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情绪”及“理性”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情绪”及“理性”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学生做情绪的主人,能够积极的、乐观的对待学习。学生会控制烦躁情绪,主动配合班级管理,这样一来,就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更顺利。“情绪”及“理性”可以协调,在转化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这对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而言非常有利。本文研究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情绪”及“理性”的协调,为孩子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情绪理性;协调;分析

学校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决定着学生能否走向更大的成功。“情绪”与“理性”要怎样协调?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重新确立管理目标,不断补充管理内容,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优化设计管理方案,循序渐进的提升工作有效性,孩子们一定可以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努力奋斗后成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下面,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不同看法,来为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及“理性”的协调提供帮助。

一、帮助学生理性化解情绪问题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无处不在,教师情绪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理性解决情绪问题的好方法,或者鼓励他们围绕理性去化解自己的情绪问题[1]。比如,小学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处理好理性问题,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不让现存问题变得严重,对于优秀学生而言,他们便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后进学生来说,他们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机会,慢慢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最终也能融入集体,走上一条创新之路。

二、情绪管理促进学生理性发展

构建理性的管理模式,让班级管理变得井井有条。理性管理的推广价值是很高,但是,缺乏弹性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的[2]。比如,我们可以在理性管理体系中加入弹性管理理念,严格的讲就是不限制学生自由发展,学生需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教师传授学生控制情绪的办法,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可以发挥潜力;生生之间有互动,班级管理规范化,从理性角度思考有关情绪的问题,教师轻松完成了指导任务,基础教育整体规划质量的提升令人满意。

三、情绪结合理性优化管理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学不会控制情绪,理性分析情绪问题可以理解。教师的想法或者家长的意见,学生并不可能全部弄懂,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些时间,使其慢慢适应情绪与理性有效结合,知道特殊阶段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习惯要改正,哪些行为值得鼓励等。小学生有了理性的认识,情绪管理过程中内在潜能被挖掘,教师把握这个机会,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去突破,相信,“情绪”与“理性”的协调价值也将有明显的提升。第一点,教师尝试和学生达成一种共识,通过渗透理性化概念,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3]。教师情绪非常稳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情绪,理性管理初见成效,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很容易。第二点,强调理性与情绪的结合,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如:“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呢?可以现在说一说。”“你平时都是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同学之间相互分享一下经验吧。”“理性看待问题的好处有很多,我认为你们有能力做出总结,相信自己吗?来吧。”…分析学生的普通表现,更好的优化了班级管理工作,成功将情绪与理性融为一体,我们再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就很合理了吗?第三点,对于那些总爱情绪化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完全理性地思考情绪问题、判断情绪问题并不容易,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1.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温和的态度管理学生。说服他们在学习领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规范他人,可以对新鲜的事物进行探究,但是必须选对方法,尝试用自己的创造能力改变最终结局。2.用一些规则约束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尽量明确“情绪管理”和“理性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能超过限定范围发挥本性,以防事态不可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错失最佳时机。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理性”之间的相互转化、有机协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从情绪与理性的协调中找到改变学生学习态度、锻炼学生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方法,潜移默化般的渗透“素质教育理念”使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班级管理工作也能获得意外惊喜,最终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马云峰,刘凯,许敬泽.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4-115.

[2]王文成,韩晓健.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5):56-57.

[3]黄玲玲,李婷,石美丽等.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的协调[J].赤子(上中旬刊),2018(02):303-303.

作者:俞金花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