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第1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航空油料储营企业 安全管理 评价指标

一、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工作的特点

由于航空油料储营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安全工作也包含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两个方面,内部安全是指企业内部运行的安全;外部安全除了包括航空油料加注过程中不与航空器、机场服务车辆及其它场内车辆和人员发生刮蹭、碰撞等的安全外,更主要的是质量安全,即保证加注到航空器的油料质量合格,不发生油料质量原因引起的航空不安全事件的安全使命。因此,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所处环境复杂、面临因素多、协调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对于航空油料储营企业来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清晰的管理评价指标,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并对体系持续评价、改进。

二、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

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构建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构建一个恰当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通过对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生产特点、安全管理分析,依据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经过初选、讨论、论证、选定,建立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评级指标系统。本文将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分为人员管理子系统、适航体系管理子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子系统、环境管理子系统和综合管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方面(二级评价指标)所组成,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个指标(三级评价指标)。

1.人员安全管理子系统

企业的安全生产要靠人--机--环境的协调统一,近年来,根据对航空油料储营企业不安全事件的统计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设备故障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则较为少见。因此,人的管理是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含知识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状况几个方面[2]。其中知识水平包括人的文化程度、专业能力、安全知识的掌握等;安全生产意识包括安全思想素质、劳动者的安全责任感、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及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心理素质是劳动者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安全心理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又对工作的完成质量产生影响;业务素质包括员工对其岗位的熟练程度、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及相互之间协作的能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好坏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基础性作用。

2.适航管理和危险源管理子系统

根据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的规定,凡是在民用机场范围内提供油料加注、检验、检测等的机构,都要取得适航资质。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适航体系管理是其与一般危化品企业的重要区别。

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存在的主要物质为喷气燃料(航空煤油),目前民用航空客机加注的主要是3号喷气燃料,根据3号喷气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3号喷气燃料具有易燃易爆性、静电着火性、毒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其储存量达到5000吨即为重大危险源[3]。3号喷气燃料的安全管理(即危险源的管理)指标主要包括燃料的接收、储存、发出、“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定期评估及应急预案等;适航质量体系的指标主要包括适航条件、计量检验资质、质量控制系统等。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子系统

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包括消防)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等。

设备设施的维护及保养指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换季)维护、检测(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特种设备档案的建立、定期检验、故障管理、改造或报废管理等[4];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档案、定期检验、维护等指标。

4.环境安全管理子体系

环境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和防火间距、作业环境的温度、噪音、照明、防爆、通风置换等指标。

5.综合安全管理能力子系统

综合安全管理[5]能力子系统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资金的投入、安全检查、特殊作业、安全培训、安全宣教、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

三、结语

对于航空油料储营企业,质量安全和运行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本文建立了针对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得到了人员安全管理、适航体系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及综合安全管理等5个准则层,每个准则层对对应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安全管理指标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基础,明确、清晰的指标,既可以为企业的安全评价提供方便,也便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黄佳. 基于危险源分析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D].南京工业大学,2008

[2]张红杰. 浅论铁路安全班组建设[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3]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用航空油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 2012

第2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1 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工作特点

由于航空油料储营企业本身存在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和行业特殊性,因此在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相关技术标准和理念将管理分为两个不同的环节开展,其可以分为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两方面。其中内部安全是企业内部运行安全;外部安全则是燃油供应加注的过程中不予任何的机械设备发生磨蹭、碰撞等安全,更为关键的是注重工作的质量安全,确保加注的油量质量能够达到预计标准,不因为燃油质量的原因而引发重大民航运行事故。

同时,在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工作中,它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特征,基于这些内容在工作中更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但安全科学技术本身是一门兴起不久的新内容,它在操作中容易受到市场现状、管理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产生变化。而航空油料储营企业一方面涉及到易燃易爆的油料工作,一方面有关系到国家民用航空的运行安全,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目标,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的意义,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管理问题。

2 建立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要点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工作人员思想上入手分析,以安全第一、统筹管理为要求开展管理,将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处理,并且做好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从根本上实现由人、设备和环境统一构成的安全管理大系统,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主要的工作要点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2.1 人员安全管理要点

任何一个企业、行业的发展都是由人、机械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也是这些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干扰的过程。目前,根据航空油料储营企业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统筹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安全事故的产生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这些安全事故的出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设备故障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安全问题仅占少数。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管理迫在眉睫,也是做好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构建的核心内容。

在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工作内容包含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工作思想、心理素质、知识水平以及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水平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对各项专业技术能力的理解和应用。安全素质则是思想上的内容,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围绕思想开展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在管理中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都要始终将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安全管理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这种管理要求中,它包含了对工作人员安全素质培训、安全意识培训以及责任感培养等内容。安全心理素质则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种负面心理状态,它的高低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工作待遇挂钩,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去分析。

2.2 适航管理和危险源管理子系统

根据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的规定,凡是在民用机场范围内提供油料加注、检验、检测等的机构,都要取得适航资质。航空油料储营企业的适航体系管理是其与一般危化品企业的重要区别。航空油料储营企业存在的主要物质为喷气燃料(航空煤油),目前民用航空客机加注的主要是3号喷气燃料,根据3号喷气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3号喷气燃料具有易燃易爆性、静电着火性、毒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其储存量达到5000吨即为重大危险源。3号喷气燃料的安全管理(即危险源的管理)指标主要包括燃料的接收、储存、发出、“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定期评估及应急预案等;适航质量体系的指标主要包括适航条件、计量检验资质、质量控制系统等。

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子系统

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包括消防)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等。设备设施的维护及保养指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换季)维护、检测(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特种设备档案的建立、定期检验、故障管理、改造或报废管理等;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档案、定期检验、维护等指标。

2.4 环境安全管理子体系

环境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和防火间距、作业环境的温度、噪音、照明、防爆、通风置换等指标。

2.5 综合安全管理能力子系统

综合安全管理能力子系统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资金的投入、安全检查、特殊作业、安全培训、安全宣教、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

第3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Abstract: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aviation maintenance, aviation maintenance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viation maintenance wor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aviation combat for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fine management in aviation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gives the basic way to develop the fine management.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aviation equipment;maintenance support;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230-03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已被国内外企业界广泛接受,成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意识。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也受到了各国军队的高度重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还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工作。因此,研究探索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中的应用,是实现航空维修保障精心维护、精益维修、精细管理、精确保障的一条科学途径。精细化管理也受到了各国军队的高度重视。

1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以精益维修、精准控制、精细维护、精确保障为理念,以持续提升体系保障能力为根本目的,对航空维修保障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实施科学管控的管理实践活动。全系统包括维修保障管理、维修保障作业、维修保障训练和质量安全管控等领域。全过程是指贯穿于航空装备从列装到退役的整个寿命周期,涵盖管理活动展开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各主要环节。全要素则包括维修保障人员、保障装备、备件、维修保障信息和保障设施等方方面面。精细化中的“精”是原则要求,“细”是途径方法,只有把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贯穿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进而查找出制约体系保障力提高的关键细节,才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制度措施,实现管理出精品的自然结果。

2 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部门协同、专业融合、作业交叉的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专业划分角度看,机械和电气相互交联,电子和军械也密不可分;从技术管理的层面看,质量控制、飞参判读、油液分析等机构既相互独立、又高度关联。因此,能否加强统筹规划,有序、高效地组织和管理维修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飞机准备质量、保障效能和飞行安全。现阶段我军航空维修保障管理仍然存在“不精、不准、不细、不严”的问题,因维修管理不善、人为差错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航空维修保障中推进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2.1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航空装备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批的新装备配备部队,提升了装备的管理水平,但粗放式的管理和做法仍然普遍存在,管理观念滞后,管理内容繁杂,科学管理的手段不多,计划不细,任务笼统,不计维修资源使用是否合理,缺少对维修作业实时监控,致使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形成隐患,影响到维修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行维护规程中,周期性工作既有按飞行时间控制的维修内容,又有按日历期控制的维修内容,交叉涵盖多,部分工作重复进行,造成保障资源浪费,影响了飞机完好率。二是维修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维修工作主要采取定时维修,忽视单机“个性”特质和任务特点,缺乏差异控制和视情维修,导致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度。三是理念陈旧,可操作性差,表现在技术操作步骤不明确。四是维修时机不合理,表现在定期检修过频,部附件维修时限或寿命过短。五是没有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维修经验、技术通报、改装等内容无法及时纳入有关技术文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2.2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改革的需要

我军现有的航空维修保障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装备升级、技术革新后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和挑战。现有保障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在组织结构方面,主要将同类型机件、系统划分到一起,区分机械、军械、特设、无线电等专业进行管理,工作中相互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容易出现工作漏洞;在工作流程方面,主要以各类计划指标为主线开展工作,缺少严谨、细致、量化的管控,完成任务没有责任到人,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在质量控制方面,过多关注于对飞机整体质量进行把关、采取的手段也主要是在工作结束后,按照工作内容重复检查,缺少过程监控,没有形成科学的、成体系的质量控制模式;在评估体系方面,主要以维修信息为主体,以各项统计数据作为评估的基本依据,既没有涵盖整体维修活动、不全面,也缺乏指向性,就算找到了问题,也很难认清问题背后的矛盾和症结以便于彻底解决。因此有必要运用流程管理、s束理论、6S管理理论、全面生产维护理论等精细化管理理论重塑航空维修管理模式。

2.3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航空装备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航空装备正规化建设一直以来是抓装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部队实际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与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存在着差距。突出表现为维修管理体制不健全、不正规。一是技术研究和维修决策力量薄弱。机务大队专业队长以上骨干,主要精力用于外场的维修工作和日常管理,难以对单机技术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导致维修针对性不强,管理粗放,增加了维修工作量,降低了保障效益。二是质量检验体系不完善。质量检验体系与维修作业体系没有剥离,缺少专职的、相对独立的质量监管队伍,一方面容易导致质量检验工作流于形式,检验质量缺乏实质保障;另一方面不利于促进一线工作者责任心的提高。三是安全监察体系不健全。现有模式中法规的落实主要由管理干部监督,干扰因素多,不利于有效监管。因缺少专职的安全监察部门,导致维修保障中一些违章问题习以为常,难以将遵章守纪转化为维修人员的自觉行为。

3 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3.1 从发展规律上看可行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与地方企业管理走过了几乎完全相同的道路。当前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同样也在进行科学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发展阶段,完全适用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符合管理的发展规律。再者,精细化管理虽然源于企业,但其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也是航空维修保障所需要的,吸其精华用于改进我们的维修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维修内容,整合维修资源,创新保障模式,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用精细化管理推动科学维修向精确化、信息化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3.2 从我军维修保障现状看可行

目前,空军航空机务系统正在积极开展以“物有标准、事有流程、管有系统、人有素养”为目标,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优化工作流程体系、改进维修作业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并从飞行机务保障、飞机定期检修、飞机状态控制、人员训练考核、保障装备管理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形成了“以维修机组为主体、以工作流程为中心、以维修卡片为载体、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精细化保障模式。海军航空兵积极开展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正规化建设,提出以信息化、集约化管理为抓手,优化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手段,破解装备管理部门分散、数据传输交换难、工作进度监管难等问题,推进装备管理正规化建设。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航空装备保障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对部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 从外军实践经验上看可行

美军维修保障开展了以“精益维修”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例,精细化管理给海军陆战队的装备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根据Essex基地的数据统计,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装备在实施精益维修后都有了大幅缩短,精益维修前后部分装备维修时间的对比如图1所示。从美军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己经成为美军提维修保障能力的有力抓手。而我军的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由于具备技术密集性、资源密集性等特点,更容易施行精细化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发挥出精细化管理在提升工作效益的巨大作用。因此,必须要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其原则方法,把精细化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推动我军航空装备维修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4 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组织指导机构,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法规制度体系,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专门人才队伍,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构建完善的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网络信息平台,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推行精细化管理基本途径模型图如图2所示。

4.1 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组织指导机构

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头绪繁、参与人员多、涉及领域广,因此,必须依托现行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组织指导机构,专责规划、处理、协调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美国空军为了将21世纪精细化管理融入到部队日常指挥与控制链的各个环节中,成立了由空军副参谋长、重要流程负责人、一级司令部副司令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的流程委员会,作为推行21世纪精细化管理的领导机构。

4.2 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法规制度,主要包括总体规划、指导手册和体系文件三部分内容。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层面的法规性文本,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说明。指导手册,属于中观层面的法规制度,是各级组织指导机构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依据。体系文件,是各个工作领域的操作规程,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外场、修理厂等一线作业层面,都需要按照流程性组织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对工作领域进行划分,建立起相应的体系文件;同时,还应随着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机务人员的构成变化、装备保障模式的改革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实现动态和持续改进的精细管理。

4.3 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专门人才队伍

精细化管理之所以能够引领组织持续改进、走向卓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将运筹学、统计学、博弈论、系统工程等大量先进的学科理论引入到了管理活动中,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操作,将“拍脑袋”、“想当然”等粗放、随意的管理习惯拒之门外。精细化管理的运行,靠的是信息、数据,其庞大的工具体系中,大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培养建立一支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素质的专门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顺利推行起来。美国空军在推行21世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为接受培训的各级人员都规定有严格的认证条件和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质量。

4.4 建立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方式变革中的推手作用,必须科学搭建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航空维修一线管理系统、航空维修质量控制系统、航空维修装备管理系统、人员教育训练管理系统、技术保障资料管理系统五个子系统。最终把这几个系统融入我军的通信信息基础网,实现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助推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运行。

5 结束Z

在航空维修保障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一次尝试,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还会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还没有被大家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开展这项工作,困难可能会更多。从空军航空维修保障模式改革以及海军航空兵装备维修保障正规化建设的效果看,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中开展精细化管理一定要结合部队的实际,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开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楠,张学锋,姚晓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第4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空中流量管理;现行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50-01

航空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航空器数量不断增加,这给空域资源带来一定压力,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要求系统流量和效率也要不断提高。这一需求促使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要在现有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交通流量管理本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为了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采取更加安全、更加优化的方案。

1 空中流量管理现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门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机构

当前在我国的空管系统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专门的流量管理系统,现行的空中交通流量方法是根据管制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估计制定的临时关于局部的流量控制和管理。在空中流量管理工作中因为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并且受限于经济和市场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解决空中交通拥挤问题时所开展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给管制中心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在工作中也非常的被动,影响空中交通秩序。改变现有的空中流量管理现行方案,降低因为流量限制问题给空中交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是当前航空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1]。

1.2 空中飞行流量存在地区性

航空交通运输业中飞行流量的形成具有偶然性等特点,因此形成空中流量分布不均衡性,在固定的空域飞行范围内,某一时段飞行流量相对集中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分析我国整体范围内的飞行流量,主要集中在京广航线以东地区。飞行流量的分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航空基地的布局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是比较大型的基地在高峰时段必然会影响到周边机场的飞行流量。

1.3 空域自由度

空域自由度与空中交通流量呈反比,某一空域中自由度越大交通流量可以呈现出最大范围的疏散,能够更好的缓解空中交通流量的拥挤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无线导航成为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措施,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崛起,卫星号航以其全天候、覆盖广、功能多以及精度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空中飞行中卫星导航取代无线电导航成为主主要导航技术,但是技术的不断完善始终无法改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空中流量管理方案中,航空器必须按照指定的航路点进行空域范围中,并且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航行和离开空域范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的航空空域自由度比较小,增加一定空域范围内飞行流量。

2 空中流量管理现行方案优化

2.1 建设完善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

在航空运输界航班延误可以说是世界难题,我国正处于空中交通发展的重要阶段,治理航班延误可以保证航空运输业的安全和高效,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在总结经验并且分析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制定完善合理的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是必然选择[2]。

2.2 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系统

空中流量管理系y的运行必须有先进技术做支撑,为实现系统的可操作化,实现高度自动化可以更好发挥空中流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自动化系统是空中流量管理系统运行的最大支持,其中包括战略和战术空中流量管理,运行性能评估以及CDM等,完善的系统可以根据飞行计划、气象数据资料等内容确定需求,实现拥塞告警或者是主动流量管理的措施。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空中流量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运行质量,提高航空运输行业工作质量,为航空运输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优秀的人才可以提供更好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对空中流量管理先行方案进行优化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空中流量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行关系着航空运输行业空域空域范围内的流量问题,只有先进技术才能更好的实现系统的操作和运行。在航空运输行业中管制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管制工作的实施者,还是观管制工作的主体,所以在新时期,空中流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工作不断向技术化发展,要求航空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对管制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管制队伍,更好的为空中流量管理工作服务。

3 结语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行方案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空中交通的顺畅降低航班延误等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完善的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改进。制定完善的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全面均衡空中交通流量,优化空中佳通流量分布特点,即使是在高密度的流量下依然能够实现空中交通活动的安全和稳定。空中流量管理方案的优化能够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和一定范围内空域流量的利用率,航空企业应当加强对技术的学习和引进,以科学的理论和高超的技术实现空中流量管理工作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5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民航; 维修; 质量; 标准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9-02

质量管理是民航维修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民航维修应以质量为首要衡量标准,没有安全质量保障的维修是无效的维修。对于民航维修企业来讲,安全是首要的前提,没有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效益,因此,民航维修的质量管理要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如何保证维修安全和航空器及其部附件的维修质量,是民航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衡量指标[1]。

ISO 9000族国际标准是从德国西门子、美国微软等世界先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中演变过来的,自1987年以来,不仅被许多工业企业积极采用,而且正以很快的速度被医院、旅游业、宾馆、餐饮业和公共航空运输等服务行业广泛采用。ISO 9000族国际标准作为工业化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以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同,至今,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等同为国家标准,我国也不例外。

目前,在机务维修及其管理工作中,对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认为质量要比标准化更为重要。大量的实践表明,标准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手段,是民航维修企业维修产品质量管理稳定的依据,是实现高效率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的基础[2]。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又促进了标准化的发展;同时,标准化是质量的保证,质量管理又是以标准为依据。因此,没有标准的进步和维修工作的标准化就谈不上质量管理的成功,标准化与质量的关系是相互支撑和依托,共存发展的。民航维修企业推行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提高维修质量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航空器的维修质量,保障飞行安全。

1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共性

1.1强调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如果没有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领导,标准化管理将难以推行,维修质量也将得不到保障。

1.2强调质量职责和权限分配

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具体的工作者,必须对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与质量有关工作的所有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从而减少由于职责不清而引起的工作失误。

1.3重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和有效控制

质量体系文件是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是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必须编制与标准要求和供方规定的质量方针相一致的文件化程序。如果没有文件化程序就不能保证维修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安装和服务的方法、过程制定文件程序,并且在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本。

1.4注重过程控制

质量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组织应以协调一致的方法来确定和开展这些过程及其相应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资源,并对过程运行(包括有关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任何鉴定要求都应加以规定。

1.5注重人员的培训和复训

人员培训,确保各工作岗位人员熟悉并理解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旨在提高人员的素质,提高人员质量和安全意识。明确培训要求并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都进行培训,对从事特殊工作人员也应按所要求的教育、培训和经历进行资格考核。

1.6注重质量记录与追溯

质量记录是证明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水平、公共航空安全运行水平和组织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应对每一个涉及安全的要素都要求保存质量记录,并对质量记录的控制专门提出具体的要求。

2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标准化的支持和支撑作用

满足顾客要求、确保维修质量并交付合格的维修产品必须有标准化文件的支持,使顾客满意不但要交付维修质量符合标准的航空器及其部附件,而且还必须要按标准化要求制定法规文件,如合同、协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它文件(包括管理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应的维修标准、服务标准和工作单、卡等),同时还应明确的是: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解决产品生产或者维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②维修标准是解决维修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③服务标准是解决航空器及其部附件维修后交付用户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问题,最终达到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和维护保养满意的效果。

2.2依据先进的标准来管理和控制产品和维修质量

质量管理的作用是保障航空器及其部附件在生产和维修程序上不出现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一个在设计和程序上存在问题的产品或维修过程,靠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无法满足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质量管理如果不以质量体系文件和规范及标准化要求为依据进行管理,就谈不上质量管理的成功。标准是法规,标准与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紧密相关,没有标准,质量管理就缺乏依据。

显然,标准是经济竞争中的有利武器,质量管理只有依据标准对产品和维修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才有用。产品和维修标准以及详细的技术和保障规范是质量的保障。产品和维修标准及详细规范是质量管理的依据,违背相关标准,质量管理就会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轻则造成航空器及其部附件毁坏,延误修理周期和延长飞机停场时间而导致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形象,重则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给航空公司和维修企业带来严重的、不可估量的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丧失公司和企业的直接竞争或生存能力。

2.3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质量管理

产品或维修质量的好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产品生产和维修程序中一种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除设计外,影响产品和维修质量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a)除航材、配件和品种规格等质量问题以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如试验条件、测试方法、生产加工、技术设备、工艺方法、执行标准规范以及管理能力等因素。

b)在送外修理或外协时,除合同要求外,容易忽视对供方在技术标准或规范、质量体系保证管理能力、维修或生产资质等方面的确认和监督。因此,质量管理还应加强验证和跟踪,严把航材、配件和外协件的入库关,这也是提高或保障产品和维修质量的重要环节。

c)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合理的工艺方法或手段,按照标准规范和技术参数,对生产或维修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维修过程按照设计合理的工艺付诸实施,最终保证维修过程和维修产品的质量。

d)维修产品在维修车间和测试台架条件下是否达到真实效果,直接影响到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试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到产品最终的质量要求。

e)管理各环节和生产、维修各工序都应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程序文件或规范。加强质量管理,必须制定好相应配套的程序文件或规范,才能提高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维修的管理能力。

2.4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1S0 9000)保障产品质量

企业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企业的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3]。

a)要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使质量体系更有效的运转,从而确保航空器及其部附件的维修质量。

b)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的运行离不开质量体系文件,按照ISO 9000系列标准编写的体系文件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运行中发现问题,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方法[4]。

c)GJB/Z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中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在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上还有待加强与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应深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和设计开发当中去。企业质量管理是围绕着企业产品生产和维修过程(即所谓的人、机、法、料、环)进行控制管理,标准化与质量的关系是相互支撑和依托,二者相辅相成。

3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司和企业生产、维修等的管理过程中,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或建立企业正常的生产、维修秩序和管理秩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体系为核心,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的依据,是工作标准。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策划、实施、验证、改进,使质量活动的成效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最终实现质量目标,达到质量体系文件运行有效,大量节省质量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目的[5]。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标准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学历低、综合工作能力差、实际工作经验少,特别是大多数标准化人员没有机械、电气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能灵活运用标准化原则协调处理标准化出现的问题。

3.2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存在问题

有相当多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工作经验少,99%以上的质量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大量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也未取得质量专业资格证书。由于绝大多数没有职业资质,缺乏专业技能,深层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提高。许多产品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不能应用质量专业理论技术进行控制,如控制图原理、网络图的绘制、统计技术、数据分析等方法不能灵活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这样也就谈不上有效预防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总之,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科学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关系极为密切,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把这两项工作做好,强化标准化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管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会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维修质量和维修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反映了人们由技术层面认识质量最终发展为认识质量形成的主观动因和各种要素的协调--组织的综合管理过程[6]。

参考文献:

[1] 徐超群.持续适航维修管理的新起点[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2(5):38-39.

[2] 王志刚,王巧然.从安全角度探讨民航机务维修的科学规范化管理[C].适航维修,2008:79-80.

[3] 余延金.推行ISO9000标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轻工标准与质量[J].1999(1):43-44.

[4] 黄梅,刘晓论等.企业贯彻ISO 9000标准的基本思路.标准化报道[J].1999.20(3):22-23.

第6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民航事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问题的发生会威胁到飞机的安全飞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及人员伤亡。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民航相关部门就必须积极地做好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民航空中管理质量和水平。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空中交通管制作为飞机安全飞行的保障,就目前来看,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民航控制交通安全管理体制难以落实下去,从而制约了空中交通管理作用的发挥。2、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而我国现阶段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能认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注重空中监管,难以满足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工作的需要。3、信息交流不畅。引发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交流不畅。当下,民航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从而影响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当空中交通管制中发生问题时,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信息难以及时、准确的传递给飞行员,进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中,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有助于安全工作的更好开展,促进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首先,民航部门必须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对不安全事件要及时的汇报,并及时的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全面分析,控制安全事故的恶化,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其次,要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实现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紧急预备方案,提高民航空中安全管理水平[1]。

2、加强工作人员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中,专业的、技术性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有着重大作用,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首先要加强空中管制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的对空中管制的认识;其次,民航所用的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专业术语都非常普遍,为了确保空中管制安全,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规范作业水准[2]。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工作,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人员应持证上岗,明确空管人员的职责,从而确保民航空中交通安全[3]。

3、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自动化水平。对于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信息交流顺畅、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了飞行员对飞机的操作判断,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机组人员,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反之,则会增加安全事故。而信息技术有着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中,民航部门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要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自动化水平,进而更好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另外,民航部门还必须加强对空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换那些过时、旧的设备,开发新的安全管理软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4、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中,技术作为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保障,民航部门应当不断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要加大交通安全管理技术的投入,研究资助的空中安全管理技术,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民航空中安全管理技术,以技术为依托,不断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4]。

结语: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了民航事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民航部门就必须明确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空管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不断提高空中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确保民航空中安全飞行。

参 考 文 献

[1]杨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李延. 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第7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弹药保障;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空军航空弹药保障工作虽然不生产工业产品,也不提供商品劳务,但也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同样适用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航空弹药保障领域,用于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工作是必然趋势。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当前,空型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空军首长指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就是管理水平”。“空军的训练与其他军种不同,特点是精细型、规范型、标准型”。一流的空军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空军航空弹药保障领域,是空型建设发展趋势,是培养高素质航空弹药保障人才迫切需要,是提高航空弹药保障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一是适应空军战略转型,深化航空弹药保障理念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的空军作战中,航空弹药保障流程越来越复杂,打击的目标越来越精准,对航空弹药装备保障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保障指挥、作战保障、作战实施中确保万无一失。对航空弹药保障人员的这些精细化素质的培养与养成来自于哪里呢?首先来日常保障工作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就是要求航空弹药保障系统要加强对航空弹药保障人员精心的态度、精细的作风和精品的标准等优良品质的培养[2]。

在转型期,我们要注重在“立足专业;科学量化”的原则上培养弹药保障人才精细化管理的4个意识:

(一)细节意识;(二)服务意识;(三)规则意识;(四)系统意识。

二是遵循装备发展规律,提高航空弹药保障质量的需要。质量与安全是航空弹药保障的生命线,是航空弹药保障的永恒主题。但目前,我们在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的很多方面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航空弹药保障理论与方法缺乏有效的更新与持续改进机制,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缺乏严格的过程监控,一些管理要求还处于一般要求的模糊执行阶段。工作只讲是否完成,很少讲干得怎么样,这些都不适应部队建设与发展。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工作千头万绪,不但有管理工作,还有技术保障工作;不但需要保障非制导弹药还要保障精确制导弹药,不但有单一机型的保障,还有多机种(机型)的保障。如果我们在管理与保障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或出现问题,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也不是一个单位,而是影响到的航空弹药装备的安全与航空兵部队作战、训练顺利完成,甚至影响到作战的结局。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从经验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的转型,是提高航空弹药装备管理与保障科学化、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是加快管理模式机制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举措。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体现了组织对管理的完美追求,是组织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贯彻;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决策,二是看执行力。决策决定着一个单位发展方向,执行力决定着一个单位发展的速度。好的思想靠行动,好的理念靠运作,好的制度靠实施。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凝聚力和发展力,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执行力,能弥补决策不足,而一个完美的决策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者的手中。因此,有专家说:执行力低下是管理中最大的黑洞,是多米诺骨牌中的最后一块,是管理成败的关键。

四是形成一种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崇尚规则意识。规则包括程序和制度,它要求管理者实现从监督、控制为主的角色向服务、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更多关注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以促进精细化文化的建设,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下面六方面:

(一)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二)把简单的事做对,而且持续做对;(三)量化管理细节;(四)每个细节做到“零缺陷”;(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六)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我们所说的建设精细化执行文化,就是致力于精细化执行意识的培养,把精细化执行理念变成每一名航空弹药保障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养成精细化执行习惯,并自觉按照航空弹药装备精细化执行文化的要求去开展工作。

二、弹药保障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形成航空弹药保障新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方法,其实质是“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就是准确的信息、数据和准确的方法;“细”就是制度执行的细化;“严”就是严格执行标准,及时控制偏差。航空弹药装备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转变管理理念、改革管理、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与保障水平”,建立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相适应航空弹药管理与保障的目标体系、环节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控体系、考核体系、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加快推进空军航空弹药专业人员岗位专业能力达标训练、航空弹药保障模式机制改革、提高航空弹药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有利于提高弹药保障效率

以往的航空弹药装备保障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方式来实现目的的,大量经常性周期性的工作,没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安排,就不容易得到很好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指令性的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精细化管理研究的范围是组织管理的各单元和各运行环节,更多的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之上的改进、提升和优化[2];精细化管理反映的是全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落实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讲求的是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的转换,是各管理层次业务法规体系的形成,是管理工作标准化、岗位工作的程序化在各个工作环节上的惯性运行。因此,精细化管理能更充分地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促使业务部门从指令性管理向更多地实行指导型管理转变。而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弹药保障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效率。

3、有利于落实各种管理制度

一切制度,只有为管理者在工作中遵循才会产生实际效益。当前从航空弹药装备工作的总体上来看,应该说管理的法规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从规章制度的具体运行情况看,落实到一项具体工作上,究竟由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往往又不是十分明确,由于各单位的情况不同,规章制度也不可能规定得那么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具体细化,通过落实管理责任,使一人操心变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促使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可以使这些职责、制度、标准、要求再进一步细化变为过程管理中检查、监督和执行的考核依据,使各级各类人员明确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来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干得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负什么责任,怎样改进、改进的结果如何等,这就可以实现管理活动的事前策划、过程监督、及时纠正、持续改进,使每个管理环节、管理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最终实现各类管理目标要求。使人人都明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从而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4、有利于对全员的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质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层层分解;把单位的战略规划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单位、每个人,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执行力,进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空型建设中,各单位、各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创新发展规划,绘制了宏伟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将这些创新发展目标细化分解为各个单位、各部门、每名航空弹药保障人员的个人目标。全体航空弹药保障人员根据自己个人目标,从创新发展和提高航空弹药保障质量全局出发,积极树立“做精做细、追求卓越”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在各项训练和保障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把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做细、做精,并用创新思维对航空弹药保障与训练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这样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自己的目标,才能出好业绩、出精品成果。

三、结论

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高部队武器装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4]。而弹药是长期贮存,一次使用的特殊武器装备,因此要牢固确立弹药保障精细化管理理念,努力推行弹药保障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弹药保障精细化管理机制,以科学管理提高弹药保障效率,确保弹药保障工作高效、有序、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胡书孝等.《现代管理理论与精细化管理》.空军工程大学,2010.11.

[2]范宏彬,肖凯.部队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昆明陆军学院学报,2009.

第8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民航交通管理;人为因素;管制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航空市场,航空安全问题被提升为国际关注问题。良好的航空交通管理是确保航空安全飞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使飞行员按照管理规范要求飞行,使地面系统与空中人员取得联系,安全有效使用空域,确保每一次的飞行效率和安全。但从目前航空业的空中交通管理来看,空中交管发展面临新时期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解决当前空中交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才有利于我国航空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民航交通管理是通过借助科技力量对飞机的全程飞行状态进行掌控,规范飞行路程、遵守空中交规,确保航班良好安全飞行,使管理体制与国际标准相符。随着综合国力不断上涨,地方航空业发展加快了步伐,空中交管制度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了民航事业的发展。当前民航交管部门主要采取三点措施实施航空管制。首先通过采购国外先进、完善的交通管理设备,协助我国航空业更好进步发展;然后学习国外先进交管制度措施,利用国外成功管制经验和成果,来完善当前我国民航的不足,提高我国民航的实际空中管理能力;最后依靠国家技术力量,由政府各方面大力扶持,提高民航自身管理技术水平,成立科研小组,组建优质管理团队,对交管所需的管理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

2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

2.1人为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交通管理的制定和制定者主体是人,人的心理变化、技术能力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交管的性质。若飞行中管理人员受外界或自身影响发生不安、紧张等心理变化,此时管理人员只能依靠工作经验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缺乏对当前问题的有效判断和分析,以至于出现恐慌状态。我国航空业的进步,其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大多员工短时间无法从理论或实践上得到较好掌握,由于技术不足,对设备运行中的问题难以察觉,对突发事件没有应对能力。另外航空业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多,工作人员除了白天工作还需要晚上加班,过量的任务量使身体产生疲劳,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从而影响到工作情绪,可能产生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工作。以上种种人为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交管的有序、规范及安全性。

2.2设备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大部分航空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较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民航业发展有上涨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管理缺乏适用的管理细则;在设备设施使用上,重要是技术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关键技术掌握仍在国外,部分设备陈旧,存在潜在危险;民航管理人员结构分布中年轻人占有比例大、知识层次高,而自身具有的艰苦创业、积极奉献、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还有待培养提升;另外民航空管对突发故障的应急能力有限,来自民航系统外的非设备因素对设备安全管理能力影响严重,周边环境恶化,对管理设备使用的干扰现象普遍存在。民航交管设备自改革开放以来,使用的通信、导航、雷达等多种设备都引进国外,通过我国航空业几十年的发展,其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完善和改进,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部分设备没有充足的冗余配置,对交管的运营带来风险。因此根据航空设备配置资源量大、科技含量高、设备投入资金大、设备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对航空交管设备实现“一主、二备、三应急”的配置要求还需一段路程。另外不同民航企业的特殊性,设备使用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技术要求也有新的标准。

2.3管理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在当前民航管理体制中,并没有一套完善和健全的安全组织体系,难以保障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在空中管理体系中,安全的技术和高稳定设备是保障运行安全性的前提关键,也是实现民航管理系统运营控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实现其技术和设备功能,并保障其安全性,还需要有一套相辅的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深入落实到管理体系建设中,实现民航管理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而目前我国民航在空中管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出现实效性差、反馈程度低等不利因素,还有待制定与自身相符的高效、安全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协助交管安全管理。

3新时期民航空中交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3.1民航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实施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体制,空军和民航在各自划分的管制区内行驶管制权,这种管制体系存在自身弊端,区域划分不统一、结构不合理,民航区域划分较少,使得我国丰富的空域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不利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民航经济效益;飞行指挥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在同一空域由多个指挥,需要临时改变飞行状态的需要请示多层指挥,容易误事,出现事故。而根据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已远远超出了民航运输业增长的速度,在空中交通量和飞行运力上,中国航空运输业位居前列,预计2020年在册飞机运输增至4360架。因此,以目前的情况看,仅20%的民航空域远远不足以满足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必须重新合理配置空域资源,促进民航业未来发展。

3.2民航交通管理新时期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航空业务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航空运输业将面临庞大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20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航空运输载运人均年乘机次数为0.57次。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航空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航空运输业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国际航空市场带来巨大需求。落后的航空管制导致空中交通拥堵,空域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抓住当前形势和机遇,进行合理空改制,进一步优化空域资源,实施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优化飞行路线,推广区域导航技术应用,提高航空运输保障力。确保出行畅通,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确保空中交通安全。

作者简介:周田,1982年生,男,汉族,浙江杭州江干区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空中交通机场塔台管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霄羽.有关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TD327.3(A).建筑工程,2014.

[2]朱雅峰.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

第9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过程方法审核 民用航空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82-01

前言:随着全球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航空事业越来也发达,民航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保证民航项目的质量,必须加强民航项目的质量管理。利用过程方法来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审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过程方法能够将整个管理系统分为一个个“过程”,挖掘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一系列过程实现连续控制。过程控制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目的,通过内部数据的分析和审核,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一、过程方法的应用前提

1.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的思路就是将企业的所有相关活动,比如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原料采购、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质量管理和客户管理,都堪称是一个个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一个过程网络系统[1]。过程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各个业务过程对资源进行配置,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包含公司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还要贯穿公司的整个组织结构,需要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都遵循过程方法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过程方法按照过程的层次和复杂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通过过程图来明确过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领导层的关注

过程方法能够发现公司各个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岗位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公司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过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对一些岗位和部门的权限进行调整,而且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和懈怠,需要领导层投入大量的注意力,确保过程梳理工作的及时、高效、持续。民航企业的领导层需要保持对质量管理的高度关注,成立相关的团队或机构,让过程方法的实施得到落实。民航企业需要将过程方法与公司的内部质量审核结合在一起,创新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过程绩效管理

企业各个过程的绩效提高了,企业才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民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果是难以进行量化的,需要民航企业建立过程绩效评价体系,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总目标,对民航企业的各个过程进行逐级评价,按照公司、中心、部门等层次分别制定分解质量目标和过程绩效指标,共同构成过程绩效的管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

1.制定内部过程审核的文件

民航企业的内部审核文件规定了内部过程审核的过程和过程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对内部的过程审核进行规范和指导,让审核人员了解内部过程审核的原理、方法。审核人员是内部过程审核的具体实施人员。审核人员的素质对内部过程审核的实施效果具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审核人员的培养不到位,就会影响内部过程审核的客观和公正。民航企业要提高对审核人员的要求,对审核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历都要进行严格审核,授予审核人员对各个过程的评价权力,确保内部过程审核的实施。另外内部过程审核文件还要包括审核人员应该熟知的相关法律法规。

2.过程有效性评价

过程的有效性评价,就是将抽象的质量管理结果转化为可以量化的过程审核结果,让民航项目各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直观地暴露出来,从而寻找改进的方法。过程的有效性评价,需要按照内部过程审核的计划、实施和后续工作三个流程来进行[2]。前期计划的编制是内部过程审核工作的依据。审核计划需要吸收各管理部门的意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对民航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审核计划需要给各个过程分配审核团队的人员组成,既要包括有经验的审核人员,也要包括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内部过程审核在开始实施之前,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比如过程的运行情况、运行变化、管理要求等,并且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主管部门和领导。在内部过程审核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的各项细则进行。民航企业可以定期召开内部的审核交流会,将内部过程审核当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交流,对过程审核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过程审核结束之后,还要形成审核报告,对过程审核是否满足企业要求、过程绩效的取得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审核报告还应该提出过程审核当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以供公司各中心、各部门进行调整改进。各中心和各部门在进行改进之后,可以向审核组提出复评申请,由审核组对改进结果进行再次评定。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民航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的提高,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3.编制审核报告

一般来说,民航公司的质量管理成果是难以进行量化的,但是通过内部过程审核,质量管理的成果能够转化成数据的形式。对审核数据的分析是内部过程审核的重要工作内容。内部过程审核将过程当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和各个过程的有效性评价等级列为图表。过程当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越大,过程就越容易遇到风险;各个过程的有效性评价等级越低,过程的进行就越不稳定[3]。针对这些图表和数据,民航企业可以发现哪些过程风险大、稳定性低,从而调整管理措施,防范风险,增强过程的稳定性。

结论:民用航空的项目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国的民航企业必须重视起内部过程审核,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民航项目实行过程绩效管理,制定内部过程审核文件,对各个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编制审核报告,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民航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珂.基于过程的民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经济师,2015,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