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高职教育论文全文(5篇)

高职教育论文

第1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1.从实际出发,合理满足学生的需求

(1)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针对办学条件不好的院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周边的企业,采取校企结合,学生金工实习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2)合理的课务安排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全部的理论知识,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改的口号,几乎又是完全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本着实践越多越好的目标,导致理论不扎实,实践也没上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把这些知识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这就要求学校在安排课务时要做到教、学、做三方面的一体化,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优化课程布局,突出专业,并保证全方位发展。

2.提高和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一线工作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影响和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

(1)提高教师的技能素质。对专业教师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考核,比如采取进工厂锻炼,师徒结对等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得到实践方面的锻炼,技能的积累,更能让教师了解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最先进的技术及生产设备等,使教师本身向科研实践一体化转变。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依托一些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3)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至今不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思想,上课依旧是“填鸭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无形中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另外作为教师本身,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二、总结

第2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1.对创业教育的观念认识不足在学校创业活动情况摸底调查中,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约占34.5%,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在求职就业中的作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仍存在重视专业学习而轻视创业教育的现象。

2.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不恰当职业规划中,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不紧,教育的场所往往仍然局限在课堂上。课程设置上缺乏合理性,讲授的内容多为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创业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方面则比较少,操作性不强。

3.创业就业教育中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存在不足创业就业教育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教学,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十分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讲授上,而实际操作偏少,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样的讲授,即使师生积极性高,往往实际成功率也不高。实践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的能力,但与现实创业距离较大,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市场化的实战环境。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多项因素———自我定位+职业目标+时间(短期、中期、长期)+提升途径,具体包括了准职业人的自我判断、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度等构成的有机整体。1990年,安妮•罗伊博士首次提出了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12个因素,可分解为四个不同类别,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外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具体可见表1。尤其是属于主观因素的兴趣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外来的熏陶与引导来产生影响,包括个人客观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等,同样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左右[2]。因此,在这一成长阶段,在成人和成材方面,学校教育影响深远,将会推动或阻滞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特征是差异性、变化性、阶段性、互动性、整合性以及操作性,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周密地预测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因素,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行为时间和操作方法,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3]。而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电话家访、面谈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科学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分析自身的实际条件,避免好高骛远。对照社会就业环境及其变化仔细分析,认识自己的目标与不足,及时弥补,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创业方向。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规划的一个更具发展与挑战的职业选择。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在理论、实践、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二者均强调在职前、职中、职后全过程教育,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职业生涯规划应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技能优势,进行创业方向的设计。因此,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借鉴、有机结合。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我校创业教育组织落实情况

作为省建设厅下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对初中生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采用“2+2”或“3+2”方式,把中职职业训练与成人大专的教学衔接,提升学历层次。充分利用成人教育平台,提升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培养施工企业一线的“五大员”。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努力培养小型项目管理师、项目经理,部级一二级建造师等,职业教育完全实现了专业上的全覆盖和管理实训的全程衔接。教学组织上,在文化课教学完成后,穿插进行专业教育课,实现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的无缝对接,增加创业教育类课程以及相关活动与训练,扩展就业创业的渠道,实现土建施工、交通施工及管理、燃气输配、水电管道暖空安装维修、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就业创业。

(二)实施的创业教育课程方案

国外创业教育的普遍性值得学习借鉴。美国有超过1800所学院、大学和社区学院开设了创业类课程、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至少有30个州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创业教育,至少有8个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各职业学校必须开展此项教育。因此,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储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情商[4]。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我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开展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传授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投入产出。

(三)阶梯式的创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

阶梯式课程开发就是按照学生年龄、年级、学历层次、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将学生学习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组成不同的教学模块,灵活组合,由浅入深,根据发展对象的需要来增减有关内容。通过设置课程以及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职业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课程以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提高为目标,明确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到中年级一直到高年级阶段,因此,创业教育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按阶梯式进行组织。分层次分阶段地达到职业能力要求,逐级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资格与能力,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各个阶段的实训,具备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解构与重组的摸索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养成爱岗敬业、创优创新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爱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形成从创业理论教育到创业实践扶持、乃至打造社会化系统化的“创业链”的系统工程。

(四)创业课程内容的复合教学方法

按照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研究,社会分工导致专业化,每个劳动者只能掌握被分工分割出来的一小部分人类知识。从“知识经济”或“创新驱动经济”的角度,知识型创业的本质就是辨识、开发和市场化“知识互补性”的经济行为。这表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的关联度要高,周期性缩短。不同知识学科之间往往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围绕“教”“学”“练”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来设计课程,以3∶3∶4的比例来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价,认识实习操作的重要性,提高考核信度。通过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和实训的组织中要突出体现知识或技能的互补性。

四、结语

第3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着力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教学策划与改革创新,在策划和创新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教学策划的目的性原则

高职教育在教学策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具有目的性的改革才会有条理性、有顺序地进行。

(二)教学策划的计划性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策划和改革之前需要制定一个系统性的计划,从本校自身实际和全局出发,制定一个系统性、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进行教学策划,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策划和改革。

(三)教学策划的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策划和改革需要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策略和方案。如果教学策划是一个分散的、不系统的计划,是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因此制定一个系统性的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学策划的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策划和改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一个对于任何领域和事业都十分关键的手段,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策划与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策划和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转变教学方式,从教学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实践能力的锻炼较为缺乏,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创新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的招聘要采取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二是要建立奖惩机制,教学水平高、成绩较好的老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然后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教学态度不认真、成绩较差的老师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学历中等的老师,他们所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会慢慢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在他们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高职院校应该从这几方面出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三)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需要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所学专业、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策划和改革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调整教学的方式和重点。而这个过程中增强与企业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企业用人需求是市场需求变化的风向标,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根据企业招聘的要求和用人需要去培养学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第4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在教学中,有些政治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对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了解不够,无法找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还一直沿用以前的老路子,而不是寻找适合高职学生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政治课教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严重影响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职政治课的实效性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政治课是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和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认识到政治课学习的重要性,把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全面梳理,整体规划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现代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政治课要适时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院校领导应投入精力,对政治课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对应的、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对正在开设的各门政治课程进行全面梳理,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所必需的基础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与专业课程相衔接

政治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尽量与专业课融合,发挥政治课作为专业课学习的前提和必须的基础作用,真正达到政治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此外,应将专业应用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尽量使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能力接轨。在高职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4.培养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师要在掌握专业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搜集各类的信息材料,这样才能使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充实且具有时代特色。此外,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政治课教师参加培训,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使政治课教学适应专业需求,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必须将趣味性贯穿于政治教学过程中。

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把教学原理和学生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

②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5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1.中高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首先,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中职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相比高职学生来说比较薄弱,而中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往往是针对岗位的专业技能课程,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其职业岗位特点,不能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所匹配。同样,在高职院校中,多数学校由于从中职和师范学校转型而来,依旧沿用中专时的课程,课程的对象变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能力的高中毕业生,显然课程设置也是不合理的。其次,各个地区和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职业教育当中只是对课程设置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导致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安排,由此就出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不统一,不能有效地进行衔接。

2.中职师资没有与高职师资相互脱节

首先,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只关注中专这一阶段的了解,只负责教授专业技能,忽视高职阶段技能要求,缺乏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而高职教师在授课前多数也没有对中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进行调研,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中职师资与高职师资各自为政,导致形成互不相关的两个教学阶段。其次,中职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较强,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相对较弱,而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尤其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和授课经验相对比较薄弱。

二、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

1.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高级专门人才。而高职的培养目标与中职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上的区别。高职培养目标层次更高,是重点培养应用型、管理型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理论性更强,对专业要求更新,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通过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不仅增加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另外,中高职学校大力开展毕业证和资格证的双证制度,这种双证制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2.实现中高职课程目标的有效衔接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适当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加强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职教育的课程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应更加宽泛。只有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才能在更好地进行高职课程学习,做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其次,中职教育的课程中应该保持较大比重的文化基础课,这不仅是兼顾一部分中职毕业生的后续学习与深造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实现中高职师资队伍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