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摘要]通过对当前传统民间工艺市场现状的研究,提出适合中原地区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的发展路径。该路径旨在深度体验、参与传统民间工艺的形式下,以因地制宜之式,营造文化互通且各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模式。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体验模式

民间工艺是囊括了众多人类行为的艺术,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古今各业。我国著名的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曾说,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还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母型。民间工艺的发明创造者、传承者、使用者大多来自劳苦大众,是真正出自民间、流行于民间、受益于民间的艺术。其普适性极强的特点决定了民间工艺作为大众文化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是中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有较强的经济附加值。本文所特指的“传统民间工艺”是相传于民间,以美术为创作底蕴的文化手工艺术。而选择中原地区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发展路径研究的切入点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域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模式;其次是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经济等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传统民间工艺作为体现中原地区历史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单对其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避免科技更新冲刷掉民间工艺的手工味的同时还要不断思考新的发展路径,使传统民间工艺以符合时代属性的面貌重新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传统民间工艺发展现状

(一)传承与发展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必要性

传统民间工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智慧与经历的凝结,是历朝历代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民间工艺集手工技法与巧妙的用材于一体,可谓“材美工巧”。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其呈现形式或重观赏,或重使用。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21世纪是考验设计工作者是否可以沉淀下来,深度发掘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西方有毕加索创立于19世纪的立体派拼贴艺术,而拥有极强装饰性的中国麦秸艺术则始于隋唐时期。唯有不断发掘民间工艺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被时间消磨殆尽。杭间先生说:“唯有将前路走扎实,传统民间工艺的新产品之路才会走得更长久。”传统民间工艺所蕴含的绝不是简单的图形表达或浅显的工艺制作,大众自发对民间工艺学习的同时,也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与打开学术眼界的过程。唯有对民间工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深度体验,才能打开探索民间工艺的艺术大门。

(二)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不自觉地更加注重时下的“流行趋势”“热点”,而鲜少主动沉淀下来思考真正的“流行”“热点”本源出自何处。事实上,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服装、海报都离不开传统的、民间的智慧。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民间工艺在传承过程中也显露出如下一些问题:传统民间工艺缺乏传承人、民间工艺的经典材质与时代流行脱节、民间工艺的销售推广渠道单一等。这些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多是传承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的,在充分与现代生活、广告、包装、服饰乃至日用品结合后将有显著的成效。例如,中国的风筝艺术,在90后的认知里,自己动手制作风筝的经历逐渐减少,多数是直接在形形色色的风筝中挑选花色然后购买,那么,放风筝的乐趣实则已经少了一多半。放风筝在我们的父辈眼里,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而风筝制作的环节才是乐趣的关键所在。民间工艺相关设计工作者应充分发掘诸如此类民间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矛盾点,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民间工艺。

二、中原地区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民间工艺资源丰富,其中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开封汴绣艺术、中国民间剪贴画中的麦秸画、豫西灵宝皮影等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其中,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与中国民间艺术的中流砥柱,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弘扬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作为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木版年画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画中乖张的文武财神造型与现代产品的创新与融合在重振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当地人及拥有北方地域情怀的人们心中奠定了举足轻重的文化地位。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传统民间工艺不但是对工艺的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

三、中原地区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一)国内优秀发展案例分析

以云南大理周城、巍山等地较为先进的扎染作坊作为案例进行模式的分析和借鉴,从韦星屿的调研内容中可以看出①,大理周城扎染仍以家庭作坊为主,该方式是最传统也是最直接的产销体系。制作、销售、展示、体验与生活都集中在一个院落,主要通过旅游团和游客体验白族扎花技艺和销售扎染工艺品来赚取利润。这种体验式销售是特定的旅游环境和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催生出来的,该形式可为本文所探讨的深度体验民间工艺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工艺(制作技术)是被保护的重要内容,产品在包含经济效益,蕴含地域文化、民族符号的同时,还应当巧妙结合传统技艺。不是所有的手工都可以被科技完全替代,手工、传统技艺所蕴含的人情味,是表达产品“情怀”的直接途径。与此同时,本研究所侧重的是,在新产品中加入传统工艺并不意味着完全手工化,而是各取所长,机械无法取代的工艺环节由手工艺人或工艺体验者手工完成,而科技可以高效完成的环节则仍运用科技的力量完成。“秀禾装”在目前的民间工艺传承市场上延续得较好。秀禾服饰在婚嫁中的地位相当于爱马仕、LV等在箱包中的地位。一生中如此重要的环节中,预算高的人会选择去苏州当地花费极高的价格进行私人订制,而预算低的人也会选择购买或租赁价格较低的秀禾服饰。试想在该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助(自主)参与环节,服饰中的一部分图案可由新娘或新娘母亲亲自参与设计并在手工艺人的帮助下完成。那么在婚嫁之后,秀禾装可谓具有收藏、传承价值,不至于产生“扔了可惜,留着压箱底”的极度浪费。

(二)现代民间工艺营造模式架构

文创产业近年来势头正盛,仍在与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快速流失的传统民间文化打持久战,不少民间工艺制作成为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改变对文化底蕴的注入是远远不够的,图形的使用应与材质、工艺充分结合,民间工艺的技法、材质如何与现代产品结合,是对设计者“巧思”的要求。民间工艺来源于民间、出自平民大众,现如今,我们可以购买批量生产的形形色色的风筝,民间工艺的再次根植也并非单纯对“形”的重塑,而是从工艺的最初形式开始探究。只有回溯到传统民间工艺数千年前的本源,再与当今时代的材质、高新技术相结合,才可以达到设计走入生活的最终目标。现如今的诸多文创产品,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但很难在购买后与消费者的生活产生联系。消费者每每走入文创商店、文创集市便为千篇一律的形式感到惋惜。图形的提取、重构,再直接贴图,始终沿用该形式的设计无疑是设计者省时省力的讨巧方法,却没有办法将工艺的内涵、深度文化深植购买者的内心。因而,现代民间工艺新产品的营造模式(如图1)应包括本土文化情感、传统工艺技术、应用环境研究、现代产品结构四个方面,将其在实际运用中构建成可持续循环的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民间工艺文化在新产品中的文化价值。

(三)中原地区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路径(如图2),该路径可复制性强,且各传统工艺形式纵向发展时可充分发挥自身特性,在传承发展中产生极大的增值效益,还要发掘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代生活结合的扣入点。只有凸点与凹处完美结合,才会最容易让用户接受。体验的价格高低、产品质量优劣都是顾客自主参与选择的结果。此外,本研究在对本土文化发展的考量中加入了对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思考,设身处地为观赏到该产品的人着想,在民间工艺的新载体(当代新产品)中找寻现代应用环境与传统民间工艺技术相结合最为巧妙的平衡方式。此外,在该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路径中的自助体验流程可实现活态化运营机制(如图3)。手工艺人亲自传授指导,用户在提供的体验场所中参与体验、学习,构建可循环的民间工艺文化保护、传承路径。深度体验的用户既可以用休闲的形式短期内达到对民间工艺形成认知的效果,对其产生强烈兴趣的用户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借助时展的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例如,木版年画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板”,顾客在经过体验学习后熟知其中的道理,由专门的工厂为用户绘制或挑选的图形进行制版,制版过程也可以采用时下流行且便捷的小程序下单,通过线上对接、运送的方式,运用高科技材料,可以省去沉重的材料以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顾客自制的原创年画在张贴及实际运用时真正做到了千户千样,不但增添了年味,还增强了人们内心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该模式下,部分传统民间工艺是已根植于本土文化,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知名传统工艺形式。对这一部分本土民间工艺而言,该路径有利于优化现有发展结构,从而将剩余价值最大化。而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本土民间工艺,因各种客观原因(例如地理位置不佳、经济条件差、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未进行因时因地的开发,在发掘地域文化、建立情怀的同时,要做到真正使受众产生认同感,避免设计者形成单方面主观情感认知。例如,可以采取“预约时间+当地手工艺人1对1指导+产品的全程动手制作”的深度体验形式,有利于体验者从五感各方面对工艺的制作过程、文化价值等各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用户黏性,增加和提高用户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和效率。

四、小结

本研究旨在传统民间工艺保护形式上加深对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民间工艺的精髓历久弥新,民间工艺中的风筝骨结构、木版年画的刻板技术、麦秸画的拼接方法、榫卯结构等都是诸多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将其制作成现代人日常所用的产品,是在新时代对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形式。本研究提出的文化传承路径及自助式民间工艺深度体验坊是复制性极强的深度体验模式,为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运用该模式的开发者提供了经济盈利模式,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鲜活的就业机会,使传统民间工艺产品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形式自然融入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毛雪婷,林玉娜.基于地方文化的非遗创新发展策略探究:以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为例[J].中国报业,2021(2):90-91.

[2]裴杰.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人民论坛,2019(5):136-137.

[3]韦星屿.基于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的本土产品创新设计[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8.

[4]周宏斌.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语言转化[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21(4):124-130.

作者:凌士义 武蓉慧 单位: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