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教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误区

小教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误区

[摘要]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决定,小教师范生必须重视儿童文学阅读。但实际上在校的小教师范生,儿童文学的阅读严重不足,小教师范生忽视儿童文学阅读,根本上是源于他们对儿童文学的一些认识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小教师范生才能够领略到儿童文学的精彩魅力。

[关键词]小教师范生;儿童文学;认识误区

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决定,小教师范生必须重视儿童文学阅读。首先从教育对象来看,小教师范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就是6-12岁的儿童,如何与孩子融洽地沟通,对于已经远离了儿童时代的师范生来讲,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儿童文学的阅读,恰好就是一架通向儿童心灵的桥梁,通过这架桥梁,师范生可以重新唤回童心,建立起对儿童的理解,进而自然而然地滋生出对儿童和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其次,从教材内容方面入手调查,数据显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要占比一半以上。作为将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来说,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这一群体,阅读和熟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和掌握系统、专业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摸清古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将成为他们职业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之一。但在实际的读书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校的小教师范生,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让人堪忧,师范生的热门读物基本都局限在成人文学范畴,图书馆儿童文学类图书的借阅率不超过10%。看来,现阶段小教师范生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明显都是冷落的态度。根据实际的交流、调查和多年的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教师范生忽视儿童文学阅读,根本上是源于他们对儿童文学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认为“儿童文学”等于“幼稚文学”

长久以来,好多成年人,甚至包括我们的小教师范生都认为,儿童文学就是肤浅的“小猫叫叫、小狗跳跳”之类的文学,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比较幼稚浅显的东西,既然已经长大,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再去阅读那些小孩子才要看的作品———这种认识,实际上是源于对儿童文学的无知。其实,儿童文学虽然是“人之初”文学,却从来不是小文学,儿童文学作家用自己半生甚至一生的生命感悟来写成儿童文学作品,他们将更深刻、更宏大的世界,用最浅显却又意蕴深刻的语言,讲述给儿童听,作家的语言看上去很浅显,但其实更文学、更人性、更艺术,同时也更谨慎、更讲究,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对于文学的品味和眼光。同时,这些富有内涵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讲给她们身后的父母听的。就像安徒生说的:“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1]当儿童逐渐长成孩子背后的大人,才会慢慢理解,原来这热闹有趣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多少作家关于人生的良苦用心。比如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代表作《彼得潘》,主人公彼得潘是一个永不长大的孩子,他会自由自在地飞翔,生活在快乐的“永无岛”上,而彼得潘的好朋友温蒂小时候和他一样,也会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是当她离开永无岛,长大、结婚、生子,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幼时的我们因为年纪小,也许并不能参透其中的意味,随着岁月的磨砺,当我们再回过头来品读,才渐渐体味出其中的深意,思考出生命的真谛。生活的琐碎与重担磨去了我们的翅膀,忘记了儿时的奇思妙想和冒险,遗失了天真、童趣与飞翔的梦想。正如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说:“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2]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是一种界限分明的代际读物,而应该是可以让大人看、也可以让孩子看的亲子共读的文学,它是适合任何年龄层次阅读的作品。师范生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不从严肃认真的态度出发,不细心地品读隐藏在文字后的东西,就很可能发现不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真正特质与美感,反而还会对儿童文学的魅力与力量产生错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严肃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更难,而严肃的儿童文学欣赏,更不比成人文学简单。

二、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儿童读物”

目前,有好多成年人看不起儿童文学,是因为分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儿童文学,他们把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凡是出版给孩子看的书籍,一律归到了儿童文学类型里来了。实际上,好多充斥在商店书架与排行榜的儿童阅读作品,并不见得真的是“儿童文学”,顶多可以算作儿童读物。“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两个概念,儿童读物范围更大,它包括儿童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还包括儿童认知读物、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等。在这些读物中,最容易受到家长偏爱的,恰恰是那些赤裸裸的认知和经验类的书籍,即便是故事式的内容,也多半要总结一个经验教训,从而达到家长预期的教育目的。这种方式一旦泛滥过头,很容易扼杀掉孩子可贵的幻想精神,这种行为,骨子里还是成人的功利主义。而这种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读物,绝不能等同于儿童文学,真正的儿童文学是独特的想象和幻想的艺术,虽然兼有教育认知功能,却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它能唤起儿童的情怀,激发他们的想象,它能让孩子闻到花香,看到光芒,挥动飞翔的翅膀。现在,还有一种行为更阴险,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书刊,冠以“儿童文学”之名,而无“儿童文学”之实,我们可以叫它“伪儿童文学”,比如我们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睡前故事书、妈妈讲故事,甚至是一些直接标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貌似很经典的童话故事书,也未必是真正高质量的儿童文学。这类型“伪儿童文学”,对我们师范生的迷惑更大。试举一例,在给某届小教师范生讲安徒生童话时,我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丑小鸭》的作业,好多学生不屑地说早就读过了,我问:“你们读过的《丑小鸭》大概有多少个字呢?”有的回答三百多字,有的回答一两千字,我说,安徒生《丑小鸭》原文叶君健译本有七千多字,学生们纷纷傻眼,表示从没有读过七千多字的《丑小鸭》。这就说明,现在市场上,甚至是小学的语文教材里,有好多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被随意地改写、压缩,面目与原文已经相去甚远。试想,原汁原味的果肉已被改写者榨干拧掉,剩下的渣滓又有多少香甜度和营养价值可言?所以,改写过的经典绝不等于真正的儿童文学经典。

三、认为“只有毕业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或幼儿

教育的师范生才应该阅读儿童文学”从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语言教材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比80%以上,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或幼儿教育的师范生,必须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专业地掌握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举一反三地讲授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3]对于他们来说,“儿童文学”本身就是必修专业课,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必然,而且必须深入。对于非小教语文专业和幼教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儿童文学的阅读同样必不可少。幼儿园及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够了解和接纳他们的特点,甚至是不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单纯地从成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刻板的说教或直面训斥,孩子们就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势必会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童心世界,单纯可爱的形象、细腻纯真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极好地反映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心理。师范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声,可以站在孩子知心人的立场上,教育他们、引领他们。因此,儿童文学的阅读,能够帮助小教师范生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便于他们在各科教学中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我们小教师范生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确看待儿童文学、如何辨别优秀的儿童文学、不能完整地懂得儿童文学的意义,那么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就无从谈起,只有走出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误区,我们才能够领略到儿童文学的精彩魅力。

[参考文献]

[1][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M].叶君健,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2]张晓风.5岁到55岁的亲密话题[J].小作家选刊,2005,(4).

[3]邓铝.浅谈普及儿童文学与师范生素质的培养[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

作者:赵瑞青 单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