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绿色制造培训精选(九篇)

绿色制造培训

第1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关键词:绿色制造;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大学教育

一、概述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实现绿色制造的具体措施: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这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术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轻工食品行业,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包括19大类、45种行业,包括食品、造纸、酿酒、软饮料等。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是42144家,总资产76000亿元[1]。作为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随着人口增长,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1-9月,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5.8%[2]。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存在能耗高,废水排放、COD排放水平高等问题,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困难重重。我国干制食品吨产品耗电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甜菜糖和罐头食品吨耗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发酵工业是轻工业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3%。2015年全国糖厂综合能耗和COD排放水平分别是发达国家的2倍和9倍[1]。因此,实现绿色制造,是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绿色制造首要任务。

二、基于绿色制造的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人才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体力量。基于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对绿色制造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需要深度对接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绿色制造人才。

(一)基于绿色制造的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也是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绿色经济在21世纪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绿色发展战略,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3]。在“生产-消费-复原-生产”的循环系统中,人们着重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循环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突显,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进行绿色制造的原因。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增长率惊人,备受赞誉。高增长率伴随着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担忧,因为该区域还记录了明显的水和空气质量下降、自然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威胁的不利趋势。2005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需要的资源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三倍,才能创造一个单位的GDP。亚洲的原材料使用量达到了350亿吨,到2050年可以达到800亿吨。2005年,亚太地区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约为35%,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50%。几项研究指出,亚洲是燃烧产生黑碳排放的唯一最大来源。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迫切需要考虑资源效率,即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较少的资源,以确保该地区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4]。

(二)企业由传统向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亟需相关专业人才从传统制造转向绿色制造涉及全新的就业和培训模式,过去几年中,随着绿色制造的引进,企业转型升级,许多工作正在发生变化[4],造成绿色制造人才的缺乏。以轻工食品为例,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不论是建立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还是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无不需要绿色制造人才。绿色制造需要技术创新体系,这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支撑保障。

(三)绿色制造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工业化国家向清洁生产转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创新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5]。一方面,绿色经济使清洁技术等在工业范围内得以大范围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要求提升,造成现有人才无法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低碳经济的途径通常被视为技术问题,需要工程知识和技能[4]。近年来,我国轻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约3500万,但科技人员只有100多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按国家“十一五”计划,科技人员占比要达到从业人员的6%,缺口100万科技人员[2]。

(四)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是解决绿色制造问题关键绿色制造从原材料获取到制造、从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回收、再制造和处理等过程,涉及原料的选择、工艺的设计及确定、生产设备的设计选用、水电汽煤的消耗和循环使用、废渣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和回收,是融合多学科的大制造。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原料的选择、工艺的设计及确定、生产设备的设计选用、水电汽煤的消耗和循环使用、废渣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和回收,才能满足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要从通识人才培养开始,即不限专业和学科,培养具备综合实现绿色制造能力的人才。

(五)以点带面推动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制造业进步技术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制造业的进步。通过集中优势研发团队对轻工食品等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以全面推动全产业链的制造业进步,实现全面绿色生产。

三、目前生物工程人才培养面对的问题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在从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综合效益最大,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6]。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对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生物工程教育在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无法有效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绿色制造培养目的不明确,目标单一绿色制造简而言之就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绿色制造培养过程中,仅仅注重节能减排,会令培养目标过分单一。考虑到制造、资源和环境三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应该是全方位贯穿生产和产品使用始终的全过程。由于绿色制造在中国沿海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目前存在问题绿色制造培养不能只片面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制造过程和资源两个大方面。其次,要明确培养目标,以利于绿色制造的教学和培训。

(二)绿色制造与生物工程专业匹配不完善现有专业课程按教育部要求涵盖了本专业知识体系,加上绿色制造专业课程要求后,对教材选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都是考验。首先,目前教材中绿色制造的章节相当鲜见,有清洁生产章节,但与绿色制造要求相去甚远,针对每一专业课程设计绿色制造环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其次,绿色制造内容是穿插于专业课程中还是独立成章节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现有成熟专业技术加上并不成熟的绿色技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并不是有益的。如果独立成章节,有脱离现有技术,成空中楼阁之嫌。

(三)绿色制造课程体系不健全绿色制造本身就是一个正在摸索的新生事物,实践性极强。1.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开设绿色制造,只可能讲授绿色知识,缺少绿色制造的实践环节,有一定局限。2.绿色制造课程本身应形成标准化,便于考核,特别是工科学生在工段设计时可以作为节能的考核指标。3.现有课程只适用于专业型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不适用于技术交叉学科。

(四)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从学缘结构看,有的师资队伍本身不具备绿色制造知识,更谈不上具备绿色制造意识,无法进行绿色制造教学。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不重视绿色制造,认为传统轻工食品在绿色制造技术上已无潜力可挖。这些问题均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加以解决。

四、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明确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制造培养框架明确培养目标,确立贯穿制造、资源和环境全方位、产品使用全过程的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绿色制造培养框架。根据行业特征和地方经济需求,确立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框架。培养框架包括绿色知识、绿色制造、绿色行为、绿色态度和绿色价值观。根据绿色培养框架,确立绿色制造人才专业开设、课程开发,强化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

(二)针对行业需求,开设绿色制造专业针对轻工食品45种行业,包括食品、造纸、酿酒、软饮料等展开绿色制造研究。1.强化绿色制造观念,通过企业实践了解绿色制造技术、方法及可行性。针对不同工段实施不同的绿色制造技术改造,统筹安排全企业能源利用。2.通过理论研究向企业提出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改进措施,与现有技术形成互补。3.结合企业需求,总结归纳并形成相关的绿色专业,以实践课程方式在学历教育中实施。

(三)完善绿色制造课程体系,加强绿色制造教育实践1.要强化绿色制造实践课程的建设,达到边做边学边体会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强绿色制造的社会意义。2.要在某一节能技术领域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操作或设计规程,以利于对学生考核或作为毕业设计依据指标。3.除了在本专业进行通识人才的教学外,还要进行专业型绿色人才的培养。所谓通识人才,指该类人才分别属于不同专业和学科,具有自身本专业的扎实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绿色制造基本常识和理论,具有“绿色理念”的人才根据自身专业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谓绿色制造专业人才,指具有扎实绿色制造专业知识,专门从事绿色制造工作的专业人才[6]。4.研究发现,终身学习超越了正规教育和培训,包括“技能”和“发展”。全生命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获得和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提升甚至发明新的知识和技能[7]。大学教学要通过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这种素质,将更有利于绿色制造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四)加强绿色制造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教学水平强化与企业合作,定期派出老师深入厂矿企业学习绿色制造技术,了解企业所需,提升自身绿色制造。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再教育,提升教师的绿色观念,保持与先进水平同步。

(五)教学模式变革1.增加教学内容,结合具体企业技术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如灭菌热量回收、冷媒热交换、智能热管理、仿真系统控制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总体上仍只停留在对知识单元的简单补充上,缺少利用绿色制造对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的有效探究与深入整合。2.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工艺路线设计和论证、对设备进行合理功率及换热计算和选型论证、对物料及水电平衡进行正确计算。对更复杂的绿色制造工程,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与培训,以解决能耗、废水排放、COD排放水平高等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如何将这些原理和技术内容转化为生物工程的专业教学内容,需要重新组织教学体系,利用本专业的合理定位进行具体实施。3.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设置并建设相关的认知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虚拟实验室建设,加深学生对绿色制造的认识,通过在企业建设教学基地,现场培养学生绿色制造。

第2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关键词:澳大利亚;绿色技能教育;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4-0059-04

受澳大利亚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 DEEWR)资助,应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校长委员会(TDA)邀请,笔者于2011年上半年赴澳进行为期6周的考察。在TDA的安排下,笔者访问了7所TAFE学院、3个政府部门、2家行业培训机构,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绿色技能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产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

澳大利亚是一个崇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当今世界气候变换趋势比较关心,社会各个层面普遍对于绿色技能持积极态度。通过此次考察,笔者感受到,澳大利亚社会绿色技能领域的利益攸关方至少包括联邦政府(中央政府)、州(领地)政府、业界、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主业的TAFE学院、绿色技能领域相关机构和广大公民等方面,6个方面积极互动,创造了当前澳大利亚绿色技能领域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联邦政府(中央政府):

从战略层面对全国绿色技能发展进行宏观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绿色技能工作出台了不少指导性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绿色技能协议》(Green Skills Agreement,2009)、《绿色技能行动计划》(Green Skills Action Plan,2010)、《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可持续政策及行动计划(2009-2012)》(National VET Sector Sustainability Policy and Action Plan(2009-2012))。从行业角度对于如何实现绿色技能目标、实施绿色技能教育、与业界互动的具体问题做了阐述和规划,并提出了四大类努力方向:发展可持续技能培训;开发面向绿色技能的培训产品和服务;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参与者接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原则并开展实践;减少职业培训机构本身的碳足迹。这三份文件成为澳大利亚社会各界进行绿色技能发展和实施的政策基础。

除政策支持外,联邦政府还对绿色技能给予资金支持。2009年通过教育投资基金的形式下拨项目经费,将绿色技能作为一个申报科目单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联邦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从结果看,绿色技能科目成功申请到1.35亿澳元经费,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三个方面。此外,联邦政府还决定在2011-2014年特别拨款530万澳元,用于支持在《绿色技能协议》中所列的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州(领地)政府:

从战术层面对本州内绿色技能工作进行指导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政体,各州(领地)在政治上享有较高的自,在政治构架、机构设置上都不是采用“大一统”模式,各有各的特色,灵活多样,以适应本州(领地)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

此次考察,笔者访问了澳大利亚发展程度最好的两个州,即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在有关绿色技能方面,它们体现了十分明显的分权制特点。

在维多利亚州,可持续发展署和技能署是两个主要负责绿色技能事务的政府部门,其中可持续发展署隶属于州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面向全州所有行业,通过行政杠杆、财政杠杆提高全州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技能署隶属于州教育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部,主要协调面向各个行业的培训和服务。

在新南威尔士州,州教育和培训部下属的培训服务署是绿色技能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它主导“新南威尔士绿色技能项目”,通过项目经费再分配来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和调控目的。

两州主管部门虽然行政构架不同,但是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异曲同工。

三、业界:绿色技能的最大需求方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绿色技能在各行业的应用对具体的经济活动参与者来说,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强的竞争实力、更多的利润以及来自客户更多的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对于行业整体和经济活动参与者个体(包括机构、公司和个人)而言,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抢占先机者往往会成为赢家,落后者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根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统计口径,五大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于绿色技能的需求最为迫切。第一,建筑业,对应的劳动力需求主要为热力通风及空调设备操作员、管道工、电工、建筑工、太阳能设备安装工。第二,运输和物流业,对应的绿色技能(技术)需求主要为可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车)维修、供应链管理。第三,可再生能源,对应的绿色技能(技术)需求主要为太阳能、风能、水利、地热。第四,农业,对应的绿色技能(技术)需求主要为粮食种植及牲畜饲养、环保化肥、高效灌溉系统、有机农业、资源管理。第五,制造业,对应的绿色技能(技术)需求主要表现在能源利用的效率上,包括垃圾及副产品循环加工利用、减少原材料能源及水的消耗、减少有毒材料的使用、污染管理、IT技术应用。

上述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掌握绿色技能又有强烈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从哪里来?当然从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中来。绿色技能的需求为澳大利亚各级各类注册培训机构(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RTO)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每一个行业中,都是那些有长远眼光的人士先看到绿色技能对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早布局,抢占先机,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只看到眼前利益,还没有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如何引导所有行业中的经济活动主体去拥抱绿色技能,对于澳大利亚社会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四、TAFE学院:绿色技能的主要提供方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3 000多所注册培训机构,其中包括58所TAFE学院。TAFE学院全部为公立,由各州(领地)政府管辖。虽然TAFE学院在数量上仅占所有RTO的很小比重,但往往规模较大、培训课程门类齐全、涵盖范围广,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的最重要的提供者。

(一)绿色技能的开发带来新兴岗位

每一项绿色技能的产生,都会附带出现很多相关新兴岗位,以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为例,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室内外电路连接、太阳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合格劳动力。

(二)存量升级对绿色技能培训有很大的需求

绿色已经成为传统工作升级的一个标签,代表更高的技术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制造业、建筑业、渔业、物流运输业、农业、林业、商业、服务业等所有社会领域均有从业人员接受绿色技能再培训的升级需求。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统计数据,全澳大利亚建筑业从业人数为 991 200人,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数为191 500人。以上仅列举两个行业,如果考察所有具有绿色技能升级需求的行业,从业总人数一定非常可观。这些人所代表的潜在技术升级的培训需求,对TAFE学院意味着巨大的机会。TAFE学院积极响应业界对于绿色技能的需求,在新兴绿色岗位培训和传统岗位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TAFE学院成为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重要场所

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behavior change),这是TAFE学院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澳大利亚国家质量委员会要求,从2009年起,将“可持续发展”课程纳入所有的培训包,并成为国家培训质量框架的组成部分。笔者所考察的7所TAFE学院,均能够为全校所有选修课提供“可持续发展”课程,其中3所TAFE学院在不增加学生第一专业修业年限的前提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学生的第二专业,学生可以通过非全日学习的方式获得全国承认的资格证书。在校内学习阶段,将可持续理念教授给学生,对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TAFE学院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树立绿色技能倡导者的榜样

学校发展宏观层面,斯威本科技大学(TAFE部)和霍姆斯格兰理工学院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战略或政策,作为部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可持续政策及行动计划(2009-2012)》的本地化支撑。学校日常运作层面,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亮点。

维多利亚大学(TAFE部),电焊专业的学生广泛使用电焊虚拟机进行教学,降低原材料消耗。斯威本科技大学(TAFE部)万特纳校区内,设立了“绿色小道”,把校园里对于太阳能、风能、雨水收集、污水循环处理方面的应用按照一个个景点的方式贯穿起来开放。博士山学院要求美容专业学生每人都购买一部IPAD下载电子版教材,减少了纸张消耗。霍姆斯格兰理工学院自行研发一套包含水、电、垃圾处理、建筑环保等设计在内的物业综合管理系统,在校园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高登学院在社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倾注了很多精力,开发了针对本地区不同行业改善其内部可持续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的诊断工具。北悉尼学院,全院重视环境管理,是澳大利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的TAFE学院,荣获2010年度国家可持续技能培训奖,成为绿色技能方面的榜样。北岸学院则设立“可持续点子基金”,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能开发与培训出谋划策,学校专门安排预算进行现金奖励。

五、相关社会组织:绿色技能的积极参与者

笔者考察了5个与绿色技能相关的组织,它们积极参与教育与培训活动,发挥政府、行业和培训方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TAFE发展中心坐落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面向维多利亚州TAFE学院提供师资培训是一项重要职能。尽管TAFE发展中心仅有9位正式员工,但仅2011年上半年,就设计了40多个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项目供全州TAFE教师选择,其中7项涉及绿色技能,受到教师的欢迎。笔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将可持续性整合入教学实践”培训会,它采用循环方式进行,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举办10多期培训,累计培训全州TAFE学院骨干教师近500人。

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设在斯威本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顶尖机构。该中心利用自身在科研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双重优势,针对国家培训包,开发了将可持续发展课程融入国家培训包的指导性意见,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进行预测。此外,该中心还依托所在的大学,开发了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文凭课程、高级文凭课程以及针对在职教师的高级职业证书课程,受到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的欢迎。此类课程也面向TAFE学院出售,据悉,已有不少TAFE学院引进了此类课程。

除了TAFE学院外,业界也有不少机构针对本行业提供绿色技能培训服务,笔者访问的管道工气候行动中心(Plumber Climate Aution Center,PCAC)和全球绿色电工协会(Global Green Electrician Association,GGEA)就是这样的机构,面向在职人员,提供的几天至数周的非全日制短期培训,培训结束后颁发业界认可的结业证书,受训者通过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从事新技术的准入资格,增加自身竞争力。

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经主办方安排,笔者还参加了一次由成功与可持续典范组织(Model of Success & Sustainability,MOSS)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情况说明会”。MOSS是一个致力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培养社会成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六、普通社会民众:绿色技能实施和发展的基础

在澳大利亚考察的6周,笔者有机会和澳大利亚人民近距离接触,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时刻感受到整个澳大利亚社会公民较高的环保意识。“低碳、节能、环保”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的口号,已经植根于人的内心,内化为潜意识下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有公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宣传比较到位的原因,也有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从另外角度看,生活成本的考虑也是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推手。2011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开征碳税,预示着各种能源价格将普遍上涨。以电费为例,根据民间预测,未来5年,澳大利亚电费将上涨至现行标准的2-3倍。虽然目前碳税在澳大利亚社会上还有很大争议,还需要议会批准才能实施,但从当前澳大利亚议会中各政党席位分布情况分析,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澳大利亚对绿色技能的偏好,已经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成本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澳大利亚绿色技能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来自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政界、业界、教育界、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大众各个层面积极参与,他们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各自领域的长远利益出发,利用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优势,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指导,互相促进。

第3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Atul Bhatnagar(印度国家技能开发公司(NSDC)CEO)

Yorck Sievers(德国工商总会DIHK职业教育和培训部主任)

Juliet Chukkas-Onaeko(尼日利亚行业培训基金会总干事/首席执行官)

Mr. Leif Edvinsson(获得莱奥纳多欧洲公司学习奖的瑞典代表)

本专题会议由Borhene Chakrou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扫盲统计部主任)主持

私立部门的参与是TVET体系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私立部门应该扮演角色的性质和范围尚不清晰。私立部门参与范围包括课程设计和培训方案制定,以及供应基于工作的学徒机会和资源。基于可以参与的范围,探究已经取得成功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以及需要具备的政治和法律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国家。据估计,到2022年全球15%~17%的工作人口将是印度裔。越来越多的求职人口,要求成为训练有素的技能型劳动力。但是,迄今为止印度仍面临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技能培训水平低下。如果印度想要提高经济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技能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印度政府机构与私立部门合作制定了一个发展蓝图,用于指导创建制度化框架和建立技术基础设施。

为改造TVET并发展技能培训,印度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具体包括:技能差距研究;标准和认证开发;行业参与;支持新技术。

印度政府正在致力于提升5亿印度人口的技能水平。仅国家技能开发公司就已在技能培训领域投入2.4亿欧元。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也正在建立。29个行业技能委员会已建立,并且仍有12个委员会正在建立中。随着私立部门的参与,“印度云”已经建立,其是一个由呼叫中心支撑的囊括所有TVET信息的虚拟平台。

在德国,私立部门在国家技能体系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该体系中,培训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培训的重点不在于教育,而在于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直接参与职业培训,对培训内容有直接影响。培训的技能和知识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和培训主办企业的需要设定的。双元制TVET体系的培训,每周在企业培训3~4天,在TVET学校培训1~2天。所有培训都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合约。大约340个职业采取此种管理方式,每年共有240亿欧元被企业投入到培训中,这远远超过公立部门的贡献。目前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成本,而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目的是获得优质技能工人。因此,培训被视为企业和学徒双赢的举措。

商会是德国技能体系的中观机构。德国有8个商会,构成遍布全国的商会网络。商会作为法律上的“权力机构”,其职责包括:德国范围内特定行业的注册、审查和认证;整个培训过程的质量保障;与商业协会(business associations)共同代表和整合企业的需求、利益和投入。各商会隶属于工商总会(DIHK)。工商总会包含3600万个企业,还负责协调遍布86个国家的德国商会全球网络。

总体来看,德国VET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政府与行业合作,或者公私部门合作;工作过程中学习;国家资格标准的认可;高素质的VET员工;制度化的研究和咨询。

尼日利亚TVET体系包含多元利益相关者,如联邦和州政府部门、管制机构、专业团体和行业协会、培训服务提供者和雇主、捐助者和发展合作伙伴,以及父母和监护人。

1971年尼日利亚法律规定成立产业培训基金会(ITF),目的是发展尼日利亚的实践技能。ITF的职责包括:促进工商业技能的识得,旨在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公私立经济部门需要的本国自主培养的劳动力;为尼日利亚公私立经济部门提供管理、技术和创业发展技能等培训;设立全面的经济标准并监督其落实情况;与相关组织联合评估与认证学徒、工匠和技师掌握的职业技能;代表政府管理“学生行业工作经验计划(SIWES)”;尼日利亚有6900万劳动力,而技能发展又是尼日利亚产业变革计划的关键,因此,提供和更新技能培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ITF通过关注失业青年与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匹配度来支持产业变革计划,鼓励私立部门积极关注和应对TVET和技能发展导向的劳动力市场的各自需求以及二者之间的缺口。

私立部门参与TVET面临如下挑战:缺乏完善的职业培训标准和认证流程;TVET设施设备成本高昂;急需改革既有的TVET中心并建立新的TVET机构;“TVET是弱势群体的教育”的负面观念影响;由于缺乏完善的职业培训和生涯晋升的框架体系,导致劳动力流动性差;私立部门参与TVET的动力不足。

分专题会议:绿化TVET――获得可持续技能的政策和路径

――Shyamal Majumdar (UNESCO-UNEVOC主管)

――Cristina Martinez(OECD知识共享联盟顾问)

――Liu Yufeng(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Robert Mahlma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考试和评估中心主任)

本专题会议由Jakob Rainer(联合国大学环境和人类安全研究院副院长)主持

获得可持续技能的政策和路径正在开发中,目标是调整TVET体系的定位,使TVET赋予青年和成人能力,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SD)的代言人,满足新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流程的要求,并推动工作、社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批判性地反思当前的举措,从而为实现TVET的转型开发更有效的路径。

绿化TVET(Greening TVET)公认的五个趋势包括:

第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并且在通过教育更好地应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面临的挑战方面取得了进步。各国已经普遍意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研究表明,对绿色技能的需求大于供给。因此,仅仅关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工作岗位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现有的工作岗位――有些只需微小的改变,有些则需要进行根本性的重组,有些职位可能完全消失。目前教育对此作出的反映仍太过迟钝。虽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但是学校仍然一如既往地慢吞吞的将科学、社会和环境问题并入主流课程和教学中。很明显,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课程和教师培训。

第二,境内外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网络已经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实施。然而,环境和技能政策协调性差阻碍着这些合作实践的推进。

第三,虽然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和全民教育(EFA)的发展目标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仍缺乏ESD和EFA相融合的恰当机制。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本质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导致ESD和EFA被视为只适用于最贫穷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确立的目的之一是试图解决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

第四,正规教育、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除了国家层面的投入,社区、学校和企业也都对ESD做出了重要投资。

第五,建立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完整制度路径日益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动力。一个完整的制度路径(whole-institutional approach)基于如下五个转换支柱:一是绿色校园。对校园进行有效管理(如资源管理、技术部署、监控等),从而减少碳排放量。二是绿色课程。通过教授更清洁的技术、界定绿色学习成果、将课程领域和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相融合,推动课程可持续发展。这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选用哪种模式,绿化所有学科还是只绿化新课程。三是绿色团体。纳入更宽泛的团体,如能力构建、可再生技术引进、资源供应、独特的实践等团体。四是绿色研究。支持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水处理、绿色创新、废物循环等研究。五是绿色文化。推动文化(如绿色价值观、绿色态度、绿色伦理观、绿色实践)发展。绿色问题必须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牙买加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路径来绿化TVET。采用这五个“绿色”维度的国家还有菲律宾、越南等。

绿化TVET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将各级各类机构的绿化举措联系起来。实现国家和全球绿化进程的同步是很重要的。在国家层面,必须有连贯且协调的绿色增长政策以及在该政策范围内的TVET定位。在全球层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包括:分享基于证据的政策和实践;推进多方对话;打造新的合作伙伴以支持研究能力构建。此外,行业产业也面临挑战,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所有职业岗位,并在职业培训活动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化TVET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前TVET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TVET对于实现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密集型经济向清洁和绿色生产与服务型经济转变是至关重要的。绿化TVET不仅能够提供新兴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还能提供现有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

绿化TVET是实现上海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向包容性TVET转型的举措之一。在开展各种TVET 活动方面,相对于单纯的经济路径,绿化TVET是更系统的路径。绿化TVET依附地方经济体(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企业与工作),根据职业需求为技能发展框架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从而解决如下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劳动力教育项目;工作岗位需要达到的业务熟练程度是什么;应该重点投资什么职业资格。因此,绿化TVET的过程意味着向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目标的持续推进过程。

绿化TVET面临的挑战之二在于建立对于绿色和包容性的工作岗位和技能预见机制。目前已经出现一些急需应对的大趋势。其中,关键问题是人口结构变化,包括青年失业问题、城市化的复杂模式。

实现环境和就业目标需要更具一贯性的政策。总体来看,目前全球已经达成共识:低碳经济对于劳动力的整体就业情况会产生中性的或略积极的影响,但是其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工人产生的影响不同。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积极就业网络预测结果,是由于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部门在扩张。据估算,这些绿色产业的经济机遇,2004年价值5480亿美元,2015年增至800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估计,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将创造2040万个新工作岗位。UNEP近期的报告分析了向低碳经济转型对于经济和排放的影响。分析模型为两个“绿色”方案,二者的区别是2010-2050年间绿色投资的增幅不同。两个绿色方案是以UNEP全球绿色新政的政策简报为基础制定的,新政要求至少1%的GDP用于绿色投资,这也是第一个绿色方案。第二个绿色方案是,假设2%的GDP用于绿色投资,则优先用于行业注重的清洁能源开发和气候变化治理活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450ppm的排放目标。

从长远来看,这两个绿色方案对GDP都有积极影响,这也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结果。其中,绿色投资水平更高的方案二对GDP的影响力更大。这两个方案对就业的影响是中立的(但这些是净结果),即他们既会造成就业岗位增加,也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随着经济发展的生态足迹大量减少,环境影响越来越重要。

第4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一、结合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思想获得了升华,认识得到提高,信心得到了增强,并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要结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农广校联系自身的业务工作,对晋宁县“三合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三次跨越的典型案例,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典型案例分析材料,同时对××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分项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的建设,19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制度,我们已逐步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全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坚持提高素质强服务。农广校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工作中,一是抓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正责任制,不论是在单位工作或是借出工作的同志都勇于开拓,扎实工作,为单位树形像,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抓岗位目标责任制,今年年初市农广校各处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全校职工服从分工,认真履行岗位目标,作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主动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广校在强化对全市农广校系的服务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农业局的各项任务的实施作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导向,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法;三是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开辟办学角度。四是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五是强化现场督促、指导,市县联合办学;六是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管理出质量,质量求发展。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绿色证书培训1万人,中专招生200人,招商引资1000万的任务。年初已把招生任务落实到了各县(市)区,目前已落实100余人,年底完成200人的中专招生计划和1万人的绿证培训任务能够完成。目前我单位的招商引资是和石林县农广校联合开展的,计划引进农业产业和加工产业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现在正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核实。

1、办学评估取得实效

××市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通知〉的意见》(云农(科)字〔2008〕35号)精神的安排,认真地组织各县(市)区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最后阶段的工作实施。通过了动员、初评、复评几个过程,全市14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县级农广校的全覆盖,其中通过评估新建6所县级农广校。通过复评:a级校有5个,占全市36%;b级校有3个,占21%;c级校有6个,占43%。通过此次“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2、创新发展实施绿证

××市、县农广校,牢固树立以“三农”为本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工作宗旨,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当前现代新××建设与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最富活力而且变化最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又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创新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对《绿色证书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证书这一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绿色证书定位,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09年我市绿证办全面推行《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和“××市绿色证书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使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截止2009年5月31日,我市已完成“绿证”培训人数6191人,完成全年计划培训数的61.9%,结业人数4198人,发证人数为2382人。专业涉及农产品经纪人、绿化工、农机、杂交玉米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花卉病种植、水稻旱育秧技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粮食作物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栽桑养蚕、水稻精准栽培、红梨疏花疏果等内容。

3、结合绿证培训扩大招生

面对新形势和新××建设,为适应新时期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今年绿色证书培训,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格发证程序,使绿色证书培训依法实施。

以绿色证书为主线,完善管理,推进招生。围绕“百万中专生”计划,突出“村办班”的模式,深化和拓展学历教育;今年全市招生任务200人,目前全市农广校中专在校生759人。今年毕业办证中专150人.为了促进中专招生工作,市校根据各县校具体办学情况和办学规模,协调市级财政对各县分校每生每年补助200元,优惠的招生政策增强了农民接收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明确教学班管理、教材管理、考务管理、入学程序规范、毕业程序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程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建立了“百万中专生计划”管理系统和专、兼职教师管理系统。市校加强了对全市教学人员教学能力和管理系统运用能力的培训,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提升了办学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正在研究和推进全曰制中专办学的模式,通过这项工作的推进,力争形成全日制办学作为品牌,函授教育作为支撑,培训教育为主导的办学局面,使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服务工程。

发挥办学优势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教学基地做好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支撑,大力推进农村劳动的转移培训。

4、培养新农民组织技能鉴定

抓住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培训层次提升的机会,农广校发挥自身的鉴定、培训优势,将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为使技能鉴定、培训、取证工作顺利进行,市农广校积极与省农广校联系,协调、落实资金采取市、县联合的方式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绿证培训”、“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学历教育”等培训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截止六月底,今年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已开办两期培训班期,分别是晋宁县初级蔬菜园艺工种鉴定培训173人,石林初级花卉园艺工种鉴定118人、发证二个工种,共290人。市农广校落实专人负责,对每一期培训和鉴定都做到现场督促、指导,积极联系省站现场把关,强调质量,严格操作程序,××市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广大学员和社会各部门一致认为,这种培训鉴定工作好,不仅使学员的实践技能得到理论上的提高,而且能为学员的就业开辟门路,还为企业提供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5、深入开展农民培训

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广泛支持的范围,强化行政执法,强化行业准入,持证上岗,下大力气加强培训力度。总结农民培训的经验和方式,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培训模式,探索农民培训的最新机制,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管、培分离,并加以落实。

第5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我们知道,近两年西青区一直在提倡“绿色教育”,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绿”的内涵即“开发”和“保护”。绿色教育由环境教育发展而来。“绿色教育”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开发潜能,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绿色教育”主张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科学精神,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为人之本。”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依互补,以造就具有人性、灵性、创新性的青少年一代。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绿色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绿色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绿色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健康、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一是健康发展,即健康体魄和健康人格的协调发展;二是自然发展,即促进学生个性养成,促进学生自然地、多元化发展;三是和谐发展,就是学生个体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潜能,为其幸福人生奠基。

如何定位西青区的“绿色教育”?

■我区主要是将“绿色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将“健康、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每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工程中,面向全区开展“绿色教育”。通过整理和分析“绿色发展”“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的内涵,我们将“绿色教育”的内涵定为:以科学发展观的“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特点,通过绿色精神文化、绿色制度文化、绿色环境文化、绿色行为文化、绿色课程文化、绿色网络文化,将科学教育求真与人文教育求善相辅相成,实现学生个体的“健康、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彰显生命活力,实现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您刚才提到“绿色精神文化、绿色制度文化、绿色环境文化、绿色行为文化、绿色课程文化、绿色网络文化”,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实际上,绿色精神文化、绿色制度文化、绿色环境文化、绿色行为文化、绿色课程文化、绿色网络文化是我们确立的“绿色教育”学校特色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我们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实现全方位改革,全面提升西青区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文化内涵。

在绿色精神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重新审视“三风一训”、校歌、校徽等,调查分析群体的心理意识,理清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理念,修定“三风一训”,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营造和谐的氛围。对师生进行通识培训,用健康的精神文化引领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健康成长。

在绿色制度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遵循“绿色教育”理念,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发挥其激励人、尊重人、完善人、发展人的作用,开展人文管理、文化育人,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和谐发展。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促进管理者、被管理者、受教育者协调统一发展。

在绿色环境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力量,全面提升全区各学校办学设施和办学环境,建设生机勃勃的“绿色校园”,让师生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求各学校运用“绿色教育”理念,进行整体合理规划,把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文化特质巧妙地蕴含在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人文景观中,使学校的建筑、景观、标志等彰显生机与活力,实现节能、环保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绿色行为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强化自律,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创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行为文化。要求各学校以制度约束、文化引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二是学生行为文化。我们要求各学校形成“学生成长先成人”的观点,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行为文化。力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提升素养、张扬个性、涵养心灵,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成长。

在绿色课程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开展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各学校要结合学段特点完成三级课程体系构建:一是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绿色教育”内涵,重点在认知和情感教学目标上体现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绿色教育”内涵,助推学校的教学改革。二是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特点,逐步开发各学科校本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三是开展学生实践体验课程,以手册形式记录学生在劳动实践、军训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实践、异域文化体验活动中的成长历程,从而培养其积极的情感,使其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各学校要以打造“绿色课堂”为目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科内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学校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确立学校的主导课题和各学科子课题,进行课堂运行机制的研究,形成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在一校一模、一科多模的基础上,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力争使更多的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一模多法;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力争形成“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在绿色网络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各学校以“绿色教育”特色文化为引领,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高标准、有特色的网络文化。

您刚才解释了“绿色教育” 学校特色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那么,到现在为止,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体系的进展如何?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2012年底,我区召开西青区特色学校建设启动会暨杨柳青第四中学“以美育人”特色建设展示会,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各中小学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使润物无声的“绿色德育”渗透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全区学校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召开“第八届校长论坛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研讨会”,认真研讨、科学制定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参与论证,进行现场答辩;努力做到不仅在绿化、美化环境上下工夫,更要在内涵上形成自身独有的绿色校园文化。

一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特别是以德育为突破口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开展“青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增强青少年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建讲师团,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生命教育、目标激励教育等活动蓬勃开展,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拓展和提升。

二是加强艺术教育工作。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调动在岗艺术教师工作活力。培训强调教学能力提升和社团活动内容的规范性,注重过程参与和技能的落实,让参训教师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结合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促进校际交流、展示,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针对我区艺术教师现状和区域特点,以美术为先行学科,组织“师生书画作品展”“美术现场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结合杨柳青魅力古镇的文化底蕴,开展剪纸活动普及民俗文化,在今年初的“金蛇迎春天津市文艺展演剪纸比赛”中,我区22所学校参赛,获得37个一等奖,团体成绩获全市第二。今年市级文艺展演共有31所学校的589名学生报名参加19个个人项目比赛,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多人次获得一、二等奖;此外还有15支队伍参加了校园集体舞、群舞、时尚舞、重唱、合唱、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等集体项目的比赛,多支队伍进入决赛。

三是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区教育局及各中小学都制定了阳光体育活动三年规划,保证了活动的持久、有效开展。很多学校将该项工作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出具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体育项目,各中学、部分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当城中学、张家窝中学、杨柳青一中等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广受好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高,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精神品格。

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多角度、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以“尚美教育”“生命教育”“多彩教育”为代表的独特校园文化体系日趋成熟,全区中小学校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杨柳青四中和杨柳青一中先后被评为天津市特色高中实验项目学校。

当前,各区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西青区也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工程”列为今年的重头戏,那么,在这方面,西青区有哪些新的举措?

■我们实施的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理论提升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第二,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二是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三是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五是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功底。

第三,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一是完善教研组织建设,各校要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制度,定人定岗,定岗定责,二是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三是创新教研方式方法,要建立教研平台,促进教学反思。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重要作用。那么,西青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造高水平的校长队伍?

■我们主要是通过深入实施“西青区校长队伍建设工程”来打造西青区的校长队伍。我们先后对12所直属校中11所中小学的一把校长进行调整;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校长年终考核制度;启动“影子校长”计划,选派校长参加天津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和教学校长培养工程;举办西青区第八届校长论坛, 邀请部级、市级教育专家、名校长为学校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如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就如何提升领导力做专题讲座,组织全体校长赴宁河封闭培训,邀请梅江中学校长邢爱武、山东省莘县实验初中校长张庆华,分别就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经验做专题讲座,邀请国家督学、市政府首席督学刘长兴就第二轮现代化提升工程标准及操作做详细解读,从而使全区校长进一步构建治校方略、完善管理制度、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水平。12月份,当城中学将作为天津市素质教育样板校向全国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校长冯克文今年被提拔为区教育局副局长,并将代表西青区在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年会上做经验介绍。西青区教育系统校长队伍充满活力,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为“绿色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方向性保证。

我们还将于今年年底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开展“实施绿色教育,建设美丽校园”教育教学互比互看活动,使各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展示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现代化达标建设、挖掘自身办学特色、打造高水平干部教师队伍的工作成果,取长补短,增强动力,促进西青教育整体再上新水平。

第6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2013中国国际瓦楞展”主办方在展会同期活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活动模式上加以创新,立志开拓瓦楞包装新蓝海!本次展会创新推出同期活动――“中国纸箱行业培训周”,活动将持续5天,精彩活动涵盖励展?源鹤公开课、TAPPI国际论坛、SGS绿色包装论坛、行业技术研讨会、纸箱创新嘉年华、纸箱厂参观活动等精彩活动内容。您甚至可以在参观、学习之余,参与“寻宝识珠”活动,您将有可能获得主办方精心准备的iPad大奖!

“励展・源鹤公开课”答疑解惑 助力企业腾飞

在“2013中国纸箱行业培训周”上,励展博览集团将携手上海源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展会现场举办“励展?源鹤公开课”。届时,绿成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健、上海源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高级咨询师沈兵生、际华三五三四恒森包装公司总经理王光照、台湾文化大学造纸印刷研究所印刷组硕士黄博爵等企业高层、包协领导、业界权威代表将作为主讲嘉宾,为您带来别开生面的培训课程。

“TAPPI国际论坛”传递国际技术知识 培养行业专业人才

若说“励展?源鹤公开课”展示的是国内专家对于瓦楞行业的独特见解和思想精髓,那么“TAPPI国际论坛”便是一个学习全球专业瓦楞技术知识的国际化平台。作为在“2013中国纸箱行业培训周”的一部分,励展与全球上最大的服务于纸、纸浆、纸箱加工工业的瓦楞专业性协会“美国纸浆与造纸工业技术协会(简称TAPPI)”合作,特邀TAPPI的权威专家到场举办“TAPPI国际论坛”。

“SGS绿色包装论坛”解析包装绿色发展 提供企业应对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包装制造已成为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包装行业绿色浪潮是如何兴起的?全球包装材料有哪些绿色要求?包装绿色要求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如何应对包装绿色发展趋势?如何开启绿色包装发展之路……想知道这些问题的专业解答,那么,“2013中国纸箱行业培训周”中的“全球包装绿色要求与企业应对方案高峰论坛”将是您的不二选择,本次论坛中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刘磊博士将与广大参展商及全球买家现场零距离互动交流。

“行业技术研讨会”汇集先进科技/新品 洞悉展商重点资讯

“行业技术研讨会”是“2013中国纸箱行业培训周”中为展商信息资讯提供的专业平台。通过“展商技术研讨会”,您可以了解行业动态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探寻企业的发展之路。

“精彩展品秀”汇聚先进设备 掌握行业态势

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瓦楞纸箱设备的供应商展示与贸易平台,“2013中国国际瓦楞展”集中展现国际领先瓦楞制造设备与耗材,同时部分展商将会现场进行设备首发和演示宣传。

“纸箱厂参观”创新升级 专家陪同解疑答惑

组团参观先进纸箱生产厂家,学习借鉴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和新型技术依旧是“2013中国国际瓦楞展”展会同期活动的一部分,相比于往届,此次“纸箱厂参观活动”在对象选择以及参观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第7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关键词】绿色证书;农村中学课程;现代农业发展

1.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

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力地调动了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问题,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全方位的绿色证书培训是开展培训的有效途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前四个需要都基本满足时,人更期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结合这个理论,我们分析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提出了学生科技培训的途径——以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以知识讲座提升学生、以科技培训武装学生、以学历教育塑造学生。

2.农村绿色证书培训的途径

2.1以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增强农科部门的凝聚力

精彩的文艺节目会吸引广大学生,特别是以当地产调结构后的特色产业、村民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的海菜腔、小品、烟盒舞等都会受到热烈欢迎,确立农业科技部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学生喜欢科技,学生和农业科技人员交上了朋友,建立了感情,就会跟着农科部门走,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会蓬勃发展。

2.2以知识讲座提升学生,增强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就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落后生活观念,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思考和探索绿色证书培训的突破口时,考虑的是引发和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对农村落后生活观念的深层变革。

(1)通过开展题为“如何为人处事”、“村民道德规范”、“农村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让学生知道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使学生感觉自身知识的不足,产生需要学习愿望,帮助其找到群体归属感。

(2)通过开展现代生活追求专题讲座,介绍小山村以外的人和事,介shao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自己只要通过学习和劳动一样可以生活得更好,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2.3以科技培训塑造学生,为学生架起实现理想的桥梁

通过开展多种科技培训武装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物质富裕的现状,想进一步发挥个人潜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需要。针对农村工作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平时自学为主、农闲时节集中辅导的教学方式,同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学中侧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全力打造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使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绿色证书”课程的实施方案

3.1严格执行课时标准,灵活设计开课方式与选修模块

进行“绿色证书”教育课程开发,必须摒弃那种将“绿色证书”教育简单地归结为一般的农业技术学习的认识,坚持:①必修与选修结合。在保证全员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修;②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一般用 40%的课时讲授相关专业理论,用 60%的课时分类分组进行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引领、指导学生掌握本地农业生产需要的相关操作技术;进行某方面深入系统的学习。

“绿色证书”课程选修模块的组合,应按照社会职业要求开发,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加以编制。每个模块应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这种模块教学有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可以随时添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可根据学生创业、就业需求,在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基础上确定技能、能力模块,通过教学分析后确定课程的组合模块。作为选修的教学模块,以多样、简捷、灵活、开放、实用、通俗、短平快为特点,供学生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需要选择组合。可以组成“经济作物栽培”课程;而家庭理财、农村合同仲裁、摄影书画、食用菌等选修模块,又可以组成“实用经营技术”课程。

3.2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优化课程的实施

加强基地建设,提高教育功效。①学校要根据资源特点建立附属生产实习基地,让学生把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实现教、学、做统一;②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村、科技示范户及镇办企业,与其挂钩,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③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园。学校应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建立蔬菜、养殖等家庭实验园。专业课教师应定期带领学生互相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体会,取长补短,以此种方式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用足用好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在各类实践基地实施的课程比例不能低于总课时的60%。农技课的技术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以基地实践教学为主。坚持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实践基地资源特点相统一,劳动实践安排与基地管理相统一,使学生既学会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做到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学校实习基地还应以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良的作物品种等形式,传播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使其成为生活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辐射、示范基地。

4.注重教学效果,让“绿色证书”走进学生心理

大力消除应试教育的痕迹。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让“绿色证书”走进学生心理.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创新,兼取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之长,文化、技术双管齐下,而且做到了“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全面贯彻绿证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原则,使学校以及毕业生都能为振兴农村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落到了实处。学校、社会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使学校的社会化因素越来越厚重,这样就对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极为有利。

注重安全工作。强调常规检查,而且学校还要专门配备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成员。学生外出实习,必有分管领导成员参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要做好安全教育,安全保护。安全工作做得好,学校放心,家长也会放心。

第8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坚持党建与审计“同频共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审计监督实效。强化党建引领,聚力决战脱贫攻坚。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决战脱贫攻坚党建材料提纲,欢迎大家阅读。

 

1. 打造“嵌入式”干部教育培训新范式

一是深度嵌入培训市场。

二是深度嵌入日常教育。

三是深度嵌入能力需要。

2. 坚持党建与审计“同频共振”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审计监督实效。

强化党建引领,聚力决战脱贫攻坚。

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3. “七个一”活动庆祝建党99周年

宣传一批先进典型。

举行一次党内表彰。

召开一次主题党日。

打造一批红色驿站。

上好一堂专题党课。

组织一次关怀慰问。

开展一次志愿服务。

4. “七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深化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身边榜样。

开展文化活动,弘扬红色基因。

深入慰问帮扶,密切干群关系。

5. 这个七一 让党组织与党员以“心”对话

发送一张生日贺卡显用心

上好一堂初心党课显精心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显信心

敲响一回廉政警钟显安心

开展一场走访慰问显暖心

策划一个志愿活动显真心

增添一项党徽佩戴显决心

6. “三个到位”为党员“蓄能充电”

组织保障“到位”。

培训方式“到位”。

培训效果“到位”。

7. 社区“小网格”撬动城市“大治理”

多网合一,织密“红色网格”。

多元合力,激活“红色细胞”。

多岗合作,拓展“红色服务”。

8. 别样“七一”从“包”说起

机关干部“包保”作战“显担当”

小区党员“包办”服务“暖人心”

基层群众“包片”自治“有章法”

9. “五化协同”让基层“党味”浓起来

系统化推进,抓好集中攻坚

制度化规范,夯实组织基础

标准化建设,建强战斗堡垒

项目化管理,创新服务载体

信息化支撑,助力平台融合

10. “三高”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

坚持高站位紧盯目标抓推进。

坚持高标准强化督导抓整改。

坚持高质量注重实效抓重点。

11. 公众“议事厅”让人民群众成为社区“主人”

党建引领,社区搭台。

居民自治,协商共治。

多方参与,凝聚合力。

12. 党建引领“微”治理激活社区“大”动力

搭建“微”组织,引领“大”发展,群众找到“归属感”。

健全“微”平台,开展“大”服务,群众需求“能解决”。

实施“微”改造,提升“大”环境,群众感受“有变化”。

组织“微”认领,促进“大”整治,群众主动“做起来”。

履行“微”公约,守护“大”秩序,群众习惯“成约束”。

13. 打造博士人才“强磁场”

突出重点,以伯乐之眼“选”才。

搭建平台,以筑巢之策“聚”才。

细心服务,以“店小二”精神“留”才。

14. 机关党员作表率 志愿服务促“三风”

加强组织领导,让“三风”党员志愿服务“强”起来。

明确活动内容,让“三风”党员志愿服务“实”起来。

实施过程考核,让“三风”党员志愿服务“严”起来。

15. 增强绿色发展的“红色引力”

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打造红色引擎,强化绿色发展“支撑”

实施红色引领,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16. 盘活“沉睡资源” 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盘活“沉睡资源”,让集体经济逐年递增。

盘活“沉睡资源”,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盘活“沉睡资源”,让政风村风民风淳朴。

17. “量体裁衣”式考核

一尺量身,全方位细化指标。

一刀剪裁,多维度综合研判。

一针缝制,立体化重塑形象。

18. “三精三环节”加强公务员管理

精准招录,把好录用环节“入口关”。

精细管理,铺好成长环节“奠基石”。

精心关爱,注好使用环节“催化剂”。

19. “一馆、一班、一课堂”完善党员教育模式

“有声图书馆”让党建工作有声有色。

“社区党员轮训班”让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红色邻里微课堂”让党员学习就地、就近、就便。

20. “弈”活发展党员“全盘棋”

加强政治把关,下好政治品质“先手棋”。

严格发展程序,下好环节把控“关键棋”。

确保作用发挥,下好发展质量“制胜棋”。

21. 增“三味”提“三性” 抓实落细支部党日活动

学习教育增“党味”,注重提升党日活动的“政治性”。

从严从实增“辣味”,注重提升党日活动的“严肃性”。

实践活动增“情味”,注重提升党日活动的“群众性”。

22. “三措并举”着力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

抓组织建设,着力理顺机制建强队伍。

抓培训指导,着力落实责任提升水平。

抓示范引领,着力问题整改激发活力。

23. 百花齐放 协力共抓环境整治

夯实基点,构建强劲“红色引擎”

聚焦重点,配备精准“红色导航”

凝聚亮点,开拓崭新“红色智慧”

24. 一份“党味十足”的特殊“体检单”

印制“一本清”,形成“体检表”。

对照“检验单”,找准“病源体”。

分析“诊断书”,开好“处方药”。

打好“预防针”,增强“免疫力”。

25. 激发远教活力 助推脱贫攻坚

“大小屏”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全天候”服务,用好学习阵地。

“手把手”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26. 开展“七个起来” 喜迎党的生日

党旗打起来,强化先锋意识。

党徽戴起来,主动亮明身份。

党课讲起来,统一党员思想。

拳头举起来,强化初心使命。

队伍建起来,当好示范表率。

联防动起来,建设平安社区。

活动搞起来,弘扬新风正气。

27. 精准防控的“北京答卷”

精密部署,科学谋划,迅速吹响“集结号”。

精确摸排,“数”战“数”决,智慧赋能“安全网”。

精准管控,慎始如终,筑牢疫情“防御墙”。

精细服务,全力保障,搭起干群“连心桥”。

28. “三式”下活基层党建“一盘棋”

紧扣党建品牌打造“点穴式”抓重点

聚焦党建制度创新“标准式”促规范

坚持党建业务互融“集成式”创最佳

29. “红色引擎”为绿色发展赋能增效

红色传承强化绿色发展定力

组织引领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先锋示范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产业转型增强绿色发展活力

30. “红+绿”实训体系抓实党员教育

组建教育培训联盟。

建强县乡培训阵地。

办好五个特色课堂。

建立开放讲师队伍。

第9篇:绿色制造培训范文

质量文化质量

文化是指人们对有关质量问题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管理以及政治、经济和道德等教育的总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高职教育的生命,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和高职教育过程的始终,高职学生只有在校期间就受到质量文化的熏陶,才能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要搞好质量文化建设[2],首先要通过实训教学硬件设施环境的布局与布置,建设危机文化、质量警示文化(如警示标语和安全质量问题警示展板等)和品牌文化(如已有的特色、突出成绩、各类创新大赛成果及科研成果等的宣传),构建和谐自律的质量环境。其次要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最后还要完善并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这是是质量文化的有效保证。

安全文化

化工类实训室同化工企业一样,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以及剧流失等安全事故,因此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借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化工类实训室安全文化建设,力图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师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发意识,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3,4]。第一,建设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帽、急救药箱、防毒器具、防静电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各类安全画报、安全标志、标语(安全用电标示、安全用水标示、紧急逃生示意图、禁止烟火标示等),消防设施,各类超限自动保护、压力表、安全阀、呼吸阀等安全设备装置,有害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检测器等各种预警预报装置等。第二,建设安全精神文化,分为安全规章制度文化(如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存放使用承诺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防火制度、安全防护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和安全行为文化(如应急技能演练、安全知识竟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