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和高专范文

高职和高专精选(九篇)

高职和高专

第1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太和一职高的专业有:国贸、应用外语、西餐、厨师、环保、网络技来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酒店管理、农学、电子机械、财会源、计算机、旅游服务、汽修、服装、旅游服务与导游百、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商贸、保安、文度秘、公关礼仪、烹饪、财会、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问修、电子技术应用等。

职业高级中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与普通高中不同之处在于职业高中重点培养中级职业能力的职工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分各种专业,而普通高中不分专业。职业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具有能直接从事某一职业的技能知识、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对于文化基础课,要具有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经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量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在其中》提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取决于人自身的和谐关系。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每个人的自身和谐,是全社会和谐的个体人格化保证。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高职高专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目前关于这部分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就是试图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状态的研究,提出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对策,帮助这些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在自我与经验的协调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调查选取山西省某高职院校12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8名,女生75名,理科学生28名,文科学生95名,平均年龄20.32±11.5岁。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1999)测量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自我和谐的标准化常模,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0.64。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体是否较为古板、僵化,能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使用该量表时,要求被试者按照指示语,对每一个句子符合自己情况的程度进行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评定。

1.2.2 采用团体方式施测 由专业教师主持,以直接发放当场收回问卷的方式进行,被试回答时间为30分钟。问卷收回后,对123份有效问卷的全部数据,使用SPSSl3.0 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 结果

2.1 高职高专学生总体自我和谐情况本研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整体自我和谐状态作了分析。总分的计算办法是,把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然后再与其它2个分量表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的程度越低统计发现,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中进入高分组的有2.44%,进入中等分组的有74.8%,进入低分组的有22.76%。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从总体上讲,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状态上比较良好,能够灵活地应对一些复杂问题。

2.2 不同性别学生自我和谐分量表比较男女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状态。结果表明,性别对自我和谐的总分和分量表的影响不显著。同时还显示,进入自我和谐整体上高分组的男生为0%,女生为4%。这就表明,由于部分女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感情细腻有余,热情奔放不足,所以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方面略高于男生。这一点与我们在日常心理咨询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基本一致。

2.3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自我和谐分量表比较对文理科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结果表明,专业类别对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的影响不显著。同时还显示,在自我和谐的总体得分中,进入高分组的文科生为2%,理科生为3.57%,表明文科学生侧重定性分析,灵活性较强;理科学生擅长于定量分析,灵活性相对较弱。这一点,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发现相一致。

2.4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与常模的情况,高职高专学生在不和谐、灵活性、刻板性3个维度上总体情况较好。其中,刻板性与灵活性得分与常模相接近。不和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应引起注意。

3 讨论

3.1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快乐工作(学习)、宽容待人、悦纳自己、享受生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境界。如果个体体验到的经验与自我的认知存在差异,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产生不和谐的状态,个体为了维持自我的和谐.就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从而使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了一种可能性。反之,个体如果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去寻求帮助,就会尽快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得到修正,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再统一,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3.2 自我意识混乱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自我定位不准,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态度,从而产生自我意识混乱。因而,面对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确立阶段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通过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使个体形成正确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概念。

3.3 自我评价过低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高考升学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情绪消沉、自我过分怀疑、明显降低自己的社会需求水平等。因此,有必要引导这些大学生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以达到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的目的:

第3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高职专科批和专科批的区别在于培养方向的不同,高职专科更偏向于技术,而专科批更偏向于理论。大专侧重理论教育,是大学本科的压缩版,相对于高职院校,将来升成本科院校的概率较大;而高职侧重技术重视实践的培养,将来升成本科院校的概率很低。

高职高专的形式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等,以及一些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等,但这些本科院校发的毕业证并不是本科。

大专偏向于理论,走的是本科教育的路线,但层次低于本科;而高职偏向于实践,培养的是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两者的学历都是专科学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实效;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32-02

各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强化和规范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商务礼仪的一些规范并能正确且较好地展现这些规范,但事实上教学效果与开设本课程的初衷之间却存在较大差距。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多数还是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上,对商务礼仪的各种规范操作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还有些陌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主要出在了教学环节。本人认为:我们的同行在探究本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理想主义,脱离了阻碍教学开展的一些实际问题。正是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所以让理想化的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一、对商务礼仪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地位的认识

我们需要清楚地看到本课程目前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地位:虽然绝大多数院校认为本课程对学生很重要,但却会因为本课程专业性不强,难度不大,而且绝大多数院校都有开设等情况,而不可能把本课程放到特色或重点建设课程的位置上。正因为如此,所以院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本课程教学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不可能太多,教师的配备也不可能太强。即使有的院校能提供好的设施、设备和强的师资,但很有可能因为同时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和班级较多,好的设施、设备和强的师资就不够用了。

二、对高职高专学生课堂上学习现状的分析

从普遍现象看,北方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努力程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会好于南方院校的学生。让我们看看南方高职高专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上课时的具体表现:已不再像以前的大学生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迅速记笔记了,他们却是看着快速转换的PPT,时不时习惯性地低头翻阅手机,过一会儿又抬头看看老师和PPT,过一会儿注意力又会转移到手机上了,如此反复着。对较重要的知识点,他们有时会拿出手机拍拍PPT中的内容,偶尔也会在书上勾画几下或写上几个字。如今能带笔记本上课,并在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不多了。

三、提高高职高专商务礼仪教学实效性探析

虽然商务礼仪课程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诸多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各种投入不足的现状却让优质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再加上受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被动性的影响,使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较好实现。很多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在不断探讨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涉及到的很多做法在一定条件下确能收到一定的教学实效,但如果真按研究文章所论述的方法、步骤和程序开展教学的话,就会发现那样做需要有较多教学课时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与本课程实际很有限的教学课时发生了较大冲突。一般情况下,商务礼仪课程只占大学学习阶段的1~2个学分,每周的教学课时最多安排4个甚或更少,一个学期最多也就安排18个教学周共72个课时。如何在短短的72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让商务礼仪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1)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在特殊的教学场所上课来实现,如姿态礼仪、表情礼仪、日常礼仪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到形体训练室进行;宴会礼仪的教学内容可以到校内的餐厅开展;签字仪式、剪彩仪式等还需要特殊的场景的配合。特殊的教学场景可通过对普通课室内课桌椅的特殊摆放来呈现。一些不便在教室里进行模拟的场景,可充分利用PPT,通过图片或视频将场景展现出来,以此烘托教学气氛,增加真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的活跃做好铺垫。(2)课堂内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①多种教学法的穿插运用,保证课堂内学生学习热情的持久。保持学生课堂内的学习热情,有赖于任课教师多种教学法的搭配运用。如何综合将讲授法、示范法、实操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和灵活使用,对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保持起着不同程度的强化作用。传统的讲授法尽管饱受争议,但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合理运用,就能起到突出重点、纠正错误、强化意识等作用。讲授法所用的时间可以占每次授课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②布置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为下次课堂教学时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好铺垫。如果课堂上没有师生间的紧密配合是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配合,需要学生提前做好新课前的知识准备。这要求学生在课后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为防止学生偷懒情况的出现,任课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督促和检查,可采用上新课前对布置好的知识点通过提问方式进行抽查,或者在上课前让学生针对上次布置的课后学习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或提问结束后,根据其回答或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生平时考评的内容之一。任课教师在布置课后自学内容时需特别注意,如果仅布置教材上的那点内容,学生会觉得没有意义,这时需要老师为学生进行自学的指引,为他们提供可供他们课后自学的书籍、视频或网上可供查阅的资料等。

2.任课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1)任课教师最好有曾参与多种礼仪服务活动的经历和经验。一个具有丰富商务礼仪经验的教师,就能够正确、标准地做出相应的示范动作,也能够准确和直接指出在操作中容易犯错的地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相关经验和经历的教师,会让学生更信服和亲近。这正如古训所言“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没有商务礼仪经验或经历的教师被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学时,从对学生和教学负责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多努力参加一些商务礼仪的活动和仪式,或者多看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书籍,或者多争取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培训,或者多到一些服务行业进行实地学习,尽量尽快弥补自身不足,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窘况。(2)任课教师应注重自身日常行为举止的得体和礼仪动作的规范。一个在日常行为举止上和礼仪动作上都做得不恰当、不规范的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对他们产生好感,也难以让学生喜欢他们的讲课,因此担任本门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具有美感,显得规范,让自己直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无形中也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兴趣的一个因素。(3)任课教师需具备设计、调控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任课教师如何把现实的商务礼仪的场景和活动通过自己的设计,巧妙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现,这本身需要任课教师想方设法灵活安排。其次多样化的课堂能让学生变得更活跃。学生的活跃可能会引起各种突发事件。面对诸多的可能性,任课教师都要提前做好预案,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何种做法,都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好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但通过努力,让教学工作一旦产生了实效,让学生真正受益了,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该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这种热情和兴趣将会引领他们在日后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学习,成为他们将来不断进步的动力!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口语 问题 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职业分工的日趋精细化,社会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从重视知识积累转向了重视思维模式的构建。社会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高职高专院校也在积极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本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经过多年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和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向不够明晰,口语教学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笔者就目前高职高专的口语教学状况分析如下: 

第一、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缺乏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氛围,大多沿用大学本科阶段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各大本科院校均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流利程度培养阶段(Fluency,即在口语练习中只注重学生的语音准确性,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较少的纠正用词和表达的准确性。),准确程度培养阶段(Accuracy,即在学生解决了语音问题并在建立较稳定的语言心理的基础上集中纠正学生的用词和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Integrity & Professional,即在英语语音、表达准确性的基础上加上专业知识的培养)。本科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表明,这样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专业技能,较稳定的语言情境掌控能力,并初步掌握了进行英语语言研究的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语教学中适当地借鉴这些方法未尝不可,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制期限和市场对口语人才的需求等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应在口语课程设置、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下苦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要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商务实践技能的开发,突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和“专长”标志性优势。 

第6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特点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比本科生。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大学理论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实用为本。

二、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1.重视新课程或新内容的导入过程

通过对本院一些课程的教学调查发现,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成败。而每讲新的内容之前也是如此。在新课程及新内容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大量的案例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在新课程的导入过程中,教师本身尤其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预先给学生一种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求严格,不是随便混混就能过关的。否则,学生会觉得老师对教学都不重视,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2.教学用语应通俗简洁

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对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内容实际上并不是特别高深,与实践联系紧密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由于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基本概念以及公式计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又使用专业化、学术化的语言教学的话,即使是简单的内容,在学生的印象中也会变得晦涩难懂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和耐心。因此,面对语言能力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不论是在讲解公式还是概念,或是其它任何内容时,应始终坚持使用简介而通俗的语言。如果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多个实例则效果更佳。

3.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就一定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光靠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比较难以达到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应采用“乐中求理”的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4.加强直观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本身就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有时候课堂上教师再多的语言描述,都不及课堂上直观的演示。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准备多个麻花钻,让学生分组对麻花钻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而教师在一旁指导和解答。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改传统的“一对多”教学为灵活的“多对多”教学,同时教师也可现场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直接用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讲解和深入。另外,在课堂教学上还可结合看实物图片、加工视频等直观性更强的教学方式。

5.把握好考试考核环节,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门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基本上确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许多课程的考核上,仍然采取的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最终往往只注重试卷上的分数,而忽略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无疑与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我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来看,实践操作的考核比理论知识的考试更容易通过,因此,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度要高于实践。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实践操作的环节课时安排短,在有限的实践时间里,由于受实验设备数量的限制,无法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熟练操作,更多的只是浅尝则止,没有深入的体会。另外,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少,学生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盘兼顾,对学生也容易疏于管理,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车间实训时多是走走形式而已。

6. 构建平衡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的安排要平衡。课时的平衡不仅安排在课时的数量要平衡。更要考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衔接。比如理论全部上完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往往会使学生无法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当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隔较远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2)教学场所的安排要平衡。建议与实践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当安排在实践场所进行教学。必须在讲到机床的结构时,可安排学生到车间观看实物,或实地进行讲解。

(3)师资要平衡。目前我院理论教学由专任教师完成,而实践教学则主要由车间的工人师傅完成。而工人师傅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往往和专任教师相去甚远,这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同时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4)考核方式要平衡。要根据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要求,合理安排考试考核,不能厚此薄彼,两者同样重要,也应同样严格要求。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一般为三年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将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职高专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难度要高于大学本科教育,要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进行控制。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应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其专业具有明显的职业本位特征。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和教学管理规律,结合地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的培养目标,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一、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现状的反思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表演类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个性,成为当代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就业比较困难,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目前由于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对表演专业基础的学习也由以前的被动式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是,专业基础知识只是对现场实际的一般性总结,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怎么处理”已成为学生踏上社会之后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笔者对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表演专业08级学生问卷调查,仅4%的学生关注过就业形势,而对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74%学生回答是学好表演,仅7%的学生提到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能力,更有5%学生只是为了混得一张毕业文凭。毕业生就业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就业观念存在误差和就业期望过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一大主观因素。大学生已不再是国之骄子,高校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学生、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很多大学生学习表演专业就是为了当明星,他们不愿到剧组做最基层的工作,也不愿意到社区群众文艺团体排练舞蹈小品,他们认为出来必然有剧组找他们演男女一号主角。

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生源一般都是本科表演类专业录取结束后才开始招生,学生成绩相对低、基础差,再加上学校教育一般只有两年或两年半,减去公共课,真正用于专业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在专业基础上便与本科毕业生存在明显差距。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在竞争中不能展示自己的亮点。于是,高职院校表演专业毕业生在择业上也就缺乏就业需要的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正因为有上述各方面原因的存在,高职院校表演专业就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打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瓶颈,缓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工作制度。

二、高职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

1.德育建设

表演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之一是要进行一种“传承”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以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为主,这也就更加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表演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他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遇到的问题加以了解和分析,以此作为教师备课的素材和因材施教的基础。因此,作为高职高专表演专业教师,就不能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既要掌握学生自身的优秀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引领其从事艺术的创作,又要充分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些困惑,进行有效的心灵疏导,从而真正达到学艺先学做人的目的。高职表演专业的教学针对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和不同初衷,首要任务是树立他们崇高的从业态度和对于专业的热爱。所以,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保持热情,真正实现“人性化”教育,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宗旨。

2.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高专表演艺术类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不够成熟与壮大。要想使高职高专表演专业院校长期快速地发展壮大,还应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表演教学体系按照本科的教学体系进行编排,可想而知,如果将这些内容压缩至两年半里学习,教学内容如同走马观花式的推进,只会事倍功半。但是本科的斯坦尼教学模式对于中国表演教学来说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典教学模式,因此选择哪些元素进行训练作为高职表演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高职表演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契机。取其精华,将本科教学模式中最为有效可取的内容搬入高职教学中,同时结合高职表演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进行适当的舞台实践、影视剧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应成为高职表演教学的主要模式。

第8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摘要:笔者以200 名在校高职高专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校适应性量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学科、就学区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生源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各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相关。

关键词 :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一、问题提出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对学校适应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学者们多是从各自的兴趣和对其不同的理解来加以研究的。李辉等人(2006年)经过整理及归类,根据其强调的内涵,认为可以分为4类:(1)强调学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过程;(2)强调学生与学校环境互动的结果或状态(陈君,2004年)。(3)学校适应是学生与学校环境互动的技能方式(刘万伦,2004年)。(4)综合观点,学校适应既是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又是人与环境互动后的结果(Ladd,1996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学校适应性与幸福感有关。卢谢峰(2003年)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人际适应性与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分数和幸福感指数存在高相关,并对后两者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说明人际适应性因素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研究关注高职高专这一群体,拟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月收入和不同区域等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全方位深入了解两者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抽取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200人,其中文科74人,理科58人,艺术类68人。其中,大一:49人,大二:151人;男生:84人,女生:116人;上海生源:77人,外省市生源:123人;郊区学生:88人,市区学生:112人;家庭月收入:3000以下:78人,3000~8000:77人,8000以上:45人。

2.研究工具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ollege StudentAdaptability Inventory,简称CSAI)为卢谢峰(2003)的硕士论文所编写。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吉楠所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the College Student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CSSWB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精力、积极情绪、人际关系和家庭满意。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不同年级、学科、性别、生源、家庭收入、学习区域的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结果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和F检验结果显示,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级、学科、性别、家庭月收入和学习区域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不同生源(上海和外省市)高职高专生,在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通过将学校适应性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校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几乎在各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四、结论

1.不同年级、学科、性别、生源、家庭月收入、就学区域的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结果讨论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到,高职高专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学科性质、性别、就学区域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在生源这一项上,上海生源的学生无论在学校适应性(t=-2.29,p<0.05)还是在主观幸福感(t=-1.98,p=0.05)的得分上都要低于非上海生源的学生,且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后期与多位学生的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并提出,首先,从学生整体素质上来说。进入上海高校学习的外省市学生,虽然没有考上本科或重点大学,但也都是外省市学校中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而上海生源的学生情况则有所不同。对于上海生源的学生进入本科或重点大学的门槛要低于外省市学生。此外,对于非上海生源的学生,进入上海就学这件事本身就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显得更为满意和幸福。

此外,在家庭月收入这一比较项上,虽然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没有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然而,从平均数上来看,家庭月收入8000 以上学生(M 学校适应性=214.26,M主观幸福感=155.50)在两个项目上的得分都要高于8000以下的学生。而家庭月收入3000 以下的学生(M 学校适应性=204.62,M 主观幸福感=149.96)与家庭收入3000-8000的学生(M学校适应性=205.29,M主观幸福感=148.30)的得分则基本没有差别。这说明了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2.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讨论

从相关性结果可以看到,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对各因子的相关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之间几乎两两都达到极其显著的相关。可以说,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活幸福感的高低。此外,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校适应良好与否,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很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及身心症状。遗忘研究证明学校适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均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学生适应性可以成为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将有利于营造一个更为和谐、幸福和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1)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学科、就学区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生源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2)高职高专生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在各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相关。

参考文献

[1]李辉, 朱丽芬, 李梅. 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8(2): 125-127.

[2]卢谢峰.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3]吉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4]陶沙.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变化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1-5.

[5]辛自强, 陈诗芳, 俞国良. 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1):22-26.

[6]王爱平, 许燕, 陈浪, 赵博. 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5): 385-389.

[7]于静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 26 (5): 97-99.

[8]余鹏, 宿淑华, 李丽.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1): 42-44.

第9篇:高职和高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27-03

2010年5月30日,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启动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信息资源共享共建是网络时代的新命题。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数据库是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命题的探讨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以CNKI、维普两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检索源,以“高职”、“校企双主体”、“教学资源库”及“学习中心(平台)”作为检索词,进行多重检索式组合,并将时间限定在2008~2011年,经筛选并剔除相同信息后,获取与该命题相关的文献约三十篇。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具体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是建立学习中心(教学资源库)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支持主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途径,能够促进校企技术交流、教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整合形成一个全国示范性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学习中心(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探讨:当前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等六大类资源为主要建设内容,专业网络资源库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理念为中心思想,每门课程的模块下分设课程资源、职业技能拓展和职场文化三类子模块;三是建设原则与问题的研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自身开发能力、资金等因素影响下,选择购买现有的教学资源门户,由于各软件各有利弊,侧重点不同,导致资源库使用率实用性相对低下,高职教学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性较差。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共享为目标,与国家各类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无缝衔接,避免导致重复建设、数据冗余等状况的出现。在实践方面,2010~2011年,我国共有29个项目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在国外,对相关研究情况的外文收集以EBSCO数据库为主,以learning resource、teaching resource及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为主要检索词,时间限定在2008~2011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约二十六篇,暂无相关专著的发现。与国内相比较,国外同样也注重利用新技术拓展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问题,如美国学者伯克(Sloane C Burke)在其文章中就指出:创新性的教学技术,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将改变学习的环境。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任何一个群体都要多,显然学习是主要目的,超过7成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经历产生了正面影响。此外,英国学者布兰达·古尔利(Brenda Gourley)也认为: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和资源内容数字化两大因素促使每所大学都要建立资源库,共享教育资源,以“全球教育”为目标。布兰达·古尔利等学者通过对YouTube学习资源库、英国“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The Open University UK”等项目的研究表明:开放及建立学习资源库具有为学生提供更理想的学习技能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和渠道,突破时空等障碍,宣传教学优势、优质资源等重大意义;同时,对当地政府而言,建立和开放教学资源将能够为当地市民的再培训、再学习或其他非正式教育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日异月新的环境下,无论国内或国外都十分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特别是共享开放型,其建立对学生、教师团队、学校及各类型组织(包括企业等)都是重要的。但是,就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存在重复建设、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等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学习资源库建设不足。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教育界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日益增长的学习者对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仍不相适应,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该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学资源库教育资源的更新速度慢,内容单一、零碎,丰富性不够,系统性缺乏。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要求将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能力点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就这一点而言,目前的教学资源库无法予以良好支撑。

目前,大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仍然在重复以前的老路,只是堆砌资料。或将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案例、考试试卷、教学录像加以堆砌,或是罗列多门课程及其相关教学资源,课程之间、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所谓的课程教学资源集成大多是建立教师参考资料文件夹,教学过程中急需又实用的资源建设不够或缺失,解释性文档、观看性教学资源量过多,在功能实现上又仅仅局限于单一搜索、上传或下载,如此与一般网络资源无异,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集成,达不到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目的,无法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

一所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高低,关键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能否被企业接纳和认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技术革新,一直是困扰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难题。这一难题之所以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师资队伍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作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支撑工具,教学资源库优质的教学资源应来自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但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协调机制的缺失,学校往往很难获得企业的支持,对企业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对行业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参与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几乎没有动力。近年来,虽然职业教育界也做过许多尝试,比如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政策驱动因素、税收优惠杠杆等多种途径试图扭转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状况,但是结果都不令人满意,甚至可以说收效甚微。由于机制的缺失,导致学校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行业企业日新月异的技术改革与创新的需求。也正是机制的缺失,使得当前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无法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匹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新产品、新技术在不断更新,资源库却无法自动适应变化,无法做到持续更新,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因此,如何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作为教学依据,如何以新技术更新作为学习热点,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就成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键。

职业教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由教育界与企业界共同参与,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办出特色。从这一点看,要做到真正架起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教学内容点对点衔接,确保资源持续更新,除了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力量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之外,依托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学校、企业双方的各种资源,构建开放性、互动性、满足个性需求的学习中心平台,使学校和企业乃至社会互利多赢、各取所需,才是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缩短职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滞后性的有效手段。

二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建设了许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课程平台,或是通过自主开发,或是购买成熟的软件。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各职业院校只能各自为战,自拟标准,从而带来这些平台之间相互沟通操作困难的问题,内容交换和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这与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当前急需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以指导各职业院校今后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跨地区、跨院校、跨行业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率。

三是平台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教学资源平台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开发,而非现在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被动式学习,平台也缺乏对学习的跟踪、记录和评估功能,导致无人问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很小。对在校生而言,在教师的指引和要求下还有可能使用这些资源,但对社会访客而言,如果没有学习导航系统和针对学习目标重点资源的介绍、课程、单元引导,很难实现自主学习。

现今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少能提供丰富的学习社区功能,一般仅仅能提供BBS、留言板或者教师的在线答疑,加之其应用范围局限于某个学校内部,覆盖面相对较窄,应用其平台的人员有限且积极性相对较低,人气缺乏,导致资源的持续更新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平台就成了“鸡肋”,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从统一规划、整合共享、协同开放的角度重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平台的功能要强调自我更新、自我维护,要研究教师工作空间、学生学习空间、虚拟社区、课程竞争等一系列重在使用的解决方案,要满足界面美化、智能搜索、知识关联、作业等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统一规划、整合共享、协同开放的角度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使教学资源标准化,同时提供学习成果的有效评估,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教与学手段,明确学习路线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教学资源库平台系统的构建,要以用户为导向,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系统设计理念,以先进、实用、节约、可扩展为原则,注重市场调研、采纳先进信息技术,体现双主体育人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资源的丰厚储备和持续更新,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丹东.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1(21):96-97.

[2]唐毅谦.建构大专业平台 创新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9(9):152-155.

[3]盖虹.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

[4]王婷.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基础的高职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6).

[5]闫丽芳.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反思与探索[J].软件导航,2011,10(2):160-162.

[6]余雪丽,等.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探究[J].职教论坛,2009(7):47-48.

[7]金天泽,等.高职高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1,10(4):73-75.

[8]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4-37.

[9]Sloane C Burke.An Assessment of Faculty Usage of YouTube as a Teaching Resource[J].The Internet Journal of Allied Health Sciences and Practice,2009,7(7):1-8.

[10]Burke S,Snyder S. YouTube:An Innovative Resource for college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J].Intrntl Elec.J of Hlth Ed,2008(11):39-46.

[11]Jone S. The Internet Goes to College:How Students are Living in the Future with Today’s Technology[EB/OL].[2008-03-15].http:///pdfs/PIP_College_Report.pdf.

[12]Brenda Gourley.Re-invigorating Openness at the Open University:the Rol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Open Learning,2009,24(1):57-65.

[13]Lane A B. Am I Good Enough:the Mediated Us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Empower Learners in Excluded Communities[R].UK:Londo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