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安全工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

安全工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人才需求的日益专业化,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已然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当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水平和保证就业创业质量的思路与探索,以期能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须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1]。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加强与完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建设不容忽视。至2017年,全国共有173所院校开设有安全工程专业[2],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日益壮大。由于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尤其是国内知名高校,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差别,体现在其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理念上,也多带有一定的行业指向性。加之,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定还不够系统化,如何更好地利用行业优势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如何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潜能,已然成为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达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最终目的。

二、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

面对不断壮大的就业群体,部分高校仍沿用辅导员队伍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骨干力量。虽然辅导员队伍在思政工作和心理辅导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但其未必经历过安全工程专业体系的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抑或对安全工程专业特色的了解程度尚浅,故而关于专业特色、专业背景、安全工程创新与创业前景等内容的授课往往流于表面,无法很好地从专业特色和创业前景等角度引导学生培养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部分学生专业认知较为模糊

由于国家对于行业安全的大力重视和社会对于安全人才的大量需求,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各类专业中居于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学生并不清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甚至出现部分同学对于就业指导类或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产生“困惑”的现象,乃至产生换专业的念头。究其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尚处于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加之部分高校对于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还不到位,学生在就业指导或创新创业课程中容易出现认知不清、方向困惑、学习乏力等现象。

(三)课程内容设置略显单一

相较于英国、德国等国,不仅仅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领域,我国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类或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还存在着过于依赖理论化指导的问题[3,4]。譬如,教师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而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即使开设了一些实践活动或心理咨询,也容易流于表面,陷入“走形式”的困境,使得学生不能够从实践活动或心理咨询中充分吸取养分,不能够很好地走出“成长的烦恼”,不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

(四)学生缺乏针对性指导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主要包括市场就业、升学、公务员、选调生、村官、自主创业、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或三支一扶计划等等,由于其种类繁多,势必造成学生就业目标选择的多样性。加之我国高校正处于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过渡期,高校创新与创业指导类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在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比如缺乏对于小众择业人群的专业引导,对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或“三支一扶计划”等的宣讲内容还不够详细、不够耐心;缺乏分类性指导,只讲解主要就业形式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对于即将迈入工作岗位的学生,缺乏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发展和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容易出现目标不清晰、选择困惑等现象;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是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容易过分依赖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创新创业大赛的宣讲。

三、拟解决途径

(一)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问题,可以利用培训加扩展的方式加以解决。所谓培训,是指采用辅导员队伍进行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学科设置特点,对辅导员教师进行专业特色、专业认识类培训,引导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环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扩展的方式则是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引入专业教师参与部分教学环节,如专业就业方向选择、专业课程体系认识等环节,这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指导类教师队伍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岗位特点,不断扩充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引方向。

(二)完善学生培养计划

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多开设在大一或大二期间,而专业课程多开设在大三或大四期间,如此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创业类课程缺乏专业课程体系的支撑。国内安全类高校的一贯做法是在大一期间开设专业认识环节,但是专业认识环节又往往因为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容易出现走马观花、泛泛而谈的局面。为了扭转此类局面,笔者认为不妨将专业认识环节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之中,即在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中增设专业认识环节,增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专业认识环节更具针对性,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更具专业性,实现专业认识环节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交相融合。同时,加强对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专业认识环节的考核,督促学生加强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

(三)扩充创新创业指导内容

放眼全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着面试、笔试等环节,应试化指导已然成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常见授课形式,而就业指导类课程内容也多以“如何更好地准备笔试”“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等课题展现。学生虽然寄希望于通过专题性学习有所收获,但是应试化的程度越明显,越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局面。当前,就业指导类课程虽为创新创业类课程所取代,但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仍建立在原来就业指导类课程体系基础之上,相较而言,创新创业类课程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和创造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管理和执行能力等更符合当今社会创新与创业所需求的技能与素质,因而扩充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强化能力与素质提升已成大势所趋。

(四)开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指导

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原始的积累,因而高校应该树立全过程管理意识,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以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阶段化、层次化、专业化指导为手段,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身心特点,结合专业发展态势,突出创新与创业方向,明确就业目标,加强素质全面提升,深化创新与创业指导内涵,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明确自身优劣势,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就业竞争和挑战。

四、具体改革方案

(一)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针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图1所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思路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教学计划

根据党的对于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高校要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但当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仍以原先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为基础,教学与实践环节多安排在一至两个学期内完成。事实上,要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就要做到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下设想,将创新创业类课程拆分为四个不同环节。第一,大一期间,开展学生的专业认识与创新能力教学与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特色与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创新能力。第二,大二期间,开展学生的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践环节,重点帮助学生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优劣势,不断完善自我,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大三期间,开展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学与实践环节,指引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创业政策、流程及注意事项,加强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第四,大四期间,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需求,加强择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三)教学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践与创业基地,着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第二,开设培训讲座,引进企业专家讲授创新创业知识,着力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第三,开设礼仪课程,注重职场礼仪培养,着力提升和完善学生职业素养。第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着力引导学生积极沟通与交流。第五,融入管理课程,强化学生自身管理和团队协作,着力提高学生执行能力。

(四)教学手段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创新促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成功迈向社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键。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需要,开展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类讲座和报告会,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创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表彰,激发学生主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

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质创新人才,不仅是广大高校的历史使命,更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不仅需要稳步加强专业化教学队伍建设,而且需要逐步深化创新创业类课程、教法和实践环节改革,更是需要积极强化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方能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吴超.为安全专业新生做的点滴解惑[EB/OL].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71771.html

[3]宋艳萍.中英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对比及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01):77-80.

[4]王保义.中德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04):62-66.

[5]苏丽霞,张永光.“双创”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01):60-62.

作者:李鹏 余妍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