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情现状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情现状

摘要:本校学生和现有文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调研高职生设计伦理方面的学情现状。通过问卷式调研、访谈式调研、NVi-vo质性分析三种分析策略,分析影响高职生学情状态因素。指出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厘清高职生的设立伦理学情状态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是颇具价值的路径之选。

关键词:高职生;学情状态;设计伦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命题。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伦理在学生心里的内化,能够使学生建立“为了什么而设计”、“怎样的设计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等素养上的思考。因而,在当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对设计伦理的引入和重视是设计类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一个有效途径。课程改革以来,“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理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而在真正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思政相关的学情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起来。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并未真正将学情分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的思政融入过程中存在教案、学案、课件的使用与具体学情不相适应,教学目标、教学起点和要求定位不恰当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本文通过问卷式调研、访谈式调研、NVivo质性分析三种分析策略,以本校学生和现有文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设计伦理因素在高职生中的学情现状,指出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厘清高职生的设立伦理学情状态提供分析路径,为高职设计专业教师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学情状态,主要关注处于设计伦理的视角下的观测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设计伦理这一概念的现有认知基础,表现为是否明确知晓“设计伦理”的抽象概念、对设计伦理的概念理解有无偏差等。二是设计伦理的外化表现的认知基础,表现为对人文主义、无障碍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设计伦理的外化概念的知晓或者认同感。三是设计伦理会否成为设计行为中对一个参考值,表现为主动在方案中考虑设计伦理因素的倾向。本研究研究对象分为两个数据方向。一是以本校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从教学一线获得研究所需数据;二是以知网上现有的设计伦理学情有关的研究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发现材料中的内隐信息。

2研究策略及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研、访谈式调研和文本NVivo质性分析三种研究方式。问卷调研与访谈式调研旨在收集学生的数据,文本NVivo质性分析旨在理清目前教师对设计伦理的学情研究现状。在问卷式研究中,主要通过问题设计了三个子量表,问卷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以及概念认知子量表、设计行为决策过程子量表和学习方法子量表三个子量表。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被调查的对象仅就具体的问卷内容来选择已经预设的选项,而无法过份自由地发挥,以便于统计分类整理,主要以明确的指标为主。在访谈式调研中,主要关注个体学生,以各个不同的年级、专业、个性、成绩等不同学生为标本,纵向的深度的探讨抽象概念呢的理解情况,分析观念内化情况。访谈问题以开放式问题的探讨为主,不预设标准答案。NVivo质性分析软件的研究对象为知网上与设计伦理相关的高职教育教学文本,共196条。本研究采用了NVivo软件来分析这些教育教学文本,NVivo软件的特色是能将庞杂的质性数据通过编码转变为层级分明的编码节点系统,借助软件的统计功能发现材料中的内隐信息。借助NVivo软件高效精准地分析这些文本内的质性数据,提取其中的学情分析内涵。

3研究结果及思考

3.1高职设计专业生的设计伦理认知与运用行为存在偏差,需要加强伦理观的教学引入

通过问卷式调研发现认知与行为存在偏差现象。由个人基本情况数据可知,有男生476人,女生389人;湖南省内514人,省外351人。在对设计伦理的概念认知中,多达51.8%的人表示听说过这一概念名词,从这一数据来说,设计伦理观的认知率相对乐观,但是在行为决策子量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在进行设计作业、项目实习等实际的设计行为时,甲方要求、预算、签单决策占据极大比例的决策依据,其中甲方要求一项高达97%;而人机工学、美学、设计心理学等居于中间位置,其中最高的人机工学占比68%;而民主设计、环保、人文因素、精神需求等决策因素占比处于较低的位置,如精神需求仅占比16%。两个子量表的数据反差,反映出被试的设计伦理认知与运用行为存在的偏差值,这意味着设计伦理概念对被试来说仅仅是一个道听途说的名词,其真实含义却并不存在于被试的实际认知中,更遑论用其指导设计实践。从这一学情状况看来,设计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伦理观的教学引入,真正的实现设计伦理观的概念普及,从而对我们未来的设计师进行行为指导。

3.2高职设计专业生对设计伦理的认知倾向与主观学习的意愿不高,需要寻找合适的手段和机制促进主观认知需求

在对34份平均时长为1个小时的访谈资料整理后发现,访谈对象对于设计这一行为的中的伦理观并没有太高的主观认知需求。应邀接受访谈的学生大多数为集体中专业成绩中等偏上的群体,在年级各教师中的评价都普遍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社交沟通正常。在访谈中,当提及“进入这个专业想学到些什么?”这一命题的时候,几乎全部的访谈对象都提及了技术层面的认知需求,比如制图、施工、规范、管理等;有48%的访谈对象提及了美育相关的需求,比如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提升眼界等;只有2位访谈对象在话题引导中谈到了思想层面的伦理观需求,如认为应该学习工匠精神、理解设计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等。可见,在认知倾向和认知需求上,访谈对象对设计伦理的主观接受意向并不高。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设计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最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学情点。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意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思政上更是如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寻找合适的手段和机制促进设计伦理的主观学习和认知需求是在做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3高职设计专业教师对设计伦理的学情分析重视度不够,还应更加全面和客观

得益于NVivo质性分析软件的分析,对与设计伦理相关的高职教育教学文本的阅读和研究效率大大提高。在知网获得的196份已发表文本中设置了387个原始参考点,通过提炼得出知识基础、思维模式、经验基础、经验差异、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兴趣爱好、学校环境、工具使用、信息获取能力、认知偏好、行为模式供12个二级节点,将这12个二级节点再次进行分类总结,形成认知、差异、情感、环境、行动共5个一级节点。这5个一级节点可以将其称之为与设计伦理相关的教育学文本中学情分析的五个维度,其中认知维度的参考点频数为64,异军突起,,处于最高位置,其他几个维度的参考点频数远远落后,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情感维度,频数仅为7。从频数分布不难发现,高职设计专业教师在对设计伦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的时候,对学情的分析存在着分析不够全面的情况。重视认知维度在学情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认知情况是一切学情的基础,毕竟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其首先具备的认知基础。然而忽视情感、差异等维度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目前我们得到的学情现状可能与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错位,这种错位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成果的实现。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研究的文本数量并不多,且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文本中与学情分析相关的关键参数点的总频数也并不高,这两点也正说明了在高职教育中对设计伦理的学情分析重视度不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承熙,张婧.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现状研究——基于NVIVO12的质性文本分析[J].地理教学,2019(22):8-12.

[2]丁永久.高职生学情状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高职生学习现状的调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4(04):25-28.

[3]田春.学情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探讨[J].林区教学,2017(08):111-113.

[4]王艳敏,彭冰冰,毛梦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设计伦理教育探析[J].设计,2020,33(03):97-99.

作者:熊雪姣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