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学生劳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

第1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崇德、敬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尽快适应职院生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拓展素质,全面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生活。

二、时间

2017年9月11日至12日

三、教育的形式

采取集中教育(以校区为单位)与分散教育(以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1.讲座

2.劳动实践

3.系大会、班会

4.考试(学生工作部统一试卷,各系组织考试、评卷)

四、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日程安排

(一)讲座

1.新校区

(1)秦廷书书记校训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00——10:45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2)韦国民院长德育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45——11:3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3)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4)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高职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汪荣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各系自定

主持:各系自定

参会人: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2.民管校区

(1)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武华文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3)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系自定

主持:系自定

参会人: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二)考试

9月底学生工作部组织入学教育考试(闭卷),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

六、后勤保障

总务处一要购买新校区学生听讲座时所需的小凳子3500张;二要做好入学教育主席台(同为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及音响保障工作。

七、要求

1.各系要按照学院入学教育方案的要求,把学生的制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作为系及班主任(辅导员)在入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来抓,拟定好本系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第2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03-02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的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前提。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和根本看法,由人们对劳动的价值、目的、态度和意义等方面构成的,是人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高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体,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自己顺利就业、职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价值观呈现的特点

1.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和主体本位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自强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一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已由以往的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等,逐步向实现个人利益转化。随着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的明显增强,其在价值的追求和价值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更多地要求社会对自己的满足,而自己对社会应尽义务的意识却很淡薄,缺少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等问题在高职学生中也屡见不鲜。在劳动价值观上,他们更是追求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本位性和功利性,必须对此加以正确引导。

2.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判断多元化,选择比较务实。有些高职学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把个人的价值逐步转向获取狭隘的自身和眼前利益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许多高职学生认为金钱就是力量,人的劳动价值体现在于所获得金钱的多少,钱是衡量人生所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有的高职学生注重自我利益、自我发展,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现于自我奋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是自己一个人奋斗得来的,与其他人无关,忽视国家、社会给个人的成长所提供的环境。在求职中,更多的是看重金钱、待遇、权利和地位,重视短期的效益。而专业是否对口、职业前途、人生志向、国家是否需要等长期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往往被忽略。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生存的手段而已,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理想而付出心血。

二、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目前,高职学生一般都是“90后”。“90后”常常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时代,是人们在物质上得到较大丰富的时代。“90后”85%以上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成长,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家庭教育的失衡,影响了对独生子女的劳动教育。在他们看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早已过时,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是理所应当的事。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对学校安排的义务劳动更是以利益作为取舍,劳动观念的现实化和功利化比较严重。

2.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高校后勤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后勤产业化向着商业化的转变,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时,往往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缺失的。由于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逐渐淡化,致使他们当中出现一些金钱至上、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高职生职业选择和发展。

3.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深知只有那些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高超的现代生产手段,并能在生产、建设和科研等方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青睐。但是一部分人并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以为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高职学生们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讲索取的多,急功近利、贪图享乐、浮躁、迷惘等现象普遍存在。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还要构建一个立体的、长期的计划,从而有力保障高职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培养。

4.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高职学生当中的大多数已近成年,但由于从高中毕业直接进人大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中大部分人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不到位,整体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因此,难免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观性和感性的倾向,对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困惑。

三、当代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高职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处理好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在选择、确立自己的劳动价值目标时,既要承认人们通过正当途径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奉献社会、回报祖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劳动价值观,从而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观。

2.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和劳动光荣的观念。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员工,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端正劳动态度,把立志与立业结合起来。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各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政治上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要做出了成绩,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肯定。因此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还要构建一个立体的、长期的计划,从而有力保障高职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

因此,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应该自觉实践,勇于探索,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注意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使自己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毕业时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谭德礼,江传月,刘苍劲.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才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乔万敏.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第3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性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矿山测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矿山测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矿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师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对项目教学法的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矿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应用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矿山测量;高职教育

传统的高职矿山测量教学模式以教师单一化教育为主导,缺乏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导致学生对矿山测量学的兴趣不高,旷课现象严重。矿山测量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矿山测量人才的基础性课程,矿山测量学习的质量关系到未来学生的职业技能,对矿山测量专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高职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在国外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我国发展较晚。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生产化的背景下,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制作项目的整个过程,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要注意将教授的知识与项目做得衔接和融洽,便于学生在对项目的操作中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重温,以项目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参与为目的,实现以项目驱动教学,在学生与老师的合作中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实践技能最优化的结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矿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应用项目教学法服务于矿山测量教学,需要在教学设计上首先对课程教学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从全局的高度设计教学框架,结合项目设计的要素与矿山测量教学的要素,优化配置要素间的比例,以项目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参与为目的,设计出项目驱动型矿山测量教学方案。并且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保证学生学到最实在、最实用的技术,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教学研究中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教师、矿山测量领域的专家,一起为项目教学与矿山测量教学提供可行性教学设计。在矿山测量课程的设计思路上,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课本知识与各个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事先对书本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根据不同内容划分模块,在应用项目教学法之前让学生对矿山测量的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在工程背景知识下,教师建构起矿山测量的知识体系,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抛出与项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通过划分小组,为学生们布置项目相关的任务[1]。教师不能仅仅布置了任务就了结课堂教学,而是对学生的任务进行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进行简单的举例示范,随时准备为学生答疑。接下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注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是发现问题,实现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及时监督的方法之一。学生任务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重点与核心内容,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技术修养、促进理论把握与实践技能齐头并进、相互平衡的重要内容,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为高职教育改革的路径,符合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矿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评析

项目教学法作为职业教学的新方法,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这种教学方法实施后,对教学应用的评价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方法。“教不严,师之惰”,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来说非常关键,因此,需要高职学校在教学层面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及时反思教育理念,结合社会实践、工程项目的发展水平设置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成果的分析,找出进步和差距,优秀的地方继续发扬,有差距的地方极力弥补,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断努力,尽量消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2]。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高职矿山测量教学体系,并且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下,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及其他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提供高质量、实用性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践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职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项目教学方法尚未成熟,但是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高职矿山测量教学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充分应用到专业教学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专业学习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作者:孙立鹏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未形成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全国95所MBA培养院校中有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创业及相关课程。同时,有关创业教育如何进行的研讨会也陆续在各个院校相继举办,但把创业教育当成一个体系来做的并不多。

百森商学院亚洲中心主任Robert Eng教授表示,尽管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样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高职生创业意识低

从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相对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属于落后区域,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教育缺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则占到20%-30%。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低,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依赖父母与家庭者较多,不愿就业者逐年增长,立志创业者微乎其微。

创业实践课程存在困境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指出,“实践课程缺乏高质量师资是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一般来说比其他课程要强,这就需要有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但国内高职学院的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其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财经方面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老师缺乏技术管理方面的背景,而一些理工科的职业院校可能面临管理方面课程少的问题,这一些进一步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增长点的高职院校,更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高职人才,缓解就业压力,这就需要不断完善高职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教学新模式

新理念

培养创业意识,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创业教育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应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全体动员,集体投入到创业教育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具体来讲,院校的思想政治部门、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全面协调,综合实施创业教育,学科教育由学院教务部门及教师承担。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及授课过程中,注意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在开设的创业专门课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管理部门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注意创业专门课程的安排,使其有一定的课时量,以便创业学科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各类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创业思想的渗透,在创业专门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

课程设置

高职学院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将课程体系从纵深单一型向横向复合型课程转变,建立“能力本位”的思想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新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职学院可聘请、组织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职业需求、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要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强调以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保证了学生来了愿学、毕业了能用,将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融为一体的新模式。

首先要制定课程标准(模块教学),其次编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由学院组织的行业专家委员会制定指导性意见,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计划则由学院组织有关教学人员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构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教学计划。同时,教学计划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课时总量的25%,这种课程设置,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比较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实践

第5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内涵 作用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冬日夜长声静,宜于读书运思。挑灯泛览偶有所得,如:知名诗论家、诗人兼教育家杨叔子院士的名言“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这句名言,时至今日仍掷地有声,放于当下语境有极强的启示意义。由于职业的敏感性,便想起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心灵内涵,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对时代呼唤所作出的有力回应。

1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1.1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的本质不在于知识、技能、活动,而在于人格、气质、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进步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并实现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吸收新的人文知识,不加强自我修炼,人文素质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有哲学、语言、文学、音乐、艺术、历史、法律等,还有许多交叉,例如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管理素质都与人文素质水融。可以说人文素质如同人之血液,渗透在人的各个方面。只是有的人人文素质优秀,有的人人文素质低劣。一个人人文素质低劣或缺乏就像患了贫血症,最终会影响人的发展。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目标内涵,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高技能,另一方面强调高素质。前者主要靠专业技能教育来达成,后者主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准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1.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文素质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普遍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偏低、学习主动性不足,加之学校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对培养目标的理解上,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单一注重实践、轻理论,注重技术、轻人文的功利化现象,容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明确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进行职业教育,反对职业教育演化为获得某种专门职业技能的手段的“工艺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立足个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具有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人文教育要以人为本,强调突出人的发展。那么,高职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文素养是后天的,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高职学生群体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成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对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升华人生,最终提高人文素养,作用不言而喻。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外,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才能为将来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积聚正能量。

其次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有责任,并且要大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它与起源于中世纪的“劳动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提高劳动者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其中人文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提升则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实现不同思维方式的交叉与互补,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将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党的十精神要求,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无疑迫切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等等。基于人文理论知识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文化现象、关注热点、主要事件等等,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经验、思想、智慧、品质等规律性要素,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得通过学校的阐述和引导,启迪大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获得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促进学生追求自我超越,最终形成一种内在的高尚精神。

2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1)注重利用显性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尤其是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全面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充分发挥了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在课堂上讲授人文课程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避免照本宣科,要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起来,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积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将人文精神真正传递给每位学生。

第6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室内设计 手绘

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有所不同的。高职高专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是全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此次课改我主要从项目教学为切入点,以实体项目作为改革内容,从中贯穿课程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使学生从项目中得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的目的。

一、高职室内专业手绘效果图教学的任务与特点

手绘效果图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重点在培养符合设计岗位的人才需求。 在如今计算机效果图迅猛发展的今天,手绘效果图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可以及时有效地供甲方或施工者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它的优势是比计算机就绘图还要快捷,寥寥几笔就可以表现按一定的空间效果。本课程主要是手绘表现方法,以研究如何绘制效果图为主的一门综合技能型课程。本课程的设定以高职教育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产品规格为标准、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着重培养手绘表现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手绘效果图在如今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高职教育中,手绘效果图教学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1、高职室内手绘效果图教学的任务

手绘效果图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它以绘画形式代替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是图形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现代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实用型,而本课程正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操、实训能力而设置的实操性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以“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案例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项技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电脑艺术设计强制作的培养核心。

2、高职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的特点

(1) 课程训练的科学性。科学性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无论透视、光影、空间、材料等一些列的表现都是科学的。手绘效果图的绘制不同于一般性绘画避免主观随意性,它不能随设计师的个人爱好、风格、表现内容任意发挥,甚至是让常人难以理解和琢磨的抽象画。效果图要求设计者要达到相当的准确性,从而让观赏者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效果图必须真实的反映设计方案建成后的效果,融合了业主的需求和设计师的理念并根据客观现实的空间尺度、比例关系、透视原则而绘制出来,并以施工成为现实。设计表现图必须遵循科学性,对空间的结构力学和图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存在都要负起责任,要做到真实、可信、切合实际。

(2) 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化。与一些基础美术课程相比,基础美术的课程一般是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人物写生、从简单的静物色彩到人物色彩,使之训练扎实的基本功。而室内手绘效果图涉及的内容相对固定,主要是室内中常见的陈设设计及表现,内容比较单一化,重复率比较高。

(3) 表现技法的单一化。纯绘画表现技法复杂多变,学生从基础素描到复杂的形体表现、从色彩练习到多种材料的色彩表现,内容相对丰富。 表现的主题和方法也是变化多样而室内手绘的表现手法相对简单。从简单形体透视关系、比例到整体室内的房屋空间的透视,表现方法与内容相对单调。绘画者常以速写形式表现,用色也相对简单,彩铅和马克笔则是手绘效果图表现的主要工具。

(4) 授课对象层次的单一化。高职室内专业的学生一般是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学生,他们的基础一般是从零开始的。与美术院校学生相比,学生层次较低并且单一化。这样便使学生必须从头学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师授课难度。学生学习的时间短,内容简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高职室内专业手绘效果图教学模式

1、目前高职室内手绘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手绘教学依然采用旧模式教学,其主要还是由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谈谈而讲,还是从理论基础到示范讲起、从老套的提问到学生回答问题一系列的程序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累,学生困,导致了逆向循环的教学效果,致使大大降低教师教学。

2、高职室内手绘教学新模式――项目教学法

1968年,美国人罗杰・斯贝瑞提出了他对人类大脑左右半球认知功能的研究报告,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根据斯贝瑞的研究人类关于绘画图形、空间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人类的右脑,也就是说绘画是依靠我们右脑技能型操作。从而贝迪・爱德华提出一个新颖的并有创意的一些教学模式,通过借鉴再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手绘教学应以“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安排学生学会考查学习,施工现场考察调研,项目设计实践等教学内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实现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目标指向的多样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现在全国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正在全国展开。其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提高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针对高职室内专业手绘效果图的教学特点,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的尝试。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以突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特点,以具备室内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等岗位的职业表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手绘效果图的表现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手绘效果图的绘制技巧,针对教学内容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将项目、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化设计。此课程主要采用以“四化教学”为理念: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化、项目教学岗位化、过程管理公司化,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很多,但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体,实践教学、行为导向岗位引领、工学结合、教-学-做、课程整合、课考合一等多元化教学新模式。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三、结语

新的项目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思考,从而制定更加适合高职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引言:导游英语课程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涉外导游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此,其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可谓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因此我们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导游英语教学,力图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教学重心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模式,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地。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立足于对行业实地调研、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专业方向,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然后紧紧围绕企业生产项目实际,组织教师团队,设置专业核心课程,选定以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或屏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力争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让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地被市场所接受,真正能够成为企业合格员工,而不是出现“毕业就改行,该行就下岗”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为突出导游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尝试以项目教学模式安排整个授课过程。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必须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包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2.实践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学习应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项口,不可卞观臆造、脱离实际确定项目。

3.可行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度,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4.启发性原则。设计的项目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设计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启发性,蕴涵需要探索的问题,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5.整合性原则。项目学习以项目为主线,把多种知识点融在一起,可以达到整合学习内容的日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思考,又要动手,还要创造和体验,所以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

三、项目教学法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根据导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授课内容整合成包括“迎接客人”、“饭店入住登记”、“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都市观光和交通”、“旅游目的地服务”、“旅游购物”等16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三至四个教学任务,例如,在“迎接客人”项目中包含“接机服务”、“至饭店途中的导游服务”、“欢迎词”三个学习任务。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组长的作用,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演员”变“导演”,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同时在任务的制定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最后教师还要进行检查评估。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组内成员互评,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形成评价成绩。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项目教学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导游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热情。英语课是语言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同时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大大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

2.项目化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说是导游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老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境,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第8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2014年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创历史新高。而受世界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转型影响,我国就业岗位紧缺,加上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加剧,高职院校的学习困难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本文从高职院校中学习困难学生情况着手,分析其存在的就业心理困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以求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工作岗位。

1学习困难学生的大体情况分析

11高考分数低,基础知识薄弱

这类学生在高中、初中乃至小学时期的学习一向较差,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都比较弱,习惯性的成为班里学习成绩倒数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与本科院校无缘,又想完成大学学习、体验大学生活,顺其自然地来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但是在专业学习上面存在困难,学习方法有问题,跟不上大学教学节奏。

12被动被迫完成学业,无心向学

这类学生一来自身学习兴趣不浓,二来年纪较轻还不适合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于是鉴于家庭压力、父母要求,不得不被动在校学习,被迫完成学业。但由于学习态度有问题,无心向学,学习上毫无目标和计划,缺乏自我规划和坚定毅力,导致学习困难,专业课程跟不上。

13本身智力水平偏低,有心无力

这类学生在态度上并不抵触学习,甚至还可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从不缺课、不缺作业,貌似上课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但是一有考试的检验,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可能和本身智力水平偏低有关。

2学习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21迷茫,面对就业显得手足无措

学习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不好,大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也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外出社会实践,更多的是在宿舍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临近毕业,在就业时,面对社会上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要求,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修养等方面欠缺太多,顿时感觉到压力倍增,前途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只能随波逐流。

22自卑,面对就业变得无所适从

学习困难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低、专业技能差、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时和同班、同年级学生同台竞争必定处于劣势,感觉好的工作好的单位都被优秀学生占去了,学习困难学生只能在一线基层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加上工作没有目标、职业生涯没有规划,难免失落难过,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困扰,面对就业和工作无能为力。

23焦虑,面对就业已经无能为力

在面试失败后,在家人的催促下,在目睹了周边的优秀同学相继找到中意工作时,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担心以后的生活,担心家人的责骂和失望。焦虑情绪中还带有悔恨和责备,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责备自己不够优秀。长此以来,焦虑情绪得不到排解,更有严重的会产生抑郁情绪甚至是严重心理问题。

24恐惧,面对就业只能选择逃避

学习困难学生在就业困难时,在自我和外在压力条件作用下,在迷茫、自卑和焦虑的心理作用下,他们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拒绝和外界接触,拒绝跟人交往,不愿意寻找工作,不愿意参加工作,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3学习困难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调试方法

31自我调节情绪,注重心理健康

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的。所以学习困难学生在经受心理情绪困扰时应分清主次,辨别自己的错误信念并且加以修正,不要让不正确的认知和错误的观念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32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就业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成就辉煌人生,消极的态度只会让人一事无成。从转变态度开始,个人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主动接受学习,主动接受外界美好事物,尽己所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树立主动就业意识和态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就业积累工作经验。

33拓展个人技能,增加就业筹码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困难学生应改变固有观念,不能一味地自我贬低。文化知识学习有困难,但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策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专业技能上提高个人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一技之长,让自己成为“技术能手”,为顺利就业增加筹码。

34掌握就业技巧,先就业后择业

因个人就业择业观念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冲突,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就业困难就更加突出了。在就业过程中应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看中工资待遇、迷恋“北上广”等大城市或者“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铁饭碗,树立从底层做起、逐步学习上升意识。注重企业发展方向和培训机会,注重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掌握就业技巧,端正就业心态,实行“先就业后择业”。

第9篇: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检测;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检测专业)创建于2009年,是伴随着装备制造业机械产品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本专业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了2009级~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目标明确,突出素质培养,注重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及重点技能训练模块等课程资源。依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支撑,践行“三教”改革,积极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开发《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新形态“互联网+”教材,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对应知识点讲解资源,改变传统固化的教材形式,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体现了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建设宗旨。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注重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检测专业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围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推行能力进阶式的“三个阶段、五化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专业课程技能点渗透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注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了一种有温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氛围。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改革思路

2019年,《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改革路径[1],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强调,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再次明确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要义[2,3]。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是高水平专业群(B档)立项建设单位(教职成函[2019]14号),结合双高专业群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具体如下:以智能检测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技能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复合型人才,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型教学方法,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新型教材,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智能检测创新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培训中心,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2改革策略

2.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检测专业能力进阶“三个阶段、五化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托智能检测行业优质企业,参照专业教学标准,提炼岗位技能,归纳岗位知识点、技能点,重组课程内容,构建基于能力进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中级能力模块、专业高级能力模块有效衔接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身心特点,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专业实践情况,积极对接产业发展,校企共同修订技能模块,依靠国家级资源库建设,践行“三教”改革,形成一定范式的高职检测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2.2.2师资队伍方面。依托国家级资源库合作企业,坚持培养与聘请并举,对校内专业带头人进行国内外培训、校际交流,聘任企业带头人共同承担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企双带头人机制;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下企业锻炼、参与科研项目、参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骨干教师培育机制。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等方法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进行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国内外培训、专项进修、学术交流、企业锻炼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打造高水平标准化教学团队。2.2.3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方面。依靠国家级资源库子项目建设,校企共建专业核心标准化课程、个性化课程、重点技能训练模块、社会培训包等,突出专业基本、中级、高级技能点建设。同时,利用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服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注重专业课程思政点开发与建设,让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技能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师资培训,打造具有信息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就专业课程本身而言,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挖掘思政元素,谈素养、讲思想,创新教学设计,如专业核心实训课中,讲解关键零部件的高精度高品质检测要求时,联系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等,感染学生。就教师本身而言,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可以从个人阅历、知识结构、课程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发掘思政元素,创新育人方法,言传身教、师生共鸣。总之,从“课”与“人”两个方面,创新教学设计与育人方法,实现德技双修,提高人才培养综合质量。2.2.4实践条件方面。本专业积极探索智能检测行业发展需求,紧跟当前现代化检测设备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智能化、数字式、现代化检测设备为基础,包括三坐标测量机、影像仪、表面粗糙度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开发《零件精度分析与检测》《产品质量分析创新实践》等实训项目,编写项目化工作手册,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化的现代检测仪器,完成零件尺寸、形位等的精度分析与检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设新型、现代、专业性强的智能检测实训中心,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场所,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检测工艺、设备操作、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2.2.5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依据专业特点,以智能检测实训中心为依托,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室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为区域企业提供中级检验工培训、技能等级考核、零件检测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同时,依托专业特色和智能检测实训中心计量设备,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为机械制造类技能竞赛提供检测服务。2.2.6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方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训练体系。在一年级学习阶段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在二年级学习阶段开设创新创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穿插职业规划课程,贯通创业、创业和就业,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方法;在二三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拓展学习(领域)实践课程,以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专业学生社团为载体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竞赛方面,以智能检测实训中心为基础,以机械大类专业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培育校内精密零件检测大赛项目,组织专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培养机械产品检测检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3结语

检测专业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实践条件、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践行“三教”改革,打造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中级能力模块、专业高级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进阶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课程衔接、能力递进式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欣斌.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0~13.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A].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