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需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推动力。学生没有对道德的需要就不会有道德的内化,就不会有自主、自觉的真正的道德行为。要克服当代道德低效的状态,就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经常开展道德教育的对话活动经常开展道德问题的争论化、讨论活动。每周的主题班(团)会活动,不仅仅是日常班级工作的总结、任务的布置,而应广泛的开展道德问题的讨论,例如关于“孝”“忠”的讨论,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继承和摒弃中华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实践证明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道德学要的有效途径。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注意把道德知识教学、道德技能培养和道德行为习惯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德性的养成。正如丹尼尔.卡拉汉指出:“这也是高科技社会要求个体适应多变的社会,能自己解决面临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只有发现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才能使学生较好的适应多变的社会,根就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判断,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同时德育要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只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教育,才能契入学生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共鸣,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

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德育的基本点

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是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任何一个思想、观点,总是以信息形式传递给人的。人收到信息后,有的被接受,有的被排除,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接受者接受信息时的心理准备、情绪状态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学家和优秀教师,他们进行的教育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为学生所接受,并付诸于行动,总是同他们进行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不开的。“传教士”的说教“权威式”的批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逐渐产生“抗体”,从而产生逆反,这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一定要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用“情”“理”去说服他们,感染他们,让学生在有所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三、加强班级建设,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班集体既是教育的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坚强的班集体是巨大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莲柯曾指出“只有建立统一的班集体,才能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学生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因素,特别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必须在集体中培养”。坚持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要带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组织好班集体,然后再运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好集体和个人,这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前提基础,这时的集体就由教育的客体变成教育的主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纪律约束、共同的舆论,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个人的行为不止是对班主任的某个领导、老师负责,而是对自己的集体负责,从而逐渐消除学生极端的逆反心理,把教育内容化为自觉的行动。班级教育工作应有计划性。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全班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长远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就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这样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班风,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德育工作还应具有实践性。所谓实践性是指导教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方式丰富多彩并符合班级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比如通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和阅读报刊,组织形式讨论时事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式,树立思想,增强政治免疫力。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珍惜在校的机会,努力学习,为以后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做好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的准备。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让学生们“互帮互教,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思想境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使他们逐渐成为遵纪守法,注重社会主义公德的一代新人。

四、爱岗敬业,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观

良好的人生观是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而正确的职业观又是形成人生观的前提。我们知道青年期是思想品德开发的关键期。此时的青年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人生观和道德习惯,这些意识的综合积累,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初期自我社会角色期待,这是青年初期自我意识的主体,也是其思想品德的原始雏形。然而,又由于知识的贫乏,经验的不足,使这种初期的自我社会角色期待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其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产生多变性的波动性,甚至走向自我否定的毁灭。这种心理理象只有随着社会经验,知识和受教育程度的进一步增长,再加上生理、心理上的逐步成熟,才能趋向巩固。大学生一个群体,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意识的变革等冲击,会使他们对未来的社会角色、自身价值产生再大的矛盾性和模糊性。往往表现出悲观、无所适从、不求上进等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级专业特点,适时的加强职业常识职业意识教育,即教育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其他行为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并强调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想中的未来社会角色期待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心理平衡。激发“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学习工作热情,从而热爱职业学习,向往在未来中大显身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在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中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自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并把它作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总之,新时期大学的德育工作,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时在实际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吸收先进的教育方法,传承有效的教育理论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创造性实用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