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媒体实习报告精选(九篇)

媒体实习报告

第1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台湾的媒体实习申请

相对于大陆的自我寻找加学校随机安排相结合模式,台湾高校学生的媒体实习一般由学生向学院提出实习计划和实习意向等,然后由学院助教一一与学生意向中的媒体及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实习接收。当然也可能出现学生第一意向单位不同意接收的情况,则助教与学生协商后,继续联系第二意向单位甚至第三意向单位,直至最终确定。这种学院负责制的实习,保证了学生公平实习的机会,避免了盲目实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民主精神——由学生自己提出实习意向,决定何时实习及实习单位等。

而笔者实习的缘起则有别于上述程序,当时正值台湾中华电视公司①(以下简称“华视”)推出“产学合作实习计划”项目之际,笔者即经由学院推荐,华视面试录取。

业务部之公共服务部实习经历

笔者申请的是业务部的实习岗位,华视对业务部的实习工作描述如下:1.业务项目企划制作;2.客户提案技巧及简报能力;3.AGB尼尔森收视调查使用及分析;4.实际客户及广告商拜访;5.专题采访及制作;6.非线剪辑、过音及串带。经过协商后,笔者实际进入的是公共服务部——业务部下设的一个部门。

实际上,业务部相当于大陆媒体的广告部,主要是售卖台内广告时段,公共服务部则主要做媒体集中采购案——这是很有台湾特色的一个部门,涉及到两岸媒体的体制问题:在大陆,绝大多数媒体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有权归国有,其主要盈利模式是靠广告;但是台湾的媒体开放私有,因此华视的后缀是“公司”,他们会像公司一样进行商业活动来增加营收。因此,公共服务部其实是做公部门服务,举凡采购、活动、公关等活动都属于其业务范畴。华视的公共服务部共7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案件和主要面向的公部门,但是遇到比较大的案件时,也会两三个人合作共同负责,业务分工比较灵活。

在两个月的实习中,笔者共到岗121个小时,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如政府媒体采购案之媒体资料整理,每日报纸相关报道存档,宣传影片审查,采购公告及标案分类及总结等,还会做一些特定服务部门如国民健康局关注议题及宣导方式调查总结等,并提出该部门的媒体宣导案策划案。此外,台湾媒体主管对实习生相对比较重视,他们会根据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笔者在这两个月中,曾参加过数次内部培训课程,包括网络安全培训、office2010、office2013使用技能培训等;主管还特地安排笔者到尼尔森上课,学习arianna媒体收视率监测软件的使用,到广告拍摄片场全程跟踪广告拍摄,到录音公司体验广告声音录制过程,以及到节目组跟综艺节目的拍摄。在此过程中,笔者深入接触了媒体内容制作的后台,增长了见识,也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技术。

台湾媒体印象

1.简单而不落后

初入华视,笔者被其低调和略显陈旧的外观和设施所惊讶。于1995年12月启用的华视大楼高不到10层(地下3层),各楼层的办公室简单朴实,与大陆很多媒体的奢华办公场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落后,华视的摄影棚及虚拟影像中心都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制作的节目也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也是很多台湾媒体的普遍特征。

2.氛围轻松,工作却不轻松

办公室的氛围很轻松,两边各有一台电视,员工可随时开启电视观看节目。员工的着装也很休闲,除非外出拜访客户,平日都是随意穿着。同事间闲暇时常嬉笑打闹,休息日还会一起约健身运动等。另外,每天下午的饮料是必不可少的,手摇冰文化深入到了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在轻松的氛围之中,他们的工作却不轻松。在刚进入公共服务部的前两个星期,笔者经历了同事们的炼狱式加班。当时正应对一个大的标案,几乎所有人都是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甚至还有通宵加班第二天小睡一会继续工作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逢时限较短而数目较大的标案时,部门就会出现连续加班的情况。

3.内部培训频繁且实用

华视每两周都会有一次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课程组织部门要求各部门同事尽量参加但并不强制。培训的内容实际且实用,包括笔者参加过的网络安全培训——告诉我们在互联网使用中如何保护隐私、保护账号和个人信息安全,从而更好地维护公司机密和信息安全;office2010使用课程、office2013使用课程——讲解office日常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技巧,提高办公效率;以及奥美公关公司提供的公关活动策划技巧培训等。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同事们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对于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工作效率很有帮助,只要有时间,员工都会尽量参加。

4.台湾媒体乱象

实习期间,因为工作要求整理了台湾几乎所有媒体的资料,并每日阅读几份报纸,收看实时新闻节目。耳濡目染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对台湾的媒体现状及其风格也有了总体的印象。

从媒体本身来说,台湾可以说是世界上媒体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数量上来看,共30多家全台性报纸、100多家电视台、60多份杂志(根据媒介资料整理情况),但是除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前几名的媒体之外,大部分媒体实力都比较单薄。其中,《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为台湾四大报。尼尔森2012年第三季媒体调查中,《苹果日报》阅读率居全台报纸第一。而电视台当中,东森、台视、中视、TVBS等是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杂志当中,月发行数量达到10万册以上的主要有《天下杂志》、《商业周刊》、《管理杂志》、《财讯》等财经杂志,《壹周刊》、《时报周刊》、《TVBS周刊》 等新闻娱乐类杂志,以及《空中英语教室》、《大家说英语》等语言学习类杂志。

从内容上来看,台湾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严重,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娱乐化。台湾的新闻报道给我的总体印象,用几个词形容就是娱乐化、浮躁、喧哗和聚微。浮躁和喧哗是娱乐化的衍生特质,台湾的电视新闻总是无休止地播放政治人物、演艺圈艺人的八卦和各种杀人案件,在形式上则善用花哨的字幕、标注、精彩模拟画面等,主持人的语速很快,语调相对高亢,与大陆严肃、正规的新闻报道相去甚远。报纸则善用大标题、图片等博取眼球,比如在报道财税政策不合理,导致每年多收一部分税收时,有报纸用十份便当来等量这些多收的费用,并切实画了整整十份便当。聚微则是台湾媒体的报道内容倾向于细微的琐事,而很少有国际视野和全局观念,甚至中学生因和女明星陈妍希同名而获赠签名专辑的事,也能成为各大媒体大幅报道的热点。

另外一方面,台湾媒体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和问责十分严格,不得不说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种无所不在的监督,让公务人员更加自律,其监督力度、监督热忱和监督方式都很值得大陆媒体学习借鉴。

注释:

第2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其实,《华盛顿邮报》的困境只是目前全球纸质媒体困境的冰山一角。不久前,纽约时报公司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将《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和其他相关资产出售,纽约时报公司于1993年收购该报时花了11亿美元。当前,全球许多报纸都生存艰难。2007年至2012年间美国纸质媒体的广告收入下滑了55%。

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实践中,纸质媒体的所谓“优势”其实都不成立。在便携性方面,新媒体体积小、容量大,在信息量相同的情况下,新媒体远比纸质媒体更容易携带。在阅读习惯方面,对于从小只接触纸质的报刊、图书的年长者来说,纸质媒体的确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但是对于从小就接触新媒体的新一代读者来说,他们比阅读传统的图书报刊更习惯阅读新媒体。

2010年7月,笔者曾采用随机电话调查的方法(有效样本3421人)对媒体使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手机、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的信任度分别为:22.4%、19.6%、20.7%、12.6%、34.2%。可见,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可信度方面与传统媒体差不多。

目前所有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建立了报纸网站;但是全球的报纸网站,如果独立核算,几乎没有一家是盈利的。换言之,报纸网站的建立不仅没有使纸质媒体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甚至使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实现盈利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无非是两大类:“免费+广告”模式;收费模式。几乎没有一家报纸网站盈利的现实告诉我们,“免费+广告”模式对基于传统媒体的报纸网站,似乎是一条死路;然而,默多克寄予厚望的收费型iPad电子报《The Daily》不到两年就走到了尽头,又显示出收费模式也是一条死路。

第3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这既是危机,也是个机会。所谓危机,就是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受到严重挑战,所谓机会,就是传统媒体(报纸)市场将会出现很多新的空隙,为开辟一片新的蓝海提供契机。

广告与新闻是传媒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今天,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已走过整整66个春秋,广告与新闻也历经风风雨雨,从传统的广告模式转向策划活动的广告模式转变,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广告市场的拓展是相当艰难的,但是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有一种创新精神。66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开拓奋进,在实践中寻找市场。

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人探索创新,成就了辉煌。充分发挥广告优势,把成功的广告策划和营销,把优秀的广告品牌和成功业绩推介给业界,促进良性互动,进而达成广告客户、媒体业界、读者三赢的市场格局,为广告市场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精心策划 拓展广告市场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没有赢得和成功。

当企业为表达自身的某种企业理念时,新闻也可以成为广告策划的创意内容。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部齐心协力,形成一种合力。面对广告业四面楚歌的情景,襄阳日报传媒集团靠“和谐”两字,营造新的广告氛围。

如何规范商业客户?如何服务客户?如何应对同行媒体的挑战?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搞好综合性策划活动?多年来,襄阳日报社在稳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举办了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商家和媒体达到共赢的效果。

商业板块。每年的3月15日,商业工作室都要围绕“3・15”打假日,推出了“诚信3・15”特刊,寻求广告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2007年推出的“易中天三国源头话孔明”活动在襄阳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拓展了广告资源,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6月1日,“百岁老人为百名宝宝祈福”大型长寿文化活动在人民广场举行,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无穷的社会效益。

餐饮板块。连续3年的“鱼梁洲消夏啤酒美食节”把襄阳的餐饮业延伸到了市民区域化、季节化、休闲化的生活中。

教育板块。如何把教育(职教、初、高中以及大学招生)抓起来?教育工作室围绕高考做文章,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农校学区)举办了“襄阳高考咨询会”,并且推出了一期“高考特刊・襄阳晚报帮你找学校”。这对襄阳的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活动延续至今。

汽车通讯板块。汽车、通讯形势看好,把二手车市场开发作为重点之一;利用中国移动广阔市场的优势,围绕“5・17电信日”把手机买场的广告带动起来。围绕“汽车巡展”、“自驾游”、“房车展”等活动来拉动广告。尤其“自驾游”这个新话题,丰富了新的广告内容。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一些有趣策划活动,引导商家做广告。

房产板块。让“襄阳楼市”走进了千家万户,拉近了襄阳市民与“襄阳楼市”的距离,同时打开了一条广告增收新的通道。先后推出了“看房直通车”、“家居赶集会”、“春季房产交易会”“秋季房车展”等活动把襄阳房地产广告市场激活了。

金融板块。先后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单位联合承办了“襄阳十大经济人物”“襄阳发展高层论坛”。

10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成功策划了“纪念恢复高考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襄阳日报社社庆60周年”、“庆祝襄阳日报社成立65周年暨《襄阳日报》创刊65周年”开辟经典栏目为社会各界提供形象展示和祝贺宣传。热情讴歌襄阳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忠实记录襄阳大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科学管理 规范广告业务

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人本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业务工作。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每一个广告人力求做到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经常与客户沟通,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用先进的思想指导日常工作。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为了加强广告管理,规范创收行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襄阳日报社强劲发展,报社广告部结合广告工作实际,特制定《规范管理制度》,规范了“广告发稿制度”、“广告合同管理制度”、“广告价格管理制度”、“广告收款制度”、“广告部考勤、工作例会制度”等。

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对于广告大客户来说,长年的广告业务必须有规范的广告合同,没有广告合同的一律拒发(临时的,阶段性的活动形象宣传除外)。所有的广告合同内容,必须要素齐全,不抵物的条款必须注明在广告合同中。广告合同中涉及到的返还版面、新闻支持、免费软文等必须加强控制(返版的广告须经广告发稿中心审核,新闻支持稿件原则上是大客户,支持篇幅不得固定在的合同中)。进一步完善《广告合同签订》、《广告发稿登记》等项工作,并建立电子文档, 逐步建立广告发稿数据库。

业务员人员严于律己,遵章守纪。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工作兢兢业业,谦虚谨慎,注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在报社同仁全力支持下,经过广告部同仁们共同努力,经营创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加强广告部的管理,每年都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只有靠过硬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广告业务。

工作中的“勤”使广告业务人员及时洞悉世事变化,而善于“思” 让广告业务人员源源不断地获得广告灵感。通过不懈努力,使广告部逐步走向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经营管理轨道。

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通过学习外地兄弟报社的管理经验,报社广告部结合自身的管理制度,重新整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报为家、新闻兴业、广告为基、经营造势”为经营理念,严格规范一切广告经营的管理。通过考察外地报社的先进管理经验之后,体会到了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一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兄弟单位的管理制度涵盖了日常工作、采编考核、广告经营等,形成工作有指标、行为有规范、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二是采取严格、灵活的用人机制。一般在人事制度上的三种模式,即事业编制、报社编制、编制(关系在人才交流中心)实行全员聘任制,能者上、庸者让。

通过规范广告业务,使《襄阳日报》、《襄阳晚报》针对不同市场搭建专业化资讯服务板块,不同板块以丰富资讯对消费者形成强势冲击,并使之形成阅读习惯。《襄阳日报》、《襄阳晚报》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获取行业市场信息而主动阅读广告版面的首选媒体。

搭建平台 发挥专刊优势

精彩的广告创意产生新闻。一个具有精彩创意、充满新鲜感的广告本身就蕴涵着新闻的特性与价值。专刊纵向整合报纸已有资源,贯穿一周,实现集约化经营,对市场消费有着极强的指导性。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专刊部把广告的“服务”二字与“专刊”二字形成了对接。专刊部根据行业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互动的工作思路,与各工作室密切配合,努力使新闻与市场对接,借助新闻资源优势服务和拓展广告市场。几年来,专刊部根据市场的特点,在汽车、房产、医疗、消费等行业搞了不同形式的专题策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也为客户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尽职尽责为客户服务。专刊部工作人员除做好日常采编工作之外,还与业务人员积极配合,针对客户需求拿出广告运营策划方案,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宣传文案和采写工作,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以活动带动经营。“襄阳楼市”、“汽车周刊”、“消费导刊”、“健康周刊”针对自己所服务的客户,与广告业务人员密切配合,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读者、服务商家的活动,拉近了本报与读者和客户的关系,拓展了客户资源。

专刊部配合各工作室还开展了如“五一”房展会、“六一”百岁老人为百名宝宝祈福、自驾游、第二届婚博会、秋季房展会暨襄阳淘房节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开辟行业新闻、凝聚高质量的业内读者群是专刊的功能。近年来,专刊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襄阳日报》开辟了“企业周刊”、“房产家居”、“ 现代教育”、“车行天下”;《襄阳晚报》开辟了“健康周刊”、“车・金融”、“楼市周刊”、“消费导刊”。使之更贴近市场。通过新闻、消息、言论等内容吸引读者;通过有影响的业界报道,吸引业界人士,做到不仅让专业人形成对行业性专刊的品牌认知,更要以专业周到的服务让读者满意。

市民关注的襄阳日报社、市卫生局、华洋堂百货公司、襄阳五医院共同发起“彩虹工程――农村医疗扶贫行动”,通过建立医疗资金、器械、药品、技术等项目的输送平台和网络,凝聚襄阳地区的社会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心,共同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医疗能力,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加强活动策划与版面内容策划。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主讲《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以及国防大学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少将应邀主讲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军事热点分析》让襄阳社会各界了解如何面对金融危机?深入认识当前的经济和国际形势,迎接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第4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传统报媒 新媒体 发展建议

据资料统计,在美国,1964年尚有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却只有50%了,其中年轻人不到20%。《消失的报纸》一书的作者Philip Meyer在书中担忧地告诉我们:假如报纸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沉,地球上最后一个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结论虽有些夸张,但却不无警示作用。网络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近十年来,中国有大量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新生代,报纸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年轻一代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网络的出现,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导致原有报纸的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度降低。互联网相对于传统报媒最大的优势更在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话语权的欲望增加,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的资讯了,而是要对所接受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以获得一种参与了社会治理的满足感,而能提供让人们随意发表意见的平台,则只有互联网。

纸媒未来的出路

报纸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其本质是使报纸的读者群减少,报纸的影响力降低,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益下降。因而我们对报纸下一步发展的举措,就应当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方能使传统报媒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媒体的首要功能是宣传载体,但从根本上讲,媒体是一种文化产品,其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丰富的内容,以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它,这是媒体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向广告投放商销售媒体的影响力,使其投放更多的广告。因此,传统报媒的发展出路,就在于能否重新“夺”回读者,重新“夺”回广告投放商。要做到这一点,“争夺”网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课题,就是要解决当受众因为网络的诱惑而与传统媒体渐行渐远的时候,如何以新的方式加紧保持住同他们的亲密接触。

在网络的冲击下,我们要留住读者并非没有可能。当传统报媒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时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既是生存危机,却又是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去实现在原有体制和机制下所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为了抓住和留住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保证报纸有良好的生存基础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报纸应当走与网络结合的发展路子――这才是报纸发展的根本出路。

报纸与网络结合发展的操作原则

传统平面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开通了互联网和手机版的报纸或者杂志,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传播方式去满足更多受众的愿望及需求,将体现报纸价值的基础――读者请回来,将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商吸引回来,将我们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报纸,以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多地销售出去。这就绝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平移,而是要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的跨媒体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所以,发展纸质媒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方能有效的促进媒体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读者;能更好地提升广告的价值,吸引广告商;实现报纸向跨地区、跨媒体的发展目标;进行多媒体的整合营销,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具体的操作路径

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络具有更新快,信息多,网民多的优点,但传统媒体也有其权威性和新闻采编的内容优势。两者结合起来则如虎添翼。因此我们可在互联网上设立独立网站,形成跨媒体的综合信息平台。网络媒体可以突破传统媒体所受到的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可真正实现全天候的开放和运转,可以极大地弥补传统平面媒体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向读者提供远远超过纸质媒体的更多内容,如提供当地媒体、教育、企业、生活、旅游、购物、美食、房地产、气象、交通等多种服务,并且将本地所有相关资料整合成一个在线数据库,担当起一个城市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平台。

利用网络实现覆盖,重新占领媒体市场。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受众对生活资讯产生了多重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满足这些读者和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争取更多的消费人群,就成为传统报业新的市场机会。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海量的资讯细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细分市场的结果是既全面覆盖了市场,聚集了消费者的眼球,又吸引了广告商的眼球。

对于报业来说,媒体细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地域细分和行业细分,其实质都是传媒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适应。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做精、做细消费者有需求的内容,形成对传播区域内目标受众的最大覆盖,从而达到在最大范围内对读者群的影响,重新产生新的媒体市场,从而建立起新的盈利模式。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平面媒体可以网络为技术平台,将自己的编采内容细分,通过细分后的内容全方位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以达到读者全覆盖和区域全覆盖。

整合集团众多报纸资源,扩大集团品牌影响力。目前国内各地的报纸都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结果是哪家媒体“模样”都差不多,读者选谁都一样。这也是造成传统媒体读者分流、广告分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利用集团各报纸的编采力量与资源,将报纸信息源的整体规模优势和报纸的传统声誉与互联网的信息综合集成展示能力相结合,做成一个上规模的、有丰富信息量的、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大型新闻网站。这个网络媒体不只是一个内容集成的展示平台,而且还是一个报纸信息的综合分类与加工整理的加工厂,这样可大大提升集团的品牌号召力。今后则可利用集团品牌的号召力,逐步整合其它媒体,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建立视频网站,进行跨媒体和跨区域发展。目前,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倡国有媒体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发展,但在现行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下,真正要进行跨媒体、跨区域扩张,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网络的出现,却给传统媒体的全方位扩张提供了极好的技术平台,使得原本困难重重的跨越,变成了轻而易举的可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高技术平台,将平面内容与影像内容结合起来,以增强对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吸引力,如对区县经济的宣传,对旅游、房地产、酒店、求职、教育、医院、网络销售等领域的宣传,都可以通过有着跨媒体、超越区域性优势的网络视频来完成。从今后的发展前景来看,网络视频将不再仅仅是纸质媒体的赢利补充手段,甚至完全可以超越纸质媒体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赢利平台。笔者可以断言,从现在起,哪家传媒集团抢先跨出经营网络视频这个新兴媒体的步子,则就可以抢先于其它媒体完成跨媒体和跨区域发展的目标,进而可抢先在全国做大做强。

第5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第一,尊重事实,严格从事件的原貌出发

可以说,“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是巩固媒体“商”德的最基本要素。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它的重要作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要甚于及时性。我们能够容忍消息的延迟播报,却不能容忍消息的失实报道。当然,失实可以分为有意失实和无意失实,而有关媒体“商”德的新闻失实则多指有意失实。

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媒体本身也成了市场经济的弄潮儿,这就使得媒体在无形当中具备了市场经济主体所特有的属性——竞争和盈利。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部分媒体为了生存,为了实现盈利,很可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低头,做出有悖新闻职业道德的出格之举,为求轰动效应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甚至为了迎合利益群体而刻意歪曲事实,搞有偿新闻……所有这些对媒体“商”德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无论是“李娜怀孕”,还是“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抑或是“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所有这些2011年流传甚广的假新闻,无不是媒体“商”德缺失的表现,需要引以为戒,并且坚决杜绝。

第二,做到新闻的“中性化”

新闻的“中性化”,是坚持对新闻事实的公正、客观报道,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利益和新闻的公信度。这就要求新闻报道要以辩证的思维方法,看清事物的两面,摒弃“有色眼镜”,切实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抛开成见和主观意图。

近些年来,中国的房地产涨价大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许多百姓只能望而却步。中国的房价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不少大型门户网站无形之中为房地产造势,即使是在国家调控力度如此之大的今天。

前不久,部分媒体上楼市“回暖”消息不断,这对本已处于趋冷状态的房地产行业而言,犹如“救世主”降临。凤凰网2012年8月9日《二三线楼市回暖 开发商忧心房价反弹卖力打折》;中国日报网2012年8月9日《土地低供应或致房价反弹》;新浪网财经频道2012年8月10日《楼市投资客再度入场 房价反弹预期加码》……类似的信息随着楼市的风吹草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信稍有头脑的人都不难理解这样的文章究竟是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

媒体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领域一定要坚持“中性化”,切忌根据特殊利益集团的主观意图进行引导式预测。而且一些类似的行为是在利益集团的重金“犒劳”下进行的,这是危及媒体“商”德的重要因素。

第三,做好广告“把关人”

谈到媒体改制,就不得不谈及它的盈利方式,广告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因此媒体会不断加大力度提高广告额,增大广告量,以获取更多资金,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

要做到巩固媒体“商”德,对于广告的规范则显得必要且迫切。而媒体在这一规范过程中无疑要做好广告“把关人”的角色,而不能不加筛选地照单全收。然而,现阶段部分媒体俨然把广告作为整个媒体发展的首要动力,竭力赚取广告费用,不仅压缩节目时间、版面,增加广告量,还对蜂拥而来的广告,不加区分,不辨真伪,来者不拒,极力谋取收入,却不顾及后果,最终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所以,媒体在刊播广告的时候,一定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各种广告产品进行事先的质量检验,切实达标者才能进入媒体广告刊播范围,最后再按照时间标准、资金力度择优播报。

3·15晚会曾经揭露,由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减肥茶经专家鉴定,与藏茶没有关系,该产品是其老产品易名后更换包装重新上市的,属未经批准的违规行为。虽然这一案例的矛盾焦点是郭德纲及其代言产品,但刊播媒体同样难辞其咎。

第四,加强行业内部自律

媒体行业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收受红包、人情压稿、有偿新闻等。可怕的是,无论是媒体工作者抑或是社会群众,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如果不能克服这些习惯性的思想,从小处说是媒体道德标准缺失,从大处说则是对媒体及其整个行业的纵容,贻害无穷。

参考文献:

①曾晓宇:《论媒体传播中的新闻道德》,道客巴巴,

第6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依据传媒理论分析,目前的社会是处在分众化与碎片化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媒体受众流失严重,发展空间受新媒体挤压。与此同时,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受众结构出现了不利的变化,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报纸读者中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群体日渐减少。调查显示,在阅读报纸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几乎不读报纸,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目前,城市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电脑,单位实现了办公网络化,95%的年轻城市白领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有的农民工在休息时也光临网吧,读报的一代人正在老去,网络青年开始进入中国,30年后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是上网的一代。

在获取信息特别是查找信息的时候,受众更多地依赖互联网。不仅如此,随着网络走入生活、进入办公领域,网络已和电话一样普及,受众可以在更多的时间和地点接触到网络,在网络阅读的便利和隐秘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加快了人们改变阅读方式的速度。 以互联网、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不断涌现,不可否认,新媒体在刷新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市场份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能盈利或增长,中国目前不少商业网站均处于亏损状态,新媒体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东西来不及沉淀和反思,时时处于传信之中,绝大部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为传统媒体的跟进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凭借传统媒体积累的优势,后来居上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新型媒体尚未形成有效的营销规模、资源储备以及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之前,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仍不会被终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尽管遇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仍具有一定优势:品牌优势、内容优势、原创优势、客户优势及权威性、感性体验。

作为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核心。媒体的形式越多,越需要内容支撑,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资源。受政策限制,目前新媒体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都要依赖传统媒体,以传统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因无采访权致使其原创性大打折扣,不得不向传统媒体采购内容或与其合作谋求发展。虽然新媒体在体育、娱乐、IT等领域有一定的原创和90%的特色,但时政新闻却是雷区,不能触碰,话语权就无法把握,非常被动,传统媒体如果将新技术与内容优势相结合,将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就全国整体广告经营而言,四大传统媒体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广告份额跌破50%,报纸媒体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则增长迅速,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也稳步上升。中国四大传统媒体的收入结构中,80%以上来自广告收入,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亟需进行多元化立体经营,拓宽收入来源。传统媒体的品牌形象往往成为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力量,比较适合不追求短期销售,注重长期的品牌塑造的行业领先者,但这样的大客户又有多少呢?报纸和电视广告往往打企业品牌,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销商来说,根本不具备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的实力,但网络恰恰使之成为可能,不仅大型企业的品牌形象得以展示,中小企业的产品利用网络也能无国界地推销,分类广告市场逐渐转移到了网络平台,因此传统媒体新客户的开发迫在眉睫,传统媒体应该强化与相应新媒体的互动,分享企业的营销预算。

新媒体的盈利方式则呈出多元化的方式,如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增值收入等,网络对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的聚焦效应,导致了广告商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向网络广告转移。目前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份额的比例虽然较小,尚不足以对传统媒体整体造成大的冲击,但中国网站的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化,作为产业群的网络产业,其整体市场远大于网络广告收入,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受众分流与媒介消费分流不可忽视。

媒体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远去,更看重精细化耕作和定位,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检测较差。新媒体能将受众进行准确定位,广告商在投入广告时能够有的放矢,受众在访问互联网时,能留下许多痕迹,比如来自国内还是国外,通过浏览页面的分析,知道受众重点浏览方向,而随着手机实名制的全面,手机媒体的定位就更加明确了。

第7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香港是媒体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也是全球媒体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仅杂志类的周刊就有116份,其中,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周刊 20份。据权威的尼尔森(AC Nielsen)媒介研究机构对于香港2004年的研究报告披露,香港周刊每周总发行量平均为200万本,每月杂志总发行量为900万本,以杂志销售和广告收益为主要利润来源,周刊的全年广告营业额达62亿港元。

香港周刊杂志的主要类型可以归纳成六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快速反映一周内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事件,往往有观点分明的评述,并链接许多与事件、人物相关的背景。这类周刊往往以夸张的封面设计、“重处理”的标题引人注目;第二类以娱乐为主。这类周刊销量较大,主要为娱乐八卦内容,是“狗崽队”们的消息中心;第三类为生活潮流类,内容多为香港本地和国际流行的时尚;第四类为美容时装类,第五类为年轻人的内容,第六类为财经企业内容。从类型分布可以看出,香港的周刊市场已经实现了细分,每一种类型的周刊,大都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和稳定的广告投放企业。

在香港这样国际化、商业化的城市,庞大的媒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式的竞争,最终形成了报纸、电视和周刊杂志三分天下的格局。2004年,香港媒体市场广告投放总额为407亿港元,其中,电视占41%,报纸占37%,周刊杂志为15%,其余7%,由电台和户外广告等分享。与许多城市媒体市场情况不同的是,在香港,周刊杂志分割了相当大的一块市场蛋糕。香港周刊杂志市场的繁荣,有长期的商业文化熏陶和城市生活压力下,市民养成了阅读休闲报刊的习惯的因素,也有媒体紧贴市场、立足服务、创新经营的因素。

香港的周刊,在内容和运作形式上大体有以下特点:

一、报道较快的突发事件和最新的生活资讯,紧贴市场。香港周刊激烈的竞争态势促使经营者在新闻性与服务性上做足文章,每期周刊一般都有一个主打专题,以“抢眼”为卖点,不惜版面,连篇累牍,极尽详实。

二、强调栏目的专与杂,形成读者的追读习惯。香港的周刊周报,往往精心打造一个或几个精品专栏,这些专栏或以深度新闻和观点文章,或者以财经评论和娱乐焦点,形成抓人的内容,着力培养读者的追读习惯。为了适应较多的读者的不同需要,报刊社在结构版面的时候往往设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色专刊专栏,使内容在“专”与“杂”上实现和谐。

三、与广告客户实现互动。配合广告客户的促销活动,许多周刊精心策划颇具创意的方案,并与客户一起展开市场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广告效果得到强化,使投资回报更理想。同时,也为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与香港的情况相近似,目前,内地的许多大城市的媒体市场活跃着一份或者几份城市周报。许多有规模的报业集团在确定内部报刊结构时,也往往选择新办城市周报作为优化报纸结构实现错位竞争的手段。立足生活服务、以时尚消费为特色的城市周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许多特大城市,城市周报已经成为市场翘楚。如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和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以及天津的《假日100天》、重庆的《新女报》等。这些报纸不仅以时尚可读的内容赢得读者青睐,而且在经营上的业绩令人称道。《精品购物指南》的广告总量一直位于北京主要媒体的前列,2004年的广告增量为主要报纸第一位;《申江服务导报》2004年上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纯利润达5500万元,每期报纸的纯利润达100多万。同时,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如何在报纸林立的市场上闯出城市周报的一份天地,也困扰着城市周报的经营者和从业者。从香港周刊市场的生态和经营之道,可以给内地城市周报一些启示。

一、周报产品定位的独特性是城市周报发展的前提

独特性是城市周报的生命,创新求变紧跟市场是城市周报经营的必由之路。

这里讲的独特性,包括报纸内容的独特性和经营方式的独特性。一份报纸要在城市立住脚,必须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城市周报面对成熟的日报和都市报的挤压,要在内容的独到与精致上下足工夫。香港的众多周刊,之所以在市场上能够立足并共同分割了一块不小的广告蛋糕,与他们的独特性密不可分。

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使报纸的功能由原来的信息性为主过渡到信息性、服务性、审美性、知识性相融合。信息性依然是都市类报纸的首要功能,而作为城市周报,服务更显重要。或者,把报纸的功能具体为新闻性和资讯性,都市类日报以新闻性为主,城市周报以资讯性见长。

资讯性,是城市周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显著特点,也是城市周报的经营重点。分类广告是城市周报的资讯性的首要体现,也是经营的重要特色。

翻看香港的周刊,以餐饮、娱乐、旅游、赛马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广告占有很大篇幅,既构成了好看的内容,又是非常“见钱”的版面。在内地经营较好的城市周报,分类也已成为重要的内容构成部分和重要的经营单元。《精品购物指南》分类广告的收入,2003年达到7000万,2004年接近8000万元。《申江服务导报》的服务性分类广告也占了很大数额。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收益,是因为城市周报的读者相对素质较高,阅读周期相对较长,阅读习惯容易形成。

功能性,是城市周报优于其他报纸的重要部分。立足生活服务内容的城市周报,各种功能性版面既是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报纸经营的特色单元。功能性版面对于广告的吸附效果明显,房地产、汽车、化妆品、旅游、百货超市等功能性版面成为城市周报广告增长最快的部分。这类功能性专版或专刊,与其他主流日报比较,在内容深度以及对于行业的亲和力,以及版面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容易受到市场认同。

二、广告和自主经营的结合,仍是城市周报经营工作的首选

城市周报由于在出版周期和内容定位上与日报有显著不同,在经营模式上也和传统日报有很多不同之处。就香港的城市周报经营来看,自主经营为主,这是因为香港的媒体市场化程度较高,对于媒体的服务功能要求较高。因此,香港的城市周报作为媒体产品的产品特质更为明显,这就决定了香港的周报运行方式上与内地不同,经营媒体的色彩更为浓郁。

在内地,城市周报的经营方式呈多元化,既有以广告制为主,又有以自主经营和广告制相结合的运行形式。一般来说,广告制推行较为完全的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周报,如《申江服务导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等。这些城市的广告市场较为成熟,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高,容易和报社达成报纸经营的战略共识。但在具体运行中,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在显露。比如双方在媒体的市场战略认识上以及对于报纸长期培养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容易对于报纸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许多城市周报,包括精品购物指南等运行良好的报社,在广告运行中也逐渐采取几家公司分包的方式,选择若干家公司,分行业广告业务,并留下部分行业自主经营,这样,就使报社的经营自主性大大加强,有利于报纸的长期发展。而在济南等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媒体整体经营运做能力和媒体战略投资意识的广告商很少,广告公司参与城市周报,往往是选择一两个行业,以包版或买断行业广告的形式,以获取短期利润为目的。因此,在这类城市,广告制的全面推行尚需时日。而采取广告与自主经营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城市周报运行的需要。比如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城市信报》,提出“豪华列车加挂利润车厢”的运行方式,区分不同行业,形成若干经营单元,拆分自如,报社集中精力做好内容,形成强劲牵引力,带动经营车厢的运行。这些“利润车厢”,可以由广告公司买断经营,也可以由报社人员以市场化方式自主经营。这种方式,使报社的经营掌握着主动权,有利于城市周报的健康发展。

三、媒体服务及社会联动是城市周报做大做强的必要因素

城市周报是近几年刚刚形成的一种报纸业态,其操作者大多有晚报都市类报纸的从业背景。这就使城市周报的具体运行中容易沿袭既有的思维方式,使城市周报的报纸内容和经营方式上可以见到其他报纸的印记,特色和个性不突出。究其原因,对于城市周报服务功能的认识和开发不足是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周报从市场定位和产品特性上,服务性是它的鲜明特色和内容特质。

这种服务性,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服务,更强调媒体的全方位服务。

香港的周刊,在报纸服务性概念开拓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香港,报刊的产品属性体现得更为充分,与其相关联的服务功能的开发也较为彻底。这种服务性在报纸内容上,以读者需求为先。编辑部通过读者会或问卷了解读者的要求,从而制定报刊内容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编辑中,以独特、精要、专业为内容发展的原则,编辑部与营业部紧密沟通,共同策划各种专辑或特稿,力求达到读者、广告商和报刊社三赢的目标。这就从源头上使内容为读者和广告商“量体制作”,使服务性得到了深度体现。同时,香港的周刊或周报社一般设有创作及客户服务部,专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广告服务。包括为客户策划各种专案推广计划,提供概念、创意、设计及制作的服务。并且建立客户档案,为客户提供长期的媒体服务。

相比而言,内地城市周报的媒体服务意识尚不理想。作为立足城市生活服务的报纸,建立稳定的读者队伍,培养读者的忠诚度非常重要,而媒体服务是提升城市周报亲和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服务,应该从理念上形成共识,在实践上形成常规。

第8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从雷曼兄弟破产到

媒体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沉浮

从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金融危机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无一幸免,或倒闭或被卖或转型,全球经济受到美国的影响剧烈动荡,金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实体经济消费低迷。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在纳斯达克以中国概念股上市的中国新媒体公司大概有20余家,均为业界领先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广告市场营业额数据和各公司年度财务情况统计,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户外媒体的广告营收占全国户外广告营业额大约1/4,而网络媒体则更加“恐怖”, 占到将近2/3。换言之,这些数字意味着在美国的这些上市公司掌握着中国市场庞大的销售份额(见图1、图2)。而这些业界领头羊企业的股票股价均随纳斯达克大盘的“奔腾”而剧烈跌宕,很多企业的市值在最近半年至少缩水一半以上(见图3)。金融危机对中国媒体上市公司的冲击可见一斑,中国传媒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难独善其身。

同时,户外新媒体市场上风投资本的热浪已经过去。根据最近几年对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资本融资情况的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融资总额4900万美元到2007年达到巅峰的2.1亿美元,户外新媒体的融资基本上是一个逐步上升膨胀的过程,但到2008年开始有回落的趋势。而网络市场资本融资比户外新媒体市场规模更大,萎缩的幅度也较户外新媒体市场更为厉害(见图4)。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的风险投资商有50余家之众,其中创业型风险投资商(VC)类的有40家,私募基金(PE)约为10家左右,个中不乏有高盛、IDG、瑞士信贷、美国莲花私募基金等欧美大投资企业,除上述之外的投资企业的资金大部分也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取得融资的中国户外新媒体公司有20家,均为户外新媒体行业中赫赫有名的代表型公司,这20家公司在上市前融资共约7亿美元。

广告市场

变化愈发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

根据整个中国10年以来经济周期和广告市场变化的对比,笔者发现,电视媒体的广告营业额发展较为平稳,而报纸在经济周期变化中产生的波折更大,由此可知,电视媒体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小,而报纸媒体受到的影响较大(见图5)。

从媒体投放量的行业构成来看,户外新媒体更多是通过视频和数字新技术发展起来的,在产品形态上和电视更为接近,所以在广告结构上跟电视媒体也基本一致,其主要的投放都来自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类。而传统户外媒体的广告结构和报纸更为接近,投放量最大的类别有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商业和服务业、金融投资保险等。这次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对不同的行业都或多或少有些影响,相对而言对房地产、金融投资保险、商业和服务业广告投放受到的冲击会更大,而对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广告投放冲击较小。因此通过广告构成分析,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对报纸和户外传统媒体的影响大一些,而对电视和户外新媒体可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研究所的调查,新媒体正在逐渐被大型广告主认可并接受。57%的企业对新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在持续上升中,而进行新媒体投放的企业中,60%以上属于年销售额在3亿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广告主。

2009,中国新媒体并购年

通过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周期下市场反应的分析,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对中国新媒体市场来讲极有可能是一个并购年。为什么这样断定呢?

其一,风投资金进入蛰伏期,资本压力迫使中国新媒体之间产生并购。从目前情况分析,风投资金实际上因为本身的流动性和回报率的降低,已经进入相对的蛰伏期。对很多新媒体而言,这一轮增长实际上跟整个国民经济一样,属于投资增长型,也就是说新媒体公司依靠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快速推动着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资本关注的热点也在发生变化。就目前而言,一些新媒体概念的传播公司(包括一些新型户外媒体和网络公司),为了使其整个销售和现金流达到较为健康的状态,会和一些传统的媒体公司达成新的合作,近期这可能会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而由于资本对收益的预期远远高于市场的反应,资本在其自身压力下,也会迫使媒体之间相互整合和并购。

其二,户外新媒体行业整体会继续发展,但是市场份额会向少数几家公司集中,行业发展会更加苦乐不均。过去户外新媒体市场的发展是资源垄断型的发展,企业借助资本不断跑马圈地。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资源整合,促使各企业回到了市场基本面的竞争,包括最基本的品牌竞争、销售能力竞争、广告主与消费者培养上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市场基础比较扎实的公司会越做越好,而与此相反的公司则会江河日下。

其三,二三线城市新媒体对一线城市新媒体的模仿和克隆将会进一步加剧。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电梯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式都逐渐涌现出来,但是整个市场规模还不大。笔者认为,户外新媒体在二三线市场的覆盖面将会非常广泛,但其成长周期也会比较漫长。

半垄断半开放市场中的途中媒体将走得更远

在新的竞争趋势下,什么样的媒体形态将会脱颖而出?笔者认为,现在市场上只存在两类媒体,途中媒体和非途中媒体。所有到达目的地之前产生的媒体称为途中媒体,到达目的地之后产生的媒体称为非途中媒体。而途中媒体的四种层次分别是传统户外媒体、渠道内的媒体(如在地铁、航机上的地铁报、航机类报刊等)、不同渠道中产生的渠道新媒体(主要包括公交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等)和未来媒体发展的最高形态“一站式”移动终端媒体(将信息源、沟通工具、生活工具等功能齐聚一身的终端媒体)。

在所有途中媒体里,哪一类媒体将走得更远呢?需要通过媒体的内在价值来判断媒体的优劣。总结起来媒体内在价值包括受众的规模和质量、受众的稳定性、受众媒体接触的时间、受众媒体接触的频次、受众媒体接触时的干扰度。此外,还需要结合媒体的外部发展环境分析。完全垄断的市场或者过于开放的市场都不是适合媒体发展的市场,而公交车、飞机等移动电视属于半垄断、半开放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渠道资源有限,竞争比较有序,博弈的对手较少,很容易形成规模和垄断,因此,这种半垄断、半开放的市场是媒体成长的沃土。

另外,从市场的成熟度来看,这些逐步进化而来的市场已经赢得了大批的习惯性受众和持接受态度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例如,在公交、航机类移动电视产生之前,市场上就已经派生过无数其他媒体,例如公交车看板、扶手上的拉杆广告等,这些公交移动电视、航机电视的前世媒体,实际上已经培养起了大部分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众多广告主的关注与投放习惯。

综上所述,公交移动电视、航机、地铁移动电视及其他辅助设备等处于半垄断、半开放市场中的途中媒体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9篇:媒体实习报告范文

根据全国性的媒介广告行业年度交易会统计,去年我国广告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从份额上来看,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居多;其次为杂志媒体;然后是广播媒体;最后是互联网。其他还包括涵盖多种媒体的广电集团、传媒集团。

根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被访媒体广告经营额大部分有所增长,回头看看2005年,中国媒体广告经营额仍处于稳步增长,媒体广告经营总额有小幅攀升。不同的媒体有不同情况,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分析。

*电视:

现阶段,我国电视媒体的总体覆盖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形成了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电视台四层“金字塔”结构。而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已接近极限,收视市场规模趋近饱和,加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促使观众进一步分流。在这一形势下,电视市场收视份额争夺白热化,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电视媒体转变经营思路,通过明晰定位、打造品牌形象来获取核心竞争优势。例如中央电视台。连连改版,试图以优质的节目资源、合理的节目编排保持其经营的持续增长。同时继续对其黄金资源的广告段位进行招标,对其最优质的广告资源进行集中包装和出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6年的招标中,其招标总额一举达到58.69亿元,超过上年6.21亿元。省级卫视则继续积极探寻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以自身独特的定位来吸引忠实受众。比如旅游卫视改版为时尚资讯定位、湖南卫视打娱乐牌、安徽卫视打造电视剧旗舰、广西卫视为女性收视群体全新定位等。

*报纸:

报业体制改革走向深入,资本运营由实物融资模式向金融融资模式发展,在媒体资本运营热潮中,报纸媒体表现尤为突出。2004年国家推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政策更使得报纸媒体企业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优势报纸媒体凭借其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投资价值及其在二级市场的迅速扩张,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热潮。目前,业内各大报业集团一统天下的强势格局依然存在。

*广播:

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4年年全国广播广告营业额25.57亿元,增长16.76%,占总额的2.37%。2005年广播广告经营势头不减:目前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高达93.56%,比去年增加0.22%,收听率平均上升5%;全国广播机构经营收入增加加幅度继续保持年增近20%的良好态势,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增幅度超过40%。目前广播的客户构成以区域性广告主为主,各区域市场广播的客户行业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北京市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居用品、房地产和交通,上海则是食品、娱乐及消闲、零售及服务性行业,广州则变成了零售及服务型行业、药品、邮电通讯。

*新形式媒体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2005年度,多种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不可多得的亮点。受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为互联网,有数据显示,55.7%的被访者表示看好其开发潜力。其次,分别有46.7%的被访者认为未来有望开发手机媒体,还有30.5%的媒体对移动电视的发展较为关注。

*网络媒体:

2004年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整体受惠于网络广告,第三季度新浪的网络广告营收总计18507美元,较上季度的1550万美元增长19.4%;第三季度网易的网络广告净收入较上季度增长24.9%,达创纪录的560万美元:搜狐网络广告收入为1550万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6%。而这个份额在2005年继续走高。

*手机媒体发展潜力较大

目前,手机媒体的发展重点在手机电视。手机电视分为交互式模式和广播模式。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台手机拥有视频服务功能,电信运营商已经开通2.5G或2.75G网络传输技术播放“手机电视”节目。上海文广也开始通过旗下东方龙公司开始向手机电视提供内容,手机电视产业已经显现雏形。短信、移动互联和手机电视构成了手机媒体的三大平台。

*数字地面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作为新形式媒体,具备户外、电视、车载三重属性。目前,我国移动电视处于基础建设时期,更倾向于利用其“移动”的优势,内容以新闻、服务信息和娱乐节目,以及相关突发新闻事件和体育赛事的直播为主。移动电视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插播广告和收费资讯等经营性收费,此外利用剩余带宽开设数据传输等增值业务也为移动电视经营带来一定收益。例如,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移动电视以播放短节目为主,广告价格最高为每30秒1200元。该广告平台吸引了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上海烟草集团、SV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运营态势较为良好,2005年底,仅移动电视的频道经营收入达到5000万元。 2006年广告业的发展预测

看完2005年以前的一些数字,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6年,我国传播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的。首先我先回答很多人问过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本土广告公司会不会被外资公司逼上梁山?我想通过下面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问题。2003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世界银行年度经济前景预测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世界上排名前500位的广告主,已有4/5进入了我国市场,并成为我国广告市场中的投资大户,如:佳能、可口可乐、柯达、爱立信、福特、德国大众、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今后他们还会进一步加大广告投入。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广告经营额在近几年之内会以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增长。

那么本土广告公司面对这样的市场,大概能占到多少份额呢?广告公司也是企业,也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额已超过美国,居全世界第一位。我国居民拥有的银行存款额已超过10万亿元,人口13亿多,是世界最大和最具潜力的市场。无论是国外的商家,还是国内的企业。进入中国的市场都要以广告开道,以广告引导和刺激我国的消费者。从我们近年来做过的案例来看,本土广告公司的水平和运作方法更适应国内市场,比如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全案制作的3610,广告投放以后,一年的销售额从7亿激增到15亿,你能说不成功吗?再比如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制作的“蚁力神”广告已经播了四年了,企业仍然在各个电视台播放,如果没有效果,企业早就不用了,还在用说明这个广告的效果很好,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广告行业是新兴产业,其经营规模和水平是有限的。广告公司是广告行业的主体。2002年我国共有广告公司57434家,营业额395.65亿元,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43.81%。我国广告公司无论是公司数量的增长,还是营业额和从业人员的扩大,其增长速度都是很快的,但是与美国广告权威机构披露的外国大型广告集团的年营业额数字相比,差距是极为巨大的。我国广告公司的年营业额尚不及世界排名第九位的广告集团年营业额。国外广告公司决不会忽视我国生机勃勃却又相对稚弱的广告市场。

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惊慌失措,我的体会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外国公司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的机会,我们需要积极地学习。学习外资广告公司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人才结构,逐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我们还应该明确自身市场定位,走专业化的道路。不能忽视了给自身进行市场定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为个企业你要心里数。

要为企业负责任,不能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略。既然拿人钱财了,就要给他人消灾。

我们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我们是中国人,了解中国国情,知道我们的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广告,我们当然更直接的有一手资料,为什么我们要怕外资公司和我们竞争呢?外资广告公司实际上是和外资企业一同进入中国市场的,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策划公司,都是跟着企业走,企业走到那里,配套服务的公司就走到那里,比如我前一阵子去了一趟俄罗斯,就是我们的客户在那里要开拓市场,我们过去调研,准备制作广告投放俄罗斯市场,很难说这个广告投放以后,对于我们机构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机会,现在还很难说,也不是说你在俄罗斯投了一个广告就算是走出国门了,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广告公司和策划公司对于企业而言都是做配套服务的,企业走到那里,这些配套服务公司就会跟到那里。

我认为,在2006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有的国际公司甚至公开讲,中国市场上最厉害的对手就是“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了。”但是我不这样看,我们还需要学习,学习很多,我想大部分本土公司(营销策划以及广告公司)在2006年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洋”狼都来了这么多年了,我这只本土狼还活得好好的,不就说明我们不差吗?

明年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也会关注一些新兴媒体,比如网络,手机,楼宇广告(分众传媒在美国已经上市了)等。但是电视广告一定要关注,因为随着新兴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我想所谓的主流媒体,比如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的很大份额会流失到其他媒体,2006年之后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因此我想企业应该在媒体还有主次之分的时候选择主要媒体,细分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现在即将面临超细分时代,如果到很难权衡主流、非主流的时候,广告投放的成本会提高。因此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2006年总体广告额度会上升。

很多人说,新兴媒体发展迅猛,从数字上来看就可以知道这几年是一直上升的,那么是不是对传统媒体,比如电视的影响会很大呢?我认为对于传统媒体冲击会有一点,但是广告的总量在增加,不是说中央电视台广告多了,地方的电视台就没有广告了,媒体品种增加了,广告总量也增加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兴媒体的针对性更强,比如楼宇媒体,主要是分布在写字楼,高档住宅,你要是把豆腐干的广告放上去就不合适了,就是浪费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