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多种教学手段
生物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设置情景――导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教学手段和提供学生最前沿的生物学发展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平时不容易说明白的知识说清楚。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情况,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述,由于此图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学生很感兴趣,用带着欣赏的角度去识别鲜花的内外部结构及花粉受精路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特别强,对这个知识点学得主动,印象深刻。
二、精心设问――导思
新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情境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应着力去挖掘这些素材,其教学策略应以努力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如学习激素调节这一节内容,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活动,生长激素发现每一步的设想、推断,验证推断是否正确的实验设计都由学生来思考、回答。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节内容,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思维活跃,感受到探索发现并取得成功的乐趣,效果显著。
三、拓宽思路――导议
老师在课堂上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就会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者的比较,光是在理论上罗列几点二者的差别,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巧设陷井,挑起矛盾,然后澄清是非,总结出正确的识别技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牢固掌握知识。
四、保证时间――导问
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所提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得,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例如:七下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在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密度的地方向低密度的地方扩散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放学的时候乘公交车,车头很挤,但是车尾很松,你会往哪里走?由此想到气体的扩散呢?这样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也避免讲得过深。这种及时的、环环紧扣的提问,可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运用――导练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以及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选择、填空、识图、判断、简答)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
六、了解学情――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