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布置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布置工作思路

第1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1.1基于矢量图形拓扑结构的信息数据模型结合图论和拓扑结构理论,本文采用的信息数据模型是根据地铁站场平面特性,将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数据模型进行平面化处理,构建地铁信号设备系统的信息数据模型。本文根据车站站场图将各个常量模块联结来就形成了站场形数据结构图。本文测试站段线路数据结构图如图3所示。图3中的数据模块为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结为链接。以K(n)作为节点的代号,其中是相应监控对象的名称。之后添加的信号设备对象都会依附在这些节点上,再增加一个位置偏移量来区别相对位置和关系,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因此,构建的线路数据拓扑结构主要包括:轨道区段信息、道岔区段信息和它们的连接关系。其中,轨道区段信息和道岔区段信息是用节点来表示的,它们的连接关系是用线来表示的,线路信息数据结构本质上是节点的链接表,如图4所示。根据节点链接图就可以生成站场形数据结构。每个节点所占区域划分成数据场df和指针场pf两部分。数据场存放该节点的常量,指针场存放相邻节点首地址。指针场定义了两个指针sp和xp,sp表示上行方向上该节点的后辈节点首地址,xp表示下行方向上该节点的后辈节点首地址,当没有邻节点时即没有后辈节点的节点,则在相应的指针场中记入“0”。对于道岔节点来说,有3个指针场:(1)岔前指针场,用来存放岔前邻节点的首地址;(2)岔后直股指针场,用来存放岔后直股邻节点的首地址;(3)岔后弯股指针场,用来存放岔后弯股邻节点的首地址。

1.2基于拓扑图论搜索的设备布置模型根据拓扑图论的思想,将信号设备数据结构与线路拓扑数据关联。将信号设备数据放到线路拓扑数据结构中,在节点数据中包含道岔,在边数据结构中包含信号机、计轴、应答器等。基于拓扑图论搜索的设备布置模型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应用模型的核心,模型结构图如图5所示。

1.2.1基于矢量拓扑结构的遍历搜索根据信号设备布置模型的要求,需查找到布置设备约束条件中的特定信号设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图论的算法中选择了图的搜索算法。在一个图G中搜索算法的基本思路:从一个顶点v1开始,给它一个“标记”,N(v1)。然后给v1的邻点标记,再给它的邻点的邻点标记,如此等等。最典型的搜索方法有3种,即深度优先搜索(DFS)、广度优先搜索(BFS)和启发式搜索(HS)。根据之前建立的信息数据拓扑结构,本文结合了广度优先搜索BFS和启发式搜索HS来设计搜索算法,基本思想是:从v0开始,依次访问v0的所有邻点v1,v2,…,vl,然后依次访问与v1邻接的所有顶点,已经访问过的顶点不再访问,依次继续搜索,直到所有的顶点都被访问为止[1];当搜索到某个节点时,进行条件布置判断,若成立,则搜索周围的设备,再进一步进行条件判断。当T中得到访问点时,再进行启发式搜索(HS)判断是否满足信号设备布置原则,若满足则插入新设备对象到信息数据库中。

1.2.2信号设备布置原理分析信号设备布置原理分析是模型的重要部分,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在此部分将对需要布置的全部信号设备逐个进行条件分析,然后确定是否满足布置的要求。以信号机为例简要说明布置原理分析。信号机的布置与停车点、计轴、道岔、车挡和防护门等因素相关联。实际应用时信号机的布置需遵循设备数量最少化原则。信号机布置规则简表如表1所示。

1.3基于图搜索的进路生成模型在矢量拓扑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拓展更多的应用,如完成更多设备的自动布置功能、联锁进路表的生成功能、仿真实现功能等。以进路表的生成为例说明拓展应用的开发和研究的方便性。此模型的核心是进路搜索模块,进路搜索算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进路搜索模块的其任务是根据进路表名称从站场形数据结构中选出与该进路有关的节点及确定进路中各道岔应处的位置,然后将各节点的数据及道岔位置信息构成该进路的“暂态进路(数据)表”,作为后续联锁程序使用。

2模型仿真与验证

案例采用某实际地铁站的信息,在Visual2010仿真平台上,对以上所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应用模型进行仿真和验证。软件实现过程中,编程完成的主要工作如表2所示。案例中,根据拓扑图论的理论思想,为了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首先对地铁站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图元化处理,实现了轨道区段、道岔、信号机、计轴等研究对象的定义,并完善了这些对象的操作功能。在基于拓扑结构的信息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就可以按照规定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地铁站线路基本信息。信息输入的方法可以分为2种:(1)根据界面的图元快捷工具,绘制线路基础数据信息;(2)按照规定的形式将线路基础数据信息写成txt文件,系统将根据文件信息自动绘制线路基础站场信息。

2.1基于拓扑图论搜索的信号设备布置案例中要完成主要信号设备布置,首先需按照设定的格式输入一些必要信息,如根据属性框提示输入道岔属性信息如图7所示。根据信息数据模型相关处理后,完成基于拓扑图论搜索的设备布置,其仿真结果图如图8所示。分析仿真结果可知,通过此模型有效的实现了主要信号设备如信号机、计轴、应答器等的自动布置。布置结果和工程中手动设计的布置图误差很小,且通过系统可以手动来调整这些特殊情况下的设备布置。由此可见,采用图论和拓扑结构处理数据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容易的实现复杂的信号设备布置关系。

2.2进路信息Excel表生成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数据通过图元化处理,以模块的形式进行操作,再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采用拓扑结构组织,建立信息模型后,便于进行多种功能的扩展,如进路表。生成进路信息Excel表时,需要完善信号机的属性,如图9所示。完善各个信号机的属性后,经过基于图搜索的进路生成模型,自动生成进路信息Excel表的进路信息Excel表列举了所有进路,并明确的反映了每一条进路所对应的设备的具体状态。查看进路信息Excel表可知,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大铁站点的区别,使得进路信息Excel表与以往大铁联锁表的表示方法具有很大区别。模型生成的进路信息Excel表更能明确的反映地铁中重要的联锁逻辑关系。

3结束语

第2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电工电子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这些年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高等院校,扩大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招生。纵观国内许多学校,师资力量与电工电子专业学生数量无法匹配,另外许多电工电子教师仍然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未结合现代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改进,也未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上进行考虑。于是,许多院校无法培养具备高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强的电工电子人才,许多学生也认为在学校无法学到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因此,作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应该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借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工电子专业人才。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早提出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它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带着任务或者解决问题的目的,激发学生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会营造比较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围绕着目的与任务,在问题驱动下,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主或者合作学习,实现最终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布置科学合理的任务,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总目标基础上,将每个具体学习目标细化成比较适合的任务,这些任务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任务的太难与太简单都不利于实现总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其主导性作用,教师对整个过程不能有过多的干预,只能进行简单的引导。(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简要的点评。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教学应用现状

2.1布置任务难度不合理

目前,有部分电工电子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是由于任务难度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首先,个别教师布置的任务过于简单,例如教师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做“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没有让学生进入更深次,更有挑战性的实验,让许多学生觉得任务太简单,没意义。其次,部分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布置“叠加原理的验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根据实验电路图联接实验电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难度较大,让他们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

2.2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干预较大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侧重要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不能直接干预,特别需要的方可进行简单引导。许多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后,仍然喜欢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干预和指点,例如教师布置“日光灯电路的测定”等实验的时候,个别小组在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联接出现问题,一些教师就急着当场纠正,这样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课堂评价和课堂纪律管理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缺少教学评价。往往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就结束本节课。例如学生在做完“日光灯电路的测定”,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做实验的心得和感受,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任务进行点评。另外,部分教师认为布置任务后,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导致许多学生在做实验时候吵吵闹闹,甚至趁机会闲聊,这样就失去了课堂应有的威严。

3任务驱动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进对策

3.1布置任务应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儒家思想“因材施教”,已经是当今教育的重要思想与原则。作为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方面要权衡任务的难易程度,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例如布置“日光灯电路的测定”的任务的时候,对于成绩较好的小组,可以要求他们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同时要做好必要的误差分析,另外要求这部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将电压、电流相量图绘出来,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小组,只需要他们根据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完成电路联接。这样安排,对于成绩好的小组,任务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他们探索难题的兴趣。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3.2教学过程中干预要合理,引导要科学

作为教师,应该遵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对课堂的干预要合理,引导要科学。例如,在理论课堂中,要求学生根据电路结构、元件参数等去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功率,如果学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不会做,教师可以做简单的引导,但是不能直接干预,尽量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3保证课堂的正常运作

电工电子专业以男生为主,课堂纪律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实验课程,许多男生自控能力较差,比较好动。因此作为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要强调课堂的纪律,强调做实验时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教师要进行巡查,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禁止,不允许学生大声喧哗,保证课堂的纪律。

3.4做好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点评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课堂评价。一方面要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心得,谈谈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以及未做好之处。教师也要对整个任务进行评价,对于做的好的小组要给以表扬,并鼓励继续做好。对于各小组执行任务的不足之处,进行委婉指出,给以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例如学生在完成“元件参数和电路结构”计算,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学生做好之处和不足之处。

4结语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给电工电子教学带来较大的好处,作为教师同时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一些典型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中心,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好教学评价,做好班级管理,提升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过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

[2]饶蜀华,梁颖,邹涯梅,胡海华.《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施[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第3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一、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软件介绍

Focusky是由广州万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而成,使用者可以免费使用其制作炫酷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宣传视频。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软件在演示上是以路径的表现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演示,模仿视频的转场特效,加入了生动的3D镜头缩放、旋转和平移特效。Focusky界面操作如下图所示。左侧是幻灯片大纲区,上方是菜单栏,右侧是属性面板,中间就是工作区(画布),工作区边界是一横一纵的工具栏。

二、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易学易操作在官网和论坛有Focusky的视频教程、图文教程、新手入门帮助和新手入门教程,以及不定期的作品比赛和优秀作品源文件的分享,学习者可以轻松快速学习。2.自带不同需求的精美模板软件包含有商务模版、教育模版、科技模版、动物模版、节日模版、动态场景模版、3D背景的模板等。使用者只需将其中的文字或者图片直接替换成自己的内容就可以。3.具有3D动态演示效果Focusky模仿视频的转场特效,加入了生动的3D镜头缩放、旋转和平移特效,3D动态演示效果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4.思维导图式的体验思维导图风格的演示文稿通过自由路径编辑功能或者选择相关模版即可创建,以逻辑思维组织路径,引导学习者跟随设计者的思维去思考和学习。5.无边界的画布Focusky的画布是无边界的,不用担心编辑时会超出边界,使用者可以随意展现设计思路,把内容延展到画布的任意区域,把自己的想法描绘出来。6.支持多种语言软件除支持中文外,还支持英语、日语、韩语等其他语言。7.多样的动画效果Focusky内置功能强大又易学易用的动画编辑器,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flash、视频等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可以轻松的定义它们的动作顺序及类型。8.随时预览演示效果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预览幻灯片输出后的效果,以便修改。9.支持插入多种格式的文件在编辑幻灯片内容时,可以插入多种格式的图片、声音、视频、网页链接、Flash等等。10.可以输出多种格式的动画演示文件可以输出包括网页、视频、应用程序、PFD文件以及压缩文件等。

三、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主要流程

第4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小区绿地:总体归划;功能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居住场所的住宅小区,现在小区的具体含义不仅仅只是居住而已,它还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同时,人们对它的绿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对小区进行绿地布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小区绿化水平,打造宜居住宅小区。

1.小区的具体情况

万城·一品洋房小区东临海市路、西临海市西路、南为裕民路、北接南环路,占地面积约为16.1公顷。目前小区具有一定的绿化基础,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住宅楼间绿地布局单调,几乎为一种模式(草坪、树球),缺少造型变化,色彩变化,在绿地布局上看,显得有些呆板,缺乏自然活泼的园林景观。

2小区绿化规划指导思想

绿化规划依据小区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以建筑、植物、山水、地形共同构成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造景,各功能区规划布局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以提高居住小区整体环境质量和水平。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绿化与美化、彩化、香化相结合,力求经济、实用、美观。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绿地分布合理。满足功能要求,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统一绿地体系。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园林小品,增加园林气息,丰富小区景观。植物造景以小乔木、灌木为骨架,草坪、花卉作为铺垫,高大乔木为点缀并作为小区与四周道路之屏蔽。创造多层次、多色彩、生态型、花园式居住小区环境。

3小区绿化总体构思与局部手法

3.1总体构思

以小区总体规划为轴线,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元素,以长寿树银杏为骨干树种的布局思想,因此小区绿化布局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方式,主干道两侧、中心广场、宅前小型绿地等采用规则式布局。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结合地形,以自然式布置为主。

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同时又能给居民提供集中休闲活动的开放空间。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小区中心广场及中心水景区,通过山、水、绿化相结合,使居民有一个清新、活泼、开敞的活动空间。区别于此景区,各楼间绿地布置较为简洁,主要以绿化为主。整个小区环境绿翠葱郁,花团锦簇,微微起伏的地形与水景交相辉映,植物与小景相映成趣,环境生态与景观艺术相得益彰,使居民虽居于喧闹的城市中,却有回归自然之感。

3.2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突出“点”,重视“线”,提高“面”。中心水景及小区绿地中精致的园林建筑小品造景是小区绿化的重点(点),内容丰富,景观多样,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可满足观赏、游憩活动等多功能要求;对小区道路绿化(线),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主干道、轴线的绿化和美化,既有“一路一树”的高大景观树,又有花灌木与耐荫花卉,草坪地被,景观层次丰富;小区各类功能建筑设施环境绿化(面),是整个小区绿化的基础,也是反映小区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4 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在万城·一品洋房小区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调整和改善小区的绿地布局。充分利用小区内部优越的自然生态系统。

4.1使用功能

在进行小区规划设计时,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因此。首先要满足小区居民生活的使用功能。为了便于居民停车,在车行入口两侧设置了两个地下停车场和部分地上停车场;依据当地居民的生活要求,在楼前楼后设置多个自行车棚;为了满足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多层次的生活需要,在小区的中部、南部设置了儿童娱乐场,还在中心景观中央建有一个古式的喷水四角攒尖亭,内有石桌、石凳,它主要是供老年人休息、娱乐的场所,如下象棋、打牌等;为了便于居民了解外面的信息,在路边还设置了多个高为2m的宣传栏。

4.2观赏功能

4.2.1主景区:主景区设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小区中部地带,小区南部的步行主入口,便是主景区,这里有两个大花坛,种植上百年的古银杏树,小型花坛内砌有假山,配栽竹子、耐冬等高档花木,鲜花五颜六色,飘香满区,景色迷人。在小区的南北面是一个休闲广场,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在这里休息、散步、娱乐。在中心景观中央处建有一个喷水的四角亭,四周由步石和道路相通。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能够看到四周的很多景物。当喷泉喷水时,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水形多变。为全区的一大景观。喷泉不仅是作为景观观赏,同时还能在炎热干燥的夏季调节周围环境空气的湿度,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4.2.2次景区:次景区主要是指楼间绿地,在次景区的绿化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多富于变化,给人一种“小区咫尺问,直作万里观”的感觉。

4.3道路与铺装

4.3.1道路:道路在小区规划中是不可忽视的,在整个小区中,楼间道路都是禁止上车的,道路两头都有车档,道路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式。道路总共分为5段:车行路;步行主路;楼前道路;楼前门口小路;游步道。在小区的道路或路口搭设栩架或长廊,选用大型的攀缘植物,如紫藤、木香、葡萄、扶芳藤等,形成空中的绿化带,既起到了绿化美化的效果,也能庇荫纳凉。

4.3.2铺装:铺装在小区绿化规划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不仅可以供游人行走。而且也能丰富了小区的色彩。

5绿化种植设计

绿化种植设计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巧妙的运用植物造景的多种功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使整个小区的植物种植做到密集而不拥挤,稀疏而不,高贵而不华丽。同时,积极培养广大小区住户的养花爱好,鼓励他们进行阳台绿化。阳台绿化可用盆栽或设置种植箱,可以采用悬吊式、吊箱式及壁挂式或几架式栽植,以选用具有蔓茎或甸旬茎的植物或枝叶纤细、花朵致密、易下垂的花卉为佳。这种绿化方式以其能创造出轻松、舒畅、鲜亮的绿色氛围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

6小区用地平衡表

结语:

在市民对城市绿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园林绿化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要只流于形式,要切实为广大住户着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文的角度,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开拓思路,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开展绿化、美化。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把室内绿化和室外绿化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种花植草的热情,把正规军和业余爱好者联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卫生、方便又多姿多彩的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恩济里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第5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 ,设计思路

当今社会, 信息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为了使信息能够准确、高速地在计算机、终端机、电话机、传真机等通信设备之间传递, 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已纷纷兴建起信息高速公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建筑智能化成为建筑设计的关注热点。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信息传输、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对实现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实例

本文以某智能大厦为例,展开探讨其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思路,并对其功能进行展开分析。

2.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 层,地上22 层。地下2 层主要作为车库及人防工程使用,其余为配电室、泵房和空调机房,1 -4 层为商业办公及各类控制室使用; 5 -22 层为商务楼层部分,顶层为电梯机房与水箱间。

3.设计任务及原则

根据建筑功能及建设要求,兼顾未来租赁使用,完成该大厦的弱点系统设计,本文重点探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各层设置的数据信息点和语音信息点分别按五类和三类处理。1) 国家有关的弱电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

系统设计规范》。2) 建设单位对于数据传输和话音传输的功能要求。3) 布线材料的经济性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

传统的布线系统中,设备安装在哪里,传输介质就要铺设到哪里,由于未来使用功能的不确定性,这种布线方式在智能建筑中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而结构化布线系统恰恰相反,其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位置无关,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将可能放置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好线,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设置,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同一线路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通信设备,例如电话、计算机或其他终端。结构化布线是指在一座或多座建筑物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及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交换设备连接起来。它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终端设备接口与网络接口,但它并不包括交换设备。结构化布线系统更是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网络布线系统。

结合工程需求兼顾未来发展,本工程采用结构化布线模式进行设计,整个系统设计分为5 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4.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软件及适配器组成,相当于语音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线路及话机部分。建筑物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决定了信息点的分布密度,而根据ISO 标准,每10 m2 左右设置2 个信息点的原则,所以结合业主的需求及未来发展因素等确定工作区的信息点数。对于综合性的商业建

筑,考虑未来租赁等因素,则需要采用开放式办公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并符合以下原则: 1) 信息插座安装在墙或柱等固定结构上,是水平电缆的终端点。每一个多用户信息插座,最多只能容纳12 个信息模块,且连接工作终端的设备线缆要小于20 m。2) 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应安装在楼层配线架大于15 m 的墙或柱等固定结构上。水平电缆路由中的集合点,水平电缆与该连接器件为无跳线连接,不得接入有源设备; 在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中,一个以上的集合或同时存在转接点都是不允许的。

4.2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设备电缆或跳线等组成。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配置时,不仅要满足工程提出的近期和将来发展的信息点数要求,而且要明确每层安装信息插座的数量及位置,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移动或修改的用户终端要有提前预见性,对信息点的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也应在充分比较分析后做出判断。在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中,水平传输线缆选取了AVAYA 公司的五类和三类非屏蔽双绞线分别用于数据传输和话音传输,使数据传输率达到100 Mb /s,保证了语音通话质量,对未来发展还有一定的冗余。水平传输线缆由各工作区信息插座,通过顶部预埋线管引至走廊桥架,进入弱电竖井线槽,再接入到管理间的配线架。

4.3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及核心,直接影响着数据传输及语音的畅通与速率,同时还需要兼顾经济性。所以选用了三类非屏蔽大对数双绞线( 200 对) 用于话音传输,由各管理间配线架经竖井引至大楼1 层,通过走廊线槽引至电话总机房,并与话音部分的主配线架连接。同时,选用室内多模光纤作为垂直干线子系统数据传输的干线线缆,由各管理间配线架,经弱电竖井引至计算机房所在的大楼1 层,通过走廊线槽接入至计算机房。这样既保证传输质量又能使传输速率达1 Gb /s,既满足经济性,又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数据传输的需要。

4.4管理子系统

根据大楼信息点数量及分布情况,各层的数据、话音水平布线线缆直接连接至各层设备管理间,并在管理间内设置光纤配线架、数据模块化配线架及110 型配线架,各类配线架均配备外用防尘罩或机柜加以保护。

4.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建筑群配线设备,进行接入网络管理的场所。语音总机房采用110 型配线架作为主配线架,计算机房采用光纤配线架作为主配线架,将来自各管理间的光纤和设备间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语音机房、计算机房的配线架均须用防尘罩和机柜进行防护。

5.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智能建筑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的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而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是智能建筑的基础,也是实现智能建筑各项现代化功能的必要条件。所以,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必须能够适应今后智能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管线布置;改移原则;问题处理

一、地铁综合管线改移的综合思路

地铁施工中,综合管线就是对各种不同管线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置,保证地铁工程中各种管线之间可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空间,并且在安装与维护中方便施工操作。同时综合管线布置图是指导管线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线改移的基础。各个专业在施工中如果遇到与综合管线图不相符或者必须进行改移,也必须依照综合管线设计思路进行修改,其总体的思路就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不是对综合管线图进行大范围的修改。因此在管线改移时必须有综合性的思路,即在管线布置的总体要求下,对矛盾管线进行改移,但是其改移的方向和改移后的布置必须与综合管线图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管线在改移后方便施工与维护。

二、管线改移的总体原则

1、满足空间需求

综合管线的改移必须保证安装高度的需求,无论是那种管线其包含的是支架、吊架高度,且必须在装修吊顶的标高以上,所有的管线改移高度也都必须综合考虑这个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尽量的布置在装修吊顶以上并保持距离,且所有的管线改移必须避开吊装、预留的孔洞,以此满足运营的需求。

2、管线间的位置关系保持

不同专业的管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其满足专业规范标准的要求,在管线改移遇到矛盾时,应按照有压力管让无压力管,小管线让大管线的基本要求进行改移。

3、管线与设备的协调

一些设备上方是不能设置管线的,如变电所、配电房等设备上方不能有风管、空调送风等设备出现,对大量发热的设备风管可以从下方通过,并避开检查巡视的区域。

4、管线穿过房间的布置

改移中也会遇到管线穿过某个房间的情况,应注意:水管不能穿过配电房;空调风机盘管必须在房间内,且风机盘管和截水管必须与设备保持距离;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不能有任何管线经过,如果穿过必须做好密闭措施;供电系统管线不能穿过弱电系统的设备房等。

三、施工中综合管线布置的事例分析

1、装饰装修的影响

地铁施工中,施工图是第一阶段,综合管线设计为第二阶段,装修设计在最后。因此装饰装修设计前必须对管线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此时需要改移的部分必须进行处理,并为装修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资料,主要是保证装修设计和施工中不会影响综合管线的正常使用。

2、横梁与风管之间的矛盾处理

在某工程中,地铁站的西侧集中了设备管理机房,同时走道的宽度为1.5m,此时风管和水管设置在该走道位置,并与横梁交叉,实际情况是板下净高为4.5m而横梁下为3.5m,多数布线可以与横梁平行,但风管必须在梁下穿过,改移中解决的方法是,改变大风管的底部标高,设定为2.8m,修改控制吊顶的高度,将横向平行的管线调整位置,提高到大风管和顶板的空间内,并控制缩减大风管底部标高,满足横梁与风管交叉的问题。

3、纵横梁下的风管改造

在某地铁站内,有一部分是换乘区域,该区域的人流较大,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但是该位置处在地下广场的横向梁和纵向梁交汇的位置,同时空调机房也布置在这个位置,导致该位置的风管较十分集中,并且纵横交错。此时综合管线布置就成了突出的施工问题,此时原有综合管线要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个实际情况,所以考虑进行改移,方法是对所有的风管进行尺寸变更,对风管进行尺寸压缩,同时其他管线也进行调整,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管线下方的净高度。同时对此处交叉的排烟和排风管线进行偏移,使之调整到纵梁的一侧,设置在新风管的上方,降低管线底部标高,最终将所有管线的最低标高控制在2.8m,满足了装修施工的需求。

4、防火卷帘位置的处理

防火卷帘是必要的硬件设备,因此在综合管线设计中应考虑将管线与卷帘之间进行位置调整,一般是控制卷帘上方的空间作为管线通过的空间,在改移中必须调高这个部位的管线,以此避免与卷帘安装发生冲突。

5、现场问题解决

净高不够:施工中常见的因为施工误差而导致的管线安装空间不够,如管道底部吊顶净高的情况,此时可以针对装饰施工进行调整,改变吊顶的净高度。同时也可在改移处理中对误差进行调整,提高管道的底部高度,满足后续施工的要求。

检修空间不足:在施工中因为管线的数量较多,则会引起检修高度不足的问题,要进行改移处理就应对大小管道进行调整,将与大管道并行的小管道进行迁移,使小管道迁移至在大管道的下方,方便预留检修空间。

支架尺寸差异:在安装中采用的管道支架或者吊架尺寸不足,导致支架上安装的管线过于密集,进而影响了整个管线布置的施工,同时也影响了后续施工的操作。此时在改移中应对管线的吊架进行调整,增加宽度或者改变尺寸,尽量增加支架宽度,保证预留空间。

最后,也会遇到装饰装修设计时忽视了管线施工图的标高,导致在施工时遇到吊顶标高不足,此时应组织进行管线和吊顶施工方进行协调,一方面对管线进行合理的改移,一方面则组织进行装饰的合理化改变,双方协调来保证管线和装饰施工的协调一致,并保证可靠美观。

结束语

在地铁施工中,综合管线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施工内容,然而任何一项设计与施工都不是完美的,管线布置往往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并在施工中遇到与设计不符的问题,所以需要对管线进行现场重新设计和改移,此时对改移的位置应进行综合性分析,考虑后续施工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措施与方法进行改移,并最终达到合理布线的效果,这就是管线改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晓岩,韩冰.建筑工程多专业管线三维综合排布施工新技术[J].建筑技术,2008(9).

第7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线网标准

200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10年间,南京地铁已形成网络化运营,线网规模仅此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全国第5位。新的建设规划线网批复以后,至2020年总规模达到370.3km。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有利于建设较高服务水平的绿色公共交通环境,进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地铁标准化设计日趋重要。文章以南京地铁3、5、10号线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方案优化。

1、标准化的设计优化前提条件

1.1设计优化前提条件前提条件:①车辆系统选型:6A;②车站形式: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11m,长140m;③系统形式:通风空调系统的冷冻系统采用分站供冷,通风空调设置大系统、小系统和区间隧道通风、车站隧道通风共4个系统,空调大系统、隧道排风系统采用双端设置,隧道通风系统按双活塞系统设置;④供电系统:牵引降压变电所形式,不考虑能量回馈装置;降压变电所形式;⑤人防标准:设防标准抗力等级按6级人防设防,防化等级丁级,按次要车站设防,车站一端设置区间人防隔断门;⑥过街功能:非付费区考虑满足过街功能;⑦区间接口:车站两端按连接盾构区间考虑,两端均考虑盾构始发条件。1.2车站设计标准化思路车站设计标准化应符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及南京地铁线路的功能定位。车站站台宽度应综合考虑客流、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且全线基本统一。公共区布置应形成统一的一套模式,合理计算竖向交通工具及售检票设备的数量,自动售票机、进出闸机、预留安检机、客服中心的布置均应顺应进、出站流线,并应考虑过街功能。

2、3号线、5号线和10号线标准车站公共区分析

3号线、5号线和10号线均为6A编组,公共区标准布置经历了几次变化,如图1~3所示。3号线多穿越城市建成区,站台规模适当放大,公共区设置3扶2楼1电梯通往站台。5、10号线公共区采用3扶1楼1电梯通往站台。

3、标准车站规模控制

3.1站台宽度站台宽度早期线路以10m居多,新线以11m居多,中心城区站点的站台宽度适当放大,采用双柱站台宽度采用12m、12.5m、13m不等。南京轨道交通标准车站站台宽度各线以11m居多,并无统一的标准。受城市化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车站客流上升很快,现阶段不少车站的公共区已无富余空间,甚至较为拥堵,因此考虑中心城区的站点规模留出一定的余量。研究结论:南京地铁一般单柱车站站台宽度按不小于11m;地下三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按不小于13m,站台采用双柱;节点换乘车站站台宽度市按不小于14m,通道换乘车站站台宽度不小于13m,站台采用双柱。3.2车站竖向设计地下车站层高在全国范围均较为稳定、成熟,考虑到公共区楼梯每个踏步150mm的模数,标准站层高按站台板装修面至站厅层装修面为5.1m,站厅层装修面至站厅结构顶板不小于4.8m控制。3.3公共区柱跨公共区柱跨需结合楼扶梯布置、结构经济合理性、屏蔽门开门位置等综合考虑,单柱车站柱跨为9m、双柱车站柱跨为9.12m。

4、标准车站公共区标准化优化设计

4.1楼扶梯、电梯布置布置原则:本线站台长度140m,明确站台需设置3个竖向交通点通往站厅,且电梯应位于付费区。综合周边城市新建线路的标准车站的竖向交通工具设计标准,建议按照4台扶梯、1部T型楼梯、1部电梯的标准进行楼扶梯设置。南京市轨道交通大部分采用A型车6节编组,车站有效站台长140m。受到站台长度控制,付费区长度有限,采用中间进站两端出站的方案,能够保证足够的蓄客缓冲空间。自动扶梯的上下行方向与进出站客流方向相配合,付费区内避免客流交叉,两端非付费区都有两跨,满足客流集散需求。这样的布局使车站公共区功能分区明确,客流流线顺畅,整个公共区的进出站客流尽量少了交叉,如图4所示。为了使公共区空间开敞,同时又保证实施结构安全可靠,在设计中单柱车站考虑柱网间距9m。站台层为单柱双跨的岛式站台,无障碍电梯结合“T”型梯布置在站中心,T型梯宽度1.8m,站台两个方向均有扶梯,便于站台疏散。侧站台宽度最小处为2.7m,如图5所示。自动扶梯设置: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轨道交通人性化设计的重点,付费区两端各布置有两组上下行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的障碍物大于10m,至前方电梯口大于等于18m,并且配合进站出站流线设置其上下行方向。面积小,易与在楼扶梯前方形成,带来安全隐患。(2)两端进站中间出站:全国多数线路。出闸机前方集散面积大;进闸机前方较为局促。(3)进闸机横向布置:部分早期线路。进闸机与客流进站方向垂直,进站便捷;非付费区连通道狭窄,不利于纵向过街客流,但此种客流较小;进闸机数量较难扩展槽转角较多。4.4客服中心布置客服中心的布置方案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客服中心居中设置一个;客服中心两端各设置一个。南京早期线路:居中设置一个。优点:节约工作人员,集散厅较开阔,咨询、补票人员进站方便;缺点:客服中心远离出入口通道,标识不明显,不利于咨询、临时售票。杭州、南京、广州等多数线路:两端各设置一个。优点:标识性较强,便于咨询,便于补票;缺点:多设置一套设备,需增加工作人员。集散厅视线的开阔性略差。咨询、补票人员进站行走距离长。4.5自动售票机布置自动售票机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横向布置在楼扶梯端部、纵向布置在楼扶梯侧、纵向布置在连通道离壁墙侧、横向布置在公共区两端。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本次设计将自动售票机排队客流可能与出入口过站客流交叉,需尽量将自动售票机设在端头中部,且应尽量压缩车站左端设备区面积,与出入口之间形成“凹”形布置,以供购票客流排队。折跑楼梯:公共区中部设置“T”型梯一部,梯段宽1.8m。无障碍电梯:为方便乘客使用,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车站付费区中部设置无障碍电梯一部,并临近无障碍电梯设置宽通道闸机或疏散门。优点:布置紧凑。两端楼扶梯在站台层前方有3跨,分别照顾一节半车厢的乘客;中部3节车厢的乘客行走距离最短,站台客流流线清晰、便捷。南京的旅游资源资源丰富,T型楼梯布置可以更好地利用T型楼梯产生的站厅对景墙进行文化墙设计,展现南京窗口。4.2设置安检仪在反恐日益重要的今天,轨道交通作为人员密集地段,必须设置安检措施,标准站设计时也考虑设置安检仪,安检仪布置在进站流线上。4.3进站闸机布置进站闸机的布置方式有纵向布置(沿线路中心线)、横向布置(垂直于线路中心线)两种形式,邻近城市及南京各线大多数采用纵向布置形式。仅少数早期线路采用横向布置,而广州1、2号线已经将部分站点横向布置的进闸机改造为纵向布置。布置形式的优缺点比较如下:(1)两端出站中间进站:上海部分线路。有利于高峰时期的进站客流控制;有利于安检;出闸机前方集散4.6车站公共卫生间布置车站公共卫生间一般分设于站厅出入口旁、设于站台两种形式。无障碍卫生间分为设置独立无障碍卫生间、分别设置男女无障碍侧位两种形式。案例:宁波、无锡设于站厅层出入口旁与工作人员卫生间设置在一处。优点:可兼作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防臭条件较好;缺点:需安排专人管理,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站台乘客使用不便。案例:南京位于站台层。优点:乘客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缺点:需妥善处理防臭。4.7出入口通道、口部设置标准一般位于道路下方、站厅位于负一层的地下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均接近9m,部分车站因管线等原因,站厅或出入口通道埋深略深。站厅位于负二层时,出入口提升高度均超过12m。在部分路段由于拆迁等原因,出入口需临时设置在道路红线内,可只设置楼梯。针对上述情况,本线对出入口通道、口部设置提出以下标准:①提升高度超过8m的出入口设置一台上行扶梯,和一部不小于2.4m的楼梯;②提升高度超过12m的出入口至少设置一台上行扶梯一台下行扶梯,和一部不小于1.8m的楼梯;③换乘站、位于城区的大客流站应选择一个大客流方向或主要接驳客流方向的出入口设置双向扶梯和一部不小于2.4m的楼梯;④设置一扶一楼的出入口结构内宽不小于4.5m,设置两扶一楼的出入口结构内宽不小于6.5m;⑤单独设置楼梯时,楼梯不宜小3.0m。4.8地下站公共区标准化推荐地下站公共区标准化推荐结论如下:①站台型式:一般站采用单柱11m宽岛式站台,三层站采用双柱13m站台,换乘站(节点换乘)采用双柱14m站台,换乘站(通道换乘)采用双柱13m站台;②柱跨:单柱车站柱跨统一为9m,双柱车站柱跨统一为9.12m;③竖向交通工具:付费区两端各设置两组上下行扶梯组,中部设置T型楼梯、钢筋混凝土电梯组合;④自动检票机:进闸机纵向布置;⑤客服中心:付费区中部设置一个客服中心;⑥自动售票机:纵向靠设备区墙面布置,自动售票机采用嵌入式方案;⑦公共卫生间:卫生间设置于站台层。设置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

5、结束语

对于标准站的设计,重要的是保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控制好车站规模;充分考虑车站公共区的服务标准及客流流线。文章通过分析既有标准站的方案,提出优化标准站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为对类似工程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S].GB50157-201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版)[S].GB50016-2014.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建标104-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16-2014.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GB50352-2005.

[6]蔡忠坤.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01+203.

第8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投资主体的不断转变,设计任务也在多样化,由原来的公路、市政设施等传统工程逐步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许多大型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表现出参照市政设施建设的迹象,市政建设中的许多成熟经验和方法在厂区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应用。但厂区建设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企业对厂区建设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该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厂区建设和规划的思路,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1建设背景和现状

1.1建设背景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m,总资产11亿多元,现有职工1400人。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地处黄河以北的盐场地区,南临盐场路。盐场地区隶属兰州市城关区,与市区虽一河之隔,建设却未同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环境差已成为制约盐场地区发展的瓶径,2004年《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通过,规划中,盐场地区被定位为兰州市重要的文化、科研、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基地和城市北部的生活居住片区,明确提出推动兰州市城市规划的主轴由原来的东西长轴向南北短轴转变,实现城市布局的均衡发展。这将给盐场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将给该区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1.2项目现状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厂区占地约30hm,厂区内除办公、生产建筑和道路外,基本上全被绿化地覆盖,是环境优美的园林单位,但建筑物陈旧、基础设施配套差。

本次整改道路属于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区内路,共6条,总长2.1km。除3号路需要拓宽建设外,其余道路均在已有道路基础上整改,目前厂区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1)路面破损:已建道路大部分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断裂,局部路段路基明显下沉,两侧道牙破损严重。

(2)线形凌乱:厂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旧路在建设中没有太多考虑线形要求,施工不严格,致使现状道路中线凌乱。

(3)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厂区初始建设年代久、历时长,缺少整体性和统一性,厂区路网、管网、办公建筑等配套设施陈旧、凌乱,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

2建设必要性分析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厂区内绿树成荫,草地连片,6号路两侧挺立着许多大树、古树,围墙内侧的梧桐、梨树每年春天花满枝头,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单位,但基础设施陈旧,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润2.08亿元。截至2008年9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列甘肃省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但厂区建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彰显不出该单位的时代风尚。

(2)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400人,是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软、硬件平台,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可为各生产组团提供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优化厂区布局,改善区域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工程设计

3.1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生产厂区内6条道路整改设计及配套设计、厂区总体规划设计。

(2)设计内容:对道路工程,给水、排水(雨水和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管线综合及道路景观,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方案设计,同时针对横断面布置、路面结构的选择、排水系统、环境景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3)功能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功能定位为厂区道路和厂区综合规划。具体功能有:

a.拓展厂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形象;

b.整合现有景观资源,建成花草品种齐全、植物搭配协调的生态园区;

c.提高基础设施档次,推动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3.2设计原则

(1)处理好建设项目和工程现状的关系。(2)利用已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力求工程设计体现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3)处理好道路和现状道路的衔接,尽可能提高技术标准,使平、纵线形合理组合,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和雨水排除方式,合理布设各类管线,做好管线综合工作。

(5)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道路建成后的后续工程:如办公楼和生产车间等改造建设的衔接。

3.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3.4厂区总体规划

3.4.1总体规划思路

(1)根据企业办公、生产需要,结合场地、生产流程、环境、安全和美学的要求,对总体空间和建筑物合理布局。

(2)以道路为依托对各种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为管理和维护提供方便

(3)明确厂区建设规模和风格,如:彻底、逐步地改造还是在旧貌基础上局部改造,将单位园区建设成现代化的企业园区还是突出行业特点、企业独特风格和企业品牌等。

3.4.2专项设计思路

专项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1)建筑物规划

建筑物的布局规划是以生产流程为依托的,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空地、建筑物、运输设施,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办公资源、划分明确而便捷的生产组团。

(2)道路网规划

道路网布局以生产组团为依托,只有在生产组团划分明确后,相应的道路网配套设施才能有效跟进,如:该生产区主要通行货物运输车辆,则道路功能主要为交通功能,各生产组团的关联程度也决定道路的布局。

(3)管网规划

管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排水、上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与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合理的管线规划,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但管网规划也需要大量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如:人口、生产工艺、生产用水量、生产废水量、需要特殊处理废水量等,电力也是如此: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多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直埋的方式,但在园区规划,更多的是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生产需要、用地需要,结合园区建设进行。

3.5道路工程

3.5.1平、纵、横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面临两种选择。

方案一:整改的6条道路均在旧路的基础上布设平面线形,可以避免砍伐旧路两侧树木,但旧路线形也存在问题,由于旧路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道路中线不通直,局部扭曲。

方案二:重新布设线形,沿线绿化和部分树木遭到破坏。

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一。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遵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尽量不破坏旧有景观,并考虑与将来建筑物的改造建设衔接。

(3)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有两种:6m和5m,除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形式外,其余道路断面宽度均采用6m。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可以保证两侧树木不被挖除。3号路旧路宽度只有3.8~5in,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拆除部分楼房散水台阶、改移管线等。

3.5.2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充分考虑到所建道路均为厂区内路,车辆少,行人多,对路基和路面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同时结合考虑气候特征,自然区划、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路面耐久的原则进行设计。

结构层总厚度48cm,组合形式如下:

18emc30混凝土路面;

30em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土。

土基:原(填)土夯实,保证规范要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

3.6管网工程

3.6.1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

方案一排水设计思路:

(1)道路范围内雨水主要采用路面排水。道路两侧多为绿地和树木,道路宽度5~6m,路面范围内雨水量不大,考虑到兰州总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特征,建议采用路面排水,将道路范围内雨水排人两侧绿地,充分利用雨水浇灌绿地。为了防止大量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绿地与道路之间设置渗沟进行排水。并建议在今后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两侧一定宽度内均设置绿地,增强道路的空间和景观效果。

(2)低洼区域雨水与污水排除相结合。对局部区域雨水汇集并排除困难时,采用雨、污结合的方式排除积水。

(3)污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入预留空间。

方案二排水设计思路:

雨、污分流,分别埋设雨、污水管道,在道路范围内,按40m间距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这是市政道路设计中常用的做法。

本次设计推荐方案一,方案一结合了厂区实际情况,结合绿地灌溉,避免了部分管道施工,减少了管道的管理和后续维护工作。

雨、污水管道设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线采用直埋敷设,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基础下做20em厚砂砾垫层。

3.6.2给水工程

给水设计思路:

(1)给水管线兼负载区低压消防任务。

(2)给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人预留空间。

(3)设置的给水管道应符合远期管道通水量的要求。

给水设计:本次设计方案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和消防、绿化用水,给水管布置在道路两侧绿带内,当道路两侧不具备绿带的条件时,埋设在道路范围内。给水管线采用pe200塑料管,管道直埋敷设,管道埋深1.0m,下设砂砾垫层。消火栓:消火栓为地下式,设置平均间距120m,消火栓直接设在给水管道上。

3.6.3中水设计

兰州虽是“两山夹一水”的城市,但也是缺水的城市,气候干燥,每年为树木和绿化浇灌消耗掉大量用水,目前,中水利用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工程也逐步得到实施,比如:彭家坪高新技术开发区道路网建设中就全线敷设了中水管线,在雁滩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利用大面的草地净化、过滤雨水和部分污水,然后重新利用,浇灌树木。作为生产园区,应结合生产用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

3.6.4照明工程

道路照明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灯具的选择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不同的灯具在能源节约、维修成本和价格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次设计中考虑到是园区道路,配套灯具采用庭院灯,突出视觉和景观效果,同时满足平均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项指标。

照明灯具近年来更新很快,各种形式、类型的灯具不断出现,如:太阳能灯、二极管灯等,造型也变化多样。

本次设计采用在道路单侧布置,灯纵向间距为30m,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方式埋设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在照度要求高的路段采用电缆敷设形式提供电源,每30m设电缆检查井一座;在照度要求不高、埋设电缆不方便的路段采用太阳能供电形式。

3.6.5管网综合

管线综合是为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厂区内应当敷设给水、污水、雨水、照明、热力、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本次设计中只涉及了给水、污水、雨水、照明四类管线,但不管是道路建设还管网敷设都有耗资大、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敷设市政管线引起频繁开挖与修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议工程项目在实施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作好管线敷设的综合考虑,并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3.7环境工程

环境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与其他土建工程相比有很大的弹性,它与每个土建项目有关,更与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关。好的环境工程设计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它的本质思想是以人为本,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在线路适当地段上提供合适的休憩设施,精心布置绿地、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较好的地面硬质铺装;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园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可采用单独或结合绿地坐椅等设施设置;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突出反映独特企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兰州市重要的企业单位,也是园林单位的典范,有很好的绿化基础,但现有的绿化也存在很多问题,绿化形式单一、搭配单调等问题突出,在景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现有绿化,减少树木砍伐,在绿化区多种植长青灌木,配以花卉,再结合停车、小品等设置和组合,以绿化系统丰富厂区空间。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甘肃省生物制品研发行业中的龙头单位,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单位的文化和精神溶入厂区建设中和景观设计中来?如何通过厂区建设来突出和加强文化理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不仅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厂区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9篇:布置工作思路范文

职称:总图运输工程师,从事工作:总图运输设计与管理 。

1.前言

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品和活动场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山地、丘陵占我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而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石地和高寒荒漠等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总计占全国面积的22%,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不便。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原则──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缓坡丘陵地、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地上、地下发展,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2.工程场地概况

项目场址经前期的论证及决策工作定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江片区的南部、金沙江右岸的钒钛产业园区内。园区距攀枝花火车站约5km,距攀枝花飞机场约10km,距市中心约25km。正在建设的成昆高速公路从园区通过,并在园区留有出入口,金江片区是攀枝花的东大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场地位于金沙江右岸河谷坡地,总体地形走势西高东低,倾向金沙江河谷。场址规划红线内地块面积为1181亩(约787720m2)。地块西接园区3号路(建设中),沿线长约1.2km,道路设计标高大致为1245m~1218m;北靠园区架空输电通廊,沿线宽约670m,地面标高为1235m~1125m;东侧两端接友邻单位用地,中部接园区2号道路,沿线长约300m,路面标高为1118m~1122m;南端接园区联络道路及山谷冲沟,地面标高为1200m~1150m。

3.原总图用地规划概要

原主工艺设计方完成的总图用地规划如下图。

该用地规划方案依据设计方所在国的相关政策及规范完成,其进厂道路从场地南侧园区一、二号道路规划联络线接引;功能分区清晰合理、物流路径简洁明确;采用大平台竖向布置,可充分配置生产作业及检修场地,利于本类工程项目的改、扩建。

建设方经过前期评估及审查后,提出相关问题有:厂区用地指标较大,达到50 m2/t,不符合我国土地利用政策;未结合山地地形,有效利用山地高差;土石方工程量巨大、竖向连接设施施工难度大、可行性较小,难以达到工程预期的工期要求;进厂道路未有效依托现有园区2号路及规划(在建)3号路,未结合考虑施工进厂便道。

4.优化总图用地规划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反复论证各种可行性,切实保证工艺流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并统筹考虑攀钢十一五钒钛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成布置于地块北部占地约480亩(东西宽510m、南北长620m),由西向东(从高至低高差约60m)依次布置原料分区(2个台阶:原料卸车平台、原料准备平台)、主生产分区(3个主工序台阶)、辅助生产分区(1个台阶);厂内干道与场地东、西侧园区2、3号道路连通,每个台阶均有干道贯通连接,可形成环形道路系统,确保满足厂区的消防、道路运输及检修需要的总体用地方案。确定。如下图。

4.1细化功能分区,优化布置形式,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与业主方等相关工艺人员密切配合,熟悉、掌握各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及协同方式,合理采用联合布置形式,细化功能分区(单元模块化),在确保工艺功能及需求的前提下,大致确定各分区用地框架尺寸。

4.2根据山区场地的自然条件、工艺物料流程等优化竖向设计

搜集、熟悉场地自然条件相关资料,根据详实地形图分析地形、地貌,优化组成员通过多次场地踏勘建立对场地的直观认识,初步酝酿场地总体土地利用竖向设计方案。依据主体工艺流程及物料流程对功能分区进行竖向布置基础序列拟定,尽量使物料运输流向沿工艺流程由高至低进行。根据基础序列,对细化的功能分区进行平面布置合理组合,力求平面组合外形规则,以节约用地。与地质勘察人员深入交流,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初勘资料,掌握相关重要参数。将功能分区平面布置组合代入场地地形图,在规划红线内选择适宜的布置区域,其基本原则为:节约土地并利于场地内其余土地近、远期的充分利用(项目扩建、配套及相关产业集约化建设);便于先期施工及土石方就近调配。综合统筹相关因素后,选定规划红线内北部区域,毗邻园区架空输电通廊。综合初步总体土地利用竖向设计方案思路、区域等高线走向及地质情况确定厂区竖向分阶轴线。按分阶轴线方向绘制特征位置地形断面图,用功能分区平面布置组合框架尺寸在最直观的方式下推敲场地台阶的设置。统筹分析工序高差配合、通道配置、干道系统构成、地质条件、建筑基础需求、台阶竖向连接方式、排洪要求、厂区景观等,反复调整台阶的划分、各平台宽度及标高、平面布置组合。通过相关技术经济评价过滤出各要素协调平衡、与山区环境和谐相处并能有效降低生产运营中的物流成本、性价比优良的竖向设计及相应的平面布置。

4.3完善厂内干道系统

厂内干道系统在竖向设计及平面布置的确定过程中雏形已形成,依据生产过程中物料运输、检修及人员对道路的需求理顺厂内干道系统,力求便捷、顺畅,必要时形成环状路网。充分利用边角土地,以对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造成阻碍并提供依托为原则进行道路展线克服高差连接各平台并接入园区道路网,结合施工道路力求短捷。西侧利用红线内边角地展线,克服高差12m与规划园区3号路接口,作为原料主进厂路径;东侧跨越高差50m接通至现有园区2号路,满足前期施工进场需求、完善厂区道路运输环境并为后续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条件。

5.优化效果

总图用地规划经优化后节约土地约700亩、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上百万立方米,可有效推进工程实施进度,得到工程业主方、各设计协同方、工业园区管理方的一致认可并采纳实施。

6.结语

“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将竖向设计作为山区土地利用的灵魂”是本次优化的指导思想。随着工程的实施推进,大量珍贵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吸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