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

第1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这就是后来形成的“因材施教”理论。所谓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差异教学原理

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但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而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相关差异出发,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最佳发展和充分发展,为学生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教学措施,这样才能使学生优点最大化,个性得以最佳发展。

(三)教学最优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所谓教学最优化理论,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原则要求,来制订或选择一个最好的工作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对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语言教学是一个社会过程,语言体现的是人的交往,人的交往是双向互动的,所以语言教学应该体现这种互动性。分级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涵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规定不同的英语教学目标,教授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评价模式,从而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和英语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其实质意义是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测试方法等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其总体指导思想为: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确立多元化考核体系。具体目标为:实行英语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增强其对未来工作、生活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境

民族院校作为我国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多地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在实际教学中,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因为存在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的语言思维转换,因此学习难度明显比较大。英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除本民族语和汉语学习的第三种语言,语言思维转换的复杂性、三语师资的缺乏以及教材文化内容的差异性等等都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难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然存在障碍。从基础教育的情况来看,民族院校学生由于所受基础教育的不同,相互之间差别较大,整体大学英语的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计划的整齐划一使得教学目标也缺乏弹性,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很受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如下困境:(1)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2)教材要求远高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3)学生的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开阔。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与学生有英语相关的情感交流。

(二)教师教学中的困境

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大多数高校有所不同。首先表现在民族院校的学生生源上,民族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汉族学生以及少部分来自内地的汉族学生,其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地域相对封闭、地理环境差、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由于历史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高考优惠政策才得以走进了大学校门,这些学生的总体水平与汉族学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次民族院校在办学特色和性质等方面与国内其他高校存在着种种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就相对复杂。

民族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条件限制,刚进校时词汇量较少,阅读量少,听力差,并且由于中学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低下,如果完全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四、对策探究

大多数高校自2004年以来都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实施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分级教学成效显著,证明可以成为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但是分级教学在民族院校也有其特殊性,需要从长计议。

(一)管理对策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以高度的协作精神和英语教学者一道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共同完成这一系统工程。

1.周密考虑分级。当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一般以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和入学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分级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学生高考失误加之高考后的彻底放松,其英语实际能力并未得以体现,若草率将这部分学生分入差班,会令其失望而自暴自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妨考虑学生意愿。

其次,在民族院校分级教学的关键应该在于处理好教学对象、教材选编以及教学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民族学院的分级教学应该提高对课本教材的要求,在教材难度的选择上,快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比实际水平稍高一些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听说材料较多的教材。而慢班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词汇量较少,语法规则不是很清楚,则应该选择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的,注重知识构建的教材。

2.人文化的分级教学。①关注学生心理。少数民族学生有着更强的自尊心,但由于长期的闭塞又相对内向,分进好班的可能会有莫名的压力,分进差班的会自尊心受挫,因此教学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并进行疏导,设法使学生明白分级教学是为了让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好。②广泛开展课外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英语学习氛围。由于面授时间有限,师生缺乏沟通,在网络课堂之外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交流的要求。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依据民族特色,采用英语角、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形式,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3.科学的班级管理及积极的部门协调。要想使分级教学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教学管理必需及时跟进。分级教学改革涉及到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各教学院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等的积极投入。大学英语教学部应分别针对各层次班的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根据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相关教学院系要从专业培养计划、班级管理、成绩管理和评优管理等方面对分级教学予以支持;教务处负责协调大学英语教学部与教学院系的协作,并做好教学资源配置、师资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激励方案,多方合力形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分级教学管理工作。

(二)分级教学的完善

1.更为完善的分级教学。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及所了解的民族院校实际现状,大胆提出一种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即大学初始年级,施行根据年度进步程度计算学习成绩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进步要求、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增加语言应用和交流的机会等方法,让民族院校大学生明确和实践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达到提高信心、丰富知识、增进了解的目的。其途径如下:

首先,提高信心,阶段性地鼓励进步。大一年级第一学期以高考英语成绩和入校测试英语成绩为基点,个性化自主学习依然是重头戏(因人而异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简化教材,有选择性地讲解教材。期末成绩考试综合成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50%+(试卷成绩+进步位次数)50%]。其次,有的放矢,激发兴趣。大一第二学期在保障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没有教材限制,人人处于新起点。期末综合成绩=[学生自主学习40%+(试卷成绩+指定读物词汇拥有量位次)60%]。最后,乘胜追击,巩固加强。大二年级起,课堂知识的传授力度加强,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英语语言,利用各校现有资源,定期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期末综合成绩=[自主学习30%+留学生活动20%+试卷成绩50%]。留学生活动评价成绩=[交谈次数40%+进步程度40%+语言水平20%]。

五、结语

总的来说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不应该人为地给学生或老师“分等级”,使成绩差的学生失去了享用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努力提高各层次课堂教学的效果,才是改革的唯一目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曹燕.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本科生英语学习障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第2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外语教育;历史回顾

社会变革往往是促成外语学习热潮出现的契机。鸦片战争后,在欧洲近代文化冲击下,清政府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并设立外语学校,开始了较正规的外语教育。早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时就招收十三、四岁学生入学学习外语。1903年以后,外语教育普遍从中学开始,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城市中,小学高小学生(11岁左右)就开始接受外语教育。

1876年,朝鲜被迫同日本缔结了《江华岛条约》,接着也被迫向欧美资本主义列强敞开了门户,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的输入,朝鲜政府采取了教育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近代学校。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化对朝鲜的侵略,在这危急关头,一些有志的民族主义者提出了“内修外学”的主张。“内修”指充实国力,“外学”指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就需要学习、掌握外语这一工具。

一、近代民族主义教育时期朝鲜族外语教育的兴起

从朝鲜半岛迁入的中国朝鲜族,在中国近代文化,尤其在朝鲜近代文化的影响下,于1906年创办了第一所朝鲜族近代学校即龙井瑞甸书塾。并以此为起点,创办了其它各类近代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日语和俄语等课程。例如,当时开设外语的学校有和龙县养正学堂(日语)、和龙县明东学校中学部(日语和英语)、龙井村东兴中学校(英语)、龙井村永新中学(英语)、和龙正东中学(英语和日语)、外国宗教团体创办的龙井明信女学校(英语)、龙井村恩真学校(英语)、延边各地的海员学校(英语)、和日立普通学校(日语)。民国四年(1915年)制定的垦民私立学校课程计划中,高等小学1年级开设英语,每周为1小时。民国十七年(1928年),吉林省教育厅有关垦民学校课程设置规定中,要求在高级小学设置英语和日语课。

当时,朝鲜族近代学校虽然开设外语课,但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反日私立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民族意识,继承、保持本民族文化,培养反日人才,所以谈不上普及外语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外语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延边朝鲜族外语教育

1930年以后,由于当时日本侵略势力不断深入,朝鲜族私立学校不得不增加日本语课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1932年起,朝鲜族高级小学增设日语课。1935年12月,伪间岛政府教授用语规定,日本人创办的间岛中央学校朝鲜族学生的授课用语必须用日语,不可使用朝鲜语。1938年,洲国推行所谓新学制,将日本语定为朝鲜族的国语。朝鲜族学校一律废除朝鲜语,以日语为教学用语。教科书是用日语翻译的洲国固定教科书。1943年,日本为强化对朝鲜族的日语教育,在延吉县建立了日语讲习所。在朝鲜族学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在校内取消朝鲜语的使用,结果迅速地普及了日语教育。

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学校为改革日伪时期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始引进苏联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从而引发了学习俄语的热潮。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延吉县县长杨嗣骧训令,把俄语定为外语。同年11月,中共延边地委和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废除了日伪奴化教育制度,撤销“日语”等课,开设俄语课。1948年制定的《延边朝鲜族中学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外语教学时数,初中每周为3学时,高中为4学时。延吉、龙井、图们等城市中有条件的中学开始设置俄语课。

三、建国后至80年代朝鲜族外语教育

1951年以后,朝鲜族中学不再设置俄语。但是从1958―195年度起,高中又开始开设外语课,各校根据师资条件开设俄语或英语,初中暂不开设外语。1958-1965学年度,朝鲜族高中外语课教学时数3-5学时。“(1966-1976)”期间,延边所有学校都停课闹革命。由于当时“文化越多越反动”的论调泛滥,外语教育陷入了瘫痪状态。

1976年10月,粉碎“”反革命集团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外语教育也得以恢复。1978年,延边教育学院组织了各县市部分外语教师学习1970年发表的《关于外语教育革命的讲话》,并对提高认识,克服外语无用论,恢复和加强外语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从1979年开始,延边地区部分小学试设日语,初高中均设外语课。据调查,当时开设日语的中学占67%,学习日语的中学生占79%。

1981年10月制定的《全日制朝鲜族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订意见》中指出:“从初中开始开设外语课,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切实打好一种外语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提高要求,努力做到一种外语基本过关。根据现有条件设日语,也可以设英语。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语种必须衔接”。1981年10月份全日制六年制朝鲜族中学外国语教学时数为:初中三年外语时数均为4学时,高中一、二年级为5学时,高中三年级为4学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执行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点有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此,我国对外语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朝鲜族学校也不例外。

四、20世纪90年代朝鲜族中小学外语教育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延边地区出现了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阶段开设外语的现象,外语学习热潮在全州中小学学生中形成。

1996-1997学年度朝鲜族小学外语开设情况调查表明:在全州8个县市中,除敦化市和安图县以外,小学阶段都开始开设外语课。一些城市实验小学或有条件的小学开设英语,一些农村小学开设日语,如汪清县城镇的4所小学开设英语,农村的14所小学开设日语。只有个别的农村小学开设英语,如珲春的英安乡小学。在选择语种时,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英语的人数越来越多。1996年6月,汪清实验二小做了一个调查,让小学毕业生自行选择语种,在278名毕业生中,除3人选择日语外,其余的学生都选择学习英语。延吉市新兴小学从1994年起开设英语,1995年招收的预备班和1―4年级的学生全部学习英语。1996-1997学年度,延吉市的9所朝鲜族小学中已有7所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包括新兴小学、太平小学、东山小学、中央小学、建工小学、延新小学和公园小学。只有延吉市延南小学和延边师范附属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朝鲜族中学外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如下特点:(1)中学学习英语的人数逐年增多。1996-1997学年,延边全州高三学生人数为5689名,其中259人(占总人数的5%)学习英语,5430人(占总人数的95%)学习日语。然而,在24600名初一学生中,有6000人(占总人数的24%)学习英语,18600人学习日语(占总人数的76%)。从这组数字中可以看到,进入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中学学习英语和学习日语学生的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学中,农村中学学习日语的人数仍占绝对优势。(2)中学仍然以开设日语为主。这种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原因是这期间形成了一定规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在各类考试中,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日语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成绩,为提高升学率,朝鲜族中学大都开设日语课。例如,延吉市5中,初一学年有8个日语班,2个英语班;初二学年有10个日语班,2个英语班;初三学年有12个日语班,3个英语班。同样,延吉市10中,延吉市13中,延吉市实验中学和延吉市第3中学的外语开设情况和延吉市5中情况相似,都是日语班多,英语班少。英语师资缺乏是90年代许多学校开设日语的想当重要的原因,农村中学几乎全部开设日语课,城市中学虽然逐步增设英语班,但是上日语班的学生仍占绝大多数。

1996年10月,延边州教育委员会下达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开设外语课的指示,决定从1997年秋季起,在城镇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开设外语课,并且规定朝鲜族小学开设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种,开设比例为6:4。

五、结语

回顾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外语教育在一个世纪中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21世纪朝鲜族外语教育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志编委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志1715-1988[M].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11).

[2] 延边州教委.教育统计资料1995-1996.延边州教育局,1996(12).

[3] 杨忠,张绍杰.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第3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摘 要:当今英语教学特别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搞清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对改进英语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为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本文以内地学前中职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长沙师范学院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内地中职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影响他们英语成绩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原因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内地中职藏族学生 英语学习 问卷调查

我校从2010年起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举办内地中职幼师班的计划,截至目前为止,已招收三届学生共293人。这些学生年龄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成为具有丰富情感,远大理想,强烈爱国心,健全人格的和谐个体,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目前各类内地中职班办学时间不长、分布较散,再加英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术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英语教学的横向联系甚少,尤其是对内地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几乎还是空白。本文根据自己近年来班英语教学的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本校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力求找到解决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突破口。

二、研究设计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通过本问卷调查,了解长沙师范学院学前中职藏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信心、目的、期望、方法、习惯、能力、困难等基本情况以及对英语教学状况的评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

本人以笔者所在的长沙师范学院为例, 研究内地学前中职藏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涉及学前教育专业10、11、12三个年级的藏族学生, 其中10级学生95人,11级学生92人,12级90人,男女生都有。在该项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法和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形式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对自己英语学习情况的基本评估,对学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基本评估;对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和要求等。题目设计为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师随堂向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77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65份。

三、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绝大多数藏族学生英语底子太差

由表1可以看出,所有藏族学生在初中阶段均学习过两年以上英语,71.8%的学生学习过3年英语,少部分学生学过三年以上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短,但是由于地区初中教育主课为藏语、汉语和数学,英语并不是主课,加上地区的教学水平和内地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与内地初中毕业生相比差距比较大。

另外,水平参差不齐。所有学生中,学习英语时间最长的7年,最短的从未接触过英语,英语水平差异显而易见;即使学习英语时间相当,由于来自不同地区教育水平不同,英语水平也是层次不一。水平好的学生与本地中职生不相上下,现使用的中职英语教材难度基本可以接受,最差的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也不会写,教材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无字天书,开展英语教学有相当的难度。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有的学生则全然不懂。

由此可见,尽快解决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底子差的问题是摆在内地中职英语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英语基础教学,在初级阶段把重点放在英语语音上。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过好语音关。通过语音促进词汇教学、听说教学和读写教学。使学生逐渐从单词的音、形、义,过渡到用法,从句子的朗读过渡到听、写,进而达到正确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英语。

(二)大部分藏族学生英语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

从表3中可以看出,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因为入学前,学生在初中的英语课程并非主课,学生基础不扎实。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藏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学生对学习并没有迫切的要求,外部的学习压力也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课堂学习任务课后书面作业基本可以按时完成,但课后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却相当少,72.4%的藏族学生课后自学英语的时间不到1小时,只有不到10%的学生课后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才超过5小时。这样英语学习效果很难得到巩固,水平难以提高。

(三)多数藏族学生难以达到目前的教学要求

目前一半以上的内地学前中职学生对目前的英语课程教学进度是满意的,而极少数英语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学习期望高的学生则感到不满意,41%的学生则认为太快,说明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分清情况,区别对待。首先要搞清原因,是基础差所致,学习时间投入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对基础差的,采取补课的方式;对学习不用功的,采取教育、鼓励、和鞭策的方式,促使他们学习;对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则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同时,老师应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 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其他同学。

四、结论与对策

(一)强化英语基础,提高听说能力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职藏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经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原有英语基础差,大部分学生没有过张口说英语的经历,以往也缺乏听说读写的专门训练,甚至有的学生连 26 个英文字母都没有完全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授课教师可以从语言的基础抓起,例如词汇、语法、音标等等。没有这些基础知识,英语学习就是无水之源,因此,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语言基础可以作为培养信心的第一步。授课教师还要多做学生思想工作,举各种英语学习成功者的事例让学生重建信心。

(二)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教育,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主观上讲,内地中职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不知道学习英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教育与文化上的差异,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性和英语在其中所起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学习英语是能够建设自己国家和家乡的重要工具。同时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

藏族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是影响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经调查研究表明(刘全国,2005),藏族学生最喜欢视觉型学习风格,最不喜欢循序渐进型学习风格。喜欢视觉型学习方式符合我国学生的整体认知特点,对循序渐进型学习方式的排斥则受藏族地区英语教育水平的制约。受此影响,藏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会对自己提出比较高啊的要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坐久了会产生思维停滞现象,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老师就得多发些心思,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手段不断变化,让学生对英语学习随时保持新鲜感。同时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激活他们的思维,并通过反复提问和检查,时刻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

(四)适当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的学习和巩固不仅在课内,还体现在课外。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外时间可能运用语言的机会。一开始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英语兴趣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爱说英语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兴趣,改善学习成绩。活动可依据藏族学生的基础适当开展,难度适中,如让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编排英语节目,进行影片对白等。在我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英语文化节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选手进行表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英语中取得了成就感,很多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养成了敢说和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英语应用能力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五)改变教师观念,探索适应内地中职学生英语教学的新思路

班的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特殊在教育的对象不同,英语教学是第三语言的教学。但特殊并不意味着教学要完全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可塑性。教师不要太片面和主观,不要过分低估了藏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才能。如学生能歌善舞,具有很好的表现力。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表现力牵引到英语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学要能吸引学生。教师要经常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高业务素质,把班的英语教学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努力探索适应学生的英语教学方式。时代对班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努力做科研型教师,在班英语教学的得与失中反复地体会和思索,针对教育对象的民族特征,探索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第4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教育;研究

一、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实施

如费什曼指出,[1]少数民族语言之所以濒危,是因为它们缺乏两代间的非正式传输和非正式的日常生活支持,而并不是因为没有在学校里教授这些语言或者这些语言缺乏官方地位。不过,由于官方政策禁止或限制某些语言的使用,已经被看作语言同化的人,所以有些人,如斯库特纳布·坎加斯,[2]把禁止或限制某些语言的使用看作是对语言有计划的灭种和屠杀行为。

然而,如果不是完全曲解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话,这里有个就语言和政策两者关系而得出的草率和简单化的例子。正如本顿指出:“在允许讲民族语言和实际能讲民族语言之间是有区别的”。[3]在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区,巴斯克语使用者一直不愿用巴斯克语进行行政管理,不是他们不被允许这么做,而是他们操作起来有困难。由于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而疏漏了巴斯克语的教育,很多民众已经对在这一区域使用的新的生造术语感到陌生了。[4]

所以,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迫切需要发展一套完整的计划,并获得大范围内群体的支持,也包括当地的学校。为了协助这一需要全面统筹的工作,勃兰特和阿陽门提出了一套极为详尽也能为当地所接受的“语言规划细则”并将其附在语言保护复兴实用手册附录上。[8]细则包括12项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当地居民参与到语言复兴事业中:(1)解除语言学习和双语的神话;(2)理解深藏语言背后的价值观;(3)认清语用和双语的信条;(4)清楚表达社区规划的蓝图;(5)为向往的未来设定目标;(6)根据既定目标检验目前社区各项实施情况;(7)为目标的实现建立更加开阔的信息网;(8)召集个体或团体实现目标;(9)找出语言缺失、语言保护和语言复兴各个环节的关键;(10)聚焦少数语言独一无二的功能;(11)完善语言和教育政策;(12)实施使用全面的计划。

之后,各国都逐渐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例如,1994年11月,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双语教学和少数民族语言事物办公室召开了圆桌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制定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复兴的详尽计划。会议讨论了理论基础、政策法规、计划实施、调查研究、社区问题和成人民族语言教育问题。

二、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教学实践

在1989年的《加拿大本土教育》特别主题刊号“语言是祖先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上,勃兰特和阿陽门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复兴提出了实际建议,他们建议家庭成员用简单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而不要通过教孩子零碎的单词如食物、颜色或者数字来教民族语言”。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实用的谈话,向他们提问、告诉他们在实际场景中应该怎么说本民族语言,比如“让你爷爷给你一些吃的”,或尽量让他们自己造句。

欣顿强调,[9]成年人学先语言也是需要花时间的,还要克服犯错带来的尴尬和不认真的态度。她还说,通过翻译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远比通过学习语法来学习,民族语言要好。

同时,老师们一直在找记忆少数民族语言的方法,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来教学的老师研究自然教学法。“自然教育法”适用于语言教学的原则,在其它的方法论中也已经证明是有成效的。如罗札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是其所取得的成功,另一方面是颠覆了大多数课堂的认知强调法。[10]贝立兹的语言教育法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是另一个有效的语言教育方法。贝立兹语言教育法适用于贝立兹学校教授的所有语言。这个方法没有对外出版,而是非公开的私底下传授给小班教学的老师。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所以要成为贝立兹的老师的先决条件是:(1)教授的语言必须是老师的母语;(2)老师必须在小学各个年级教授过母语。

贝立兹语言教育法的根本是一轮又一轮的问题的陈述,通常有三个目标,三个陈述和三个情景。问题的真实性能够使学生专注,不同语境能让学生避免简单的鹦鹉学舌。学习环节从三个简单的真实的陈述开始:纸、笔、书。从肯定到否定轮流提问,然后再回到陈述,如笔?不。书?不。纸?是的。很快,问题和陈述逐渐复杂,如贝立兹先生要去伦敦吗?不,贝立兹先生不去伦敦。贝立兹先生要去巴黎吗?不,贝立兹先生不去巴黎。贝立兹先生要去哪里?贝立兹先生要去罗马……贝立兹先生要去罗马吗?不……立兹贝先生要去伦敦吗?如此反复)。在贝立兹的课堂上,一半的时间老师用目标语提问,另一半时间由学生用目标语来回答。最先的30堂课,学生只能完全依赖模仿老师的发音。贝立兹语言班强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费用昂贵,他们的教学又快又好。贝立兹的方法可能无法在学校的大班中进行,但是它还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很快的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

三、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

虽然单靠学校是不能实现语言的保护和复兴的,因为关键还是在家庭和社区,但学校也是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学校里系统的教学、采用合理的方法、周期性的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社区民族语言的使用。此外,如果学校把民族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来设置,就会收到与其它学科一样的重视。这些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无意识的,但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在学校里高效率教语言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教学方法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而课程又需要有良好的教材来支持。一个项目中能衍生出怎样的课程和教材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应该和校长、老师以及双语助手一起了解、讨论这些因素。如果得到参加过多个语言项目的帮助者的支持,那就能加快整个过程的进度。

实行语言保护项目成功的例子有白令海峡上的圣劳伦斯岛,位于阿拉斯加西海岸150英里处,离西伯利亚仅40英里。这个广阔贫瘠的岛上共住着600多个爱斯基摩人,分成两个群落,甘伯尔和萨文格。白令海峡在两个群落里都开设了学校。这两个群落入学儿童的主要语言是西伯利亚语。这是阿拉斯加爱斯基摩语中的一种,只在本岛和西伯利亚沿海使用。最近几年,岛上居民把他们的语言称作圣劳伦斯岛中西伯利亚语,而不再成为西伯利亚语。

因为孩子们的第一语言是西伯利亚与,所以教室里都有语言助理。除了协助教室上课,西伯利亚有一个传统就是助理每天可以上30-45分钟的课。因为没有教学范围和进度,老师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各自教的是什么。所以,学生能学到的比他们原想的要多,比如他们感兴趣的文化话题:海豹。为了改进教学项目,1983年校区聘请了一个顾问来帮助指导老师教学。

评估结果显示,最好的方法是入学第一年学习西伯利亚语,再用相对轻松的方法转入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最适合这个地区是育空-卡斯柯姆河三角洲西伯利亚语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模式。相较于卡斯柯姆河下游学校3000个学生的规模,岛上学生人数只有300多名,财政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圣劳伦斯岛学校的时间安排是一样的:每天30-45分钟的指导。在Title VII双语教学的启发下,学校提出规划,规定了西伯利亚语教学的范围和课堂上文化内容的传授;设立了西伯利亚语阅读项目,巩固了现有初级水平的阅读材料;为高中生编写了西伯利亚语和英语两种双语版的三册精装版图书,内容为本地历史。Title VII双语教学资助项目督促教材研发中心的成员为4-8年纪学生编著五本未删节的西伯利亚和英语双语的初级读物。

通过有力的识字项目,学校为社区保护了少数民族语言,也减少了英语电视节目对每个家庭的影响。

四、结论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复兴成功与否并不是族群首领或学校行政人员是否能以法案为标准的。实际上他们在族群中“值班”也使得印第安教育名誉扫地、真正需要的是前文提到的课程设置,以及语言专家研究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材。

所以如果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儿童早期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并与政府资助的双语项目联合起来,就能增强少数民族族群的家庭凝聚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双语技能,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复兴。

参考文献

[1]FISHMAN,J.A.1997.“Maintaining languages.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In:Gina Cantoni,ed.,Stabilizing Indigenous Languages,186-98.Flagstaff,Ariz.: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2]SKUTNABB-KANGAS,T.2000.Linguistic Genocide in Education-or Worldwide Diversity and Human Rights?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BENTON,R.1999.Maori Language Revitalization.Final Report,Wellington,New Zealand.

[4]GARDNER,N.1999.Basque in Education in the Basque Autonomous Community.Vitoria-Gasteiz:Eusko Jaurlaritzaren Argitalpen Zerbitzu Nagusia.

[5]MCCARTY,T.and L.WATAHOMIGIE.1998.“Indigenous community-based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USA”.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 11(3):309-25.Special issue on Indigenous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Edited by Stephen May.

[6]NETTLE,D.and S.ROMAINE.2000.Vanishing Voices.The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STRUBELL,M.2001.“Catalan a decade later”.In:J.A.Fishman,ed.,op.cit.,260-84.TABOURET-KELLER,A.,R.B.LE PAGE.,P.

[8]Brandt,E.A.,& Ayoungman,V.1989.Language renewal and language maintenance:A practical guide.Canadian Journal of Native Education,16(2),42-77.

[9]Hinton,L.1990/91.How to learn your language.News from Native California,5(1),34-36.

[10]Lozanov,G.,& Gateva,E.1988.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uggesopedic manual.New York:Gordon & Breach.

基金项目:本文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欧盟促进语言多元化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850039)资助发表。

第5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 英语学习 困难 调查与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1],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基本原则,强调基础和语言应用并重,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未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困难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使学生尽快达到《基本要求》的目标,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对本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研,旨在针对突出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教学建议。

2.理论依据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该理论着重于人们依据原因推论的信息,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的三向度归因理论[2],其理论的三个向度为:一,因素来源。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系内因还是外因。二,稳定性。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否可以改变。三,能控制性。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否属于个人意志的控制范围。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组合常常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有大量研究表明:导致学生在学科上低成就的原因很多,有个体的心理因素,也有外界的环境因素。

3.研究方法

3.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为了了解民族医学院校高职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状况,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7级专科生就英语学习困难的现状开展了一些调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给高职高专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从而为今后的民族医学院校的专科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3.2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找出民族医学院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所在,并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3.3研究对象

调查的对象是右江民族医学院2007级专科一年级的100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检验专业和药品营销专业。

3.4研究工具

采取了问卷和部分面谈两种形式,调查工具为调查问卷一份,并进行了访谈。问卷参考了潘妮[3]的有关英语学习问卷调查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回收问卷后,任意选取了20名愿意合作的被调查者分别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其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3.5数据收集与分析

调查于2007年11月份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为确保学生认真对待自己所选的选项,问卷调查是利用上课时间,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的。收集数据后,利用Excel 2000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频率分析,随后连同面谈录音进行了记录、整理、分析。

4.调查结果与分析

4.1造成英语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有28%的学生认为造成英语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的英语基础差,40%的学生则认为是对英语没什么兴趣,32%的学生认为是方法不当。后访谈了20名学生,面谈中5位学生指出英语学习困难主要是自己的基础知识薄弱;7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有4位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较有兴趣,可由于基础太差,无从学起;还有4名学生提到自己学习已很努力,但由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事倍功半。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英语基础差,加上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是高职生源问题,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统招生,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3+2学生,通过对口升学招收的职高生、中专生。由于扩招,高职生源质量降低,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成绩明显低得多,而3+2生源质量更差,基本上只学过初中三年英语。在英语词汇量的调查中,掌握500―800个词汇的学生有26%,掌握900―1200个词汇的有42%,只有32%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在1200个之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与大纲要求掌握的1800个词汇相差甚远,词汇量的缺乏,学习方法的欠缺,加之大多数学生由于对英语学习认识不足,对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不能正确对待,因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尽管一些学生对英语也感兴趣,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这些都表明了我院很大一部分的高职生英语层次低,基础知识薄弱。同时,也反映出学生自学能力低,学习兴趣不浓,应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加以引导。

4.2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使用

根据调查结果,52%的学生从不做英语学习计划,只有18%的学生做,还有30%的学生不懂怎么做学习计划。面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计划,有的说就算做了往往也因一些原因而不能按计划进行,有的学生则说不知道如何做。由于大部分学生没做英语学习计划,这样,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学生就不可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回答“你课外自学英语吗?”这一问题上,有64%的学生课外偶尔学英语,30%的学生选择“很少学”,6%的学生从不学,竟无一人选择经常学。由此可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相当多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对高校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在调查阅读时如何对待新单词、词组时,54%的学生只要的词,2%的学生阅读时从不查字典,12%的学生每个生词都查字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新的单词、词组。此外,32%的学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想查就查。通过面谈得知,有的学生认为查字典浪费时间,还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连字典都没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方法与策略欠佳,他们不会采用相关的英语学习策略,不善于安排和组织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更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学习任务。这都需要英语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帮助。

4.3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

根据调查结果,78%的学生不怎么满意现有的教学条件。我院的专科班均采取大班授课,每班约为120人,尽管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但教室座位固定,很难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同时,由于条件限制,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练习的机会少。有24%的学生指出“不怎么跟得上教学进度”,14%的学生认为“跟不上”。面谈中,学生坦言,他们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是因为教材难度大,且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因而,学到的东西也少。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受挫,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这对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4.4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其它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其它因素当中,无人选择“智力不及”,有8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自身“缺乏毅力”。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较差,自主自立能力较差,缺乏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18%的学生认为是“信心不足”,因为基础差,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因而,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据调查,学生每周课外用以英语学习的时间很少,54%的学生只花1―2小时,42%的学生花3―4小时,只有4%的学生花5小时以上。面谈中,学生指出没有时间学,一方面因为在校时间短,专业课学习紧张,另一方面也与学习方法不当、时间分配不合理有关。可见,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

5.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民族医学院校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差,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欠缺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原因,以及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限制,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困难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多数学生想把英语学好,但在学习中,存在着英语基础差、学习没有计划、学习方法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应用并训练他们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毅力。而学校也应该考虑到高职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优化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S].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10.

[2]Weiner B.Theories of Motivation[M].Chicago:Rand McNaly,1972.

第6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听说教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李建红(197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李维毅(1991-),女,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27-02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1]。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最早把“行动”和“研究”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约翰·柯利尔(J. Collier)。随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Lewin)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实践模式作了全面的阐述。

行动研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凯米斯(Kemmis)和罗宾·马可泰格特( Mctaggart)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并将这种反思过程分成四个步骤: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把方案付诸于实践);观察(观察并记录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并将此作为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基础)。

美国学者斯蒂芬·考瑞(Stephen Corey)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将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用于解决教育管理及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的发展就紧紧联系了起来, 大部分论述英语教师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的论文对行动研究都存在不同角度的论述[2]。与此同时,行动研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中对行动研究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参与和展开调查研究,并按一系列步骤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3]。然而,尽管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我国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

二、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强调教师的“研究者”身份

“教师及研究者”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劳伦斯·斯特豪斯在《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中提出的。他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目的[5]。通过行动研究的概念说明,作为教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及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因此,教师作为积极的“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应当取代长期以来消极的“教书匠”的形象。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中,著名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 认为协调 、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语言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促使语言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他还强调, 这种“协调”依赖于教师本人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辨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而行动实践是链接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桥梁[6]。教师同时扮演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这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从而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英语教师应当把自己作为研究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动发现英语教学中问题(如在听说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少,学生对听说的兴趣低),并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谈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此外,教师在主动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同时,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上的禁锢),对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倡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一种灵活、认真的动态分析过程[7]。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及核心环节,正是通过反思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中单独的环节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双向的整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研究计划方案,从实施计划方案到推广计划方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观察、对比、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合理、更科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教学情境、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分成三个步骤:研究、开发和推广,即RD&D模式。这种模式是单向的,而行动研究是螺旋式的不断循环的反思过程,加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得单向线性发展变成双向循环过程。

三、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实例

(一)背景

以笔者曾经实习所带的两个实力相近的高一英语班级,一个班(A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B班)作为对照组。

(二)问题

两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及读写能力。

(三)假设导致问题的原因

1.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后花在听说上的时间少。

2.学生对英语听力以及交际的兴趣不高。

(四)进行初步调查

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大多数(50%以上)学生以考试为导向,因为考试主要以阅读、写作为主,听力、口语为辅,因此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听说上。

2.部分(37%)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并且认为去英语角的作用不大。

3.高中学生学业紧张,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语法、写作和阅读,用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上的时间只有约30%。

(五)设计教学计划

通过初步调查,笔者发现前期假设是部分正确的,于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方案(以《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一课为例):

1.提高兴趣:找到和所学课文单词或者内容相关的美剧片段及其他英文视频或歌曲,进行字幕或歌词填空,以加强和课文单词相关的视听练习。找到相关美剧及视频有:Friends, Cast Away, Aquamarine, Lizzie McGuire, toys. 相关歌曲:Auld Lang Syne, Trouble is a Friend。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短剧表演、限时演讲或辩论赛。例如,根据美剧Friends第一季第一集中Rachel逃婚投奔朋友那一段进行剧本改编并且表演,以friends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或者以“朋友多好还是朋友少好”作为辩题进行班级辩论赛。

3.结成合作互助小组:组建两人合作小组,一位同学听说及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同学则较弱,以强带弱,促进较弱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练习30分钟。

(六)实践计划

将以上教学方案在实验组A班实践1个月,而对照组B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

(七)观察效果

1.课堂观察:发现A班90%的同学在视听练习课堂认真练习,专心听讲,尽管有的字幕填空以及歌词听写练习学生正确率只有约40%,并没有打消学生对视听练习的热情与兴趣;短剧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学生编剧的创新意识,但是口语方面仍有不足,句子朗诵不连贯,学生往往把重心放在剧本幽默程度而非口语交际上;演讲以及辩论学生参与率只有43%,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全班同学上台展现,并且每次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的都是班里几个尤其积极活跃的学生。

2.调查问卷:大约60%学生更愿意通过字幕及歌词进行听写练习;短剧提高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短剧表演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但56%学生认为其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作用;演讲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能力,但近50%学生认为“压力大,会紧张,没时间”;合作小组对较弱的学生更有利,较强的学生则表示更希望与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从一个月的整体效果来看,A班学生由于整体听说练习量大,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间多,因此班级整体听说实力有所提高,相较于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B班,A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明显提升,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联系。

(八)反思计划效果

第一个计划教学方案比较受欢迎,学生乐意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听力能力;短剧及演讲辩论充分展现了部分学生的口语才能,而一些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仍旧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合作小组确实提高了较弱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较强学生则没能提升口语能力。因此,在计划一上仍可以继续实施,短剧表演则以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多进行口语能力的引导为主,演讲及辩论应当平等分配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至于合作小组,可以适当缩小两位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差距,以平衡小组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行动研究具有“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对行动而研究(research of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的特征[8],以行动为研究对象,合作为研究方式,反思为研究核心,改进为研究目的,对教育改革,尤其是外语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学者Burns 在总结外语教学行动研究时提出了:具体教学或学习情境中解决实际具体问题;巩固课堂改革和创新;减小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之间差距;促进反思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英语教师了解研究方法、丰富科研知识;促进教师自己的实践理论六个研究目标。

在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英语教师应当对照以上目标,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有效地使自己从中受到教育, 发展职业判断能力、专业化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9]。

参考文献:

[1]吴宗杰. 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1).

[2]Wallace, M. J . 李静纯导读.Act ion Research f 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9]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Stenhouse, L.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 London: Heieman, 1975.

[6]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7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罗海斌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民族大学在2016年4月成立国际太极学院,并逐步建立太极拳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17年上半年,学院计划到印度、缅甸等国设立太极学院分院,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

在当天开展的第一堂太极公益课上,到场学习的同学、老师都兴致勃勃。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同学刀成忠称,以前很少接触太极拳,今天上课之后感觉越练越轻松,太O拳“以柔克刚”的打法十分精妙,今后会经常来学习。

“我们开设太极拳公益课,一方面是为了回馈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太极文化,普及养生知识。”负责授课的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太极学院教师顾礼表示,太极拳属于内家功法,从内到外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虽然社会人士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不一,但在太极拳一招一式的套路中,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适于所有的人群,只要坚持练习就会有成效。

据悉,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太极学院将在2017年春季学期每周二、三、四17时20分至18时50分开设太极公益课。

曲靖市中小学构建“七好”标准加强党建

《中国教育报》消息 针对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的“短板”,曲靖市按照省委“无的要有,有的要强,统筹谋划,分类推进”的要求,问诊把脉,深入查找问题,出台中小学校党建“七好”指导性标准,示范推动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

曲靖市在查找中小学党建工作问题中发现,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党的组织覆盖不全面,“不好管”“管不好”,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6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为补齐这个短板,曲靖市认真筛选确定了23所学校作为党建示范点学校,由市、县组织部门、教育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现场指导组具体指导工作,按照学校党建“阵地建设好”、党的组织“班子建设好”、学校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好”、党建活动“保障能力好”、学校发展“工作业绩好”、党建文化“特色显现好”等“七好”指导性标准推进中小学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好”要求亮出教育方针,规范组织牌子,建有活动场所,重视国旗教育,党务政务公开,宣传内容规范;“班子建设好”要求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换届规范,成绩突出;“队伍建设好”要求亮身份、树形象,抓学习、提素质,抓常规、强规范;“机制建设好”要求制度健全,文档规范;“保障能力好”要求有党建工作机构,有党务工作人员,有党建工作经费,有党建工作考核;“工作业绩好”要求班子工作扎实,群众基础扎实,德育工作扎实,群团工作扎实,办学成绩显著;“特色显现好”要求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党建特色主题突出。

上海数学教材将在英国翻译出版并供部分小学使用

第8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一、招生政策

1.招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原则。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2.生源范围

(1)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7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上述地区汉族考生应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2)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

3.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确认由考生所在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教处等相关处室负责。考生所在省(区、市)是指考生档案、户口所在省(区、市)。

4.报考方式与普通博士考生相同,但报考前须通过报考资格审查。

5.考生不能在普通博士生招生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之间调剂录取。

6.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直接入校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自理。博士学费为每年10000元,总计30000元。我校实行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等。

7.骨干计划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限报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同时签订博士研究生定向协议书。

二、报名与考试

(一)报考条件:详见《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报名流程

1.填写登记表:下载并填写《报考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考生登记表》)。

2.资格审查与确认: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考生登记表》等材料(具体要求请咨询定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申请定向培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和确认。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以邮政EMS特快专递方式在2017年月3月10日以前,随同其他报考材料将《考生登记表》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430074

3.网上报名:2017年1月至2月。具体注意事项在“报名须知”中告知,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信息。考生报名前应确定本人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初试

考试时间:2017年4月(详见我校公布时间)。

考试地点:中南民族大学15号教学楼(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初试(笔试)科目:

1.英语

2.业务课:共2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详见招生目录。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3门(政治理论、2门专业课),详见招生目录。

英语科目使用湖北省博士招生英语联考试题,其他科目由我校命题。

(四)复试

复试时间:2017年4月(详见我校公布时间)。

复试地点: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复试方式:专业综合面试

三、录取

1.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各生源省(区)的人才需求。

2.我校依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硕士 (或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质量、宁缺勿滥。

3.在考生综合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录取的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80%。

4.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被录取考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协议先由考生与招生单位签订,再与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单位签订。

5.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单位连续服务至少8年(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本计划学习毕业的,必须回原单位继续工作至少12年)。

四、教育管理

1. 招生单位是骨干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责任主体。凡涉及学生在校期间教育管理服务的各类事项,如出国交换学习、学籍变动、学生奖助等,均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2.我校坚持“严、爱、细”原则,对骨干计划学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不降低考试标准。

3.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等按国家及招生单位相关规定缴纳。学校按照国家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奖励资助。在开展奖助学金评定时,对骨干计划学生予以适当倾斜。

五、就业相关问题

1.骨干计划学生毕业后,必须履行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2.在职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考生派遣回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档案转回原工作单位、就业单位或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十月

第9篇:上班族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字: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教学进程 发展趋势

1.关于双语教育的界定

关于双语教育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英国教育家Derek Rown tree认为:“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每种语一言讲授的课业约占一半”。《朗曼语言学辞典》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主课。”世界双语教育专家麦凯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制,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

2.世界各地双语教学进程

2.1中国浸入式双语教育

中国双语教育从理论上讲是由大卫·菲利普斯和奥克斯发明的四阶段的教育借鉴模型是一个框架,这个借鉴模式的四个阶段主要是跨国家的吸引力、决策执行和国际化/本土化。主要用于分析政策迁移,从国家宏观层面考虑。中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就是用这个模式进行分析的。采用该模型作为一个分析框架的目的是:测试的四个阶段模式的适宜性和适用性分析教育模式的迁移,通过系统地探索了复杂的迁移过程,从而发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转移的情况下英语浸入式的性质和独特的功能,预见借鉴国未来的传输模式。

在案例研究中,主要采取“四个阶段的教育借鉴”的模式,使用口述的方法分析中国的英语沉浸课程。研究模式迁移是否经过四个阶段及这些阶段之间的关系。项目成立几年以后,评估表就发放给幼儿园,小学的学生以评估学生的语音意识,认知能力,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发展,学科学习成就等,研究表明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好了,他们更积极和创造性地学习英语,更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并展示更好的口头沟通技巧,他们表现出更好的文字识别能力,对汉字的识别能力和非浸没的同学是一样的。此外,浸没班级学生在科目,如语文和数学与非浸没学生相比在期末考试测验中排名要高。评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英语浸末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素养、能力和计算,对他们的第一语言学习,数学成绩也没有多大影响。从这些评估的结果,我们建议,借由北美的做法,可以使英语沉浸实行现实和有效的方案。

2.2美国双语言计划

在美国,语言的多样化和越来越多的移民导致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教育,当今,学校校区报道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超过了400种。学者(wiley and wright)提到人口的转变使得人们一直在争论什么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少数民族学生的方法。在美国的历史上,很多群体试图维护他们的本土语言。双语言是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习两种语言的识字和内容。在美国,大部分的双语言计划是教英语和西班牙语,虽然越来越多的计划使用的伙伴语言除了使用西班牙语以外还有如,阿拉伯语、汉语、法语、日语、韩语。双语言教育项目中,在小学阶段,伙伴语言在一天的教学当中至少要教半天。双语言计划,一般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并延长至少5年,虽然许多持续到初中和高中学校。在佛罗里达州有一个较高的教育(学士、硕士)计划。这些活动旨在学生能有双语(流利地讲两种语言),两文(读、写两种语言的能力)的能力,而在学业上学生能具备跨文化的能力。

双语言侵入式项目与传统的双语教学所不同的是:在教室里主语和少数语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两种语言都会教,而且所教的时间是一样的。学者(lindholm-leary)认为,在美国,双语言教育有潜力消除双语教育的消极地位。原因是双语言项目在一个有两种语言(主流语和少数民族语)混合的班级里结合了双语教育与侵入式教育两种模式,而这些学生的目标是能够使用双语与双文字的。

2.3澳大利亚双语教育中的双介质方法

在传统的少数民族语境当中的双介质教育计划,主要是为了提升宣传少数民族语言而设计的。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次性接受两种语言的学习,可以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Christian and torres-guzma认为,学者将集中讨论在克拉根福斯洛文尼亚的德语学校及澳大利亚南部联邦州—卡林西亚双介质模型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这个案例主要研究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经历,主要是为了反映双介质项目如何适应不同的学习者及异质语言的倾向。这个项目用总结语言履历方法和民族志方法研究多语言。

实施不同的双介质方法减少双语教育的过渡进程,也解决了在学校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仍然代表在奥地利的双语教育景观。首先,学校获得主要来自周围环境的承诺,部分是从政治当局,在某种意义上说,少数群体组织,大多是教师,家长及学生,从积极的合作谈判教育目标参与者。这些先决条件广泛体现在代表性的条款里(如语言景观),在适当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可用性或上下文敏感的教学原则。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在语言教育领域之外进一步刺激学生使用不同语言。教师的承诺还包括一个显著的双向和多语种角色模型,用来支持学生作为一个多语言者的自身建设。双介质模型的基于时间的元素,可能在这方面似乎是适当的,因为他们不分配单一语言老师,学生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老师是具备两种语言的能力。

2.4新加坡过渡-保持双语教育

在新加坡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语言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关系到把元民族统一为一种国家意识的建国大事。而新加坡华人因接受英文教育或华文教育分为两大阵营,造成严重的隔阂,双语教育的实施逐步解决了语言的政治问题,消除了上述两大阵营之间的隔阂。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模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双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属于“过渡-保持双语教育模式”,“过渡”与“保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保持中过渡、过渡中也伴随着保持”,以“过渡为主、保持为辅”。“过渡—保持双语教育”不仅统一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教育源流、教学语言,而且统一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促进了新加坡的政治及社会稳定、四大民族和谐、经济高度发展,而在普及英语的同时民族语言与文化也得以保持。从目前的语言能力来看,大多数汉族学生英语能力最强,华语口头交际能力也比较强,英汉双语能力一样很好的学生比例稳步增加。“过渡—保持双语教育”是新加坡保持母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比较合理有效地把母语保持下来。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目标已经达到,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是适合其国情的成功政策,应予积极评价。

3.总结与反思

世界上出现的诸多双语教育类型,其根源在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的教育语言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所持的指导思想有差异。世界双语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表明,许多国家实施双语教育都是语言强迫同化失败后的必然选择。多样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源泉。目前,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一体化与多样化的摩擦与冲突中,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摆脱这一困境找到了一条途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要求平等对待任何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平等地发展它们,就要实施双语教育。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官方或民间的双语教育研究和执行机构,进行各种双语教育模式的实验、推广。可以断言,未来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双语教育是未来国际社会多元文化教育的主流。

参考文献:

[1]QIANG Haiyan.English immersion in china as a case of educational transfer.Front educ china,2010,6.

[2]Mangraet Gibson.Minority Status and Schooling Garland,1991.

[3]Ofelia Garcia & Colin Baker.policy and Practice in bilingual educ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1995.

[4]Manka M.Varghese & Caryn Park.Can Dual-language programs Save Bilingual Education.journal of Latinos and education,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