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加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教育意识观初探

加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教育意识观初探

一、影响农村大学生思想意识变化因素

(一)网络媒体的普遍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的普遍应用,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互联网等新媒体信息传递特快,但是往往缺乏深度报道,表面现象普遍较多,容易使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二是西方文化在网络体系中表现出强势姿态,直接影响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判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至使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意识的影响而迷失方向;三是网络信息量呈现海量状态,而且繁杂无序,给学生识别带来困难,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容易产生误导作用;四是网络表现出虚拟化,模糊了学生的意识,导致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出现人际关系淡漠,滋生心理障碍[1]。此外,信息科技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课等这类比较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等授课方式,已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一些教学方式,比如集文字、图像、声音等集于一体的多媒体网络成为当今教学方式必然。

(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最明显的是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大众化教育形成,其结果是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加之部分高校党政专职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两课”教师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形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远远未能适应发展需要,突出表现在实践教学方法落后,比如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客观,造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虽然也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但由于规模庞大,高校管理不到位,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农村学生的个性突出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还比较落后,经济、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生价值取向上造成负面影响,表现出与城里大学生不同。主要有:一是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困难。长期以来,落后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缓慢,农村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以及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差。二是城乡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存在,农村大学生来到大城市读书,农村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与城市的大学生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文化价值观念的落差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农村大学生的内心引起较大的波动,心理上产生不适和失调现象。三是农村教育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农村教育落后,教学质量较差,教育设施不齐等问题,农村学生无法满足多种求学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城市大学生相比,难免产生自卑与失落的心理[2],比如参加同学的卡拉OK晚会,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中。四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农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我定位比较模糊,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偏见,绝大部分毕业生向往城市就业,或考办公员、大型企业外资单位就业,不愿到农村或边远地区工作,在择业就业中自然给自己施加了心理压力;五是有的农村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在学校里表现为强调个人自我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较弱,就业个人期望值高,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较差。

二、加强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转变高校思想教育观念。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校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把教育对象当作传承知识和文化的应试教育载体,创新思想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开展,努力做到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和服务管理相结合,课堂教育、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要深入开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科学设置思想理论课程

科学设置两课课程。高校要针对有的大学生对“两课”学习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工科理科的农村大学生对这方面更是看淡的情况,结合本校实际,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哲学课程。实行分类设置,分别辅导,比如,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哲学等专业学生,重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注重公共政治课程设置,如思想道德法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科学设置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创新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今还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一套,不能体现时代特点,教育形式死板。面对网络媒体对教学方法的新挑战,很多大学生和教师思想观念已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因此,首要问题是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创新方法,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到课堂上,如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互动教学法等,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课的教学实效性。此外,要注重实践教学,细化大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指标,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利用多种实践教学平台,比如学校实验基地、校企实习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5],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规范校园文化阵地管理

丰富社会活动。根据农村大学生的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采取各种各样的思想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日,开展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星级宿舍”评比、“卫生宿舍”评比和“文明使者”服务等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实地学习活动;[6]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职业规划、爱心奉献、心理疏导等校园知识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7]。参加社团组织。大学社团组织是大学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是依靠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的群体。高校应该鼓励农村大学生加入社团,融入大学生生活中,比如,加入学生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职业生涯协会、励志社、自强社以及志愿者团队等,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思想情操,培养社交能力,让他们在大学社团中适应时代环境,使他们与城市学生在同一个空间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融入校园群体和环境之中[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资助学生校内课题立项,举办科学知识、技能比赛和科研活动,开设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讲坛和讲座,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建设,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比如观念、制度、方法和方式等方面创新,建立网络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网络课堂教学,引领大学生的时代潮流[8]。规范校园网络。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收集网络信息、分析网络信息,把握好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学会过滤利用和传递信息,提高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保持明智的健康心态应对社会各种现象。

(四)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建立资格准入制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构建以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及“两课教师”为主要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全面配足工作人员的同时,保持队伍的稳定;完善老师激励机制,重视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晋升机会、职称评聘[3],为专业人员提供发展平台,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高校要组织专职政工专业人员,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定期培训或各种形式的轮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全面提升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能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等“两课”教师的培养,在重视提高他们学历层次的同时,提高职称层次的培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特别是组织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工作指导能力。

(五)解决农村学生实际困难

经济资助困难学生。党和国家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常重视,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学校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国家资助学金资助为重点,从国家财政、地方政府、高校经费、社会组织及个人等方面加大筹集资助资金力度,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同时,为农村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机会,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贷款诚信教育、奉献爱心扶助、感恩教育活动、资助征文活动等,增强经济资助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一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预防、预警、危机紧急干预[9];另一方面,设立心理防护网络体系,包括高校、院系、班级和学生宿舍“四级”体系[6]。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刚进入大学的农村学生身边易发多发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指导。同时,要做好学生个性疏导工作,对个别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对农村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重点疏导,帮助他们进行早期自我调节,走出心理困惑,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做好就业创业指导。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毕业生全面分析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引导农村学生重视就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鼓励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基层、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去。鼓励毕业生志愿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志愿者服务计划”,鼓励大学生担任村官、农村老师、当兵入伍等[9]。此外,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建设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完善学生保障体系。做好标准化食堂建设和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辅导员要深入联系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努力解决其需求问题。开展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好校园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比如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实践实习、就业签约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刘宏波 刘任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