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精选(九篇)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

第1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关键词: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实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教学优点

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来教学的,即学院就是酒店。学院的组成部分是餐厅、客房、前厅,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该校的客房操作课程在教学中有如下优点:

(一)实践课程安排密集

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是在学生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一般而言是学习五周,客房操作课程的学习内容即实际操作客房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工作量每周都会增加,以提高学生承受工作负荷的能力。每周三天,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中午1小时用餐时间,把全校学生的客房以走人房的标准清扫。时间上与酒店客房部工作安排类似,密集的操作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让学生能够早一步适应未来酒店客房部的工作强度。

(二)岗位分工明确

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中主要岗位是洗衣房、公共区域、客房清扫、领班,这根据排班表互相轮流,第一次操作课程安排1小时的岗前培训课程,明确具体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各岗位所需填写的工作表,让学生对客房操作课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在正式清扫客房之前,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如何铺床,时间大概也是1小时左右。这样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实践酒店客房部的各个岗位,为日后岗位实习做好了铺垫。

二、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的实质意义是:作为中国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类学校,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类学校,都很难有澳班的实景教学方式,因此只能把实景教学放在酒店,学生在学校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后,把学习的场所转到酒店,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到实际的操作。但是把教学场所转到酒店,会遇到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一)酒店服务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统一

高星级酒店客房清扫服务的培训工作,一般都是由一位服务员带一个新手,通过一周左右的“一跟一”学习,新员工就能上岗了。同时,高星级酒店员工每天的工作量要达到15间甚至更多,为了赶时间,员工的清扫质量往往会下降。学生到达酒店跟的师傅不同,那么她学到的东西也不同。在酒店实景教学中,有时会发现同一类型的房间,员工物品摆放的教学方式会不同,导致学生在初期的工作中比较混乱,学习进度缓慢。

(二)酒店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员工教学积极性不高

一般而言,每个酒店都会根据每天的退房数和住客房数安排客房部员工的工作任务,客房清扫人员工作的平均数一般为15间每天,如果带一个新手,开始几周会影响清扫人员的工作进度,而后面又会提高清扫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部分酒店在学生能独立清扫客房后,学生的工作量不算是客房清扫人员的工作量,而单独算开,这又会影响清扫人员培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学生客房清扫的操作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房清扫人员往往会选择不断的让学生铺床,其他工作不教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技能没进步,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

(三)课程安排不紧凑,学生学习进度缓慢

一般而言,实景教学是学生进入酒店进行操作实践,学校一般安排在课程授课期间进行,课程安排往往只有半天或一天的时间。这样的课程安排,意味着学生每周只在酒店练习一次,完全达不到效果,往往这周练习了,下周又忘了,进度比较缓慢,酒店也不太欢迎这种模式的实践,增加了员工工作的负担。

三、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模式优化的方式

(一)教师跟班跑点,提高管理力度

澳洲蓝山管理学院在客房操作教学过程中,就是由多名教师担任不同岗位的协调管理工作,来回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实景教学不同与实习,实景教学是属于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校无法达到实训的条件,因此把教学搬到酒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跟班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本身是一门课程,在酒店跟班跑点中,由于客房工作人员承担了主要的实践教学工作,教师相对教学环节就弱化了。但是如果教师跟班跑点,切实循环指导学生清扫过程,提高学生清扫质量,从而能提高实景教学效果。

(二)教师企业实践,达到无缝衔接

澳洲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师都是在高星级酒店曾工作多年,然后再转到学院教学,对行业非常熟悉,他们不仅理论课堂很丰富,操作技能也很过关,从事操作训练也能指导到位。而国内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就比较弱了,如果教师对客房操作很陌生,如何去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工作量。国内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暑假期间与酒店达成协议,相关客房操作任课教师下企业实践,体会一下客房清扫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在实景教学中指导学生。

(三)分组、分阶段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澳洲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的人数基本每组10人,这样的安排才能让教师照顾到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锻炼,提高劳动技能。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整班上课,一个班级的学生至少40人,这样的人数,理论授课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操作课程来说,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景教学。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进行一些改革,如把客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理论课程为期一学期,而实景教学的操作课程集中到一个月分批进行,让相关专业教师下企业跟班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景教学模式是对解决目前学校无法创造实境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中客房技能的训练,只能依托于真实的酒店环境。《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景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不断的摸索改革,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小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现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6).

第2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迅猛发展,旅游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低碳旅游现状入手,重点对传统景区酒店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是绿色旅游、环保旅游的深层次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低碳旅游的内容主要包含旅游路线选择和携带行李的环保性等几个方面,是一种能够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旅游形式,其中酒店在整个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二、我国低碳旅游的现状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们采用旅游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娱乐心身。然而在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情况日益严重,对各地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谓的低碳旅游指的是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旅游,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已经将低碳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四川九寨沟景区就实行过类似低碳旅游的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说,我国当前推行的低碳旅游措施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车辆禁止进入景区,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使用低碳、环保的观光车;第二,部分景区内推行退耕还林措施,尽可能扩大景区的绿地面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于低碳旅游政策的提出,很多景区积极引进低碳旅游理念,对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景区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作为一种服务行业,酒店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场所,因此酒店基础服务设施非常关键。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景区酒店在基础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基础服务设施匹配,都与五星级酒店具有较大差距。

2、国际化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人文景观吸引着西方游客,然而当前很多景区的酒店管理人员存在明显的国际化意识不足的情况,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酒店的国家化服务水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沟通问题,酒店管理人员并未高薪聘请相关翻译人员为外国朋友提升合理服务,很难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目标。

3、管理模式守旧,经营分散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酒店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并未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第二,景区酒店淡旺季非常明显,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十分常见,因此,很多酒店普遍采用旺季提高房价来弥补淡季损失的方式,极易导致高房价低服务的情况出现;第三,因国内很多酒店分布相对分散,且区域差异明显,发展失衡,很难与国际经营成功的酒店媲美。

4、缺乏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景区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服务行业,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专业管理人员却十分匮乏。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

1、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形成的一种能够为全体工作人员认同且自觉遵守的经营理念、文化宗旨和价值观念,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形象。所以,景区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精神内核。更为重要的是,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酒店文化建设还应对环保、绿色等理念加以深化和反映,进而有效实现酒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酒店向客户提供的重要商品之一,酒店服务水平的高低是酒店能够获取客户满意的关键内容,其关系到客户能否对该酒店进行宣传或者二次消费,对酒店市场的扩展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景区酒店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应谨遵“客户至上”的原则,将达到客户满意作为酒店服务的宗旨,尽可能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

3、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酒店相关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第二,针对在职员工,应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第三,在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并完善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以免专业人才流失的情况出现。

4、对酒店服务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为迎合低碳旅游的要求,酒店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低碳标准记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质量标准,并匹配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依据酒店工作流程,对其具体监督范围予以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制约制度,以免串通情况的出现,切实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结语

总之,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以往酒店管理模式显然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符,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酒店管理应在低碳旅游视角下,不断创新酒店管理模式,提升酒店市场竞争力,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段会利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娜.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90-91.

第3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经济领域,针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实施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低碳旅游。为了实现低碳旅游,不仅旅游市场要做到低碳与环保,而且作为其重要载体的酒店也要紧跟其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酒店为了达到星级标准,酒店内部的软件以及硬件设施都要向着低碳与环保的方向看齐,尤其酒店管理要与低碳旅游联系起来,从而促进酒店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低碳旅游的现状以及其对酒店管理的要求,来探究现阶段酒店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酒店的发展。

二、低碳旅游的现状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一种提倡低耗、低污染以及低碳排放的绿色旅游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低碳旅游方式符合人们的低碳生活,从而在各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旅游形式得到了改变,节约与绿色成为旅游风气的精华,而且旅游过程不断在实践可持续发展以及智能化。

紧跟世界旅游风尚,我国于1999年开始推广低碳旅游方式,例如九寨沟、燕子沟以及峨眉山等景区。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中,各景区陆续采取了: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提倡使用环保观光车;逐年实施退耕还林,累计实现土地绿化;禁止旅客带零食进入景区等,从而减缓景区环境的恶化。

三、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内涵与要求

景区酒店是作为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行业,其随着低碳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持续秉承“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为服务宗旨的基础上,由原来的管理模式――“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就没有满意的客户”转化成“为客户提供低碳、低耗以及低污染的优质绿色服务”。

除此之外,对低碳旅游视角下的酒店管理也有了不同要求:实现酒店、环保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打造绿色、安全、环保以及清洁的酒店环境;在提升酒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注意改善酒店的企业形象;在行业中实现绿色酒店的目标;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

四、现阶段景区酒店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在实现“为客户提供低碳、低耗以及低污染的优质绿色服务”的转变过程中,景区酒店会发现自身的各种问题,从而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酒店的服务设施以及服务水平低。酒店是一种为客人提供休息与服务的行业,所以酒店的各种服务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从现阶段的酒店情况来讲,部分景区酒店的服务设施还不能达到广大客户的要求,例如就餐位置、摆放以及空调等,更有甚者是有些酒店没有从低碳、低耗以及低污染的绿色角度考虑设施问题。这不仅在服务设施上满足客户,在服务水平上也低于客人的要求,不利于景区酒店的发展。

(二)国际化程度低。在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我国加入WTO,酒店管理国际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由于我国拥有很多名胜古迹,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前来观赏,可是现阶段的景区酒店还存在语言障碍。这一现象显示出,部分景区酒店没有国际化意识,并未针对这一问题实施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例如聘请专业的翻译或者工作人员具有简单的外语知识等。

(三)酒店缺乏专业人才。在低碳旅游的视角下,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着景区酒店具有更专业的管理人才,这不仅仅体现在酒店的服务当中,还体现在针对紧急情况处理的方面。但是,现实情况中,部分景区酒店只是注重饮食以及单纯住宿方面的要求,并未注重管理层面的人才需求,这样不利于酒店的全方面发展。

五、低碳旅游视角下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针对景区酒店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有了一定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景区酒店的发展。

(一)提高服务水平。客人是否满意一个酒店的服务,直接关系到客人是否会进行第二次消费以及后续的宣传问题,间接地影响酒店的稳定以及拓展。这就要求酒店要时刻关注客人对酒店服务设施的评价以及建议,从而达到改善酒店服务水平的目的。

(二)提升管理层面的素质。在酒店的发展过程中,其对主业人才的需求是呈一个上升的趋势。酒店可以在提升福利待遇以及报酬的基础上,来吸引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针对酒店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来适应市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要求,以此来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三)完善服务监督机制。为了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酒店在满足低碳旅游的基础之上,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企业特点的监督制度。在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酒店的日常工作流程,还要依据工作人员的个人意见来之制定制度。从而,酒店可以在预防出现串通问题的同时,实现质的飞跃。

(四)加强酒店文化建设。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规范的行为、高尚的道德、群体意识以及风俗习惯是酒店随着时间积累形成的一种酒店文化,其不仅在领导风格、组织结构以及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在是否能够吸引人才方面占有主要地位。为了实现低碳旅游概念,景区酒店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与价值观,从而来体现与反映低碳、环保的概念,并以此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六、总结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景区酒店管理将会针对其服务水平、国际化意识、人才需求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改善其现阶段的内部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与世界接轨,人们通过对国外酒店的进一步了解,对我国的酒店事业有了新的审视,这就要求酒店向着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人们相信酒店管理在实现低碳概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酒店行业将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义玲.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J].管理锦囊 ,2014,15(504):63-64.

第4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概论 课程教学 多元方法

一、《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简介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课程,一般开设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这门课程是以饭店为物质载体,以宾客的消费过程、饭店的运动过程、饭店产品的形态变化及价值实现过程为贯穿全书的三大线索,以三大线索及对其管理对象为研究对象,形成具有饭店特色的管理体系[1]。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是对酒店管理相关知识的总体介绍,引导同学们了解酒店行业,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产生兴趣,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难点

笔者一直以来都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也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它的教授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此门课程较之前厅、客房、餐饮等专业课程来讲,其实践性较弱,主要是一些基础理论的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比较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演绎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精髓[2]。

三、《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整体内容梳理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教师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笔者结合所用教材对此门课程所包含内容进行概括。

笔者学校一直用的教材是陈明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的《酒店管理概论》一书。本教材从内容上来讲共有10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酒店基础理论,包含酒店业概述、酒店管理理论和酒店组织与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介绍酒店职能管理,包括酒店主要职能部门管理、酒店质量管理和酒店信息管理等;最后一部分为业务管理,具体介绍酒店主要接待部门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后勤保障管理和危机管理等。而这些内容都是梗概性的介绍,因为在后续学习中很多内容会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详细具体的讲解。比如酒店主要接待部门、酒店营销管理、酒店物资和设备管理等在后期的学习中都会独立形成一门专业课程。从内容编排上来看,此教材重难点突出,“实用、面宽、重基”,不但从形式上去表现饭店管理全貌,而且从本质上去揭示饭店管理的规律,不仅强调一定的学科理论性与科学性,而且注重酒店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多元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前后,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些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3]。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已广泛用于法学、医学、管理和教育等专业的课堂教学中[3]。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预期教学目标,以现实场景或事件(案例)为内容,把学生引入到案例场景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利用教学互动开展的教学活动。

单纯理论性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效果不大好,因此必须要与案例相结合才会更加生动,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到酒店质量管理章节时,就可充分与各种案例相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大的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尽量选取校企合作酒店的案例。比如笔者就讲过一位在西双版纳避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大堂吧实习的女同学的案例,她由于记住了客人爱喝白开水这一喜好,在客人第二次来大堂吧之际直接为客人端上了一杯白开水,深深打动了客人,直接给了这位女同学1000元的小费。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就能更清楚地明白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并且这些酒店都是学生未来要去实习的地方,他们听起来会更加亲切,也增加了对未来酒店实习的认知。

而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合作酒店的案例,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酒店方加强沟通,并且可以借助已酒店实习学生的力量,平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让学生将实习过程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同事身上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与老师分享。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并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信息交流,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4]。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让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笔者在讲授本课程中有一个惯常环节就是每次课前请3―5位同学来进行酒店情景模拟,同学们分角色来扮演酒店里面经常发生的场景,并且情景模拟的内容要求与上节课授课内容相关。比如曾经有一组学生分角色扮演自己在某一家西餐厅用餐过程中由于服务员的不专业所遭遇到的啼笑皆非的故事,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因此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中让大家都认识到专业性、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能够有意识把自己身边的案例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利用情景模拟法的课堂一般相对而言也更加生动,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的不一样,也让刚进大学的他们体会到大学学习的乐趣。

(三)合作―探究教学法

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一个酒店人都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我们的教学中也要对学生渗透合作精神。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5]。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给学生介绍书中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扩展,比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国内外主要酒店集团,集团旗下酒店品牌以及其所包含的品牌文化,目前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酒店业的就业情况、就业前景、就业缺口、所需人才应具备素质等。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其对酒店从业的误区。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一些实用的网站,经常阅读的书籍、杂志等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关注酒店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教学法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即使是《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也要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实践对于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了酒店业的概述章节后,可由教师带领前去校企合作的酒店参观,参观酒店全貌,感受酒店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不同;学习了酒店主要接待部门管理章节,还可带领学生前往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工作场所参观,让学生体会真实工作场景,亲自感受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让校企合作酒店的员工、管理者走进课堂,从一名从业人员的角度谈对酒店的认识以及在酒店工作的感受。

(五)建立基于OBE理念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一般平时分占30%,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者分数综合就是该门课程的最后分数。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这种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实习就会发现,真正在酒店工作中脱颖而出的往往都不是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同学,说明我们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地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国家现在正在推进一批新升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以教学结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评价方法恰好地适应了目前转型发展的需要。该理念要求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对象和要求,通过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制定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核准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6]。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谢琼和李晓川利用OBE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授课阶段设定递进式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初步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该评价模式将《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为课前温习、课中学习、课后提问、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训操作、专题汇报和期末考试等九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六个要素来衡量,学生在每个环节的表现,则用优、良、中、差、极差五个等级来表示[7]。该评价模式将评价的指标细化,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细心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最终综合各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级,相对而言,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蒋丁新.饭店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赵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3] 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4] 马晓云.情景教学法在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9).

[5] 林君兰,刘伟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酒店管理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6).

第5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在1976年编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即ISCED)中,把第五层次的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特点描述为:“对所学学科中的理论性、一般性和科学性原理不太侧重,花时不多,而侧重它们在个别职业中的实际应用。故所列课程计划与相应大学学位教育相比,修业期限要短一些,一般少于4年”。后来的几年,根据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进行重新修订。1997年最新版的分类中,将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属于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划分为5A和5B两类,前者是“理论型的为研究作准备的课程”,后者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也标志着世界现代高等教育结构的基础框架由以培养科学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为主的5A类高等教育和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主的5B类高等教育构成。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一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强调培养高级职业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1),据此,四川教育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形成途径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酒店管理校内拟景实训模式”的实际意义,并对拟景实训的具体运作进行了探索。

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背景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包含了原理教育与实景教育两大内容[2]。原理学习是一个依赖抽象思维的过程,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探索新的东西,这一探索基本上可以在教室的课堂中完成,这是学生必要地借助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训练,即我们常说的理论学习。同时,学生还需要实景学习,即我们常说的实践学习,运用具体思维训练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是需要反复操练才能把握的能力,它需要操练的情景平台,需要与工作任务联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用所学的酒店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操作,同时,又以实践经验补充、完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初步熟悉酒店行业环境,并直观地了解酒店经营及管理活动,尽快掌握最基层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应包括服务性实践教学和管理性实践教学两部分。一般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实践教学部分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学校前厅、客房、餐饮等实训室完成酒店服务专业技能的训练。但是,这仅限于酒店服务性技能的培养。根据现代酒店服务业的产品特性,酒店管理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还要有职业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作为酒店形象和企业文化的载体,酒店员工在服务客人的同时,也将酒店的文化和信誉传递给了客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酒店员工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在学校技能实训室无法训练完成的。

校外实习一般是学校安排学生在星级酒店顶岗实习。但是,由于酒店的企业性质,其主要考虑的是经营利润和绩效,所以学生更多地是被酒店作为廉价劳动力在使用。他们只能在感官上对酒店有一个粗浅的宏观认识,真实体验酒店服务工作的环境,感受作为一线员工的辛苦和无奈。学生基本得不到系统的轮岗锻炼和指导,无法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的运营情况,更不用说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学生实际上被强化了“劳动者”的身分,而弱化了学习主业。这样,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丰厚理论知识的目的,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学生都得不到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得不到管理理论应用的任何实践机会。也就是说,高校酒店管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脱节的,实践教学几乎仅成为了低层次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谈不上管理性实践教学。其后果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不仅仅作为用人单位的酒店感到学生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学生也由于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而大量流失到其他行业,造成酒店行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中低层次管理人员。基于此,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借鉴德国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3],加强学校和酒店的工学合作。但是,德国的“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较高,而我国在职业教育上的政策和制度还无法为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做保障,所以,简单的形式上的模仿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校内拟景实训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校内拟景实训模式作为原理教育和实景教育的“中间地带”,不失为一个弥补当前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育缺陷的很好的选择,它不仅承载了校园的教育元素,也承载了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元素,同时,这两种元素互相融通,丰富了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也为学生从学校教育到酒店的就业提供了一个过渡的桥梁。拟景,即模拟情景教育,它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情景教育模式,其特点是首先要求有一个模拟现实的特定的组织支撑,这个组织我们称为“拟景组织”,依托这个组织构建的教育模式称之为“拟景教育模式”[4]。我们可以将“拟景教育模式”定义为: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通过模拟现实情景组建拟景组织,形成工学结合,并借用拟景组织平台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形式。这种模拟现实组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组织中的学生具有稳定的员工身份,并长久地浸润于逼真的组织及组织活动的情景之中,他们就会形成对职业意识的强烈感受,从而有利于职业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酒店管理校内拟景实训模式即是在校内利用一个或若干个拟景组织平台,采取拟景教育模式完成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训部分,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职业素养,还可以参与管理、体会管理,在各种岗位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弥补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职业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培养的缺失,使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中心作用。

作为一种模拟社会现实情景并通过构建稳定的组织形态展开的教育模式,拟景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它是一种把酒店企业运行组织整体或分散模拟到学校之中,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的教育模式,与理论学习在一个教育平台即校园平台上完成,可以获得互补,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酒店服务和管理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避免了校外实训中因被“劳动者”身份而忽视学习主业[5];第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管理能力历练的平台,打破一直以来酒店管理岗位实践教学空白的局面;第三,拟景实训具有校内实训和酒店专业实习所不具备的实验功能,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从实验的角度对一些酒店服务和管理技能及理论知识进行考量、研究,学会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把握事物的特性[6]。同时也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开发与研究。事实上,拟景实训主要从三方面达到酒店实践教学目标:一是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获得;二是强调学生在模拟酒店组织中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思考等的创新能力;三是对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队协作等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建立起职业意识与素养。

四、酒店管理校内拟景实训构建

(一)创设环境

构建“拟景实训模式”,首先要建立拟景组织,即拟景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依托校内企业资源,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依托校内的招待所、宾馆、专家楼建立一个完整的拟景酒店,校内企业与酒店管理系院合作,模仿现实运行中的真实酒店组织,适当做些调整,进行机构设置。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托校内的食堂、餐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等,将拟景实训基地分散设置,模仿现实酒店中的对应部门的机构设置,酒店管理系院与学校后勤部门合作。在这些依托的拟景组织中,由教师和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高、低年级的学生轮流充当部门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客人等不同角色,主讲教师和学校聘请的酒店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在校内和课堂进行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同步训练。一般来说,拟景实训基地从制度、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甚至在企业文化设计上都应尽量以真实的酒店组织为样板,这样便于学生将来对就业环境的适应,同时,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吸收现实酒店的接待活动、营销活动作为模拟素材,结合校内的常规节事、活动等,使学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演练各种策划、应变、服务、管理等能力。

(二)人员及角色

拟景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从大一在实训基地的低职位工作开始做起,根据课程设置要求,逐步完成校内实践教学。学生只有长期让处在一个职业位置上,扮演职业角色,并在职业活动中得到训练,他才可能通过这种职业化的教育形成稳定的职业意识,由校园文化环境适应工作文化环境。只有“浸泡”才能充分“着色”,而浸泡的染缸就是拟景实训基地。在拟景实训基地中,为保证实体的正常运转,可以由教师参与充当决策者,高年级的学生在组织中职位高些,低年级学生职位低些,大家都从基本员工做起。在班级建制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基地中的角色位置和团队。学生实行轮岗制,以便学习上有一定宽度,对专业有更全面的把握。学生在拟景实训中既是学习者,也可以充当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技能学习、职业意识培养与专业理论学习可以同行。事实上,拟景实训基地创设了一个生产、服务、销售的真实环境,学生轮流当服务员,教师充当部门经理,学生的实训课就是作为当班服务员,为消费者即顾客(其他学生)提供物有所值的规范化服务。期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餐厅、餐台布置、点菜上菜、洗碗翻台,全程实操。这样,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生身心感受客观直接,动手能力快速提高,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便会得心应手。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管下实行自主管理,要求学姐学长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学弟学妹,逐年类推,以便达到在这种“教学相长”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位轮换可以采取竞聘的形式进行,从部门经理的高职务到领班的低职务,层层设岗,每月一轮,每月一聘,直接让学生参与拟景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

(三)运作

在教学上,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打破现有的按照校内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阶段推进的模式。从新生入学起的所有在校时间,每周均安排固定的时段,参加拟景基地的实训。学生每天的实训时间和实训模块设置编进教学大纲,包括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同时编写以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教材等。拟景实训的课程设置应以岗位为主要依据。建立完善的操作技能及管理能力训练体系。在设课时,将饭店分成若干主要职能岗位,并以岗位要求设课。比如开设前厅、客房、餐饮服务与管理、设备管理、公关与营销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均按照岗位的不同特征,要求学生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对其规律加以概括总结,强调对具体业务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形成相对完善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模块教学,就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典型服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课程设置中要求对课程目标做出清楚、明确的规定,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全过程,也可以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

大一期间,可以先锻炼学生酒店服务工作的基本功,从最简单的操作开始,例如轮流参加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清洁、食堂用餐服务、大堂清洁等工作。初步训练学生的品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善与人处、团队合作等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可与技能课同步进行,使虚拟演练和实景操作相辅相成。大二期间,随着在拟景基地职位的提升,学生逐步参与基层的管理工作。这时,可以与酒店管理理论课同步进行。学生在作为员工工作期间,会在心里对一些运营和管理上的问题产生疑问,由此创设两难情景,形成探究式教学,会大大提高理论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训基地的常规管理及重大接待任务管理均可以作为鲜活的案例进入理论课课堂,它与一般的案例教学不同。一般的案例教学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或教师收集的课外资料,而来源于拟景实训基地的案例是教师和学生同时身临其境的动态问题,是可以共同面对,共同探讨的研究课题。学生讨论起来不会觉得是“纸上谈兵”。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关键要点提出一系列问题,或故意从反面提出一种看起来极端片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讨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求异的思维习惯。同时,酒店管理课也可以辅助一些以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进行模块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现在很多高校都有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他们所承担的很多培训活动全程都是在酒店完成,培训活动包括了客人住店、餐饮、会议、娱乐等几大服务事项其实,如果学校有招待所等基本等同于酒店服务功能的实体,则这种培训活动中的住宿、餐饮、会议等服务,完全可以由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承担。对于学校的继教培训来说,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培训可以由大二学生策划,做计划书,组织人力,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活动。一次培训活动,教材中枯燥难懂的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基本都能得到实操演练。首先,活动安排的计划书可以由学生分组制定,全班讨论,择优采纳执行。然后,各部门经理根据计划书内容负责安排所有事务,定岗定员,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表。再次交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再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修改,最后交给教师审核通过。之后,由主管、依计划安排,讨论制定各组岗位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步骤,最后,各组再将制定的详细方案交由教师进行审阅批改,合格之后方可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所有事务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不做过多干预,包括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沟通、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及解决等,均由学生各行其责,随机应变。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起到监管的作用。学生在承担任务的同时,完成实践教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课题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探究、实验,又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论证。大三期间,学生可以进入真正的酒店去顶岗实习。通过前两年在拟景实训基地的“浸泡”,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即便是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但也会在这种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探究及自我学习。

(四)评价

拟景实训的评价应该包括对学生在拟景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的考核。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训中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职业协调能力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评价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课程模块设置,分阶段分岗位进行,可采取平时表现和岗位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另一方面,可由校内依托企业的部门领导参考拟景实训基地本身运作的员工考核标准,对照职务要求对学生作为“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第6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语言图式 背景知识 情感图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Schema in Teaching of Hotel English

CHU Qin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bil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AbstractBased on schema the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tel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apply schema theory into teaching of Hotel English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languag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emotion. Therefore, the teaching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schema theory; languag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emotional schema

0 引言

随着国际商务会议在南京的频繁召开,酒店业又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14年,借青奥会在南京的举行,长江三角洲地区将迎来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与此同时,外国宾客的到来对酒店提供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也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任教经验以及国内外酒店培训的最新动态,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酒店英语的教学模式。

1 图式理论的定义

“图式”一词作为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在1789年提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把图式理论用于讲述和追忆故事,认为图式是已有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进行重构并使其与已有信息相融合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图式概念发展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认为图式是“人类头脑中存在的整体知识及有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在形式框架上是在人的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和“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由此可见,图式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础,对感知世界和语言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2 高职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及教与学的现状

2.1 高职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

酒店英语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实用性较强,但其难度系数比其它课程要低。该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前台、客房、餐饮及康乐服务等英语用语,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理投诉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和应用文写作等知识,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酒店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酒店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它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酒店业服务及管理方面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前台、客房、餐饮等仿真酒店情境,设置大量的模拟实践,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酒店英语的运用能力。

2.2 高职酒店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很多从事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的老师同时也从事酒店英语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且大部分没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在教授酒店英语的时候,避免不了受公共英语课的影响,采用讲解语法、词汇、句型、分析篇章结构等传统的“填鸭式”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练对话的方式也仅是两人读、齐声读、男女生对读等枯燥、单一的操练方式;教师所提供的酒店背景知识主要源自网络,很难给学生充分的说服力。酒店英语是一门有着专门用途、体系成熟的职业英语,内容涵盖广泛,涉及酒店各部门的细节服务及管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兴趣盎然。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加之教师很少采用适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式,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图式理论对酒店英语教学的启发。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达到两个目标:建立新的知识背景以及激活已存在的背景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酒店英语教学中,酒店背景知识、酒店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交际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①

2.2.1 建构学生的酒店英语语言图式

酒店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工作所需的实用英语技能。它的特点在于注重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酒店英语的时候,除了掌握有关酒店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能巧妙地掌握酒店英语的专业词汇、术语及语言特点。如一些酒店行业术语,turn-down service开夜床服务、room service房内用膳、connecting room连接房、walk-in无预订的客人、no-show没有预先通知取消又无预期抵达的订房等,这些对初学酒店英语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同样,酒店英语的目的是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它的方式主要靠语言沟通,因此语言的使用及表达方式尤为重要,酒店英语常用的四大句型:“May I …?”,“Shall I …?”,“Would I …?”,“Could you…?”, 这些句型常用于询问客人相关信息或需求等,多采用委婉、礼貌、客气方式交谈。

2.2.2 激活学生酒店英语的背景知识

我院给酒店管理系和旅游英语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中,酒店英语的前导课程有酒店概论、前台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酒店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酒店英语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将课程的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酒店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酒店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形成与学习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其对所学内容的联想及理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激活酒店背景知识,设法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式。

2.2.3 激发学生兴趣,建构情感图式

所谓情感图式,是指主体对某事较稳定、持久的态度体验。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酒店英语积极性很高,很有新鲜感,做对话也比较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机械地操练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有效性,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情感图式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第一手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实物、动静态图形、声音、文字等有机地组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情境;同时进行网络开发,开设酒店英语网站,把补充材料、作业教学课件等资料到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BBS交流学习上的问题,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延伸活动结合起来。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情感图式并发挥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3 结论

在酒店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调用大脑中的已知图式内容――酒店背景知识,填补新的图式,将语言和技能有效地结合,努力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酒店英语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酒店服务人才。

注释

第7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关键词:微课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数据整合为大数据时代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数据整合是大数据的基础。太仓中专学校通过全面采集数据来展开教学活动,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打造数字化、规范性的教学模式,且对各项数据进行优化利用,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丰富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实现课程教学的“翻转”,优化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掌握各类酒店管理知识。文章将基于微课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用的方式进行分析。

一、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价值

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弥补实训匮乏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打造智能学习环境,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对中职学生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以微课的形式讲解相关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操作视频、重点知识等到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认真学习相关中职酒店管理知识。微课教学法在中职酒店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各项知识的讲解更加清晰、直观,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丰富教学的资源,对中职学生酒店管理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功能协同是太仓中职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克服校企合作中的时空困难,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实际的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学校“双元制”本土化的模式机制,实现从规则到流程到标准的模式化建设效果,进一步保证“双元制”本土化成果的转化与实施。以微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数字型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实现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弥补实训欠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为专业技能指导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工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中职酒店管理教学中很多专业教师知识不足,且缺乏行业挂职锻炼经历。针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模式,将实训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展现出来,展现酒店中的真实场景,且基于酒店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太仓中专学校通过固定多媒体视频录制的方式,对酒店中的实际场景进行采录。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背景音乐和场景图片的设计,烘托现场气氛,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真实生动。学生可以采用手机等智能设备自主学习,播放相关视频,实现随时、随地的智能化学习,从中探索移动互联、校企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3.打造智能学习环境,构建特色服务体系

微课教学法在中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期间资源比较匮乏、实训教材比较落后的问题。将更多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知识、酒店管理方式等融入到中职酒店管理知识指导期间,使各项资料更多丰富,且具有职业化特点,基于酒店服务中实际的案例、酒店管理文化知识等进行讲解,突出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有效性。比如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则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将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引入到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指导活动中,搜集相关资料,把案例、行业文化、先进的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等融合到微课堂中,使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能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当前太仓中职学校已经形成“双元制”本土化成果,学校正在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协同综合平台的建设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双元制”本土化模式发展,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将智慧学习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及各类核心O2O服务管理智慧体等融入到课程指导活动中,能够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开展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指导活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1.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中职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期间,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工作场景为主,以岗位职责实训为教学线索,基于岗位工作的需求等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的应用,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共享工作,对酒店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效果,提高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期间,微课应用需要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点尽量通俗、易懂,且突出重点。微课需要做到短小精炼,便于学生下载与自主观看,符合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特点,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行业性原则。微课教学设计期间,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岗位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中的视频需要是真实酒店中的场景,实际的工作内容。微课的主题和内容都应该以酒店中常见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微课的教学目标指向要明确、内容要鲜明,具有较强的学习指导性和行业针对性。(3)趣味性原则。为了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微课教学期间趣味教学元素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动画、动漫引入等方式,使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将酒店工作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使之形象能够更加鲜活。

2.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设定场景,提出问题。微课设计需要坚持微课选题、微课教学过程设计、微课课件制作以及微课教学反思等环节。在明确选择教学主体的基础上,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展开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以酒店前厅办理入住登记为例,可以设计如下场景。视频展示涉外酒店前台工作场景,客人走到前台开始办理入住酒店。服务人员:“Goodmorning,Sir.WhatcanIdoforyou?”客人说:“Yes,I′dliketocheckin,please!”服务人员:“Ok,pleaseshowmeyourIDcard.”动画中可以设计两个问题,比如“在为客户实施入住登记期间,操作的流程是什么?自身服务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与客户交流期间,姿态与语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进行问题思考,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客户办理入住的相关视频。在观看完成视频之后,则基于问题进行讨论。(2)引发思考,适当引导。在学生纷纷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进行问题指导。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组织学生一同分析在视频中服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的优点、不足之处以及优化改进的方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件进行知识的讲解,为学生介绍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3)布置作业,拓展内容。微课视频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生动、有趣,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教学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制作视频,比如可以模拟酒店工作的场景、设计相关的酒店管理活动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三、小结

微课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中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分析,将微课教学模式灵活融入其中。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入,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整体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芳.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2]胡冬菊.微课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酒店专业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7(5).

[3]曾惠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3).

[4]郑转玲.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探索——以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1).

第8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即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实现传统行业的革新和发展。由此,国内的各行业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在大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一、“互联网+”新趋势背景

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对于一个成功运营和长效发展的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在社会各行业都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酒店业也理所应当的加入了信息化和?W络化管理的队伍。

(一)大数据技术成为互联网+酒店的核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中的大数据技术,也成为传统行业融入“互联网+”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大数据技术对于服务型行业来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大数据,不仅能对酒店的客体有所帮助,更对于酒店的内部经营,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酒店的经营者,可以在内部人员的管理上运用大数据技术,更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来有效的“增兵买马”,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帮助酒店实现长足发展。

(二)人员管理方式的突破

一个酒店的成功经营,离不开许多员工的努力工作,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员工的工作考核方式,则不像以前一样,拥有许多的条条框框的明文规定,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酒店的经营上,像是员工考勤、请假、或者是年度的工作量化考核,都可以依靠成熟的人力资源线上系统完成,这样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员工的福利政策和薪资也可以通过线上系统实现程序化的判断和决定,有效避免“吃空饷”的负面情况发生。

(三)酒店的发展空间变大

对于酒店来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酒店的宣传运维工作应该有比较大的帮助,酒店可以利用更多的方式,来打响知名度,而员工之间的口口相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对于年轻一些的员工来说,通过社交方式来呈现酒店内部的管理和评价,这对酒店来说,是展示酒店文化和环境,打响知名度的一个机会。通过社交网络上的正面宣传,对酒店的招牌或者是客源的拓展,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对策分析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人员的流动性不低,如何更好地留住员工,管理员工,这需要每一个经营者都具备相当的智慧。

(一)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更受欢迎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每一个员工在企业里的身份都有所改变,他既是员工,也有可能成为引进酒店客源的另一个参与者,在传统酒店经营模式下中,领导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新模式下,员工也有可能成为酒店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酒店经营和员工的交互性,改变了酒店组织结构,建立起员工人才互动渠道,提高员工的就业体验。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上情下达,下情上至的过程方便,上下层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多了,对实现酒店的顺利经营也更有帮助。

(二)良好的奖惩机制会促使员工建立荣誉感

酒店说到底也是一个企业,对于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薪酬福利政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想要更好地经营,酒店的经营者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成果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大数据或者其他的有效手段来更好的对一个员工进行奖惩。“量化”了员工的工作成果,也可以通过大数据也可以解析出员工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和员工的劳务纠纷。

此外,一个良好的奖惩机制能更好的提高员工的使命感,并且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员工的凝聚力,进入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

(三)招聘模式也有所改变

未来的酒店招聘,应不仅限于在某一个平台来招聘,除了员工间的相互传播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所有的社交方式进行招聘,打破是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还可以建立人才库,将优秀的人才收纳进人才库中,来进行岗位的筛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时间和酒店招聘的成本,帮助酒店找到更多的匹配岗位的人才。

第9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课程,一般开设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这门课程是以饭店为物质载体,以宾客的消费过程、饭店的运动过程、饭店产品的形态变化及价值实现过程为贯穿全书的三大线索,以三大线索及对其管理对象为研究对象,形成具有饭店特色的管理体系[1]。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是对酒店管理相关知识的总体介绍,引导同学们了解酒店行业,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产生兴趣,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难点

笔者一直以来都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也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它的教授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此门课程较之前厅、客房、餐饮等专业课程来讲,其实践性较弱,主要是一些基础理论的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比较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演绎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精髓[2]。

三、《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整体内容梳理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教师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笔者结合所用教材对此门课程所包含内容进行概括。

笔者学校一直用的教材是陈明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的《酒店管理概论》一书。本教材从内容上来讲共有10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酒店基础理论,包含酒店业概述、酒店管理理论和酒店组织与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介绍酒店职能管理,包括酒店主要职能部门管理、酒店质量管理和酒店信息管理等;最后一部分为业务管理,具体介绍酒店主要接待部门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后勤保障管理和危机管理等。而这些内容都是梗概性的介绍,因为在后续学习中很多内容会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详细具体的讲解。比如酒店主要接待部门、酒店营销管理、酒店物资和设备管理等在后期的学习中都会独立形成一门专业课程。从内容编排上来看,此教材重难点突出,“实用、面宽、重基”,不但从形式上去表现饭店管理全貌,而且从本质上去揭示饭店管理的规律,不仅强调一定的学科理论性与科学性,而且注重酒店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多元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前后,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些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3]。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已广泛用于法学、医学、管理和教育等专业的课堂教学中[3]。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预期教学目标,以现实场景或事件(案例)为内容,把学生引入到案例场景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利用教学互动开展的教学活动。

单纯理论性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效果不大好,因此必须要与案例相结合才会更加生动,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到酒店质量管理章节时,就可充分与各种案例相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大的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尽量选取校企合作酒店的案例。比如笔者就讲过一位在西双版纳避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大堂吧实习的女同学的案例,她由于记住了客人爱喝白开水这一喜好,在客人第二次来大堂吧之际直接为客人端上了一杯白开水,深深打动了客人,直接给了这位女同学1000元的小费。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就能更清楚地明白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并且这些酒店都是学生未来要去实习的地方,他们听起来会更加亲切,也增加了对未来酒店实习的认知。

而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合作酒店的案例,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酒店方加强沟通,并且可以借助已酒店实习学生的力量,平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让学生将实习过程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同事身上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与老师分享。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并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信息交流,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4]。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让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笔者在讲授本课程中有一个惯常环节就是每次课前请3―5位同学来进行酒店情景模拟,同学们分角色来扮演酒店里面经常发生的场景,并且情景模拟的内容要求与上节课授课内容相关。比如曾经有一组学生分角色扮演自己在某一家西餐厅用餐过程中由于服务员的不专业所遭遇到的啼笑皆非的故事,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因此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中让大家都认识到专业性、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能够有意识把自己身边的案例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利用情景模拟法的课堂一般相对而言也更加生动,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的不一样,也让刚进大学的他们体会到大学学习的乐趣。

(三)合作―探究教学法

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一个酒店人都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我们的教学中也要对学生渗透合作精神。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5]。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给学生介绍书中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扩展,比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国内外主要酒店集团,集团旗下酒店品牌以及其所包含的品牌文化,目前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酒店业的就业情况、就业前景、就业缺口、所需人才应具备素质等。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其对酒店从业的误区。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一些实用的网站,经常阅读的书籍、杂志等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关注酒店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教学法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即使是《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也要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实践对于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了酒店业的概述章节后,可由教师带领前去校企合作的酒店参观,参观酒店全貌,感受酒店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不同;学习了酒店主要接待部门管理章节,还可带领学生前往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工作场所参观,让学生体会真实工作场景,亲自感受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让校企合作酒店的员工、管理者走进课堂,从一名从业人员的角度谈对酒店的认识以及在酒店工作的感受。

(五)建立基于OBE理念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一般平时分占30%,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者分数综合就是该门课程的最后分数。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这种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实习就会发现,真正在酒店工作中脱颖而出的往往都不是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同学,说明我们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地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国家现在正在推进一批新升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以教学结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评价方法恰好地适应了目前转型发展的需要。该理念要求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对象和要求,通过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制定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核准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