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媒体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媒体调查报告

第1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 多媒体 英语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11-03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文字、图像、声音相互结合,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了了解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当前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真实情况,英语课题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摸索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从而达到在多媒体环境下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调查的对象

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部分: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的英语教师和2013、2014级学生。涉及的专业包括汽修、酒店、财会、物流、计算机、电子等6个代表性的专业。英语老师共发放了1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学生共发放了550份调查问卷,收回528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的方法

针对老师和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也采用实地观察了解的方式。

(一)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老师参考其他研究者的问卷,设计了本课题的问卷表,包括教师的问卷和学生的问卷两部分。教师问卷包括:(1)教师的多媒体水平和技能;(2)教师对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态度;(3)多媒体设备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学生问卷包括:(1)所在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2)学生对多媒体设备的态度;(3)学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评价;(4)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教师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情况,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事实依据。问卷用中文写成,主要采用选择题的题型,要求学生以匿名方式,承诺数据正确用途,确保问卷的客观性和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二)师生访谈法

本课题准备了五个问题,分别与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谈话,收集到了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和意见,是问卷调查的有力补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教师的调查情况分析

1.教师的自我评价。在对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计算机操作水平在中等(含)以上的超过50%,单就计算机操作技术来说,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完全没有问题,只有2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计算机操作技术方面较差。当涉及具体某项多媒体技术时,如从网络搜索资源后制作课件时,30%的教师自评水平为较差,说明我们今后应重视这个问题,应采取多渠道解决这个难题,如在组内多开展培训活动,多探讨课件制作的心得体会。

2.对英语教师计算机技术获取渠道的分析。通过调查发现,超过80%的英语教师计算机技术都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取的,而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教师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老师中开展提高计算机技能和课件制作水平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英语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水平。

3.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灌输的弊端,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作用,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也有某些弊端,但大部分教师还是给予正面的评价,认为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4.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经过汇总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超过60%的教师认为,自从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后,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但是,有部分教师提出,虽然多媒体设备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生动活泼的课件也吸引了学生,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可见,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手段,我们还应该以现代外语教学法来指导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外语交流的技能和知识。

5.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依赖程度。有将近68%的英语老师在整整一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依靠多媒体的时间过长,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如何分配时间,合理使用多媒体,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

1.多媒体设备与学习兴趣的关系。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设备能增强上课的兴趣,这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比较吻合。根据教育心理学,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应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和语言文化环境,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更自主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看法。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是一味要求全程多媒体教学,反而是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因此,英语教师既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同时结合讲授法、情境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逐步开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

3.学生对多媒体设备的评价。有30%的学生对学校多媒体设备比较满意,认为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设备需要改进,认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没及时对多媒体设备进行保养、检测和维修;不能定期更新电脑上的软件;学校管理部门分工较混乱,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不知最终由哪个部门负责。

4.学生对老师制作的课件的评价。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的课件清晰,有45%的学生认为课件质量一般,有20%的学生抱怨说课件不够清晰,例如字体太小、颜色太刺眼、背景太暗,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课件的字体大小、文本颜色和背景色要协调统一,尽量做到清晰美观。

5.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肯定了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帮助作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有些课件华而不实,图片文字和授课内容不吻合,上课时觉得很有趣,但下课后很快忘记。为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制作课件,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听说读写,才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

6.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认为,当多媒体出现故障时,大部分老师还是坚守岗位,改用黑板或其他教具,坚持上完课。但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小部分教师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就显得慌张,无心教学,于是草草应付式教学甚至停课。

(三)师生座谈会的结果分析

1.在对多媒体教学表示认同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也提出了宝贵建议:(1)多媒体教学进度相比传统教学太快,有些学生跟不上;多媒体教室光线太暗,容易使同学犯困。(2)希望任课教师进一步优化课件,突出教学重点,多增加动感画面和教学视频,提高课件清晰度。(3)因多媒体教室环境的不同造成视听效果的差异,建议改善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环境。(4)建议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经常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检修,重点检查电脑主机、投影仪,还应该定期更新软件。

2.教师肯定了多媒体作用外,也提出一些想法:(1)多媒体教学应采取典型引导,示范教学。要在课件质量上下工夫,在备课上抓水平。多媒体课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希望学校定期在教师中开展电脑技能培训活动或竞赛,借此提高老师课件制作水平。(2)在授课中,教师不应全程使用多媒体,应多在学生中间走动,与学生开展各种互动,以提高后排学生的注意力。(3)建议学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购买已发行的高质量课件。(4)提倡英语教师应该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共同研究学法和教法。(5)建议学校对多媒体设备定期检查,对旧设备及时更新或升级。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确实给英语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新时代英语教学的优化。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促使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很多英语老师一提到上课,尤其是研究课或公开课,觉得非用多媒体课件不可。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多媒体,表现在有部分教师的板书水平呈下降趋势,有的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照本宣科,语言能力也有所下降。长期这样下去,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变得越来越差,一旦设备故障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

2.英语教师变成放映员。英语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性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的板书和标准的语音语调,将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多媒体书写而不是自己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播放录音而不是自己范读,教师就如同放映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操练。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目的是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效果。但有个别英语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利用一切所利用的媒体,一味追求表面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也不管是否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吻合,最后虽然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忽略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质量。

4.多媒体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不上。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使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减少了,同时课堂信息量增大。老师用课件上课,呈现速度快,停留时间短暂,部分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不仅跟不上,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导致接受能力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课件信息过大,课件演示过快,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也就成为了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

(二)改进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提出了改进措施:

1.培养英语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英语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英语教学法,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建议学校采取相应的制度,例如组织英语教师外出听示范课,参加校内多媒体课件评比,展示教师多媒体教学成果,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是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学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必须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包括保障电脑、大荧屏和多媒体教室能正常使用,配备好适合课程特点的多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3.多媒体教学注意师生互动,避免高科技的“满堂灌”。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总站在电脑面前,而应时不时走到学生中去。老师授课时眼睛应注视学生,做到用心与学生交流。如果教师常面带微笑,多给学生讲鼓励的话如“Well done!”“Good job!”,给学生信心,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内心深藏的无限潜力。老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把关键的部分例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口语训练、角色扮演等内容留在课堂上跟学生互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4.老师应共享优秀课件。要想做好一个课件,特别是优秀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每位教师都各自为政地制作课件,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对整个学校来说则是重复劳动。因此,所有英语教师要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对于课件制作者来说,自己的课件被众多人使用,更体现了课件的价值。另外,应积极与其他兄弟学校加强联系,以达到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

总之,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多数师生的认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中职生认知发展规律,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才能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最优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玲,贾国庆.从学生角度看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效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

[2]康立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英语教师问卷分析报告[J].Crazy English teachers,2010(12)

[3]刘昕.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9(6)

[4]沈霞.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第2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地点: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

调查内容:关于大学生对媒体和媒体人看法的调查

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9个省市、xx0所高校,学科背景包括传播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数字与经济学、地面机动工程、统计学、力学、法学、生物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种专业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介环境正在迅速重构,当代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探索者,其媒介的使用习惯、选择偏好和价值倾向均与媒介未来的探索和实践紧密相连。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对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及媒体人物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20xx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350余名学员和20余名旁听生,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9个省市、xx0所高校,学科背景包括传播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数字与经济学、地面机动工程、统计学、力学、法学、生物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种学科。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获有效问卷333份。

大学生最喜爱的报纸:《南方周末》

关于“最喜爱的报纸排行(可多选,不超过3项)”,20xx年《南方周末》以x0.x%的支持率高居榜首,《》位居第二,占比25.x%,《环球时报》和《南方都市报》携手荣登第三名,均得到15.x%的支持率。《参考消息》《人民日报》《china daily》《新京报》《新民晚报》《大河报》紧随其后,排名第四至第十位。其中《南方周末》XX、20xx年均排名第一位,《人民日报》由XX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xx年的第六名。

大学生最喜爱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

关于“最喜爱的杂志排行(可多选,不超过3项)”,杂志排行与报纸差异明显,报纸中《南方周末》占比遥遥领先,而杂志出现各家均分的形势,虽然《三联生活周刊》荣登冠军榜,但得票率(35.5%)仅比位居第二的《南方人物周刊》(34.5%)多出1%,而位居第三、第四的《看天下》《中国国家地理》分获29.4%和25.2%的支持率。

《三联生活周刊》XX、20xx年均为榜单之首,《南方人物周刊》由XX年的第五名跃升到20xx年的第二名,《三联生活周刊》最受女生喜爱,而男生最喜欢的是《看天下》和《中国国家地理》。

大学生最喜爱的网络媒体:新浪

在“最喜爱的网络媒体(可多选,不超过3项)”一题中,新浪以52.6%的票选率位居第一,百度(45.8%)、凤凰网(34.8%)分别排在第二名、第三名。此外,社交类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容小觑,社交类网站如豆瓣网、人人网分居第四、第六位。视频类网站,优酷土豆网、爱奇艺博得了部分学生的喜爱,排名为第五、第八。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新浪、凤凰,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使用百度,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硕、博士相较于本科生更喜欢新浪、凤凰网,本科生比硕博研究生更喜欢用百度,从专业上来看,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较非传媒专业学生更青睐新浪和凤凰网,百度是非传媒业学生的最爱。

大学生最喜爱的移动社交类应用:微信

关于“最喜爱的移动社交类应用(可多选,不超过3项)”,微信以x5.0%的占比位居第一,手机qq位居第二(6x.2%),排名第三的是手机新浪微博(54.8%),人人位居第四(34.3%),飞信仅有16%的支持率,位居第五。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喜欢微信的硕、博士生比本科生略多,而喜欢人人和飞信的本科生比硕、博士生更多。从学生的专业来看,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最喜爱的是微信,而非传媒类专业学生最喜欢手机qq,对人人和飞信的喜爱程度,非传媒专业的学生也明显高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这反映出传媒专业学生更易于快速接受、应用新兴媒介工具。

大学生最喜爱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

关于“最喜爱的微博平台(可多选,不超过3项)”,有98.4%的大学生选择了新浪微博,其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微博,腾讯微博居于第二位,但占比仅为11.9%,其他微博被选率较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连续两年分别位居第一、二名。

大学生最喜爱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最喜爱的广播媒体(可多选,不超过3项)”一题中,20xx年,最受喜爱的广播媒体调查中,有29.6%的大学生对广播媒体不太了解,有11.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类的广播媒体,这也体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面临着巨大危机,大学生对广播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近三成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这一选项。除去这部分样本,学生对广播媒体的喜爱主要集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占比49.4%,高于排名第二、三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0.4%)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0.1%),其余广播电台得票率低且分散。

大学生最喜爱的电视媒体:湖南卫视

关于“最喜欢的电视媒体排行(可多选,不超过3项)”一题,湖南卫视以48.5%的被选择率位居第一;其次是凤凰卫视,占比40.5%;央视、江苏卫视各占36.0%、26.5%,分别位居第三、第四。浙江卫视、东方卫视、tvb、旅游卫视、星空卫视、北京卫视名列第五位至第十位。

湖南卫视由XX年的排名第二上升到20xx年的第一名,凤凰卫视由XX年的第一名降至20xx年的第二名,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XX、20xx年均分别稳居第三位、第四位,其余卫视两年间排名变化不大。湖南卫视获得来自女生的票选要明显多于男生。中央电视台是男生群体和本科群体最受的电视台。

大学生最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新闻1+1》《铿锵三人行》

“最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可多选,不超过3项)”一题中,20xx年,《新闻1+1》和《铿锵三人行》以29.1%的占比并列第一,《新闻调查》和《看见》紧随其后,分居二、三位。《朝闻天下》、《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海峡两岸》、《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第一时间》依次进入榜单前10名。

第3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蒙古语媒介 传播力 建议

在当下的大数据环境下,时刻审视和提升媒体自身的传播力是关乎媒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媒介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100多家广播和电视台都办有蒙古语节目,120家期刊和21家报纸用蒙古文给近500万国内蒙古族受众和蒙古国等邻近国家众多蒙古族受众传达各类信息,成为内蒙古新闻传播事业最主要的一部分,对内蒙古自治^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以及对外宣传等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们目前对于众多蒙古语媒介的研究只停留在单一媒体的研究和业务技能探讨的水平上。调查和研究蒙古语媒介传播力,可以弥补对蒙古语媒介系统性研究的欠缺。基于上述考虑,课题组在2013~2015年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媒介影响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提出提升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媒介传播力的具体措施。问卷调查分两部分进行,分别以呼和浩特市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农牧民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了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对蒙古语媒介的接触情况和蒙古语媒介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力。

一、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媒介传播力现状

(一)在校蒙古族大学生的蒙古语媒介接触情况

在校蒙古族大学生是蒙古族受众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他们对蒙古语媒介产品内容与传播方式的总体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蒙古语媒介传播力情况。课题组依次以蒙古文报纸、蒙古文期刊、蒙古语广播节目、蒙古语电视节目以及蒙古语网络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影响力作为研究内容,分别进行了5个小组的调查研究。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的蒙古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2014年3月至6月进行,每个小组提出30个题目,共有近150 个选项可供选择。每个小组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1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80份。被调查大学生中性别占比为:女生占59%、男生占41%;每个年级学生占比为:大一占19%、大二占32%、大三占36%、大四占13%。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调查研究结果:

1. 调查发现:89%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蒙古语媒介的当下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非常关注;9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蒙古语媒介在发扬民族文化、母语传承、加强民族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具有高度的认同;93%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蒙古语媒介发表内容的真实性非常满意,其中,蒙古文报纸和蒙古语电视的可信度分别为93%和94%,成为搜集政治经济信息的主要媒介。

2. 58%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阅读蒙古文报纸与期刊主要是为了了解蒙古族文化和娱乐信息,78%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欣赏文化类节目是收听广播与收看电视的主要动力。从调查可以看出,相对于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而言,民族文化相关媒介产品和娱乐新闻对蒙古族大学生影响力更大。

3.经常使用蒙古语网络媒体的大学生达到受调查者的70%,其中83%的蒙古族大学生认为时效性差、信息更新缓慢是蒙古语网站的最大问题;69%的受调查蒙古族大学生指出,由于蒙古语网站的技术支持不够先进、信息量匮乏、搜索系统不完善等原因,他们平时会选择汉语网站搜索信息。

4.通过调查发现,蒙古文报纸期刊、网络媒体及蒙古语广播电视在自我宣传及与受众互动方面做得还不够,从而直接影响了媒介影响力的提高。蒙古族大学生很少参与这些媒介举办的活动,很少利用蒙古语网络媒体发表意见、进行热点问题评说。蒙古语媒介也经常游离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刻讨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蒙古族大学生从未参加过蒙古文报纸组织的社会活动,93%的蒙古族大学生未向蒙古文报纸和期刊投寄过作品,94%的大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过讨论与争辩。

5.在接受问卷调查的蒙古族大学生中,78%的人认为蒙古语媒介产品总体上以综合性内容为主,因此很难适合越来越细化的受众需求,这也是蒙古语媒体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此外,69%的蒙古族大学生对蒙古语媒体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析与深度报道不够满意。

(二)蒙古语媒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

课题组在2014年7月至10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蒙古语媒介内容对蒙古族农牧民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和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此次对480名蒙古族农牧民受众(其中锡林郭勒80名、呼伦贝尔80名、阿拉善80名、通辽市80名、兴安盟80名、赤峰市80名)进行问卷调查,提出50个问题,共200多个选项。

受调查对象情况为:男性占56%,女性占44%;20~30岁占25%,30~40岁占33%,40~50岁占32%,60岁以上占10%。问卷重点考察了蒙古语媒介在宣传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报道经济发展态势、对农牧民经济生活提供导向性的决策和技术指导、宣传农牧民的土特产等方面做出的影响力;调查被调查对象对蒙古语媒介经济报道和相关节目的内容偏好和整体评价。对收回的456份有效问卷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1.对于订阅蒙古文报纸的主要理由:7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从报纸上可以搜集到脱贫致富的经济类信息;5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希望第一时间接触到与农牧民相关的政治经济新政策;61%的被调查对象希望了解农牧产品的价格走向和市场情况。对于蒙古语广播节目,6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经常收看经济类节目,从而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和技术指导。对于蒙古语电视节目,72%的被调查对象经常收看经济技术服务类节目,87%的被调查对象经常关注土特产市场信息,81%的被调查对象对税收和资助政策的相关信息特别感兴趣,88%的被调查对象对农畜作物的价格走势非常关注。调查发现,蒙古语新闻媒介借助于报道经济新闻能够给蒙古族受众传达最丰富的经济资讯、最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变动情况,从而能够给受众的经济活动给予指导,提供服务,直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蒙古语媒体在提供有时效性的经济信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82%的被调查对象从未在蒙古语媒介上介绍和宣传过自家的农畜产品;60%的被调查对象没有在蒙古语媒介上接受过农畜生产的技术指导;89%的受众在查询和接受经济生产和农畜产品市场信息时选择了汉语媒体,只有9%的受众选择了蒙古语媒介。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蒙古族农牧民受众特别希望通过蒙古语媒介介绍自己的农畜产品,获得相关的技术指导,但蒙古语媒介在实际传播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媒介传播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对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媒体机构以及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简陋、人才缺乏等原因,蒙古语媒体传播力的提升受到制约,在传播内容的创新力、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方式的灵活性等诸多方面与其他主流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未能满足蒙古族受众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蒙古语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例如,蒙古语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发展面临的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蒙古语网站的编码不统一,蒙古文输入法不兼容,蒙古文献数字化薄弱。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设备与技术革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二)各方要协同培养蒙古语媒介优秀人才

媒体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少数民族地区媒体发展面临的困境。对于蒙古语媒体来说,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媒体的严格选拔和聘用可以加大人才储备。而对于在岗的媒体工作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继续深造等方式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和练就新媒体时代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技术。高校蒙古语新闻教学的人才培养,要结合实际需求,培养有较深的蒙古族文化底蕴的新媒体技术的人才。

(三)媒体要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由于受体制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机构长期以来习惯于将自己置于信息把关者和者的地位,在进行信息与文化传播时很少研究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媒体,因为传播实力相对薄弱,信息的时效性与丰富性方面都很难达到受众的期望值。因此,媒体方面一定要改变理念,从单项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引导舆论的同时要加强为受众服务的意识。

(四)媒体要了解受众,加大互动,加强自我宣传

全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树立市场观念,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是蒙古语媒体加大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受经济发展水平、媒介竞争状况、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习惯存在明显差异,蒙古语媒体应该从习惯、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受众群媒介接触行为与特征,并制定不同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同时,要加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加强媒体的自我宣传。

(五)要强化文化品牌建设

民族文化与母语传承,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重大课题。蒙古语媒介有责任和义务保留和传承蒙古族文化。在媒体信息多元化、受众选择细分化的当今媒体环境中,打造民族特色文化节目,注重品牌建设是提升蒙古语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媒体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举行公益活动和相关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品牌效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强文化传播的力度。

(六)建设地方蒙古语新媒体平台,建立受众的信息交流平台

更新和完善各种地方蒙古语网站和移动信息平台,传达和最有时效性和权威性的信息,让众多蒙古族受众最快了解当下的最新政策、经济动态、热点问题的进展与解读。也可以建立蒙古族受众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农畜产品的推介,以及蒙古族文化产业的推广。

(七)蒙古语媒体要尽快跟上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

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合转型是所有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蒙古语媒体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其与汉语媒体存在差距,媒体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困y。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媒体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常态化等有效措施,尽快赶上媒体转型的步伐。

(八)把握优势,提升对外传播力

与内蒙古毗邻的俄罗斯和蒙古国,是内蒙古对外宣传的主要对象国。地域间相近的气候条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铸就了诸多生活方式、经济产业结构等的共同点,尤其是蒙古语传播为蒙古国等邻近国家对外宣传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了解和利用传播对象间的共同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时机,选取科学的传播内容与方式,通过适宜的传播渠道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媒体的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口岸外宣工作,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草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第4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广告 效果调查 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目前,国内的广告普遍存在着广告效果不佳,广告费用浪费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国内的广告效果调查体系尚不完善,很多企业在开展广告效果调查工作时,只片面地涉及到广告效果的某一方面,这样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从整体上分析广告的传播效果、营销效果和品牌效果,更无法指导广告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广告效果调查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广告效果调查体系,为实际的广告调查工作提供支持[1]。

广告效果调查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广告投放后的传播效果或广告营销业绩的调查,而本文讨论的是广义上的广告效果调查,即为了获得理想的广告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活动,包括投放前调查、媒体调查,及投放后的效果调查[2]。投放前调查和媒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告主把握全局,相应地制定好广告计划,而投放后的效果调查则是用于检验广告是否有效,从而及时地作出反应。

1 前期调查

1.1 广告主调查

广告主调查包括广告主战略调查、组织调查、文化调查及产品调查。

广告主战略调查研究对象是企业战略步骤及企业当前所处战略阶段,这对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策划是不可或缺的。

广告主组织调查包括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调查,它为广告战略提供背景支持。

广告主文化调查包括广告主外在和内在文化调查两种。外在文化调查指分析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及新兴文化对广告主文化的影响。内在文化调查首先要了解企业内部是否已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否在员工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其次要分析消费者对广告主文化的认同度。[3]

产品调查包括对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份额、先期广告投放效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等的调查,借此帮助决策者找准定位,分析产品的市场潜力,由此确定广告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并制定合理的销售增长目标(广告效果测量指标中包含销售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

1.2 广告环境调查

广告环境调查包括行业环境调查,竞争对手调查,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行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即广告主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能力;人口环境,即人口总量、结构、分布、趋势,通过人口环境调查可以正确估计潜在市场总量;其他还包括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

竞争对手调查的对象是竞争者的市场地位、竞争战略、优势劣势、竞争者广告活动概况及广告策略。

政策法规环境指影响企业广告活动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的调查对象包括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各省、市经济发展规划、政府有关法律、行业政策等。

2 媒体调查

2.1 媒体特性调查

2.1.1 印刷媒体

印刷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报纸按发行地区分,有世界性、全国性、地方性报纸,发行地区与报纸覆盖面关系密切,也直接影响到广告覆盖面;报纸按内容分类,有综合类、财经类、娱乐类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大致可以判断受众的某些特征,如文化层次、工作环境等,受众细分后便于选择媒体时综合考虑产品主要购买群与媒体受众之间的吻合度。杂志相对报纸来说,信息分类更细、受众更集中、针对性更强。

印刷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可保存、重复接触率高,但即时性差,阅读受文化程度限制。

2.1.2 电波媒体

随着电波媒体频道和栏目的逐步专业化,广告主投放广告时,应分清媒体栏目的受众定位,如新闻频道、财经频道、娱乐频道等,它们的受众群是不同的。

电波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即时性强、冲击力强,但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成本较大。

2.1.3 户外广告

户外广告包括灯箱广告、车身广告、霓虹灯广告、电子屏幕广告等,它的优势在于冲击力强、千人成本低、全时段、可保存。

2.1.4 直邮(dm)和销售点广告(pop)

dm广告最具代表性的是超市直邮广告,很多大型超市都会定期向会员邮寄产品信息彩页,这种方式可以与客户直接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成本也较低廉。

pop广告最具代表性的是药店的店堂广告,走进药店,随处可见otc药品海报,墙上的平板液晶电视中也循环播放着药品的宣传片。pop广告在众多媒体当中,最接近产品售卖场所,也就是说,消费者与这个媒体的接触最接近他的购买决策时间,研究表明,“所接受的信息距离购买决策时间越近对品牌销售的影响越大”,这一点上它有绝对优势。

2.1.5 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凭借它与生俱来的优质的传播特性,在全球迅速走红,它的优势在于易更新、互动性强、成本低、制作简单,受众信息易收集,针对性更强。

2.2 媒体试听众及频次调查

广告在经过选择的媒体上每出现一次,在目标消费人群中有多少人看到了该则广告,这就是广告的试听众,也称之为到达,它是描绘“面”的概念。同一则广告在媒体上出现若干次,目标消费人群接触到的次数就是频次,它是描绘“频率”的概念。在一定的广告费用前提下,采用试听众频次低的媒体,那么达到的面就相对较广;相反,如果考虑到频次高的效果,那么到达的范围就相对要小一些。

一般来说,告知性的广告可以采用到达面广而接触频次较低的媒体策略,如果要大力推广某产品的某项特性,或提高产品知名度,可以采用接触频次高的媒体策略。

2.3 媒体冲击力调查

试听众和频次都是量的概念,只能说明某一广告受众广不广,受众接触次数多不多,并不能代表受众可以记住这则广告,或对该广告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到积极的促进购买行为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另一个“质”的概念——冲击力。这里的媒体冲击力是指各个媒体,各个广告单位所具有的广告表现潜力,是否有冲击力是选择媒体的又一重要标准[4]。

3 后期调查

广告的后期调查指在广告投放后对广告的传播效果、销售效果和品牌效果的调查[5]。这三者形成广告投放后的效果评估体系,其中传播效果可以从感知度、记忆度、理解度、好评度、行动5方面来描述,感知度下可以设注目率、阅读率、广告到达率、频次四个测量指标,记忆度下设瞬间记忆广度、事后回忆率两个指标,理解度、好评度、行动可以用打分制量化后进行统计分析;销售效果下设广告边际效率、纯广告销售效果两项指标;品牌效果用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来描述,用打分制量化后做统计分析[6]。

整理

第5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环节;媒体调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不少高校目前的培养计划中对实践环节或实训课程的设置改变了以往高等教育中理论至上的状况。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对于理论的现实还原能力的状况。本文以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实践环节的引入对于深化学生理论认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倾向。

媒体调查这一实践环节是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期两周的专业实践。在媒体调查实践环节中,学生必须将所学到的社会调查方法和新闻专业的前沿问题相结合,才能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媒体调查。针对学生在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对该实践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媒体调查能力的目的。

一、扩展社会调查方法的背景知识,摆脱为调查而调查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一般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社科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面对复杂多样的媒介现象,我们认为以往的研究方式,也就是采用“观点+论据”的模式,显得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了些,因此,在媒体研究中必须引入社会调查方法,也就是定量研究的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社会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通过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摆脱了早期形成的纯粹定性研究的思维模式,初步具有科学、客观地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的意识,使媒体研究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可是,当前大量与社会调查方法相关教科书对这一定量研究方法的介绍,仅仅集中在抽样方法、题目设计、问卷设计的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处理、撰写调查报告这几个环节的介绍上,注重技术性和操作性,对社会研究思维的总体介绍不深。这一缺陷导致了学生对社会调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社会调查是一种技术和方法,认为只要按照社会调查的步骤进行媒体研究就可以得出合乎现实规律的结论。因此,学完调查方法后,学生出现了为调查而调查的现象,不懂灵活运用调查方法进行媒体现状研究相结合,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扩充了社会研究的相关思维,较为深入的讲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模式,社会科学范式以及社会理论的要素、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做好媒体调查,仅仅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新闻专业的前沿,了解学科动态,让社会调查这一方法为更好地为自身了解媒介现状服务。

通过增大社会调查的背景知识讲解,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媒体调查研究的现实能力得到了提高。突出体现在应用性课题的确定比以往更具操作性,大而空泛的课题申报减少。而选题的水平对于调查过程和调查质量的影响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制定详细的指导书,控制媒体调查进程

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临近期末的时段。考虑到大一学生学龄尚浅,对媒体调查的宏观把握能力不足,结合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表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进度安排表,要求学生按指导书的指示严格执行。同时,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实时指导监督,控制学生媒体调查的进程,保证调查质量。

我们把为期两周的媒体调查,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时间分配上是1:2:1,具体换算成天数是3:6:3。在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用三天时间进行准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各自的调查设计方案、并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准备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制作完成。在调查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的样本容量不少于50人,因此用六天的时间实施,调查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回收。在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三天之内完成资料处理、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最终成果是调查报告的完成。

由于学生此前没有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对调查尚处于概念阶段,他们对严格的时间进度感到拘束。经过讲解说明,学生认识到我们提供的时间进度表,标识的是每一阶段的底线或警戒时间,可以在这一时间线上微调,但不能出入太大,否则,将无法保证调查的质量。

通过控制整体时间安排和专业教师辅导,媒体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媒体调查的任务,并在指定时间上交调查报告,避免了调查失败的事件。

三、关注学生心态,及时教育辅导,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媒体调查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比较大的独立实践活动,由此,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成立了媒体调查领导小组,希望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障碍。通过部分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面对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时,首先考虑的是(1)能否较好的完成调查任务;(2)担忧无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所必须面对的调查对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初就开展动员大会,由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参与,告知学生除了做好媒体调查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平时易于忽略但却容易影响工作的因素。比如,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遇到不能配合调查的人,既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信心等等。

第6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 贯穿 全过程 广告媒体传播

一、引言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涉及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在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需将审计工作与质量控制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审计项目实施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益。本文将简要分析在广告媒体传播效果评估项目过程中的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二、立项阶段收集意见建议,确定审计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现项目评估立项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审计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于企业运营发展,如何把握好项目立项过程中的总体质量控制尤显关键。本次广告媒体评估项目是在收集汇总了市场部、综合办、数据部等广告宣传专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了广告媒体传播效果风险评估的审计立项计划,并由公司管理层审核并签发了审计立项通知后,才正式开始执行广告媒体传播效果评估项目,同时在本次的广告媒体传播效果评估项目立项过程中,内审部对全省主要媒体进行评估,对媒体广告进行了多维度评估,如受众体、受众面等,对投放支出合理性进行审计,形成了完整的立项可行性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核。实现了立项环节的质量控制,即实现了审计项目立项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把控:首先,重要性是指本次审计项目是重点领域、重要部门、重点资金、领导重点关注以及与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事项;其次,针对性是指本次审计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中心工作――广告媒体投放,同时审计目的明确――对广告投放支出合理性进行审计;此外,可行性是指本次审计项目经过各部门的意见收集,适合企业发展现状需求,且审计成果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运营管理。

三、审前阶段深入调查,提高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实现项目评估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

(一)审前深入调查项目评估背景,实现审前质量控制

公司内审部在本次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查阅财务数据等相关调查方式,对广告投放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将调查结果形成记录,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执行工作了必要的准备,为保证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审前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费用花在户外、报纸和电视媒体中,广播、网络、杂志及其他媒体所占比例较小,个别地(市)分公司的广告费用甚至集中投放在前三类媒体中,可见公司在各媒体的广告投放上很不均衡,未能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广告效益,近年来有时甚至出现竞争对手在广告支出上比我公司少,但其广告效果却明显好于我公司现象。

通过审前调查认为,有必要对各广告载体进行系统评估,选择合适的广告载体投放合适的广告,以增强广告效果、提高广告效益。

(二)确定项目评估实施方案,实现实施方案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方案是整个审计项目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起着龙头作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且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根据前期深入调查的结果,制定了本次广告媒体传播效果评估实施方案:

明确审计目标及内容。本次评估项目主要是根据“多维度对本次广告媒体传播效果项目进行评估,为公司在下一阶段媒体选择及其组合方式、广告策略制定上给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的审计目标,确定了以下需要查明的审计内容:

(1)针对我公司投放广告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收集公司2010年以来在全省主流媒体各时段已投放的广告内容,按品牌、业务、投放媒体、投放频次、投放金额、投放形式等,提供不同维度的汇总分析,展现我公司在各载体的广告投放分布情况,全面分析公司在各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效果。

(2)对正在投放的重点广告业务进行效果评估。针对正在投放三个重点广告(两节促销、集团V网业务、手机票业务)进行专题分析,对这些广告的广告创意、媒体选择、投放策略、投放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3)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主要传播策略的研究分析。收集和汇总另外两家竞争对手2010年以来在全省主流媒体上投放的广告,按广告内容、媒体选择、投放频率、投放费用等纬度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传播策略,并与我公司传播策略进行比较,提炼其可借鉴的经验。

(4)对省内主要传播媒体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一是研究其受众与我公司的各品牌、业务的消费群体之间的契合程度,二是对其版面、时段、收视(听)率进行研究,针对我公司不同品牌、业务提出广告设计、媒介选择、时段/版面选择等传播投放策略。

突出审计重点。在编制本次审计实施方案时,认真分析并总结了审前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广告媒体传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了本次审计的重点为:对2010年以来所投放的广告进行归类整理,展现在各类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构成情况;对竞争对手及其关联第三方2010年以来的广告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其主要传播策略并与我公司传播策略进行比较;深度洞察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判断其主要受众群体与我公司各品牌/业务(潜在)客户之间的契合程度。

综上所述,本次媒体传播效果项目评估方案体现了内容可操作性高、内容详尽、指导性强、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突出等优点。

四、审中阶段规范审计取证和工作底稿,详细记录审计日记,实现项目评估取证与工作底稿编写的质量控制

(一)确定评估步骤和方法,实现评估抽样取证质量控制

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为保证本次项目评估审计证据的可获得性及可靠程度,通过全面考虑审计证据信息生成或储存方式的影响及适时获取性,本项目评估调查方式采取:CLT(Central Location Test)定点拦问法+座谈会法,同时利用专业监测数据库对我公司及竞品进行监测分析。

CLT定点拦问法。CLT定点拦截的抽样样本选取条件是:①当地常住居民;②手机用户;③年龄为16~54岁之间;④不在媒体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市场调查公司及通信等相关行业工作;⑤过去6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市场调查活动。本次项目评估最终收到CLT定点拦问样本量共计2895个,其中城市样本1908个,农村样本987个,覆盖全省每地市各约300个样本,兼顾移动客户及竞争对手客户、包括城市及农村样本。良好且多样化的样本量为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多维度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客户座谈会法。客户座谈会主要在福州、厦门两地开展,每城市各开展四组。抽样样本选取条件为:①本地常住居民;②手机用户;③年龄为18~45岁;④过去3个月办理过新套餐、新业务,或更改过套餐、业务。抽样组别:G1组:18-28岁动感地带用户;G2组:30-45岁神州行用户;G3组:30-45岁全球通用户;G4组:联通用户25-45岁,电信用户25-45岁。

(二)记录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实现评估执行过程质量控制

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本次评估实行了审计日记与审计工作底稿两种记录方式,前者主要记录评估过程中做了哪些取证工作,记录项目评估的整个执行过程,与工作底稿一起作为审计实施情况的全面反映;后者则主要记录审计成果、所发现的问题等,是形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在项目评估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及时记录评估日记,编制工作底稿,准确反映风险评估事实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为后续形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改进意见给出了直接依据,同时也体现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后,经审计组长审核后,由工作内审部领导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进行了复核,进一步完善了项目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五、审后及时公布评估结果,注重跟踪各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实现项目评估报告的质量控制

(一)及时编制评估报告,实现审计结论质量控制

传播效果评估报告是项目评估工作成果的总结和最终体现,它应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审计部门向上级报告评估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部门向与本次评估项目有关联部门下达评估结论的方式;三是审计部门向公司其它各部门公布评估结果的载体。在本次广告媒体传播效果风险评估项目中,评估报告的形成经过充分的取证、海量的抽样、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实际、深入对传播效果评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报告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全省媒体渠道特点概述。从评估结果来看,电视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手机用户接触比例最高的媒体渠道,其次是报纸,阅读杂志和收听广播的手机用户较少。同时通过对各种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研究,得出传统4大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的地位开始在逐步下滑,尤其是广播与杂志;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正在挑战传统媒体,特别是挑战电视媒体的地位;而户外媒体和自有媒体渠道则依旧保持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不同媒体渠道的广告实际投放效果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覆盖面,到达率,广告关注度,信息承载能力。

全省三大移动运营商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分析。从各运营商在广告投放量、行业占比、花费月度趋势,投放区域、媒体选择、投放产品等多方面进行环比后,展示评估结论。2010年1-10月,报纸和电视为三大运营商广告投放主要渠道,省级媒体是各品牌广告投放的重点,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是各品牌广告投放较多的地市。从运营商各品牌投放情况来看,我公司在泉州广告花费最高,联通在龙岩、电信在福州投放最多。另外报纸和电视媒体是各品牌广告投放首选,联通在电台有较大投放占比。通过对公司的客户与竞争对手的客户在媒体接触方面进行的比较,得知三家运营商的客户在对各种载体的接触习惯上基本一致。

已投放且正在传播的重点广告效果评估结果。本次针对我公司两节促销(大众市场)、手机票业务(数据业务)、集团V网(集团业务)三个已投放且正在传播的广告进行了评估,从业务无提示提及率、提示后提及率、广告到达率、业务总体参与度、业务有效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专题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从认知度、广告到达率还是业务参与度来看,两节促销的效果都最好。 手机票业务的认知度也相当不错。但是从参与度上看,集团V网的表现要好一些,尤其是有效参与度。

广告媒体总体投放策略改进意见。经过评估分析,建议我公司广告投放的媒体选择首选媒体:首选户外与互联网媒体,提高重点户外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的投放力度;传统媒体中相对较强的电视和报纸,作为次选投放媒体,投放广播、杂志等为补充型媒体渠道的投放。

(二)及时公布评估报告,实现审计成果质量控制

评估报告全方位、多维度对项目评估执行成果进行了阐述,深刻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和预防的方法,内审部负责人就审计报告的总体结论进行了复核,对于评估报告中提出广告媒体投放策略改进意见等征询了向市场部、综合办、数据部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由公司分管领导审核了评估报告,并正式签发下达审计报告至各业务管理部门。

六、结语

本次广告媒体传播效果评估过程中,通过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归纳应用,评估结果建议得到了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采纳,为公司下一步的广告投放策略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方向,节约了广告成本,提升了广告投放效益,同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项目后续风险评估建议,建立广告投放定期评估机制,良好地实现了项目质量控制的衍生。

参考资料:

第7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大连;报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92 — 02

一、全媒体概念界定及其特点

近年来,“全媒体”这一概念不断地被新闻工作者们所提及,其中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记者”、“全媒体报道”等。虽然全媒体这一概念不断地被我们所使用并接受,但是新闻传播学学界却尚未对其做出一个准确而统一的定义。遍观学界的纷纭众说,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对于全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其一,媒介运营说。该观点认为全媒体是一种媒介运营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曾在研究中明确提出全媒体这一概念。她认为,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她指出,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1〕其二,媒介形态说。该观点认为,全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博客、手机报等媒介形态的风靡,全媒体实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形态。其三,媒介整合说。该观点认为,所谓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该观点坚持全媒体是传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的综合性使用。其四,媒介营销说。该观点认为,全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营销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媒介融合基础上的媒介营销策略,包括整合性的媒介内容生产平台的创建,以及相同媒介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的组合性使用。从这一观点来看,所谓全媒体就是媒介融合营销策略的具体应用。〔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全媒体的内涵十分宽泛。在本文中,我们根据上述的第一、二个观点得出我们将要使用的全媒体概念,即基于现代科学技术、通讯信息技术,运用所有媒体手段构建的报道体系,同时这个体系仍在不断汲取并运用各种新的科学技术与通讯信息手段。

由我们对全媒体概念的界定可以得出,全媒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媒体环境下,报道体系集中了所有能够运用的通讯技术手段,可谓集科学技术之大成。第二,由于网络电子媒体的介入,使得全媒体环境下的报道变得更加迅速,受众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大事小情,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第三,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终端设备来接收新闻报道,而不再需要自己去订阅,较之以往,可以更加方便其信息的接收。

二、我国报业发展现状

调查显示,2001年中国报纸的总印刷量约为900亿对开张,报纸年发行总份数约为360亿份,流转金额约为216亿人民币,报业实际发行收入约为110亿元。〔3〕可见,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报业的发展不可谓不蓬勃。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报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从《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平面媒体广告于2005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平均跌幅在15%以上,其中报纸广告的下滑幅度尤为惨重。因此,这一年也被专家学者定为中国报业的“拐点”。2005年至2007年这三年间,我国主要城市报刊的广告收入还处于增长期。但到了2009年,一些报业集团的广告出现负增长,全国性的大报发行量持续萎缩,行业报、专业报也开始走向衰弱。〔4〕CTR央视市场研究资深研究顾问姚林在《201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报业广告市场经历了高开低走、先喜后忧的过程。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1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增长了12.9%,报纸广告增长了11.2%。这与2010年相比,前者的增长基本持平,而后者却下降了7.7个百分点。虽然报纸广告的收入依旧呈上升趋势,但其衰减态势必将持续到2012年,并对12年报纸广告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报业的影响之大。无论是发行量还是营业额,相较于非全媒体时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跌落。而新媒体则迅猛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报业有所没落这一事实,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能够做出的贡献也大不如新媒体了。

三、受众对新老媒体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笔者针对受众对报纸媒体与电子网络媒体的认识以及使用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大连地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来源多为网络媒体,并且,人们看报纸的频率也不是很高,看报纸的多为知识水平比较高且年龄相对较大的人群。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这些年轻人中,他们大多数注册了时下流行的微博,却很少有人关注大连报业的官方微博,甚至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大连报业有官方微博并表示不想关注。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现在大多数人仍然更加喜欢阅读纸质版报纸,而非电子版报纸,而且调查者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认为电子报纸缺乏文化气息,与传统阅读习惯不符。当然也有部分人更喜欢阅读电子版报纸,他们坚持电子版报纸获取渠道方便快捷,便于阅读。此外,被调查者认为,报纸与其他媒介相比更加富有文化气息,且权威公信度较高,但是也存在时效性滞后,互动性不足等缺点。当我们问及纸质报纸发展前景如何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纸质报纸不会被淘汰,但是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想要继续生存就要进行变革。同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报纸发展前景良好,仍有巨大的潜力。最后,被调查人群建议,电子报应该减少广告植入,注重年轻读者的普及率,敢于报道重大、敏感事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建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由这些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大连地区的传播环境不甚理想,而大连报业对于自身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再加上大连地区年轻人较多,多喜爱网络,导致大连报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人们对于传统报业媒体的使用情况也大不如网络电子媒体。当然,虽然发展形势严峻,但是大连报业仍然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毕竟人们仍然愿意阅读纸质报纸。只要大连报业愿意进行改革,其发展前景仍是十分广阔的。

四、报业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

在全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传统媒体由于其近乎一成不变的报道风格与体系,变得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因此,与新媒体联手,进行互动融合,不失为一种改革自身的良策。

第一,在采、编、印等方面充分运用现有的数字技术,提高新闻采编的速度与报纸印刷的质量。例如,在采访环节,报社可以建立渠道,鼓励读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新闻发掘,让他们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把最新的新闻图片或影像传递给报社。在编辑环节,报社可以搭建新闻信息采集平台,把各路新闻信息进行汇总后整合分类,再进行运用。而在印刷阶段,则可以使用CTP直接制版技术提高印刷速度,通过ERP软件开发整合报纸印刷流程,从而缩短报纸印刷所需的时间,提升报纸的发行速度。

第二,报纸可以分为不同的版块,针对不同的人群。当然,现在的报纸正是分为多个板块的,例如《大连日报》便分为“要闻”、“特别报道”、“综合新闻”等多个版块。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版块”并不同于此,而是指针对不同人群所分成的版块,譬如学生版、青年版、老年版等等。现如今的许多报纸无人问津的原因就在于报纸上所报道的令人感兴趣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所以,按不同人群来分版块便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版块上刊载相应的内容。当然,现有的版块分类方式也不无可取之处,因此我们建议,有能力的一些大报可以尝试两种分类方式并行的策略。

第三,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当下,可以说是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时代。而年轻人之中很少有人喜欢阅读报纸,甚至不知道某些报纸的存在,这一点从我们之前做出的调查中便不难看出。所以,报业应该主动宣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各报业集团完全可以利用微博、博客、播客等自媒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打造与宣传。同时还可以与一些知名网站联合,推出某些活动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第四,推出自己的客户端,打造自己的电子报。当前社会,手机普及率十高,人们也都习惯从手机终端上获取新闻信息,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节约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因此,各大报纸完全可以推出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以方便读者阅读自己的报纸。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报纸实施了这一举措。比如《南方周末》,它就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叫做南周阅读器。另外,报业还可以与网站联手,打造共同的客户终端,报纸可以利用网站的技术与人气,而网站可以利用报纸强大的报道团队采集而来的第一手新闻资讯,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此外,据笔者了解,早在2006年,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官网上便已出现了全国第一张互动多媒体报纸——“播报”,播报既可以用来看,也可以用来听。〔6〕由此,我们建议,在手机终端上也使用这一技术,使手机客户端推送的电子报不仅可以看,还可以用语音来听。同时,电子报上不仅可以有图文,还可以有视频音频。

第五,在推出纸质报纸的同时也推出电子报,并且二者各有侧重。我们知道,电子报的推送速度一般是高于纸质报纸的发行速度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电子报的这一特性来使之更加注重时效性。纸质报纸更加具有文化底蕴,我们不妨让其着重于新闻的深度报道,多多进行新闻评论分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媒体对报业造成的冲击已是既定的事实。在新闻传播环境不甚完善的当今社会,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报业,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受限制,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不得不承认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新媒体刚刚崛起的今天,报业受到冲击是必然的,而报业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也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报业与新媒体不断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与融合之后,其再度崛起将是必然之势。

〔参 考 文 献〕

〔1〕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02).

〔2〕姚君喜,刘春娟. “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06).

〔3〕蔡颖.报纸风格分化与管理模式分析〔J〕.新闻传播,2004,(04).

〔4〕崔保国. 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姚林. 2011年报业广告市场分析及2012年展望

第8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法治报道 司法监督 司法公正

为全面了解我国媒体记者对媒体司法监督报道的现状,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底,我们对我国的新闻记者特别是从事法治新闻报道的记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当前法治报道及舆论监督报道状况的意见。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以纸质书面问卷和E-mail电子问卷形式发放,无记名填写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一、受访记者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中受访记者男性145人,女性134人,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受访记者的年龄,以中青年记者为主,20~49岁年龄段占96%,其中20~29岁的媒体记者为153人(占54.4%)。

受访记者学历总体层次较高,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占到70%;研究生、博士生也占有一定比例,达到23%。

受访记者居住的地区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主,其中在省会、直辖市工作的记者占到90%。

受访记者所就职的媒体主要集中在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分别为130人、77人、44人,合计比例达到74%。另外有22名受访者在杂志工作,6名受访者在广播媒体工作。

受访记者有比较丰富的法制新闻采访报道经验,其中工作时间在两年以上的达到70%。

二、对法治新闻报道现状的看法

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正面宣传报道过多,批评性报道不足”以及“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不足”,是当前法治新闻报道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对法律法规等专业性强的内容解读不足”、“案件报道过多,有用信息太少”和“专业性不足”、“时效性不强”等方面(见下表)。

媒体记者还普遍认为“媒体审判”已成为法治报道中最经常出现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着“滥加评论”和“偏听偏信”等情况。多数记者并不认为“失实”是法治报道的主要问题(见下图)。

受访记者们认为,法治新闻采访报道经常受到的干扰主要是来自宣传部门或上级领导的限制。这其中包括“采访要经过宣传部门同意,而宣传部门对采访要求有所筛选”,以及“领导指示,不能报道”;还有一部分记者认为“说情队伍赶到媒体”也干扰了法制新闻的采访(见下表)。

受访记者认为,“报道不实”是法治新闻报道刊播后通常遇到的质疑,其他质疑还包括“采访手段不合法”和“采访动机(比如是否收受财物)令人生疑”等方面(见下表)。

三、对媒体司法监督报道及与司法公正关系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63%的受访记者在工作中曾涉及舆论监督报道。他们大多数认为,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一种“职业要求”。此外还包括“促进民主进程”、“伸张正义”、“改善社会风气”、“增强媒介自身的影响力”等原因(见下图)。调查还发现,发表过批评报道的记者中,59.3%的人因此受到被监督者的威胁或潜在威胁。

在法治类舆论监督报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报道。那么,媒体记者对司法监督的现状以及与司法公正关系的看法如何呢?我们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媒体对法治领域的舆论监督,总体上表现为“监督不足,只对个别案件有监督,缺乏系统性有效性”,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监督过度、监督不当”,二者交互并存,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媒体监督特点(见下表)。

受访者认为,当前媒体对司法审判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容易被人利用,利用媒体干预审判”。这提醒记者进行相关报道一定要谨慎行事;同时也有较多受访者认为,作为“媒体只能客观报道审判信息,不能批评或评论正在审理的案件”(见下表)。

调查显示,91%的媒体记者认为媒体监督司法最终只能使部分问题得到解决。而认为能使问题得到全部解决的只有2%。也有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

68%的受访者认为,媒体报道或评论“促进了司法公正”,也有26%的人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说”。

本次调查显示,有57%的媒体记者认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问题突出表现在“司法对于传媒越来越抗拒”;只有24%的媒体记者认为“传媒与司法关系越来越和谐”。另外还有7%的受访记者认为“传媒对司法监督越来越过度”。

受访者认为,当前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司法机关变相阻碍媒体舆论监督”、“司法工作与传媒工作各有独立性,难以互相尊重”,这些矛盾加剧了媒体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冲突(见下表)。

对于媒体在司法监督报道方面,受访记者多数认同“采访不需批准,但是新闻稿件应该经过审核”的意见。与此相反,也有部分记者认为“新闻采访应该经过批准”,还有一些记者认为新闻采访应该经过批准或应当适度限制新闻采访(见下表)。

95%的受访记者赞成增加媒体在法治领域的舆论监督权限。赞成的最主要理由是“公众有知情权”;其他依次是“可以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遏制权力对司法的干预,维护司法独立”等(见下表)。

对于案件诉讼过程中,是否应当允许媒体评论的意见出现一些分歧。42%的受访记者认为,在任何诉讼阶段都应允许大众传媒对案件发表评论;23%的受访者认为有权威消息来源即可评论;也有19%的受访者认为一审宣判后即允许评论;还有16%的受访者认为终审宣判后才允许媒体评论。

四、对于司法信息公开的意见

怎样才能实现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良性互动,受访记者大多认为,最重要的是“推动司法信息公开”,其次是要“加强相关法规的建设”(见下图)。

74%的媒体记者认为司法信息公开“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25%的媒体记者认为“重要,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或“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只有1%的媒体记者认为“不重要,除当事人外与其他人无关”。

对于当前司法机关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效果,37%的受访者认为这对促进司法信息公开“有作用”,但也有34%的人认为“作用不大”,还有24.5%的记者态度完全相反,认为“没有作用,完全是形式主义”。

对于司法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77.8%的受访记者对“公开的信息不充分、不全面”感到最不满意。也有38%的受访者对“庭审不公开”意见较多(见下表)。

媒体记者普遍认为,法院在向新闻媒体公开司法信息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法院以需要得到上级批准为由加以拒绝”。此外法院还存在“对各家媒体不能平等对待”以及“以审判庭座位有限为由而拒绝媒体旁听”等问题。还有一部分记者遭遇法院“限制媒体和记者采访审案法官”等麻烦(见下表)。

媒体记者认为影响司法公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暗箱操作”、“司法公开意识不强”、“长期形成的宣传观念”,“担心公开会影响法院形象”(见下图)。

庭审直播作为司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推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庭审直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调查显示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庭审直播往往只能让老百姓看庭审过程,并不能培育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二是“庭审直播表演痕迹太重,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三是由于“多数庭审过程太枯燥,收视率低”,也使传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见下表)。

五、小 结

本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中从事法治新闻报道的记者对司法监督现状的认识。

首先,可以发现,受访的法制报道记者整体素质水平较高。以中青年记者为主力,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从事法制新闻报道工作两年以上者达到70%。他们有着清晰的职业定位和明确的报道目的,为“促进民主进程、伸张正义、改善社会风气”而秉笔直书,其中有63%的记者采写过媒体监督报道,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思想硬、业务精的媒体监督队伍。

其次,法治新闻报道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正面宣传报道过多,批评性报道不足”以及“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不足”,以及对案件的报道还存在着“滥加评论”、“偏听偏信”和“媒体审判”等现象。

再次,媒体开展司法舆论监督的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来自某些上级领导的压力,变相阻碍媒体舆论监督;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信息不充分、不全面”,“获取诉讼信息的途径不明确、不畅通”,“案件审理过程不公开”等现象。“采访需要得到上级批准”以及“审判庭座位有限”,成为拒绝媒体采访报道的最为常见的理由。这使得媒体记者感觉“司法对于传媒越来越抗拒”,也加剧了媒体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冲突。

第9篇:媒体调查报告范文

一、进行媒介组合的原因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任何一个广告主要使自己的产品为更多的受众知道,仅靠一种媒体是不行的。原因有三:

1.媒介数量增加,受众争夺激烈

1980年全国电视台的数量是38个,1999年是353个,增长9倍多,广播电台的数量从1980年的106个增长到1999年的299个,增长近2倍。而报纸的增长速度更快,1980年为188种,到了1999年已增长到2038种,二十年间增长了11倍。

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又依赖于媒介的覆盖率,媒介数量的剧增,新媒介开始抢走原有媒介的众多受众,从而导致原有媒介的覆盖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例如山东、浙江、北京和湖南的卫视覆盖率在上升,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便受影响,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就夺走了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许多观众。

不仅电视,就报纸来说也是如此,如广东报坛有四个报业集团,十几种报纸瓜分市场,争夺受众,前些年《羊城晚报》独领风骚,成为广告主的首先媒体,但后来被《广州日报》取代,而现在《广州日报》又面临来《南方都市报》等新生代报纸的抢逼。在深圳,有仅当地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之间竞争激烈,而且还面临着广州报的竞争,同时《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等报也进入了该市场想分一杯羹,如果对某一报纸投放广告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2.电视专业频道增多,受众被细分

近些年各广播电视台根据受众需求的特点,纷纷开办了各种专业频道,如财经、文艺、体育、生活等频道。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七城市的调查显示,1997-1999年两年间各城市可接收到电视频道总数平均40%左右,其中成都增长最高为44%,七城市平均每户可接收到电视频道的数量增长更快,平均达到70%,其中广州、成都最为突出,分别为2.4倍和2倍,见表2.3

表2 各城市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46 44 46 32 62 48 47

1998 51 51 45 64 62 57 63

1999 63 63 64 71 85 69 67

表3 各城市平均每户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13 11 10 13 9 9 15

1998 19 12 11 15 20 17 17

1999 21 16 13 19 22 18 21

表2.3数据来源:央视调查咨询中心

可接收频道的增多,使得受众收视选择的空间极大,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视节目,这样平均每个电视频道的平均收视时间下降,从而影响广告传播效果。

3.受众媒体消费日趋多样化

随着各种媒介和各种频道、专栏的增多,受众接触媒介频道的种类也增多。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经常只接触一种大众媒体的人占总人数的20.3%,只接触电波媒体或只接触印刷媒体的人为7.3%。而值得注意的是既接触电波媒体又接触印刷媒体的占总人数的58.1%,媒介共栖的人数占74.4%,表4.

类 型 备 注 媒 介 人数 百分比

单一20.3% 经常接触大众媒体只有一种 电视 245 10.2

报纸 196 8.2

杂志 33 1.4

广播 13 0.5

极端14.3% 不经常接触大众媒介或全面接触四大媒介 都不看 128 5.3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216 9

偏向7.3% 只经常接触电波媒体(电视和广播)或只经常接触印刷媒体(报纸和杂志) 报纸、杂志 127 5.3

电视、广播 47 2

交叉58.1% 经常接触的媒体有印刷媒体也有电波媒体 电视、报纸 627 261

电视、报纸、杂志 348 14.5

电视、广播、报纸 276 11.5

电视、杂志 48 2

广播、报纸、杂志 40 1.7

广播、报纸 38 1.6

电视、广播、杂志 15 0.6

广播、杂志 3 0.1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众并不倾向于只接受单一媒体的信息,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信息。 74.4%的人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证明了媒介组合的必要性。

二、媒介组合--广告投放的理想选择

根据表4的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媒介共栖的方式上进行分析。在各种共栖方式中,交叉型的受众共计有58.1%,其中有26.1%的人经常接触的媒介组合是电视和报纸,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基础的组合方式。另有14.5%的受众经常接触的大众媒体组合是电视、报纸、广播;9%的受众对四种大众媒体都有经常接触。根据人们接触媒介的方式和企业产品的特点,媒介组合有四种基本方式。

1.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组合

从表4的数据可知,这种组合方式的受众占69.1%。当然广告主不大可能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投入广告,更多的是根据媒介的受众特点和购买力,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媒介组合。在这种组合中,电视和报纸的组合是一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也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式。不但因为这两种媒介的信誉度较高,而且电视媒介与报纸媒介都有较好的覆盖率和互补性。电视既覆盖城市又覆盖农村,特别是省级卫视对农村的极高覆盖率,加上城市电视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其广告传播效果可以发挥最佳状态。

至于具体怎么去选择哪种类型的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并进行组合,就要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产品的特性和对消费者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组合。

2.不同电子媒体的组合

按覆盖面积大小划分电子媒介,有覆盖全国的中央台,有以本省为主的卫视台和省电台,有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电台和有线电视台。按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划分有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居民在选择媒介时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电台收视率前三名为例,如表5:

北 京 上 海 广 州

频 道 % 频道 % 频 道 %

中央一台 60.9 东方台20频道 66.5 翡翠台 84.5

北京一台 48.6 上海台8频道 39.9 本港台 75.8%

北京有线一台 48.6 中央一台 33.0 中央一台 13.6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中央一台在北京收视率最高,但在上海、广州则位于第三,上海人首选东方台20频道,广州人首选翡翠台。从这三地对媒介的选择看有一种特点:即本地台和中央一台是三地居民重点选择对象(广州电视受香港电视的冲击,本地台没有进入前三,但也表现地缘上文化上的接近性)。所以在这三地广告投放时的电视媒介组合的最佳方式就是本地台加中央一台。

以上是以三大城市的居民作为消费对象。对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农村的广告主来说,怎样进行电子媒介的组合呢?根据实力媒体的收视调查,卫视的观众分布趋向县城和农村,而中央电视台的观众更多的是在大城市。所以对这些广告主来说,共广告投放可选择多个卫视的媒介组合形式。

另外电子媒介的组合还有广播与电视的结合,有线与无线的结合等多种形式。

3.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

印刷媒介种类繁多,就报纸来说有日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和各种行业报,以1997年到1998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居民对报纸的选择为例,见表6。

北 京 N=584 上 海 N=579 广 州 N=564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北京晚报 68 新民晚报 89.6 广州日报 80.1

北京日报 27.2 解放日报 29.9 羊城晚报 78

北京青年报 24.3 文 汇 报 19 南方日报 10.6

北京广电报 18.2 每周广电报 10.7 足球报 4.8

参考消息 11.3 劳 动 报 8.6 参考消息 2.5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以表6的数据作为依据,若要以三种报纸组合起来投放广告,在北京可选《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在上海可选《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广州则可选《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如果要在这三个城市报纸上同时投放广告,选择《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作为组合,无论资金上还是效果上来说都是理想的。这仅仅是报纸媒介组合的一个例子。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还可以有许多种形态,如全国大报与地方报纸的结合,报纸与杂志的组合等等,不管如何组合,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在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

4.电子媒介、印刷媒介与其他媒介的组合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企业还注意到户外广告在产品宣传中的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广告商都把它作为媒介计划中的重要选项,这主要是因为户外广告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逼视性。在城市,户外广告的有效到达率极高,街道上随处可见,很多广告主更是把这种户外广告与广播、电视结合起来,形成“电视(或广播、报纸)+公交车”、“电视(或广播、报纸)+候车亭”、“电视+报纸+公交车(或候车亭)”等众多形态。据调查,这种广告投放形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制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