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航空专业前景分析精选(九篇)

航空专业前景分析

第1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安检;航空法;教学

一、高职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航空法是目前高职民航安全检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律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法,并包括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高职民航院校的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最早航空法教学侧重讲授行政法、刑法等方面的内容,现在逐渐侧重于航空运输相关的国际公约、国内民事立法及安检业务法规,这一系列的变化的背后原因也在于业内对民航安全检查权的法律性质的讨论仍在不断发展变化。

相应地,现阶段航空法课程在高职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民航安检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未体现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所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第二,在民航安检专业专业的法律实践教学中未符合岗位需求,即更多在于介绍法律“是什么”,以理论性、记忆性知识为主。第三,在民航安检专业专业的法律实践教学中未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民航安全检查权的性质决定法律教育的侧重点

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安全检查作为特殊执法行为必须取得国家颁布的法律正式授权才能实施。至今,法律尚没有明确授权民航安检部门实施上述行政执法权力的条款。民航安检工作人员属于民航运输企业的员工,从这个角度说,安检工作人员与民航旅客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安检工作却是强制性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旅客是不得拒绝安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安检的行为又带有一定的“公行为”的色彩。所以,关于民航安全检查权本身的性质到底应当如何界定,在学界仍处于讨论的阶段。

此外,由于安检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目前民航业的安检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员工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应付一线高强度的工作量,都必须转岗甚至转行。所以,随着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未来安检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成为综合性的高级安检人才,以适应职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所以,法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使学生厘清安检职权与机场公安行政执法权力的界限,平衡安检的强制性与服务性之间的冲突,在提供安保服务的同时也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反恐局势;同时,培养有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的综合型机场工作人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关于高职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侧重点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航空法与安检法规课程作为高职安全检查专业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如果仍然侧重于行政法、刑法等公法,则不符合民航安检专业的学生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以及就业特点,也不能激发民航安检专业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抓住核心重点,有的放矢。

在课堂内容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定位。安检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白自身的职权在法律上的性质,明白机场安全检查权不等于行政执法机关的人身检查权力。在对旅客进行安全检查过程中应当体现出服务性的特点,任何时候都不能“过界”,在发现违法情况时应当立即移交机场公安机关处理。第二,机场秩序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机场安检工作岗位包括停机坪护卫、安检通道上的验证、前传、开箱包、人身检查等岗位,在每个岗位上都可能遇到不同的违法违规旅客,例如旅客拦飞机或扰乱机场秩序等“空闹”行为、隐匿携带违禁物品、冒用或者使用假身份证件等情形时有发生,对这类相关行为的定性和法律后果,机场安检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并了解,才能及时对旅客行为进行划分,并根据情况通知机场公安。第三,目前与机场相关的突出社会现象及法律制度。例如航班不正常现象、航班超售现象等,在机场安检通道如果发生旅客问询或者质疑时,能够及时解答或指引旅客到相关单位办理下一步手续。

在课堂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方式,将每个法律知识点分为案例导入、案例所涉及的重点法律法规解析、情景模拟三部分。即首先以工作中的现实案例为主线引入,使学生自觉代入未来工作岗位场景并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然后,结合案例中的法律法规进行课堂活动,以情景模拟教学法重现之前讲授的法律法规,总结突发事件处理的操作规章制度,但不再拘泥于法律条文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是有侧重点地强调在岗位中安检工作人员应当“怎么做”。通过情景模拟锻炼学生的口才、抗压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习航空法、锻炼法律逻辑思维对于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2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本文探讨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分析了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步骤,阐明了这些教学方法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当中的教学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

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它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通过《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进而提高《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地吸收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了该课程的十大核心模块。[1]模块一: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主要介绍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特点和航空公司战略制定。模块二: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介绍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特点、流程及方法。模块三: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介绍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模块四: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要素、过程以及航班延误和解决办法。模块五: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以价格管理、航班座位控制管理、座位超售等为视角介绍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块六: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特点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模块七:航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资本运作中融资、财务战略制定、资本结构、飞机融资和资本运作等问题。模块八: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分析航空服务产品要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特性以及航空公司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块九: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介绍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块十: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介绍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再现一些客观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案例场景当中,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案例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得出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交流探讨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案例教学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进行细致的材料准备,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定特定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反复地讨论或者辩论,形成思想观点、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授课当中,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加大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案例库的建设,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案例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取胜之道;[3]案例二: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南航借力天合联盟;案例三:新加坡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解析;案例四:国航航班延误事件纪实:航班延误的原因与治理;案例五:资本运作大师:海航集团的资本超优势运作;案例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管理模式分析;案例七:春秋航空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解析。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对该课程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设计和安排《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和相关岗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为主要的实习对象,以该单位的运营过程为主线,对实习单位的性质、任务,运营目标的建立及运营长期、短期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该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掌握该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内容;熟悉该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工作;了解该航空公司涉及到的主要财务决策;熟悉该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习,基本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内容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四、结束语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要充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在民航系统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知识上,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能力上,通过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就航空公司运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上,通过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满足航空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文华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本红,吴桂平.航空公司运营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第3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时管理 民用航空 成本控制

一、引言

当前国内民用航空市场急速扩张,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控制并降低民用航空的维修成本正被越来越多的航空器运营人关注。在民用飞机爆发式引进,飞机维修业务成倍增长,运营人与MRO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传统的成本控制的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在工时管理的环境下加强成本控制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上探究工时管理下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控制,对实际发展具有着积极意义。

二、民用航空维修特征体现和维修成本构成分析

(一)民用航空维修特征体现分析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进步。民用航空维修行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行业,加强其安全发展就比较关键。在这一领域的维修专业性比较强,在维修的特征上也比较显著,在当前的民用航空维修方面,所进入的资本要求以及行业技术壁垒高的特征表现的比较突出。民航的飞机安全性对飞机部件精密性有着决定,这也使得民航的维修在专业性方面相对比较强,在应用的领域也比较多样化。在民航公司的机对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在维修行业也逐渐的专业化,对新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不断增加。

民用航空维修的特征还体现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要求高层面。在实际的民航维修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素质上高标准化,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民航维修的良好发展。对维修人员的外语素质要能达到相应要求,在全面专业知识以及熟练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方面也要能达到相应要求。

再者,民用航空维修的特征还体现在行业许可证制度的严格化层面。由于民航飞机的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行业许可证制度方面也就相对比较严格化,要能结合相应的规定来进行建立质量管理的系统。从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行业许可证制度的严格。

(二)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构成分析

对于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来说,其主要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维修成本是运营成本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有着间接以及直接的维修成本,也要能够在维修的经济性方面得以综合性的考虑。其中的直接维修成本主要就是飞机上维修检查消耗的人工和材料费用,在这些项目上有着可比性。而在间接维修成本方面主要就是管理方面的费用,是机队维修保障中的额外成本。对这一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就是运营商需要的保障水平。

三、工时管理下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控制和发展前景探究

(一)工时管理下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控制

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控制的工时管理应用中,由于维修的单位希望在最少工作时间上完成更多工作从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航空安全矛盾能够最大化的减少,在进行维修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要能严格的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维修单位的管理方面就要能够将工时管理加以应用,从而将管理的水平进行有效提高。在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维修生产计划要能通过标准工时管理进行对维修的成本加以控制,在对工时管理的应用上也是维修单位未来的发展需要。

工时管理环境下的民用航空维修的成本控制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充分注重,在对维修任务时间的评估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对维修工作计划时间得以有效优化,对人员合理化调配也比较有利,能从整体上将维修的效率水平得以提高。在维修单位初始标准的工时方面可结合厂家所推荐的工时标准以及实际维修单位情况加以合理化的调整。在进行评估方面有着多种方法可加以应用,其中的分析估算法是比较有效的评估方法。在具体的方法应用中,能将工作进行分解诸多小单元体,通过熟练人员标准估算对每单元体工作需要的工时进行完成。在进行应用中,不能将每项子任务计划时间简单的相加,需要进行综合化的考虑,这样才能有助于评估的科学性。

(二)工时管理下民用航空维修成本控制发展前景

我国的民航维修企业的发展中,自身的特征比较鲜明,这就要能够从多方面对维修行业方式进行创新发展。在维修企业逐渐进入到国际市场后,对各项国际航空适航组织的规定以及规范的引导下,对维修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以及维修管理的模式优化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在工时管理的模式应用下,就能有助于民航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新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在生产数据库以及适航部门维修人员资料等大数据库的俩粘连接方面的目标也会逐步的实现。维修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工作计划,提前到指定位置进行领取工作单卡以及工具设备等,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对航空维修成本控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对民航运营中的成本改进的措施实施也要能进行强化,制造方控制DMC主要工作是对飞机机队在运营中的直接维修成本信息的收集,然后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为能对维修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制造方对维修大纲的及时性改进也比较重要,按照动态化的方式对维修成本的控制方案加以完善化,对成本的控制目标实现也比较有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飞机的维修成本的管理控制是比较复杂化的工作,也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管理内容,对维修企业在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月来越多的航空运营商、MRO企业采用工时管理方式控制维修成本。对于工时管理下的民航维修成本的控制,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充分注重民航的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工时管理下的民航维修成本控制的研究,对实际的成本控制的目标实现就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项焕辉.浅谈航空发动机维修[J].科技资讯.2016(09)

[2]Robert W.Moorman,吴婧.积极主动的发动机维修[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5(02)

[3]岩石,七丁.航空发动机维修[J].航空制造技术.2014(18)

第4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航空服务;特色建设;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4]王观玉.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

第5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3.对白云机场非航业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李博

4.关于民航高端旅客服务的探讨莫翀

5.空运商务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国际航线头等舱营销成功的关键王疆民

6.澳门航空运输业的未来发展对策林庆,李微微

7.机场公司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彭峰,陈团生

8.如何推动我国机场货站特许经营健康发展罗军

9.航空公司地面操作:节支有道韩军

10.低成本航空:能否开展货运业务?倪海云,

11.2009年全球货运前100名机场张景银

12.如何实现战略性的财务管理郗乐华

2.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影响赵凤彩,闫娟

3.浅论高铁对民航的挑战及应对黄华

4."高铁"与"民航"孟庆乾

5.全球分销系统发展策略研究赵剑凌

6.直面客户:后的时代即将到来?韩军

7.国庆民航旅客运输量575万人,同比增长24%

8.国际航协:航空股大幅看涨超出市场预期奥博佳传播

9."绿色航空物流"成发展趋势王凌峰

10.航空货运业:整合进行曲,倪海云

11.上海机场货运业务发展态势分析丁冬梅

12.经济危机下的欧洲民用航空机场乔秀文,王霞

13."按飞机征税"能行吗?空运商务薛润涛

14.亚太航空走上赶超世界之路张景银

15.亚运圣火火种乘南航"亚运号"启程冯语文,王维凤,刘允平,刘志顺,邓平,黄建兴

16.狠抓服务规范培训推进服务品质提升——国航西南分公司改善服务品质侧记李幸,包力达

17.重庆机场国庆黄金周迎送旅客逾35万张强

18.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培训的运用任英利

2.落实民航强国战略推进物流信息化中的货物跟踪平台建设罗军

3.中国支线航空前景依然光明王疆民

4.浅谈航班超售的得与失曲在佳

5.高品质服务低运营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赴香港怡中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学习随感张雪艳

6.新疆地区支线航空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战略规划分析王双武

7.物联网时代——物流信息化智慧变革王凌峰

8.我国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途径魏然

9.货运业务中的救护车倪海云,

10.货机希望在何处?谊南,

11.冷链业务:新选手不断加入,行业利润依旧诱人薛润涛

12.航空公司网站用户体验排行榜美国高明网络公司

13.2010上半年全球航空客运评述张景银

14.南航北京枢纽建设成效凸显谭真臻

15.国航内蒙古分公司三项举措推进服务品质整体提升周博,郭霄

2.低碳:未来航空业发展新趋势高峰

3.高铁来了,我们怎么办?——南京机场应对高铁冲击策略浅析严云飞

4.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和开发王双武

5.航空行李运输差错投诉趋势与数据分析颜姝蕾

6.空运商务不可小瞧的运价盛利

7.中国空运物流的未来——多式联运王凌峰

8.物流信息化与电子货运哪个更适合我国航空货运业?罗军

9.非洲市场的航空货运商机刘海明

10.窄体货机成新宠宽体货机打破垄断——货机市场的新变化韩军

11.易腐货物运输是项大买卖曼弗雷德·辛格,薛润涛

12.通过美国支干线航空联盟看中国未来航运构建王霞,王巧然

13.以虚促实以点带面国航重庆区域紧密协同营销联动出成效胡晓

14.以一变应百变——南航湖南分公司北海营业部盘活市场有数招蒋立琴,马东民

1.我国航空运输业竞争状况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思考吴殿达

2.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战略浅析——放松政府行政规制,促进民航业高速发展李莉

3.民航强国与国际化王磊

4.关于做好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服务保障工作的策略探讨霍丽娜

5.让空中服务彰显航空餐食特色张根生,魏建忠

6.有感于香港机场值机柜台前的蛇形通道李海宾

7.信息动态

8.全球物流巨头的中国物流攻略王凌峰

9.现场保障单位也是营销部门——浅谈航空货站在货运营销系统中的重要性周欣,张镇通

10.争夺南美货运市场倪海云

11.回顾与展望:2009~2010年世界航空业发展扫描韩军

12.世界航空公司报告(亚太部分)张景银

13.飞行一线的感动瞬间——南航大连分公司飞行员全力保障旺季航班生产凌兴东,宋悦

14.浅议重视"中低端"常旅客的必要盛利

1.应用模型分析中国民航最优年增长率薛泽海,白福利

2.虹桥综合枢纽模式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机遇和思考王疆民

3."航空+旅游"整合之道空运商务王志刚

4.南航客服代表教您十招应对旅客投诉沟通技巧李碧珍

5.信息动态

6.国际航协:航空公司股价和机票价格双双上扬俞冬云

7.建设中货航全球航空货运产品体系的思考吴颂华

8.大韩货运公司:春江水暖如何知?,倪海云

9.验证货物扫描计划——应对美国货物安检新规的法宝韩军

10.日航退出货物专运,谁来填补"空白"?薛润涛

1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完成全年任务而努力奋斗——东航北京上半年超额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并达T3标准范瑾,吴小强

12.全力打造国际枢纽品牌——首都机场内地首家开通空客定期航班王宁宁

13.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李莉

2."零费"是绝情还是时代的变迁王疆民

3.对中国支线机场一线工作岗位设置创新性研究綦琦

4.航班延误:有话好好说邹兰

5.以旅客需求为关注点:航班延误服务举措浅析李卫华

6.浅谈航班延误后机场的危机公关田南阳

7.国内航空货运经营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提升航空货运盈利能力的"黄金法则"郑旭然

8.空运商务全日空:复苏进行时倪海云

9.汉莎航空的并购策略许欣逸

10.改变航空公司成长土壤张景银

11.全球航空货运业仍处在"阴影"之下薛润涛

12.出行更方便服务更周到联系更紧密重庆机场第一家异地候机厅开业张鹏

第6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航空;高职英语;培训;体系

一、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作为以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职英语教育建设当中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建设,应该以培养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的适应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应该将行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抓手。根据Brinton et al.(1989)1的观点,ESP课程的建设首先应考查和界定这一行业语言的应用能力要求,课程的内容制定应该建立在行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考虑行业语境的规约,使课程话语符合行业语境标准约定。

目前,高职层次的航空制造及服务类专业建设刚刚兴起,其对行业英语(ESP)课程体系的建设力度还相当不够。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质量评估体系都还相当不充足,不能跟上航空产业发展速度,也不能达到航空产业的标准,因此,积极研究行业需求,建立和健全航空行业英语课程体系以及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将从高职英语教育中ESP课程的性质谈起,从师资建设、教材编辑和课堂设计、课程设置、实训资源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探讨高职航空专业英语课程建设问题,旨在促进对课程重新的认识和改变,从而促使高职航空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二、ESP课程性质界定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也有称作“特殊用途英语”,如工程英语,机电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ESP的概念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2,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概念的探讨和方法的推广,ESP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

根据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英教指委: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目录(修改稿),2006(8号)》的要求,在高职英语教育当中,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在普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以行业要求为标准,使学生在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的英语运用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航空专业(包括制造类及制造类服务业)由于其生产标准的特殊性,在ESP课程体系建立方面虽然有其行业特性,但与ESP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

ESP课程在高职教育当中的位置不能凭空而论,而应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Hutchinson和Waters (1987:18)对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两个概念进行过阐述,学习需求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语言能力的经历,目标需求指学习者想要实现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准。在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是,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的目的关键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专业与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过程,关系到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对于学习者目标需求的分析关键是要找出学习者最终实现的语言能力和行业对其需求是否吻合,关系着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高职ESP课程的设置和质量标准首先需要建立在对这两种需求的研究基础上。

三、形势分析

(一)教学现状分析

航空制造业及其服务业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加之航空产业的特殊性,高职阶段对于这个行业开设的学校还并不多,在作者任教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只有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学校开设飞机制造专业和航空电子专业,国内开设此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不超过20所高职院校,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跻身该领域。

高职阶段航空制造类专业英语主要开设在二年级上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国内现在还没有高职阶段的航空制造类专业英语教材,各航校所使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材料内容陈旧,难度较大,实施项目教学法比较困难。服务类专业英语教材有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空中乘务英语》教材,但在实际教学后很难达到各航空公司的实际要求,因此每家航空公司都会对新进员工进行空中乘务英语复训。

实训条件方面,教学所用的一般是黑板、粉笔和多媒体。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高职层面航空专业英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门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考查课,也就是由任课教师命题考试,或者开卷考试的课程。

(二)目标需求分析

2006年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大型飞机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并列16个重大专项。而且大飞机项目是16个重大专项中最早获国务院原则性通过的项目。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 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 座以上的干线客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而占领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紧随其后。

航空制造类及其服务业主要诞生航空机械、电气、电子设备的制造、装配、维修、航空定制,空中乘务员等工种、几十个小类的航空领域工作人员,航空领域对于制造类技工的工艺标准及质量,大规模的航空制造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首先在于阅读能力,其次是听说能力(沟通工作内容,解决问题),而航空服务业企业对行业人才的英语能力需求首先体现在听说能力上。

随着国内外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增长速度日益加快,竞争环境日趋紧张,要向世界主流的大飞机制造国家及企业学习先进制造技术,以他们对于专业英语的要求作为参考来制定我国飞机制造行业的专业英语的考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更需建立一套宽口径,高标准的行业英语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来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制造及其服务业的从业人员。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一)“双师型”师资建设

一直以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师是否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相关要求一直比较模糊,有一种观点Hutchinson和Waters (1987)认为英语教师的任务并不是传授专业知识,所以不需要涉及某个专业。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意见》要求:‘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目前国内没有衡量航空英语培训教师资质的标准考试,并且没有衡量标准。由于航空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专业性强,对概念和数字,以及工艺流程都要求高度精确。航空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航空英语培训的相关资质,且在国内设立培训及考核航空英语培训师的标准也是未来的发展的需求。

(二)以项目教学为教学模式的教材开发和课堂模式

前文提到,在涉及课堂教学的调查内容中,68%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模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并且82%的学生航空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材料一栏中,选择对与工作相关的材料最感兴趣,因此,选择与行业相关的有趣味性的材料和项目教学设计方法是结合行业标准同时又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

Krashen(1985)曾提到过,ESP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目标是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本身,Brinton et al. (1989)认为,人们使用第二语言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不是把语言本身看成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这种语言学习效果最佳。根据Brinton et al.(1989)的观点,ESP课程的具体内容制定应该使用目的语言的实际使用情景。首先,应该考查目的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即行业语境的规约,使课程内容的话语模式符合行业语境标准约定。然后,在使用语境上,收集真实的语料,如该行业的各类文件,工程制造工序,生产维修,测试,合同等各类书函,分门别类,列出目次,最后编制有代表性情景的案例,来编辑任务和项目。

因此,航空专业ESP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应当以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为基本要求,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纵向安排,通过和行业相关的具体项目建立立体化的教材和课堂组织方式。即采用项目化,也就是说任务式,案例式方式进行教学,教材包括这种按类别,或工种排列的大小任务,但这些任务设计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而是完成专业语言为媒介下的课堂组织活动,从而学习和熟悉行业环境下的专业语言模式。而从航空行业语境的分析、语料的采集,到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的确立,都应该咨询航空制造领域的专业从业人员,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和确认。以此来保证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和教育的标准化。

(三)课程设置

刘小兵曾说,ESP专业英语的设置应该在公共英语教学的后续衔接。也有观点认为,专业英语的设置应该和就业相结合。

以行业为依托,高职层面航空专业英语课程应该设置在第四、第五个学期,和之前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必要的衔接,与之后的学生就业进行相应的回应。在课时设置上,应每周至少两课时(90分钟)贯穿整个教学年。在考核标准上,要以项目的完成情况(问题的解决质量)为基准,考察学生对行业英语的使用水平,是否能在国际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专业英语词汇、翻译专业符号、解释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各工种的主要工作范畴。

(四)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

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全球飞行员和空管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为例:“一份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28000事件/事故报告的审查发现,超过70%的问题都是由于语言引起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现在要求所有飞国际线路的飞行员以及为国际航班提供服务的所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都必须达到英语水平的最低要求。该英语水平被称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操作四级,其水平标准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对我国航空制造从业人员的标准不应降低,而其要求应更加侧重于对机工制造流程之英语文本和对话的掌握程度上。因此,应根据行业专用工单,词汇,操作流程和制造标准当中的英文需求来制定考试内容及通过级别。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航空业高速发展时期,不仅高职高专航空教学的语言支持十分重要,在任何学习层次的航空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要。因此,对于航空英语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教材,标准设置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航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国家对于行业标准,操作流程等的管理都有极强的标准化,专门化和严密性,因此航空英语培训应该紧贴行业需求,符合国家所制定的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第7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近几年兴起的植保无人机,以其效率高、不伤稻的优势受到农村市场的广泛关注。文章概括了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在总结国内外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宏观发展环境进行PEST分析,这些环境因素共同促进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宏观发展环境;PEST分析

1概述

随着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趋势的发展,一大批新型农业机械应运而生,特别是植保无人机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由于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属于新鲜事物,目前学术界对其发展研究还略显不足,本文借鉴了其他学者对发展植保无人机创立的研究成果。周志艳对航空植保产业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增强配套核心技术方面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郭永旺概述了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情况,提出通过技术协作攻关完善施药、喷雾技术研究理论。本文对江西省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度分析,根据发展中遇到的阻碍提出针对性建议。

2国内外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和趋势

2.1国外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和趋势日本是农用无人机应用最成熟的国家。1990年,世界上第一架主要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诞生于日本山叶公司,无人机在农林业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登记在册的植保无人机2346架,无人机操作人员14163人,防治面积96.3万公顷,无人机施药占总施药面积的一半以上。像日本、韩国等山多地少、户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主要采用微小型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他们发展农业的重要趋势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无人机主要是精准农业航空遥感技术,随着GPS自动导航、施药自动控制系统、各种作业模型的逐步应用,农业植保作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美国大部分的化学农药均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其中森林植保、水稻施药作业已经全部依赖航空作业完成。如今,植保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将不断加大。

2.2国内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植保防治主要以背负式植保器、机动植保机为主,随着规模种植及家庭农场的兴起,现代农业生产对植保机械的安全、高效、精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农用无人机应用起步较晚,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机械大国,植保无人机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刻。2004年起,我国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植保无人机;2007年,我国对植保无人机进行产业化探索;2010年,国内首架植保无人机问世;2012年,总理在河南参观某公司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喷药试验,植保无人机获得了鼓励与认可;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植保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植保无人机高效省力、安全环保、节约成本、智能化程度高,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真正解决了农业大户用工难及大型机械进田难的矛盾,市场前景广阔。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植保无人机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由此看来,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力求更大的发展。

3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3.1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现状2014年,南昌航空大学和高安金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该产品实现了飞行器、药剂、喷雾系统的有机结合,这在全国农业系统的水稻施药过程中是首次采用,而且改用超低容量的药剂剂型,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可以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宗作物的施药。该产品在福建等地进行现场作业和示范推广,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目前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2015年5月,江西省专业防治组织在都昌县、鄱阳县开展了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成新农场上空出现了20多架喷洒“药雨”的无人机,这是江西省迄今为止第一次大规模的植保作业。目前江西省有植保专业防治组织1610个,比去年增加了23.8%,专业技术人员22051人,较去年增加11.3%,植保无人机的数量也迅速从去年的62架增长到今天的135架。在专业防治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未来利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将逐步在江西省得到普及。南昌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科技含量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显著、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2015年,中航天信(南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昌高新区,这是该省第一家用无人机做农业植保的公司,目前该公司已自主研发了电动四旋翼和电动六旋翼两款植保无人机。该公司既充分发挥了南昌高新区航空产业的集聚优势,又把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生产设备引进南昌,旨在形成一条从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以南昌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该项目必将促进南昌航空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步,对江西省及地方经济也将产生有利影响。

3.2江西省植保无人机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PEST分析方式是一种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产业发展面临的宏观政治(P)环境、经济(E)环境、社会文化(S)环境和科学技术(T)环境等相关因素作为参考量,从而直观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背景,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3.2.1政治环境分析。2010年我国出台了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逐步对民用领域开放的政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要在智能农业等领域取得突破,提出“加强农用航空建设”。我国“十二五”期间设立的航空补贴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农用航空市场,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将农用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实行累加补贴,农户购置农用无人机将享受到1/3省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和1/3农机购置补贴。各项政策红利是发展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坚强后盾,产业发展的政治形势可喜。

3.2.2经济环境分析。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依赖土地种植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随着江西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收入更高的第二、三产业流动,城市发展和乡镇工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了大量规模适中、能持续发展的小型农场或农业合作组织,农民逐渐从分散型的小型农户作业向集群规模化农业生产演变,土地逐渐集中。经济的发展为农村适度规模和农业自动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2.3社会文化环境。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蒸蒸日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等思想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必将引导江西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在制度层面上,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体制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江西省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3.2.4技术环境分析。目前江西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3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和全国唯一的直升机整体设计研究所。同时还拥有602所、洪都650所和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还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部级产业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航空专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硕士点70个。强大的技术研发机构可以极大地带动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发展,为江西省推进农用无人机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为航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4制约江西省植保无人机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江西省植保无人机在蓬勃发展的趋势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4.1航空政策、行业标准不完善农业航空的管理仍沿用现有民用航空标准,由航模发展而来的农用无人机在生产和使用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遵循。目前仅有深圳针对民用无人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而江西省对植保无人机的行业标准、质量标准、作业规范、效果评价、监督规范等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配套政策和标准还在调研和制定当中。

4.2农业无人机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江西省从事植保无人机生产和服务的公司大约有十几家,人数在几十人左右,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服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少数从事相关服务的企业也因入不敷出而无法维持企业生存。培训、机修、租赁、中介、融资、保险等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均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因此,促进江西省植保无人机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得到保障。

4.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当前阻碍大多数农民使用植保无人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因为购机成本、维护保养费用高昂,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江西省农户购机补贴政策执行的力度将直接影响着植保无人机未来的市场前景。此外,为无人机施药的安全性投保也应该是政府关心的问题。

4.4航空植保核心配套技术研究落后目前,国内农业航空配套核心科技研究不足,亟需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植保无人机喷施专用剂型不足;缺乏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的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缺乏轻量化的航空喷施装备关键部件;缺乏从事农业航空的专业技术人才等。

5江西省发展植保无人机产业的相关建议

植保无人机要想飞得更高,必须突破发展瓶颈,制定有效措施,为植保机的成长之路扫清障碍。

5.1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江西省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标准制定,从行业、地方到企业标准都要进行规范,应组织专家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明确产品质量鉴定与监管部门,加强安全操作使用管理,使江西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有法可循。

5.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补贴额不低于总购机款的30%,农机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做好技术服务和机具补助项目的支持工作;积极推行农机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争取中央财政统一补贴,提高省级财政补贴比例;建议将农业航空植保纳入保险范围。

5.3重点选择推广对象应重点选择江西省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植保公司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较强的组织进行重点推广,以便规模化管理、集中解决问题、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鼓励企业通过建立示范点、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4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江西省可以采取统一培训、现场操作、示范基地观摩等方式,对操作人员进行集中辅导训练,提高其作业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施药技术知识的学习。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维修知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操作技术不合格者不准购机,实现安全监管。

5.5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江西省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鼓励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共享,支持引进、消化吸收新型的航空植保装备,增强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加强核心配套技术研究。如2014年,以南昌航空大学为牵头单位成立的江西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探索长效稳定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机制。

6结语

植保无人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必须要科学管理,完善政策标准,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为其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提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江西省只有深刻认识到外部机遇和威胁,并在认清优劣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找准战略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从而推动植保机械现代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艳,臧英,罗锡文.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

[2]郭永旺.我国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4,(10).

[3]何雄奎.大力推进我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5,(3).

[4]朱虹.农用无人植保机推广应用的思考[J].农机推广,2014,(5).

[5]杨紫韬.江西省首家植保无人机项目在高新区投产[J].农药市场信息,2015,(16).

[6]胡心洁.购农用无人机,政府有补贴[J].乡村科技,2013,(9).

第8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塔台管制 体系结构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044-02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国际民航组织关于新航行系统的实施以及空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空管设备和管制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水平的空管模拟训练设备可以提高管制人员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因此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对塔台管制人员的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塔台管制模拟系统在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培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空管模拟设备的研发也极其重视。但由于技术复杂和对系统硬件极高的要求此类模拟机技术复杂,导致其开发成本高,推广应用困难。国外很早就开展了这方面研究,目前,国际知名的塔台模拟机系统有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Future Flight Central Tower Simulator,CAE-Link公司的Virtual Tower Tower Visual Simulator以及Cell-ITS 的DATS-Durable Aviation系统等[1]。这些系统成本高昂,价格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相比于国外,我国对于塔台模拟系统的研发起步较晚。目前,高校中天津民航学院和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等少数单位开始进行研制塔台模拟机,但尚无成熟产品[2]。四川大学成立的川大智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空管模拟类产品,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一些机场已经安装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并投入使用,但高昂的成本也使公司的发展收到了限制。总得来说,目前国内简易型塔台模拟训练系统仍存在仿真能力仍不够的问题,也就无法满足高逼真度空管模拟需求。

塔台管制模拟系统的研制目的是训练管制学员、分析学员操作所反馈的数据、检验管制员管制工作程序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多种专门针对塔台管制员的训练科目,各种机场地面、跑道等动态场景,以及空中飞行场景,对塔台管制员进行塔台管制和地面管制技能培训。本系统将主要适用于空管人员的塔台管制训练任务,真实再现塔台管制情形,有效训练塔台管制人员,做到训练系统科学合理,仿真度高。训练后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用于科学研究以及后期人员培训的改进。

1 系统结构

1.1 体系结构

塔台管制模拟系统主要作用是训练、分析和检验管制学员是否掌握正确的塔台管制流程,是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关键步骤。通过专门针对塔台管制员的训练课程,空中飞行场景以及各种机场地道面等动态场景,对管制学员进行塔台管制和地面管制技能培训。

系统共分为五个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维护机场数据以及训练计划数据。教员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查看选择加载训练计划、监控训练进度、进行训练管理以及添加特请和动态添加飞行计划,指定记录分组,实现三维视景系统、各辅助信息终端和语音通讯的同步记录。模拟飞行员模块主要实现飞机和机场内车辆的控制操作。运动仿真运算模块主要包括产生和发送飞行电报、气象数据等,处理训练计划、接收模拟飞行员模块指令,实现飞机的各种控制及运动仿真。视景模块建立飞机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目标在地面和进近阶段的运动姿态,为管制员提供视景显示。系统各模块间数据走向如图1所示。

塔台管制模拟系统采用C/S结构,用QT开发,客户端为学员使用机器,服务器端为教员使用机器。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通过没有中间环节的衔接,系统响应速度快;操作界面多种多样且美观实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此外,C/S结构在管理用户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可以让教员在最短时间内对学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是实现复杂空管业务流程中及其重要的一环。本系统通过学员机和教员机的语音通信功能,学员操作指令、教员确认指令、教员机实时操作计算,在学员机上以视景的方式实时显示机场和管制空域的各种动态,达到训练空管学员的目的。

1.2 席位设计

为了满足民航类院校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培训以及机场管制行业的培训需求,本系统从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将塔台管制模拟系统划分为五个席位。

(1)系统管理员席位。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对系统训练内容及教员、学员配置进行管理。(2)教员席位。教员席位可通过编辑机场二维数据及各种适应性参数,编辑各种科目的训练剧本,进行训练过程管理。如加载不同训练计划,控制训练的开始、暂停和退出的控制以及系统监控功能。(3)地面管制员席位。地面管制员主要负责监控及指挥飞机在本场内的活动。通过视景系统以及雷达显示屏来监控场面运行情况。并通过相关航班飞行计划、航行通告以及气象系统,通过内话系统向航班机长和车辆驾驶人员发出指令来进行管制。(4)塔台管制员席位。塔台管制员主要负责起飞、进近及复飞阶段的指挥工作。管制学员指挥模拟机长操作主要通过观察三维视景显示屏所反馈的机场终端区的运行情况,以及雷达监控和气象系统反馈的信息。(5)模拟机长席位。配合地面管制员以及塔台管制员指挥,执行相应操作,对飞机运行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推出、开车、滑行、等待、起飞、复飞等。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C/S架构

整个塔台管制模拟系统拟采用C/S结构,用QT开发。客户端为塔台管制学员使用机器,主要提供三维视景显示以及操作指令功能,即塔台管制员指令,对应模拟机长执行该指令,三维视景对应显示飞机运动状态;服务器端为教员使用机器,主要用于学员、机场、飞行计划、教员超控等相关数据的维护,即教员可以在服务器端对塔台管制学员进行管理、维护机场数据、维护训练计划以及特情设置等。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通过没有中间环节的衔接,系统响应速度快;操作界面多种多样且美观实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C/S结构在管理用户信息系统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可以让教员在最短时间内对学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是实现复杂空管业务流程的关键技术。本系统通过学员端和教员端的语音通信功能,学员操作指令、教员确认指令、教员机实时操作计算,在学员机上以三维视景的方式实时显示机场各种动态,达到训练管制学员的目的。训练过程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 飞机运动仿真建模

飞机运动仿真计算是系统仿真运算模块的核心内容,在仿真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飞机运动仿真计算模块的功能主要实现飞机的各种控制及运动仿真,包括:申请放行、放行确认、申请推出、推出、申请开车、开车、申请滑行、滑行、立刻等待、在某道口前等待,跟随前机、跑道180度调头、跑道外等待、进跑道、穿越跑道、起飞、中断起飞、起落航线、连续起落、复飞、调速、爬升、下降、改变航向、建立盲降、盘旋等待、加入起落航线等。飞行性能的计算依据飞行航段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所以,在建模时,飞行特性的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对飞行航段进行分类。因此,根据飞行特点将飞行阶段划分为是十个阶段,分别是起飞滑跑、起飞、爬升、入航爬升、巡航、下降、进近下降、最后下降和着陆阶段[3]。

飞机运动仿真计算模块开始后,塔台管制员对模拟机长发出指令,模拟机长根据相应指令,执行管制员操作,系统首先对管制员指令进行解析,生成飞机运动路径,然后依据飞机性能数据库实时仿真计算出飞机的位置姿态等参数。读取机场数据和训练计划数据,建立线程专门接受模拟飞行员模块和教员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和视景模块的反馈信息;建立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仿真运算和对视景模块输出数据;根据控制指令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完成控制指令。飞机运动仿真计算模块流程图如图3所示。

目前主要的飞行器性能模型有CTAS performance model 和Eurocontrol的BADA(base of aircraft data)[4]。BADA是把飞机看成一个质点,在飞机重量不同的情况下,模拟出该质点上的力,建立模型来分析飞机的性能,它由三部分结构组成:飞机性能模型、航空公司程序模型和飞机特征数据[5]。我们依据BADA建立了飞机性能数据库,数据主要用行仿真、航迹预测、排放评估和油耗计算四个方面。本系统主要使用飞行仿真相关数据进行建模运算。

2.3 三维视景场景模拟和显示

三维图形应用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三维建模,视景图象的真实性和绘制速度取决于模型的搭建质量。塔台环境包括机场建筑,跑道,飞机,树木,地形等各种物体。模型复杂,直接利用OpenGL中绘制基本图元方式构建这些物体肯定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使用专门的建模工具展开工作。项目中采用Multigen Creator进行建模,Creator可与多种实时仿真软件结合,在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大面积地形精确生成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在视景仿真、模拟训练、城市仿真、交互式游戏及工程应用、科学可视化等实时仿真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利用其可方便快速得构建出飞机,机场等各种复杂模型。其中,视景子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视景建模以及具体的场景渲染算法是三维视景场景模拟显示的关键技术点。

塔台模拟机视景部分是一种对时间要求很高的应用,是典型的限时计算、实时渲染绘制。系统中建立运动目标(航空器、车辆等)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目标在地面和进近阶段的运动姿态,为管制员提供视景显示。视景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连续显示视景中气象、飞机以及车辆的变化,要加快视景的切换速度,在微机作为视景工作站条件下(采用高性能CPU 和图形加速部件GPU),需在软件方面精心设计算法,实现基于微机的高效沉浸式三维视景仿真程序设计。此外,本系统还需要为用户提供生动高效的可视化图像,对机场三维场景实时绘制和渲染,显示塔台外所看到的机场场面,包括飞机、车辆,天气等。实现对机场、运动目标和气象效果的仿真模拟。场景内容主要包括:飞机、机场跑道、航站楼、滑行道、车辆、车辆道路以及其他与机场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等,还提供望远镜放大机场场面和视景切换功能以便管制员更准确获得所需信息。三维视景效果图如图4所示。

3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塔台管制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席位划分以及系统研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塔台模拟训练器可用于民航空管从业人员的模拟训练与演习,同时也广泛用于民航、军航院校的养成培训,是空管人员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复训以及强化训练的重要设备,也是用于机场管制程序设计、新机场设计和机场容量评估的重要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空中交通管制专业是培养空中管制人员的基地之一,低成本,批量化的桌面塔台模拟器能满足自身本科教学任务需要。其他民航高校,比如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也都在进行塔台模拟的研究工作,其需求也非常大。而国内各民航机场,需求更加强烈,目前已有部分机场配备了大型塔台模拟训练设备,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人员培训的需要,高昂的设备成本制约了其普及率。低成本的塔台模拟训练系统正好可以作为大型塔台模拟设备补充,低成本条件下可进行批量配置,满足大部分训练任务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楠,王林,徐肖豪.桌面式机场塔台管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04):35-37.

[2]莫世锋.空管模拟训练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

[3]国际民航组织.ICAO DOC8168-OPS/611.空中航行服务程序―航空器运行(第一卷)飞行程序(第四版)[S].国际民航组织,2003.

第9篇:航空专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航;政策扶持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民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通道。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越高的地区和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越发达的地区。

研究明确民航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争取各级政府加强对民航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加快出台民航业发展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民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对民航业基本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民航组织292 号文件所确定的基本框架,民航服务对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四类影响和贡献。1、直接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本身创造的产出、增加值和就业进行分析,包括航空公司和机场运营、飞机维修、空管和直接为乘客服务的各类单位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2、间接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如航空燃油供应商、建造附属设施的建筑公司、机场零售商店商品的制造商有联系的工作,以及商业服务部门中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

3、诱发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从业人员(包括直接和间接)本身消费需求而引发的服务环节,如在零售商店、银行、住宿、餐饮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4、催化效应。主要是我省民航运输业指航空运输对整个经济链中其他行业发生的影响,如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旅游业发展、吸引投资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以盐城为例:2003年9月,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决定在盐城投资建设“汽车城”,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开通盐城至韩国的航班。2004年4月,盐城市政府财政补贴3000万元开通盐城――首尔国际临时包机航班。2005年总投资68亿元的“汽车城”项目落户盐城。2010年,汽车年销售量33.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上缴税收29.73亿元,带动就业近 5万人。与此同时,到2010年底,600多家韩资企业落户盐城,一个现代化的韩资密集区正在形成。另外,以2009年6月开通的盐城―香港航线为平台,盐城市的日韩港台招商突飞猛进,仅落户盐城的台资企业就有近700家。盐城市委市政府利用机场和航线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依托机场的催化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二)民航发展政策扶持现状

三、民航扶持政策措施与建议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我省目前民航业扶持政策现状,研究提出促进我省民航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与建议,研究重点是财政、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一)财税扶持政策

民航业的公益属性,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财税支持。在研究过程中,将重点对设立民航发展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开展研究。

(二)投资融资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民航业既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也是我省目前民航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对民航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三)用地供地政策

土地是机场及其设施构成要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一定范围的土地为依托。为保障机场建设项目和航空运输服务企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需要对土地资源的获取、使用、经营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和建议。

(四)综合配套政策

主要从航空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市场开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临空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常露.民航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中国民用航空,2002; 3

[2]潘亿新.欧洲民航组织的财务管理.中国民用航空,2003; 7

[3]何超凡, 周峰, 于淑香等.航空企业财务公司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国民用航空,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