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

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

摘要:高等教育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随着创新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对其服务形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一些新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已经把创新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十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充分证明了图书馆通过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等方面在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二、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在资源建设、流通阅览、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展开。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校和图书馆对创新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处于随意状态,没有创新素质教育实施、评价方案及考核机制等长远规划和保障机制。二是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缺乏灵活性,培养模式传统落后、不注重动手动脑等行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图书馆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活动内容单一随意、没有可持续性,缺乏品牌效应。第四,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服务。出现了信息资源不对称,师生互动不及时、不通畅等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新途径的探索

随着科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已经把创新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高校图书馆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探索创新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

(一)建立校级创新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管理机构,指导和推动创新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对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创新素质培养方案和工作规划,纳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管理机构由图书馆、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在图书馆设立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和小组,全面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工作。把创新素质教育各项实践活动正式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健全相关的激励及学分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图书馆各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创新素质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2]。

(二)图书馆为创新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和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1.抓好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基础。资源建设应注重文献资源配置,以文理学科、交叉学科互补为原则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学校特色专业和学科、特色校史资源、特色专题数据库等特藏资源,建设各类馆藏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使创新素质教育呈知识结构互补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2.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种形式的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优秀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的积极营造者,设计再造图书馆物理和虚拟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各类信息阅览共享空间、研讨室、学业分享中心、艺术长廊等创新空间,供其开展项目实习、智慧泛在课堂、社团及社会实践和调查等活动。创建促学和促研等的各类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师生思想碰撞、学习、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交流场所和平台。3.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生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活动,以提升其创新素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就是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日常的活动中,培育校园文化,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活动不定期举行一些常规活动。如,图书推荐、专题展览、书评征文、各类竞赛、专题培训、文化系列讲座等。帮助学生成立读者协会和图书馆自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手工设计和发明、学科平台、名人面对面等丰富多彩、多种模式、多元化的各类互动活动。并使有些活动产生品牌效应。这样,既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又增长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业务的发展和普及,图书馆逐渐将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融入到读者服务中,为创新素质教育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除了通过手机和网络在线平台开展掌上新书报道、图书评论与推荐、阅读心得分享、动态信息、学术交流等读者互动服务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多种虚拟资源和网上互动服务平台,为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便利和延伸服务。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利于构建多种适合师生信息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的创新素养互动空间或系统的创新服务模式。总之,高校图书馆要为创新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探索科学的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巧芝.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3):90-93.

[2]杨建,从文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38-4

作者:马楠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