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高职教育理论全文(5篇)

高职教育理论

第1篇: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1.1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1.2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培养操作技能优越型的实用性人才,各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市场不对接、实训基地非常有限等各种问题。

1.3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作保证。而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致使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策建议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创新现代化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2.2协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时,应秉承协同创新理念,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加快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优化配置高职院校、旅游科研院所以及旅游企业等资源,打造良性循环的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2.3推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创新了“三明治”式“2+1”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明治”式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实践中去实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社会和了解企业,之后再带着实习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目标回到课堂学习,将短期社会实践、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教学在三年内加以融合并穿插进行,实现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的目的。

2.4优化师资结构

第2篇: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1.1基本理论+综合实训

纯粹的理论化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贴近实际需求、强调应用技能的特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理论教学版块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重要知识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大量引用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资讯和案例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让专业课程学习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因为删减理论教学内容而多出的学时,则会用于开展综合实训。例如,参观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来认识连锁企业的构成和经营,操作校内实训室设备和软件来模拟连锁企业日常经营,参加由连锁企业提供的假期兼职来积累实践经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之一,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贴近连锁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对其他专业教学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综合实训版块的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只能做到参观、考察、模拟等各种短期认识和了解,不能提供一个更广、更深入的平台。

1.2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在课程实训这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与改革,综合实训不在是简单的校内模拟操作,校外参观考察,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连锁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课程学习,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连锁经营与发展。二是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连锁经营核心共通内容之外,其余部分完全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经营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两种方式都是《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深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细致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掌握到最实用、最具体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如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如何既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连锁企业的要求,同时又适应不同学生毕业后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2.1课程教学模式应按专业发展需要而定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该怎样教才符合高职教学特色一直都是该课程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纯理论式教学,理论+综合实训的改进式教学,还是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关键是不同专业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加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所在专业服务的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若该课程是作为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综合实训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相应的校内外资源,那么纯理论式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也未尝不可。但若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连锁经营管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那么理论+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模式就是更好的选择。

2.2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要加大改革力度

开展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一是,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目前,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基本上都是超市,业态种类过于单一。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最终在超市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到其他零售业态中去。单纯只跟或者只能跟超市进行校企合作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方法上受到一定限制,不适应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所以,今后校企合作对象应该更广,百货、专营店、餐饮、教育培训等各行业,只要开展连锁经营的,都应该纳入校企合作的考虑中。二是,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管理》现阶段的教学仍以学校教师为主,校企合作企业多提供场地供老师和学生参观与实习,具体教学过程仍由学校专业教师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但在连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聘请连锁企业专业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依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2.3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之路,而大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选择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业。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对现有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然后开展连锁经营就是他们创业之路。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创新、创业活动都有很大兴趣,但现实教学环境却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比较偏重于校企合作部分。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除传统的理论知识,综合实训等之外,还应当结合课程不同模块适当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其中,结合现代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开展连锁经营创新创业的特色课程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例如,做一份某行业连锁企业创业计划书,或者设计一种新型的零售产品销售模式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激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4课程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第3篇: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理论;三级范式;参照完整性

无论在本科还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数据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并不深入探讨学习数据库课程的重要性,而仅就高职教育中数据库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上海很多本科院校数据库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课程内容偏理论和算法,重点是讲授创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MYSQL)所需要的算法以及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规范。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基于任务驱动型的数据库教材,以某类管理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或学生管理系统)为例,一步步从创建库到编辑查询数据,从而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尤其SQL语言的用法。可以看出,本科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库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培养目标的不同,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出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型人才,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希望培养出能够从事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应用型人才。无论这两种培养目标有多么不同,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三级范式都是必讲的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关系数据库的全面认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数据库后续内容的讲授和学生自学。在高职数据库教材中,数据库理论这部分内容大多数用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描述,示例较少或基本没有,造成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畏惧,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下文针对数据库重点理论知识逐一深入分析,如下图。

一、学生特点分析和教学思路研究

通过调研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情况,包括调研教师、辅导员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薄弱,厌倦大段的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够,尽管知道计算机行业很有前途,但对自己信心不足。同时调研发现学生喜欢通过具体的示例来学习知识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数据库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和引导式教学法。具体而言就是针对部分高职学生主动性不足和缺乏自信的情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日常生活学习的例子让他们消除对理论学习的恐惧。通过不断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将数据库理论所使用的逻辑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进行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数据库理论授课内容深入分析

(一)数据库历史

让学生了解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中还存在过其他类型的数据库,例如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数据存储和查询的需求。同时告诉学生关系数据库也不是万能的,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是数据一致和避免数据冗余。但在大数据应用中,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恰恰就是它的缺点,在大数据应用环境中系统希望通过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和分析的速度。

(二)主键的理解

主键是可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主键对数据表的作用。这里通过引导式教学法进行讲解,第一步告诉学生,以表1为例,相同的记录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因此关系数据库是不允许出现完全相同的记录,主键是避免出现相同记录的主要技术手段。第二步引导学生,针对表1哪个字段可以设置为主键,姓名字段还是地址字段?理论上会出现姓名重名和地址相同的情况,因此姓名和地址不能作主键。第三步告诉学生学号可以唯一标识一条记录,可以做主键。

(三)Null值的含义

Null英文单词是空的意思,但在数据库中表示不确定,如何让学生理解?可以举例:张三同学被A学校录取,他去学校报到,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给他分班,因此这个学生的班级字段值就是不确定的,是Null。

(四)参照完整性

关系数据库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Integrity)是指如果关系R2的外部关系键X与关系R1的主键相符,则X的每个值或者等于R1中主键的某一个值,或者取空值。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数据库中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手段。为了理解参照完整性,举例:学生表是表R2,班级表是表R1,学生表的班级编号是外部关系键X,X的每个值或者等于班级表中的班级编号,或者为空。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避免数据冗余,学生表中的班级编号来源于班级表的班级编号,如果想查询某个学生的班级信息,可以通过班级编号进行查询。我们换种思路,将表2的班级编号字段删除,在表3中添加一个学号字段,可以吗?这种设计是使班级表中的学号来源于学生表,也可以达到查询学生班级信息的目的,这种设计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不合理的,因为班级表会出现数据冗余,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设计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让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所在的班级容易还是让班级记住本班所有学生容易?答案是肯定的,让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所在班级更加容易,因此表2和表3的设计是合理的。后面那种企图让班级记住所有学生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五)数据库范式

第一范式:数据行中每一个字段值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第一范式比较容易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第二范式: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关键词是完全依赖。举例如下:我们来判断表4是否满足第二范式。表4的主键是学生编号和班级编号,通过主键可以确定一名学生,通过这个学生我们可以知道他(她)的性别和姓名,而单独通过学生编号或班级编号是无法确定一个学生的,因此我们说姓名和性别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但对班级地址字段而言,我们仅需通过班级编号就可以确定班级地址,而不需要学生编号信息,因此我们说班级地址部分依赖于主键。所以说表4不满足第二范式,如何进行修改而使它满足第二范式?解法方法是将表4的班级地址字段移到表5中,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范式可以使数据表中描述的数据更加集中,例如表4是学生表,该表中的数据就应该与学生信息直接相关,不相关的班级地址数据要进行移除。第三范式: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键字段都不传递任何主关键字,第三范式的定义很拗口,我们可以将它重新组织一下:满足第三范式,即不存在非主键字段A,依赖于非主键字段B,而B依赖于主键的情况。如何理解第三范式?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我们来判断表6是否满足第三范式?其中教师编号是主键,姓名和性别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职称也完全依赖于主键,但是职称工资与教师编号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职称有关,因此出现了职称工资依赖于职称,而职称依赖于教师编号的情况,所以表6不符合第三范式,如何对其进行修改使它满足第三范式?将表6的职称和职称工资字段删除,同时增加一列职称类别。然后新建一张职称工资表,将职称和职称工资增加到该表中,见表7。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比较相似,但在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上是不同的,要重点解释这两个范式的区别。

三、教学效果分析

本人在企业从事计算机开发工作10余年,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从教两年,主要教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动态语言设计与开发》,针对数据库理论分别采用本文所写内容和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采用案例结合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高,而采用传统式教学学生普遍兴趣不高。我们学校采用的数据库教材是基于微软公司MicrosoftSQLServer平台,但有学生通过社会招聘,应聘了Oracle数据库的开发岗位,充分说明教学内容改革后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反思和总结

除了关系数据库外,数据库历史上还存在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还能找到一些资料,但网状数据库的相关资料较少,此部分内容无法更深入的展开,在后续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部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蔡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第4篇: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高职教育管理作用

一、心理学理论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一)可对学生心理起到调节作用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速度传播极快,并且在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信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而学生需要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并由此能够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若不能正确识别互联网络信息,负面信息同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若此时能够应用心理学理论,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最终能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使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心理学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能够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另外,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帮助教师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以及厌烦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从学生角度而言应用心理学理论

(一)激励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应保证学生始终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可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思想均是独立的,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也就是说,只有高职学生存在想要学习的意识,才能够引发学习的行动[1]。若高职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在拿到毕业证,那么该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则不会对学习的内容重视,并且常表现纪律松散。目标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刺激,该刺激在心理学中称为诱因,恰当的目标可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以及激励作用。高职教育首先应制定科学的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应符合我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在高职学生学习内容设置上,应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学习动机得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严格要求,规范其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高职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使用丰富的情感,带动学生学习,并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时刻了解、洞悉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三观树立以及品行形成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做到有的放矢,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和鼓励[2]。

(二)心理学理念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说明教育已经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体现出新时代教育背景的价值,使学生以及教师消极的心理转变为积极的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变态、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等层面,而应着眼于当下的状态,并朝积极发展方向发展。国外学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作为主要目标,并能够使学生展现出其综合实力,不仅能够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同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富有同情心以及健康心理的优秀人才,这一目标与高校培养优秀的人才目标相符合[3]。心理健康的学生,其幸福指数明显较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并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项困难,具有流畅的思维和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自我表达意思等,拥有积极向上健康心态的学生,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力。

(三)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和学生之间可形成各种冲突,高职教育仅仅对学生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应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使学生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可掌握调节个人情绪的能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均能够达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4]。也就是说学生要热爱生活,能够接纳自我的多方面内容,可始终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中,长时间保持心情愉悦,具有较高的安全感,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对自我有着客观的评价,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具有较高的意志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良好,可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所展现的行为能够与年纪行为相符合。高职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由原有的被动等待学生进行私密咨询,转变为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由此可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能够在一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5]。

三、从心理学理论出实施高职教育工作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开展良性引导

就心理学而言,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例如,认知活动,情绪活动以及按计划排除障碍有目的的活动。心理特征主要是人在进行一系列行为所表现出来较为稳定的特点。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心理正迅速向成熟阶段发展,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此阶段会表现精力充沛,有气魄,对新的知识充满欲望,对未来的生活有着较美好的愿景,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活动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通常能够扩大交际圈,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中。高职是养成学生性格的重要场所,性格可朝多个方向发展,尚未发展成熟,即使处于学生较为擅长的领域中,也有可能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一些消极甚至有损害性的表现[6]。若学生的想象能力过强容易将想象与抽象思维相混淆,容易使学生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脱离实际,坚持片面性理论等,会影响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此时,应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使学生的思想得以转变,在转变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更多的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可以消除负面心理,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发展,最终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做贡献。

(二)从社会心理动机入手

班级制定学生管理规定,主要是以集体荣誉为主要目标对整个班集体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规范的内容为:规定学生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并定时出操,整理内务等,制度的设定通常使学生处于非自愿状态下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们只是在班集体动力体系的规范和压力下,才表现出的遵守行为,该种行为属于服从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该行为主要是学生为了个人不被排斥所表现出的一种妥协。若仅将学生非自愿状态下的服从作为班集体动力系统的目标,则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班级动力系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应对学生的从众心理加以利用,通过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对榜样的认知,由此能够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树立榜样的力量主要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高职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另一方面,应在班级中找到学生学习进步的榜样,使学生认同榜样的行为,并逐渐产生模仿意识。模仿是学生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社会行为,模仿行为通常完全出于自发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班级动力系统发挥出最佳的优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不断强化自身行为,使自身的品格以及学习动力得以提升。社会心理动机制度,可对班级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对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

结束语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在我国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知识经济主要发展阵地为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对心理知识进行传播,同时应对心理学成果加以利用,通过利用心理学可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本身的潜能,对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可为我国培养更加专业的、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官如香,张丹,孙倩.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技巧[J].知识窗(教师版),2017(7):43.

[2]黄天进.论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25-26.

第5篇:高职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激励理论;目标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激励理论作为新的概念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从本质上说,激励是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有个体行为的起因皆是起源于人的需求,如果这种从内心迸发的需求没能被满足,人们就会感到紧张和压迫,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就会被激发出强烈的动机,从而去努力实现心中既定的目标。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只有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为我们国家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所以,如何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肩负的责任。在目前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严格化的、刚性的管理政策必不可少,但是柔性的管理政策也日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灵活的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激励理论分类研究

从激励理论的本质上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内容型的激励理论和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这两项均为激励理论的研究发现,都是管理者通过了解被管理者的相关需求,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促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1.过程型激励理论分析从激励理论的内容来分析,过程型的激励理论更侧重于研究被管理者的个体行为,主要研究的是被管理者的个体动机以及到行为实现的过程,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在激励的过程中被管理者所作出努力的大小、绩效的高低等细节,其中还包括被管理者对于获得奖励的相关反应和认识。一般而言,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还包括了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通俗地来解释,在工作中,劳动者往往会和与自己处于同一劳动岗位的其他员工比较薪资水平和待遇标准,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差不大,则劳动者往往是认为公平的,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超越了劳动者的承受水平,那么他就会感觉到很不公平,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就会明显下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能够显著影响劳动者内心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动机,这也就是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而且,期望理论也是影响激励效果的主要理论之一,美国的著名学者曾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指出,目标的存在会对人们的激励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目标效价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人们会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最大价值进行估计,如果目标工作的成果较大,劳动者则更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其二,劳动者期望值的大小也会影响激励程度,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会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主观的估计,如果可能性较大,劳动者则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该理论认为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可以通过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来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劳动者认为目标工作的成果较大或者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时才更愿意付出劳动,最后,强化理论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激励理论的内在含义,它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反应,而且该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调控,只有管理者不断地使用有效的刺激行为来调控劳动者的某种行为,劳动者才能更好地展现出积极性。2.内容型的激励理论分析所谓内容型的激励理论,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该种激励方式主要侧重于内容,也就是劳动者的需求,这种方法着重研究究竟是什么东西的存在能够使劳动者采取相应的、不同的行为,从而激起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在心理学方面,著名学者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按照由低级向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的需求的增长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只有劳动者没有达到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而另一位学者赫兹伯格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他认为对劳动者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保健因素”,例如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而具有一些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被承认、地位的上升、晋升等因素则会对劳动者产生极大的激励,因此,在学术上也将赫兹伯格这一研究内容总结为双因素理论。

三、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激励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在不同的环境着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高职学生人群有着不同的特点,从整体上来说,高职学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而高职学生又共同聚集在同一个校园环境中,他们会有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又体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1.培养其独立能力从目前高职学校的招生范围来看,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下降,其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不上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的,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学习观念较为淡薄。而且当前环境中的高职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很多都是被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其独立生活的意识非常弱,进入高职学校中,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高职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接触着不同的新同学,他们脱离父母来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和学习需要靠自己来完成,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格的成熟,高职学校的学生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长大。因此,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高职学校学生生理需要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激励理论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2.培养其集体归属感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初步迈入学校大门,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同学,他们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感情空白,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新的朋友圈是每一位学生的迫切需求,因此,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是他们入校之后的感情需要,而对于高职学校学生来说,由于高考落差的存在,他们更需要老师来鼓励和关心,更希望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扮演更优秀的角色,从而被集体认可,也就是所说的集体归属感,而激励理论的存在也能大力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使其更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3.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相比更低层次的学生,高职学校学生对自身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高职学校学生对自身有着比较高的期望值,他们愿意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家长的鼓励,能够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别人眼前。但是由于高职学校学生年龄尚小,思想不太成熟,往往只能听得进去好听放入话语,却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对于批评和讥讽非常不能接受。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采用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让他们尊重别人,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激发自身的潜能,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完善激励理论实施质量的相关对策分析

1.了解学生需求,适当设置目标从理论内涵来分析,目标和需求之间是存在着相应的联系的,目标只有充满了需求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纳,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坚定不移的完成。所以说,高职学校学生的行为动机主要是来源其自身的需求,对其的行为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目前高职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目标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避免盲目性,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型、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在激励理论的施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背景,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使其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2.需求和动机向更高层次的转化需求和动机是分层次存在的,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这也就说明需求和动机是可以被引导的,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高职学生不同于中职学生和本科生,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是比较难的,如果他们仅仅把学习当做谋生的手段,那么其学习动机将会大打折扣。在激励理论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向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学习的动机作为精神上的需求,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我们这个社会、为我们中华民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和动机会激励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学习观念,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引导着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3.正负激励手段双管齐下在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赏罚分明,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因此,正负激励手段是需要同时使用的,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高职学校中一些学生的纪律组织性较差,往往会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批评,给其他同学一个警示的作用。如果有的学生因为高考落差的原因,进入学校之后愤世嫉俗、情绪低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沟通,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新的希望,帮助他们树立其信心,战胜自我,激发其学习积极性。4.运用好“暗示”这一利器心理暗示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虽然“暗示”看起来悄无生息,但是对于学生的功效确实十分巨大的,暗示作用的存在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心理暗示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当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合适地选择暗示方法和时机。例如经常发生违纪行为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采用比较严厉的手段,从而在其心理产生强烈的暗示,当下一次学生再想违规时,就会想到曾经的暗示,而对于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仅仅采用比较轻微的暗示即可,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积极地改正。

参考文献:

[1]张鑫.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14):313-314.

[2]张小玮.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4(18):60+62.

[3]杨丹.基于双因素理论再议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5):78-80.

[4]陈智行.推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研究——激励理论视角下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6(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