和叙述方式的异同,讨论各媒体反映出的态度和观点。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搜索整合相关主题的新闻报道,使用多模态资源制作PPT,课堂上进行口头陈述,介绍新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有效意义的转化。

三、结论

在教学设计中,多模态资源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内容,更是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充分利用各种符号系统资源来构建课堂和分析语篇,突破了传统语篇孤立分析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扩展到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符号,充实的阅读教学内容使课堂关注度更高。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教学设计突出系统性、互动性、程序性和立体性原则,体现教学的多模态,能适应时展,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的多元目标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教学内容完整丰富,设计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多元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2]张征.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1-15.

作者:黄俊娟 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