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加强土地管理全文(5篇)

加强土地管理

第1篇: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加强措施

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中,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对合同的管理来规范农村土地是最有效的和合理的,可以不断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的土地归属所有、归谁经营一系列的问题已经落实,这就标志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日趋成熟。

(二)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能够保障人民的权益,由于农民的基本经济来源就是土地,承包合同对农村用地规划标准进行了规范,确保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保证人民对于土地使用的权益,给广大的农民提供保障。

(三)为各类土地纠纷案件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为了避免在土地纠纷案件中责权不明的情况发生,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可以在土地管理中规范农民土地的权益,减少土地矛盾的发生,在土地纠纷案件中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现状

(一)主要类型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农村地域也非常广泛,因此土地承包情况各地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种类也各不相同,笔者经过总结归纳,发现主要的纠纷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体制合法性较差的土地承包合同,这类合同在签署时,主要是由承包人发起的,在实际签署时一般都是采用借用组织成员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其有效性比较差,而且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合同都缺乏法律效益,此外如果超过实际期限,很容易引发非常严重的法律纠纷问题。第二类是合同履行方面的纠纷,这类合同具有很强的法律效益,因此如果发包人想变更法律合同,其流程以及规定相当繁琐,因此很容易引发农村地区的法律纠纷问题。第三类是责任违约纠纷,出现合同责任违约纠纷,其责任主体很明确,不存在职责不清楚的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合同的某一方违反了合同条款没有履行相关的责任,或者超过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期限而使得另一方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损失。

(二)主要特点

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问题上,其重要集中在经济纠纷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上,经济纠纷就占据了50%以上,而且由于地域性的差别,产生经济纠纷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结起来大部分的经济纠纷的产生都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关系。在农村,由于经济主体结构比较单一,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分的强调发展速度,就很容易造成土地纠纷情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交易是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农村应用土地承包合同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地区的农民对于合同的了解还不深入,因此一些开发商经常给农民设计一些合同陷阱,这样不仅损害了农民的权益,而且在后期的土地管理中会非常容易造成土地合同经济纠纷。

三、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行为规范化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造成了我国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而这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一般都是将土地转让承包出去,但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协议进行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则很难确定权责。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十分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还是由于制度管理的不完善,进而导致农村土地转让行为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不合理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缺乏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制度,而且一些调查取证工作也不能落到实处,这就导致证书的发放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造成土地经营权不明确,从而造成土地纠纷。

(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程序不严谨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其不严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合同的公证工作不能落实,导致许多合同中还存在一些“隐藏”条款;其次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仍然以口头协议作为主要内容,书面协议反而很难有实质性的规范内容;再次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缺乏民主性,很多合同都是由领导包办,最后在合同承包过程中,出现不法现象,扭曲了正常的合同签订流程,出现了一些非法承包,暗箱操作等情况。

(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过低

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此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提高,经常由于“人情”导致合同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而这些最终损害到了农民的利益。

(五)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宣传教育不足

由于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农民对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了解不深入,不仔细,而且随着近年来土地矛盾的加剧,导致农民对于合同管理工作越来越不满意,这也使得合同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四、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会涉及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大对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民对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入农村,做好实地调查工作,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力争获得农民的支持以及配合,同时还要认真的听取农民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宣传土地合同管理工作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二)注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审核

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土地合同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对其进行专业的组织培训工作,并且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工作不认真,水平不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培训后仍然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予使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组建出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法律风险的管理

要想提高在对于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风险管控队伍,在土地合同的签订、履行以及终止环节,风险管控人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可以有效的发现合同中潜藏的各项法律风险,因此可以有效的保证土地合同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于合同法律风险管控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完善合同风险管控制度,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四)落实纠纷仲裁制度

从我国土地承包的实际情况来看,落实纠纷仲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合同承包纠纷越来越多,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构建出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当地政府要认清目前的合同纠纷风险,尽快组成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方便农村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五)积极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合同管理方法,善用和改造合同管理方法

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土地合同承包管理工作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这和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管理,外国人的契约精神比较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合同管理方法比较先进。随着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的学习外国的先进的合同管理方法,结合本地土地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合同管理方法,以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打工,因此很多农民选择将土地承包出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民法律意识不健全,导致承包土地权责不明,土地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土地合同管理工作,以减少土地纠纷问题,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基于此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

[2]黄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9).

第2篇: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堤防建设;土方工程;质量管理

我国国土范围广阔,水资源丰富,河道众多,水利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中的堤防建设在应对洪水等灾害时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堤防建设中的土方工程是一项技术非常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需要加强对土方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好土方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一、堤防建设土方工程施工原则

(一)就近取料原则就进取料就是在施工现场实地取料,用现场原有的土料进行施工。但土方工程在实际施工时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施就近取料原则时要结合实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综合考虑施工的实际需要、资金投入、工程规模等等方面,选择科学合理的取料方式,保证土方施工建设质量。另外还要考虑取料的方式、取料的路程距离、料土质量等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料厂,保证料土质量,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更高质量的料土[1]。

(二)挖填结合原则在土方工程开工前需要对土方平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填筑有效展开,保证开挖料的质量,让开挖料能利用到工程中,减少二次倒运。在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到工程土方、填筑总量、工程布局、工程质量、工程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在选择填筑材料时要注意选择良好的填筑材料料源,并且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发挥其在施工总体中的重要作用。在对相邻土方进行施工时,要及时的进行土方回填,并且要分析各自的用料特点,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开挖料。如果不能使用开挖料则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技术方案,保证科学回填。

(三)均匀施工原则进占倒退铺土法是在土方填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能够保证填筑土料的强度和硬度,提升填筑质量。在填筑时要根据自身的卸料特点将填料卸载在施工现场,之后推土机将这部分填料推理平整。施工检查阶段要对土层表面的质量情况进行严格的检验,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如表面有损毁或松动的情况,要及时汇报实际情况,并解决质量问题。纵向施工原则是保证土方填筑厚度和碾压轴线与方向平行的重要原则,能够保证工程填筑的质量。

二、堤防建设土方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在整个施工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工程能否良好有序的展开。准备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器械布置、人员调配等等方面。要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工程资金、工程规模等等因素合理准备。另外,还要对施工现场做开工前的准备,要清理好施工现场,清理范围要在设计边界的30cm-50cm之间,然后对路面进行碾压工作,让其保持平整。

(二)实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放线是围绕在整个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到施工进行中,再到工程结束后的验收工作,都包含着测量放线的工作。并且,测量放线工作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有着很大的要求,考验着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全站仪是当前施工中最常用的测量放线方式,全站仪在进行操作时可以配合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设备,实现精准测量。在实际施测中,首先测量人员要按照监理提供的基准点、基线、水准点等数据展开测量工作,并且上报测量结果,请监理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才能开始施工,并且要在施工中随时进行监理测量。其次,测量放线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基线与相邻基本控制点之间产生的误差值有规定的区间,平面位置误差不能超过±30-50毫米,高度误差不能超过加减30毫米。另外,导线点、水准点都要在施工中进行二次测量,并且要及时的填写施工测量数据,保证数据填写无误,反映真实情况,以便日后查用和整理[2]。

(三)碾压施工作业碾压是土方施工中的重要一环。碾压过程需要碾压机进行操作,并且要按照平行线碾压行走,以保证将所有面积碾压到位,减少漏压和欠压的情况,保证碾压质量。还可以进行分段碾压,但是需要对碾压的长度进行合理控制,如果碾压长度过小也会影响碾压的质量,一般长度在0.5米以上最佳。另外,在选取碾压工具时要结合具体的碾压作业环境,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轮迹排压法,这种方式能够适应多种作业环境,并且在施工时能够实现高质量碾压。

(四)处理结合面结合面是土方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在施工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条件,科学施工。在处理结合面时先要等待所有的作业面都开始铺土工作,并且进行统一的碾压工作,保证没有界沟产生。如果地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应该自低处逐渐填筑。两段之间如果产生了一定的高度差,要保证坡度范围控制在1:3到1:5之间。在施工中要及时对施工情况进行检验,保证上层施工符合施工标准后,再进行下层的施工,相邻的两层要尽量减少离合可能。当需要在斜坡处进行填筑时,要使地面坡度小于1:5,并且要将斜坡制成阶梯状的形式,更利于新老层间相互结合[3]。

三、加强堤防建设土方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单位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要组建精干、高效的领导队伍,可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发挥领导作用,充分监督和管理项目的施工情况,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要选用一批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了解施工情况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的施工督导队,队伍成员和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共同谋划,解决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指导,保证工程高质量完成。另外,要从施工人员中挑选出施工技术熟练、工作态度积极、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加强施工技术的交底,保证提高施工质量。

(二)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特点设计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保证要对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开挖、填筑、模板设计、混凝土浇筑等等方面都就进行详细合理的设计安排。同时要考虑工程可能会遇到的施工难点,并做好预控工作,将施工难点降低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保证施工顺利的进展。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态度、积极的投入到施工中,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每一处的施工质量都达到标准。在施工开展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提升施工质量意识,并且要让施工人员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提高其施工技术能力,从而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采用奖惩制度,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施工个人身上,让每一处施工要点都有专人负责,对表现良好、高质量、高指标完成施工的施工人员给予积极的奖励政策,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带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企业内部可以开展生产例会,每周对施工情况进行总结汇报,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各项工作良好开展[4]。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调度调配,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施工面积狭窄、工期紧张等问题,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

(三)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测量放样、堤基清理、土方开采、土料运输、碾压夯实、实验检验等等各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施工要求。另外,要控制好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规范,检修施工设备,保证施工中各方面安全运行,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另外,还要处理好施工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秉着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也要注意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达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目标,让人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5]。

(四)强化各方面协调配合土方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要积极的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施工,并且要帮助政府部门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扩大政策的影响范围。同时项目施工企业要明白自身的工程短板,积极补齐短板,加速发展,并且要努力获取政府的支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运转。要向政府详细介绍是项目工程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让政府愿意帮助和参与到项目中来,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与当地乡镇村组配合工程项目,减少在施工中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也保证施工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从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当地国土、公安、水利、电力部位的工作,保证相关部门能够理解和配合项目施工工作,协调各方,充分做好项目保障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减少外部干扰,降低不良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促进工程高质量完成[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方工程是堤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施工中要坚持就近取料、挖填结合和均匀施工的原则,处理好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要点,并且要加强土方工程的质量管理,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强化各方面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部分,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工程质量管理能力,保证土方工程高质量完工。

参考文献:

[1]王晓斌.水库堤防工程建设防渗施工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612.

[2]桂庆云.浅析水利堤防土方填筑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5612.

[3]刘润东.浅谈加强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报刊荟萃:下,2018(1):32.

[4]吴曦.水利工程中堤防土方填筑方法探析[J].水能经济,2018(2):114.

[5]汤金金.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堤防施工及其质量管理[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16):375.

第3篇: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在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第一次对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作出调整,有关部门介入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改变了以前土地无人管的状态。1986年国务院成立超脱部门的国家土地管理局,改变以前部门共管的情况,成立相关部门,对全国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这比较上一次的改革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1997年起,党中央、国务院采用更加严格的措施来对土地地形管理与保护,并且增设土地资源部,对土地,矿场和海洋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从这三次改革中可以看出来,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制度从改革中诞生,同时也是在改革中变得更加完善。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且,有效的管理了土地资源,为更好的利用土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化,土地管理的职能就越是完善,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土地管理职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保护耕地是土地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几次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都把保护耕地放在重要战略目标,足以显示出国家对耕地的保护决心。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的同时,相关的土地立法也在完善,真正贯彻了有法可依的治国方略。

2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三维统一的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三维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所谓的三维统一就是指覆盖面广、保护力度强、政府和基层协调统一。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和行政辖区全部土地统一管理,包括地政土地和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另外在土地调查、评价等基础业务上,不管是地权的管理、土地的征用还是土地供给等业务,全部由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在垂直方向上,各级政府下面都设有专门的土地管理部门,现在又对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就进一步深化了土地管理制度。

2.2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过三次改革,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但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现在是法治社会,虽然在土地管理中很重视立法,大众的但是法制观念还是很淡薄,知法犯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执法力度明显不够。(2)土地管理是行政职能,但是有许多技术业务只有通过中介部门才能完成,由此政事企业职能关系不够清晰等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3)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已经全面展开,但是,目前为止,土地管理还没有形成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3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纠纷,今后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的要以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原则,坚持我国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以保护耕地为重点。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数据表明,我国人民生活需要的食物,其中有83%以上是来自自耕地的生产,我国以工业大国自居,但是归根到底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保护耕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保护耕地要放在重要战略部位,并踏实落到实处。(2)完善地权管理体系。加强地权管理是加强土地管理的关键,因为土地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地权的管理。也只有加强对地权的管理,政府才能够顺利地进行税收工作。同样,也只有加强对地权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对土地加以利用。因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不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是用途管理,都需要地权管理来保证实施。只有管理好地权,就能管理好土地利用的其他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地权的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3)建立不动产统一管理体系。这里所得说的不动产指的是土地及土地定着物,包括土地上的房屋建筑、桥梁铁路等等,要加强对这些不动产的管理。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不动产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房地统一管理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规范,做出硬性规定,使统一问题可以真正解决。

4结束语

第4篇: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土地管理制度是国家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科学合理的调整土地管理而制定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准则与规范。土地管理是政府机构通过行政手段、法律等方式对单位、社会团体的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过程。

2.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有占地补偿制度、土地登记制度、保护耕地制度、用途管理制度等。现阶段,我国土地方面的主要法律有《土地管理法》,是规范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性法律,为国内建立土地管理制度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但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

2.1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方面

2.1.1土地管理制度中的执法问题执法问题是目前国内土地管制度中十分关键性的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行政方面的执法力度不够严格,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标准行使相应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以至于造成执法混乱的局面[1]。

2.1.2制度立法方面的问题突出近年来,在国内的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各个地方的政府有权对土地实行征收管理,进而制定相对应的征地补偿机制。但在真正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各个地方政府即是土地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政策的协调者与执行者[2]。尽管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所有权归村小组所有,但在实际的土地工作中,村小组已经没有对土地管理的权限,最终难以保障土地被征收者的经济利益。

2.2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方面

2.2.1缺乏相应的地价机制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土地市场逐渐被政府垄断,并且国内的地价制度没有得到足够的完善,缺乏动态的土地调整机制,很难准确的调整基准地价,造成土地制度管理难以适应经济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相关的土地征收部门征收的地价比市场价格要低的多。

2.2.2缺乏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管理法》只明确指出,土地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占有,土地资源的使用权由国务院代为行使,地方政府没有权利进行干涉。但是,在实际的土地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利润,掌握着真正的土地权使用职能。

2.2.3土地征地制度不合理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归国家所有,直接由国家实施管理,政府想要征用土地时,国家会给被征收地者相应的经济补偿,但是,在“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的情况之下,部分地方政府滥用自己的职权,在征地时,完全没有考虑到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且地方征收的土地补偿非常低,这就造成在各个地方征收土地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钉子户”的情况,导致土地征地制度出现不合理。

3.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土地的管理制度

我国要想加强土地管理措施,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土地管理制度,政府部门要以土地市场为核心,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法。我国的土地转让是通过土地协议来开展实施,各个地方的土地交易中心将交易中心的流程简化,这样开发商能够依靠土地合同直接向政府部门领取相应的审批手续,方便了交易商与政府部门的土地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构建良好的土地管理制度。

3.2优化我国的土地规划体系

政府部门在构建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时,必须先优化土地规划体系,加大对土地执法监督的力度,要学会科学、有效的规划土地,并加强土地规划制度的约束性,在满足社会对土地需求的同时,结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严格的执行监管机制。同时,要考虑到群众的经济利益,土地管理制度同时要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规划合理、科学的土地使用方法[3]。此外,国家要加大对土地规划体系的执法力度,增强执法者的监督工作,使土地执法能够高效的实施,进一步建健全、完善土地规划系统。

3.3完善土地权利体系

相应的部门在进行土地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土地权利体系,进而约束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国家要保证群众的土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必须要保障国家的土地财产权益。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土地管理体制中,对农村土地产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一些实际的土地管理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一直征占农民的土地,导致很多土地滥用、浪费的现象出现,对农民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要不断健全土地权利体系,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3.4改革土地财政税收

我国应该对相应的税收管理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监督政府部门在保护人们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建立全新的土地财政制度,保障土地财政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避免出现闲置的土地。

4.总结

第5篇:加强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现状反思;重构措施

1.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

1.1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土地管理法》以及《刑法》作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依据的主要标准,明确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即保护耕地以及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参考《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从而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专业化,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防止在农田使用过程中对农田造成损害;关于农田的占用,应按照相应农田占用管理制度,依据对农田进行占用补偿;就区域性范围内,应保证耕地面积与其他地域面积达到一定的平衡,具体到每个农村时,应保证每户一宅的实施标准。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目标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土地管理法》的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对土地进行管理。即在管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过程中,可根据管理法进行乡镇企业的建设工程,同时农村居民也可进行居民住宅的建造,并且可以建设农村公共设施或者公共事业。但是对于一些非农的建设工程,或者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土地进行建设,需要向有关部分依法申请土地的使用权。

1.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每年耕地面积的减少数量在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的计划指标提前完成。导致中央政府迫于土地使用的形势修订了《1997-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其次,虽然中央政府在进行国有土地的管理时,对土地的供应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形。例如,在占用土地的阶段,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超于实际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并且存在将较好的耕地作为劣质土地征用,甚至出现乱战滥用的问题。最后,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农村土地市场进行依法制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农民也失去了对自家农地进行自主开发的权利。部分农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进行违法出租或者使用其他用地。而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只能通过外出务工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这就造成城市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城市的各种资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城市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房价也越来越高。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则逐渐败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降低。加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

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效的原因

2.1政府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冲突

尽管在建立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家耕地面积的数量区域稳定,从而保证国家能够生产出满足全国人口生存的粮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地域性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建立严格的土地有偿出让管理体系,增加国有土地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防止地方政府剥夺土地所有者使用的土地的权利。然而在具体实际执行阶段,通常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对制度进行各种调整。例如,在我国社会经济下滑阶段,地方政府要保障经济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从而稳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则需要不断加强农耕土地的占用情况。整体来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

2.2地方官员过分提升自身利益

地方官员为提升自身的发展机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官员通常在进行土地占用的招标阶段,会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区域的耕地保护指标,同时从各种途径获得建设用地的指标。而对于省级官员来说,只是相对的作为耕地保护责任人,定期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但是只要地方政府能够达到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省级人员没有直接的动力去检测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的具体位置。

3.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

3.1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的产权

通过研究表明,只有将耕地的使用权利具体到每个农民,才能避免各种外界权利的侵犯。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只有保证拥有并且能够切实的使用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土地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者才不会随意占用自身的财产。

3.2通过比例原则提高土地管理的转变效率

在转变中央政府土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的比例原则进行具体转变改革。例如,必要性原则。即政府所实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用到具体的实施目标这一过程是必要的。同时不允许存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措施方案进行替代。相称性原则。即政府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他公民或者组织使用土地的权利进行制约,同时应保证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相对平衡。

参考文献:

[1]梁迎修.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01:217-221.

[2]程雪阳.中国的土地管理出了什么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08-122+126.

[3]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6-82.

[4]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08:46-56+8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